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患者门诊时问我,在网上看到的国外引进的“超微创疝环闭合疗法”是否能够治好小肠气?我摇头说不知道这种方法,当然也不清楚这种疗法是否可以治好腹股沟疝。病家是个仔细人,手机里收藏了链接,希望我把网页上的内容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某家民营医院的网页,上面有“某国**超微创疝环闭合疗法”的大标题,介绍得十分高大上,描述该疗法“汲取了祖国医学的元气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组织再生原理,借助现代高科技检测定位技术,使药物精确、高效地作用于疝环缺损组织,从而达到无损修补的效果。弥补了传统中医单纯用药效果不佳和西医手术损伤过大等不足。真正体现了既高效又无损的双重效应”。是不是很神奇!并号称“该疗法自开创以来曾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已有数万例患者免受开腹之苦,喜得康复。”好比华佗在世,我做外科医生二十多年,从事疝专业十几年、每年都参加十多次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还真没听说过这种治疗方法,于是再仔细看疗法描写,该疗法“是在非手术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的,采用科学的超声定位技术和小器械介入等无创伤治疗手段达到封合疝环的治疗目的。无创疝环封合是利用多肽、多醣、胶原蛋白酶等多种复方制剂的组织再生作用,刺激腹股沟区的局部组织产生大量的胶原纤维抱合体,发生良性增长,迫使疝环缩小,从而达到无损修补的效果……全过程只需两小时左右……是目前最经济的治疗方法。”看到这里终于搞明白了,原来这还是“一针灵”(详见《“一针灵”,真不灵》),也就是注射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一个新变种,是在原来注射物的基础上加了忽悠人、貌似高科技的所谓“多肽、多醣、胶原蛋白酶等多种复方制剂”,只是在以前注射法的本质上套了一件“时髦的外衣”而已,其最终本质还是注射治疗硬化剂。也难怪我作为专业人士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号称“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的治疗方法了。说到这里一切都清楚了,大家可以参考“一针灵”这篇文章,答案应该就不用我再说了吧:)作者:汤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 主任专家门诊:周二上午(本部);周一上午(南院)更多科普知识:请打开个人主页:tangrui.haodf.com或者微信订阅号“汤睿大夫说疝”咨询:本人的好大夫平台
经常听到工业发展至今已经是4.0版,腹股沟疝——也就是小肠气疝手术还有什么4.0版?但回顾历史,当代的手术方法的确是4.0版。先上图,古代人类对疝病的认识有限,只是认识到疝是腹壁某处破裂而产生。在古希腊一直到中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腹股沟疝主要的治疗是采用疝带进行压迫,只有疼痛剧烈者才考虑手术。那时所谓的手术也还是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中世纪的欧洲外科医生甚至都来源于理发师、裁缝。手术没有麻醉,切除疝囊然后让伤口自然敞开,通过自然的瘢痕形成甚至是烙铁烧灼破坏局部组织,最终是靠形成大量瘢痕来阻挡疝;有些医生还同时连同患侧的“蛋蛋”一起切掉。是不是很可怕,但这就是事实,野蛮血腥的1.0版。随着文艺复兴,医学也逐步复兴,欧洲的医学家逐步开展各种解剖研究,对腹股沟区的局部结构也逐步了解,现在腹股沟的很多解剖名称都是用那些医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同时,手术也不象1.0时那般野蛮,烙铁不用了、“蛋蛋”也保住了,既然腹股沟疝是局部组织有破洞,周边还有各种各样的解剖结构,于是就开始了修补时代。不过别看腹股沟这个区域范围不大,解剖结构还真不少,那时也不知道应该把什么韧带和什么肌腱缝在一起更好,因此不少医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补法。一时间众说纷纭、门派林立、一场混战,谁都说自己好,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病人手术后的结果则是扇了众多“高手”的耳光,复发率普遍高于50%,令人失望。这就是腹股沟疝手术的2.0版,“乱补”的时代。好在解剖学家、外科医生的奋斗没有停止。一直到了1880年代,意大利的Bassini医生发明的一种缝合修补方法取得了很好效果,复发率从fifty(50%)降低到了fifteen(15%)。这是从手术结果多数失败到大部分成功的转变,因此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00年以后这种手术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有些医生也以此方法为基础做了一些小改动,但其根本理念和Bassini修补术完全相同,它意味着我们终于发现了腹股沟疝的根本发生原因是来自腹股沟管后壁——腹横筋膜的薄弱,也意味着我们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缝合修补方法。所以我把它称为3.0版,它盛行了近一百年,至今对于有些特殊病例我们仍会采用。2.0和3.0的手术核心是“缝合”,但是把两边有距离的组织强行缝合起来,疼痛无法避免,原因在于有张力,因此我们将这类手术归类为“有张力”修补术。同时伴随的是较长的术后恢复期,因此那时医生都会给术后病人开“减轻工作半年”的病假条。从现代医学的眼光看,15%的复发也是很高的失败率。补衣服可以打“补丁”,于是医学家也想这么做来修补疝,材料学的进步使得这种设想成为可能,这些人体组织兼容的高分子材料作为“补丁”,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补片”。有了补片,医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人体原有的生理结构和组织层次,这类手术不需要将两边的组织强行拉合,因为没有张力,所以我们称之为“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轻,非体力劳动者术后一周即可恢复日常工作,复发率也降低到了1%以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Lichtenstein医生开创后,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我也将此类手术称之为疝修补术的4.0版。近十多年来腹腔镜手术也将无张力手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从1.0版本的延续时间2000年到3.0版本的延续时间仅100年,人类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4.0版本的普及使用至今仅25年左右,我相信未来肯定会有5.0、6.0,而且那时的手术一定会更高效、更微创。作者:汤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 主任专家门诊:周二上午(本部);周一上午(南院)更多科普知识:请打开个人主页:tangrui.haodf.com或者微信订阅号“汤睿大夫说疝”咨询:本人的好大夫平台
患者提问:疾病:男孩16岁。患疝气10年,症状较轻病情描述:16岁男孩。患腹股沟疝近10年。不痛。运动后在大腿和腹部连接处有个鸡蛋的肿块,躺下用手推一下就消失了。希望提供的帮助:需要如何治疗?按照成人的手术方法还是按照儿童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会不会有后遗症?所就诊医院科室:某某医院 外科上海东方医院普外科汤睿回复: 腹股沟疝的病史已经有10年了,治疗原则上肯定是手术治疗,不过手术方式上我们还是会和家长进行商量。 成人疝(成年标准是18岁)的手术方式是采用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儿童疝的手术方式是不用补片的疝囊高位结扎,因为儿童今后会进一步生长发育,组织强健后多不需要补片修补。但青少年的年龄(暂列为12-17岁)就有些尴尬,即没有成年,但身体上已经发育正趋向成年,所以成人和儿童的手术方案对青少年都不合适。以往教科书上是做不用补片的有张力修补,但是术后疼痛明显,影响青少年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今后的复发率也高。 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采用生物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这样既避免疼痛、不影响活动,同时生物补片也不象合成补片会影响后续的进一步发育。 腹股沟疝的手术不大,少有影响生育、感染等后遗症的发生,手术不到一小时,住院3-4天,就是生物补片比较贵,也不进入医保,建议寒假里做手术。本文系汤睿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提问:我儿子今年6岁,从小就有腹股沟疝,运动多了会说局部不舒服。我自己在三年前也做过疝气修补手术,请问小孩子的疝气手术的话也和大人一样补吗?上海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汤睿主任医师回复:小儿腹股沟疝和成人疝的手术方法是不同的。您三年前做过手术,应该是采用补片的无张力修补手术,这是因为成人生长发育已经结束,局部组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趋于老化,因此需要加用补片进行加强修补。而对于小儿疝,我们只要做一个简单的“疝囊高位结扎”,也就是把疝洞扎起来即可,儿童后续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使局部腹壁加强,因此除了极个别复发疝,通常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强修补。手术也分为开放和腹腔镜两种途径,都是非常小、非常安全的手术。建议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精索的创伤更小,术后的恢复更快。作者:汤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 主任专家门诊:周二上午(本部);周一上午(南院)更多科普知识:请打开个人主页:tangrui.haodf.com或者微信订阅号“汤睿大夫说疝”咨询:本人的好大夫平台
患者提问:我尿毒症做腹膜透析八个月了,感觉身体都蛮好,但这两个月发现了腹股沟疝?为什么我做了透析就得了腹股沟疝,听说疝需要手术治疗,但我是尿毒症,必须坚持做透析,还能做手术吗?汤睿医生回答:疝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腹膜透析后的常见情况,发生率超过10%。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另外脐疝也不少见。出现腹股沟疝的患者往往本身已经存在薄弱,长期透析必然会导致腹腔容量反复增加和腹内压增高,同时尿毒症患者通常也存在蛋白和胶原代谢方面的问题,因此进行腹透后疝的发生率远高于常人。疝的治疗原则是手术,手术是治愈疝的唯一有效手段。而且腹膜透析患者除非接受肾脏移植,否则透析不可能因此而终止。如果不及时手术,必然会导致疝的迅速增大,最终病人会被迫转为血透,对于有血透禁忌、又没有及时肾源的患者不能维持腹透,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一旦明确疝的诊断,就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解除腹膜透析的后顾之忧。既然必须做手术,接下来要回答的是是否能做手术?手术风险有多大?采用哪种手术?以及手术前后尿毒症和全身情况的问题如何解决?的确,尿毒症患者存在身体机能方面的多个问题,不仅仅是代谢毒物的排出,而且还包括全身营养状态、蛋白代谢、凝血功能和机体免疫力下降等等。疝,尤其是腹股沟疝手术尽管只是一个小型手术,但对于需要通过透析维持生命的尿毒症患者,依然有着较常人多数倍的手术风险。包括术中术后容易渗血出血、组织愈合能力降低、抗感染能力差等等,同时透析最晚要在术后两天内恢复等等。但是只要我们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包括调整患者的全身情况、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绝大部分患者还是能够耐受腹股沟疝手术的。处理好术后的透析问题仍然是处理核心。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让患者改用临时血透3-4周,争取疝手术创面的基本愈合时间;还是术后改用卧位的低容量、间歇性腹膜透析来避免手术并发症。手术方式选择方面,因为腹透的存在,还是采用开放手术,避免对腹腔和腹透管的干扰,这个时候对患者做腹腔镜手术是不适合的。麻醉方面我们也要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凝血功能和脊柱的条件决定是采用喉罩全麻、半身麻醉还是局部麻醉。总的原则就是疝外科医生和肾脏内科医生共同协作,把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概率降到最低。所以,腹膜透析的患者一旦有了疝,还是必须正确对待、及时处理的,相信医生们一定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解决疝的问题。作者:汤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 主任专家门诊:周二上午(本部);周一上午(南院)更多科普知识:请打开个人主页:tangrui.haodf.com或者微信订阅号“汤睿大夫说疝”咨询:本人的好大夫平台
“产后腹直肌分离”,是一个不为大多数宝妈们了解的状况。但现实情况下,它的发生率却很高,据国外的不完全统计,30%的产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生完孩子后肚子收不回去。虽然大部分分离随着产后的自我修复和身体锻炼能够痊愈或者改善,但仍有部分会持续存在、加重甚至引起不良后果。但是我们在和这些宝妈接触后,仍然发现对这一病症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误解一:生完孩子肚子松点没关系刚生完孩子那阵,腹壁肯定是有点松的,仍然会显得富态,胖点有妊娠纹也很正常,但通过两三个月的产后恢复会有明显的好转。如果到了这个时间点腹壁松弛依旧,甚至站着的时候肚皮的中央中线区域向外鼓,而躺下后中央区域有凹陷甚至形成深沟的,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分离了。正如我们在锻炼的那篇文章里已经描述过的那样,及时发现并尽早进行正确的锻炼很重要,否则延误诊断可能会丧失通过非手术治疗改善的机会。可以通过自我检测进行评估,方法也很简单,双腿曲膝仰卧并放松,把手放在腹部,手指并拢掌心朝向脸部,手指尖对准肚脐上方;然后吐气并将头肩慢慢抬起,然后指尖往腹部压下去;如果手指中间出现深沟,手指似乎可以向下插入腹腔的,那就说明存在腹直肌分离;同时这样还可以用手指宽度评价分离距离。发现了分离就可以去疝与腹壁外科看一下,让医生帮你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如果产后三个月后,腹直肌之间的距离超过2指宽的话,就证明你需要尽快采取行动来复原腹直肌,挽救你松垮的肚皮了。误解二:不讲方法的错误锻炼生完孩子肚子松了收不回去,一些自律的宝妈也会开始自我锻炼,但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尤其是没有意识到存在腹直肌分离时,往往会选择错误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仰卧起坐和大幅度的瑜伽。错误的锻炼方法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分离。包括仰卧起坐、俄式转体等屈曲以及各种扭转动作在早期都是禁忌的,因为增加的腹压会加重分离。正确的是早期做各种“收”的锻炼,比如站姿收腹、跪姿收腹、跪姿伸腿、仰卧抬腿等等;等腹壁改善后做深蹲、平板乃至卷腹等加强腹肌的锻炼。同时可以结合快走、慢跑、骑自行出等各种有氧运动。此外通过电刺激使腹部肌肉被动收缩,对肌群强化训练也可以尝试。锻炼应在产后2月后尽早开始,产后6个月之内开始效果好,需要坚持锻炼至少三个月以上才会有明显效果。误解三:即使纠正不了,不痛不痒,不去理会仍然有部分宝妈锻炼效果不好的或者锻炼不到位的,到了产后两三年分离依旧没有改善,自身又害怕手术,觉得不就是肚子大点、样子难看点,不治疗做手术也没什么关系。这肯定是不对的。我们的腹壁(或者说是腹腔的外壳)是一个整体,腹壁包括了前后上下四大部分,其中的一个部分有了问题也会导致其他部分出现问题。这是因为人体中腹壁充满了各种平衡,比如我们的前腹壁和背部力量就是一种平衡。一旦腹白线变宽、腹直肌分离,前腹壁的力量就会减弱,背部力量相对变强,就会把腹部的薄弱进一步往两边拉,这样腹直肌分离得更远,腹部的缺损就会越来越大。时间久了除了腹腔脏器突出造成的症状外,还会出现背部和盆底的问题,比如背部疼痛、盆底功能障碍(疼痛、尿失禁、脱垂等)等,部分宝妈还会出现分离基础上的脐疝、白线疝,所以有了产后腹直肌分离症千万不要以为只是“好看难看”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由于产妇多为中青年,早期病情的发展多比较慢、而且症状较轻,但随着年龄增长,到某一阶段这种变化会突然加速,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因此如果到了产后两三年、锻炼后还不能恢复的,建议尽早手术治疗。误解四:需要手术就不需要锻炼了有些宝妈来就诊时分离程度已经比较严重了,今后需要通过手术纠正分离的可能性很大,就觉得既然要手术,就不需要锻炼了。这个也是不正确的。因为除了白线变宽变薄腹直肌产生分离之外,腹壁的其他部分也同样是薄弱的,比如侧方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都是无力的。手术只解决了中线问题、阻止了分离导致的不良后果,对于侧面没有任何加强作用。腹直肌分离的手术通常在产后1-2年进行,在等待手术期间一定要积极锻炼,这对术后恢复以及术后外观都是有好处的。误解五:只重视外观、忽视功能不少宝妈来就诊的原因是对产后腹部外观不满意,因此治疗的要求就是只要让我松弛的肚皮看上去美观些即可,但这种想法在医生看来并不正确,因为解剖和功能的恢复最重要,只有纠正了解剖改善了功能,才能避免分离后的各种不良后果,皮肤和外观是相对次要的,而且多数患者无论是锻炼还是手术,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腹部外观还是有改善的。作者:汤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 主任专家门诊:周二上午(本部);周一上午(南院)更多科普知识:请打开个人主页:tangrui.haodf.com或者微信订阅号“汤睿大夫说疝”咨询:本人的好大夫平台
李老伯在半年前觉得下腹部近大腿根部有坠胀不适,不久坠胀的地方在站立时就有软软的东西突出来,平躺下就不见了,李老伯一开始也没当回事,但近来突出的东西逐步增大,现在每边都有鸭蛋大小,邻居张老伯说这是小肠气,得上医院看。医生看后,诊断李老伯患有双侧腹股沟疝,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李老伯本来身体就不好,心想这左面右面各挨一刀岂不是大伤元气。医生认为,李老伯不用挨两刀,手术也不用做两个切口,只要用腹腔镜在腹壁上打几个小孔就能完成。李老伯只听说过胆囊切除可以用腹腔镜,小肠气也能用腹腔镜做吗?医生笑着解释,腹腔镜其实只是一种手术治疗的工具和手段,现在技术已经很成熟,应用范围广泛,包括胆囊、疝乃至于胃肠道肿瘤在内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通过腹腔镜进行手术。回过头来还是要介绍一下疝病。疝的形成主要是患者的腹壁存在缺损,说得通俗点就是腹壁的肌腱膜层出现了一个“洞”,就好比棉袄上有了破洞里面的棉花会掉出来一般,腹腔里的肠管等脏器也会通过腹壁的“洞”跑出腹腔突出到体表,形成肿块,同时由于“洞”的存在,患者躺平后肿块就跑回腹腔消失了。成人疝一旦形成,就好比衣服上有了破洞会越来越大一样,不可能自愈,只会越来越严重,逐步影响生活乃至威胁健康。因此治疗疝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手术修补缺损,讲得通俗一些就是“补洞”。好比补衣服,我们可以把补丁打在外面,也可以把补丁打在里面。如果说腹壁上划刀的补法是从外面补的话,那么腹腔镜的补法就是从里面补。其实腹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疝的缺损主要在里层,因此说从里面补应该更加合理。象李老伯这样的病例用腹腔镜补是再合适不过了,不用两侧都做开放切口,只要打三个0.5-1厘米大小的孔,就可以在不增加穿刺孔的情况下对两侧的疝同时进行一次性的修补,一箭双雕,没有开放手术的切口疼痛,恢复也快。除此创伤小、疼痛轻微、术后恢复快之外,腹腔镜还具有不少优点:能够探查整个疝的好发区域,及时发现隐匿疝,避免遗漏;能对整个疝的好发区域进行修补加固;可以避免或减少损伤腹股沟区域的神经、血管以及精索的损伤。应该说,绝大部分的疝都可以用腹腔镜进行手术,特别是对双侧疝和复发疝的患者。李老伯的手术很顺利,恢复也好,手术当天就下床上厕所了,术后第二天就出院了,肚子上也没有明显的疤痕。术后两个月李老伯就完全恢复了日常生活,没有“小肠气”的困扰,逛公园、打拳、跳舞都更带劲了。李老伯十分高兴,称这是腹腔镜的功劳。当然腹腔镜疝修补对医生的手术技术要求更高,手术费用也略高于开放手术,同时需要全身麻醉,应用在身体情况差的老年人时有一定的限制。作者:汤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 主任专家门诊:周二上午(本部);周一上午(南院)更多科普知识:请打开个人主页:tangrui.haodf.com或者微信订阅号“汤睿大夫说疝”咨询:本人的好大夫平台
生完孩子肚皮收不回去,产生了裂缝,也就是前文(《生完孩子收不回去的肚子》)所说的“产后腹直肌分离症”,该怎么办呢?要手术吗?能不开刀吗?今天就来详细聊聊。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本质是怀孕时肚皮被拉伸过头了,导致了腹壁肌肉和腱膜的部分破坏,我们腹壁纵向的中线——医学上称为白线,在产后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变薄变宽,使得原本贴近的两侧腹直肌向外分离。在外观上,当腹部用力时中央区域就会有明显地隆起,而收腹时会看到中线位置存在一条深沟。既然这个情况的病理改变是腹中线变薄变宽,腹直肌向两侧分离,那么治疗原则就是让腹中线变厚变窄,让两侧的腹直肌向中间重新靠拢。那怎么才能做到呢?似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手术,把两边缝起来,关闭裂缝。听到手术宝妈们都害怕(惊恐表情),这个中线在肚子上可是从上到下有三十公分,这么大一个刀口和疤痕谁受得了!有别的方法吗?能不开刀吗?先压压惊。首先告诉各位辣妈,大部分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是不需要手术的,大部分的分离经过锻炼是可以改善的。是不是宽慰了很多?不过呢?分离的妈妈们也要有所准备,锻炼仍然是一个辛苦而相对漫长的过程。怎么锻炼?既然是腹部的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仰卧起坐。No,No,No!千万别这么练,仰卧起坐无效甚至会加重分离。对于腹直肌分离这一情况的锻炼,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首先是腹部锻炼,正确的是做各种“收”的锻炼动作,比如平板支撑、站姿收腹、跪姿收腹、跪姿伸腿、仰卧抬腿、仰卧抬腿等等。而锻炼腹肌最常用仰卧起坐等屈曲增加腹压的动作以及俄式转体等各种扭转动作是禁忌的,另外瑜伽中的很多强力拉伸和扭转的动作同样也不适合的。有不少宝妈怀疑这些锻炼是否有效,似乎并不是在锻炼腹直肌。这里要告诉大家,其实怀孕时的过度牵拉是包括了整个腹壁,也就是说也导致了除了白线外的侧方肌肉和腱膜的松弛,只不过中线的表现最为突出,有效的锻炼会是腹壁得到整体的加强,这样才会有一个整体的“收紧”作用。同时还可以结合各种合适的有氧运动,比如游泳、快走、慢跑、跳绳、骑自行车等等。自我感觉起效多数都是坚持锻炼1-2个月以后,多数妈妈坚持三个月后会有改善。锻炼应在产后身体复原后,一般产后2月后尽早开始,产后6个月之内效果最好。如果是产后两三年后才发现分离再进行锻炼的,效果就会变差。此外,有些宝妈产后还存在盆底机能问题,也应该到医院或者在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部分医院里还有的电生理刺激会使腹部肌肉被动收缩从而强化肌群的训练也可以尝试。如果锻炼3-6个月后有显著改善,分离宽度能恢复到两指以内就暂时不用手术,继续锻炼。但如果通过半年以上的正确锻炼,无效或者分离继续扩展,那的确需要该考虑进行手术修复了。作者:汤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主任专家门诊:周二上午(本部);周一上午(南院)更多科普知识:请打开个人主页:tangrui.haodf.com或者微信订阅号“汤睿大夫说疝”咨询:本人的好大夫平台
患者提问:汤主任,我今年七十五岁,近期诊断出了腹股沟疝。我觉得自己年龄也大了,身体不是最好,目前疝也不大,症状也很轻。我想能不手术就不手术了,如果实在拖不下去,那时再手术吧。这样是否可以?上海东方医院普外科汤睿主任医师回复:你好!你的这个观点是我们专科医生反对的。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1.年龄越大,手术风险越大;2.年龄越大,疝的发展越快;3.年龄越大,一旦发生急性并发症,后果更严重。首先,年龄越大,手术风险越大。疝病在刚发生之初,的确症状不重,但随着病程延长,各种症状逐步会显现,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影响逐步加重,患者届时会有自我感觉,会觉得这个时候“实在是拖不下去了”。这个过程可长可短,短的是几个月半年,长的是三四年甚至五年以上都可能。但是人到了老年,尤其是到了高龄,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的。因为原来的心脏病、糖尿病等问题,已经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了,但指标还算勉强合格;但如果一味拖延,其实每拖一年有时候手术风险都是成倍增加的,等到想手术时,许多指标都已经不合格了,何必呢?相对年轻一些的患者,比如45岁和50岁的患者,手术风险的差别并不大,但是75岁和80岁,同样只差5岁,但手术风险差别就很大了。手术风险不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所以为了避免越来越大的手术风险,我们总是会善意地提醒老年患者,得了疝病还是尽早手术吧。第二,年龄越大,疝的发展越快。我们经常和病人打比方,青壮年得了疝,就好比牛仔裤上破了个洞,由于牛仔布本身结实,这个洞是不容易变大的。而老年人得了疝,就好比穿了好多年的棉毛裤上出来个洞,由于棉毛裤的面料本身已经很薄很脆了,所以小洞会迅速变成大洞。衣服上有了洞,大家都知道洞越小越容易补,补了以后再破的概率越低。身体上的疝洞也是同样道理,小的时候医生容易处理,大了以后虽然也能处理,但难度增加不说,补起来可能不够牢靠,今后的复发率也会相应增高。所以,为了降低复发率,我们还是会继续善意地提醒老年患者,得了疝病还是尽早手术吧。第三,年龄越大,一旦发生急性并发症,后果更严重。疝病也有3-5%的概率会发生急性并发症的情况,医学上称为“嵌顿”,老百姓的说法是“小肠气卡住了”。一旦肠管被卡在疝洞口,很快就表现为肠梗阻(因为人的消化道只有一条通路),同时肠管因为被卡,血供也会发生障碍,通常在6-8小时后肠管会发生缺血坏死,最终出现肠穿孔腹膜炎,是会导致患者死亡的。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血循环差、身体体质差等原因,发生嵌顿后肠坏死通常发生更早。嵌顿后,就必须争分夺秒立即急诊手术,此时没有时间进行身体的全面评估,更没有时间对心血管、血糖等很多指标进行调整。所以,高龄病人发生嵌顿进行手术后,不仅仅是肠管和腹腔,患者心肺肝肾脑和糖尿病等并发症发生概率是不低的。因此我们经常告诉疝病患者,得了腹股沟疝,就好比身上带了个不定时炸弹,没人知道哪天会爆炸。所以,为了避免急性嵌顿以及嵌顿后各种并发症,我们还是会再次善意地提醒老年患者,得了疝病还是尽早手术吧。老年人是疝的高发人群,而且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年纪越大手术风险越大,就越害怕做手术,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多数疝的手术,尤其是最常见的腹股沟疝手术,在外科范畴只是一个小手术,只要没有严重全身疾病,绝大多数都能耐受手术,我们做过的九旬老人也不少,对于老年病人的关键是要做好术前评估和术中术后处理。现在大家寿命长了,也希望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身上留着疝气回避手术绝对是影响生活品质的。作者:汤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 主任专家门诊:周二上午(本部);周一上午(南院)更多科普知识:请打开个人主页:tangrui.haodf.com或者微信订阅号“汤睿大夫说疝”咨询:本人的好大夫平台
摘要:疝气,俗称的小肠气,乃小病也!但它的治疗却不简单哦,有一个研究提示,某一种疝的修补手术,非专科医生的术后复发率是专科医生的十倍。所以啊,病再小,其中的门道各不相同,“小肠气”的治疗还是有“大学问”的!通过前面的一些文章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肠气”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再概述一下“小肠气”也就是疝病该如何治疗。疝的种类很多,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等等,发生的年龄又有所不同,手术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因此疝病虽小,但治疗上还是有“大学问”的。首先有一点必须明确,疝病出现后没有任何药物对其有效,因此:任何说用某某口服药或者外用药能治好“小肠气”的说法和广告都是骗人的。尽管现在的药物研发速度极快,但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治愈疝。第二,只有婴儿疝才有自行愈合的可能,这专指先天性腹股沟疝和脐疝,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刚出生时局部组织发育不健全产生薄弱,出生后随着婴儿的生长,到半岁至一岁薄弱得到加强,部分疝气可能自行愈合。除此之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除此之外、除此之外,一岁以上的小儿疝和所有的成人疝(无论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还是如切口疝之类的获得性疝),都是不可能自行愈合的,都必须,请听清楚是必须进行治疗。我们一直把疝比作是衣服上的洞,唯有“堵”和“补”两种治疗方法。“堵”就是用物理的方法顶住疝洞,阻止肚子里的肠子通过疝洞突出,临床中和生活中主要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是疝带(或称为疝气带或疝托,详细用法可参见《疝带的正确使用》一文)以及切口疝、腰疝等用的腹带。这好比在衣服的洞上贴一块橡皮膏,贴的时候临时封堵一下,但“疝洞”不会消失,等到橡皮膏撕掉了肚子里的肠子依然会掉出来。“堵”属于保守治疗,临床上仅用于那些没有手术条件的高龄患者以及等待手术的患者。此外,还有一种堵的方法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风行一时,那就是腹股沟疝的注射疗法(详细参见《“一针灵”、真不灵》一文),它是将硬化剂或医用胶等注射到疝洞口及腹股沟管内,通过局部组织变硬来阻挡疝内容物的突出。但很快医生就发现了它的种种弊端,如极高的复发率、注射导致精索睾丸损伤影响生育等,甚至有误操作导致肠管、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致命的,因此国外很早就禁用。但时至今日国内还是有小医院等非正规医疗机构打着“一针灵”、“不开刀治疗小肠气”及其变种“**疝环闭合疗法”等幌子招摇撞骗,请大家千万不要上当。“补”就好比衣服上有了洞我们需要补一样,临床上就是通过各种手术方法把疝洞及周边组织进行修复和加强,在这里我们经常强调一句话“手术是治愈疝的唯一有效手段”(当然这里除外上述的婴儿疝),只有手术修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补洞”听起来很简单,但怎么补临床实践上也大有学问。这里我们主要先简述一下最常见的腹股沟疝。对于小儿腹股沟疝,我们只要做一个简单的“疝囊高位结扎”,也就是把疝洞扎起来即可,儿童后续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使腹壁加强,通常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强修补。成人因为生长发育已经结束,以后随着年龄增加而趋于老化,因此必须进行加强修补。补衣服有两种补法:一是直接缝,二是打补丁。过去的手术方式是直接缝合,也就是将疝洞边缘相对健康的组织强行对缝起来,但这样做局部张力很高,患者术后会出现明显、持续的疼痛,恢复期漫长,影响工作和生活,此外复发率高达15%。近二十年来随着材料学的进步,我们改用材料进行修补,就好像用“补丁”补衣服一样,不是强行缝合疝洞,而是将“补丁”覆盖缺损,这种与人体组织兼容的高分子材料我们也俗称为“补片”。运用补片的手术方式,由于修复局部没有张力,因此我们也称为“无张力修补术”。它克服了传统手术复发率高、疼痛以及恢复慢等诸多缺点,已经替代了传统的缝合手术。此外,近十年来,腹腔镜微创手术也被引入了疝修补领域,微创手术进一步降低了手术创伤、加速了术后恢复,受到越来越多医生和病家的青睐(详见《神奇的疝气“补丁”手术》一文)。看了上述文字,是不是觉得小肠气这个小病的治疗大有学问啊!花式品种那么多,您是否会觉得眼花缭乱!其实您也不必操心,因为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绝大多数情况下疝的修补都是安全可靠的小手术,交给医生就是了,专业的疝外科医师一定会为您度身定制最适合您的手术方案(详见《疝病手术的微创化“私人定制”》一文)。作者:汤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 主任专家门诊:周二上午(本部);周一上午(南院)更多科普知识:请打开个人主页:tangrui.haodf.com或微信订阅号:汤睿大夫说疝免费咨询:通过好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