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为纤维软骨组织,呈周缘厚,内缘薄的楔形,从平面上看为半月形,称为半月板;其充填于股骨髁与胫骨髁之间,有增强膝关节稳定的作用。半月板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膝关节内最易损伤的组织之一。在从事剧烈运动和特殊职业的人员中,半月板损伤的机率更高。 病因病理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常见于膝关节伸屈伴随小腿内外旋或内外翻,使半月板产生矛盾运动所致。当膝关节伸曲时,股骨髁在半月板上滑动,伸时推动半月板向前,屈时向后;膝关节旋转时,半月板与股骨内外髁一致活动,其旋转发生在半月板与胫骨平台之间,一侧半月板向前,另一侧半月板向后。而当膝关节处于半屈曲,小腿内旋或外旋位时,半月板即被挤住而不能运动。如此时突然伸直或进一步旋转,半月板本身的纤维软骨或其周缘的纤维组织所承受的拉力,超过其本身的耐力时,即会发生撕裂。1.如当膝关节屈曲,胫骨固定,股骨强烈外旋,可造成外侧半月板前角或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2.屈膝状态下强烈内旋股骨(或小腿外旋),易引起外侧半月板后角或内侧半月板前部损伤。长期挤压磨损可引起退变,容易造成撕裂。半月板异常松动,关节韧带损伤后不稳定,或肥胖、体重过大等原因,都是半月板易受损伤的因素。 据国外文献,半月板损伤以内侧居多,,而国内报道则以外侧多见。 半月板损伤有边缘撕裂,纵行撕裂,横行撕裂,水平撕裂以及前后角撕裂。 由于半月板本身无血运,只在周缘有血液循环,因此,仅边缘撕裂有可能愈合。破裂的半月板不但失去了其协助稳定关节的作用,而且反而会干扰膝关节的正常运动,甚至造成交锁。 症状1.大部分患者无外伤史,伤后逐渐肿胀,伤侧较显著。2.疼痛往往发生在运动中的某种体位,体位改变后疼痛即可能消失。疼痛部位在两侧关节间隙。3.行走可,但乏力,上下楼梯时尤为明显,且伴有疼痛或不适。病程长者,股四头肌会逐渐萎缩。4.交锁症状。当运动中,股骨髁突入半月板之破裂处而又不能解除,可突然造成膝关节的伸屈障碍,形成交锁。放松肌肉、改变体位、自主或被动地旋转伸屈之后,交锁多可解除。 检查压痛。在髌韧带与侧副韧带之间,沿关节间隙,有固定而局限的压痛。 麦氏征阳性。 研磨试验阳性。X线检查有助于排除骨性病变或其它疾患。 膝关节镜检查的确诊率超过90%。 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有限。非手术疗法包括卧床休息,抽吸关节内积液,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等,以及石膏管型固定并加强股四头肌锻炼。适用于症状轻者。手法治疗1.患者仰卧位,医者先施按揉法于髌骨下缘髌韧带与侧付韧带之间,以酸胀为度。2滚膝关节及周围,主要在髌骨上下缘及股四头肌部,约5分钟,然后摇膝关节(先屈伸后内外旋转)3.按揉两膝眼、膝阳关、曲泉、鹤顶诸穴,以酸胀为度 。4.擦患部,以透热为度。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本病常发生在单侧肩部,多见于50岁左右的患者,所以又有"五十肩"之称。本病属于一种具有自愈倾向的自限性的疾病。 本病病因主要与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肩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风寒等有关。病理变化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粘连等,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 [诊断] (一)临床症状 初起症状为经常性肩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夜间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臂放射。 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日渐加重,早期为疼痛引起,中期为肩关节出现粘连所致,后期常有局部肌肉僵硬、萎缩、肩峰突起等。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上举更为严重,患手不能摸背。肩关节周围广泛粘连而形成“冻结肩”,随之疼痛减轻。 检查时,在患侧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处(肩内陵穴)、肩峰下缘(肩髃穴)、肩胛冈上缘(秉风穴)、小圆肌上缘(肩贞穴)等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点,患肩活动明显受限。 (二)理化检查 X线检查:初期常无异常,后期出现在肱骨大结节附近软组织内的钙化斑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钙斑的形状、大小、密度均不定。有的为颗粒状,有的为斑片状钙斑。除见于上述部位外,还可能出现于肱骨颈、肱骨干、肱骨头及肩峰附近的软组织内,但出现在肩胛盂下方软组织内的钙斑非常少见。受累侧的肩肱关节、肩锁关节将显示骨性关节病的改变,肩部诸骨可显示骨质疏松,并合并肌肉萎缩。 肩关节造影检查:可见关节囊变小,其下缘呈锯齿状,肩胛下隐窝或腋隐窝可以变小或消失。 [治疗] 目的:初期对疼痛较甚者,宜增加局部组织痛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的吸收和排泄,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后期以改善肩关节活动为主,松解关节粘连,加大关节活动度,滑利关节,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治则:初期活血止痛为主,后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预后] 推拿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配合患者主动练功,效果更加显著,但有糖尿病或结合病史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附注] 1. 注意事项:肩部避风寒,避免过度劳累。 2. 练功方法: A/弯腰旋肩:站立位,弯腰,使垂下的上肢作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运动。B/手指爬墙:患者面对墙壁用双手或患则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摸高爬动,使患肢尽量上举,然后再缓慢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爬墙高度,也可让患者站在单杠下用单手或双手握住单杠对 肩关节进行牵拉,以解除粘连。C/抱颈后伸:双手十指交叉,抱住颈部,双肘尽力后伸。D/扶栏下蹲:一手扶握栏杆或窗台、桌沿,身体侧立,缓缓下蹲,使肩关节外展。E/毛巾擦背:健肢在上,患肢在下,分握毛巾两头,健肢向上拉毛巾,带动患肢屈肘内旋。此动作也可用棍棒代替毛巾。
腰椎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称为峡部。由于发育畸形、外伤、慢性损伤等原因而使一侧或两侧的椎弓峡部间断裂,称为峡部裂。在此基础上受外力作用可以使患椎连同以上腰椎向前滑移,形成真性滑脱。患者可有腰骶部疼痛、酸胀感,可向大腿后方或整个大腿放散。还可伴有椎管狭窄症状,出现间歇性跛行。部分以关节位置改变为主要病理病人可以接受手法和保守治疗,但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确立原则。
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间关节韧带病变等原因引起的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致受累神经根病变并引起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患者常见病,称为腰椎管狭窄症。根据病情,部分患者以椎间关节病理改变为主引起临床症状者可以做手法及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