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种严重的消耗性肿瘤,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的大规模调查发现,我国住院胃癌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0.8%。《黄帝内经》有云“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手术治疗是胃癌首选的治疗方式,手术根据病灶大小等因素将胃拿掉一部分甚至是全部。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不健康饮食习惯是“罪魁祸首”之一。在接受胃癌根治性手术之后,饮食的健康平衡规律是患者康复的关键。合理的饮食调养不仅关系到营养的吸收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到后续治疗和并发症的发生。当处于居家恢复期时,患者及家属需共同注意以下几点:1、少食多餐,营养好胃癌术后第2天开始患者逐渐从少量饮水、少量流质、足量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一般术后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即可以正常饮食,但是由于胃容量的减少,术后绝对不可与术前一样一日三餐,每餐吃饱,而需要少量多次进食,建议每次吃七分饱,每日4-5次。患者需要控制每次的进食量和进食速度,避免一次进食多量的甜流质和汤汁,并进食后平躺休息10-15分钟为宜。2、宜清淡,注意烹饪方式胃癌手术中需要完成消化道的重建,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处于较低的状态,清淡且易吸收的食物既能在手术后为患者补充能量,也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为后期治疗打下基础。但是清淡并不是说只能吃蔬菜,不吃荤腥,胃癌患者比起正常人更需要补充维生素、铁等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光靠蔬菜一定是不够的,因此荤腥可以吃,只是需要选择清蒸、煲汤等烹调方法,而不是选择烧烤、火锅、油炸等“重口味”刺激性强的烹调手段。3、细嚼慢咽,助吸收通俗地说,胃是粉碎机研磨机和搅拌机,一方面将大小不等的食物研磨为0.1μm的食糜,另一方面将高渗透压食物调和为等渗透压食物,排入小肠。术后胃的这个功能受损,因此只能依靠充分咀嚼,用牙齿完成胃的研磨功能,依靠唾液实现胃液的调和作用。每口食物建议咀嚼25次以上,将食物尽可能地粉碎,同时使食物被唾液充分调和与消化。4、营养搭配均衡坚持做好饮食护理,建议饮食搭配得当,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胀气食物。患者一般术后1-2个月后可逐渐根据身体情况恢复到普通饮食,不能长期只喝粥,每人每天摄水量需2000ml左右,能量1500-2000kcal。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每天至少鸡蛋一个,牛奶一杯,豆类30g。乳、蛋、鱼、肉、豆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荤素搭配1:2,控制红肉(猪肉、牛肉、羊肉)及加工肉的摄入。每日蔬菜+水果共要求摄入5份(蔬菜1份=100g,水果一份=1个),种类最好多样化。戒烟、限酒(白酒男性不超过2两,女性不超过1两),避免含糖饮品及过咸饮食。不能以保健品代替营养素,保健品在营养良好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违规、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版权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最近每次蹲厕所之后,马桶里都血花四溅,宛如命案现场...”“我大便里面带血,是不是直肠癌呀!!!” 俗话说“十人九痔”,这让很多人认为痔疮是一种很有“群众基础”的常见病,一旦出现便血,大多以为是患上了“痔疮”再加上生活不良习惯、职业因素等,出现便血症状,就更容易自圆其说。未搞清原因,私自按“痔疮”治疗或未予重视,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那我们能不能在便血初期,判断到底是痔疮还是直肠癌呢?我们今天可以来学习一下。一、痔疮和大肠癌的异同点(1)什么是痔疮? 其实,痔疮是人类身上的一块肉,名字叫“肛垫”,环形的样子有点像甜甜圈(这形容虽然不恰当,但是很形象哈哈哈)。肛垫可以收缩自如,在菊花里充当守门员的角色,控制着屎和屁的进出。痔疮有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可能掉出来,还能塞回去的是内痔。内痔容易出血,但不痛。外痔:一直在菊花外的是外痔,外痔易增生形成皮赘、剧痛,尤其是拉粑粑的时候,就像在拉玻璃渣!混合痔:当内痔+外痔融会贯通,血崩加剧痛都占齐了,真是心疼你1秒……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和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如便秘、长期饮酒、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久坐、久立等。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的性质可为无痛、间歇性、便后鲜血,便时滴血或手纸上带血,便秘、饮酒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里。一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肛门肿块脱出,以及肛门肿胀疼痛的现象。(2)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疾病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二、我们该如何区分肠癌与痔疮呢?(1)出血的原因 痔疮出血多因为排便时大便摩擦直肠的黏膜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一般出血颜色比较鲜红,有的会出现大便滴血有的会出现喷射性出血,一般量都比较多。血附着在大便表面,大便与血不混合。 大肠癌引发的出血,颜色一般比较暗红并带有黏液,又叫黏液脓血便。血液往往与粪便混在一块,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发黑。(2)排便习惯的区别 痔疮患者一般不会发生大便形状的改变,少数可能会因为肛门疼痛出现排便困难的现象。 肠癌患者多数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并且会逐渐加重。例如,大便次数增多,并且带有黏液,大便变细,稀水便,脓血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反复交替的便秘与腹泻。当病情进一步发展肠腔内的肿瘤阻塞管腔时,可以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3)排便感受 肛门直肠坠痛主要是外痔的症状。主要由瘘口溢出,也会由肛门内排出,或由肛周的肌肤溢出。肛门及肛周肌肤出血瘙痒症状。 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4)疼痛的感觉 痔疮的不舒服以及排便肛裂引起的出血会感觉肛周的疼痛,痔疮的疼痛的间断性的,不是持续性的,一般是排便前会有疼痛,便后洗一洗,疼痛减轻。直肠癌的疼痛是持续性的,癌症的疼痛是压迫了神经,所有很多癌症患者要按时按点打镇痛药。 总之,如果您大便带血,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到找专科医生进行检查,以排除直肠癌的可能。如果诊断为痔疮用药一段时间后仍然有便血时更要注意进一步检查,以免“癌瘤出血”被“痔疮出血”所掩盖而耽误了治疗时机。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违规、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版权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大家好,我是深圳肿瘤医院胃肠外科王利明,今天谈谈胃炎与胃癌的话题。“胃癌与胃炎还分不清吗”很多人弄不清楚胃炎跟胃癌的区别是什么,有些人把胃炎误以为是胃癌,整天担心受怕,本来不严重的疾病,也会因为心理作用,持续恶化;有些人则把胃癌误当成胃炎,不把它当一回事,以为不严重,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建议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有疑惑的,还是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最好。有部分胃病的人,体型消瘦,黑便,食欲不佳。有的是连续2个月,突然瘦了七八斤,却一直以为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癌的明显特征:迅速消瘦,贫血,黑便!!! 🔺讲一讲胃炎与胃癌的关系。为什么胃癌会伪装成“胃炎”? 很多胃病人,对于胃癌早期症状都缺乏认识,经常有患者因为上腹疼痛、腹部不适到医院就医,最终就以胃炎、胃溃疡等病,但如是溃疡性胃癌,给予服用制酸剂后,症状也可以缓解,就以为是治好了,也没有进一步寻找病因,从而造成病情耽误,一发现胃癌便是中晚期。胃癌早期时,超过70%都是没有什么表现的,有相关症状也和胃炎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消化不良,如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及早饱感,还可有食欲减退、嗳气、泛酸、恶心等,部分还会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所以很容易混淆。 虽然萎缩性胃炎不一定会演变成胃癌,但如果没有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就给了癌细胞发展的时间,增加癌变几率。🔺胃炎到胃癌仅4步,这些症状要区分一、胃癌是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的,但慢性浅表性胃炎代表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所以离胃癌还有很远,这种情况日常饮食多注意,再加上日常调理,多半都会恢复健康的。二、浅表性胃炎+长期受食物刺激,或+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就会逐渐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就是第二阶段,常有腹部隐痛、饱胀不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幽门螺杆菌阳性:这个是胃癌的“助推剂”。有研究显示,在胃癌患者中,60%可检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所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人类I类致癌原。而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发国家之一,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主要病因,治疗消化性溃疡、预防胃癌的一个可行措施就是预防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三、如果胃炎反复,就会发展到第三阶段——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四、肠上皮化生发展下去,就是第四阶段,胃癌早期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了!!!① 不能缓解的腹部不适!!!如消化不良、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而且很多都没有诱因,吃药效果也不好,甚至有加重的现象。 ② 大便明显变黑!!!要高度警惕癌症,很可能是因为破溃导致出血,从胃部渗出的血液达到肠部后变成了黑色。③ 体重大幅度下降!!!没有经过刻意减肥,短时间内,体重却大幅度下降十几二十斤,同时伴有疲倦无力的感觉,也要警惕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