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物质丰富的年代,吃得好、吃得饱已经不是问题,然而有些孩子的身高增长却未能如家长所愿,成为家长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一、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是矮小症?身高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或3个百分位(-1.88SD),就可诊断为矮小症。简单来说,将100个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由低到高排队,排在前3名的孩子就可能患有矮小症。家长可参考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制作的“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进行评价(粉色女孩,蓝色男孩),看看孩子的身高发育是否在合理范围。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一直都是同龄同性别孩子中个头最矮,或者孩子的生长速率较低,0-3岁每年增高<7cm;3岁到青春期前每年生长速率<5cm,青春期每年生长速率<6cm,建议带孩子到儿童生长发育专科检查评估一下,是否存在生长障碍。二、造成孩子矮小的原因有哪些?矮小只是一种症状,导致矮小的原因却有很多,不同孩子的矮小原因不同。父母的遗传对身高影响占到70%,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占30%,其中包括营养、运动、睡眠、心理、生活环境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常见的原因有:1.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长(即通常所指的侏儒症),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最终不能达到正常身高;2.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3.宫内发育迟缓儿有1/3成年后身材矮小;4.甲状腺功能低下;5.家族性矮身材,孩子的身高向遗传的上限靠近或者向遗传的下限靠近,上下会有4-8厘米的偏差;6.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mer综合征)、某些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肾小管酸中毒等)和某些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三、家长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1建议家长首先养成给孩子定期测量身高的好习惯,至少每3个月给孩子定点、定时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身高水平及生长速率。测量身高强调三同原则:同一时间、同一测量尺、同一测量人。2生长激素分泌最高峰的两个时间点是晚上10:00-2:00,早晨5:00-7:00。建议学龄期的孩子不晚于22:00睡觉,并保证睡眠时间至少8-9小时。3心理上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不要习惯在饭前和睡前批评孩子。四、科学增高三个小妙招1.药物治疗:大多数矮小症可通过药物治疗增加身高,甚至达到与普通人相似的高度,关键是要查出矮小症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应补充生长激素,治疗时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以第一年效果最好,身高年增长可达到10cm以上。生长激素禁用于骨骺闭合的患者、有肿瘤进展症状的患者。非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有些可以使用生长激素,但大多都是根据具体的病因针对性治疗,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状腺素治疗。2.给孩子适当的增加营养五谷、水果、蔬菜、鱼肉蛋奶……这些都可以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助于孩子长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营养要保持全面均衡,不挑食是关键,也没有必要去追求某一种昂贵或者稀缺的东西给孩子特别补充。3.让孩子享受运动运动后人体内的生长激素会增加,而且运动也会对骨骼的发育有促进作用。5.保持充足的睡眠生长激素主要和睡眠时长、睡眠质量有关。只有孩子睡好了,对身高和智力发育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孩子的专注力、情绪管理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与其纠结如何通过药物长高,不妨从现在开始先多花点时间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上,从饮食、睡眠、运动这些日常的事情做起,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和一份追随一生的自信和勇气。
婴儿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疾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得了湿疹的宝宝瘙痒难耐,非常折磨宝宝。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宝宝得了湿疹反复发作该怎么处理。湿疹的病因目前湿疹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被大家认可的原因有:1.遗传因素如果爸爸、妈妈有特应性皮炎病史,那宝宝得湿疹的概率会非常大。2.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导致变应原入侵,诱导炎症反应发生。3.免疫学因素吸入一些易过敏性物质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可诱发或加重湿疹。另外如果宝宝对鸡蛋、牛奶等食物过敏,一旦食入这些物质也可诱发湿疹。湿疹有哪些表现湿疹多发生在宝宝出生1月以后,皮疹主要分布于面颊部、额部、头皮,严重时可发展至躯干和四肢,表现为受损皮肤皲裂、增厚、渗液和结痂。临床可分为渗出型、干燥型、脂溢型湿疹,有明显的瘙痒感,会让孩子不断的搔抓,还会导致睡眠不安、脾气暴躁。湿疹如何治疗1.清洁和沐浴应每天或隔天洗澡,洗澡可以冲掉皮肤表面的细菌、病毒、过敏原等刺激物,并且给宝宝的皮肤充水。应选用盆浴,水温32-37℃,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用肥皂洗澡,选用无刺激、低致敏性的沐浴露,但要注意沐浴露不能用在有湿疹的地方。沐浴时不能用力擦,洗完后用干净的毛巾蘸干水份,可在盆浴时加入次氯酸钠,抑制细菌活性,还可缓解宝宝的瘙痒感。洗完澡后应马上做护肤或涂药。2.保湿湿疹宝宝的保湿非常重要,很多人认为湿疹应保持局部干燥,其实不然,湿疹不是“湿”,而是因为“干”,保湿可以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增加皮肤的屏障功能,防止外界的刺激原进入皮肤内部产生过敏或炎症,所以每次沐浴后或脸部清洁后应马上做保湿处理。保湿应做到多次和足量,可涂得稍厚些,每天至少2次。应选用含香精、防腐剂和添加剂少的保湿产品。3.合理选用激素软膏糖皮质激素软膏是治疗湿疹的一线药物,很多人谈“激素”色变,这大可不必,合理使用含激素类药物其实是安全的。轻度湿疹可不使用激素软膏,坚持保湿就行,中重度湿疹需使用激素软膏。如何选用合适的激素软膏很重要,应选用弱效或最弱效的激素软膏,如0.01%氟轻松软膏、0.05%地奈德软膏、1%氢化可的松软膏等等。重度湿疹每日使用2次;湿疹逐渐好转后,每日1次;等变成轻度湿疹时,可以每周使用2-3次,直到湿疹完全好转后停用。另外注意面部湿疹连续使用激素软膏最好不超过2周,会阴部连续使用最好不要超过1周,躯干四肢一直用到好再停用。4.不想用激素软膏时的选择如家长对激素软膏有顾忌,或者其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选用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吡美莫司乳膏或他莫司乳膏等,这类药物效果跟激素软膏相当,且不会导致皮肤萎缩或其他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良反应,但有皮肤烧灼感和局部瘙痒。这类药物为湿疹的二线治疗药物,有一定副作用,需在有经验的医生处开具处方。使用药物前或后应使用润肤剂。5.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湿疹宝宝都会有瘙痒,使宝宝不停搔抓,睡眠不好,可选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推荐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滴剂或氯雷他定糖浆等。6.湿疹宝宝的家庭护理①适宜的温湿度: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对湿疹宝宝有好处,室温可控制在22-26℃之间,湿度可保持在50-60%之间。②少出汗:宝宝通常容易出汗,汗液对湿疹的刺激很大,导致湿疹加重。尽量少让宝宝出汗,出汗后及时用干净的纸巾蘸干。③穿着舒适:选用纯棉、宽松、透气、浅色的衣服,尤其是内衣裤,衣物应为无领宽口、单色、无拉链的衣服,减少衣服对皮肤的刺激。④远离易过敏物质:一些易过敏的物质比如尘螨、动物毛发、花粉、霉菌等易导致过敏,可诱发或加重湿疹,因此应保持干净的家居环境,经常清扫,尽量不养宠物。地毯、毛绒玩具等易滋生螨虫,不应使用,床上用品也应经常清洗。如确定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可选用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
目前正值流行性感冒易发季节预防流感等季节性高发呼吸道传染病不容忽视什么是流感?如何预防?儿童遇到哪些情况需要就医?针对家长们关心的热点,我们来解答。什么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造成人体感染且引起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乙型流感病毒。研究发现5岁以下儿童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小于2岁者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根据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的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流感检测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仍处于流感高发季节,目前监测到A(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主、A(H3N2)亚型共同流行。流感如何传播?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如何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流感不是普通感冒!首先,两者的病原体和流行季节不同。普通感冒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季节性不明显,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南方有冬春季和夏季两个高峰)。其次,两者的症状及持续时间不同。普通感冒一般不发热或仅有轻、中度热,发热时间1-2天,全身症状轻微。流感多高热(39-40℃),可伴寒颤,发热时间3-5天,全身症状较重,表现为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部分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常见于乙型流感。再次,流感可出现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病等并发症,而普通感冒并发症少见。孩子得了流感要怎么治疗?病情轻的可以居家隔离,保持卧室通风,充分休息,适当多饮水,饮食要易消化和有营养,当孩子的腋温超过38.5℃或因为发热引起明显不舒服的症状时,需要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但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退热。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或超高热(体温>41℃)、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口周发紫、面色苍白、精神差、严重呕吐与腹泻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常用药物,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建议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使用,尤其是高危人群。当然超过48小时用药也是可以的,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抗生素。如何预防流感?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1)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是什么时候?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保证接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最好在流感高发季前1~2个月完成疫苗接种。如果在流感高发季前未接种,那么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2)儿童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吗?建议6月龄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接种流感疫苗。6月龄~5岁儿童及特定慢性疾病患者如哮喘和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脏病、糖尿病、免疫功能抑制等应优先接种。现有流感疫苗不可以接种6月龄以下婴儿,该人群可通过母亲孕期接种和对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3)为什么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因为流感病毒变异很快,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变化;其次,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一般可持续6~8个月,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只有每年都接种才能获得持续的免疫力。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勤通风✔ 做好咳嗽礼仪3.减少感染风险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4.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充足睡眠。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时期食物过敏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牛奶蛋白过敏可能会导致婴幼儿出现呕吐、拒奶、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还会引起湿疹、睡眠障碍、烦躁甚至营养不良。氨基酸奶粉是经特殊工艺将牛奶蛋白分解为氨基酸的特殊配方奶粉,成分主要为氨基酸及中链脂肪酸,不含乳糖。因此,氨基酸奶粉的口感差,婴幼儿对于氨基酸奶粉的接受度差。据统计,有超过3分之二的婴幼儿第一次尝试喂养氨基酸奶粉会失败,而这一比例在年长儿、母乳喂养婴儿中可能超过82%。更换氨基酸奶粉对于宝宝和妈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们会遇到好几天不吃奶的婴儿,也会遇到崩溃大哭的妈妈。别着急,您怀里这个柔软小宝贝已具备探索世界的初级能力,您和宝贝一起努力和尝试,慢慢都会好起来~1、和母乳或之前熟悉的奶粉混合一起如果有妈妈试过孩子的氨基酸奶粉,就会知道氨基酸奶粉的味道实在是不好。对于刚刚尝试由母乳或普通奶粉(水解蛋白奶粉)转换为氨基酸奶粉喂养的时候,可以把氨基酸奶粉和母乳、普通奶粉(水解蛋白奶粉)混合在一起。至于混合的比例根据孩子情况耐心的调整,可以从一滴、一茶匙、一平勺的氨基酸奶粉尝试。不过要注意:a、不能将母乳替代水来溶解奶粉;b、普通奶粉(水解蛋白奶粉)和氨基酸奶粉分别溶解准备好以后再混合;c、逐渐尝试增加氨基酸奶粉的比例。2、改变一下氨基酸奶粉的味道可以尝试改变一下氨基酸奶粉的味道,比如添加调味剂、果汁。香草提取物(Vanillaextra)是一种比较好的改变奶粉味道的选择。3、在其他食物中混入氨基酸奶粉可以考虑在孩子已经适应的米糊、果汁中加入一点氨基酸奶粉,以便于孩子对于氨基酸奶粉的味道尽快适应。3、在其他食物中混入氨基酸奶粉可以考虑在孩子已经适应的米糊、果汁中加入一点氨基酸奶粉,以便于孩子对于氨基酸奶粉的味道尽快适应。4、更换其他类型奶瓶或杯子对于尝试氨基酸奶粉喂养失败的稍大婴幼儿(6个月),可以尝试更换喂奶的奶瓶,尤其是带吸管的奶瓶由于吸吮慢一些,可能使得氨基酸奶粉的味道不那么难以接受。对于已竖头已经很稳的孩子,也可以先尝试勺子喂养。5、请妈妈以外的家庭成员尝试喂奶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更换奶粉对于母亲和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孩子对于来自母亲身上的母乳味道非常熟悉和留恋,由母亲单独负责换奶的任务使得更换奶粉尤其氨基酸奶粉更为困难。我们甚至遇到换奶失败,妈妈和孩子都大哭的情况。这时候,由爸爸或哥哥姐姐喂奶是一个积极的尝试。6、在宝宝困倦或尚未完全醒来时喂养在宝宝困倦或者在刚从午睡中醒来的时候给予氨基酸奶粉是一个被很多家长证实有效的办法。孩子会在尚未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状况前吸入一些氨基酸奶粉。不过这个过程对于原本就缺乏休息的母亲来说是一个身体和心理的挑战。母亲可能在半睁睡眼、充满希望准备好奶粉后,孩子只吸上几口便拒绝再进食。遇到这种情况别太担心,给宝宝时间,慢慢尝试,相信孩子成长的能力。7、改变喂养的常规方式虽然妈妈总是被鼓励要在安静和孩子熟悉的环境喂奶,不过带孩子坐婴儿车外出散步、购物时给予氨基酸奶粉也是一种可能有效的尝试。也许并不能进食太多,但在外出时给予氨基酸奶粉会让孩子把进食氨基酸奶粉和外出玩耍的愉快体检联系在一起,这可以帮助他们慢慢习惯氨基酸的味道。8、尝试其他品牌的氨基酸奶粉当一种氨基酸奶粉喂养困难时,可以尝试更换另一种氨基酸奶粉。
近期,多家医院儿科门急诊人满为患,住院部一直处于满床状态,这个罪魁祸首就是肺炎支原体肺炎。其实,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儿科常见病,是国内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保障儿童身体健康,缓解家长们的焦虑,现对肺炎支原体的相关知识介绍如下:什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直径为2-5nm,是原核致病微生物,缺乏细胞壁。肺炎支原体主要经飞沫传播,其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时节是高峰期。肺炎支原体感染每3-7年发生一次大流行,近期支原体感染患儿明显增多,提示今年可能是流行年份。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5岁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并有低龄化趋势。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症状有轻有重。轻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的很多时候也就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症状轻微,无需过度恐慌。只有少部分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或者出现一些肺外并发症(如皮疹、肝损伤、心肌炎、脑炎、溶血性贫血等)。如何识别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指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因此,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一定会引起肺炎,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肺组织时,才可能出现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如下:发热:热度不一,可达到39℃,持续1-3周;咳嗽:刺激性干咳为突出表现,病程后期可出现少许痰液;伴随症状:部分患儿可有咽痛、胸痛、胸闷等症状。体征年长儿体征多不明显,较少出现气促、肺部水泡音等改变;婴幼儿起病急,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憋、双肺哮鸣音等体征。实验室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160,或抗体滴度升高/降低≥4倍,或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既往感染或病程较长患儿,可出现肺炎支原体抗体IgG阳性。胸片/CT可有四种表现:以肺门阴影增重为主、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均一性的肺实变。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是什么?1、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等。2、家长们所熟悉的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治疗完全无效。 如果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不佳时怎么办?随着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对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权衡利弊后可考虑二线药物治疗:1.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也叫美满霉素)。该类药物有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通常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2.喹诺酮类药物,常用的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该类药物有导致软骨损伤、肌腱断裂等风险,我国1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3.甚至部分早期免疫反应比较重,要早期联合激素治疗。部分免疫力低下要使用丙球支持。哪些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需要住院治疗?重症患者需要住院。可通过阿奇霉素或红霉素静脉输液,更严重的可应用新型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部分患儿还可能需要应用激素抑制过度炎症反应,甚至是需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等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后?病程多在7-10天左右,一般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少数重症可发展为危重症,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其实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家长们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排便性质和规律。其实儿童排便周期不是最关键的,粪便松软程度和是否容易排出才至关重要,如果您发现您的孩子四五天没有排便了,但大便性状正常,就不用过于紧张,只需要继续保持观察即可。但如果发现孩子排出的是小颗粒、球状的硬便便,那就要特别注意了。如果排便同时伴有出血或者持续超过一周没有排便,或者孩子肚子疼,腹部能摸到硬块,小内裤上有明显的“污便”,这时候就一定要带到医院去检查了。如果平时大便性状正常,有规律,生发发育正常,突然大便干燥、粗硬、开始部分还羊粪球状,拉的时候还挺费劲儿,那就是便秘了。有的宝宝是属于家族遗传,比如父母就是易便秘体质,孩子生下来先天直肠神经少,肠胃蠕动慢。还有的是因为日常摄入的食物太过精细,缺乏膳食纤维素,也就是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等等吃的少。还有一种是因为孩子胃口小,本身就吃的很少,然后平常也不怎么爱运动。宝宝大便干燥、粗硬,开始部分像羊粪球一样,有很多因素引起,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了解,对因处理。导致宝宝大便干燥、粗硬、开始部分羊粪球状具体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摄入不足:有些是宝宝不爱喝水,还有些是爸爸妈妈没有给宝宝及时喝水,水量不足,宝宝小,爱贪玩,每天的活动量非常大,出汗比较多,所以体内水分缺失的就比较快,所以要多给孩子喝水。2、蔬果摄入少:大一点的宝宝添加各种辅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果的多样化和食用量,以免发生大便干结的现象,避免导致便秘的发生。3、高蛋白食物涉及较多,宝宝出现消化负担:宝宝较小,肠胃消化能力还比较弱,高蛋白食物要注意逐步添加的原则,让宝宝在能够慢慢适应,特别是婴儿期肠道微生态系统建立不健全容易出现消化不好便秘。。4、还有部分宝宝属于敏感体质,可能对牛奶蛋白或者其它食物过敏,特别是母乳喂养可能跟母亲饮食有关系,食物过敏可以出现这种情况。5、部分宝宝可能对乳糖不耐受,摄入含乳糖高的牛奶或者母乳之后也会出现消化不好、排便困难。6、钙加到奶液中:宝宝到一定月龄是需要补钙的,而有的爸爸妈妈为了方便,会把钙剂加到奶液中或是在喂奶过程中给宝宝补钙钙剂,这样不只钙不能吸收,而且牛奶蛋白也不易消化,有的还可引起宝宝出现大便干燥如羊粪球一样。7、铁质补充过量:有的爸爸妈妈在给宝宝补充铁剂时量过多,而铁剂是会和肠里的硫化氢结合而组成硫化铁的,这样会降低硫化氢对肠壁的刺激,造成肠蠕动速度变慢减弱,另外硫化铁也对肠壁有收敛作用,所以也可导致宝宝出现羊粪球状大便,从而引起便秘。 很多爸爸妈妈一看到孩子便秘,管他三七二十一先给吃上益生菌,多喂水,然后看孩子情况好转了,就又不上心了,结果孩子好两天歹两天,总是无法根治。这里其实我希望大家树立一个观念:便秘不是病,是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健康导致的,需要慢慢调理,不是吃几副药就能马上调整过来的。但可惜很多爸爸妈妈总以为这是病,一犯就吃药,吃益生菌、吃乳果糖,甚至用开塞露来解决,久而久之,孩子的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频繁的便秘,原本一吃就见效的药也越来越不管用。PS补充多少天不拉臭臭算是便秘?宝宝便秘与否,不是光看排便间隔天数,还要看大便性状,排便是否痛苦,是否有发热、呕吐等其他症状,以及生长曲线是否正常。许多妈妈会因为宝宝没有每天大便,而怀疑是不是便秘了,其实每个宝宝的排便规律不同,并不都需要每天一次,只要宝宝排便不费力,大便是软的,精神好,吃饭好,生长曲线正常,就不需要担心。有一种便秘叫攒肚便秘是有便便但拉不出来,攒肚是便便不够多不需要拉。在宝宝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好几天甚至十几天都不大便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母乳本身的营养成分就是最适合宝宝的;差不多6周大的时候,宝宝的消化能力已经能够对母乳进行充分的吸收了。这样一来,宝宝在每一餐消化后剩下的固体残渣就很少,产生的大便甚至不足以刺激肠道出现排便反应,要攒好多天才能攒够一次便便的量。这时候虽然宝宝排便间隔长,但排出的依然是软便,所以是没有问题的。对于6个月以下还没添加辅食的母乳宝宝来说,好几天不拉大便可能是攒肚,很少会有真正的便秘。
蛋白过敏宝宝,可以母乳喂养吗?母乳是0~6月龄宝宝最好的口粮,过敏宝宝首选的喂养方式其实和普通宝宝一样都是母乳喂养。但由于宝妈从饮食中摄入的牛奶蛋白有少部分可通过乳汁传给宝宝,所以宝妈在哺乳期间也不能喝牛奶或者吃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饼干、零食等,建议宝妈通过补充钙剂来保证每日的钙摄入量。如何为宝宝选择合适的奶粉?市面上的奶粉可以分为4种:普通奶粉、部分水解奶粉、深度水解奶粉和氨基酸奶粉。奶粉中的牛奶蛋白分子量越大,致敏性就越高。如果我们把普通奶粉中的牛奶蛋白比作一个苹果,那么部分水解奶粉像是被切成苹果块,深度水解奶粉像是苹果粒,氨基酸奶粉则进一步成了苹果泥。从普通奶粉到氨基酸奶粉,随着水解程度的增加,致敏性从高到无。其中只有深度水解奶粉(低敏)和氨基酸奶粉(无敏)适合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喝。如果是轻、中度过敏建议选择深度水解奶粉;如果是重度过敏,如宝宝已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对多种食物过敏、排大量血便等,则需要选择氨基酸奶粉。另外需要注意,给宝宝选对奶粉的同时也应喝够时间。国内外指南均建议牛奶蛋白过敏宝宝喝特殊配方奶粉至少持续6个月,过早地转回喝普通奶粉容易造成宝宝过敏症状反复,延长病程,其实是多走了弯路。避免选择羊奶和大豆奶。实际上大于90%牛奶过敏的宝宝同时对羊奶过敏,30%-50%牛奶过敏的宝宝同时对大豆奶过敏,而且大豆配方奶的营养价值不足以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所以并不建议牛奶过敏的宝宝喝羊奶和大豆奶。过敏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是4-6月龄。家长不必因为担心宝宝过敏而推迟添加辅食,实际上在继续喝母乳或特殊配方奶粉的基础上早期、持续、规律添加多样化的食物可以降低宝宝对其他食物过敏的风险。相反,推迟添加辅食对宝宝并无好处。如何正确添加辅食?除了宝宝已知的过敏食物外,其他食物如米粉、果泥、菜泥、肉类、蛋类都可以按“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添加。一些常见的易过敏食物,如花生、鱼、虾等也应主动尝试添加,不宜盲目回避。辅食添加初期(4-9月龄),以添加新的食物为重点,期间不建议转换配方奶粉。新的食物每次只添加一种,细心观察3-5天,确认宝宝不过敏才可继续添加第二种。如果宝宝出现了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添加,3个月后再从更少量开始尝试添加。建议用本子记录宝宝的辅食添加时间和出现症状的情况,以便后续追踪。确喂养牛奶蛋白过敏宝宝对保证其生长发育尤其重要。不少家长容易陷入“反正过敏长大就会好,什么都敢喂”或者是“宝宝过敏很可怕,什么都不敢喂”的误区。前者容易造成过敏持续存在甚至愈演愈烈,后者不仅营养摄入不足还会增加对其他食物过敏的风险,这两种错误的喂养方式均不可取。希望家长们能够正确认识牛奶蛋白过敏,科学喂养、健康育儿。
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 奶蛋白过敏,是儿童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也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牛奶蛋白过敏(CMPA)多见于婴幼儿,为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的免疫反应,可由IgE介导、非IgE介导或两者混合介导。 牛奶中最常见的致敏蛋白是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其易诱发机体IgE介导的速发过敏反应,少部分为非IgE诱发的迟发过敏反应(如IgG介导和其它机制)。 牛奶蛋白过敏属于食物不良反应中的食物过敏,全球儿童食物过敏的患病率为6-8%,而湿疹患儿的食物过敏患病率高达40%,是指进食某种食物后发生异常临床表现。牛奶蛋白过敏主要有三大症状: ①消化道症状,孩子可能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腹胀、便秘,甚至大便带血; ②皮肤症状,孩子会出现急性的荨麻疹,或是慢性的湿疹; ③呼吸道症状,孩子频繁出现不知原因的咳嗽、打喷嚏等感冒样症状,严重的还会有哮喘。如何确定宝宝牛奶蛋白过敏? 当吃牛奶宝宝出现上述表现,怀疑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时,可做以下检查来确定宝宝是否对牛奶蛋白过敏: 1.皮肤点刺试验; 2.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测定; 3.食物回避试验(停用所有含奶类的食物,上述症状缓解或消失)、激发试验(口服牛奶后上述症状再出现或加重)。宝宝牛奶蛋白过敏怎么办? (1)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需回避牛奶及其制品至少2周;部分过敏性结肠炎宝宝的母亲需持续回避4周。 若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后,宝宝症状明显改善,母亲可逐渐加入牛奶,如症状未再出现,则可恢复正常饮食;如:症状再现,则母亲在哺乳期问均应进行牛奶及其制品回避,并在宝宝断奶后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替代。 (2)奶粉喂养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小于2岁的宝宝应完全回避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食物及配方奶,并以低过敏原性配方奶替代,如:部分水解配方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严重者使用氨基酸配方奶粉; 大于2岁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由于已经逐步过渡到食物来源丰富的辅食,可满足宝宝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故可进行无牛奶蛋白饮食。 如:是轻到中度牛奶蛋白过敏,建议使用深度水解配方的奶粉,90%以上牛奶蛋白过敏通过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可得到缓解; 如:是中到重度牛奶蛋白过敏,建议选择: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该配方中不含牛奶蛋白抗原,是更加彻底的治疗措施。 (3)过敏宝宝添加辅食时应注意 无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应该4-6个月再添加辅食。 对于过敏的宝宝要注意添加辅食的原则和辅食品种的选择及辅食添加的顺序。 先添加米粉(纯米粉~添加一种成分的米粉如:胡萝卜或南瓜的米粉);其次是蔬菜泥(一种成分的~再另一种成分的菜泥)、水果泥(同水果泥)、薯类、面食、肉类、叶子菜,以后再逐渐添加蛋黄(1/8或1/4开始逐步到一个蛋黄);(再加蛋清1/3逐步到全蛋清)即整蛋、豆制品及海鲜。 每次引入的新食物,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婴儿胃肠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观察宝宝有无湿疹,腹泻或便秘等;包括对新食物是否喜爱);减少一次性进食多种食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可以换成羊奶或者豆奶吗? 研究发现:牛奶过敏的宝宝中有92%对羊奶也过敏,60%对豆奶过敏。 也就是说,极个别的患儿改喝羊奶是可以的,但大部分不可以。 豆奶因为营养不够全面,虽然有40%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对豆奶不过敏,但也不建议长期喝。 基于这些原因,还是建议:患儿喝深度水解蛋白或者氨基酸配方奶粉。对将来有什么影响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多数为易过敏的体质,在其成长的不同年龄段常会发生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这一现象被称为“过敏进程”。 有研究表明:积极的预防,诊治食物过敏有助于切断“过敏进程”疾病链,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尽早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诊断与采取饮食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宝宝将来发生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某些特定的益生菌对牛奶蛋白过敏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鼠李糖乳杆菌在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并且拥有大量的临床文献支持了这一功能。 建议:给这类宝宝连续服用三个月以上含鼠李糖的益生菌。
什么是乳糖?乳糖是人类和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双糖,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乳糖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参与大脑的发育进程。什么是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是指宝宝不能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因此,在食用或者饮用乳制品后会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是婴儿及儿童最常见的食物不耐受之一乳糖不耐受可分为三类:一、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宝宝出生时机体内就缺乏乳糖酶或酶活性低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甚至不能耐受母乳喂养,吃母乳或奶粉时会频繁呕吐,可有腹泻、大便成泡沫状且含有乳糖和乳酸,可出现黄疸、智力障碍、营养不良等,若不及时治疗,多数患儿会很快死亡。二、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指断奶后,小肠乳糖酶活性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或消失。尤其是在学龄期,人体的乳糖酶水平会大幅度降低,导致摄入乳糖后会产生不适。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环境而异。三、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宝宝的小肠绒毛受到炎症、病毒感染等刺激后受损(如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等),不能分泌足够的乳糖酶而乳糖不耐受的表现?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生成气体和短链脂肪酸等,大量气体引起腹胀等症状,而未被消化的乳糖及其发酵产物使肠道内渗透压升高,流入肠道的水分增加,引起腹泻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肠鸣音亢进、肠绞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部分宝宝肠道运动减弱出现便秘,症状严重程度与进食乳制品的量有关,因此,也有少部分宝宝进食可耐受的一定量的乳制品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尤其是一些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早产儿或新生儿,在出生时乳糖酶活性低,刚开始吃母乳或奶粉时就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不及时处理可出现黄疸、智力障碍、营养不良等,重则影响大脑神经发育,甚至死亡。如何治疗乳糖不耐受?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应当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的特殊活性成分,能够帮助宝宝的肠道尽快恢复健康,缩短乳糖不耐受的时间。乳糖酶能将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而半乳糖以糖苷键结合于神经酰胺上,形成半乳糖脑苷脂,从而参与大脑的发育。婴儿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期,如果确实因腹泻、腹痛等症状明显,影响进食及日常护理时,可以考虑在每次哺乳前给宝宝口服乳糖酶帮助乳糖的水解,具体使用及停药建议咨询医生,由医生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对于配方奶宝宝,可以考虑暂时更换无乳糖的配方奶粉,也可以考虑在每次喂养前给宝宝口服乳糖酶,待症状逐渐缓解后,再改回原有的配方奶喂养。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乳糖不耐受的方法,除先天型乳糖酶缺乏不能摄入乳糖外,其它类型都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通常通过减少乳制品摄入量,适当摄入乳糖,促进机体乳糖酶的产生,提高机体耐乳糖量,缓解乳糖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