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朋友因为下巴短小影响美观而苦恼,严重的还会引起打鼾及鼾症表现。下巴的审美一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评价。1、三庭从发际线到眉间点、眉间点到鼻下点、鼻下点到颏下点将面部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优质的面部比例应该是三庭均等。2、上唇膏与下唇高比唇部与颏部是面下部的重要解剖结构,对审美有重要意义。自鼻下点至口裂、自口裂至颏下点将面下部分为两部分,上唇膏与下唇颏高,比例接近1:2是符合审美标准的。3、颏唇沟颏唇沟也是影响面下部美观的一个重要因素,美观的颏唇沟深度约为3mm,过浅则会显现颏肌堆积,过深则会出现巫婆下巴。4、审美平面一般认为过鼻尖点与颏前点的连线为审美平面。唇部放松微闭时,上唇突点位于审美平面后方1-2mm,下唇突点在审美平面上,符合审美标准。
正颌围手术期时间管理较为严格,为避免诸多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依次完成如拆线、拆橡皮圈、拆咬合板、拆支抗钉、拆钛板等步骤。正颌手术切口大多位于口腔前庭沟内,一般可于术后10天后拆除,由于应用缝线为可吸收线,部分患者也选择不拆线。正颌术后为稳定咬合关系,上下颌牙列间需要完成橡皮圈弹力牵引,大部分患者可于术后2周拆除橡皮圈,部分手术方式较复杂患者,橡皮圈可佩戴至术后4周-6周。正颌术后口内与上颌牙列所固定的咬合导板,一般于术后3周拆除,部分患者可根据手术截骨方案的不同,延长至术后6周,拆除后的咬合导板继续每天手动佩戴,直至术后正畸开始后不再佩戴。支抗钉为手术中于牙槽骨上设置的用于术后橡皮圈牵引的装置,一般于术后正畸开始后可为患者拆除,部分患者已出现支抗钉被软组织覆盖的情况时,可于术后1年取钛板时一块取出。固定骨断端的钛板钛钉理论上是可以终生不取出的,但考虑其为异物,有松脱可能性,且可能出现微电流刺激导致皮肤异常等情况,多数患者仍选择取出钛板。一般自术后9个月开始即可取钛板,远期时间虽无特殊限制,但间隔时间越长,取板难度越大。
一些完成了正颌手术的朋友会问什么时候取钛板,是不是一定要取,不取行不行,咱们今天聊一聊。正颌外科手术截骨移动后骨段需要重新固定,所使用的即为钛板钛钉,钛金属或其合金材料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较好,排异反应发生较少,所以在医疗行业应用相当广泛。正颌手术中所使用的一般为钛合金材料,可以长期与机体组织共处,所以完全可以不用取出。也不需要担心乘坐公共交通或者拍摄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但行正颌手术患者大都是年轻的朋友,钛金属材料相容性再好,对人体来说也是异物,并且拍摄影像资料时是可以清晰看到的,所以还是建议患者在术后1年左右取钛板。若过早取出,可能出现骨段尚未良好愈合,若迁延时间过长,如超过2年,钛板可能被新生的骨组织覆盖,增加取出困难,延长了手术时间。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提前取出钛板,如术后出现排异反应或创口感染经久不愈等情况,一般最晚需要在术后3个月取出钛板。另外,有些1期手术后外观尚有需要调整的朋友,可以在取钛板的同时完成修整,但可能需要再次鼻插管全麻手术。
由于对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治疗周期、正颌手术操作的恐惧以及治疗费用等方面的考虑,临床上部分牙颌面畸形的患者选择了进行掩饰性正畸以部分解决对牙颌面畸形的改善需求。也会有“我做了掩饰性正畸后还能做正颌外科手术吗?”这样的疑问。掩饰性正畸和术前正畸治疗流程针对牙齿和颌骨的情况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掩饰性正畸的治疗原则是在目前颌骨条件的基础上重新排列牙齿的位置,让牙齿重新适应不协调的颌骨位置,是通过牙齿移动来轻度掩饰颌骨畸形的治疗方式。术前正畸的原则是调整牙齿咬合对位以在术后适应重新摆放的颌骨位置。大部分正颌术前患者,由于颌骨位置的异常,牙齿会有明显的代偿性倾斜,去代偿调整牙位是术前正畸的重要步骤。实际上,轻微骨性牙颌面畸形、混合型牙性异常较明显的朋友,进行掩饰性正畸是合理的。但严重的牙颌面骨畸形若采用掩饰性正畸,可能会让上下牙列产生更加错误的代偿性倾斜,对牙齿的健康状况和咀嚼功能都会有不良影响。理论上,已经接受了掩饰性正畸的朋友是仍可以进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的,但需要完成时间更长的二次正畸治疗,牙齿移动的距离大大增加,对于牙根和牙周组织的刺激更加明显,需要的时间更长,患者承受更大的治疗风险。所以,诊疗确认为严重牙颌面畸形的患者,最好在正畸正颌医生的指导下,一开始就选择好合适的治疗方式。
很多“地包天”的朋友往往因为一张“弯月脸”而不够自信,咀嚼功能也大受影响。病因一般是遗传因素,另外与儿童时期的不良习惯(前伸下颌、吮吸嘴唇等)、不良的进食方式有关。表现为面下部发育过度、面中部发育不足等。地包天会影响口颌系统的功能及颜面部美观,部分患者会出现言语发音问题,对患者的咬合功能、颜面部外观及心理健康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上针对地包天的矫治原则是早发现、早矫治、骨性因素严重的患者需要生长发育停止后,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3-5岁时期,在乳牙牙根尚未完全吸收的情况下,根据正畸科医生的知道,通过佩戴活动矫治器、纠正口腔不良习惯等措施,短期内使反颌牙齿复位。6-10岁时期,替牙期出现反颌表现,如果仅为牙性问题,可以采用活动或固定矫治器等方式予以矫治。部分患者可能为上颌骨发育不足情况,可在8岁左右,利用前牵引的方式,促进上颌骨发育,使上下颌骨相对位置关系协调。10-12岁时期,完成替牙后,可开始行全口牙列的正畸治疗,但同样要考虑是否为骨性因素导致。生长发育停止后,若为骨性原因引起较为轻度的反颌表现,可考虑进行掩饰性正畸治疗,若骨性因素较严重,则需要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很多朋友因为想改善面部美观但不知道该通过那种方法而苦恼。实际上,无论通过正颌手术、面部轮廓手术或微整形均可以达到改善面部美观的目的,适应症的选择很重要。实际上,正颌手术或面部轮廓手术都是在面部整体框架上提升颜值,主要针对的是颌面部骨组织,而微整形是在大框架调整到位后进行的精修,主要针对的是颌面部软组织。如果存在严重的颌面骨畸形,必须先通过正颌手术或轮廓手术调整整体轮廓,再针对部分区域的软组织不调进行微调。也有朋友问正颌手术与轮廓手术能否同期完成,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延长的手术时间和较多的术中出血也增高了手术风险,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要求会比较高。温馨提示:在完成骨整形手术后,骨断端需要有钛板钛钉进行固定,如果做光电射频治疗、热玛吉、热拉提或超声刀等项目时需要格外注意,金属有热传导性,以上项目可能会对面部软组织造成灼伤。
很多朋友因为想改善面部美观而选择正颌手术治疗或面型轮廓手术治疗,所以往往会担心术后脸色会不会遗留瘢痕。常规的正颌三件套(上颌Lefort1型截骨成形术、BSSRO、颏成形术)手术施术均通过口内入路完成,瘢痕存在于口腔前庭而不在脸部皮肤。颌面部软组织血供丰富,愈合能力较好,即使口内同样形成条索状瘢痕,也会随时间逐渐软化,对后续生活影响不大。但也同样因为创口在口腔内,增加了清洁的难度,术后短期可能出现伤口感染及裂开,导致创口二期愈合,增加了瘢痕宽度。另外要说的是面部轮廓手术,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目前均行口内切口,外部无瘢痕,颧骨颧弓内推术除了口内切口外,需附加耳屏前小切口以完成颧弓根部骨段固定。虽有面部切口,但一般存在于耳屏前鬓角发际线内,长度约1.5cm,待毛发长出后,不会留下明显痕迹,不会影响美观。精心设计的手术切口,细致的缝合,良好的创口护理均可使瘢痕减小,弱化。
很多朋友在经过影像资料确诊为骨性牙颌面畸形后,被告知需要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考虑到时间长度,有些朋友会有很多顾虑,这里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为什么需要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于牙颌面畸形较严重的患者,在成年后需要通过正颌手术以改变颌骨的位置及形态,来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和理想的面部形态。但所谓正颌外科治疗不仅仅只是完成一台外科手术,前期的高质量准备工作和后期精细调整都非常重要。大多数患者口颌条件复杂,所以整体治疗过程会涉及多学科的协同治疗。所以大部分牙颌面骨畸形患者一定要完成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三阶段治疗,才能更好地获得咬合功能和面部形态的协调一致。传统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三阶段为1、术前正畸在与正颌外科医生联合会诊,确认术前正畸方案后即开始完成为期1-2年时间得术前正畸治疗。2、正颌手术术前正畸结束后,即可为患者完成正颌外科手术。3、术后正畸正颌外科手术完成2-3个月后,视患者张口度情况,酌情开始进行术后正畸治疗,对咬合关系进行精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