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带状疱疹发病时间不超过6个月,同时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微创手术治疗,在考虑采用哪种手术方式时,有这些细节供患者和家属参考。注意:这些内容只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体会,可能只适合本人的临床工作,并不一定就完全适合其他的医生,请患者朋友们阅读以后仅仅作为参考,千万不要用这个内容去衡量其他医生或者要求其他医生,避免影响自己的求医过程。1.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1)针对受到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的神经根进行射频治疗:a.阻滞治疗用的是主要是局麻药,持续时间多是数天,主要用于发病1-2周,时间再长的,就考虑射频。射频分为2种,脉冲和热凝,两者的作用机理不一样,现在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各家医院根据自己的技术条件选择使用一种,两者的效果之间有没有差别,现在还没有足够数量的研究结果。b.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是清醒的,并需要和医生进行沟通,这样可以帮助医生更精确的确定手术部位是否准确。c.手术的风险:除了所有的有创操作都会有的局部出血、血肿以及潜在的感染以外,射频手术的风险主要是和部位有关,特别是胸背部的手术有出现气胸的风险,头面部的手术会有面部血肿的风险。d.住院时间为5-7个工作日,实际的时间主要是看术前检查完成的情况,所以患者和家属要多打出一些时间的富余量。e.费用为2-3万,北京医保可以报销到50-70%,外地医保的报销比率需要咨询当地医保部门。(2)针对受到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的神经根的对应硬膜外腔进行脊髓电刺激治疗:需要说明一点,带状疱疹发病1-3个月内,脊髓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是要优于射频治疗的,但由于费用的问题,所以不能一概而论的推荐所有的患者都考虑脊髓电刺激治疗,而是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a.用一根曲别针粗细的特殊电极,在不开刀的情况下穿刺进入硬膜外腔,体外的那一端连接刺激发生器,一般会在特定的皮肤区域产生类似针灸的感觉,如果覆盖住疼痛区域就固定电极,然后就持续的,或者间断的用刺激器来产生这种感觉,持续时间最多2周,期间是回家,不能洗澡。中间每隔3-4天换药(在家附近的医院或者来我院),刺激最多2周后来我院拔出电极,治疗结束。b.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是清醒的,并需要和医生进行沟通,这样可以帮助医生更精确的确定手术部位是否准确。c.手术的风险:除了所有的有创操作都会有的局部出血、血肿以及潜在的感染以外,电刺激手术的风险还有就是在手术中可能电刺激的范围良好的覆盖疼痛区域,术后由于活动或者其他情况,使得电刺激的范围不能再像术中那样良好的控制疼痛区域了。d.住院时间为5-7个工作日,实际的时间主要是看术前检查完成的情况。放置电极之后,患者需要先出院,在家继续进行刺激治疗,最多达2周,之后来门诊拔出电极。这中间,间隔3-4天来医院换药,可以在家附近换药,也可以来我科门诊换药。e.费用为4-6万,北京医保可以报销2万左右,外地医保的报销比率需要咨询当地医保部门。
本文转载于《中老年保健》2019年10月第28-29页,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u4bJ-p-gcw63PbBE9q2HA 只要您自己曾经罹患过急性带状疱疹,或者亲人、朋友得过急性带状疱疹,对那种“比牙痛还痛,痛起来真不想活了”的感觉应该是记忆犹新的。其实,还有一种疼痛,比急性带状疱疹带给患者的痛苦要更加剧烈和持久,那就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作为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一直以来就是疼痛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总结一下患者及其家属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诊疗和预后方面最为关心的若干问题,基于最新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等文献,给出相应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早日远离疼痛,乐享人生。1.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也会引起儿童好发的水痘。那么,如果患者在幼年时期感染过这种病毒而罹患水痘,或者感染过病毒但没有发病,成年以后潜伏在体内的病毒会导致患者出现带状疱疹。一个完整的带状疱疹发作的过程是这样的:人体感染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病毒暂时潜伏在神经元,待人体因为劳累、情绪波动、感染、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次被激活,继而迅速生长繁殖并侵犯感觉神经细胞 被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坏死从而产生神经痛,同时病毒会沿着周围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在皮肤上产生剧烈的炎性反应,表现为红斑水疱。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的水疱会逐步浑浊、结痂,继而脱落,露出正常的皮肤。如果皮疹已经消退,但仍遗留疼痛且时间超过一个月,就说明此时已经开始转变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了。可以这样认为: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由同一种病毒在不同时空下引发的两种性质不同却又具有连贯性的疾病。2、有的患者之前没有出现过疱疹,为什么也诊断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需要说明的是,带状疱疹之所以会在皮肤上出现水疱,原因就是病毒会沿着周围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表面,那要是没有移动到表面呢?就像水底的鱼吐了几个水泡,升到水面以后我们才能看到,要是没有升到水面,我们是不知道的。如果病毒最终没有移动到皮肤,那就会只表现为神经痛,但皮肤表面没有水疱,这就是无疱型带状疱疹 ( 也叫顿挫型带状疱疹 ),这样的带状疱疹迁延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断是较为困难的,主要是没带状疱疹典型的临床表现。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没有传染性?有这种疑问的患者,是把带状疱疹的传染性自觉地想象到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它本身是没有传染性的,而带状疱疹是有传染性的。该病毒传播主要是通过接触水疱里面的液体( 其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 )。水疱结痂之后,不再有传染性 ( 带状疱疹患者在最后一个水疱结痂前都有传染性 )。目前认为,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者被传染引起水痘的风险较大,而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者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如果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或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还是有可能罹患水痘。总之目前认为,接触水疱、和患者共用毛巾等贴身物品、与患者一起游泳,都有可能被传染带状疱疹,通过呼吸道传染的可能性则很小。4. 嘴角“上火”出的疱疹会不会导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老百姓常说的“上火”是指单纯疱疹病毒(多是I型 ),这和带状疱疹病毒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病毒,所以是不会转变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但如果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了三叉神经的第 2、3 分支,则会出现口角周围的带状疱疹,这种情况是可能迁延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不过,这种情况和“上火”相比,前者的发生率要低于后者。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是不是皮肤上一定会遗留瘢痕?其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不一定会遗留瘢痕或者色素沉着,往往是患者在出现带状疱疹以后,把疱疹人为地弄破,或者外敷所谓的偏方等,造成异物残留在皮肤上,使皮肤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这样本来有希望恢复原来状态的皮肤变成了遗留瘢痕或者色素沉着。还有的患者则是在对疱疹进行过度处理时发生感染,这样有很大的概率出现皮肤瘢痕以及瘢痕挛缩。6.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不治疗能不能自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确一点: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不一样。前者是可以彻底治好的,皮疹和神经痛都可以通过相应药物控制和治愈。只是就像感冒一样,在以后的某个日子,当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还会引起带状疱疹的复发。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不一样,主要是神经被病毒侵犯后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表现,会有自发性疼痛和触诱发疼痛等,这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表现是很难在不经过治疗的情况下获得痊愈的。7.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根治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家里吃饭的瓷碗掉到地上,没有摔烂,但出现了一道裂缝,倒是不影响盛饭。现在我们找最好的瓷器工人,能不能把这道裂缝修复到摔之前的状态呢?同理,我们的神经在被带状疱疹病毒损害以后会进行修复,有的可以完全恢复,但进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后就很难彻底修复,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切实可行的治疗目标是将疼痛控制到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水平,而不是追求彻底的无痛。8. 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要吃多久?目前来看,抗癫痫药物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主要选择,一般在药物剂量达到有效治疗剂量之后,至少要维持 4 周左右,然后再根据疼痛的变化情况酌情考虑增减药物。9.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必要做介入治疗吗?药物治疗是基础措施,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当药物治疗已经达到其最大作用,仍不能控制疼痛时,就必须考虑介入治疗,以便尽早地将疼痛控制到不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降低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等神经痛的重要过程的发生频率和强度。10. 疼痛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什么特殊的办法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慢性疼痛,而疼痛科就是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科室,其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是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有的读者朋友觉得这篇文章写的过于简略,遇到具体问题就没有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即使是专业的医生,也不敢保证就始终可以获得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所以不是医生的读者朋友,更不能强求通过几篇详细描述的文章就能完全掌握某种疾病的诊断体系,书面的内容只是参考,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所以读者朋友可以对疾病有个大致的了解,针对每个患者的细节还是需要和医生进行沟通的。
1.为什么说“在治疗上,现在重心需要从抗病毒转移到治疗神经痛”?回答: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一般是在7-10天,具体时间要遵照医嘱或者说明书,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时间不足或者时间过长的抗病毒治疗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具体的情况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发生疱疹的部位来定。我国对于带状疱疹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建议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溴夫定等。2.对于甲钴胺和腺苷钴胺,使用上需要注意什么。回答:(1)这两种药物都是维生素B12,腺苷钴胺是第三代,甲钴胺是第四代,目前我国是两种药物都可以使用。(2)口服、肌肉注射都是可以选择的,从方便的角度来说,口服片剂是首选,两种药物都是一天3次,一次1片,饭后半小时服用。肌肉注射的方式,要遵照医生的医嘱。(3)使用一种就没有必要再使用另一种。两者使用之后在疗效上是否有区别,现在还没有公认的统一意见,国内的现状是两种药物都有在使用。(4)甲钴胺的口服用药,一般是每天3次,每次1片(500ug),可以在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时间最多不超过4周,到了4周以后需要暂停2周,2周之后可以继续使用,也是连续最多4周以后需要暂停2周。对于腺苷钴胺片剂,则需要咨询一下开药的医生,了解服药的时间长短。另外,如果是从事和水银相关工作的患者,就需要告知医生,谨慎考虑使用甲钴胺。3.神经妥乐平(这是商品名,化学名是“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有口服的片剂和注射针剂,这里说的主要是片剂,使用方法是一天2次,一次2片,饭后半小时服用。这个药物最早引入我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等引起的疼痛,后来逐步发现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治疗的作用,遂将其应用于诸如急性带状疱疹伴随的神经痛或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该药可以长期服用,不用监测药物的浓度。在有的国家,是把该药当做增强免疫力的用药并长期使用。但少数患者可能在服用的初期会出现腹泻等不适,几天之后患者可以耐受。4.加巴喷丁或者普瑞巴林,都是治疗神经痛的一线用药,特别是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或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它们在分类上属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作用是抑制神经的过度兴奋。使用的早期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等,绝大部分患者在1周左右会逐步的耐受。使用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水肿,停药以后就会消失。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是一样的,根据获得药物的方便性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使用,但不建议长期同时使用两种药物。服用其中一种药物的时候,如果需要调整为另一种药物,可以直接停正在服用的药物,切换成另一种药物,一般来说,每天服用1800mg的加巴喷丁对应于每天服用300mg的普瑞巴林。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这两种药物的任何一种,都建议患者不要开车或者从事高空作业。如果当地医院可以抽血检测加巴喷丁或者普瑞巴林的血药浓度,那么是可以更为精确的指导用药的剂量,从而在最大化控制疼痛和最小化不良反应之间获得一个平衡。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共识上都作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线用药,一天使用一次,一次使用12小时,一次最多可以使用3贴。该药可以用剪刀裁剪成任意的形状。这个药物现在已经进入了北京市的医保目录,从原来的全自费变为了部分自费。利多卡因凝胶贴膏联合口服普瑞巴林是一种值得考虑的联合用药方式,适合于老年患者。6.神经阻滞或者射频治疗的相关内容: 对于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目前的研究表明神经阻滞或者射频的治疗效果是比单纯的口服用药或者外用药物要好,但很多患者在情感上无法接受——一个听起来“简单”的带状疱疹,为什么还需要接受穿刺治疗?所以很多患者往往是先尝试单纯的药物治疗,发现效果不理想以后才开始考虑神经阻滞或者射频治疗。虽然这可能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延误了治疗时机,但患和家属往往能够接受这样的现实。神经阻滞是把局部麻醉剂为主的药物注射到可能引起疼痛的神经周围,产生一个短暂的镇痛效果,数小时到数天,对于程度较轻的疼痛可以在一次或数次治疗后,疼痛被控制到不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这就是“临床治愈”。对于程度较重的患者,则需要更多次数的神经阻滞,但这样产生一个问题,神经阻滞虽然不切开皮肤,但是需要用针在皮肤上穿刺,1次、2次甚至5次,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接受,如果需要10次或者20次,就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接受了。另外,有些部位的穿刺出现血肿、感染的风险很小,多次穿刺没有太大问题,有的部位则因为部位的特殊,应该尽量减少穿刺的数量。所以这个时候,射频治疗就应运而生。简单的说,它是利用电的物理效应,对于神经产生比局麻药更为持久的效果,一般是按照数月来计算,这样就大大减少穿刺的次数。 如果问神经阻滞有什么风险?对于不同的部位的神经进行神经阻滞,会伴有不同的风险。比如,眼部带状疱疹的患者可能需要做眶上神经阻滞,理论上穿刺针会进入到眼睛里损伤视力,但实际中这样的情况极少,至少笔者本人只在文献上看到过,在接触到的同道中还没有听说过。而且,眼科医生本来就需要会一种治疗——眼球后注射的。对于神经阻滞的风险,我建议患者和家属要注意两种极端的想法:一种是过于紧张,一种是过于松懈。前者是认为只要是神经阻滞,就会有风险,索性还不如不做,这样就是因噎废食,可能耽误了部分急切需要神经阻滞来控制疼痛的患者的病情。后者则是过于乐观,我一般会这样解释:行人在绿灯已经亮了的人行道上过马路,也同样要注意观察路况,因为会有闯红灯的汽车。这样的患者往往也有较高的期望值,在治疗效果达不到自己设定的高度之后,会对本来已经走上正规的治疗方案发生怀疑,最后可能会令人遗憾的结束了本来正确的治疗措施。对于神经阻滞和射频治疗,建议一定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7.对于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否采用中医治疗。 很多患者都想知道中医治疗可否用于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对于这个问题,我给患者朋友找到这些资料。(1)对于带状疱疹: 2018年6月《中华皮肤科杂志》发布了《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这是由“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组织编写的。其中写到:六、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初起多为湿热困阻、湿毒火盛,后期多为火热伤阴、气滞血瘀或脾虚失运,余毒未清。初期以清热利湿解毒为先,后期以活血化瘀理气为主,兼顾扶正固本。1.肝胆湿热型:发病初期,皮疹鲜红,簇集水疱,疱壁紧张,掀红灼热刺痛,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新癀片、清开灵注射液等。2.脾虚湿蕴型:皮疹淡红,疱壁松弛,糜烂渗出较多,疼痛,治宜健脾除湿,行气活血止痛。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中成药可选参苓白术散。3.气滞血瘀型:多见于老年人,可见皮疹色暗红或结血痂,或皮疹消退,但仍疼痛不止,治宜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七厘散、云南白药、血府逐瘀胶囊、大黄蛰虫丸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特色疗法,可选用火针、电针、局部围刺,刺络放血拔罐、穴位注射或埋线和艾灸等方法治疗。(2)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2016年3月《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发布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这是由“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组织编写的。其中写到:3.其他治疗 针刺治疗、臭氧治疗等技术在临床上显示有一定的效果,国内有报道,5年随访臭氧介入治疗顽固性PHN疗效稳定,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在PHN患者中很大部分伴有抑郁症或焦虑症,治疗方案中需要重视及联合心理治疗及行为调节。
本文原发于《中老年保健》微信公众号6月12日,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N7sQYJQwhyrfkQ7F94iT3A痛苦到不能穿衣!“缠腰龙”为什么愈合了还这么痛? 很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都曾经体验过一种特殊的疼痛,那就是触诱发痛。本来皮肤的疱疹已经愈合了,但是疼痛并没有随之改善,反而更加厉害了。如衣服摩擦或者洗澡水流过都能诱发剧烈的疼痛,走路或者做家务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狠狠疼这么一下,以至于很多患者尽可能减少外出,因为只有在家才好意思裸露着出现触诱发痛的身体。很多患者和家属对此十分苦恼,这样的疼痛真的是“无中生有”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天我刚到疼痛科门诊,同事就递给我一封信,打开一看是一张照片,一个中年男性的生活照。同事凑过来问:“这是谁啊?”我仔细一看,这不是老张吗?他怎么寄生活照来呢?正当我纳闷的时候,同事又说:“是老张啊,这次总算穿上衣服了。”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距离老张来疼痛科看病已经半年多了,老张这是在给我们报告好消息呢。时间回到半年前,那是北京的严冬…… 在疼痛门诊,我第一次见到老张,当时真让我吃了一惊,大冬天的,怎么还有人打赤膊呢。我仔细一问,原来老张不是不怕冷,而是衣服一碰到皮肤就疼,要是走路衣服再来回摩擦那就更痛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老张3个月前因为劳累罹患了胸背部带状疱疹,就是俗称的“缠腰龙”。医生让他按时规律服药,他也不在意,想着很快就好了。可是3个月过去了,疱疹已经消退,但疼痛依然存在,还越来越厉害。 于是就出现了赤膊来医院看病的那一幕。 老张是一个典型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经过完善的病史采集、查体和相关检查后,我建议老张先进行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之后再酌情考虑神经介入治疗。老张走的时候表示这次一定会遵守医嘱。我刚把老张送走,转身看到他又回来了。只见老张有点腼腆地说: “大夫,我就是想问一下,我说我穿衣服就疼,您相信我的话吗?” 我一愣,然后说: “相信啊,你这是典型的触诱发痛啊。”老张顿时眼睛一亮,大声说:“谢谢您相信我的话。原来这叫触诱发痛,难怪我一穿衣服就疼,这个疼真是无中生有,太不讲道理,气死人了。我和老伴儿、孩子说我穿衣服就疼,他们还说我太娇气,让我别使性子,我都不知道该上哪儿说理去了。” 无中生有?老张用的这个成语倒是贴切地描述了触诱发痛的特点。 旁边老张的孩子听了我们的对话,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老张,问道: “大夫,我爸这个触诱发痛是怎么发生的啊?” 目前关于PHN的触诱发痛的机制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是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传导阻滞引起神经系统重塑,使得非伤害感受的神经传入纤维有机会和中枢疼痛传导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突触,导致异常性疼痛。第二种认为是感觉传入小纤维(包括伤寒感受器)的活性增高、异常放电引起中枢过度兴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继而小的、无痛性的机械刺激就会引起异常疼痛。 可是,这些内容对于专业的疼痛医生来说都要好好琢磨一下,作为患者的老张又怎么能理解这种“无中生有”的触诱发痛是怎么发生的呢? 该怎么解释给老张呢?正当我发愁的时候,诊室的电话响了,我拿起来说: “您好,疼痛科门诊。” “啊,你这里是门诊啊,抱歉,我要的是病房。对不起啊。” 在放下电话的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了该怎么给老张解释这种“无中生有”的疼痛了。 我拿笔在纸上,边画边给老张说:“你看,这是你的大脑,这是你的皮肤,皮肤和大脑之间是有神经相连的,而且不同的神经负责传递不同类型的刺激信号,就像水管线一样,神经信号就在里面源源不断地流动着。比如1号神经负责传递和疼痛相关的信号,2号神经负责传递触摸引起的感觉。平常两个神经之间有绝缘层,信号各走各的,不会互相干扰。 可是当你得了带状疱疹以后,病毒就会把绝缘层破坏,那么本来1号神经传递的信号就可能沿着破坏的地方进入2号神经,然后跑到大脑去。2号神经传递的信号也可能沿着1号神经跑到大脑去。大脑是看不到这个信号是怎么产生的,它只看信号是从哪个神经来的,根据这个神经的属性来判断发送过来的信号的性质。 所以,只要是1号神经来的,它就认为这是疼痛相关的信号,而2号神经来的,它就认为这是和触摸有关的。但是现在神经之间的绝缘层被破坏了,那么2号神经里面的信号就很有可能从1号神经传递进入大脑,那么大脑就很容易把一个真实情况下是衣服摩擦引起的信号理解为类似于针刺的疼痛信号。久而久之,衣服摩擦引起的刺激就会被大脑认为是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对于没有体验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当然,这只是简单地从疼痛上行传导通路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其实痛觉的下行抑制系统也是参与其中的,但那是更为复杂的机理了。” 听了我的解释,老张不住地点头,他的孩子有些难为情地对老张说: “爸,我们错了,我们不该觉得您是装疼。” 这次就诊以后,老张严格遵守医嘱,在家人的关心和支持下,他的疼痛逐步得到控制。老张开玩笑说: “大夫,我冬天来的时候是光着上身,等到夏天的时候我一定会穿上衣服的!” 这不,正在外地旅游的老张虽然人没有到门诊,可是把照片寄过来了。看着老张的照片,我不禁想起这样一段话:那些没有伤口的疼痛,不知道困扰着多少个鲜活的灵魂;许多东西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不认识。PHN药物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主要有三种抗癫痫药物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特别是PHN——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和卡马西平。 其中,卡马西平是使用历史最长的药物,由于可能产生骨髓抑制和影响肝功能,目前卡马西平主要是作为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对于其他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PHN)仅作为二线药物。 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是相对较新的药物,在各种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中,这两种药物都是作为PHN的一线用药。它们的常见副作用主要是可能使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眩晕恶化。所以在刚开始使用时经常导致眩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应该先单独使用,并逐步滴定到有明显疼痛缓解的程度。如果在达到该药物最大使用剂量之前或者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副反应而停止使用,都不应该简单地认为这个药物在临床使用上是“无效”的。总之,那些正在被“无中生有”的疼痛所折磨的患者朋友,不要暗自神伤,疼痛科医生会帮助您正确认识和积极面对这种疼痛,从而远离疼痛,乐享人生。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该病较常见,很多人都深受头痛的折磨,那么颈源性头痛怎么治疗?除了吃药,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治好颈源性头痛呢?下面一起了解下一、如果吃着药头痛还是发作,该怎么办?换药、加大剂量还是尝试别的办法?对于吃着药头痛还是发作的患者,不建议加药。因为服用消炎药,尤其是非甾体消炎药(最常见的非甾体消炎药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时,用药时间超过三天或者用药量过大,不但不会增加镇痛的效果,反而会大大增加用药的不良反应,有可能会伤害肾脏。而扑热息痛用时间长了,会伤害肝脏。所以说如果吃药不管用,不建议加药,可以尝试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比如针灸、按摩、理疗等。二、针灸、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好吗?1针灸治疗实际上是治疗慢性疼痛的一个祖国传统医学疗法,中医讲不通则痛,通过针灸治疗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是有一定效果的。尤其是落枕引起的脖子疼痛,用针灸治疗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按摩治疗脖子疼痛也是有一定疗效的,可以让紧张僵硬的肌肉得到一定的放松,改善部分肌肉缺血缺氧的状态,减轻疼痛。但是要注意一点,我们发现有不少患者脖子疼痛,按摩完后脖子突然不能动了,这与按摩的手法不当或者按压力度过大有关系。如果按的力度过大,可能会造成一些关节错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造成关节脱离正常的位置,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大家一定要非常注意,尽量不要去盲目按摩。理疗同样也可以治疗脖子疼痛,很多疼痛科、理疗科、按摩科都有理疗的仪器,理疗是一种不会造成皮肤破损的操作,主要是通过热疗红外线使部分肌肉得到放松,加速血液循环,达到消炎的作用,一般疼痛比较轻的患者可以用尝试做做理疗。理疗或吃药后头痛缓解了,但不长时间后又开始疼,影响工作和生活,应该怎么办?治疗脖子疼痛,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外用贴剂,也可以选择理疗的方法,或者吃两片药解决问题。但是要注意,这些治疗方法,尤其是选择服用镇痛药,一旦治疗三天后仍然可以感觉到疼痛或者疼痛逐渐加重,说明用药无效,一定要及时就医找寻其他治疗办法,比如疼痛科的特色技术——神经阻滞。三、神经阻滞治疗是封闭吗?为什么能治好头痛?颈源性头痛的患者,不一定要等到针灸或者按摩治疗无效时再做神经阻滞治疗,如果患者想要尽快康复,可以直接做这种治疗。神经阻滞和老百姓说的封闭不是一个概念,封闭是指患者感觉哪儿疼就在哪儿打针,把疼痛的点封住。而神经阻滞是把激素、局麻药、神经营养药等打到发生病变的神经部位,改善神经功能,起到消炎、减轻水肿的作用,从而放松肌肉,减轻疼痛,这项技术要求定位非常准确。神经阻滞现在是很多患者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首选方法,因为药物只用在病变神经的周围,能够快速吸收,而且不经过全身的代谢,对于全身的内脏器官的影响非常小,所以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具有快速、直接、有效、安全、副反应小的特点。1、什么是星状神经节阻滞?为什么能治好头痛?什么是星状神经节?它是交感神经与控制第七节颈椎、第一节胸椎的神经交汇的地方,外观看起来是一个像星星一样的突起,所以称之为星状神经节。就像是一个连通多条线路的交通枢纽一样。这个星状神经节有什么用呢?最早是在19世纪,外科医生在治疗癌性疼痛时,当时误操作,本来要结扎椎动脉,结果误扎到了星状神经节,结果发现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我们发现,很多疼痛患者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很高,所以才引起疼痛。阻滞了星状神经节之后,能够很好、很快地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减轻疼痛。同时,阻滞星状神经节还会加快血液循环,阻滞后再测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量,发现短短10分钟之内增加30%以上。而导致颈源性头痛的另一个原因正是血管受压,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乳酸堆积,释放大量前列腺素,引起疼痛。所以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治好头痛。做完星状神经节阻滞,患者会有什么不舒服的表现吗?在星状神经节上打完针之后,会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症状,叫做霍纳氏症,即在注射完药物后,患者几秒钟到几十秒钟之内出现上眼睑下垂、球结膜充血,白眼球上有很多血丝,注射药物的一侧会出现眼球内陷、没有汗,鼻子堵,甚至胳膊、手掌明显发热,两个手体温有很大的区别,这是由于阻滞星状神经节后,血液循环加快引起的。一般2~3个小时后能自行恢复。2、神经阻滞后疼痛会马上消失吗?还需要用药吗?效果最好的一类患者做完神经阻滞后,会感觉疼痛马上就消失了,这种患者不再用任何药物。但由于个体差异,也有一些患者可能打一次疼痛不会马上消失,还需要打第二次第三次。总的来说,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率在90%以上。3、如果神经阻滞没什么效果,还要继续进行吗?是否可以考虑微创神经介入镇痛术?如果患者做神经阻滞,打两到三次针还不管用,这时候需要做一些细致的检查,比如拍一个颈椎的核磁或者CT,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颈椎病变情况。有的患者检查后发现椎间盘突出很明显,椎管已经狭窄了。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患者,症状还比较重,使用药物、神经阻滞治疗没有效果时,就要考虑做微创神经介入手术了。还有一些患者做了枕神经阻滞当时挺管用,可能过了两天三天又犯了,再做两次还是这样,同样也要考虑做微创神经介入手术。所谓微创神经手术主要指的是射频热凝技术,也就是采用物理高温的方法来对神经进行阻断。有的患者检查后发现颈椎的生理曲度变直了,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颈椎突出或椎管狭窄,只是神经被炎症长时间刺激,出现了颈部、头部疼痛的症状,这时候也可以考虑做微创神经介入手术。用物理高温的方法刺激一下引起疼痛的神经,就好像给电脑重启一下,看看神经能不能回到一个原始的状态,不要总是异常放电,来缓解疼痛。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做一次射频热凝疼痛不能缓解,还可以考虑对患者进行颈椎硬膜外置管持续给药,这也是一种微创神经介入手术的方法,就是安置一个细细的管,从颈椎的硬膜外腔穿进去,持续给它泵入低浓度的利多卡因局麻药,让病变的神经根重新恢复原来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其它微创手术还有椎间孔镜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等等。四、什么情况下患者必须要做开放式手术了?当微创手术不管用,或是颈椎突出的很严重,出现走路有点不稳,像踩棉花一样,做核磁或者CT检查发现已经压迫到了脊髓,就必须让患者到骨科做开放性手术。
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作为其中最大、最复杂的屈伸关节,膝关节是重要的“轴承”,在运动时承受着整个上半身和大腿的重量。一旦“轴承”损坏,身体就无法活动,心脏等器官因身体缺乏运动也会受到波及,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今天就告诉你,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以及减缓膝关节“报废”的办法。膝关节退变分“4阶”天气一冷,一些人会有这种感觉:膝盖好像“进了风”,酸痛肿胀,有时候还能听见关节“嘎吱”的响声,上下楼梯时更是隐隐作痛。其实,这些症状表明你的膝关节正在退变(即退行性病变,又称骨质增生)。研究发现,人类由于直立行走,在20多岁时,重力就可能使得膝关节的软骨发生退变。膝关节退化是不可避免的,它的“一生”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阶段一:成长之痛18岁之前是膝关节的成长期。这一阶段的疼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骨骼发育带来的生长痛,二是活动量过大引起的关节损伤。阶段二:过度运动之痛18~30岁时,膝关节迎来黄金期。虽然处于“巅峰状态”的膝关节自我修复能力强,但如果过度使用,也会造成关节提前损耗,出现剧烈疼痛。跑步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膝关节弯曲坐姿、上下楼梯或者走坡路时带来的疼痛;身体及大腿猛然内旋,半月板撕裂带来的痛,都可能是膝关节受伤的表现。阶段三:脆弱之痛到30~45岁,膝关节软骨产生早期轻度磨损,酸痛的频率增加,膝关节步入脆弱期。比如软骨磨损,会影响膝关节活动,磨下来的碎屑还可能刺激膝关节周围结构;常穿高跟鞋的女性膝关节也往往更容易受伤。阶段四:退变之痛假设每天走1万步,45岁以后膝关节大约要经历1亿次以上的机械磨损。磨损下来的碎屑在膝关节里越积越多,会进一步加重膝关节的退变。这一时期,骨质开始逐渐流失,膝关节的坚固程度随之下降。中年后膝关节持续退变,稍微受到不良刺激,就会产生一系列病症。滑膜炎这是一种无菌型炎症,中老年人运动过度,或受到冷热刺激,滑膜就容易受到磨损,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中年人应酬较多,经常吃大鱼大肉。海鲜、动物内脏等食物中含有嘌呤,可转化为尿酸,如不能顺利排出体外,沉积在关节里,就会导致关节肿痛。骨关节炎中老年人常出现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等不适。如果到医院检查发现关节磨损、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狭窄,甚至出现关节畸形,说明膝关节退化到了骨关节炎的阶段,已不可逆转,需引起重视并及时治疗。6点说明膝关节出问题了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膝骨关节炎在全身骨性关节炎中发病率最高,有数据显示,40岁中年人90%的负重关节(如膝关节)已经有骨性关节炎改变。虽然大多数人没有症状,但上了年纪后,就会出现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等严重症状,这通常提示膝关节出了问题。疼痛常见于膝盖内侧关节间隙以上的地方“隐痛”,强度可大可小。疼痛的特征多数是劳累后或者运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寒冷后加重,温暖后减轻。但也有特例,可能会夜间加重,甚至运动一会儿疼痛反而减轻。骨关节炎的发作期疼痛可能会持续3~4周(在彻底休息的情况下),但某些中年男性持续时间甚至到半年。肿胀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数是可逆的,多出现在髌骨(俗称膝盖骨)上方大腿前侧,休息后便可缓解,甚至消失。慢性肿胀常见于两个膝眼(指膝盖下的凹陷处,形似膝盖的眼睛),这是由于髌骨下方的脂肪组织慢性增生而突出。晨僵这本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典型症状,但很多膝关节炎早晨一起来也会僵硬,需要活动一会儿才能舒展开。这种症状多数在早期关节炎中出现,再重一些就可能发展为疼痛。无力骨性关节炎的病人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下降,会导致无和上下楼困难。卡壳一些膝关节炎患者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走着走着就卡住了,一会儿就又能走了。怕冷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怕冷不一样。骨关节炎夏天多数会减轻,类风湿则不会。冬天,尤其是来暖气之前或停暖气之后骨性关节炎会加重,带有季节性,怕冷、怕风、怕湿是多种关节炎的共同特征。6招帮膝关节“续命”避免“老来受罪”,膝关节就要省着用,更要从年轻时开始保护,我们给你提了6个建议:1控制体重步行时,膝盖承受的力量是体重的3~6倍。打个比方,一个体重正常的人提了一袋10公斤重的米,那么每走一步,他的膝盖受力增加30~60公斤;如果体重超重10斤,他在日常生活中,膝盖就像一直扛着一袋30~60公斤的米。这还只是在步行状态下,剧烈运动(如跑跳时)承重就更大了。所以,减轻体重,就能极大减少对负重关节的负担,降低磨损。医学上评价是否肥胖最常用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2规律锻炼对关节最健康的运动方案是:运动前热身10分钟,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周不少于5天。最好的锻炼方式是骑车、游泳等。骑车时,人体大部分重量在臀部,膝盖受力小。3合理补钙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当骨质疏松时,关节容易患病,这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不牢,墙就容易倒。4“省着用”膝盖平时生活中,避免负重太多。腿部肌力不够强的人要少爬山;长期需下蹲干活的人,坐个矮凳子,可以有效“节省”膝关节寿命;久站不动的人,要刻意动一动。需要注意的是,肌肉疲劳时一定要休息,肌肉力量薄弱时,关节受到的冲击伤害成倍增加。5重视疼痛症状当关节有酸痛不适时,表明它开始出问题,可能是运动过多,也可能是缺乏运动导致的。千万记住,疼痛就是停止运动的信号。此时先休息,不要不当回事。6膝盖受伤后要正规治疗年轻时膝盖受过伤,是老年后骨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膝关节结构复杂,伤情也复杂,但无论是软骨伤、半月板伤还是韧带伤,不及时处理都会有严重后果。因此,如果受到外力导致膝关节肿胀时,往往提示内部有较重的损伤,应及早求助医生。年轻时就该重视起对膝关节的呵护,多穿一条秋裤、运动有节、控制体重就是对身体最大的回报。转发自今日头条https://www.toutiao.com/a6660613669417648648/?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550929478&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iid=51763920328&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group_id=6660613669417648648
老百姓给带状疱疹起了一个俗称叫“缠腰龙”,还生出了不少民间自疗的土办法。有硬抗的,有随便买止疼药吃的,甚至有抓一把庙里香灰按在患处的,专家告诉我们,这些民间偏方都属于无用功,及时来医院就诊才是正确之举。观看相关视频:http://www.xinhuanet.com/2018-06/14/c_129893482.htm
目前,疼痛作为人体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也被医学界认为是一种疾病。通过“病痛”这个词就可以看出,在我国,大部分老百姓依然认为疼痛是生病的附属品,病好了痛就没了。临床中也证实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误区。视频地址:http://www.xinhuanet.com/video/2018-06/12/c_129892040.htm
疼痛,离我们很近。一项调查显示,全球65%的成年人每周都会有不同部位的疼痛感。疼痛,似乎又离我们很远。在我国超过1亿的慢性疼痛患者中,90%的患者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作为我国疼痛医学发展的见证和推动者之一,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樊碧发已经在临床一线与慢性疼痛“奋战”了将近30年。在他的带领下,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也从初出茅庐发展成为国内最大、技术最全、疼痛治疗手段最丰富的疼痛科室,设立在此的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更是目前我国疼痛诊疗与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机构。“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漠视疼痛,帮助更多慢性疼痛的患者解除痛苦,也是疼痛科医生应尽的职责”樊碧发说道。“疼痛是对生活影响最大的感受,如果没有专门的学问去研究的话,这是对医疗照顾的不足。”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诊室,位于院区最北侧,来到这里的患者候诊时,经常会发出难以抑制的痛苦的呻吟声。利索的发型、古铜色的镜架,夹带有浓重山西腔的普通话,令樊碧发与患者间没有丝毫的距离感。问诊时,专业以外,他会更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按摩” —— “放松”、“配合”、“不纠结”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关键词。“神经就是一根根的,骨质增生会压迫神经、腰椎间盘突出也会对神经有损伤,就像咱们拔萝卜一样,萝卜是好的,但是须子被扯坏了,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面对一位年过八旬的患者,樊碧发微笑着向其解释病情。多年来,樊碧发见过太多的串科室、串医院的疼痛患者,他们拿着厚厚的一摞病历往返奔波,时常抱怨:钱花了,罪受了,别说治病了,连个说法都没有。“疼痛是对生活影响最大的感受,如果没有专门的学问去研究的话,这是对医疗照护的不足。”在樊碧发教授眼中,疼痛学科是需要充满温情的学科,在治疗的同时,给患者和家人予以人文关怀,“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位老年患者,从北到南一共就诊过全国44家三甲医院,最后终于在樊教授的帮助下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 不仅从神经病理性疼痛倒推出致病原因,更是通过疼痛起搏器的植入,缓解了痛苦。“并非是说其他医院诊疗技术不好,最关键的是我们可以从疼痛学的角度,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另外一种思路。”疼痛科患者多为慢性疼痛,部分患者还罹患晚期癌痛,由于常年病痛的折磨,伴发抑郁、焦虑者不在少数。樊碧发身为科室主任,临床和行政任务虽然繁重,但他每天坚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对重点患者“心理查房”,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他常说:“患者是活生生的人,也有七情六欲。医生医病不仅要走身,更要走心。”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疼痛。如今,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正是大量的慢性顽固性的疼痛患者需求,使得疼痛科应运而生。“各个专科大约可以处理90%的疼痛,10%慢性疼痛和特别顽固的疼痛交由我们疼痛科处理。”曾经有位年轻的患者小刘,只因在搬运货物时左脚扭了一下,便被电击、针扎式的疼痛纠缠了5年,不能坐也不能站,每天只能躺在床上。几年间,备受痛苦的他走访了大大小小十几家医院、经历多次检查,花费数万费用,却仍无法找到疼痛背后的元凶。疼痛的折磨也令原本性格温和的他变得日趋暴躁。“实在不行我就截肢算了,起码可以不疼。”被痛苦折磨许久的小刘,甚至产生了过激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刘知道了中日友好医院的疼痛科,在得知这里是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之后,他和家人来到北京,找到樊教授求助。根据小刘的临床症状,樊碧发对小刘进行了热成像、划痕实验、骨密度等一系列的检查,而当结果显示:血液循环不畅、血管萎缩、局部皮肤营养不良、骨质疏松,再加上持续出现的疼痛汇集在一起时,樊碧发迅速有了大致的判断 —— 这种神秘的顽固性疼痛,应该和交感神经病变密切相关。果然,通过“交感神经松解术”的检查结果证明,樊碧发的判断是正确的,而导致小刘痛苦的根源,就是数年前打篮球时脚踝的一次受伤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埋下了隐患。而这次工作时的再次扭伤,则成为诱发终极疼痛的催化剂。困扰小刘五年的噩梦,终于找到了答案,在接受了“交感神经松解术”的治疗之后,小刘的疼痛得到了大大的缓解。“当我们检查血管、神经、甚至关节都没有明显的病变的时候,就要考虑这可能是一个疼痛学科的疾病了。如果小刘最初能及时去疼痛科检查的话,病情也不会发展到这样复杂难治。”樊碧发说道。现代研究发现,慢性疼痛会导致人体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抵抗力降低,植物神经紊乱,严重时还可导致“中枢敏化”。“也就是俗话说的‘把脑子疼坏了’,脑组织发生了病变,即使没有外在刺激,也会感觉疼痛难耐,或耐痛力下降。”樊碧发如是说,“比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皮疹已经消除,皮损也已愈合,面对这些患者遗留下来的的疼痛问题,疼痛科责无旁贷。”每个学科都会面对疼痛患者,谈及疼痛科的特色,樊碧发笑言,疼痛科并非跟其他科室“抢饭碗”,只是弥补不足 —— 比如有一部分患者他们有外科适应证却不愿意在外科手术,希望能有其他创伤小的替代疗法。或者也有患者不宜或不能再行手术,就应由疼痛科来治疗,“疼痛科使得患者除了开刀、吃药,还有了第三种选择。”“医疗序列中有了疼痛科,对患者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他们疼痛应该去哪里。”樊碧发难掩自豪,“各个专科大约可以处理90%的疼痛,10%慢性疼痛和特别顽固的疼痛交由疼痛科处理。每个学科的疼痛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疼痛科是把这些个性上升为共性层面去研究和解决。”微创介入技术,无疑是这场斗争中最为核心的武器。2015年,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导致人类寿命缩短的十大因素,腰背和颈部疼痛赫然在列。作为与“顽固性疼痛”斗争到底的科室,微创介入技术无疑是这场斗争中最为核心的武器。如今科室内已经由樊碧发主持开展了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类型的微创神经介入技术。楼道内悬挂的展板上,神经调控技术、脊柱微创治疗技术、微创神经介入治疗技术通过图文科普的形式清晰讲述。这天在手术室内,一台脊髓电刺激植入手术正在进行。樊碧发正在为75岁的患者更换刺激系统的刺激器。“可能要疼一下,您要有准备啊”、“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由于脊髓电刺激手术在局麻条件下进行,樊碧发不时地与患者进行着沟通。脊髓电刺激疗法(SCS),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一根特制的的电极植入椎管内硬膜外腔,通过电极释放出的微电流及场效应,刺激支配疼痛及病变部位的脊髓节段,从而达到有效缓疼痛、改善功能的目的。这种方式因不用任何药物及不破坏神经,也被称为“绿色疗法”。术中,樊教授小心地调整着电极的触点与刺激位置,电极的毫厘错位,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好啦,天衣无缝!”经过仔细地调整,樊碧发抬起头,手术室的气氛稍显轻松。脊髓电刺激,也是截至目前国际学界针对顽固性神经痛的终极疗法之一。而这个国际顶尖的技术,早在15年前就被樊碧发引入科室,并做了当时国内首例脊髓电刺激手术。当时间回拨至2003年,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正式成立,樊碧发作为首任掌门人,迅速将脊髓电刺激、中枢靶控镇痛技术等一系列国际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引入国内。此前,有些神经损伤的患者无法摆脱顽固疼痛,只能通过简单的吃药、打针或者使用神经毁损的方法治疗。随着独立建科,疼痛科引入新技术的条件也更加成熟,于是樊碧发开始寻求更高级的诊疗技术手段,“其实各种理论知识我们早就烂熟于心,只有迅速将技术运用与实践,才能为更多患者解除痛苦”。一项项技术的引入,疼痛科的诊疗水平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樊碧发也在国内最早提出了“微创介入技术是疼痛科的核心技术理念”,致力于射频、臭氧、脊柱内镜、椎体成形等微创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及应用。并将以往的“神经损毁”治疗理念发展为以“神经调控”为主导的非损毁性治疗理念,强调神经的保护和调节,是我国神经调控治疗慢性疼痛理念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神经调控技术扩大了治疗的内涵和外延。除了治疗慢性疼痛,我们甚至在改善胰岛功能都进行着积极有益的尝试。”对于学科的前行和开拓,狮子座的樊碧发始终充满着执着和勇气。“疼痛科大夫的重大使命就是对各种慢性顽固性疑难疼痛进行斗争,比如脑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是疼是难以忍受的,如果没有神经调控技术,那么我们和世界主流疼痛医学始终存在差距。”2016年,在日本横滨召开的第16届世界疼痛大会上,樊碧发受邀在日本国会演讲,介绍中国设立疼痛科的意义和经验。“这也是国际舞台对中国疼痛医学事业的认可,虽然我们的起步比外国晚了将近20年,但如今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谈话间,樊碧发的难掩自豪。“任何时候,都尽可能地给予患者最先进的治疗。”2018年,是樊碧发在疼痛医学领域深耕的第29个年头。“或许,这将近30年的漫漫征程就是源自不忘初心的坚持吧!”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午后,樊碧发坐在办公桌前,笑眯眯地说道。1989年中日友好医院正式开设了“疼痛门诊”,这也是国内最早开设的疼痛门诊之一。这一年,刚刚从中国医科大学麻醉学硕士毕业的樊碧发,被分配至中日友好医院麻醉科。止痛是麻醉科医生的重要目标之一,能成为一名帮助患者止痛的医生不是会更有成就感吗?然而,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樊碧发早已暗暗地把“疼痛医学”当成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也正是从那一年起,初出茅庐的樊碧发在中国疼痛医学创始人、国际知名疼痛学家韩济生院士的带领下,投身于中国疼痛医学的探索之路。从上世纪60年代起,韩济生院士便开始投身针刺镇痛研究,用确凿的实验数据和创新的神经学理论,将针灸镇痛原理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使得中国在世界疼痛医学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樊碧发坦言,在自己的从医之路上,韩济生院士可谓是对其影响最大的人,除了专业方面的引导之外,更是激励他继续前行的动力。“尤其是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韩院士总是说,一旦选定了目标就不能轻言放弃。”最初的摸索阶段,樊碧发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中的艰难与孤苦:由于条件有限,他只能坐在半张办公桌前出诊。作为疼痛科的首批老员工,现任日间手术室护士长李春蕊见证了“创业初期”的艰辛。“最初那段时间,主任压力太大了,不光是物力匮乏,就连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来我们科室工作,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们,几乎一有时间主任就带着我们进行义诊宣讲。”但是,像脊髓电刺激这样的先进技术,动辄十几万元的高昂费用,令所有人都对这项技术的引入不太看好。“就是这样,主任始终顶着压力坚持。”李春蕊说道。“当时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说我作为麻醉科医生不务正业。”谈及29年前的艰难,樊碧发淡然一笑,“可以说,当时我们的疼痛医学基础太薄弱,用不完的只有满腔热情。”刚刚起步的阶段,公众不知道、同行不认可,再加上技术和设备都很缺乏,一个门诊只有两三个患者的情况基本成为常态。但即便艰难,樊碧发依然坚持了下来,而每周二、五的门诊时间,也从1989年延续至今。彼时,樊碧发阅读了大量外国文献,学习国际最新的治疗方式,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期间,世界著名疼痛学专家小川秀道教授来到中日友好医院访问,学过日语的樊碧发便主动与其建立了联系,也正是在不断地通信交流中,樊碧发迅速完成了疼痛学科的专业升级。“能跟大师级的教授沟通,我这也算是和国际小小接轨了吧。”樊碧发推了推眼镜,回忆道。查房当中,樊碧发教授正在为患者排查痛点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患者,至今令樊碧发记忆犹新。一位48岁的中年女性被偏头痛纠缠了40年,每到生理期就疼得更是无法忍受。当时樊碧发就使用了那时最流行的疼痛治疗技术 —— 局部神经阻滞和营养神经改善痛觉的治疗模式,仅仅一个疗程之后便解决了患者40年的痛苦。“当时这个患者特别激动,声泪俱下地攥住我的手说,40年了,她终于重新感受到生活还能如此美好。”谈及这个多年前的病例,樊碧发仍旧难掩兴奋,“尽管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但是我们尽可能地给予患者最好的治疗,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努力,真的可以改变别人的人生。”如今,依然有20年前的患者找到樊碧发,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深交多时的老友。当年,国外疼痛诊疗发展得最好的国家只有美国和日本,为了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樊碧发便先后前往日本和美国专修临床疼痛学,系统学习疼痛诊疗思维,正规培训疼痛治疗技术,曾经有过密切交流的小川教授也成为了樊碧发的导师。从1989年至今,中国疼痛医学获得了飞速发展,中日医院疼痛科也日益壮大:200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2012年9月疼痛科被评为“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2013年8月,疼痛科成为“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挂靠单位,开始负责北京全市的疼痛质量控制督导改进工作;2014年8月,疼痛科在全国遴选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建设项目”单位;2014年11月,疼痛科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开始赋予学科发展国际化视野;……“这些成果和努力都离不开医院的大力支持和韩院士等老一辈专家的艰辛付出与帮助。”多年间,樊碧发主持制定了全国疼痛诊疗技术服务的价格立项,主持了国内疼痛科职称资格考试的建立,牵头制定了疼痛科临床操作技术规范……这个曾经疼痛学科的小字辈,也逐渐成长为中国临床疼痛学科的主要先行者和带头人。在现任护士长许丽媛眼中,疼痛护理学科正处于发展的初期,作为疼痛学科的“大咖”,樊碧发总是能从大学科的发展角度,引领年轻人前行。“樊主任在各个方面都给予我们全力支持。不管是寻找资料,还是科研课题,只要我们提出需要,他都会大力支持,主任说的最多的就是‘我能帮你们做什么’?”随着学科的发展,患者的需求也日见增多,中日医院疼痛科目前设有“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脊柱源性疼痛”“头面痛”等亚专业,以便帮助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据统计,在疼痛科每年能有经济能力进行脊髓电刺激手术的患者仅为需求患者的十分之一,剩下的患者大多被高昂的价格拦下。也正因如此,樊碧发总是会为患者寻找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式。有些被疼痛折磨得无法忍受的患者会直接要求使用价格昂贵的“终极疗法”,甚至不惜“卖房卖地”。每每遇此情况,樊碧发都会苦口婆心的阻拦。“什么是人文关怀,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替患者的家人考虑。倾家荡产了,以后日子怎么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樊碧发正在联合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着脊髓刺激器的国产化研究,一旦研制成功,价格有往比进口设备降低一倍。“价格下来了,就能有更多的患者摆脱疼痛的煎熬,这也是我们作为疼痛科医生的职责和初心所在。”樊碧发说道。2007年7月16日,卫生主管部门签发了“227号文件”,批准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中增设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确定疼痛科的诊疗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疗。自此,一个新的医疗诊疗科目“疼痛科”正式诞生。如今,11年过去了,樊碧发仍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仍记忆犹新:“内容规定全国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可以开展疼痛科,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康复科、风湿免疫科之一的背景,有疼痛诊疗经验,并经过培训……”2016年10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支持和鼓励下,由韩济生院士、樊碧发教授等专家发起,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和全国200余家医院成立了疼痛专科医疗联合体。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承担起了推动全国疼痛学科发展的重任。“医联体可以推动技术资源向基层医院下沉,方便基层患者会诊、转诊,各省都建立起相应的科室,使疼痛专业在全国蓬勃发展有了强劲动力。”樊碧发介绍,在组建过程中,中日友好医院则根据不同机构的特色,给出指导方案。“专科医联体建立一年半以来,在医联体内的协作框架下,已经有众多的的患者向下转到了市级医院或者基层医疗机构。”樊碧发说,“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把疼痛专科医联体做好,这样患者就可以在家门口接受治疗,不用到处奔波了。”如今,随着我国疼痛医学走向发展快车道,樊碧发也即将开启疼痛学科建设的新局面——以雄安新区“国家疼痛医学中心”项目、“国家疼痛医学临床研究与示范应用平台”以及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疼痛类疾病专题为发展契机,带领学科快速前行。樊碧发看来,目前疼痛医学的人才储备远远不足,“尽管我们的诊疗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所有的技术都是从外国引入,原创性的依然欠缺,所以我们正在努力从中西医结合方面,做出属于中国的原创理念。”对于我国疼痛医学的未来,樊碧发充满信心,“只要方向正确,总会到达顶峰的嘛!”文章来源http://www.bingqipu.com/doctor/592
带状疱疹危害很大,常见并发症通常在皮疹破溃后出现,包括神经痛、面神经和动眼神经麻痹、运动神经瘫痪和脊髓炎等。另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病率显示了明显的年龄相关性。55岁、60岁和70岁的带状疱疹病人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病率分别是27%、47%和73%。这些患者长期遭受疼痛折磨苦不堪言,不仅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低下,而且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有自杀倾向。很多带状疱疹患者往往在皮肤科、骨科等科室间打转。但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指出,这时候你最该看的,其实是疼痛科!从发作到后遗症,带状疱疹就是个疼痛病。因为神经是人体最娇嫩的组织,疱疹病毒对神经造成的伤害很难自我修复,可能两三个星期过去皮肤上的疱疹早就治好了,但病毒导致的神经痛没治好,给留下来了,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到了这个时候,治疗可能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需要少则三五月多则三五年的联合治疗,其中80%以上的病人还都会因为疼痛影响生活质量,产生焦虑抑郁。所以,一发现自己得了带状疱疹,不能只想着去皮肤科“治病”,而应该先去疼痛科“治疼”,更不能误以为疼痛会自愈就硬抗,等后遗痛来了才想着用上止疼药。疼痛科一发现患带状疱疹就会联合给药,使用针对病毒的抗病毒药物、针对疼痛的发病机制选择镇痛药物、营养神经的药物、改善神经代谢的药物,视情况还会加入介入技术等综合治疗,不让带状疱疹留下后遗痛。另一个问题是患者吃药也要规范,不能让吃2颗你只吃1颗,也不能看见一点疗效就停药,一定要把量吃足、把疗程吃够。(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