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 北京儿科专家史英杰主任12月份来我院坐诊时间2013年12月19日(周四)上午8:00至11:00,现在已可挂号预约,专家会诊费100元。 济宁市中医院儿科 2013年11月22日
家长朋友,如果你的孩子正在长水痘,请注意以下几项1.明确诊断后,按照医嘱用药,禁用激素类药,慎用退烧药。2.保持患儿皮肤干燥,尽量少洗澡或不洗澡,勤换内衣,以免水痘感染。3.饮食宜清淡,忌食各种肉类、鱼虾海鲜等。民间所谓的“鸡叨痘、猪拱痘”以及出水痘吃狗肉的习俗没有科学依据,只会增加水痘感染的机会,延长病程。
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为我院院内制剂,临床应用治疗小儿食积十余年,疗效可靠,深受家长朋友青睐,经常脱销。我来院工作近六年,亲眼见证很多患儿在服用该药后,进食明显增加了,大便通畅了,身体强壮了,得病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如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联系儿科
【摘要】 目的 观察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150例患儿经彩色多普勒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均服用消积止痛汤,15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113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 %。结论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消积止痛汤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其病因多种多样,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在儿科门诊逐渐增多。幼儿及儿童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仅是高热时往往伴腹痛,以往临床主要考虑胆道蛔虫或胃肠道痉挛,现由于高分辨率超声仪的广泛应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能够清晰显示出来。目前国内外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且相关报道较少。为此将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对有腹痛且临床初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50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超声图像、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进行统计,旨在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体会。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以“腹痛”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人,共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钝痛或胀痛,多位于脐周,食欲不振,恶心或腹胀,大便秘结,无发热、腹泻。查体: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脐周有压痛。因小儿腹肌不发达,腹肌紧张可不明显。约72 %的患儿曾有腹痛病史,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高热腹痛剧烈的患儿进行血常规化验,显示13 %的患儿白细胞总数升高,45 %中性粒细胞升高。 1.2诊断方法 采用美国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 mhz。取仰卧位,扫查顺序依次为右侧腹、脐周、左侧腹,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观察并记录淋巴结位置、大小、回声、形态、长短轴比值(l/s值),并以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确认。结果显示:150例患儿皆为多发性淋巴结肿大,未见单发。淋巴结体积最大约24 mm×9 mm×9 mm,最小约7 mm×5 mm×5 mm。淋巴结长径5~10 mm 26例,占17 %;11~20 mm 118例,占79 %;>20 mm 6例,占4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现为低回团,结构清晰,cdfi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内血流灌注。 2治疗方法 方用消积止痛汤:木香5 g、槟榔10 g、陈皮3 g、枳壳5 g、茯苓10 g、白术5 g、蒲公英10 g、鸡内金5 g、白芍10 g、甘草3 g。临证加减:发热加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咳嗽加杏仁、浙贝母止咳化痰;大便秘结加葶苈子、瓜蒌仁润肠通便;纳差加麦芽、谷芽消食健胃。配合中成药化积口服液以化积消食导滞,清热解毒口服液以清脏腑热毒。15 d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未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复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较治疗前缩小。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b超复查结果均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本组150例中,治愈113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 %。 4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系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炎。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装置,当身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时,毒素、细菌等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该局部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异物,成为阻止病变扩散的直接屏障,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但该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异性检查手段,往往不能明确诊断,临床上只能对症处理,故导致该病反复发作。肠系膜淋巴结炎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观察,笔者体会有以下情况应考虑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腹痛多位于脐周,为阵发性、痉挛性痛,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腹部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常见病。 祖国医学一般将腹痛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湿阻型、气虚型、伤食积滞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由于邪气侵犯肠道,痰湿内阻中焦,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方用自拟消积止痛汤行气导滞、消积止痛。方中木香行气止痛;槟榔下气导滞,二者合用,理气止痛、攻下积滞,共为君药。臣以枳壳行气化滞;陈皮理气和胃、健脾燥湿;茯苓、白术健脾和中;白芍柔肝止痛。佐以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鸡内金消食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笔者建议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后应门诊随访。此外,减少本病的发生关键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等生活习惯,同时要增强自身机体的免疫力。 (以上文章来自网络转载,仅为个人学习参考,感谢原作者!)
近期门诊病人有不少患有疱疹性口腔炎,表现为口腔粘膜多处疱疹,疼痛,饮食困难,部分患儿高热。手足心及臀部无疱疹。本病由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提醒家长朋友注意不要带孩子乱吃东西,上幼儿园的孩子固定用自己的水杯、食具。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
先把一副药的中药配方颗粒都打开,放入一容器内,倒入刚烧开的水约50毫升,搅拌至颗粒基本溶解,再加开水稀释,加水量可自行掌握,以孩子一天能喝完为宜,分2--4次服用,服前可隔水烫热或用微波炉加热。(中药配方颗粒药效稳定,服用方便,适口性强,解决了部分儿童怕喝中药、部分家长不会煎中药的难题。只是价格比草药高一些。)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止嗽散辨证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加味止嗽散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84例,辨证为风盛津伤型加白蒺藜、防风、蝉蜕等;肺脾不足型合玉屏风散加减;肺燥阴伤型合贝母瓜蒌散加减。每日一剂,取汁250ml,3岁以下患儿每日分4—6次服完,4岁以上患儿每日分三次服完,4日为一疗程,进行疗效统计。结果 患儿均用药一个疗程,其中显效37例(44.05%),好转44例(52.39%),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4%。结论加味止嗽散辨证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肯定。[关键词]加味止嗽散 辨证治疗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过敏性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慢性咳嗽,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缠绵难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且临床容易误诊误治,抗生素及常规止咳药基本无效。笔者近年来运用止嗽散加味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84例患儿均为我院2003年7月---2007年6月门诊病人。本组患者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1---3岁21例,4---6岁43例,7---12岁20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8个月。其中52例在求治过程中分别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百日咳、原发性肺结核等。1.2诊断标准:患儿均符合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所订诊断标准: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条件)。③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气道呈高反应,变应原试验阳性等可作辅助诊断。1.3临床特点 本组患儿均有反复发作性咳嗽,以夜间发作性频咳或早晨剧咳为主,易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84例患者中,阵咳67例,刺激性干咳17例。一年四季皆有发生,但以冬季发病为多,计54例。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45例,运动后咳嗽加重34例,吸入冷空气后加重29例。既往有湿疹12例,荨麻疹9例,药物过敏史7例。部分患儿有喷嚏,眼结膜、鼻、咽部或喉头发痒,胸闷等症状。患儿一、二级亲属中有过敏史13例。肺部听诊呼吸音清58例、粗26例。辅助检查除常规检查外,胸部X线检查57例,胸片或胸透正常31例,肺纹理增粗紊乱26例。2.治疗方法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基本方:桔梗6-10g、白前6-10g、陈皮4-6g、半夏3-6g、紫菀6-10g、百部8-10g、荆芥3-6g、甘草3-6g。若咳嗽发生于气候突变时,表现为阵发性连声咳、咽痒、夜间或晨起加重,甚者不能睡眠,舌质淡,苔白,脉浮,辨证为风盛津伤型,治宜疏风通络、宣肺止咳,上方加白蒺藜、防风、蝉蜕等;若反复咳嗽,劳累后加重,痰多不易咯出或痰多色白,乏力自汗,纳差、便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无力,辨证为肺脾不足,治宜补脾益肺、化痰止咳,上方合玉屏风散加减;若咳嗽日久,痰粘色白或成块,不易咯出,咽喉干燥,甚者呛咳,声音嘶哑,舌质红,舌苔薄少,脉细,辨证为肺燥阴伤型,治宜清热润肺、理肺化痰,上方合贝母瓜蒌散加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停用其他止咳药物。3。治疗效果3.1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咳嗽消失,连续一个月无复发;好转:咳嗽明显减轻,尚有晨起或活动后少量咳嗽;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3.2结果 患者均用药一个疗程,其中显效37例(44.05%)、好转44例(52.39%)、无效3例。总有效率96.44%。4.讨论近年来,中医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认为其为哮喘的特殊表现形式或潜在表现,即源同而症状不同。发病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为气候骤变,寒热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等,触动伏痰,痰阻气道所致。《医学三字经.咳嗽》中说:“《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于肺也。”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方中紫菀、百部温润止咳;桔梗、白前开宣肺气,祛痰除涎;荆芥宣肺解表;陈皮、半夏、甘草不仅能和中健胃,且可助紫菀、百部止咳,助桔梗、白前祛痰。此方温润平和,散寒而不助热,疏表而不伤正。风盛津伤时加白蒺藜、防风、蝉蜕等以祛风解痉;表现为肺脾不足时加用玉屏风散扶正固本;若肺燥阴伤则合用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故止嗽散加味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切中病机,当获得良好疗效。参考文献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 儿童哮喘诊断常规(试行方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哮喘增刊)
尊敬的家长朋友, 我院特邀北京儿科特需专家史英杰教授将于2014年7月22日(周二)上午08:00--11:00来我科坐诊,坐诊地点在门诊楼二楼史英杰传承工作室(儿科第3诊室),欢迎提前预约!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儿科 2014年7月17日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北京儿科专家史英杰主任2013年11月坐诊时间已确定,家长朋友可于近期可来我院预约挂号,具体时间2013年11月21日(周四),专家会诊费100元! 济宁市中医院儿科 2013年10月25日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近年来儿科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临床上以全身多组织肌群不自主抽动或不自主发声为主要表现。其抽动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1)面部肌肉抽动可见:眨眼、斜眼、扬眉(挑眉)、皱眉、咧嘴、吹气、耸鼻、做怪相等等;2)头颈部肌肉抽动可见:点头、摇头、扭头、挺脖子、耸肩等;3)躯干部肌肉抽动可见:挺胸、扭腰、腹肌抽动;4)上肢抽动有:搓手指、握拳、抠手、甩手、举臂、扭臂、揪头发;5)上肢抽动有: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6)喉部肌肉抽动有: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乱吐唾沫,甚至不自主骂人、秽语、重复语言等。以上各组症状,可同时出现或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用意识可短暂控制,精神紧张时症状加重。患者常常伴随的症状有: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或入睡困难、尿频或遗尿、胆小、嘴唇干裂、注意力集中,做作业慢、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等。本病症状可开始于2—15岁之间,但多见于6—12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西医治疗本病常用的药物为氟哌啶醇、安坦、泰必利。其控制症状较快,但相应的副作用也较明显,病人往往因副作用突出而中断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突出该病“从心肝论治,兼及肺脾肾”的原则,提高了抽动症的治疗效果。本病将列入我院研究课题,作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为了方便广大患者,我院特开设抽动—秽语综合征专题门诊。出诊医师:赵建伟(主治医师) 每周六出专题门诊特需专家:史英杰(主任医师) 每月一次来我院出儿科特需门诊韩 斐(主任医师) 可不定期提供该病的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