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参会报名线下参会,名额有限,约满为止有意向的患者请联系负责老师预约登记:地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行政楼5楼会议室线下参会赠送健康礼包(包含:疾病手册、护理手册、日记卡等)!
淋巴瘤患者得了流感怎么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开设惰性淋巴瘤专科门诊,由易树华教授团队出诊。为您健康保驾护航!惰性淋巴瘤专科门诊出诊时间:每周三下午(团泊院区)
让我们跟随人民日报的镜头,一起来了解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惰性淋巴瘤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开设惰性淋巴瘤专科门诊,由易树华教授团队出诊。惰性淋巴瘤专科门诊出诊时间:每周三下午(团泊院区)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每半年需要进行系统疗效评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开设惰性淋巴瘤专科门诊,由易树华教授团队出诊。惰性淋巴瘤专科门诊出诊时间:每周三下午(团泊院区)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后半年就需要进行疗效评价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开设惰性淋巴瘤专科门诊,由易树华教授团队出诊。惰性淋巴瘤专科门诊出诊时间:每周三下午(团泊院区)
明确淋巴瘤亚型,病理鉴别很关键先系统评估,才能精准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开设惰性淋巴瘤专科门诊,由易树华教授团队出诊。惰性淋巴瘤专科门诊出诊时间:每周三下午(团泊院区)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二病区,易树华教授团队祝大家蛇年大吉新春快乐。
EfficacyandSafetyofCarfilzomib-BasedRegimensinaRealWorldClinicalPractice:InsightsfromChina通讯作者: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华副主任医师研究背景及目的:卡非佐米是新一代PI,与硼替佐米相比,其对蛋白酶体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由于其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毒性,它被广泛用于新诊断及对硼替佐米耐药的MM患者。在临床试验中,卡非佐米可显著改善RRMM患者的OS和PFS。然而,关于其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研究仍待进一步拓展。本研究旨在评估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中国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于2020年4月至2024年6月期间接受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且治疗反应可评估的69例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4。其中,20例为NDMM,将卡非佐米作为二线和三线及以上治疗用药的人数分别为32例和17例。卡非佐米的给药剂量为:70mg/m2每周一次或27mg/m2每周两次。研究结果:将卡非佐米作为一线或三线治疗用药的患者,其中位PFS未达到。将卡非佐米作为二线治疗用药的患者,其中位PFS为15个月。仅一例接受卡非佐米作为三线或后续治疗的患者死亡。一线治疗的总缓解率(ORR)为100%,完全缓解(CR)率为60%;二线治疗的ORR为75%,CR率为25%;三线或后续治疗的ORR为76%,CR率为47%。对接受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含卡非佐米方案与单独接受含卡非佐米方案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在NDMM患者中,含卡非佐米方案治疗的ORR为100%,CR率为56%;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含卡非佐米方案治疗的ORR为100%,CR率为75%。对于二线治疗,单独使用含卡非佐米方案的ORR为67%,CR率为20%;与达雷妥尤单抗联合使用的ORR为82%,CR率为29%。在三线或后续治疗中,单独使用含卡非佐米方案的ORR为40%,CR率为20%,而联合使用的ORR为92%,CR率为58%。关于既往耐药情况,对IMiDs耐药的患者(N=8)的ORR为75%,CR率为38%;对PI耐药的患者(N=5)的ORR为80%,CR率为40%;对两者均耐药的患者(N=22)的ORR为77%,CR率为36%;对达雷妥尤单抗耐药的患者(N=6)的ORR为83%,CR率为33%。伴有髓外疾病的患者,ORR为79%,CR率为43%。关于HRCA情况,无HRCA的患者(N=25)的ORR为76%,CR率为40%;存在一个HRCA的患者(N=21)的ORR为100%,CR率为48%;存在≥2个HRCA的患者(N=8)的ORR为63%,CR率为50%。在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出现脑钠肽(BNP)水平升高,通过适当干预可得到控制。研究结论: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伴有髓外疾病、存在HRCA以及耐药的MM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在RRMM患者中,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含卡非佐米方案较单独使用含卡非佐米方案显示出更高的疗效。此外,卡非佐米具有可控制的心脏毒性特征,这增强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王华教授点评尽管已经引入了PI、IMiDs和CD38单抗,高危MM患者的PFS和OS仍较标危患者短5。卡非佐米是新一代PI,目前已被批准用于RRMM患者。多项研究表明,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高危细胞遗传学因素为MM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6。以上两项ASH上发布的研究再次证实,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可为高危NDMM患者带来较高的ORR和CR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此外,一项非随机Ⅱ期临床研究7评估了D-KRd(卡非佐米的剂量为56mg/m2,每周1次)治疗NDMM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纳入41例患者,其中49%为高危患者。结果显示,主要终点骨髓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10⁻⁵)达71%,中位达MRD阴性时间为6个周期。ORR达10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CR率为95%。中位随访11个月,1年PFS率为98%,1年OS率为100%。整体安全性良好,无死亡病例。该研究表明KRd联合达雷妥尤单抗方案与高MRD阴性率和高PFS率相关,且耐受性良好。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为高危NDMM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为攻克高危NDMM带来更多可能,必将引领MM治疗领域迈向新纪元。上述两项ASH上发布的研究表明,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高危MM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作为第二项真实世界研究的作者之一,我深感欣慰。研究期间,我们团队齐心协力,从患者筛选到数据分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如今成果在ASH亮相,证实了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的疗效显著,得到了国际肯定,也为患者点亮了希望之灯。而在第一项Ⅱ期研究中,NDMM患者中,存在1个HRCA患者的3年PFS率达82.5%,存在2个HRCA的患者的中位PFS达33个月3,同样显示了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高危NDMM患者中的良好疗效。综上所述,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高危MM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这些预后较差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长期生存希望。然而,伴有≥2个HRCA的患者的预后仍有待提高,可能需要使用CAR-T等新型疗法方能克服,是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未来的探索方向。希望随着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以及新型疗法治疗高危MM患者的数据不断增多,可为更多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参考,最终改善高危MM患者的预后。
边缘区淋巴瘤(MZL)是一组起源于滤泡边缘区的B细胞恶性肿瘤性疾病,可发生于脾脏、淋巴组织及黏膜淋巴组织,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0%,是我国第二常见的惰性淋巴瘤。MZL一线治疗根据亚型和潜在的病因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CD20单抗如利妥昔单抗单用(R)或联合化疗(R-Chemo)使用。IELSG-19研究数据显示,R-chemo比R单用或化疗单用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无事件生存期(EFS)方面疗效更佳[1]。然而,MZL的治疗仍缺乏标准的一线系统治疗方案,且以R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方案(R-CHOP、BR等)相关的毒性导致许多MZL患者无法耐受[2,3],上述这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激发了研究者们对更优治疗策略的探索。奥布替尼是新一代不可逆共价结合的BTK抑制剂,以其结构优化和卓越的激酶选择性,降低了脱靶效应,为患者带来了更佳的疗效和安全性。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奥布替尼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套细胞淋巴瘤(MCL)和MZL中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和较好的安全性,同时也是国内唯一获批用于MZL患者的BTK抑制剂[4]。2024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了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MZL的研究数据。本次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华教授进行点评和解读,以飨读者。研究介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华教授团队发起的该项研究[5],回顾性分析了真实世界中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初治MZ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4月至2024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含奥布替尼方案治疗的15例MZL患者。方案包括: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OR)、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OR2)、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泊马度胺(POR),每28天一个周期。具体剂量为:奥布替尼150mg,每日1次;利妥昔单抗375mg/m2,d1;来那度胺20mg,d1-d21;泊马度胺4mg,d1-d21。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完全缓解(CR)率、P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研究结果15例患者(男性6例,中位年龄60岁,33~69岁)纳入研究,其中EMZL14例(93.3%),NMZL1例(6.7%)。Ⅲ-Ⅳ期9例(60.0%),MZL-IPI评分2-3分3例(20%),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20%),EB病毒感染1例(6.7%),幽门螺杆菌感染1例(6.7%)。1例(6.7%)患者接受了局部治疗(抗hp治疗),6例(40%)患者接受了全身治疗。在目前的方案中4例(26.7%)患者接受OR治疗,7例(46.7%)患者接受OR2治疗,2例(13.3%)患者接受POR,2例(13.3%)患者接受O单药治疗。疗效数据在10例可评估的患者中,ORR为80.0%(5例CR,3例PR),2例疾病进展(20.0%)。安全性数据3例(20.0%)患者出现不良事件:1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级)和淋巴细胞减少症(2级),1例出现皮疹(2级),1例出现咳血(2级)。未观察到BTKi相关不良事件。研究结论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在初治MZL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缓解(ORR80%)和较好的安全性,为后续治疗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