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机体碘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但仅从食物摄取的碘难以满足人体的需要,食盐加碘是解决碘缺乏最主要的手段。碘缺乏和碘过量均与甲状腺疾病有关,但碘缺乏的危害明显高于碘过量。
该指南结合中国研究的数据并保持了与其他相关指南的一致性,给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有较好的实用性和临床指导价值。但指南尚需在今后不断积累证据和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糖尿病控制的目的不仅需良好的控制血糖,同时最关键的还在于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驾好以下“三套马车”很重要。第一套马车,控制血糖:结构化糖尿病教育、适当运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科学饮食、定期血糖监测、合理选择抗糖尿病药物和代谢手术。第二套马车,全面控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降血糖、控血压、调血脂、抗血小板、减重和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等)。第三套马车,“检漏”,减少“残留风险”:抗氧化、抗炎和补充维生素D等。
既往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一旦发病病情常难以逆转并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出现累积性器官损害,但近年来研究显示糖尿病其实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在某种程度上其代谢紊乱是可以纠正,甚至完全恢复的。糖尿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尤其是2型糖尿病,但简而言之,糖尿病就是一种胰岛B细胞病,就不同的个体而言,只是其损害的程度和病因不同而已。关注胰岛B细胞,逆转糖尿病是有可能的,主要是2型糖尿病。目前逆转糖尿病或在一定时间内“治愈糖尿病”主要有以下三种手段:早期或全程间断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短期极低热卡饮食和代谢手术。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根据病情个体化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学问。没有绝对的禁忌证,唯有绝对或相对的适应证可以不用:饮食运动+一种抗糖尿病药物达标可以用:一种抗糖尿病药物不达标应该用:两种抗糖尿病药物不达标必须用:三种抗糖尿病药物不达标或并发症或不能服药或应激状态或合并妊娠等。 以病人为中心的胰岛素起始时间个体化(可以用,应该用,必须用) 以病人为中心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个体化(1次,2次,3次。。) 以病人为中心的胰岛素使用种类个体化(猪、人、类似物?)
内分泌疾病包括的范围较广,它包括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等疾病。如果您有以下方面的不适,请警惕患上内分泌疾病,需前往正规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诊治:1. 糖尿病:多尿、口干、多饮、体重下降、疲乏、皮肤瘙痒、视物模糊2. 甲亢:怕热多汗、心慌、多食易饥、消瘦、突眼、脖子大3. 甲减:怕冷、乏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嗜睡、浮肿、便秘、心动过缓4. 甲状腺炎:包括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或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颈部疼痛伴发热)、产后甲状腺炎和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等5.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高,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常在体检和B超检查时发现,需进一步鉴别结节是良性或恶性 6.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以足拇指关节、踝关节最常见,绝大多数伴血尿酸高7. 骨质疏松症:腰背部、髋部疼痛、驼背、容易骨折,身高比年轻时缩短4cm或较前一年缩短2m8.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顽固的骨关节疼痛,频发的自发性骨折,莫名其妙的身高短缩,屡治无效的尿路结石(尤其是双侧)、食欲不振、腹胀、便秘、高血钙9.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手足抽筋(有时表现为癫痫发作)、四肢麻木、刺痛、兴奋、焦虑,尤其是曾有颈部手术或放疗病史者 10.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毛发脱落、食欲减退、乏力、浮肿、性欲减退、闭经,尤其是女性分娩时有大出血病史者11. 皮质醇增多症:满月脸、面色红润、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痤疮、高血压12.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腹泻、乏力、血压低、皮肤变黑、体重减轻13. 尿崩症:烦渴、多饮多尿、尿比重低 14. 肢端肥大症:成年后手足继续增大,皮肤增厚,颜面粗糙,头痛、乏力、视力下降15.从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到性腺的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都能导致男性、女性不孕症,有不孕不育者,包括性发育延迟、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都应先行内分泌功能检查16.侏儒症:生长发育明显较同龄人晚,身高每年增长不足4cm的孩子。遗传性矮小症的增高治疗必须赶在孩子骨骺线闭合前(一般在性发育前),一旦闭合则永远失去增高的机会!17. 四类高血压患者可能脱掉高血压的“帽子”,需先看内分泌科:①高血压伴低钾:乏力、夜尿多。真面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②血压忽高忽低:年轻起病的高血压、血压波动大、血压骤升伴头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动过速。真面目——嗜铬细胞瘤③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肥胖,但如果胖得奇怪,血压顽固难降,又伴有糖尿病,则很可能是皮质醇增多症在“捣鬼”④仅有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并不高,常误以为是年龄大、动脉硬化所致。但有一点也不容忽视:甲状腺功能异常也是收缩期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18.肥胖症 它包括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以单纯性肥胖多见,它可以导致其他多系统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关节疾病、PCOS、呼吸睡眠暂停等,肥胖者肿瘤的机会也是增加的。19.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常表现为月经不调或稀少或闭经,伴或不伴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生育年龄妇女不育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20 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钠、高血钙和低血钙等。
甲减是一非常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甲状腺素的替代治疗,多数需长期治疗,其中治疗的个体化,尤其是剂量的个体化很重要,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年龄、体重和病因不同进行调整。
临床常可见亚急性甲状腺炎被误诊和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应熟知其特点,则可减少误诊或漏诊,其主要特点如下:(1)低热(2)突发颈部(甲状腺)疼痛:突发性、游走性和放射性(可放射致头痛、牙痛和耳朵疼等)(3)甲状腺突然肿大伴明显压痛(4)血沉显著增快(5)甲状腺B超:甲状腺肿大伴低回声区或结节(6)T3T4增高或正常,甲状腺吸碘率显著降低,分离现象(7)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戏剧性效果,一般在2~3天内甲状腺疼痛消失,体温正常,甲状腺缩小。同时亚甲炎的治疗首次强调规范,尤其是给以强的松治疗的时候,剂量要适当(一般10mg,每天三次),减量要逐渐递减(血沉正常,1-2周后,每周递减5mg),疗程要足够(1-2个月)。否则易反复,一旦反复发作,治疗则比较棘手。
最新指南认为:以下四大人群使用他汀类药物可明确获益① 临床确诊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② 原发性LDL-C≥190 mg/dl者;③ 40~75岁糖尿病患者且LDL-C为70-189 mg/dl(1.8-4.8mmol/L);④ 无冠心病和糖尿病,但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7.5%且LDL-C为70-189 mg/dl的40~75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