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釉细胞瘤(以前称为造釉细胞瘤)是一种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主要来源于颌骨内牙源性上皮残余(如残余的牙板,成釉器等)所导致的颌骨中心性肿瘤,由于瘤细胞的形态与牙胚中的成釉细胞相似,故称为成釉细胞瘤。造釉细胞瘤被归为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由于它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对在瘤时间较长或手术复发患者,少数可出现恶变,故实际上属于一种临界瘤(即界于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之间的一种肿瘤)。临床表现:成釉细胞瘤多见于青壮年(20~30岁),男女发病无差异,一般好发于下颌骨的磨牙区和升支部(占70%以上),发生于上颌骨的仅占10%。造釉细胞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早期无自觉症状,后期由于肿瘤逐渐增大使颌骨膨隆,颜面出现畸形,骨质受压吸收、变薄,按之常有“乒乓球”样弹性感觉。当肿瘤侵犯牙槽骨时,可使牙齿移位、牙根吸收、松动甚至脱落。如并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疼痛等炎症症状。肿瘤继续增大,皮层骨质完全吸收,即向颌骨外扩展,可影响咀嚼、语言等功能。诊 断:成釉细胞瘤具有沿下颌骨长轴生长的表现,可根据以上病史和临床特点,结合X线和病理检查得以确诊。病理学上成釉细胞瘤分为5型,即: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型、基底细胞型和颗粒细胞型,实际上同一肿瘤的不同部分可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学图像,滤泡型和丛状型为其基本类型,其余各型穿插其间。成釉细胞瘤的X光片常表现为4种类型:①为多房型:有清晰骨间隔,分房大小不等;②蜂窝型:由大小基本相同的小分房组成;③单房型:为单房囊状影像,边缘分叶状;④局部恶性征型:表现为颌骨无膨胀,但相邻骨皮质和房室间隔消失。但成釉细胞瘤X线表现共同特点是:早期呈蜂窝状,以后形成多房性囊肿样阴影,单房较少,囊壁边缘不整齐,有半月形切迹,囊内牙根有不规则吸收现象。治 疗手术是治疗成釉细胞瘤的唯一有效方法。成釉细胞瘤虽属良性肿瘤,但呈局部浸润性生长,单纯行瘤体刮除术容易复发(复发率可达40﹪~50﹪),反复发作可发生恶变。目前手术治疗的一般原则是将肿瘤和肿瘤外至少0.5cm左右的骨质同时切除,根据缺损大小和患者要求,同时行骨移植和种植牙植入以恢复外形和咀嚼功能。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单房型成釉细胞瘤往往有较完整的囊壁,局部浸润性较弱,复发率低,故首选刮治术,而不必同时行部分骨切除,但临床随访证明:单房型成釉细胞瘤行单纯刮治术后复发率仍有15﹪左右。我科对单房型成釉细胞瘤行刮治术后再加用石碳酸烧灼或用液氮冷冻骨腔壁,可使复发率降低到8﹪以下。需强调的是:手术切除不切底是导致成釉细胞瘤复发的关键因素,反复发作可发生癌变,因此对于非单房型成釉细胞瘤,应行肿瘤和连同肿瘤外至少0.5cm左右的骨质切除。对于单房型成釉细胞瘤,医师应与患者作充分的沟通,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术后均应定期观察随访。
涎腺亦称唾液腺,主要包括三对大腺体(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为数众多、主要分布在口腔粘膜组织内的小涎腺体,所有这些腺体组织发生的肿瘤统称为涎腺肿瘤。据国内不完全统计,涎腺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7%~1.6%,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2.3%~10.4%。据英、美等一些国家的资料,涎腺肿瘤的发病率一般为1~3人/10万,占头颈部肿瘤的6%。涎腺肿瘤病因不明,有些因素已经引起注意,如放射线致涎腺肿瘤已有报道。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1. 腮腺肿瘤:腮腺肿瘤中,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约占腮腺肿瘤的80%;恶性者以黏液表皮样癌居首位,约占腮腺肿瘤的10%,腮腺恶性肿瘤的1/2。ü 无痛性肿块:腮腺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为无意中发现以耳垂为中心出现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病程长。ü 疼痛:耳垂周围的肿块出现疼痛,尤其是持续性痛并进行性加重,是恶性肿瘤的征象之一。ü 一侧闭眼不能、口角歪斜等:恶性肿瘤生长会侵犯面神经而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或麻痹的症状。2. 颌下腺肿瘤:颌下腺肿瘤中,良恶性约各占一半,或恶性略多于良性。良性肿瘤主要是多形性腺瘤,恶性常见为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约占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u 颌下区肿块:无痛性且生长缓慢的多为良性,恶性者偶伴疼痛或生长较快。u 半侧舌麻或舌痛:此种多系腺样囊性癌。u 开口受限:肿瘤累及周围组织如咬肌可出现开口受限。u 口角歪斜或伸舌偏斜:肿瘤累及面神经下颌缘支或舌下神经时出现。3.舌下腺肿瘤:舌下腺肿瘤少见,约占涎腺肿瘤的1%。其中恶性肿瘤占90%以上,以腺样囊性癌为最多。舌下肿瘤不易被察觉,可有以下表现:¨ 牙疼¨ 一侧舌麻或舌痛¨ 舌下肿块妨碍义齿戴入当患者主述一侧舌麻或舌痛无阳性体征时,应触诊舌下区,如有硬结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4.小涎腺肿瘤:小涎腺位于粘膜组织内,分布广泛,软腭、硬腭、唇、颊、舌、鼻腔、喉、鼻咽等等。小涎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15%,良恶性约各占一半。临床表现有:· 上述部位的肿块· 牙痛· 上腭、眶下区或上唇感觉异常或麻木· 牙龈肿胀及牙齿松动· 吞咽不适及疼痛检查:1. 临床检查:腮腺区及颌下区触诊,双合诊舌下区:一般良性肿瘤触诊较软,周界清楚,而恶性肿瘤多较硬,周界常不清楚。2. 影像学检查:1) B超:肿块病变在1cm以下都能可显示,可大致确定性质。但是定性诊断性能不足2) CT和MR:能明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扩展范围及其和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3) 核素扫描:诊断腮腺腺淋巴瘤有特异性。3. 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术前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治疗:1. 外科手术涎腺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良性肿瘤只需切除肿瘤及腺体即可,而恶性肿瘤需根据肿瘤侵及范围来确定切除范围,必要时需切除神经、周围组织(包括骨)或皮肤。有淋巴结转移时,需行颈淋巴结清扫术。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涎腺恶性肿瘤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但通常不做术前放疗。术后辅加放射治疗的指征: 肿瘤广泛侵犯、肿瘤侵犯至包膜外 低度恶性肿瘤,但面神经与其粘连而予保留 手术残留或切缘阳性 病理为高度恶性肿瘤,如未分化癌、鳞癌、涎腺导管癌等 复发的恶性肿瘤预后:涎腺良性肿瘤单纯切除均能达到治愈目的。恶性者与病理类型、原发部位、手术彻底性及术后辅助治疗等有关。
概述:原发于喉咽部的恶性肿瘤少见。国外资料统计喉咽癌的发病率0.8/10万;我国资料显示:男性的发病率为0.15/10万,女性为0.02/10万。喉咽恶性肿瘤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4%,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好发年龄为50~70岁。病因:喉咽癌的病因:1. 过量烟酒:烟草焦油中的苯骈芘有致癌作用;酒不仅能刺激粘膜诱发粘膜上皮营养不良,而且能促进烟的致癌作用。2. 营养不良:缺血性贫血可致喉咽部粘膜变薄、细胞内糖原减少或缺乏,咽、食管粘膜广泛萎缩,易发生喉咽颈段食管癌。3. 病毒感染:在某些条件下,EB病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都可能引起癌变。4. 胃食管反流食管癌的病因:1. 亚硝胺类化合物致癌2. 霉变食物致癌3. 微量元素的缺乏(钼、铜、锌等)4. 遗传易感性5. 食管慢性炎症临床表现:1.咽异物感:进食后有食物残留感2.吞咽疼痛:越来越重轻重,并可向一侧耳部放射性疼痛3.吞咽不畅或吞咽有梗阻感4.声音嘶哑:5.咳嗽或呛咳6.颈部肿块(上或中颈部):约1/3病人,咽部可无症状,而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检查:1. 间接喉镜检查:方法简便,但部分病人不能耐受或暴露欠佳2. 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可以直观、清楚的观察喉咽腔情况3. 颈部检查:先查喉外部,观察甲状软骨外形是否增宽,喉磨擦音是否消失;初诊有无肿大淋巴结。4. 颈部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以及肿瘤的浸润范围或与毗邻器官(喉、气管、颈部血管神经)的关系。5. 食道造影:可以看到粘膜异常,充盈缺损,并观察肿瘤范围。6. 病理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非常重要。治疗:早期喉咽癌及颈段食管癌单独采用放射线或手术治疗,其疗效相似。晚期患者宜采用二者综合治疗。一、放射治疗早期患者行单纯放疗(根治性放疗):总量为60~70Gy,在6~7周内完成。放射手术综合治疗,术前量在40~50Gy,4~5周内完成,放疗后休息2~4周手术。术后放疗宜在6周内开始,放疗量在50~60Gy。二、手术治疗早期可单纯手术切除原发癌灶,可同时行选择性或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方式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进行选择。中晚期的手术,切除范围比较大,创伤也较大,常需进行修补或修复。三、综合治疗一般认为对中晚期癌,有计划地同时或前后应用现有各种治疗手段(术前放疗,术后放疗,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已经被证明有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效果。预后:在头颈肿瘤中二者属于比较难治、疗效较差的肿瘤.一般放疗后5年生存率约为10~20%.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约为30~40%。有研究,一旦淋巴结转移,根治机会将下降30~50%。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生存率非常重要。
解剖及生理功能:甲状腺位于颈前正中,由2个锥形侧叶构成,籍纤维组织固定于气管上方及甲状软骨两侧,因此吞咽时会随气管上下活动。甲状腺周围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其中管理声门运动的喉返神经一旦破坏,将导致声音嘶哑,甲状腺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就可能诱发甲状腺疾病。概述:甲状腺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肿瘤,女性多见,症状为颈前正中肿块,随吞咽活动,部分病人还有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甲状腺肿瘤种类多,有良性和恶性,一般来说,单个肿块,生长较快的恶性可能性大,年龄越小的甲状腺肿块恶性可能性大。由于症状明显,患者一般都能及时就诊。检查:怀疑甲状腺肿瘤需行以下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TT3、TT4、FT3、FT4、TSH等)用于确定患者有无合并甲亢;血清降钙素用于诊断甲状腺髓样癌有特异性;甲状腺球蛋白对诊断或判断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2.甲状腺B超:区分肿物与甲状腺的关系,并鉴别肿物为实性或囊性。3.甲状腺核素扫描:了解甲状腺结节的部位及功能等。4.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前明确甲状腺结节的病理诊断,准确率高达95%。5.甲状腺CT:能清晰的显示肿瘤的位置及与重要器官的关系,还有助于判断良恶性。甲状腺良性肿瘤: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缺碘以及青春期、怀孕等有关,约占甲状腺疾病的1/3。临床表现为甲状腺的弥漫性肿大。肿大的甲状腺可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产生症状,少数病例可发生恶变。对于有压迫症状及恶变者需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服用甲状腺素片。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最常见的疾病,占甲状腺肿瘤的60%。可能与放射线照射藿促甲状腺激素慢性刺激有关。肿瘤生长缓慢,患者常无意中发现肿块,肿瘤突然增大,局部疼痛时,大多为腺瘤出血所致。手术切除效果好。甲状腺癌:甲状腺癌即甲状腺的恶性肿瘤,病理分类有四种,不同分类其症状及治疗不尽相同。甲状腺乳头状癌:为甲状腺癌中最多见的一型,约占60%~89%,女性多见,其肿瘤细胞内有纤维组织包裹,恶性度低。由于生长缓慢,临床容易忽略,多数在2年内发现,以颈部肿块来就诊,确诊可通过细针穿刺取活检或者手术中快速切片。治疗以手术为主,特别重视首次治疗,通俗的讲,就是第一次要切干净。包括甲状腺的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本病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达90%。甲状腺滤泡癌:占甲状腺癌的10.6%~15%,与乳头状癌相比,男性较多,病程较长,表现为甲状腺及颈部的多发肿块,生长也较慢,但容易通过血液转移,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较甲状腺乳头状癌差。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癌的3~10%,临床上分为散发型和遗传型,遗传型占10~20%。由于肿瘤分泌内分泌激素,可以产生血钙降低、顽固性腹泻、面部潮红、心悸等。治疗以手术为主,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或全切,远处转移病灶可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未分化癌: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病人以高龄患者为主,常以声嘶、呼吸困难来诊,目前尚没有较满意的治疗,手术能完整切除效果较好,但多数来诊时已局部晚期,难以切除,可以辅助放疗。甲状腺癌的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治疗原则以外科手术为主,不论病理类型如何,只要有指征就应尽可能地手术。手术效果因病理分类而不同,但总体效果良好,病人生活质量较高。其他的辅助治疗有核素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头颈外科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优势:甲状腺手术是外科的传统手术,但是,随着专业范畴变化及学科的深入发展。甲状腺疾病已归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研究治疗范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开展甲状腺外科手术有其自身优势,首先对颈部解剖较为熟悉,特别是对喉返神经的解剖认识较为全面,可有效地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其次,对于头颈部肿瘤累计多个区域、器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更具优势,如甲状腺恶性肿瘤侵犯喉、咽腔或颈段食管等,或者是下咽癌、喉癌侵及甲状腺,特别是在能否保留喉的发音、呼吸等功能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1.碘-131治疗前须停服优甲乐或甲状腺片4周左右,目的是使体内TSH升高,以增强甲状腺癌病灶对碘-131的摄取。2.碘-131治疗前须低碘饮食(忌食海产品及含碘丰富的食品与药品) 2-4周,目的也是为了增加病灶对碘-131的摄取。患者出院后在一定时期内(可否为2—4周)不要近距离接触孕妇和婴幼儿;要继续维持2周低碘饮食(忌食海产品及含碘丰富的食品与药品),以增强病灶对131I的摄取。等等。3.由于口服碘-131后,患者体内会有大量放射性,因此进行大剂量碘-131治疗需要住院,服用碘-131后通常需要隔离3-7天后方能出院。隔离期间,家属不能陪护。4.如伴有其它系统疾病,住院前请到相应专科诊治,只有当其它疾病稳定后,才能进行碘-131治疗。
头颈部肿瘤最主要的诊断方法是检体诊断,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结合严密的头颈部各个区域的望诊、触诊,有经验的头颈肿瘤专科医生可以通过肿瘤的外形,部位,相关功能的障碍及淋巴引流的区域,得出一个初步的诊断。然后结合影像学检查,例如:B超、CT、MRI、DSA等,结合核医学分子影像学检查手段PET等技术,进一步的明确诊断,如果要确诊治疗的话,就需要通过活组织检查来明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检术,利用钳取、切取或针吸的方式得到肿瘤组织的标本,通过一系列的病理诊断步骤或是手术中的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头颈部解剖复杂,组织器官密集。发生肿瘤的机会较多,好在头颈部组织相对表浅,比较容易发现,因此,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异常的信号,需要格外的注意,并及时就诊,从而得到早期的治疗。例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嗅觉障碍、鼻出血,尤其是清晨回吸性血痰、鼻腔通气困难、颜面部麻木等要考虑有没有鼻咽部、鼻腔、鼻窦肿瘤的发生,出现言语不清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疼痛时要想到舌、口咽、下咽及颈段食管发生肿瘤。出现声音嘶哑、吞咽阻塞感、呼吸不畅时要考虑到甲状腺、喉或颈段食管肿瘤的发生。出现听力障碍、外耳道血型分泌物、面部麻木、口眼歪斜,要排除中耳肿瘤、涎腺肿瘤的可能。口腔内出现长期不愈合的溃疡、黏膜新生肿物、黏膜颜色变化、张口受限时要考虑到口腔肿瘤的发生。颜面部、头皮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溃疡、皮肤结痂、脱屑及颜色改变时要想到可能是皮肤癌或是恶性黑色素瘤。颈部的不对称或是隆起、肿块比较容易发现,在不同的部位会有不同的肿瘤发生,因此平时借助洗脸、刷牙、化妆的时候,多留心一下自己的头颈部,就可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头颈部肿瘤包括原发于鼻腔、鼻窦及鼻咽、口咽、喉咽、颈段食管、甲状腺、涎腺、口腔、喉、耳的肿瘤。1、鼻腔、鼻窦肿瘤:常见的良性肿瘤有鼻腔、鼻窦乳头状瘤、血管瘤、囊肿及鼻息肉。恶性肿瘤依次为鳞癌、腺癌及腺样囊性癌,此外还有淋巴上皮癌、基底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恶性多形性腺瘤,其次还有各种类型的肉瘤、恶纤组和恶性黑色素瘤,还有较少见的恶性血管内外皮细胞瘤,骨肉瘤等。2、鼻咽肿瘤:常见的良性肿瘤有鼻咽纤维血管瘤、其次还有息肉、脊索瘤、脑膜瘤、颅咽管瘤等。恶性肿瘤以鼻咽癌最多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等。3、口咽肿瘤:常见的良性肿瘤为乳头状瘤、多形性腺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等。口咽部恶性肿瘤较少见,多发于腭扁桃体,以鳞癌多见,其次为淋巴瘤,中线恶性网织细胞瘤。4、喉咽和颈段食管肿瘤:主要是恶性肿瘤,95%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肉瘤和恶性黑色素瘤。5、甲状腺肿瘤:常见的良性肿瘤为甲状腺腺瘤,畸胎瘤,血管瘤、纤维瘤。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癌(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恶性淋巴瘤,肉瘤。6、涎腺肿瘤: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嗜酸性细胞腺瘤,肌上皮瘤等。恶性肿瘤为: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恶变,腺泡细胞癌,肌上皮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较少见。7、口腔肿瘤:常见的良性肿瘤为乳头状瘤,牙龈瘤,纤维瘤,血管瘤,神经鞘瘤,角化棘皮瘤。
1、生活习惯:嗜烟酒、不良的口腔卫生、过烫及过度刺激的食物与头颈部肿瘤,尤其是口腔癌、口咽、喉癌的发生有明显关系。2、遗传因素:虽然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确切作用还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的资料证明遗传因素与诱变因素在肿瘤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并增加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和倾向性。3、生物学因素:病毒感染,如EB病毒与鼻咽癌,单纯疱疹病毒与口腔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口腔癌和喉癌等的发病有一定关系。4、理化因素:头颈部肿瘤的发生与物理化学刺激存在密切的关系,慢性损伤和刺激是口腔癌发生的重要促进因素,紫外线和电离辐射与头颈部皮肤癌,甲状腺癌有关,化学致癌物如食物中的亚硝胺、芳香烃类化合物,高镍环境,营养元素的缺乏也与头颈部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5、免疫因素:机体的免疫监视体系在防止肿瘤发生上起重要作用,国内外不少学者报道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并随病情的进展而进一步加剧。
概述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所必需的元素,它在机体中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碘存在于多种食物及土壤和海水中。中国由于地域辽阔,碘含量不均衡,沿海地区食物碘丰富,高原及山区则为碘缺乏地区。世界上大约40%的人存在碘缺乏的风险。症状:碘缺乏有哪些症状?所有的碘缺乏都会引起甲状腺相关症状。甲状腺肿—如果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增大(甚至发展成甲状腺肿),以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供机体应用。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碘缺乏是引起甲状腺肿的最常见原因。甲状腺肿的结节会逐渐增大。巨大甲状腺肿的患者会出现气道受压,特别是平卧位后会出现吞咽和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减退—当机体的碘水平降低时,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这是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在中国、尤其是西北地区碘缺乏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见原因。与孕妇相关的问题—碘缺乏对怀孕的妇女和哺乳期的妇女危害极大,严重缺碘的孕妇可导致其流产、死胎、早产及胎儿先天性畸形。怀孕期的妇女如果碘缺乏,将会引起胎儿智力、生长发育、听力及言语功能障碍。即使一些怀孕妇女有轻度的碘缺乏,也会导致孩子智力低下。因此在产前检查中碘缺乏和甲状腺机能减退必须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病因:什么原因导致碘缺乏?由于机体不能产生碘,需依赖通过食物摄取足够的碘。在世界许多地方有多种富含碘的食物。国人能通过食物中的加碘盐(除非他们被限制盐的摄入量)及进食含碘丰富的食物,特别是奶制品、海产品、肉类、面包、鸡蛋、含碘的复合维生素来补充足够的碘。西北地区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以及食物相对单一、饮用水含碘的不均衡。导致碘的摄取不足,出现碘缺乏的相关表现。诊断:如何诊断碘缺乏?碘缺乏的诊断是针对人群,而不是特殊的个人。没有实验能证明你的机体内是否有足够的碘,如果有大量人群存在碘缺乏,最好的措施就是在人们常见的食物中添加碘,以确保人们摄入足够的碘。治疗:如何治疗碘缺乏?对于很多疾病,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美国医学会推荐膳食许可量为成人每天摄碘量150ug,人们通过加碘盐即可满足要求。一调羹的加碘盐约含碘400ug,大多数的含碘复合维生素含碘量为150ug,但是,在国内只有少数品种的复合维生素含碘。怀孕期妇女美国医学会推荐的膳食含碘量为每天220ug,哺乳期妇女美国医学会推荐的膳食含碘量为每天290ug,美国甲状腺学会推荐美国和加拿大的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每日进食含碘150ug的复合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