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狂犬病发病后病死率几乎100%,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无禁忌。对发热病人应尽早鉴别发热原因,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尽快降低体温,及时实施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等预防措施。(1)低热(38℃以下)继续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也不影响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体温38-38.5℃时,物理降温同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体温在38.5℃以上时采取药物降温,同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2)高温持续不退、发热原因不明者,应在实施基础疾病临床治疗的同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3)患者病情严重、延时无法接种或患者不愿配合者,可以考虑适当延迟接种(后续针次顺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关爱生命,呵护健康!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应用,是我们每位公民应该掌握的技能。
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心肺复苏是我们每位公民应该掌握的急救技能。
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心肺复苏是我们每位公民应该掌握的急救技能。
细胞基质培养生产的狂犬病疫苗抗原性高,接种完五针狂苗,99.3%的受种者抗体滴度达到保护水平,不需要接种第六剂狂苗。如果某人担心抗体滴度达不到保护水平(≥0.5IU/ml),可以在接种第五针狂苗2周后采血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中和抗体。如果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可以于第0、第3天各加强免疫一针狂苗,2周后采血再检测中和抗体,直至抗体滴度达到保护水平为止。
狂免对注射前7天内和注射后3个月内接种的主诉型的减毒活疫苗有干扰,影响免疫效果。对于注射前7天内接种的减毒活疫苗,应当在使用狂免后3个月给予重新接种。
首选评估兔子咬伤人传播狂犬病的风险高低。如果是被圈养(包括宠物兔)兔子咬伤,鉴于其被狂犬病宿主动物例如猫、狗、黄鼠狼(鼬)蝙蝠咬伤,而感染狂犬病病毒传播狂犬病的概率极低,可以不需要按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如果是被散养的兔子或野兔咬伤,由于不能排除它们被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的情况,其存在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则建议在向被咬伤的人员充分告知风险后,选择是否接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注意:询问破伤风免疫史,对无免疫史者给予注射破免+全程免疫接种破伤风疫苗(0,1,7月各一针);对有免疫史者,本次暴露距离上次接种最后一针破伤风疫苗的时间超过5年者,给予加强免疫一针破伤风疫苗,不需要使用破免。
啮齿类动物是传播狂犬病的低风险动物。被老鼠咬伤感染狂犬病的风险低,一般可以不需要进行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老鼠传播狂犬病的情况是,当老鼠被狂犬病动物致伤,又能够侥幸活下来,活过狂犬病潜伏期发生了狂犬病,又咬伤人,这时就存在传播狂犬病的能力。请根据当地狂犬病流行情况,综合评估风险,再决定是否对此患者进行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若患者要求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给予接种。
关于“十日观察法”在我国的应用。WHO在各类文件中多次提及“十日观察法”,其对于消除“恐狂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有积极意义。我国目前仍属于犬传人狂犬病流行地区,动物狂犬病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结合狂犬病病死率几乎100%的特点,我国不能完全参照狂犬病非流行地区的“十日观察法”应用策略。目前我国对“十日观察法”的应用建议:暴露于高风险动物后立即开展暴露后处置。如能观察到致伤动物(犬、猫、雪貂)10天后仍然存活,则狂犬病传播风险可排除,可停止后续针次接种。特别指出:“十日观察法”绝对不是说,动物致伤后,不做任何处理去等待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