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 因腹部隐痛行MRI提示肝MT,位于肝右叶,病灶直径1.2cm,外科会诊考虑手术创伤大,患者选择射频消融,但B超常规扫描不易发现。故拟行血管造影明确病灶位置,再行射频消融,另经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肝内有无其他病灶。 治疗中 常规超声扫描不易发现,故拟行血管造影明确病灶位置,再行射频消融,另经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肝内有无其他病灶。 治疗后 治疗后4年 消融后随访未见复发
癌症是全世界的一个主要死因,2020年近1000万例死亡由癌症导致。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占肿瘤致死率的第三位,五年生存率不足20%。更可怕的是,中国肝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接近全球的二分之一。问:那为什么肝癌如此可怕?答:因为肝脏是一个不存在末梢神经的“沉默器官”,像一个默默工作的老黄牛,不像胃肠、心脏等器官那样一旦受损便会剧烈疼痛,但是很少人会在早期就说肝疼,而感觉到疼痛不舒服去医院就诊,一旦确诊为肝癌,往往都是中晚期了,失去了外科手术切除的机会。问:谁是肝癌的高危人群?答:提醒大家,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尤其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40岁以上有慢性肝炎病史的男性;肝硬化患者,长期嗜酒者;喜欢进食腌制品者;有肝区不适、疼痛等症状,曾检测甲胎蛋白有过异常,但未证实是肝癌者。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定期做肿瘤指标、超声、磁共振等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问:如果发现是中晚期的肝癌,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就没有治疗的机会了吗?答:事实并非如此,其实现在的介入治疗以及多学科的综合诊治,是挽救肝癌患者的有效手段,部分患者可以缩小肿瘤,达到降期的目标,接受外科手术切除。问:目前介入治疗肝癌都有哪些方法?各有哪些优势?答: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下介入治疗肝癌的几种方法:1.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先在大腿根部或者手腕区域局部麻醉,再穿刺此处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导管装置插入,导丝沿着动脉一路上行到达肝动脉,一步步进入肿瘤的供血动脉。到此处,我们的武器就到达了肿瘤细胞的门口了,向导管内注入提前混合的栓塞剂和化疗药物,这些药物被精准的送进肿瘤里。使用栓塞剂封堵肿瘤供血动脉,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相比起全身化疗,TACE进行的局部栓塞化疗使局部药物浓度强大N倍,但副反应更少了,疗效更好了。在这样饥饿疗法和局部化疗的双重打击下,相当一部分肝癌细胞被消灭殆尽。由于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90%至95%来自肝动脉,因此把肿瘤的供血动脉堵掉,让断了血供的肿瘤慢慢萎缩,这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TACE治疗已经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据2008至2009年中国肝癌特征和治疗分析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的肝癌患者接受的治疗中,介入治疗占61.9%,手术治疗占50.38%,在介入治疗当中,TACE占91.44%。采用局部靶向药物灌注、肿瘤血管栓塞方式集中杀灭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恶性肿瘤数量、体积)。近年来,后续联合其他局部治疗手段、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可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并可逆转部分患者肝癌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例转化为可切除的肝癌病例。另外,近年来钇90放射微球可以通过肝动脉,将放射性树脂微球注射于肿瘤区。相较于传统的体外放射,不仅提高了对肿瘤局部的杀伤力,而且辐射范围小、半衰期短,大大减少了对正常肝组织的危害。钇90治疗可实现肿瘤缩小和余肝增大的双重效应,不仅可显著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在肝癌的降期治疗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肝动脉化疗灌注治疗(TAI/HAIC)和TACE一样,这一方法同样也是经股动脉插管,不同之处在于是将化疗药物长时间、缓慢、持续地注入肿瘤供血动脉,目前临床上灌注时间长达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这一技术既能减少全身的副反应,又能增加局部药物浓度而对肿瘤造成定点打击。常常作为一种姑息治疗,在晚期肝癌患者中应用,有部分患者也获得了肿瘤缩小,成功降期,能够接受后续手术治疗。 3. 碘125粒子植入碘125粒子是一种体积很小的放射性物质,将其直接植入到肿瘤里,能够持续性的发出损伤射线,杀伤不同时期的肿瘤细胞和肿瘤周围细胞,而几乎不损伤正常组织。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只需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操作简单,不会造成太大的创伤,安全性较高。传统的外照射因放射野大、正常组织耐受量低,其疗效常受到一定的限制。局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作为传统外照射放疗及化疗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具有近期疗效好、微创、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点。对于一些位置不好切除,局部转移或复发的,粒子植入有较好的效果。针对门脉主干因癌栓形成闭塞的肝癌患者,为了对门脉癌栓有更好的治疗作用,门静脉支架联合粒子条植入应运而生。在门静脉主干癌栓部位植入一枚金属支架,同时在支架和门静脉血管壁之间植入粒子条,这样在打通门静脉改善肝功能的同时,又持续近距离放射治疗抑制癌栓生长的作用。 4.消融治疗肝癌消融治疗包括热消融技术(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技术等。热消融是经皮肤穿刺进入肝内病灶,利用高温热效应,通过组织中极性分子尤其是水分子的振荡加热肝组织,从而在靶区内引起热凝固,通俗点说就是烧死肿瘤,能达到与肝癌切除、肝移植相媲美的根治效果。尤其是对于单发小肝癌,消融效果可与外科切除相媲美。对位于重要脏器和大血管旁的复杂肿瘤有较好的安全性。对于大肝癌或巨块型肝癌,则可以将TACE治疗与局部消融治疗序贯、或同时配合,特别是结节型、团块型肝癌,同样能大大提高肿瘤的完全坏死率,减轻TACE重复次数过多造成的肝损害。此外,对于肝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或肝功能储备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消融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问:以上几种介入治疗肝癌的方法该如何选择?答:对于选择介入治疗方法,要结合患者的一般体力状态、肝功能、凝血功能的情况,还有CT或磁共振表现出的肿瘤的大小、位置等等,有可能选择某一种介入治疗方法,也有可能选择几种治疗联合在一起,现在也会结合靶向、免疫治疗等药物,通过肝癌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讨论来制定,帮患者接受到更高效、全面、个体化的治疗,达到控制肿瘤,延长生存期的目标。
肝癌外科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但是仅有少数患者确诊时具有手术或肝移植的机会。对于不可切除的肝癌,术前可行 TACE(即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外放疗等获得降期后再行切除。由于肝癌患者进行肝切除术后 5 年复发率高达 50%~70%,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提高肝癌整体疗效的关键。肝癌术后复发往往与术前已经存在的微小播散灶以及肝癌多中心发生有关,故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和随访。 通常将术后复发的模式分为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术后 2 年之内的复发属于早期复发,其高危因素有微血管侵犯、非解剖性肝切除、肿瘤较大(直径 >5cm)、残余微小病灶以及血清AFP>32ng/ml 等;术后 2 年之后的复发为晚期复发,其高危因素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动、肝硬化进展以及多发性瘤灶等。 对于有早期复发风险的肝癌患者,包括残余病灶、多发性肿瘤或卫星病灶、肿瘤直径>5cm 以及合并血管侵犯,肝切除术后在规范化抗病毒、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肝动脉介入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 RFS(无复发生存) 和 OS(总生存),且耐受性良好,具有生存获益。
2016年7月诊断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肿瘤最大径达19cm。病灶几乎占据了整个右半肝。虽然肿瘤具有完整的包膜,但左半肝体积小,手术切除由于余肝体积太小而无法进行。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根据病变特征和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了介入化疗栓塞同步联合微波消融的治疗方案,先后进行了6次介入治疗。 2017年3月随访磁共振成像显示,经过6次介入治疗后,病灶大部分坏死,存活组织仅存在于病灶周边,左肝体积明显增大,已达到二期手术切除要求。 2017年3月,患者在中山医院肝外科接受了右半肝切除,完整切除了肿瘤。 术后定期随访至今,患者肝功能及全身状况恢复良好,未有肿瘤复发。 肝肿瘤治疗就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医者精心施治,患者及家属密切配合,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在临床上很常见,这些患者不仅肝内肿瘤持续侵润性生长,而且门静脉栓子阻塞门静脉血流,一方面使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造成胃肠道淤血,功能紊乱,消化道出血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增加了肿瘤血行播散的机会。国际上流行观点认为失去了手术切除、介入等治疗机会,只能接受保守治疗。因此,门静脉癌栓尤其是主干癌栓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上海中山医院介入科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放射性碘125粒子条植入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取得成功,门静脉支架置放可以即时开通门静脉血流,恢复门静脉血流灌注,降低门静脉压力,保证肝脏正常行使肝功能;放射性碘125粒子条能对癌栓组织进行持续性近程放射治疗,杀灭癌栓肿瘤细胞。这项技术对门静脉癌栓的处理具有开创性意义,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我经常会碰到患者或家属来向我咨询置放门静脉支架和碘125粒子条治疗门静脉癌栓事宜,那什么时机?什么样的病人适合放支架? 首先,患者全身状况较好,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好,无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无大量腹水,患者能耐受手术。其次在手术方式上,我们常采取对肝脏肿瘤和癌栓同步处理的方法,部分耐受性较差的患者也可以分开进行。对癌栓已经侵入门静脉主干的病例要创造条件,尽早置放支架及碘125粒子条。但有的患者在发现时门静主干及左右分支内已充满了栓子,就失去了置放支架的机会,可以考虑单纯的碘125粒子条癌栓内植入。下面提供一个近期还在治疗中的病例。
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下腔静脉在进入心脏之前有一段被肝脏组织包绕,肝癌可以直接侵犯这一段血管形成下腔静脉癌栓。另外,进入肝脏的血液经过肝静脉汇入到下腔静脉,肝癌侵犯肝静脉后形成的癌栓会沿着肝静脉生长进入下腔静脉形成癌栓。下腔静脉癌栓可以向上生长进入右心房;阻塞下腔静脉造成下腔静脉闭塞,血液回流障碍;癌栓下方血栓形成。下腔静脉癌栓非常凶险,癌栓脱落造成的肺栓塞可以导致猝死的发生,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表现为下肢和会阴部位的水肿。因此对下腔静脉癌栓的处理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置放下腔静脉支架开通血流,支架还有固定癌栓,防止栓子脱落的作用。同时在癌栓部位置放放射性碘125粒子条可以通过其近程放疗作用杀灭癌栓肿瘤细胞。
介入化疗栓塞联合门脉支架粒子条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曾经是介入栓塞治疗的禁忌症,采用门静脉支架联合放射性碘125粒子条开通门静脉,治疗门静脉癌栓,突破经动脉化疗栓塞禁忌。
肝癌外科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但是仅有少数患者确诊时具有手术或肝移植的机会。对于不可切除的肝癌,术前可行 TACE、外放疗等获得降期后再行切除。由于肝癌患者进行肝切除术后 5 年复发率高达 50%~70%,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提高肝癌整体疗效的关键。肝癌术后复发往往与术前已经存在的微小播散灶以及肝癌多中心发生有关,故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和随访。通常将术后复发的模式分为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术后 2 年之内的复发属于早期复发,其高危因素有微血管侵犯、非解剖性肝切除、肿瘤较大(直径 >5cm)、残余微小病灶以及血清AFP>32ng/ml 等;术后 2 年之后的复发为晚期复发,其高危因素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动、肝硬化进展以及多发性瘤灶等。 现阶段尚无全球公认的肝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对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临床上给予高度重视,往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希望能够阻止或者推迟复发,包括抗病毒药物、肝动脉介入治疗、含奥沙利铂的系统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可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除了抗病毒药物治疗之外,其他治疗尚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支持。因此,仍然提倡多学科合作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而基于遗传信息的精准肿瘤学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推荐结合介入治疗的推荐情形】对于有早期复发风险的肝癌患者,包括残余病灶、多发性肿瘤或卫星病灶、肿瘤直径>5cm 以及合并血管侵犯,肝切除术后在规范化抗病毒、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肝动脉介入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且耐受性良好,具有生存获益 【中医药有没有一席之地?】一项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 BCLC 分期 A 期和 B 期的肝癌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术后服用现代中药制剂槐耳颗粒,可使无复发生存期(RFS)明显延长,肝外复发率也明显降低。该推荐源于2018年国际著名医学期刊GUT上刊登了中国学者完成的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的IV期临床研究,纳入了1044位肝癌术后的受试者,槐耳颗粒用于肝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无复发生存期(75.5周vs68.5周(HR0.67)和总生存期(生存率95.19% vs91.46%),减少复发率(62.39%vs49.05%)和肝外转移率(8.60%vs13.61%)。
文章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28:507-510作者:马婧嶔,颜志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肝细胞肝癌(HCC)是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死亡率居第2位,每年约有59万余人死于HCC[1]。20世纪70~80年代林贵等[2- 3]在国内率先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以来,肝癌介入治疗逐步在我国得到推广发展。经过近40年努力,针对肝癌的介入治疗从经动脉途径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到肿瘤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局部治疗,从肝癌病灶治疗到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胆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从病灶局部治疗到伴发症状、并发症的全身治疗,已形成较完整体系[4- 9]。肝癌介入治疗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有些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思考。1对肝癌另类理解肝癌可视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多有慢性肝病基础,因此治疗难以做到真正治愈,需要反复多次治疗并终身随访[10]。医患双方均要有长期治疗、终身随访的心理准备,在制订治疗规划及方案时实现可持续发展。2肝癌介入治疗目标临床医疗的终极目标是治愈疾病。由于肝癌具有肿瘤恶性程度高、起病隐匿、多伴发肝病基础等特点,多数患者在诊断明确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以介入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比较合理的目标是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有质量的生存期。3治病救人再考量治病是手段,救人是目的。肝癌治疗并非简单地针对肿瘤病灶进行治疗,保护正常肝脏功能、维持患者正常社会功能、延长患者高质量生存期是肝癌治疗的根本。因此,在制定肝癌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治疗肿瘤与维持正常机体功能的平衡,“带瘤生存”是一种治疗策略,即让患者带着得到控制的肿瘤较高质量地生存[11],这是一种无奈却又实在的选择。4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由于不同患者情况不尽相同,个体化治疗永远是临床医疗的根本,但个体化治疗必须建立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应根据患者一般状况(年龄及机体状况)、病灶情况、经济条件、社会及家庭情况、所在医院条件、经治医师情况(技术及沟通能力)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根据肿瘤病灶控制情况、机体恢复状况来平衡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从而合理掌握治疗间期,达到既控制肿瘤,又兼顾机体功能的目的。虽然中晚期患者机体与肿瘤有时会达到相对平衡,但这种平衡是很脆弱的。为此,对相对稳定的肿瘤患者不要过度干预,以免破坏平衡,导致情况恶化。但对有进展的肿瘤,则应考虑给予重点治疗,以达到新的平衡。5重视综合治疗肝癌生物学特性决定了肝癌治疗是长期、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切除、肝移植、介入治疗(TACE、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放疗、系统治疗(中医、靶向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12]。实施综合治疗的最佳途径是多学科综合诊疗(multi- 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会诊,但必须建立在各学科平等基础上,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MDT。通过MDT会诊可为某患者制定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诊治方案,包括疾病诊断、分型、目前状况、亟需解决的问题、可采用的疗法、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急预案、如何实施治疗及随访观察等。此外,MDT会诊必须确定对该患者治疗的总负责医师,以免出现谁都能管但谁都不管的局面。6重视肝癌治疗社会适应证及效价比社会发展导致了现今医疗模式的改变,社会因素在医疗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原先的生物医疗模式已向社会医疗模式转化。为此,严格把握疾病的社会适应证和医疗适应证同样重要。社会适应证是根据对患者经济状况、医疗依从性及家庭、社会、医院等医疗环境的综合评估确定的,其结果分为优、良、中、差4级。临床医疗实践中应重视对患者肝癌治疗社会适应证的评估结果。由于社会适应证的要素大多无法量化,把握好患者社会适应证并不简单,要花时间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全面综合评估后才能明确。肝癌治疗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疗效也不尽相同,医疗费用差异巨大。由此产生的效价比也差异巨大。肝癌治疗效价比有时很难用客观指标统一衡量,与患方经济状况和治疗意愿关系甚大。因此效价比必须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患者社会和医疗适应证,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与策略,提高肝癌治疗效价比。7重视肝功能及储备影响肝癌患者治疗方案制定的第一要素就是患者肝功能。肝癌患者肝功能受多重因素影响,如是否伴发肝病基础、有无病毒活动、肿瘤占位效应、门静脉受累情况及接受何种治疗等。7.1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治疗门静脉癌栓理想的治疗目标是直接杀灭、抑制癌栓,控制肿瘤在门静脉系统进一步浸润,同时尽可能复通受累门静脉,并恢复其正常血流,从而改善肝功能,甚至使正常肝组织代偿增生,为后续治疗增加肝功能储备;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门静脉高压出血危险,使肝癌病灶治疗变得更有意义。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治疗方法多样,包括TACE、腔内近程放疗(门静脉支架术结合125I粒子条/125I粒子支架植入)、外放疗等。文献报道门静脉癌栓生长速度为每月约(0.5±0.1)cm,门静脉分支部分阻塞至主干完全阻塞平均时间仅需6周。门静脉分支癌栓内植入125I粒子条,其17 mm辐射距离对邻近肿瘤病灶行近程放疗能有效抑制癌栓进展,避免或延缓癌栓累及门静脉主干。另外,机械性闭塞病变肝叶门静脉1、2级分支,协同TACE靶动脉栓塞及125I粒子持续辐射能使患侧肝叶萎缩,达到类似“内科性肝叶切除”效果[9,13- 17]。7.2肝癌伴动脉-门静脉分流治疗动脉-门静脉分流(APS)是肝癌病灶特征之一,在分流量大的患者,高压动脉血流进入门静脉,引起动力性门静脉梗阻,导致肝外门静脉高压。对肝癌伴明显APS患者,栓塞治疗能有效减少高压的动脉血入门静脉,解除动力性门静脉梗阻,减轻门静脉高压,控制、预防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缓解腹泻、腹胀及腹水等,改善肝功能。因此,针对有明显APS的消化道出血,应首选简单、有效的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选择多种多样,微粒微球、明胶海绵、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无水乙醇及无水乙醇处理过的明胶颗粒等均可应用,应根据不同APS量及瘘口大小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与直径。8适度治疗与精细TACE适度治疗是临床医疗的基本原则,如何把握治疗的度是衡量一名临床医师成熟的重要指标,在中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尤为重要。对于肝癌患者,如一般状况良好,各项检查结果均支持可积极治疗,可予精细TACE;反之,适度TACE是一较好选择。精细TACE是以微导管技术为基础,采用类CT技术全面监测靶血管精确插管及术中栓塞效果。精细TACE同时要求合理应用各类栓塞材料,如碘油、微球、载药微球及90Y微球等。其优点是能够定点治疗肿瘤病灶,减少周围正常肝组织损伤,尤其适合小病灶治疗;其缺点在于对设备和器械要求更高,同时相对传统TACE更耗时。适度TACE是对部分肝癌病灶行TACE,或对整个病灶作减量化疗栓塞,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适时再行TACE。这是基于术者对患者整体状况及肝功能综合评估后主动作出的治疗决策,而非技术原因所迫。适度TACE可平衡肿瘤治疗与保护肝功能两者关系,以避免消灭了肿瘤但造成肝功能不可逆损伤情况。适度TACE是以降低打击肿瘤力度为代价,因此一定要掌握好“度”,不宜随意应用。消融术最初是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目前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减瘤荷治疗[18]。适度消融以降低打击肿瘤力度,甚至刺激肿瘤快速生长为代价,一定要掌握好“度”,且应与其它治疗联合。本中心近年来开展大肝癌(直径>5 cm)和巨块型肝癌(直径>10 cm)消融同步联合TACE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约为(6.3±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3%、81.5%、48.0%[19]。9理性对待新型栓塞材料微导管及类CT技术使靶血管超选择达到一个顶峰,精细TACE出现使得TACE疗效明显提高,但同时也遭遇瓶颈。栓塞材料成为新的研究重点,临床上应正确理解、合理应用新型栓塞材料,如普通微粒微球、载药微球、放射性微球等。微粒类栓塞材料可有效阻断侧支循环形成,栓塞效果明确,应作为主要栓塞材料之一。与碘油乳剂能进入肿瘤组织内不同,微球只能栓塞肿瘤血管,越近肿瘤末梢血管栓塞效果越好,应根据不同肿瘤血管和不同血供程度选择不同粒径微球。与上述微粒类栓塞材料不同,90Y微球辐射纯β射线,以辐射剂量达到要求为终止目标,而不是栓塞[20- 21]。微球杀伤力与其粒径成负相关,但与其安全性成正相关。兔VX- 2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0~300μm和300~500μm粒径微球组肿瘤生长率与500~700μm和700~900μm粒径微球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00~300μm和300~500μm粒径微球组肿瘤坏死均以重度坏死为主,其中100~300μm粒径微球组肿瘤坏死最明显[22]。这表明>500μm粒径微球偏大,难以栓塞微循环血管,要达到更有效地阻断肿瘤血供、抑制肿瘤生长目的,选用粒径≤500μm微球较为合理;100~300μm粒径微球可造成正常组织严重坏死,因此适合精确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300~500μm粒径微球虽较大,但仍能造成肿瘤明显坏死,且安全性较好,较适于超选插管不理想患者。兔VX- 2肿瘤模型的血供不能代表所有临床病例情况,实际应用中仍应根据肿瘤病灶血供和超选择插管情况选择合适微球,对血供丰富的病灶可选择粒径300~500μm微球,而对能精确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的病灶则选择粒径相对较小微球,甚至40~120μm粒径微球。综上所述,超选择插管,选择合适种类、粒径微粒联合碘油乳剂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载药微球和放射性微球为肿瘤TACE提供了更好的栓塞材料,值得进一步研究。TACE包括碘油+微粒类栓塞剂,目前仍是主要肿瘤介入治疗方法。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不仅是针对肿瘤病灶的治疗,更是对治疗与功能保留的平衡。带瘤生存虽不完美,但很实在,延长有质量的生存期是临床治疗现实目标。当前医疗环境的改变,也促使临床上更要注意治疗的社会适应证及效价比。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