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官网:https://www.qiluhospital.com/show-25-31568-1.html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瓣膜中心)举办齐鲁TAVR手术直播论坛暨山东省TAVR培训班(第16期)。本期培训班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瓣膜中心主任委员陈玉国教授的指导下,由心外科谷兴华教授和急诊科李传保教授担任培训导师,相关科室教授参与手术。心血管内外科、急诊科、心脏超声、麻醉科及手术室等科室通力合作,在局麻下成功实施两例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R手术,手术效果满意。齐鲁TAVR手术直播论坛暨山东省TAVR培训班采用“病例讨论+手术直播”形式,努力推广规范化和高质量的瓣膜介入诊疗方案,临床实用性和参与性极强。在系列培训班中,参会专家共同进行术前病例讨论、CT评估、分析病例特点及难点、制定详细治疗策略,培训导师专门讲解术中规范化操作(StepbyStep)、疑难问题处理、手术技巧及操作要点、并发症预判及预防、术后复盘讨论等环节。目前参会代表超过2500人次,已成为我省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强的TAVR技术专题培训班。目前齐鲁医院瓣膜中心执行主任谷兴华教授担任中国瓣膜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心脏瓣膜病多学科联合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等,TAVR手术量已完成400余例,并协助省内外50余家医院开展该技术,其中局麻TAVR、急诊TAVR技术位居全国前列。二尖瓣夹闭术(经心尖和经皮)已完成20余例,效果满意。瓣膜中心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开展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TVR)等国际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我院该领域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作者:王雯心血管外科)
为推动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体系化和规范化,最大程度提高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降低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和死亡的总风险,提高患者的愈后及生活质量,同时健全我院心血管学科建设,助力学科发展,提升医院影响力,经医院研究决定,成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简称“瓣膜中心”)。心外科谷兴华教授担任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执行主任,任重道远,砥砺前行,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更好、更专业地服务于患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官网:https://www.qiluhospital.com/show-29-20676-1.html齐鲁医院采用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成功救治一例75岁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重度二尖瓣狭窄的高危患者,该一站式手术为山东省首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治愈出院。该病例的成功救治标志着齐鲁医院在我国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患者,女性,因“活动后胸闷憋喘10年余,加重半月余”住入齐鲁医院心脏外科。入院时病情危重,端坐呼吸,活动严重受限,不能下床活动,饮食极差。经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所有心脏瓣膜都严重病变,并且心功能差,尤其是右心功能极差(TAPSE=10mm,RVFAC仅为0.25),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严重狭窄(主动脉瓣最大流速4.72m/s,主动脉瓣口面积0.59cm2,二尖瓣最大压差30mmHg,估测二尖瓣口面积0.78cm2)。结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诊断为:1.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并关闭不全(轻-中度)、二尖瓣狭窄(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肺动脉并关闭不全(轻-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2.心房颤动;3.高血压(3级,极高危);4.肺动脉高压(中度)。入院后经过药物积极治疗,病情有所改善,心血管外科主任张希全教授组织多学科讨论和评估,认为患者病情危重,身体虚弱,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均较差,行传统外科开胸换瓣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并且术后行ECMO辅助的可能性极大,手术死亡率高。给予手术风险评估,STS评分高达14.882%,其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为66.213%。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行微创的同期一站式TAVR+PBMV手术,处理患者的主要瓣膜疾病,从而改善症状,延长寿命。有关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和手术风险向患者家属讲明,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希望行微创手术治疗。在手术室护理团队、麻醉科的大力支持下,由心血管外科谷兴华主任医师团队等在医院复合(Hybrid)手术室行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手术先常规经颈静脉于右心室放置临时起搏导线并放置经食道TEE探头,行主动脉根部造影,明确主动脉瓣环平面、主动脉瓣钙化及返流情况(图1),导丝跨瓣入左心室并更换猪尾导管,测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为76mmHg。选用24mm的擎源二尖瓣扩张球囊扩张2次,二尖瓣口面积由0.78cm2扩大至1.43cm2,并且二尖瓣无返流(图2)。选用20mmNuMed球囊,临时起搏心率180次/分,扩张狭窄的主动脉瓣(图3),应用26mmVenusA主动脉瓣介入瓣膜,准确定位、释放,造影、多体位透视及术中TTE显示介入主动脉瓣膜形态满意、无瓣周分流(图4-6)。术后即刻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将至2mmHg。手术顺利,手术用时1小时40分钟,术后患者安返心脏外科监护病房。在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医疗团队和护理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生命体征改善,病情稳定,术后8小时顺利拔气管插管,术后第3天转入普通病房,术后第7天饮食恢复正常,并下床活动,术后第10天复查心脏超声示LVEF0.48,主动脉瓣压差3mmHg,二尖瓣口面积1.3cm2,治疗效果满意,患者治愈出院。在老年人群中,心脏瓣膜病是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心脏瓣膜患者逐渐增多。近几年,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对健康科普知识重视和宣传,许多心脏瓣膜病患者(例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能够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积极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有许多心脏瓣膜病患者因为对外科开胸手术的恐惧或者家庭经济原因,不能及时就诊,导致病情发展到重症联合瓣膜病变(例如: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变+三尖瓣关闭不全),并出现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等合并症,危及生命。急危重症联合心脏瓣膜病的患者行外科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甚至部分患者无法耐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而失去延长寿命的机会。目前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新技术日新月异,微创介入治疗作为不需要体外循环和停跳心脏的技术,被称之为心脏瓣膜病的革命性技术。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也称为TAVI)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已在我国开展40余年,技术成熟,许多患者从中获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微创介入治疗(MitraClip、VavleClamp、TMVR等)在我国也逐渐开展,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也在我国开始临床试验。这些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不仅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救治急危重症联合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方法,也给这些患者带来延长寿命的机会和福音。齐鲁医院TAVR团队成立于2017年,由心脏外科、心脏内科、急诊心内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心脏超声等多学科组成。在心脏外科主任张希全的带领下,团队于2017年9月成功完成我省首例TAVR手术,目前手术总量位居全省前列,治疗效果满意。TAVR团队主要成员谷兴华教授也多次受邀在国内、省内会议中介绍TAVR手术的齐鲁医院经验,并协助我省临沂、滨州、聊城等兄弟医院开展该技术。作为齐鲁医院重点立项的临床应用新技术项目,齐鲁医院TAVR团队通过多学科密切合作,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优异的临床效果。2020年,在TAVR团队的基础上,组建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团队,并在二尖瓣介入治疗技术中有所突破,推动了我国二尖瓣介入治疗领域的新发展,进一步奠定了齐鲁医院在我国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地位和综合治疗水平。(作者:孙厚荣王雯心血管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官网:Https://www.qiluhospital.com/show-26-11601-1.html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办的山东省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论坛通过网络平台成功召开。该论坛由齐鲁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张希全教授担任主席,谷兴华主任医师担任执行主席,特别邀请国内知名教授做专题讲座和点评嘉宾,我省多家开展TAVR手术医院的心内科、心外科教授担任讨论嘉宾,针对典型病例展开针对性点评和热烈讨论。网络参与人数突破1500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广受好评。该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我省TAVR技术的开展和交流,也进一步奠定了我院在我省TAVR治疗领域的领军地位。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也称为TAVI)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革命性新技术之一,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不需要停跳心脏,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将介入人工主动脉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环,打开瓣膜,完成介入人工瓣膜植入,恢复瓣膜功能。该手术作为一项临床新技术,具有不需要体外循环、不停跳心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和焦点,在我国亦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最新发布的2020版TAVR中国专家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适应证。从年龄方面讲,大于70岁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推荐应用;60-69岁的患者,需要仔细评估,才可以考虑应用;危重并且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患者,没有年龄限制。齐鲁医院TAVR团队于2017年成立,团队由心脏外科、心脏内科、急诊心内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心脏超声等多学科组成。在心脏外科张希全主任的带领下,团队于2017年9月成功完成我省首例TAVR手术,目前手术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年龄最大患者85岁,治疗效果满意。TAVR团队主要成员谷兴华主任医师也多次受邀在国内、省内会议中介绍TAVR手术的齐鲁医院经验,并协助兄弟医院开展该技术。作为医院重点立项的临床应用新技术项目,齐鲁医院TAVR团队通过多学科密切合作,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优异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在心脏瓣膜病微创介入治疗领域的国内地位。(作者:王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官网https://www.qiluhospital.com/show-26-18588-1.html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应用“不开刀换瓣膜”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TAVI)成功救治一位94岁高龄的急危重症患者。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满意,转危为安,治愈出院。该病例的成功救治也标志着齐鲁医院在我国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患者,男性,94岁,因“活动后胸闷、喘憋伴胸痛5年余,加重4天”急症入院。查体显示:一般情况较差,憋喘貌,皮肤湿冷,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罗音,于A1、A2区可闻及2/6级粗糙喷射样SM杂音。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常规显示:HGB105g/L,血沉:25mm/h,CTNI5703.63ng/L,NT-proBNP:28581.00pg/ml。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113mmHg,平均压差75mmHg,瓣口面积0.44cm2,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轻度返流,二尖瓣中度返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心脏超声、心电图、CT)等,入院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胸腔积液(双侧,大量);脑缺血;心包积液。患者入院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测,积极药物治疗,改善心功能。心血管外科副主任谷兴华教授组织科室多次讨论后认为:患者高龄,病情急危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随时有生命危险,如果挽救生命,需要进一步干预治疗。但是根据患者病情,无法耐受传统的开胸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SAVR)。经齐鲁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团队(TAVR/TAVI团队)仔细评估认为:患者诊断明确,病情急危重,结合团队前期TAVR手术经验,可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行TAVR手术。经过充分细致地准备,多学科积极协作,在张希全主任指导下,心血管外科谷兴华主任医师、急诊心内科李传保主任医师、心血管外科孙厚荣副主任医师及团队成员在医院复合手术室实施手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术中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备好体外循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根据术前CT分析和术中主动脉根部造影情况(图1、图2、图3),选择最佳投照体位。先选用22mm球囊,临时起搏180次/分,扩张重度狭窄的主动脉瓣(图4)。再选用24mm的介入主动脉瓣膜,造影、定位、临时起搏、顺序释放介入瓣膜,造影及心脏超声检查示:人工瓣膜位置形态满意,瓣膜启闭功能正常,主动脉瓣无瓣周分流,跨瓣压差降至8mmHg(图5、图6)。术后1小时,麻醉清醒,术后8小时顺利脱机拔管,术后第2天转入普通病房,病情稳定,治愈出院。目前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新技术日新月异,微创介入治疗作为不需要体外循环和停跳心脏的技术,被称之为心脏瓣膜病的革命性技术。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也称为TAVI)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我国亦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最新发布的2020版TAVR中国专家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适应证。从年龄方面讲,大于70岁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推荐应用;60-69岁的患者,需要仔细评估,才可以考虑应用;危重并且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患者,没有年龄限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TAVR团队成立于2017年,由心脏外科、心脏内科、急诊心内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心脏超声室等多学科组成。在心脏外科张希全主任的带领下,团队于2017年9月成功完成我省首例TAVR手术,目前手术总量位居全省前列,治疗效果满意。TAVR团队主要成员谷兴华主任医师也多次受邀在国内、省内会议中介绍TAVR手术的齐鲁医院经验,并协助我省临沂、滨州、聊城等兄弟医院开展该技术。作为医院重点立项的临床应用新技术项目,齐鲁医院TAVR团队通过多学科密切合作,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优异的临床效果。2020年,在TAVR团队的基础上,组建齐鲁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团队,并在二尖瓣介入治疗技术中有所突破,推动我国二尖瓣介入治疗领域的新发展,进一步奠定了我院在我国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地位和综合治疗水平。
近日,我院心血管外科成功为一名左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手术效果立竿见影,“盗血综合症”消失,患者已康复出院。 该患者56岁,因“发现左侧脉搏微弱1月余”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无意发现左上肢血压明显低于右上肢血压(两者收缩压相差40mmHg左右),并且左侧桡动脉搏动微弱,活动后常伴头晕。结合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诊断为:1.冠心病,2.左锁骨下动脉闭塞、盗血综合症,3.高血压病。心血管外科经过全科讨论后认为,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可以先行冠心病干预治疗,再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行介入支架或人工血管搭桥)。先期行冠脉介入治疗后,9月7日,谷兴华副教授亲自在杂交手术室成功为患者行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支架植入术,术中造影发现,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完全闭塞,闭塞斑块近心端为斜面,左椎动脉逆行显影。经股动脉途径,选用多种导管及导丝,多次尝试无法通过病变,遂改为逆行途径。游离左侧肱动脉,仔细逆行通过闭塞段,建立轨道,释放自膨胀式血管支架1枚,并行球囊后扩张,造影示:支架位置及扩张效果满意,无残余狭窄,左椎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及主要分支显影好。术后,患者左侧桡动脉搏动有力。 据经过介入治疗专科培训的谷兴华副教授介绍,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三支病变)中,近10%的患者合并颈动脉、肾动脉、锁骨下动脉等血管重度狭窄(>70%),需要分期或同期外科手术治疗。随着我国“一站式”杂交手术室的建立,北京等一些专科医院对类似患者开展同期杂交手术,并提出新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最经典的是:外科小切口左乳内动脉-冠状动脉前降支吻合+冠状动脉其它主要分支介入支架+外周血管支架。我院已经建立我省首家“一站式”杂交手术室,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条件,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积极开展同期杂交手术,积累临床经验,大力推广该技术,以造福患者。(摘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网站的新闻动态:http://www.qiluhospital.com/site2/xwdt/yydt/10/34037.shtml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官网http://www.qiluhospital.com/site2/xwdt/yydt/04/201738.shtml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张希全教授、谷兴华教授领衔的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团队连续对4例高危患者成功行主动脉瓣介入手术,效果满意,标志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不开刀换瓣膜”微创治疗的常规化。 患者1,男性,85岁,5年前行PCI(置入5枚冠脉支架),诊断:1.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心力衰竭(LVEF 0.17,BNP 29546pg/ml);2.冠心病 PCI术后;3.急性肝功能不全(ALT 2045U/L,AST 2798U/L);4.肾功能不全;5.胸腔积液(双侧)。术前给予血滤治疗,病情稳定后手术。患者2,男性,85岁,诊断:1.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心力衰竭(LVEF 0.35, BNP 10548pg/ml);2.急性肾功能不全;3.胸腔积液(双侧)。4.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术前给予血滤治疗。患者3,男性78岁,诊断:1.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2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3.肺气肿;4.瓷化升主动脉。先行PCI治疗,于前降支置入1枚支架。患者4,女性,62岁,诊断:1.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心力衰竭(LVEF 0.15, BNP 21761pg/ml);2.二尖瓣关闭不全;2.慢阻肺;3.胸腔积液。住院药物治疗40余天,病情无改善,症状明显。患者均慕名来齐鲁医院准备行进一步治疗。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张希全主任、谷兴华教授多次组织科室及TAVI团队讨论,认为这些患者入院后虽经过积极药物治疗,或血滤等其它治疗,但病情均危重,心功能差。结合STS评分,这些患者行传统开胸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风险极大,并发症高,死亡率高。经过术前详细评估,可行TAVI手术。遂在医务处的质控管理下,经过充分细致地准备,TAVI团队成员在复合(Hybrid)手术室行TAVI手术(图1),其中患者1、患者2、患者3行经皮股动脉途径,应用国产Venus-A介入心脏瓣膜(见图2、图3、图4),患者4行经心尖途径,应用国产J-Valve介入心脏瓣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效果满意。 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目前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该病是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第三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我国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 TAVI作为近二十年来心血管医学的重大进展,是当今医疗领域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不需要体外循环,被称为瓣膜病治疗的革命性技术。自2002年法国Cribier全球第一例TAVI以来,目前已成为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主动脉瓣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欧美国家获益患者已超过50万例。在国内,2010年上海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实施首例TAVI,该技术在国内开始应用。2017年5月国产介入人工心脏瓣膜率先获国家批准上市,TAVI手术在全国得以正式推广应用,并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 齐鲁医院TAVI团队主要包括心血管外科、心脏内科、麻醉科、手术室、放射科、心脏超声室等相关科室成员。TAVI团队作为山东省第一支同时开展经心尖途径和经皮股动脉途径TAVI的团队,于2017年9月成功实施山东省首例TAVI手术,目前完成的所有病例,临床效果均满意。在医务处的质控管理下,团队承担着全院TAVI手术的开展、推广及质量控制,使“不开刀换瓣膜”的微创技术造福于广大高危瓣膜患者。图2 (患者3)主动脉根部造影,显示主动脉瓣窦底平面及冠状动脉图3 (患者3)球囊扩张狭窄的主动脉瓣图4 (患者3)植入介入心脏瓣膜,显示位置形态满意
http://www.qiluhospital.com/site2/xwdt/yydt/09/192752.shtml换瓣不开胸时代到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完成山东省首例TAVI+PCI手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团队继2017年9月15日成功完成山东首例TAVI(经心尖)手术后,2017年9月22日又成功完成山东省首例不开刀的TAVI+PCI手术(经皮股动脉)。术后随访,效果非常满意。患者男性,71岁,因“活动后胸闷、胸痛3月余”入院。结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诊断为:1.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2.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3.糖尿病(2型)。TAVI团队多次组织科室讨论,一致认为:患者入院后虽经过积极药物治疗,但病情危重,LVEF 0.28,心功能差。结合EuroScore风险评分及STS评分,患者外科手术风险极大,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行TAVI+PCI手术。在医务处的质控管理下,经过充分细致的准备,齐鲁医院TAVI团队于9月10日行PCI手术(分别于前降支、第一对角支置入冠脉支架),于9月22日在医院复合(Hybrid)手术室行经皮股动脉TAVI手术。(图1)全麻后,放置经食道心脏超声探头及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在透视下定位穿刺右股动脉,预置血管缝合器,置入鞘管。根据CT成像调整最佳投照体位,(图2)行主动脉根部造影,定位主动脉瓣环水平位置。(图3)导丝跨主动脉瓣入左室,交换导管并测压。在快速起搏180次/分下,球囊扩张狭窄的主动脉瓣。(图4)基于CT测量的主动脉瓣环直径以及扩张后瓣上结构,选用杭州启明公司29mm的Venus-A介入人工心脏瓣膜,调整投照体位和瓣膜初始位置,在快速起搏和造影辅助下,逐步释放瓣膜,撤出输送系统。(图5、图6)再行球囊后扩张。TEE及主动脉根部造影示:介入人工瓣膜形态、位置、启闭满意。拔出鞘管,闭合股动脉。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小时拔出气管插管,恢复满意。TAVI作为近二十年来心血管医学的重大进展,是当今医疗领域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自2002年法国Cribier全球第一例TAVI以来,目前TAVI已成为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主动脉瓣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国内,2010年上海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实施首例TAVI,该技术在国内开始应用。2017年5月国产介入人工心脏瓣膜率先获国家批准上市,TAVI技术在全国得以正式推广应用。为开展并推广该技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TAVI团队成立,并连续成功完成两例不同路径TAVI手术。齐鲁医院TAVI团队成为山东省第一支同时开展经心尖和经皮股动脉TAVI的团队,并将在医务处的质控管理下,承担全院TAVI手术的质量控制、开展及推广,使“不开刀换瓣膜”的微创技术造福于患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
http://www.qiluhospital.com/site2/xwdt/yydt/09/192652.shtml微创 无需体外循环、停跳心脏和输血---齐鲁医院成功实施山东省首例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2017年9月15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团队完成山东省首例TAVI手术,标志着山东省瓣膜介入治疗正式启动实施。随访效果非常满意。患者女性,80岁,因“活动后胸闷、胸痛2年余”入院,结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心动图、超声心动图、CTA、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冠心病、高血压(极高危)、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齐鲁医院TAVI团队多次组织科室讨论,一致认为:患者高龄,病情危重,合并症多,结合EuroScore风险评分和STS评分,患者手术风险极大,不宜行传统的开胸体外循环下外科手术,可以行TAVI手术。齐鲁医院TAVI团队经过充分细致地术前准备和术前讨论,9月15日在复合(Hybrid)手术室行经心尖途径TAVI手术。全麻后,左侧小切口6cm,经左侧第五肋间依次经胸,显露心尖(图1)。双荷包缝合,穿刺心尖并置管。主动脉根部造影,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图2)。根据术前CT和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主动脉瓣环直径,选用苏州杰成公司27mm的J-Valve介入人工心脏瓣膜,植入原主动脉瓣环处(图3 图4)。再次造影及TEE,示:主动脉瓣无返流,介入瓣膜形态满意,无瓣周漏,无跨瓣压差(图5)。手术成功,患者安返病房。患者顺利脱机拔管,恢复满意。与传统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相比,TAVI手术的优势在于:1.不需要正中锯开胸骨,创伤极小。2.不需要体外循环,可避免体外循环造成的全身性损伤。3.不需要停跳心脏,心肌功能保护好。4.不需要输血。5.手术微创,并发症少。6.术后恢复快,ICU留驻及住院时间短。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目前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该病是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第三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我国主动脉瓣病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TAVI是近来研发的新兴心脏介入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被称为瓣膜病治疗的革命性技术。目前最新的美国和欧洲瓣膜指南均推荐:经过心脏外科医生评估,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高危主动脉瓣患者可行TAVI。为开展并推广该技术、提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瓣膜病的微创治疗水平,TAVI手术项目获医院临床实用新技术发展基金支持并立项。经院领导批准,齐鲁医院TAVI治疗团队协作组成立,主要包括心血管外科、心脏内科、麻醉科、手术室、放射科、心脏超声科等相关科室成员(图6)。在医务处的质控管理下,为在全院有质有序地开展该项新技术,该TAVI团队将承担齐鲁医院全院TAVI手术的质量控制、开展及推广。图2图3图5
随着心外科技术的发展,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发生率也越来越少。但发生任何一例室缺残余漏,都是主刀医生心中的痛。室缺残余漏对医患双方都造成巨大压力和潜在的医疗纠纷,不需要二次开胸的介入治疗可成为双方更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案。我院心血管外科介入封堵治疗室缺术后残余漏患者6例,效果满意。1. 资料:从2011年9月-2014年8月,室缺残余漏患者6例, 男 2例, 女4例, 年龄4~5 6岁。 均为膜周部 V S D , 其中1例曾行二次心脏手术后仍残余漏。V S D残余漏直径为 3~9m m,2例为多个残余漏口, 4例为单一漏口。2. 方法:介入封堵的方法和封堵器的选择按照常规介入封堵技术,需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术后处理及随访同常规。3. 结果:左心室造影显示单出口4例, 多出口 2例, 缺损口直径 3~9m m , 应用封堵器直径 8~1 2m m ,均获成功。术中 X线透视时间 8~3 0min ,平均( 16.9±4.2)min。术后随访 6月-30月, 无残余分流。全部患者无血栓栓塞、 溶血、 感染性心内膜炎、房室传导阻滞, 无封堵器移位, 无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4.讨论:VSD修补术后残余漏形成原因多样,与手术修补技术密切相关,主要有:①缝合太浅,缝合的组织太少,造成组织撕裂;缝针间距过大,留有间隔。②打结太松留有间隙,或太紧造成组织撕裂。③补片较小, 缝合后张力较大造成撕脱。④转移针缝合不正确, V S D的后下角及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下方发生残余漏。 ⑤ 在处理右心室流出道异常肌束和肥厚心肌时剪除过多,失去了完整的心内膜,容易使局部缝线顺肌纤维方向撕脱。术前准确评价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残余漏大小, 必要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残余漏大小、部位, 测量距主动脉瓣距离。 个人体会: 1.VSD补片下缘的残余漏适于封堵,而位于补片上缘的残余漏因距主动脉瓣较近造成封堵成功率不高。2. 残余漏是否适合行介入封堵准确评估残余漏口大小、位置、数目与主动脉瓣关系, 是能否成功封堵的关键。3.膜周部残余漏, 多位于室缺后下角, 与传导系关系密切,封堵时注意传导。4.对多发残余漏,可以试封堵。5.法乐氏四联症患者残余漏如位于上缘,因主动脉骑跨原因,往往封堵很困难。6.具有熟练的介入技术,因残余漏口形成的通道不规则, 通道扭曲,表面有瓣膜或腱索阻挡,导引导丝不易通过,致建立轨道困难,需多次操作才能建立好轨道。7.根据残余漏的形态、大小、毗邻关系,选择合适类型的封堵器(对称性、偏心型、细腰大边型、长腰型等)。 介入治疗残余漏,无需二次开胸、无失血,感染机会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医疗风险。患者痛苦小,患者与医生易于接受,疗效确切,优势较明显,值得推荐。 附典型病例1例。 图1 左心室造影,可见室间隔缺损残余漏 图2 封堵后,造影无残余分流 图3 主动脉根部造影,封堵器对主动脉瓣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