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起功能障碍即人们常言的阳痿,使部分人不得不面对的难言之隐,你就得了解一下他达拉非【适应症】①治疗勃起功能障碍;②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和体征。【用法用量】①勃起功能障碍,对于大多数患者,按需服用他达拉非片的推荐起始剂量为10mg,在进行性生活之前1-2小时服用;②勃起功能障碍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每日一次服用他达拉非片,推荐剂量为5mg,每天大约在同一时间服用,无需考虑何时进行性生活。 【注意事项】①服用他达拉非片不受进食影响,不要掰开他达拉非片,本品需整片服用; ②严禁与任何形式的硝酸盐类药物合用,常用的硝酸盐类药物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等;③因为心脏风险与性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所以应当考虑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因此,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包括他达拉非片,不得用于因原有的心血管状况不建议进行性行为的男性。在性行为开始时出现症状的患者,应当建议其避免进行性行为,并立即求治;④突然出现视觉异常时应立即停药;⑤他达拉非抑制PDE5导致血管舒张,可引发头痛、潮红。告知患者此类反应无需停药,但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就医。【特别提醒】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就是人民常说副作用,内容密密麻麻,很多人看了就忧心忡忡,甚至拒绝用药,延误治疗,其实完全没必要。1、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比如用药后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瘙痒、发热、寒颤、肝肾功能异常等。2.药品说明书的不良反应那么多我都会出现吗?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可能有很大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出现这种反应,有的人出现那种反应。不良反应是有发生率的,有的十分常见,发生率≥10%,有的常见,发生率1%-10%,有的偶见,发生率0.1%-1%,而有的较为罕见,发生率近0.01%-0.1%,有的十分罕见,发生率<0.01%。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不代表你都会出现。3、药品说明书上不良反应越少,药就越好吗?如果药品说明书在“不良反应”一栏的内容标注为“少见”或“未见”,这个药可能试验研究不充分或上市时间短,我们当前对它的认知程度不足,选用时更需要谨慎。4、药品有不良反应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吗?人们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药、医务人员或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这是不正确的。其实,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会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治病用的药往往都是经过医生的深思熟虑和药师的严格审核,不要因为害怕药品不良反应而拒绝吃药。5、天然生长的中药是没有不良反应的吗?答:不是。中药一般没有药品说明书,并不代表没有不良反应。据研究显示,中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及药物性肝损伤等,如何首乌、大黄等有肝损伤的报道。因此,要科学认识中药的安全性。6、如何减少药品不良反应?(1)减少合并用药的数量。联合用药可能会增加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也会提高。(2)严格遵照医生或药师交代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不要擅自更改药品的给药途径、用药时间,切忌随意增加或减少服用剂量。例如,服用头孢类药物不能喝酒,避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品,建议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有嗜睡反应的药品宜睡前服用等。(3)主动告知。就诊时主动向医生告知药品过敏史和其它不良反应史、正在服用的药品情况等,避免使用同类药品。(4)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用药后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皮疹等,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听取医生的处置意见。(5) 在专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诊疗需求,对病情进行评估、权衡利弊,再决定用药方案。
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时建议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动物研究显示出生殖毒性。妊娠女性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数据有限。因此,妊娠期间不得使用司美格鲁肽。如果患者计划怀孕或已怀孕,应停用司美格鲁肽。由于司美格鲁肽半衰期较长,应在计划妊娠前至少停用本品2个月。
生殖支原体是一种性传播病原体,可导致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并可继发盆腔炎性疾病、前列腺炎、附睾炎,且与早产密切相关,无症状感染亦常见。目前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主要药物为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支原体因缺乏细胞壁,对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以及抑制DNA复制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较敏感。一、无耐药检测指导下的治疗方案推荐方案: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共7天,随后口服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共7天。替代方案: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共7天,随后口服西他沙星100mg,每日2次,共7天。二、 耐药检测指导下的治疗方案大环内酯敏感菌感染: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共7天,随后首日单次口服阿奇霉素1g,第2- 4天每日1次口服500mg。大环内酯耐药菌感染: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共7天;随后口服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共7天,或西他沙星100mg,每日2次,共7天。三、一线推荐抗生素治疗失败后的药物选择:下述药物对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有限,仅作为上述治疗方案失败或存在禁忌证时充分权衡风险受益后使用。①口服米诺环素100mg,每日2次,共14天;②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共14天;③口服普那霉素1g,每日4次,共10天,可联合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共14天。参考文献:中国生殖支原体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4)
新型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地达西尼:为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的部分正向别构调节剂,选择性作用于α1亚基,部分激动GABAA受体。地达西尼达峰时间约1h,半衰期约4h,适用于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可以改善日间疲劳,不影响日间功能。优势一是精准 地达西尼只作用于和睡眠相关的脑区,不会过度抑制其他脑区功能,所以不会像一些传统药物那样让人第二天昏昏沉沉或者记性变差。优势二是作用明显临床试验显示,地达西尼能帮助患者更快入睡,延长深度睡眠时间,减少半夜醒来的次数,让患者一整晚都能睡得更香。优势三是依赖风险低长期使用也不易产生依赖,副作用轻微:常见的副作用会有轻微的头晕、口干,严重的副作用如呼吸抑制等很少见。【使用注意】1、严格执行医嘱:临睡前口服给药,每次2.5mg。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头晕、反跳性失眠等戒断反应。2、警惕药物相互作用:与酒精、其他镇静类药物联用可能增强中枢抑制效应,导致呼吸困难或过度嗜睡。3、短期使用:推荐疗程通常不超过4周(包括减药期),避免长期依赖。
失眠治疗可首选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苏沃雷生/莱博雷生/达利雷生),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由于其非成瘾性,已成为失眠治疗的新靶点药物。食欲素可分为两种神经肽:食欲素A和食欲素B。食欲素受体有两种,分别为食欲素1型受体和食欲素2型受体。目前已经进入临床的3种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药物包括:苏沃雷生、莱博雷生、和达利雷生。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观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延长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持续时间,改善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头痛(10%)、思睡(7%)和疲劳(5%),少于2%的患者出现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无次日残留,对认知及呼吸影响小,均可应用于有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失眠患者。其中,有证据表明莱博雷生对重度COPD和OSA患者的呼吸功能无负面影响。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导致药物依赖,可以长期应用,停药不出现显著的反跳性失眠。苏沃雷生剂量为10mg或20mg,睡前口服,达峰时间一般为2.0-3.5h,半衰期为12-15h。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次日日间思睡。苏沃雷生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失眠及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观失眠,不引起谵妄。莱博雷生剂量为5mg或10mg,达峰时间一般为1-3h,半衰期为17-19h。莱博雷生可以明显提高睡眠效率,缩短睡眠潜伏期和失眠患者的睡眠后觉醒时间,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达利雷生剂量为25mg或50mg,睡前30min口服,达峰时间一般为1-2h,半衰期为8h,常用剂量为50mg,特殊人群每日25mg。50mg达利雷生可改善夜间睡眠和日间功能,日间思睡发生比例低。参考文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
褪黑素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有关。褪黑素仅用于昼夜节律失调型睡眠觉醒障碍,如昼夜节律延迟综合征及时差变化所致失眠的短期应用,不建议作为常规药物治疗失眠。褪黑素缓释片(2mg)在欧洲被批准用于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失眠的治疗。褪黑素有头痛、思睡、胃肠反应、血压变化、情绪低落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褪黑素可影响内源性褪黑素的分泌,大剂量褪黑素(10mg/d以上)可抑制性激素分泌。常用给药方法和剂量是入睡时间前的2-3h服用0.3-5.0mg,适用于大于55岁的失眠人群。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ramelteon,又译雷美尔通)和特斯美尔通(tasimelteon,又译他司美琼)。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褪黑素受体,发挥催眠作用,其可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用于昼夜节律失调所致的以入睡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失眠。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无依赖性及成瘾性、无戒断症状及无呼吸抑制作用,次日残留作用少,适合用于合并存在睡眠呼吸障碍及COPD的失眠患者。特斯美尔通是唯一一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非24h昼夜节律睡眠障碍治疗的药物。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同时具有激动褪黑素受体作用及5-羟色胺2C受体拮抗作用,可改善患者的入睡困难等症状,缩短睡眠潜伏期,改善睡眠效率,增加N3期睡眠,无药物依赖性且同时有抗抑郁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失眠合并抑郁情绪的患者,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损害者禁用。参考文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
氨甲环酸在改善皮肤色素沉着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黄褐斑治疗领域逐渐显示出其潜力,吸引了众人多关注。可能的作用机理1.抑制纤溶酶:氨甲环酸的作用是能够抑制纤溶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细胞刺激因子的释放,进而降低酪氨酸酶的活性,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其活性降低,黑色素的生成减少,有助于减轻黄褐斑的色素沉着。2.抗炎效果:黄褐斑的出现跟皮肤炎症相关,氨甲环酸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减少炎症因子对黑色素细胞的刺激。3.抑制血管增生:异常的血管生成在黄褐斑的发病机制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氨甲环酸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减少皮肤中异常血管的形成,进而对黄褐斑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氨甲环酸的使用方法 1.口服氨甲环酸:250- 500mg/次,每日1- 2次,用药1- 2个月起效,建议连用3- 6个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月经量减少等,既往有血栓、心绞痛、卒中病史者禁用。2.外用氨甲环酸:临床上常用2%- 5%乳膏,每日2次,疗程约4周。局部使用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包括红斑、干燥、脱屑等。适用于单纯色素型和色素合并血管型。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过敏等不适反应。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注意事项1、严格遵医嘱:氨甲环酸:无论是口服还是外用都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都要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不良反应。2.避免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日照,减少烹饪热/职业热接触,避免使用汞、铅含量超标等劣质化妆品;避免服用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的药物及光敏药物;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3、联合治疗:氨甲环酸往往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如激光治疗、果酸换肤等,以提高治疗效果。但联合治疗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参考文献:《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
案例:患者在家因咽喉痛不适,自行服用阿莫西林胶囊3粒后,约20分钟后出现双手瘙痒,腹痛症状,前往就医途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全身红斑等症状。经医院诊断,患者属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口服阿莫西林胶囊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吗?回答是:当然会,对于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是禁用的,阿莫西林胶囊属于青霉素类口服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过敏休克反应甚至死亡,口服前需要进行皮试以确定是否适用。阿莫西林胶囊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切勿自行服用。 《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明确指出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常用口服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阿莫西林胶囊(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分散片、颗粒、混悬剂)、青霉素V钾片(胶囊、颗粒、分散片、含片)、氨苄西林片(胶囊、颗粒、混悬剂)、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颗粒)、苯唑西林片(胶囊)、氯唑西林片(胶囊)。
别嘌醇是第一个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生成来降低血清中的尿酸浓度。别嘌醇降尿酸效果好且价格便宜,但是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皮疹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肝功能损伤等,苯溴马隆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是目前最强的促尿酸排泄药。尽管苯溴马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肝毒性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均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但非布司他不会导致胃肠道反应、皮疹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相对于其他降尿酸药而言,非布司他降尿酸效果好,副作用小,很快成为痛风患者降尿酸药的首选。但“人无完人,药无完药”,2017年,美国FDA发布了关于非布司他心脏相关性死亡风险警告:非布司他增加使用者的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率。降尿酸新药:多替诺雷降尿酸机理:尿酸通过肠道或肾脏的尿酸盐转运蛋白ABCG2、OAT1和OAT3排出,而部分尿酸又通过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重吸收回去。如果能够抑制URAT1对尿酸的重吸收,那么就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目前的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都是通过抑制URAT1,从而达到促尿酸排泄,降尿酸的作用。苯溴马隆在抑制URAT1的同时,也一同抑制了ABCG2、OAT1和OAT3。多替诺雷只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抑制URAT1,又不影响ABCG2、OAT1和OAT3,可以有效地抑制尿酸在肾脏中的重吸收,又不影响尿酸从肠道排出。多替诺雷用法简单:多替诺雷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2-3小时,清除半衰期为9-11小时,血尿酸浓度在给药后1小时内降低,在给药后8-24小时降到最低。每天1次,1次1mg至1次4mg,剂量越大,降尿酸作用越强。多替诺雷使用注意:1.本品为降尿酸药,如果在痛风性关节炎(痛风发作)期间使用,由于血尿酸水平降低,可能会加重痛风性关节炎(痛风发作);2.在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初期,血尿酸水平迅速下降可能会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发作),因此,本品剂量应从1mg每日一次开始,然后可逐渐增加剂量;3.本品的药理作用导致尿酸排泄量增加,特别是在给药初期,如果尿液为酸性,患者可能会出现尿路结石和由此引起的症状,如血尿、肾绞痛。应增加饮水量以增加尿量,并碱化尿液,以预防尿路结石;4.特定背景患者的注意事项:(1)尿路结石患者,除非在治疗上不可避免,否则本品不应用于尿路结石患者。由于其药理作用,本品使尿酸经尿液排泄增加,从而可能加重尿路结石的症状。(2)肾功能不全患者,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m2)应考虑选择其他治疗方法。由于本品作用于肾近端小管,其有效性可能会降低,具体取决于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因为预期本品对少尿或无尿的患者无效,所以此类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3)肝功能不全患者:应密切监测患者。观察到其他促尿酸排泄药物有严重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