人们经常认为“倒头就睡”的人身体更健康。然而,据“美国之音”健康报道栏目最新报道,新研究发现,“倒头就睡”的人要当心中风。专家表示,入睡一般需要15—30分钟,入睡时间太长为“入睡困难型失眠”,而入睡时间太短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很多这样的人同时伴有睡眠呼吸暂停问题。 科学家表示,两次呼吸之间间隔至少有10秒就算“睡眠呼吸暂停”,这期间,神经系统会受到伤害,并会出现人体血氧饱和度下降等问题。该病会降低睡眠质量,影响次日工作与生活,更可怕的是会诱发中风、高血压、心衰和心梗等严重问题。美国梅奥诊所一项调查发现,在睡眠呼吸暂停病例中,阻塞性、中枢性和混合型分别占84%、0.4%和15%。 《美国呼吸与重症医学杂志》刊登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会导致中老年人(特别是男性)中风危险增加至少一倍。睡眠呼吸暂停病情越重,中风危险就越大。中度和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风危险比常人高3倍。将体重、高血压、种族、吸烟和糖尿病等因素纳入考虑范畴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新研究还首次发现,睡眠呼吸暂停会增加女性中风危险。 新研究负责人苏珊·B·舒琳博士表示,这项新研究涉及美国9个医学研究中心和5422名40岁以上且没有中风病史的参试者,其中男性2462人,女性2960人。研究开始时,参试者在家中测试其是否患有睡眠暂停问题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研究人员对参试者进行了平均9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研究期中,共有193人罹患中风,男女中风患者分别为85人和108人。科学家排除了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后发现,睡眠呼吸暂停与中风危险的关联性在男性中更明显。在女性中,中风危险只与重度睡眠暂停有关联。研究人员指出,这可能与男性睡眠呼吸暂停初次发病年龄更低有关。 美国睡眠医学会提出的建议包括:保持理想体重;睡前避免饮酒;避免服用安眠药;采用侧睡姿势;必要时使用一些减轻鼻塞症状的药物等。但是严重睡眠呼吸暂停则需要积极治疗,其方法包括:睡觉戴护齿套、手术治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CPAP)等。体重超标或肥胖人群,则需要减肥,以降低睡眠呼吸暂停危险。
托PM2.5的“福”,口罩、空气净化器开始热卖,小小口罩甚至出现断货,平日卖不动的千元净化器,销售量一下子翻倍。不少原本保暖为主的口罩、除甲醛的空气净化器,最近一下子都多了过滤阻挡PM2.5微小颗粒的功能,这些产品真如其宣传的那样有效果吗? 【市场扫描】 口罩:N95、竹炭口罩受欢迎 口罩销售再现曾经“非典”时期的辉煌,记者从大型网络购物网站淘宝上看到,口罩已经被网站后台工作人员重点标示出来,价格从1元左右至20多元不等,有防尘、防毒、保暖等分类。记者注意到,淘宝上,均冒出了不少“兼职口罩商”,原本卖家居用品、厨房用品,甚至卖家具、电器的都搭上口罩卖。因为PM2.5,宣称有过滤功能的竹炭口罩特别受追捧,一款自称能防尘、防病菌、防甲醛的含活性炭成分的口罩,近一个月卖出了3704件货品。 还有曾因“非典”出名的3M公司的N95口罩销售,最近也是忙碌异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备货充足,尚未出现断货,但销售情况异常好,尤其是在淘宝网上。 空气净化器:杀菌过滤能力自说自话 在国美、苏宁电器卖场,销售人员表示,广州的空气情况比北京好些,销售没有太明显变化,不过以往大家都是关注空气净化器能否消除甲醛、细菌这些问题,最近常有顾客会问,能不能隔离PM2.5。 在淘宝网店中搜索空气净化器,赫然出现“让PM2.5成浮云”的产品宣传口号,虽然空气净化器都是百元起价,飞利浦、夏普这样的品牌产品价格在三四千元,但几款热销的空气净化器月销量都在400台-500台。在一家飞利浦旗舰店,记者看到一款宣传针对PM2.5、标价3488.16元的四重过滤空气净化器,近一个月的销量近400台,卖家表示,这样的交易量比平时涨了3倍多。 不过有消费者注意到,产品都自称净化效果好,但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如美的净化器提供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空气净化合格证明,以及国内抗菌行业监督标志,净化效率达到99%以上;飞利浦等品牌出具的则是由组装厂当地质监部门出具的空气净化效果合格证明,直径超过0.3微米的颗粒物过滤率超过98%;夏普称获得卫生部国产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是有消字号证书的产品,杀菌能力达99%以上。 据了解,《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等5项标准2011年9月15日开始实施。对声称具有抗菌、除菌和净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家电产品在抗菌、除菌性能上作出界定和规范。根据规定,抗细菌材料的抗菌率要大于或等于90%。但记者走访的两家卖场和网店里,都未在显眼位置看到抗菌类产品的相关认证证书。 【专家说法】 普通口罩防不住PM2.5 马文军介绍说,正是因为PM2.5颗粒极小,普通店铺销售的时装口罩对于防范PM2.5的能力几乎没有,棉质材料的最主要的作用还是保暖。即便是医用口罩也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但是对于PM2.5以下更微小的可吸入颗粒物的作用就小一些。不过在大雾天里,老年人等体质弱的敏感人群可以佩戴医用口罩,进行一定的防护。 专业防护口罩有一定作用 至于曾经在“非典”期间派上用场的N95型号的口罩,最近又在网络上热卖,张挪富认为,这种口罩能抵挡部分微生物(如病毒、细菌、霉菌等),或对PM2.5有一定作用。 N95型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一种防颗粒物口罩,对0.3微米颗粒的阻隔过滤率须达95%以上。但张挪富提醒,“普通市民不要盲目佩戴这种专业防护口罩,因为材质过于密闭,佩戴时间一长,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呼吸。”不过在灰霾严重的情况下,有呼吸道基础病或老年人等体质较弱人群可以佩戴医用口罩,进行一定的防护。 记者从专门生产该类口罩的3M了解到,专业防护口罩并非人人都能戴,比如儿童就不适合,特殊情况人群如哮喘、肺气肿病人在戴防护口罩前应咨询医师。 先进净化能吸附0.01微米颗粒物 对市面上销售的空气净化器,马文军认为,正规产品应有一定作用,可过滤掉大部分颗粒物,“一些技术先进的空气净化器甚至能吸附消除0.01微米的颗粒物”。 不过因为室内的Pm2.5浓度本就比室外低,加上空气净化器发挥作用后,目测不出来,也难以通过感官感受到,而且品牌产品价格不菲,是否购买,还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家中有老人等体弱多病者,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购买。 【防“灰”指南】 避免户外运动最重要 “当出现灰霾天气,最重要防范措施是避免户外运动,避免暴露”,马文军介绍说因为据研究,在污染空气中的暴露程度不同,健康影响也不同。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空气质量标准,当PM2.5的浓度介于250和500之间,所有人就都应该避免户外体力活动。 今年公开发表的一项研究以甘肃某镍开采冶炼区为PM2.5采集区。研究者发现,在镍污染区大气中,PM2.5含镍剂量是实验对照区的65倍,长期暴露于PM2.5中,高浓度的镍会增加对细胞的损害。 “冬春季节是灰霾多发季节,白天比晚上的情况又会严重一些”,鉴于此,马文军建议喜欢运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老年人避免晨练,尤其是8点之前,否则,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尽量呆在室内,防止患上呼吸道疾病。 低碳生活少开车 面对环境污染,普通人靠一己之力难以改变,不过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低碳生活,出门少开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废气排放,PM2.5就与汽车尾气有关。还有就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抵御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力。 此外,冬季、换季时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建议没有患病的人群可以通过注射流感疫苗等,尤其是儿童、老人等弱体质者,来加强预防。 做好个人卫生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因此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辅助食疗清肠润肺 食疗对防PM2.5意义不大,不过喜欢食疗的广东人针对性的吃些清肠、润肺止咳的食物,也许有些许辅助作用。 有教师、清洁工等有吃“猪红”除尘的习惯,因为职业原因二者所接触粉尘、灰尘远多于普通人。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肠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 感觉肺部不适时,还可吃一些银耳莲子百合羹、雪梨炖川贝的汤水也有好处。银耳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还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对慢性支气管炎、肺热咳嗽、久咳喉痒有很好的辅助治疗和保健作用。为防雾害,增加身体抵抗力,还可以自己制作生姜红枣汤(生姜5-6克,红枣10克,加两碗水放红糖)来预防。 -防“灰”食疗 ◎猪红菠菜汤 广东民间称猪血为“猪红”,并认为它有除尘作用,是过去拿粉笔的教师和环卫清洁工人常用的保健食品。中医认为它有利肠通便作用,有利于清除肠腔的沉渣浊垢,对尘埃及金属微粒等有害物质具有净化作用。这是因为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质经人体胃酸作用后,产生一种能消毒、杀菌和润滑肠道的分解物,而这种物质又能与进入体内的尘埃等有毒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并一起从肠道排出体外。 [材料]猪血600克、菠菜300克、生姜3片。 [烹制]猪血洗净,切块;菠菜洗净、切段。在镬中加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和姜,武火煮沸后下猪血,再煮三四分钟,下菠菜,至刚熟,下盐便可,此量为3-4人用。 ◎霸王花南北杏煲猪肺 霸王花入汤清香、甜滑,不仅能排尘浊、清肺燥、祛痰火,还能滋补养颜,对支气管炎、肺结核、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颈淋巴结核等有明显的疗效。在广东肇庆与广州市郊深井的霸王花最出名。肇庆产的偏清热清肺,而深井产的偏润肺排浊。 [材料]霸王花70克,南、北杏各15克,蜜枣4个,猪肺1个,生姜3片,陈皮1/4个。 [烹制]各汤料洗净,霸王花、南北杏、蜜枣(去核)、陈皮稍浸泡;猪肺由喉灌入清水,反复挤揉干净,切块,然后下镬,不用油、盐小火炒片刻,再与其他汤料一起放入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两小时,下盐便可,此量为4-5人用。
在沪公布的一项有关“城市居民健康生活”的网络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城市生活不够健康,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和肝病被列为困扰受访者及其家人的五大“罪魁祸首”。其中,高血压以34.26%的比例高居影响城市居民健康的疾病榜首。 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对于影响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虽防治认识有所提高,但行动明显“滞后”与不足。对于“在城市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提问,有22.96%的受访者选择了限盐,20.71%的受访者选择了适量运动,还有20.15%的受访者选择了定期检测血压。对于另一城市常见疾病——骨质疏松,人们的防治知识略显薄弱,仅有15.73%的受访者知道骨密度检查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相比之下,尽管大多数受访者知道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城市生活常见疾病,仍有高达25.91%的受访者在其日常生活状态中选择了不运动,31.19%的受访者作息不规律(包括晚睡晚起、加班熬夜等),还有19.50%的受访者表示压力大。这就是现在城市居民中非常普遍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动脱节的“怪现象”。 就生活习惯而言,由于现在生活节奏非常快,工作压力大,许多年轻人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不吃早餐,晚上熬夜,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这些都将损害你的健康,导致胃肠道疾病、胆道胰腺疾病发生,或者导致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定期体检,更要从生活方式上加以控制和管理,要做到科学锻炼、限盐、限酒、限油、戒烟等。乙肝及相关疾病的患者则需要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休息,不仅要戒烟,还必须滴酒不沾,以避免加重肝细胞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