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矫,全矫,意思是散瞳验光多少度,配镜就配多少度。有些大夫也把“小幅欠矫”算成“足矫”——例如散瞳后1000度远视,配950度远视镜片。经常看我科普的家长,应该知道“远视+内斜”的孩子经常需要足矫远视
孩子验光时需要散瞳。散瞳的目的是为了麻痹睫状肌、暴露“静态屈光度”(你可以理解为“真实度数”)。阿托品滴眼液散瞳=慢散;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快散;环喷托酯滴眼液散瞳=中散。至于这些药物的别名和商品名,
这是个9岁4个月大的女孩,孩子爸爸12月5号带着疑问到以明咨询。因为情况特殊,我在抽时间亲自跟家长聊了一下。她真的很特殊。小瞳验光,右眼没有明显度数,左眼是个100度远视、100度近视散光。视力是右眼1.0、左眼0.9。(普通家长可能不了解两眼这样的度数有什么含义;对眼科医生来说,这种度数意味着“常见、没事、有问题也是小问题”)环喷托酯滴眼液散瞳后,单算远视度数(等效远视度),右眼200多度、左眼接近600度。两眼矫正视力都是1.0。这种散瞳方式俗称“中散”,如果换成阿托品慢散,两眼的远视度都还会更高一些。这证明孩子左眼是高度远视,两眼有明显的屈光参差。这种情况在眼科医生看来,左眼毫无疑问曾经有过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经过治疗、现在左眼弱视眼视力已经达标了。还没到最关键时刻!家长说:孩子两年前体检时眼睛没有问题,一年前的体检结果里左眼视力是0.9,没当回事。之后是家长说出的“王炸”——从未治疗过!他最近就诊过的医生也都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只说孩子调节力强。家长的诉求比较直接——怎么才能把左眼高度远视治好……就是说:这个孩子右眼是正常眼,左眼是个高度远视,妥妥的单高远屈光参差,但左眼没有发生弱视!更为罕见的是——2023年11月5日的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提示:除了很小角度的内斜,这个孩子的双眼视功能发育得非常好!那个很小角度的内斜,对这个孩子的影响微乎其微。在我近二十年的执业生涯中,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个!随后我问了师兄弟和几个常联系的眼科同道,都啧啧称奇。所以,把这个孩子放在“罕见”这个归类,并不虚夸。紧接着,我脑海中反应出来的是这些:强大的调节代偿能力、强大而巧合的远近距离主眼交替、强大的双眼融合能力……请原谅我的词穷和孤陋寡闻。家长的诉求很简单叹为观止之余,但我也给了家长几条建议:1、别劳民伤财的“治疗远视”。2、孩子两眼有幸被加持的东西,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弱,疲劳会逐渐显现。3、隐形眼镜、框架等像镜,以及成年后的屈光手术是目前和未来面临的三个视光干预选择。
这里给大家道个歉,“弱视眼的色觉”方面,我曾误导了大家。在我的刻板认知中,一直认为弱视只是形觉(分辨物体大小和形状)和双眼视觉(你可以理解为双眼立体视)存在发育障碍、弱视眼的光觉和色觉发育是正常的。更新了学习方法。最近的学习中,我了解到弱视眼的形觉、色觉、光觉都可以存在发育障碍。早年也有学者认为弱视可分为形觉性弱视、色觉性弱视和立体觉性弱视。近几年的国内文献库中,像《中外医学研究》、《国际眼科杂志》、《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在2013~2021年间都有“弱视眼与色觉”的相关文献发表。今天只说弱视眼的色觉问题。先说色觉是什么——色觉就是人眼辨别赤橙黄绿青蓝紫各颜色的能力。色觉可以通过色觉检查图或者色觉检查仪检查来评估。把人类的视觉看成一个整体的话,每种视觉功能——光觉(亮度感知)、形觉、色觉、暗适应(黑暗中的视物能力)、双眼视觉等等都有一个发育的过程。既然视力和双眼视觉的发育可以受阻,光觉、色觉和暗适应的发育当然也可以受阻。这种视觉发育受阻可以是全方面的受阻,也可以是部分受阻。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单眼弱视患者会说自己有弱视的眼看东西颜色跟健眼不一样、看东西发暗了。严谨的讲,一只眼看东西颜色和亮度异常可以是发育异常,也可以是器质性疾病原因——例如黄斑病变、锥细胞营养不良或者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有人会问:弱视眼视力达标后,是不是色觉和光觉异常也会同时被治好?——不一定。有些可以同时改善;有些则只有一方面的改善;形觉、色觉的训练方法也不尽相同。人类的形觉和光觉主要投射到大脑视中枢的V1区,而色觉主要投射到V4区;负责不同的视觉的神经元和神经元的相互连接方式也各不相同。视网膜上虽然色觉和形觉都是视锥细胞负责感受的,但色觉和形觉的感受方式并不相同;形觉和色觉在神经上传路径上也有差别,指外侧膝状体后的神经传导。不得不说,视觉是复杂的,我们对它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敬畏专业、敬畏科学。
今天讲的话题,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但却是个经常被忽视的戴镜细节。对大多数戴眼镜的成年人来说,哪怕镜片被蹭上了一点点指纹,也是难以容忍的。这件事换到孩子身上,他们对镜片的“容忍度”可以夸张到无法想象——指纹、油渍、划痕。告诉孩子——镜片就是他们眼睛的延伸,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镜片不能离开眼睛;镜片离开眼睛,眼睛就少了一块;镜片脏了,眼睛就脏了;告诉孩子——镜片区域是“禁区”,要把镜片区想象成电鳗的身体……碰到它就会触电……告诉孩子——双手托镜腿摘戴眼镜,抓镜片。扶镜架的时候,用一根手指轻轻上顶鼻托就行;告诉孩子——眼镜盒是眼镜的“窝”,别让它在桌面上“裸睡”;告诉孩子——你不想脸朝下睡觉,就别让镜片的脸朝下睡觉;告诉孩子——镜片很娇嫩,表面的灰尘对它来说像刀子一样锋利。如果镜片脏了,先洗干净手,之后用流水给镜片洗澡;镜片上沾了油,要用洗手液洗洁精给它洗澡……这些,应该是孩子戴镜第一课;如果孩子缺这一课,抓紧补上。关注以明和我,带你走出弱视家庭训练泥潭。
先说答案:还要戴。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家长用直觉做了判断,结果就会非常糟糕。在不了解眼视光原理的情况下,随便问一个人:戴眼镜的目的是什么?十个人有九个会说:“为了看得更清晰。”多数人对眼镜都不陌生。高中毕业后,将近9成人都是近视眼。看东西不清晰,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是近视度数涨了。重新验光,换了镜片,就又清晰了。所以,直觉是——就是因为看不清晰,才需要戴眼镜;如果戴了眼镜还不如不戴镜看的清晰,还戴更清晰才对,如果戴镜看东西更不清晰,一定是眼镜配得不对!这里先不讨论那些眼镜加工错误、大夫张冠李戴的情况,我们只说镜方正确、加工无误的情况。为什么远视弱视孩子会出现戴镜视力比裸眼视力低的情况呢?大家需要了解一个专业名词——静息调节张力。眼的调节功能是眼内的睫状肌通过松弛和紧张,改变晶状体的厚度和屈光力,实现看远看近都清晰的功能。例如600度远视眼,经过眼的调节,可以变成100度远视——此时眼的调节力量就是500度。即便没有“工作任务”,睫状肌也会保持一定的张力,我们叫它“静息调节张力”。远视眼的孩子在没有配镜时,看东西需要动用很大的调节力才能看得清楚,因此眼睛的静息调节张力会很高。长期如此,孩子的眼睛可能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调节状态。用橡皮筋举例:一根新橡皮筋刚刚好可以紧绷的套住手腕,而故意极限拉伸这根橡皮筋一晚上,再套在手腕上,它就松松垮垮的了。眼的“静息调节张力”也是如此,它是可以改变的——只是这种改变需要时间。远视眼镜的作用之一,就是“代偿调节”。就是说,戴上远视眼镜后,眼睛不再需要那么高强度的调节状态就可以清晰成像了。但经历了太久的“高强度调节张力”,睫状肌一下子松弛不下来,就会出现戴镜视力比裸眼视力还低的情况。具体说:600度远视眼戴500度远视镜后,眼睛只需要调动100度调节张力就可以清晰成像;而此时眼睛仍保持着500度的调节张力,就事实上产生了400度的近视状态。所以戴镜反倒看不清。只要坚持严格全天戴镜,调节张力降下来了,戴镜视力就会逐渐追上来了。裸眼看得比戴镜还清晰,在调节性内斜和戴镜依从角度有另外解释。大家可以看以明的其他科普作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