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特色:使用现代化“3M”物理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张口受限问题,恢复关节功能。初评时间:每周三、六复诊治疗时间:周一、四、五、七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发生率还是相当高的,国外有研究70%的人一生中有发生过至少一次,女性又是这个病的高发人群,在年轻人中从13-35岁是高发年龄段,最主要的表现为关节区或面部的疼痛、张口度的减少、关节响声、关节绞索卡住、关节功能受限(最主要就是咀嚼食物疼痛)。因为这个病有自限性,就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我限制发展,很多人慢慢自我恢复,或者慢慢习惯也就不太关注。但有些患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专业医疗人员干预了。颞颌关节紊乱其实不是一个单一疾病,它是多种不同的病的统称。我国在2002年统一了最新的分类标准,分为以下4类:咀嚼肌紊乱疾病:包括肌筋膜痛、肌炎、肌痉挛、肌纤维变性挛缩及未分类的局限性肌痛。此类疾病为关节外疾病。结构紊乱疾病:为关节正常有机结构关系的异常改变,包括关节盘各种移位(可复性盘前移位、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关节盘旋转移位及关节盘内、外移位等),关节囊扩张及关节盘各附着松弛或撕脱等。在关节囊扩张、松弛、关节盘附着松弛或撕脱的病例中,常伴有关节半脱位。在由可复性盘前移位发展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中间状态,临床表现为开口过程中反复发生的暂时性锁结,关节盘不能恢复正常位置。单纯此类疾病X线检查应无骨性关节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但可同时伴有轻、中度骨关节病样改变。关节炎症性疾病:包括滑膜炎和(或)关节囊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临床表现为关节局部疼痛,并随功能活动而加重,特别是随向上、后方的关节负重压力和触压诊而加重;此类病例影像检查应无骨关节病及结构紊乱改变;但可同时伴有或继发于骨关节病及结构紊乱发生。骨关节病:根据病因及临床情况可分为原发性骨关节病和继发性骨关节病。我们提出凡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时,应该接受系统的治疗。主诉颞下颌关节或/和面部疼痛,并有明确的压痛(压痛++或+++),或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压痛(+)以上主诉关节弹响,临床检查证实,并有绞锁影响咀嚼说话等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诉张口受限,开口度<35mm,或开口度<40mm、但有明确的张口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通常会去口腔修复科或者去口腔外科寻求治疗制作颌垫和手术治疗。然而该疾病的成因是复杂的,它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没有哪一种治疗可以包罗万象,解决所有的TMD问题,而物理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手法、运动)无论是对于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础治疗。当今,康复医学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的物理治疗(physicaltherapy)已经从传统的理疗所具备的单一依靠仪器发展至多手段。传统的理疗只是物理因子疗法。而现代的物理治疗可以用“3M”来概括。Modality:物理因子疗法。主要依靠仪器。对于TMD,常用的理疗有湿热敷、超声波、短波、低频电疗。目的是抗炎,镇痛。Manual:手法治疗。对于TMD来说,就是各种牵伸和松动手法,主要作用增加TMJ的mobility,就是增加它的各个方向的活动度,包括开口度、前伸和左右侧偏。Movement:运动治疗。通过设计动作,在专业的指导下,重新训练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力图恢复颞下颌关节正常的运动学。另外对于TMD患者,教育同样重要,我们教会患者正确的姿势,包括头颈和口腔(牙,舌)等。Goodpostureneverrests.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和临床经验显示,物理治疗对下述类型的TMD患者,包括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紊乱、颞下颌关节囊炎、关节囊纤维化、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早期,均达到70%左右的疗效。无论是急性损伤还是慢性(病程3个月以上)患者,经过数次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尤其在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张口度方面。
河源日报13年前,本报的一则报道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一个不幸少年伸出援手,爱的力量支撑他奇迹般地重新站立起来;13年后——“爬行求学少年”今高考儿时意外受伤引发脊椎结核病,一度只能爬行上学……岁月如梭,当年的“爬行求学少年”李少愿,现在已参加完高考。10多年来,社会各界的关爱从未离开过他。他成长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从爬行到站立再到完成中学学业,他内心经历了哪些碰撞?9日上午,李少愿离开高考考场回到东源县上莞镇老家。他再次翻看资料中记录了他儿时意外受伤要爬行求学到医院免费为其手术帮助他站立的经过的新闻报道及照片,而全国各地1000多封来信也彰显了社会对他的关爱。他希望以后能整理这些资料出一本书,以记录社会多年来对自己的关爱。3袋资料中的两个“贵人”没有翻看这3袋资料前,李少愿对当年的事并不是很清晰。去年12月,同家族的李瑞廷将保存多年的资料分为“新闻报道”、“照片”、“信件”3个袋交给了李少愿,说自己已70岁了,这些资料该由长大的李少愿自己保管了。照片中有两个“贵人”直接影响了李少愿10多年来的生活。一个就是帮李少愿保管资料的李瑞廷,正是他在回老家的路上发现了正在地上爬行的李少愿,并将李少愿的情况通报给各媒体,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让李少愿得到免费手术的机会。另一个就是到现在还一直关心着李少愿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金大地教授,是他冒着手术失败的风险,毅然采取一次手术帮助李少愿最终重新站立起来。1998年,河源市邮电局经营部主任李瑞廷回乡扫墓,走到中兴村的村口,他看到一个俊秀的小男孩在泥泞的路中一步步艰难往前爬行,豆大的汗珠从他苍白的脸上滚落,李瑞廷把正在爬行的李少愿抱了起来,并赶到李少愿家中。当得知李家因家里困难,无法给李少愿手术治疗后,李瑞廷仔细询问了李少愿的病情及李家的情况。随后,李瑞廷根据李少愿的不幸遭遇写出“求援信”,为他四处奔走。可爱少年遭受意外折磨1990年7月,李少愿出生在东源县上莞镇中兴村。小时的他清秀漂亮,人见人爱,父亲李炳道与母亲李罗妹一直视他为心头肉。但厄运却偏偏找上了这个天真可爱的孩子。1996年9月的一天,李少愿和一些小朋友在晒谷场玩耍时,一台风车突然被同伴推倒,正好砸在他的腰上。那刺骨的剧痛使李少愿大哭起来。他一瘸一拐地回到家中后,因怕父母责怪,一直忍痛没有告诉家人。几天后,李少愿实在忍不住疼痛,躺在床上呻吟,李罗妹这才发现他儿子的后腰隆起一个青紫的大包。随后的日子里,李少愿的腰开始不能直立。经医院诊断,他的腰1、2椎体出现结核,伴有脊柱畸形。自此他无法直立行走,只能用两个手掌和两个脚尖爬行。尽管家人带着李少愿四处奔走求医,但高额的治疗费只能让李炳道望而止步。李少愿被关在家里,外面的世界不再属于他。烦闷时,他只能用手掌爬行到外面透透风。到了上学的年纪了,李少愿也只能爬行去1公里外的学校。那段路记录了李少愿所受的磨难,手掌丈量着上学之路,往日活泼可爱的小少愿开始沉默少言起来。爬行求学引来社会关爱李瑞廷的“求援信”打动了新闻媒体。本报时任社长、总编辑黄玉逵率先赶到李少愿家中,用镜头记录下了李少愿所承受的痛楚和他所表现出来的坚强。1998年8月14日,本报周末版头版推出李少愿爬行求学的独家报道。这是省内媒体关注李少愿的首篇报道。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界热心人士纷纷向李少愿伸出援手。当年8月26日,李少愿得以入住南方医院救治。金大地教授主动请缨救治“爬行求学少年”,免费为其进行手术。金大地教授检查发现,李少愿患的是重症脊柱结核,后背中端有两个比鸡蛋还大的脓包,腰1、2椎体90%被破坏。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李少愿脊柱后凸450度畸形。按常规,手术至少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要彻底清除病灶,去掉几乎被破坏的椎体,等半年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对脊椎进行矫正。8岁的李少愿体重不超过20公斤,瘦得根根肋骨清晰可数。“这么瘦弱的小孩,能否在短期内接受两次手术?有没有痛苦更小、效果更好的手术方案呢?”准备为李少愿亲自主刀的金大地教授一直在琢磨这个难题。当年9月,金大地利用参加国际脊柱外科学习班的机会,请中外专家对李少愿的病情进行“国际会诊”。金大地最终拿出一个大胆乃至被认为疯狂的手术方案:一次连续完成“一期前路病灶切除、取自体腓骨植骨、脊柱后凸矫形及钢板内固定术”3项手术。“三合一”方案一提出,立即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质疑。在当时,渗出期骨结核是手术的禁忌,更是植骨的禁忌,对于脊柱结核,植入钢板更是“禁区”。如果按照金大地提出的方案进行手术,则违背了当时的医疗原则。这样的手术难度很大,成功率不到10%,大多是失败的教训。大家都劝在国内外10多个学术团体任要职的金大地教授少冒风险,以免名誉受损。经过深思熟虑,金大地还是果断地决定为李少愿进行手术。当年9月15日,李少愿被推进手术室。结果,本要分两次实施的大手术,在历时5小时的一次性手术中圆满完成。9月26日,李少愿终于顺利度过手术后的危险期。在支架背心的保护下,李少愿随后逐渐能坐起来,最终奇迹般地站立起来。10多年来,金大地教授已为李少愿复诊8次,现在李少愿尽管还有点驼背,但只要适时进行矫形手术,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想整理资料出书记录社会关爱10多年来,全国各地给李少愿来信1000多封,李瑞廷将历年来关于李少愿的新闻报道、照片及信件在2010年12月交还给李少愿,由他自己保管。李少愿拿到这些资料后,感觉手上沉甸甸的。拿回家中,他细细看着这些资料,泪水禁不住流下。社会各界10多年来对他的关爱在李少愿内心越来越清晰明了。2011年6月8日,李少愿参加完高考,走出考场。在他看来,尽管这次高考发挥得并不理想,但他觉得自己走进考场,完成高考,就意味着战胜了疾病的折磨。6月9日上午,李少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家后,自己还要再次看这些资料,暑假有空,就要回信给一直来关爱着自己的人,告诉他们李少愿现在长大了。这些资料他也会一直保存下去,因为这是他的精神财富。以后有机会,将好好整理这些资料出一本书,以记录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延伸阅读对话李少愿:坚强面对挫折理性对待关爱儿时意外受伤引发脊椎结核病,只能爬行上学……岁月如梭,当年的小少愿现在已参加完高考。10多年来,社会各界的关爱从未离开过李少愿。从爬行到站立,再到完成高中学业,他内心经历了哪些碰撞?8日下午,李少愿考完最后一科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记者诉说了他多年来的心路历程。“性格稍显安静,要更大胆去和社会交流”记者(以下简称记):两天的高考结束了,感觉如何?考试中发挥得怎样?李少愿(以下简称李):对于我来说,能走进高考考场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这是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关爱的结果。而完成小学到高中的学业,也是自己的一个愿望。遗憾的是,语文考试中作文没有写完。高考结束了,内心的压力稍有释放,但紧接着就要考虑自己以后的路该如何走了。记:一些同学和老师说你性格上有点孤僻但较为坚强,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性格?李:在没有发生意外前,我很外向,和其他小朋友玩得来,发生意外后有两年时间是在求医,和同龄人接触非常少,慢慢变得孤僻起来,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有时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是两个世界的人。很感谢学校的老师,他们发现了我存在的问题,慢慢引导我多和同学交流,尽管自己还是寡言少语,但心境相对开朗了许多,也有了几个知心朋友。不过,现在还是相对显得安静一些,但应更大胆些去和社会交流。[画外音]李少愿初二班主任李坤:接手李少愿时,之前的同事就叮嘱过要多关心他,多引导他,他之前很少笑,但初三时,少愿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也多了,希望他以后能更坚强,走向社会要自强不息。“学业不是太好,内心愧疚”记:10多年来,社会对你的关注从未断过,你感到最为欣慰的是什么?李:很感谢社会对自己一直以来的关爱,让我看到了希望。在学校时,自己曾以“社会的关爱”为主题写了一篇作文,参加全市的评奖,最后获得了三等奖。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感悟着爱,这让我感到很欣慰,我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回报社会的关爱。记:你学习一直很认真,但学习成绩好像不是很理想,老师们说你这是受病情所累?李:走进高考考场,这对于自己来说已不容易,这得感谢社会各界的关爱尤其是光明学校一直免费让我就读。自己感觉小学成绩还行,但终归这个病情影响到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初中和高中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当高三转了学校后,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感觉自己的成绩还下滑了。自己内心非常愧疚,感觉对不起社会各界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