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 %,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达32.1%。骨质疏松症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脆性骨折,危害巨大:仅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2013报告显示,髋骨骨折患者即使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仍有约25 %的人会在术后12个月内死亡;存活的患者中,能恢复其术前运动机能水平的也不到半数[2]。据推算[3, 4],中国所有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的医疗保健成本为:2015年时110亿美元,2035年时200亿美元,2050年时250亿美元。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同样也是可防可控可治疗。2017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5](以下简称指南)中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南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三方面。01基础措施指南中的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生活方面指南建议加强营养,均衡饮食,充足日照,规律运动。此外还要求戒烟限酒,避免饮用过多的咖啡和碳酸饮料,少用影响骨活性的药物。常用的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等。合理使用这些补充剂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但指南建议优先通过膳食进行补充。02药物干预对于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已经发生过椎体和髋部等部位脆性骨折的患者者和骨量减少,具有高骨折风险的患者等,有效的药物干预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但重要的是,具体药物的使用应该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等。目前的常用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及其调节剂等。图1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常用主要药物指南指出通常首选使用具有较广抗骨折谱的药物(如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和迪诺塞麦等)。对于椎体骨折高风险,而髋部和非椎体骨折风险不高的患者,可考虑选用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治疗。对于新发骨折伴疼痛的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降钙素。指南提出对于低、中度骨折风险者(如年轻的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水平较低但无骨折史)可以首选口服药物治疗。对口服不能耐受、禁忌、依从性较差及高骨折风险者(如多发椎体骨折或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骨密度极低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注射制剂(如唑来膦酸、特立帕肽或迪诺塞麦等)。此外,指南指出中药具有改善临床症候等作用,但目前证据尚不充足。迪诺塞麦(Denosumab)在2018年正式更名为地舒单抗(中文名),今年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临床实践中,传统药物有时难以满足特定的治疗需求,比如肾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中,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特立帕肽等在肌酐清除率<35 ml/min时禁用。而地舒单抗不经肾脏代谢,研究[6]表明不论患者基线肾功能如何,相比安慰剂地舒单抗治疗可显著提高各部位的骨密度,并明显降低椎体及非椎体骨折风险。地舒单抗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抑制剂,为全人源化的RANKL单克隆抗体。多项研究表明地舒单抗可以有效提升骨密度,降低全身各部位骨折的风险[7, 8];注射剂型使用便利,安全性高且耐受性好[9],在不同族裔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相似[10, 11];与双膦酸盐相比,可以显著持续提升骨密度[12-16],无平台期。图2 地舒单抗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OPG:护骨素;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总之,药物干预的成功标志是维持骨密度稳定或增加,没有新发骨折和骨折进展。治疗的过程要实现个体化,合理地联合及序贯用药,保证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周期:所有的治疗应至少坚持一年,并在治疗期间及时评估效果和风险。03康复治疗指南讨论的针对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疗法及康复工程等。运动疗法可增强肌力与耐力,加强平衡性与协调性,改善骨密度、维持骨结构,降低跌倒与脆性骨折风险等。以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全身振动、紫外线等为代表的物理因子治疗可增加骨量。而超短波、微波、经皮神经电刺激、中频脉冲等治疗可减轻疼痛。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或者骨折延迟愈合可选择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体外冲击波等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等治疗可增强肌力、促进神经修复,改善肢体功能。作业疗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以纠正患者不良姿势,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作业疗法还可以还可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焦虑、抑郁等不利情绪。康复工程从工程角度着手,通过使用拐杖、助行架等辅助器具,增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施等方法来提高患者行动能力,减少跌倒发生,降低损伤危害。04结语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种组织和器官,其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和基础干预,合理使用药物及手术等治疗方法,积极、规范、开展康复和作业治疗。此外指南同时强调在骨质疏松症的长期治疗过程中要贯穿分级诊疗的思想,并加强针对疗效,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新出现的可能改变治疗预期效果的共患病等情况的监测,以保证和提高综合治疗的效果。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参考文献)[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M]. 北京; http://www.chinacdc.cn/gsywlswxx_9498/crbs/201812/t20181217_198289.html. 2018.[2]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亚太地区年鉴:2013年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花费负担统计结果 [M]. 2013.[3] SI L, WINZENBERG T M, JIANG Q, et al. Projection of 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s and costs in China: 2010-2050 [J].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 a journal established as resul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Osteoporosis and the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f the USA, 2015, 26(7): 1929-37.[4]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OF) 骨质疏松症纲要 - 第一版 [M]. Nyon Switzerland. 2017.[5] 夏维波, 章振林, 林华, et al.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7) [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9, 3): 281-309.[6] JAMAL S A, LJUNGGREN O, STEHMAN-BREEN C, et al. Effects of denosumab on fracture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y level of kidney function [J].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2011, 26(8): 1829-35.[7] BONE H G, WAGMAN R B, BRANDI M L, et al. 10 years of denosumab treatment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results from the phase 3 randomised FREEDOM trial and open-label extension [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7, 5(7): 513-23.[8] CUMMINGS S R, SAN MARTIN J, MCCLUNG M R, et al. Denosumab for prevention of fractur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361(8): 756-65.[9] FREEMANTLE N, SATRAM-HOANG S, TANG E T, et al. Final results of the DAPS (Denosumab Adherence Preference Satisfaction) study: a 24-month, randomized, crossover comparison with alendronat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J].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 a journal established as resul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Osteoporosis and the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f the USA, 2012, 23(1): 317-26.[10] GIBIANSKY L, SUTJANDRA L, DOSHI S, et al.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analysis of denosumab in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 from solid tumours [J].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2012, 51(4): 247-60.[11] SUTJANDRA L, RODRIGUEZ R D, DOSHI S, et al.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meta-analysis of denosumab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enia or osteoporosis [J].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2011, 50(12): 793-807.[12] MCCLUNG M R, LEWIECKI E M, COHEN S B, et al. Denosumab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 354(8): 821-31.[13] MILLER P D, PANNACCIULLI N, MALOUF-SIERRA 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nosumab vs. bisphosphonat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oral bisphosphonates [J].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 a journal established as resul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Osteoporosis and the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f the USA, 2020, 31(1): 181-91.[14] BROWN J P, PRINCE R L, DEAL C,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denosumab and alendronate on BMD and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low bone mass: a randomized, blinded, phase 3 trial [J].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2009, 24(1): 153-61.[15] KENDLER D L, ROUX C, BENHAMOU C L, et al. Effects of denosumab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turnov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transitioning from alendronate therapy [J].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2010, 25(1): 72-81.[16] MILLER P D, PANNACCIULLI N, BROWN J P, et al. Denosumab or Zoledronic Aci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Oral Bisphosphonates [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6, 101(8): 3163-70.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恋爱中的男女,经常感慨“问世间情为何物?”。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老医生,我也经常困惑“问世间医生为何物?”。有一天突然感悟:所谓医生,其实就是医治人生。所谓人生,就是一个生、活、病、老、死的过程。生与死是起点和终点,过程概况起来,就是活着,逐渐变老,中间会生大大小小各种病。生是一个人别无选择的事,文雅说是爱情的结晶,实际上很多时候是一个意外。活是人生的内容,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抛开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讨论、争论与结论,吃、喝、玩、乐确实是活着的最重要的形式和动力。多数男人都想当韦小宝,即使闲着没事干去登山,实际上也只是种玩乐而已。当然,当饱暖和淫欲得到满足之后,人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刺激让自己得到快感。人需要获得尊重。所谓的礼义廉耻,实际上清晰概况了要获得尊重必须遵循的基本素养。尽量不要迟到、失约,这是最基本的礼;有信用和正义精神,就是义。不要贪婪,就是廉。而有是非善恶之心,即是知耻。要想获得更大的尊重,最好还能创造价值,尤其是精神价值。别着爱马仕腰带的许家印创造了物质财富,但是没有创造精神价值,所以许大老板获得的尊重不多,或者说,大家尊重他的钱和赚钱的能力,而已。乔布斯改变了我们对美和生活模式的认识,所以,除了迈克尔·杰克逊,我也是乔布斯的信徒。回到医生这个职业,虽然出生是产科医生或助产士把你从肚子里拽出来,其实从动机到过程与医生关系不大。怎么活更完全是个人的事,与医生没有半毛钱关系。生病了确实得找医生,不过医生既不包治百病,很多病也无法根治。医生更多是让疾病的痛苦得到缓解,也是而已。听起来很残酷无情,却是不争的事实。衰老和死亡是自然规律,上帝的旨意。医生既无力回天,更不能逆天而行。必须尽人事、听天命。尽管容颜终将逝去,即使是貌若天仙的索菲玛索。但有一个器官是可以永远不老的,那就是心。保持童心、年轻的心、好奇心、爱心、善心,心就不会老。对于死亡,古往今来、王侯将相都很困惑。尤其是秦始皇,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还是和兵马俑一起改行做地下工作者去了。肉体的长生不老或者永生是不可能的。但是仍然有无数的人实际永生。比如孔子,他每天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即使他老人家不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我们天天都说:子曰、子又曰。可见,孔子是永生的。总之呢,算命先生有一个预言可以是百发百中的,就是人是必死无疑的。既然如此,不必痛苦,不必纠结,死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是慷慨赴死,还是痛苦而亡。卡耐基说过:死而富有是一种耻辱!当你把创造的财富和价值都留给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获得了和无数圣人一样的永生。https://mp.weixin.qq.com/s/CcanmD0GRa-8xXX-j1UGxQ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少运动APP应运而生,“每天走了多少步”也开始成为朋友圈的热点。最近经常有朋友问我这个骨科医生:一天要走多少步才健康?一万步多了还是少了?走多了是不是伤膝盖?著名心血管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说的“日行万步路,护了心脏、伤了关节”,真的是这样吗?我想从一个骨科医生和一个体育爱好者的角度,谈谈应该怎么样合理的使用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关节。首先,有一个先天差异的问题。人实际上就是一部机器,而这部机器先天是有差异的,包括关节的构造。刘翔之所以跑得比我快,除了后天的训练之外,首先是他的先天结构比我好。先天结构的不同,导致了负荷能力、耐磨性的不同。所以说,每天走多少步才正确,也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有的人每天走几万步,一点事都没有;有人只走五千步,可能就不行了。适合个体的,才是正确的,无论是5000步,1万步,甚至几万步。第二个,步态的问题。日常生活中会看到有的人走路八字脚,或者其它一些很明显的不良步态。这些不合理的步态会导致关节的受力不平衡,部分区域过度受力从而加速磨损。有些人的鞋子,明显一边磨得多,一边磨得少,就是足后跟受力不均衡造成的。因此,无论是走路、跑步,甚至爬山、爬楼梯,正确合理的步态、动作都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减少磨损,延长关节的使用寿命。第三,增强肌肉力量对减少关节磨损很重要。要想降低关节软骨的负荷,减少磨损,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很重要。肌肉力量需要通过对抗负荷进行训练,比如举重、哑铃等。所以定期去健身房,或者小区一些户外健身器械,进行肌肉力量锻炼是有必要的。单纯的走路或者户外活动,并不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第四,说一说鞋子的问题。一双合理的鞋子,对于降低下肢关节负荷,减少冲击磨损是非常有益的。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专业的运动鞋,包括跑鞋、足球鞋、篮球鞋、徒步鞋、登山鞋等等。进行不同的运动,应该穿专业的鞋子,否则运动就可能给关节带来损害。《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报道:健身跑的人们关节炎发生率仅3.5%,而选择静息生活方式,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却为10.2%,竞技体育的赛跑者的关节炎发生率13.3%。结论是:步行有益于关节健康。可见,结合肌肉力量训练,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去走路、爬山,既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又不会损害关节。让我们放心大胆迈步前进,只要运动之后没有关节疼痛,多走一些利大于弊。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国奋博士如果患者耐受,骨质疏松初次治疗最好服药3~5年,骨质疏松症用药小于6个月对骨折几乎无保护作用“这些年,我钙片吃了几箩筐,为什么还是动不动就骨折?” 这是很多骨质疏松症患者经常提出的疑问。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国奋博士介绍,很多人都知道骨质疏松要补钙,可是,防治骨质疏松绝不仅仅是补钙那么简单,公众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认识误区,导致很多患者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陈国奋特别提醒,骨质疏松症用药小于6个月对骨折几乎没有保护作用。如果在用药一年后停药,仅能在停药后6个月内继续发挥骨折保护作用。漏服一半药物,几乎相当于没有服药。如果患者耐受,初次治疗最好服药3~5年。误区一:防治骨质疏松只要补钙就够了专家:还要补活性维生素D3陈国奋说,很多人都知道,预防骨质疏松需要经常补钙,但光吃钙片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从食物摄取或直接补充的钙,需要在活性维生素D3的帮助下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没有活性维生素D3的帮助,机体对钙的代谢就会出现障碍。因此,单纯补钙并不能改善骨质疏松”。误区二:补充普通维生素D就够了专家:需激活成活性维生素D3才有用知道了除了补钙,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那是不是只要补充维生素D就够了呢?不够。陈国奋说,普通的维生素D是无法直接发挥作用的。这是因为普通维生素D需要肝、肾激活成为活性维生素D3,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如果肝肾功能有损害,体内转化酶的活性降低,就会导致活性维生素D3严重不足,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补充活性维生素D3尤为重要”。误区三:只有老年人才会得骨质疏松专家:青壮年或孕妇也会得陈国奋说,骨质疏松并非只有老年人才得。事实上,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比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二是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发生的骨质疏松,比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三是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比如原因不明的青壮年骨质疏松及妇女妊娠所致骨质疏松等。“因此,骨质疏松绝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误区四:是否有骨质疏松自己能感觉到专家:初期和中期感觉不明显陈国奋说,大多数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初期和中期都不会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通常情况下,当他们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再去治疗时,已经晚了。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需要依靠骨密度仪及定量CT检查来判断。病程10年以上,可以通过X光拍片来检查确认。因此,老年人或其他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应该进行一次这些方面的检查。误区五:补钙喝骨头汤吃菠菜烧豆腐就行专家:菠菜烧豆腐反而要少吃陈国奋说,其实,骨头汤里含钙量并不高,特别是汤里脂肪含量高,而脂肪与钙结合成皂化物,反而会妨碍钙的吸收与利用。而菠菜、茭白、竹笋、洋葱、苋菜和韭菜含有较多的草酸,非常容易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钙盐,很难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菠菜烧豆腐反而要少吃”。误区六:骨质疏松症患者只需做骨密度监测专家:还需多次检测骨代谢指标陈国奋说,骨密度的升高很缓慢,一般要经过3~6个月才能出现可以检测到的变化。骨质疏松分成高转换和低转换,对于高转换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要以抑制破骨细胞功能药物为主,而对于低转换的则要使用刺激成骨细胞功能的药物来治疗。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不能只做骨密度检测,还需要在治疗前和治疗中多次检测骨代谢指标,根据骨代谢状况来选择治疗方案。误区七:得了骨质增生就不能补钙了专家:如果同时患有骨质疏松仍需补钙“骨质疏松常常合并骨质增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刺’。”陈国奋说,其实,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淀所致。因此,出现骨质增生,并非就代表钙多了或钙已足够。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如果同时患有骨质疏松,仍然需要补钙。误区八:骨质疏松症患者需静养防骨折专家:长期卧床和静坐会加速骨质疏松很多骨质疏松症患者认为,为了防止骨折,应该多静养。陈国奋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运动可以强筋骨,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而且,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这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因此,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十分必要。如果长期卧床和静坐,会加速骨质疏松。误区九:骨质疏松症用药断断续续专家:用药小于6个月对骨折无保护作用陈国奋说,骨质疏松症用药小于6个月对骨折几乎没有保护作用。用药一年后停药,仅能在停药后6个月内继续发挥保护作用。漏服一半药物,几乎相当于没有服药。所以,骨质疏松不能满足于一年的治疗,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如果患者能耐受,骨质疏松的初次治疗最好保持3~5年。专家提醒:55岁以上和绝经后女性需定期检测骨密度陈国奋介绍,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因为骨质疏松而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其中三分之一5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会经历一次骨质疏松骨折。常见骨折发生部位包括髋部骨折、腕部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而且,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后,同一部位或其他部位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也会增加,其中,首发椎体骨折后,1年内再发生率超过19%;髋部骨折后,近半数患者会再发骨折,首发髋部骨折后,再发骨折人均达2.3处。而且,二次骨折死亡风险也会升高2倍。骨密度检查(BMD)是目前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以及了解疾病进展的方法。以下三类人群应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一是>55岁的女性和绝经后的女性;二是同时有颈、腰椎及四肢关节退行性变和骨性关节炎的人群;三是患有经规范方案治疗仍然无效的多发骨痛患者。如果骨密度≥-1SD,则属正常;在-1SD~-2.5SD之间,属于骨量减少;≤-2.5SD,属于骨质疏松;如果骨密度≤-2.5SD,并有≥1处非暴力性骨折的,则属于严重骨质疏松。(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吴剑鹏、朱钦文、吴佳仪)专家介绍陈国奋,骨外科主任,骨外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骨外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骨外科学博士学位,1995-2016年9月工作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2016年10月组建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担任骨外科主任。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9年,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导师。在国内、国外发表论文60多篇,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4部。教育与工作经历:1995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获骨外科学硕士学位2003-2004年,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第26期研修生2005-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访问学者2006年,AO高级访问学者(瑞士)2007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骨外科学博士学位1995-2016年9月工作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2016年10月组建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学术任职:亚洲冷冻学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周围神经外科/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骨肿瘤修复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风湿免疫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教授医疗擅长:骨与关节疾病的分期最优化及综合治疗,包括骨创伤、周围神经损伤、退行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及痛风等。在骨与软组织肿瘤领域有较高声誉,包括骨肉瘤的保肢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微创治疗,骨转移癌的综合治疗及肿瘤精准医疗领域有独到创新。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朱女士,右足拇外翻多年,严重影响美观,并随着外翻日益明显,开始出现疼痛症状,而且逐渐加重。经朋友推荐,辗转寻医至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陈国奋主任。经过陈国奋主任团队的精心手术,朱女士术后,足部外形明显改观,并进入正常康复状态。朱女士衷心感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让她重新回到“足下生辉”的生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通过药物逆转吗?NO!关节的表面都覆盖着一层软骨,并且在关节腔内,有类似润滑油的关节炎润滑的。软骨和关节液可以使关节运动及其光滑并可以承受冲击力。但随着年龄增大,软骨修复能力减弱,关节润滑液也越来越少,若膝关节过度的负重,关节软骨就会发生明显的磨损与破坏,直到软骨下的骨质裸露出来,并随之出现骨赘形成、滑膜增生、韧带松弛等等病理改变......这一系列改变均超出人体修复还原能力,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中,无法通过药物或非创伤手段使一个退化的关节“恢复原状”。但是,并不是罹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意味着无法缓解,虽我们无法使退变后的膝关节“恢复原状”,但可通过药物、物理治疗及一些中医治疗再加之采取正确生活习惯,可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不适、活动不利的症状。骨关节炎与遗传有关系吗?有关系骨关节炎与基因遗传有明确的联系,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患有骨关节炎,则其子女也是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但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因素不仅仅只有遗传基因,其他原因还包括膝关节创伤、肥胖、工作及生活原因导致膝关节过度劳损等等原因;O型腿或X型腿也是导致骨关节炎的重要因素。所以,骨关节炎与遗传相关,但不完全是由遗传所导致!既然X光看不见软骨,那为什么要照X光?X光的确看不见关节软骨,但通过X光我们可以看到膝关节关节间隙是否狭窄乃至消失。关节间隙的存在其实就是软骨的存在,虽然软骨组织在X线中并不显影,但通过观察膝关节胫骨与股骨之间存在间隙,间接观察膝关节软骨的厚度。
【作者】陈国奋【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510515【出处】实用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13,29(21)【ISSN】1006-5725【页码】3453-3454【摘要】在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中,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最有效的一种措施.近年来各种新技术、设备和器械的出现,使以往外科医生的技术无法达到的手术“禁区”不复存在,更引领外科进入了“微创”时代,在肿瘤外科领域亦是如此.冷冻消融治疗肿瘤作为一项最新出现的微创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安全性,疗效令人期待.本文就其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性述评,并作出展望.
【作者】陈国奋,金健,兰天等【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 广州,510515【出处】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2012,06(3)【ISSN】1674-134X【页码】20-22【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力线的改变,分析其发生原因、影响及预防方法.方法 选择定制型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患者10例,手术前、后均拍摄膝关节非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参数:(1)胫股冠状角(FTA):胫骨与股骨解剖轴之间的夹角;(2)胫骨平台一骨干角;胫骨平台关节面与胫骨解轴之间的夹角;(3)胫骨平台后倾角:在膝关节侧位像上,分别沿胫骨上关节面及胫骨前缘做切线,再向胫骨上关节面切线与肠骨前缘作垂线,其交角即为胫骨平台后倾角,表示胫骨平台向后倾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术前、术后上述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术前和术后胫股冠状角(FTA)、胫骨平台一骨干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分别是:3.9°/6.5°、86.9°/89.9°、12.6°/8°,统计学差异显著.术前参数在生理解剖正常值范围内,术后则明显偏离正常值.截骨长度同FTA呈负相关(r=-0.635,P=0.049),即截骨长度越长,FTA越小(越接近生理值).结论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相关线性参数发生改变,明显偏离生理正常值,具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包括术前截骨等指标测量误差、定制假体设计原理的缺陷、手术操作等因素,应进行相应改进.
【作者】陈国奋,Shaikh Atik Badshah,李敏等【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广州510515【出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2014,22(13)【ISSN】1005-8478【页码】1234-1241【摘要】[目的]骨肿瘤切除术后大段骨缺损重建一直是一个难题.重建方法众多,如肿瘤假体、同种异体移植物、牵张成骨、自体骨移植,各有其优点.本报道描述了氩氦刀冷冻探针联合大段肿瘤骨切除后原位回植治疗骨肉瘤的一种新技术.[方法]手术切除股骨下段骨肉瘤,经氩氦刀冷冻灭活肿瘤骨后原位回植解剖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术中、术后短期患者无重大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病人能脱拐行走,膝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0°~40°,X线摄片证实回植骨两端骨痂形成,但出现肺转移.术后15个月复查X线提示回植骨吸收明显,内固定松动,但无肿瘤复发.[结论]使用氩氦刀冷冻灭活骨肉瘤长段骨后原位回植达到生物重建,此方法简单而有效.但由于本研究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该方法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敏,陈国奋,王健等【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 510515【出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2014,22(19)【页码】1809-1811【摘要】[目的]评价氩氦刀低温冷冻联合手术治疗儿童骨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以色列伽里略CRYOHIT低温手术系统联合手术治疗儿童骨肿瘤.6例儿童四肢骨肿瘤患者在麻醉下,经手术开放暴露肿瘤,设置冷冻针间距为2 cm布针,完全覆盖肿瘤区域,实施骨肿瘤超低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和治疗后1个月、半年、1年、2年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患儿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有效5例,复发1例.患肢疼痛及功能活动均有明显改善.影像学资料显示6例病人近期随访无复发,成骨良好,1例病人治疗后3个月复发.[结论]氩氦刀低温冷冻手术治疗儿童骨肿瘤效果良好,具有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彻底治疗骨肿瘤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