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qiu)的范畴,9月份进入秋季,气温下降,气候干燥,粉尘也会增加,刺激鼻黏膜,增加其敏感性,诱发过敏性鼻炎。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的,以突发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部疾病。可通过中医外治调理体针:选迎香、颧髎(liao)、攒竹,印堂、上星等为主穴,以足三里、肺腧(shu)、三阴交等为配穴。每次主穴、配穴各选1-2穴。大椎、肺腧(双)刺络放血规范正确佩戴口罩预防调护1、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或减少粉尘、花粉等刺激。2、有过敏史患者,因避免接触或进食易引起机体过敏反应之物,如鱼虾、海鲜、羽毛、兽毛、蚕丝等。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五音不全”调侃唱歌跑调的人。可这五音到底指什么?从中医角度深挖,这里面藏着大学问,不仅关联传统文化,更与人体健康紧密相连。 五音的本质 五音,即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代乐律的核心要素。从声学角度来说,它们对应着不同的频率范围,共同构建起独特的五声音阶。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自然界声音规律,结合竹管等乐器的发声实验,确定了这五个基本音级。 五音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五音疗疾”理论,认为五音与人体五脏一一对应。宫音对应脾土,其音沉稳雄厚,如同大地承载万物。当脾的功能失调,人可能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聆听宫调音乐,像《梅花三弄》,能帮助调养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商音对应肺金,音色清越,类似金属碰撞之声。肺主气司呼吸,肺功能不佳的人易咳嗽气喘,商调音乐如《阳春白雪》,有助于宣发肺气、清肃呼吸道。角音对应肝木,音调婉转,恰似草木生长的灵动。肝主疏泄,肝气不舒时人易烦躁易怒,多听角调音乐,比如《胡笳十八拍》,可疏肝理气、舒缓情绪。徵音对应心火,声音激昂上扬,如同火焰般热烈。心主血脉和神明,心脏功能弱的人易心慌失眠,徵调音乐如《紫竹调》,能起到养心安神、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羽音对应肾水,音感清润、深邃,仿佛潺潺流水。肾藏精主生殖,肾功能欠佳的人常腰膝酸软、耳鸣,羽调音乐如《出水莲》,可滋补肾精、缓解疲劳。 五音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 在中医养生里,五音的运用十分精妙。依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巧妙搭配五音曲目,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比如,当人过度焦虑、肝气过旺克制脾土,可先听角调音乐疏泄肝气,再听宫调音乐补脾,以恢复脏腑间的和谐。日常养生时,清晨阳气生发,听角音唤醒肝气;中午心经当令,听徵音养心;傍晚肾经活跃,听羽音滋肾。 五音不只是简单的音符,更是中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人体健康密码与传统文化精髓,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传承运用。
在推拿治疗的独特空间里,医患间不仅有身体接触,更存在着微妙的情绪互动。这种情绪就像无形的“传染病”,在二者间悄然传递,对治疗效果与体验影响深远。 患者情绪对医者的影响 患者首次接受推拿时,常伴有对疾病的担忧和对未知治疗的恐惧。比如长期受颈肩痛折磨的患者,描述病情时声音焦虑、眉头紧皱、身体紧绷,这种负面情绪会弥漫在治疗室,让医者感同身受。医者会因患者痛苦而同情,操作时更小心翼翼,甚至因担心手法不精准、无法缓解疼痛而倍感压力。 若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初期未达预期就易表现出急躁、不满,这会使医者怀疑治疗方案和手法,影响其自信与专注度。 医者情绪对患者的影响 医者积极乐观的情绪,能极大安抚患者。当医者微笑着,用温和坚定的语气交流,耐心讲解治疗步骤,患者便会安心信任。像为腰部扭伤患者治疗时,医者边熟练操作边轻松聊天,告知病情不严重,按疗程治疗很快能恢复,患者紧张情绪就会缓解,身体也更放松,利于治疗。 反之,若医者因工作压力大而疲惫烦躁,治疗时不耐烦、粗暴对待患者问题,患者就会对治疗产生怀疑甚至抗拒,认为自己不被重视,从而失去信心,身体也会因紧张变得僵硬,严重影响推拿效果。 情绪“传染”对治疗效果的综合作用 良好的情绪互动能形成良性循环,积极的医者情绪让患者放松,患者放松又利于医者施展手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负面情绪的相互影响则会形成恶性循环,阻碍治疗。 为打破负面循环,建立良好互动,医者要加强情绪管理,进治疗室前调整好状态,注重沟通技巧,用温暖语言安抚患者。患者也应信任医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如此,推拿治疗中的情绪“传染病”才能成为治愈身心的良药,助力治疗目标的实现。
元宵节做推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顺应节气特点 -促进阳气生发:元宵节通常在立春之后、雨水节气前后,此时自然界阳气开始上升,人体阳气也处于萌动状态。推拿可刺激经络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有助于激发人体阳气,使之与自然节气变化相适应,增强身体的生机与活力。-调节气血运行:春季是万物复苏、气血流通加速的季节。元宵节做推拿能帮助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使气血更好地滋养全身脏腑组织,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预防因气血不畅导致的各种疾病。 应对节日需求 -缓解身体疲劳:元宵节期间人们往往会参与各种活动,如逛灯会、猜灯谜等,长时间的行走或站立容易使身体疲劳。推拿通过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紧张,能有效减轻身体的疲劳感,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调理饮食失衡:元宵节有吃元宵等习俗,人们可能会摄入较多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加重脾胃负担。推拿可通过刺激中脘、脾俞等穴位,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帮助身体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预防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问题。 调节身心状态 -舒缓情绪压力:节日期间生活节奏的变化以及各种社交活动,可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情绪波动和压力。推拿能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起到放松身心、舒缓情绪、减轻压力的作用,使人保持心情愉悦。-改善睡眠质量:经过推拿放松后,身体的肌肉和神经得到舒缓,紧张感消除,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让人们在节后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跷二郎腿是很多人不经意间就会做出的动作,既舒服又随性。但你可能想不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可能会引发骨盆倾斜,进而悄无声息地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那么,跷二郎腿致骨盆倾斜,对妇科疾病究竟有多大影响?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究一下。 跷二郎腿如何引发骨盆倾斜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骨盆处于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支撑着脊柱,连接着上下半身,对身体的正常运动和姿势维持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长期跷二郎腿会打破这种平衡。当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时,骨盆两侧所承受的压力不均匀。身体为了维持平衡,会不自觉地调整骨盆位置,久而久之,骨盆就会发生倾斜。同时,这种不良姿势还会导致髋关节活动范围改变,周围肌肉力量失衡,进一步加重骨盆倾斜程度。 骨盆倾斜为何会波及妇科健康 骨盆倾斜后,盆腔内的器官位置也会随之改变。子宫、卵巢等重要生殖器官原本在盆腔内有着相对固定的位置和良好的排列关系,它们借助韧带、盆底肌肉等组织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骨盆倾斜使得这些支持结构受到牵拉、扭曲,影响了子宫和卵巢的正常血运。 当血液循环不畅时,器官获取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也不能及时排出,这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长期如此,女性患上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炎症的风险大幅增加,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白带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而且,骨盆倾斜还可能影响子宫的正常形态和位置。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可能导致月经血流出不畅,引发痛经。对于备孕女性来说,子宫位置异常还可能干扰受孕过程,降低受孕几率。 如何纠正与预防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有跷二郎腿的习惯,并且可能出现了骨盆倾斜,不要惊慌。首先,要及时改掉跷二郎腿的习惯,保持正确坐姿,即腰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水平线。 可以通过一些康复训练来纠正骨盆倾斜,如进行臀中肌、腹肌的锻炼,增强骨盆周围肌肉力量,帮助骨盆恢复正常位置。瑜伽中的一些体式,如三角式、山式等,也有助于调整身体姿态,改善骨盆倾斜。 对于已经出现较严重骨盆倾斜或妇科疾病症状的女性,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专业的检查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或必要的药物治疗。 总之,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妇科健康,从现在起,让我们告别跷二郎腿这个不良习惯,呵护自己,从细节做起。
跷二郎腿和骨盆倾斜的关系在生活中,跷二郎腿似乎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姿势,很多人一坐下,就不自觉地把腿交叉起来。毕竟,这个姿势能带来短暂的舒适感,让人觉得放松惬意。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正一步步给身体带来严重危害,尤其是对骨盆健康的影响,超乎想象。 骨盆,是人体的“中流砥柱”,它不仅支撑着上半身的重量,还保护着盆腔内的重要器官,如膀胱、子宫和直肠等,对身体的正常运转起着关键作用。当我们跷二郎腿时,骨盆两侧受力不均的问题就悄然出现了。身体的大部分重量会压在下方的腿上,使得这一侧的骨盆承受更大压力,久而久之,骨盆就像被无形的大手扭曲,慢慢发生倾斜。 这种倾斜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会让体态变得异常难看。高低肩、长短腿等问题纷纷找上门,原本挺拔的身姿变得歪歪斜斜,气质大打折扣。想象一下,走在路上,别人身姿笔挺,而自己却因骨盆倾斜而体态不佳,是不是很影响自信?不仅如此,骨盆倾斜还会打破身体的力学平衡,让脊柱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而被迫侧弯。脊柱可是人体的神经中枢通道,一旦侧弯,就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引发各种疼痛,像常见的腰痛、背痛,甚至是腿部放射性疼痛,都可能与之有关。长期受这些疼痛折磨,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更令人担忧的是,骨盆倾斜还会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由于骨盆形态改变,盆腔内的空间结构也随之变化,这可能影响子宫、卵巢等器官的正常位置和功能。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可能会加重,严重时甚至可能对生育造成潜在威胁。 既然跷二郎腿危害这么大,我们该如何纠正这个习惯呢?当意识到自己跷腿时,要立刻提醒自己放下,将双腿自然下垂,保持双脚平放在地面。如果觉得这样太枯燥,可以在办公桌上放个小纸条,写上“别跷腿”,时刻给自己提个醒。也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比如在椅子上安装一个坐姿提醒器,一旦跷腿,它就会发出提示音。 改变习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为了自己的健康,从现在开始,拒绝跷二郎腿,让骨盆恢复健康,重拾挺拔身姿!
在日常生活中,跷二郎腿是很多人不经意间就会做出的动作,无论是在办公时、看电视时,还是在乘车途中。这个看似舒适惬意的姿势,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健康埋下隐患,尤其是与股外侧皮神经炎的关联,值得我们高度警惕。股外侧皮神经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主要症状为大腿前外侧皮肤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烧灼感,甚至伴有局部皮肤感觉减退。这一疾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诸多困扰。跷二郎腿之所以会增加患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风险,主要在于这个姿势会使大腿前外侧的股外侧皮神经受到持续压迫。当我们跷起二郎腿时,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会压在下面腿的大腿外侧,使得股外侧皮神经通过腹股沟韧带下方时,受到的压力显著增大。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神经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阻碍。神经如同身体的“信号传递员”,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维持正常功能。一旦血液循环不畅,神经就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引发炎症。很多人起初对跷二郎腿的危害毫无察觉,直到出现症状才追悔莫及。比如,上班族小李,每天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八小时,跷二郎腿成了他的习惯坐姿。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大腿外侧时常有麻木感,一开始没当回事,以为是久坐的正常反应。可后来麻木感愈发强烈,还伴有刺痛,严重影响了工作状态。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炎,而病因正是长期跷二郎腿。预防股外侧皮神经炎,改变跷二郎腿的习惯至关重要。每坐一小时左右,就应起身活动几分钟,舒展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保持正确的坐姿,让双脚平放在地面,大腿与地面平行,腰部挺直,能减轻身体各部位的压力。对于已经患有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患者,除了改变不良姿势外,还需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缓解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从现在起,让我们告别跷二郎腿的习惯,为身体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生活中,无论是在办公室的座椅上,还是家中的沙发里,又或是在交通工具的座位上,我们常常能看到有人悠闲地跷着二郎腿。这个姿势看似轻松自在,为快节奏生活带来片刻惬意,然而在这舒适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对健康的严重威胁。 一、脊柱变形 当我们跷起二郎腿时,身体的重心会发生偏移。为了维持平衡,脊柱会不自觉地做出调整,原本正常的生理曲度就会受到影响。这种姿势下,腰椎和胸椎所承受的压力分布不均,一侧椎间盘受到过度挤压,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脊柱侧弯。脊柱侧弯不仅影响体态美观,严重时还会压迫神经,引发腰背部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而且,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跷二郎腿更容易加剧脊柱侧弯的风险,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下肢血液循环受阻 跷二郎腿时,一条腿会对另一条腿的腿部血管造成压迫。这就像在水管中间加了一个“夹子”,阻碍了血液的顺畅流动。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会使下肢静脉压力升高,容易导致静脉曲张。患上静脉曲张后,腿部会出现明显的青筋凸起,像一条条蚯蚓盘绕在腿上,不仅影响腿部外观,还会伴随着疼痛、肿胀、瘙痒等不适症状。尤其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这些症状会更加严重。此外,血液循环受阻还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使下肢的营养供应和废物排出受到影响,进一步损害身体健康。 三、骨盆倾斜 长期保持跷二郎腿的习惯,会使骨盆两侧受力不均。一侧骨盆持续受到压迫,导致骨盆位置发生改变,出现倾斜现象。骨盆倾斜不仅会破坏身体的整体平衡,引发腰部疼痛,还可能对髋关节产生不良影响,加速髋关节的磨损,增加患髋关节疾病的风险。同时,对于女性而言,骨盆倾斜还可能影响到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对生育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四、膝关节损伤 跷二郎腿时,膝关节处于一种扭曲的状态,关节面之间的压力分布异常。这会加重膝关节软骨的磨损,加速膝关节的退变。特别是对于本身膝关节就不太好的人来说,这种不良姿势无异于“雪上加霜”。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严重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摒弃跷二郎腿的不良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坐姿至关重要,要让双脚平放在地面,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高度,挺直腰背,避免弯腰驼背。如果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长时间坐着,应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伸展四肢,促进血液循环。 健康无小事,每一个不良习惯都可能在日积月累中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告别跷二郎腿,守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