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被称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神药,相信很多人都吃过这两种药,先来说说阿司匹林,一开始阿司匹林主要是解热镇痛药,但后来,科学家发现其具有抗血栓的作用,1985年美国卫生与民众服务部长玛格
65岁的老郑,阳康后第二周,突然出现剧烈的胸痛,考虑到自己有冠心病,老郑赶紧舌下含服了一片硝酸甘油,但症状并没有缓解。该不会得了心肌炎吧!老郑越想越害怕,急忙拨打了120求助。救护车赶来的时候,老郑已
新冠有后遗症吗?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名医生,我一直战斗在临床一线,虽然很累,但是我还是会抽时间随访那些已经出院的阳性感染者。病人很多,无法把每一个患者的描述都写出来,在此列举三个。22岁的小指是第一批“阳”的人,她说出院到现在已经整整半个月的时间了,但她还是会有阵发性干咳,常常咳到面红耳赤,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要咳出来了,太痛苦了,为了止咳,小指尝试了形形色色的止咳药,但是都无济于事。我在吃饭的时候咳嗽,睡觉的时候咳嗽,我不敢去厨房,哪怕一点点刺激性气味,都会让我咳到窒息,老天,真不知道这样的症状还会持续多久?45岁的于女士也是第一批“阳”的人,出院后她已经没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了,但是感到身体特别虚弱,她的形容是,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被病毒掏空了,有一句成语来形容此刻的自己再合适不过,行尸走肉。我做不了任何事情,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废人,过去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都是我来做,但现在,我无能为力,连洗个碗都是一身冷汗,哎,这真是噩梦!55岁的葛大爷同样是第一批“阳”的人,他说出院后有两个症状特别困扰自己,一个是失眠,一个是记忆力下降,我成晚成晚睡不着,我以前不是这样的,睡不好,第二天精神不好,我的记忆力也变得越来越差,很多事情转身就忘记了,一个人木讷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我真怕这样下去自己会痴呆。所有的患者都讲出了他们所遭受的困扰,希望我能帮他们想一想办法。该怎么办?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不断查阅文献以及所有能获得的资料,我试图找到有关新冠后遗症的种种信息,争取能为阳过的人提供更多的帮助。新冠有后遗症吗?我想从一个日本的报道说起。根据日本媒体报道,随着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增加,遭受后遗症的人数也在增加。日本厚生劳动省(日本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相当于咱们国家的卫健委)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4日,日本的感染人数约为2522万人。后遗症专家指出:日本约有10%,250万人遭受“新冠后遗症”的折磨。在日本,有很多医院都开设了新冠后遗症专科门诊,目的就是尽量缓解患者的痛苦。如果你认为,新冠只是在亚洲会引起后遗症,那就大错特错了,新冠后遗症在欧洲也非常普遍,十分之一的欧洲新冠患者愈后12周仍有不适症状,许多人的症状会持续更长时间。单从后遗症上来说,新冠的危害就已经很大了,所以那些把新冠称为感冒的人,完全就是在混淆视听,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正是因为这样的说法,以致社会上有了这样的观点,早晚都是阳,早阳早好,早阳早解脱!那么,新冠究竟有哪些后遗症?英国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教授马丁·麦基认为,新冠后遗症像是各种症状的不同组合,包括胸部和肌肉疼痛、疲劳、呼吸急促,以及患者所描述的认知方面的症状,譬如脑雾。日本大阪府丰中市政府和大阪大学大学院医学系研究科就曾对4047名感染过新冠的市民进行过问卷调查,并公布了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感染新冠7-10天后,发烧、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就会逐渐消失,但是约有47.7%的新冠感染者表示,自己在感染新冠10天后,仍有各种不适症状出现。通过国外公布的新冠后遗症的表现,以及作为医生我对新冠患者的随访记录,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12种与新冠有关的后遗症。第一,抑郁和焦虑,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报告显示,仅在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就增加了25%以上。对自己和亲人遭受感染、痛苦及死亡的恐惧,丧亲之痛以及经济上的担忧被认为是导致焦虑和抑郁的源头。在这场持续三年的疫情动荡中,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发生了改变,对病毒的恐慌,以及感染后的种种不适,很容易给感染者带来严重的应激反应,新冠病毒带来的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后很多人都会出现心理综合征,表现为恶梦、性格大变、情感分离、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欲或疏离感)、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第二,感染后咳嗽,明明抗原已经转阴,为何还是咳嗽不止?新冠感染后要警惕感染后咳嗽,所谓的感染后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感染后咳嗽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以持续3~8周时间,甚至更长时间。第三,脱发,头发大把大把掉落,本来头发就不多,阳了之后离秃顶更近一步了!新冠之所以会引起脱发,原因有两点,一点是病毒引起毛囊周围的炎症反应,另一点是感染后出现的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因素引起了休止期脱发。第四,倦怠感,阳过之后很多人感到特别倦怠,总感觉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还有人的形容是像丧尸一样。第五,味觉障碍,阳过之后,看到什么都没有胃口了!哪怕是山珍海味!根本没有饥饿感,吃任何东西都没味道!这是很多感染者的描述,味觉障碍是新冠的一个后遗症,这是因为病毒影响了唾液腺的功能所致。第六,嗅觉障碍,味觉障碍让我们感受不到酸甜苦辣的感觉,嗅觉障碍则让我们不能分辨周围的味道,我们既闻不到饭菜的清香,也尝不到饭菜的美味,试问,又怎么会对食物感兴趣呢?第七,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一环扣一环,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感染后长时间的食欲不振,使得很容易出现厌食、营养不良,甚至是消瘦。第八,胸痛或胸部不适感,咳嗽胸痛,呼吸胸痛,说是特别剧烈的痛吧,并不是,可就是难受,就是不舒服,甚至是说不出来的那种难受。第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2022年,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以AcceleratedArticlePreview形式上线的英国牛津大学GwenaëlleDouaud等的一篇研究论文SARS-CoV-2isassociatedwithchangesinbrainstructureinUKBiobank,凸显了新冠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感染新冠病毒后,与嗅觉、记忆等相关的脑区会发生退行性变化。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阳性感染者都能发现自己感染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办事效率也大不如从前。第十,活动后呼吸急促,休息状态下还好,呼吸非常平稳,但是只要活动,马上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走一下就要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这种感觉真得很痛苦。第十一,耳鸣和听力下降,很多感染者诉说,即便抗原转阴一段时间了,但自己依然饱受耳鸣和听力下降的困扰,事实上,这是因为病毒攻击了耳神经导致的后遗症。第十二,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先说说对男性的影响吧,《中国男科学杂志》2022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冠肺炎对男性生殖和性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的综述,文章明确表示,新冠病毒可以感染男性性腺并导致男性生殖功能障碍,文章也指出了与新冠有关的用药也会影响男性的生殖系统功能,比如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再说说对女性的影响,很多女性都反应,感染后自己的月经周期出现了变化,一项有1031名女性参与调查的报告显示,46%的女性报告自新冠大流行以来她们的月经周期发生了变化,包括月经过多(18%)以及痛经(30%)。甚至还有9%的人说她们出现了不来月经的情况(以前没有过),以前“偶尔”月经不来,在大流行期间“经常”不来。2020年初武汉同济医院招募了育龄女性COVID-19患者,结论是在COVID-19女性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卵巢损伤,包括卵巢储备下降和生殖内分泌紊乱。形形色色的后遗症,很容易让感染者承受巨大的痛苦,根据研究标明,每8个感染者中就可能有1人会出现新冠后遗症。究竟多久时间这些后遗症才会消失?没有固定的时间,有的人持续几个月,也有的人可能持续好几年。有没有可以缓解的药物?当然也没有什么特效药!虽然国外早就开设了新冠后遗症专科,但是大多数是给予康复指导和心理安慰,并不能提供有效的药物。我国才放开,时间没有多久,新冠带来的后遗症到底是怎样?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但是第一批阳的人,其实或多或少都已经出现了后遗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虽然没有特效药,但同样不能大意,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六个小建议。第一,阳过了,也要注意休息,养精蓄锐是减轻后遗症的最佳方式之一,不要在身体还很虚弱的时候就做一些过度伤害健康的事情,雪上加霜不可取,只会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差。第二,阳过了,也要戒烟戒酒,吸烟酗酒会降低你的免疫力,一定要戒。第三,阳过了,不要剧烈运动,保存体力最重要,在身体虚弱的时候高强度锻炼,只会让后遗症出现的更快更多。第四,阳过了,注意保暖,勤刷牙漱口,保持口腔的卫生,有利于减轻咽喉部的不适。第五,阳过了,有条件的可以用温的生理盐水清理下鼻子,能保持鼻子的清洁卫生,有利于减轻鼻部的不适。第六,阳过了,营养很重要,既要补充,又不能乱补,蔬菜、水果、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鸡蛋、瘦肉、牛奶、豆制品都有利于恢复,但是油炸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腌制食物、烧烤等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反而会加重肠胃负担。
酒精能够杀死新冠病毒吗?新冠病毒对于紫外线和热是敏感的,在56度、30分钟的情况下,使用乙醚可以将病毒灭活。使用75%的乙醇,也就是酒精,可以将病毒灭活。含氯的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性的有机溶剂,可以有效的灭活病毒。我们不难看出,酒精是可以消灭新冠病毒的,但必须满足一点,那就是浓度要在75%。很多人听到酒精可以消灭新冠病毒,于是想起了用喝酒的方式去预防新冠,而且要喝高浓度的白酒才有用。但很遗憾的告诉大家,虽然新冠病毒对于酒精敏感,但不是所有的酒都能预防新冠,我们喝下的酒,即便是高浓度的白酒,酒精度数在60%已经算很高了,不可能有哪一种白酒,酒精度可以达到75%。我们喝下的白酒和工业酒精,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喝下的酒,通过胃的时候会刺激大量胃酸的分泌,胃酸能够稀释酒,所以最终在身体里的酒,其实浓度已经非常低了,如此低浓度的酒精,是不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说到这,很多人还是不信,既然你说喝酒不能预防?为什么喝酒之前感到身体特别冷,喝酒之后就感到身体很暖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乙醇在身体里被分解为乙醛,乙醛具有扩血管的作用,很多人喝酒后会脸红,其实就是乙醛导致的,血管扩张了,血流量增多了,自然感到身体就暖了。但是喝酒暖身,只是暂时的,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刚开始很暖,过不了很久就会感到很冷,这是因为酒精对血管的作用是先扩张再抑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乙醛在身体里会进一步被分解,酒会促进身体产生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缩血管激素,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量减少,身体就会变得更冷。喝酒后其实更容易引起免疫力的下降,很多人都是喝酒后大病一场,喝得烂醉如泥,往往倒头就睡,根本无力保暖,等到感到冷了,往往已经晚了。在免疫力下降的时候,是最容易感染新冠的,所以不要再相信多喝酒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假话,完全都是骗人的。发表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篇研究证实:喝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收益。“适量饮酒有益”的说法,根本就不存在!数据分析显示,饮酒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中青年男性(15-49岁)死亡的头号凶手,中国每年有70万国人因喝酒致死(65万为男性)。说到这,很多人还是不死心,既然酒精度不够,那干脆就喝75%的原装酒精了!当然不行,原装酒精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酒精,直接喝不仅会导致酒精中毒,也可能会对胃肠道粘膜造成化学性烧伤,过量饮用酒精还会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特别是本身就患有一些疾病者,严重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最热门的词莫过于“你阳了吗”“能挺进决赛圈吗”。有些人,每天待在家里,从来没有出去过,还是阳了;有些人,每天都要接触阳性感染者,让人不解的是,周围的人都阳了,他却依然坚挺。举个例子,
昨天感到咽喉部又痒又痛,以为是自己的咽炎又犯了,没有重视,今天就全身乏力、畏寒,躺在床上特别难受,根本爬不起来,一量体温,竟然烧到了39摄氏度,好在家里自备了抗原检测盒,在妻子的帮助下自己做了检测,两
肠癌是一种很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很多人确诊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晚期,肠癌最容易转移的部位是肝脏。之所以容易转移到肝脏,是因为在直肠的血液循环中,直肠中静脉的血液首先通过下腔静脉流入肝脏,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来到肝脏,并在这里寄生下来。除了会转移到肝脏,肠癌还可能转移到肺部和骨骼。一旦发生远处转移,肠癌就属于晚期。肠癌的转移看似是突然的,其实是漫长时间导致的,比如前不久收了一名肠癌患者,半年前就已经出现便血,但患者始终认为是痔疮所致,一拖再拖,等到出现腹痛了再去医院就诊,一检查,这才发现肠癌已经肝脏转移了。在我国肠癌的发病率很高,数据显示,肠癌是第三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之所以死亡率如此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发现已经是晚期,肠癌的分期决定了愈后,分期越晚,意味着治疗效果越差,死亡率越高。如何才能及时发现肠癌?作为医生,要提醒:肠不好的人上厕所时,或有这四种异样,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要一拖再拖。第一,便血,出现便血,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痔疮所致,为什么?十人九痔,痔疮的概念在老百姓心里早已根深蒂固,虽然痔疮的发病率很高,但是肠癌被误诊为痔疮的案例也太多太多,痔疮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肠癌则属于恶性肿瘤,如果不管不问,时间长了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无论有没有痔疮,在出现便血的时候都要首先排除肠癌。第二,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干结,像羊屎颗粒一样,大便不成形,这些均是不正常的大便外观,当大便性状发生改变的时候,也一定要排除肠癌所致。第三,大便次数增多,便后里急后重,很多人一天要排很多次大便,而且每一次排完都有肛门坠胀的感觉,这个时候,也要警惕肠癌,特别是直肠癌,因为肿块反复刺激肠道所致。第四,排便习惯改变,良好的排便习惯有助于肠道健康,毕竟肠道里每天产生那么多大便,如果不及时排出来,大便里的有害物质就会刺激肠道,正常一个人每天要排便1到2次,排便时间固定,排便非常规律,如果排便不规律,要警惕肠癌。如何才能及时发现肠癌?最佳的方式就是进行肠镜检查,肠癌的高发年龄是45岁到80岁,所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一定要重视大便发出的信号,出现异常,及时检查肠镜。
阳了阳了,虽然很无奈,但是很痛苦。发热,咽痛,鼻塞,咳嗽,呕吐,腹泻等等,新冠的症状形形色色,很多人会说,这不就是普通感冒的症状吗?只有感染过的人才知道,新冠引起的不适可远远大于普通感冒带来的不适,刀
30岁的小林因为腹痛到医院就诊,结果确诊了肝癌,通过询问,医生了解到,小林不仅有乙肝,而且有长期酗酒的习惯。确诊肝癌后,大家既为小林感到惋惜,又怪他太不注意了,明明有乙肝,还长期酗酒,按照小林的说法,自己每天都要喝半斤左右的白酒,试问,这样肝脏如何能受得了。与小林不同的是,90岁的葛大爷却精神抖擞,他是小区里有名的长寿老人,提起长寿秘诀,葛大爷说,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不喝酒不吸烟,喜欢粗茶淡饭,平时不喜欢打牌也不喜欢打麻将,最喜欢种种菜。一个30岁的年轻人,一个90岁的老人,为什么一个年纪轻轻就罹患了癌症,另一个90岁了却没有任何问题。作为医生,要告诉大家的是,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癌基因,所以从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患癌的风险就是相同的,但是为何有的人很年轻就患癌了,有的人很长寿了却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生活习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的免疫力更好,罹患癌症的风险自然更低,坏的生活习惯让我们得免疫力更差,患癌风险自然也提高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并不是不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的。那么,不容易患癌的人,究竟有哪些特质呢?第一,爱运动的人,不容易患癌。2021年9月发表在《Medicine&ScienceInSports&Exercise》(体育运动医学与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运动不仅能改善整体健康,还会释放出一种减缓癌细胞生长的“秘密武器”,给身体内创造一个“抑癌环境”。运动能够更好地控制我们的体重,我们的体重越是达标,癌症离我们越远。运动还能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免疫力越好,癌症发生的风险自然越低。第二,坚持健康饮食的人,不容易患癌。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很多人认为健康的饮食就是不吃肉,这是不对的,健康的饮食包括丰富的食物种类,营养的均衡,既要吃肉,也要吃素,真正的垃圾食物是腌制、熏制、油炸、烧烤的食物,垃圾食物会增加患癌风险,一定要避免。第三,心态好的人,不容易患癌。有一种性格叫癌症性格,越是性格不好,心态不好,脾气暴躁的人越容易患癌,合理的解释是,性格不好,会让我们的免疫力更差,患癌风险也就越高。第四,不吸烟不喝酒的人,不容易患癌,烟和酒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致癌物,它们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第五,不熬夜的人,不容易患癌。FredHutch癌症研究中心的ParveenBhatti教授团队在BMJ子刊《职业与环境医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相比于晚上睡觉的人,晚上工作(定义为:晚上工作8小时后,在第二天早上6点以后换班)的人DNA损伤的修复程度非常低,仅是晚上睡觉的人的20%左右。这意味着,长此以往,晚上工作的人体内的DNA损伤会越积越多,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大大提升。所以,别再熬夜了,早睡早起最重要。
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此次数据是从全国682个癌症监测点中遴选487个高质量监测点,覆盖人口达3.8亿,详尽阐述了2016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情况。报告显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