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纪晓团队再次为一名胰腺肿瘤儿童成功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即医学上常说的“Whipple手术”,这是治疗胰头肿瘤、壶腹部肿瘤等疾病的标准术式。广州妇儿中心增城院区成功引进第四代DaVinci手术机器人系统后,曾纪晓团队2023年完成了全球首例机器人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横纹肌肉瘤,相关研究已发表在FrontSurg、机器人外科学杂志等核心期刊,这也是中国小儿外科医生独立完成的第一例机器人Whipple手术。此外,2023年该团队还成功实施并报道了全球首例不阻断第一肝门的机器人肝切除术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等近100例机器人手术。机器人Whipple手术的再次成功实施,代表妇儿中心机器人手术团队在儿童高精尖技术上追求“微创与精准”手术的步伐永不停歇,更为儿童胰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
我们团队的《全球首例不阻断第一肝门的机器人肝切除术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在北大核心期刊《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3,22(12)1114-1118发表,进一步拓展了儿童机器人手术的治疗范围,突破机器人手术的年龄和体重极限,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23年的临床工作画上句号,也是2024年工作的新起点。
近日,曾纪晓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了华南地区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儿童超低位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患者的肛门控便功能,再次展示了胃肠外科机器人手术的实力和优势。目前有文献报道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osorectalExcision,TME),但小儿外科行机器人辅助超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目前尚无公开报道。
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曾纪晓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中国小儿外科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目前恢复顺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称为Whipple手术,是治疗十二指肠肿瘤、胰头癌、胆管下段肿瘤和壶腹部肿瘤等疾病的标准术式,被公认为普通外科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手术。由于胰头处于腹腔中心区域,与十二指肠、胆总管紧密相连,同时该部位紧邻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脾静脉、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等重要大血管,稍有不慎将导致不可控制的大出血。Whipple手术需要将远端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胆囊和肝外胆道、胰头整体切除(即三脏器切除术),然后重建消化道,进行3个吻合(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Whipple手术对病人生理结构改变很大,因此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据文献报道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52%。在Whipple手术基础上,为了更好的保持消化道功能,出现了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如此高难度的复杂手术,被誉为普通外科界的“珠穆朗玛峰”,而开展微创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为一流小儿外科医疗中心的标志和巅峰之作,对主刀医生和医院多学科合作有极高的要求。为了挽救患者,曾纪晓教授决定迎难而上,勇攀珠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切口更小,而且机器人系统3D腔镜的15倍放大术野和完全过滤人手颤动的稳定性,能够帮助主刀医生解剖更清晰、操作更精细、清扫更彻底,再辅以快速康复理念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可以让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完全机器人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更是需要主刀医生在完全腔镜下利用机器人系统完整切除病变,并实施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手术对主刀医生的外科功底、微创技术和身心承受能力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迄今为止,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国内小儿外科未见报道。此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外科在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高水平平台上实现跨越性发展,在小儿普通外科手术方面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也代表曾纪晓教授带领的胃肠外科团队快速步入儿童微创外科发展的最前沿领域。
脾脏巨大囊肿 脾脏部分切除术后保留的正常脾脏
儿童腹股沟直疝发病率低,文献报道仅在0.98%-3.9%,既往大多数小儿外科医生对儿童腹股沟直疝的认识不足,广州妇儿中心胃肠外科曾纪晓团队2021年曾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总结15例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直疝的经验,这也是至今最大宗的类似病例报道,对于以腹股沟斜疝行手术治疗后反复复发的患儿,需高度警惕腹股沟直疝的可能,以免延误治疗。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儿医疗中心胃肠外科主任曾纪晓团队完成一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不仅完整切除长径超过20cm的巨大脾脏及多达6个的副脾,而且手术切口完美的隐藏在天然皮肤皱褶,术后腹部无可视化瘢痕,还患者健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腹部原本美丽的外观。作为首席专家,曾纪晓教授主持的“儿童普通外科基于常规器械的单孔腹腔镜手术”,2023年荣获“广州地区临床特色技术”,2024年成功入选“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项目”,并作为重点推广项目向全国推广。目前我们团队基于常规器械的单孔腔镜手术疾病诊疗范围包括:1)胃肠道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胃重复畸形、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重复畸形、梅克尔憩室、十二指肠隔膜、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和粘连性肠梗阻等;2)肝胆胰脾疾病如胆总管囊肿、肝脏肿物、胰腺假性囊肿、巨脾等;3)腹部肿物如肠系膜囊肿、大网膜囊肿、腹膜后淋巴管瘤、肾上腺肿瘤、卵巢畸胎瘤、腹部畸胎瘤等良性肿瘤和部分恶性肿瘤;4)直肠肛门畸形、Currarino综合征等;5)急诊手术肠套叠、阑尾炎、嵌闭性腹股沟斜疝、急性肠梗阻等;6)病因不明需手术探查者到目前为止,胃肠外科团队已成功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超700台,诊治疾病范围、手术例数及手术难度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024年3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正式发布了《关于2024年度第二批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备选库入选技术的通告》,胃肠外科曾纪晓教授团队申报的“儿童普通外科基于常规器械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成功入选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项目,并作为重点推广项目向全国推广。这是该项目继2023年获得“广州地区临床特色技术项目(2023C-TS48)”以来的又一殊荣。 曾纪晓团队一直秉持“无瘢无痕,美丽一生”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极致微创、无痕手术”,为广大患儿提供更符合群众需要的医疗服务。目前,该团队已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超过800例,疾病诊疗范围已拓展至儿童普通外科绝大部分疾病,并总结了“儿童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广妇儿经验”,开展病种包括:1)胃肠道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胃重复畸形、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重复畸形、梅克尔憩室、十二指肠隔膜、肠道肿瘤和粘连性肠梗阻等;2)肝胆胰脾疾病,如胆总管囊肿、胆囊结石、肝脏肿物、胰腺假性囊肿、巨脾等;3)腹部肿物:如肠系膜囊肿、大网膜囊肿、腹膜后淋巴管瘤、肾上腺肿瘤、卵巢畸胎瘤、腹部畸胎瘤等良性肿瘤和部分恶性肿瘤;4)直肠肛门畸形、Currarino综合征等;5)急诊手术:肠套叠、阑尾炎、嵌闭性腹股沟斜疝、急性肠梗阻等;6)病因不明需手术探查者。 自单孔腹腔镜手术开展以来,胃肠外科曾纪晓团队目前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一系列儿童单孔腹腔镜手术论著共23篇,手术视频3个,开展手术直播5场,首先报道了经脐单孔腹腔镜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单孔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单孔腹腔镜辅助ICG引导下精准巨结肠根治术、单孔腹腔镜Deloyers术治疗长段型巨结肠、单孔腹腔镜在先天性长段型巨结肠分期手术中的运用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Currarino综合征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 2024年4月,曾纪晓教授应《中华腔镜外科杂志》邀请,发表了专家述评《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儿童普通外科中的应用与展望》,文中指出,单孔腹腔镜手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儿童普通外科疾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相信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小儿外科领域的应用具有可观的前景,随着手术医生微创理念和技术的提高,单孔腹腔镜技术将为患儿提供更全面、更安全、更适宜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