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多是在体检进行脑CT和核磁共振时发现,在退休老人中并不少见。众所周知,脑梗死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许多老人闻之色变。其实它虽是脑梗死的“嫡系部队”,但比较特殊,应正确看待。脑梗死的种类脑梗死(简称脑梗)是因为脑局部供血障碍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进而产生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其临床症状有突发性的失语、肢体偏瘫、嘴麻、肢体功能障碍等。脑梗死依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20%~30%。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虽是脑梗的一种,但因其比较微小,很多情况下没有什么症状,最开始是解剖学或病理学名词,专指在颅内出现直径小于3-4毫米的梗塞灶,是毛细血管的堵塞,在影像学上形成一个腔隙灶,所以与常说的脑梗是有明显区别的。腔梗和脑梗有哪些不同梗塞灶不同腔梗属于较小的梗塞灶,直径为0.2至15毫米,而脑梗梗塞灶直径都在15毫米以上,也会出现特别大面积的梗塞灶。病因不同腔梗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引起小动脉变性,而脑梗病因多种多样,可以是心源性栓塞,也可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斑块或狭窄,还可是小动脉玻璃样变等。症状不同腔梗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有症状患者可出现肢体活动笨拙、言语不清、肢体轻度偏瘫等,症状较轻,而脑梗则有偏瘫、失语等较严重症状。治疗方法不同腔梗有症状时,需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对于无症状者,常规体检影像发现有腔隙性梗塞灶患者,主要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治疗。而脑梗死的治疗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有的还须进行手术或支架取栓等治疗。腔梗的原因腔梗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大脑半球或者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的动脉硬化与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从而导致管腔闭塞而形成一种小的梗死灶。过度肥胖、缺乏运动以及不良生活习惯,与腔梗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的腔梗患者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无症状腔梗,常在体检是进行颅脑CT、核磁检查时发现病灶。如果腔梗发生在脑部功能性区域,有些患者也可以表现为局灶性的症状和体征,如出现单侧肢体麻木、头痛、头晕、嗜睡等症状。腔梗的危害大脑的结构分为皮质和白质,皮质主要是产生各种命令的部位。白质是传输命令的部位。腔梗容易发生在白质区。因此,很多由灰质产生的命令不能传导下去,就会引发各种功能障碍。梗反复发作后,患者会逐渐出现记忆障碍、延迟回忆功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信息处理速度下降等危害,也会增加痴呆的风险。腔梗还会引发心理方面的疾病,例如焦虑、抑郁等。而心理疾病又会增加腔梗的复发几率。因此,腔梗虽然面积小,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可忽视。防治腔梗六要控制高危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房颤、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等,遵医嘱按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药,控制其发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不熬夜,不迷恋网络游戏等。合理饮食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减少盐、糖的摄入量,少吃肥腻食物,定时定量进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根据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散步、做操、打太极拳、打乒乓球、跳健身舞等,一般不宜做剧烈活动,但也防止久坐不动,要多到空气新鲜的室外活动。做好心理调适消除忧虑烦恼要正确看待腔梗,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和血管衰老是不可逆转的,但可推迟其发展,防止其复发。对人生要持乐观态度。恰当进行治疗如果没有症状,须征求医生建议,有的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同时控制各种高危因素;有的可应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腔梗的复发,由医生根据腔梗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制订治疗方案。如果腔梗患者突然发生口角歪斜、一侧手脚无力、讲话困难等症状,则说明病情有所发展,应尽快送医就诊。转载:梅斯神经新前沿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时间或节律紊乱。睡眠障碍性疾病包括失眠症、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等。其中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导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无法达到正常生理需求,从而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病因失眠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因素如下。01、心理因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愉快事件造成焦虑、抑郁、紧张时可引起失眠。02、环境因素环境嘈杂、空气污浊、居住拥挤或突然改变睡眠环境。03、睡眠节律改变夜班和白班频繁变动,飞行时差引起生物钟节奏变化。04、日常生活因素饥饿、疲劳、性兴奋等。酒精、咖啡、茶叶摄人,睡前饮水过多。05、药物因素药物依赖或戒断症状,中枢神经兴奋性药物。06、疾病因素各类精神疾病大多伴有睡眠障碍,失眠往往是精神症状的一部分。各种躯体疾病可以导致失眠,有时很难确定这些疾病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故近年来提出共病性失眠(comorbidinsomnia)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同时伴随其他疾病的失眠。临床表现女性、老年人更多见。表现为四种类型:①入睡困难;②睡眠维持障碍,易醒;③早醒(醒后不能再睡);④睡眠质量差,次日晨醒后仍困倦,无精力恢复感。多数患者因过度关注自身睡眠问题产生焦虑,出现紧张、不安、情绪低落,严重者有心率加 快、体温升高、周围血管收缩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而焦虑又可加重失眠,导致症状的恶性循环。治疗治疗总体目标尽可能明确病因,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 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非药物治疗01、睡眠卫生教育帮助失眠患者认识不良睡眠习惯在失眠的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寻找形成不良睡眠习惯的原因,建立良好睡眠习惯。02、放松治疗应激、紧张和焦虑是诱发失眠的常见因素,放松治疗可以缓解这些因素带来的不良效应,目的是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及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用于失眠治疗。03、行为治疗包括刺激控制疗法和睡眠限制疗法。前者是一套改善睡眠环境与睡眼倾向(睡意)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干预措施,恢复卧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使患者易于入睡,重建睡眠-觉醒生物节律。后者通过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增加入睡的驱动能力以提高睡眠效率。04、认知与行为治疗改变患者对失眠的认知偏差,改变患者对于睡眠问题的非理性信念和态度。可同时叠加放松治疗以及辅以睡眠卫生教育,目前被认为是失眠者心理行为治疗的核心。药物治疗治疗失眠的理想药物应具有迅速导眠、维持足够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且无宿醉反应和成瘾性等特征。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benzodiazepinereceptoragonists,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传统应用的催眠药如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等现已被苯二氮蕈类和一些安全性更高的新型催眠药所取代。01、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1)苯二氮䓬类药物(benzodiazepinedrugs,BZDs)包括地西泮(安定)、氯氮䓬(利眠宁)、硝西泮(硝基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非选择性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A(GABAA)上不同的α亚基发挥作用,有催眠、抗焦虑、解痉和肌肉松弛等药理作用。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不良反应包括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下降、跌倒和认知功能减退等。老年患者应用时尤须注意跌倒风险。使用中-短效苯二氮䓬类药物治疗失眠时有可能引起反跳性失眠。持续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后,在停药时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长期大量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苯二氮䓬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或泌乳期妇女、肝肾功能损害者、OSAS患者以及重度通气功能缺损者。这类药物多数经CYP3A4酶代谢,因而易受该酶诱导剂和抑制剂的影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2)非苯二氮䓬类(nonbenzodiazepinedrugs,BZDs)药物包括唑吡坦、比坦控释剂、佐四竞隆、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等与BZDs相比,所以新型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仅有单一的催眠作用,无肌松弛和抗惊厥作用。02、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一觉醒周期,可以改善时差症状、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因不良反应很小,可在老年人群中使用,也用于倒时差。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包括雷美尔通、阿戈美拉汀等。雷美尔通是目前临床使用的褪黑素受体MT1和MT2激动剂,可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可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以及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由于没有药物依赖性,也不会产生戒断症状,已获准长期治疗失眠。阿戈美拉汀既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也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因此具有抗抑郁和催眠双重作用,能够改善抑郁障碍相关的失眠,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连续性。03、抗抑郁药部分抗抑郁药具有催眠镇静作用,在失眠伴有焦虑、抑郁心境时候应用有效。低剂量多塞平(3~6mg/d)、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小剂量米氮平(15~30mg/d)等抗抑郁药物与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有益于尽快改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例如,唑吡坦和帕罗西汀联用可以快速缓解失眠症状,同时协同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抗失眠药物的合理应用01、把握获益与风险的平衡在选择干预药物时需要考虑症状的针对性、既往用药反应、患者一般状况、当前用药的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现患的其他疾病。在遵循治疗原则的同时还需兼顾个体化原则。02、注意药物依赖及停药反弹由于长期服用会有药物依赖及停药反弹,原则上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间断给药(每周2~4次)、短期给药(常规用药不超过3~4周)、减药缓慢和逐渐停药(每天减掉原药量的25%)。03、失眠的药物治疗策略为①失眠继发于或伴发于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原发或伴发疾病;②药物治疗开始后应监测并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长期、难治性失眠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③原发性失眠首选短效non-BZDs,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④如首选药物无效或无法依从,更换为另一种短—中效的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或者褪黑素受体激动剂;⑤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以与抗抑郁剂联合应用;⑥对于长期应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慢性失眠患者,不提倡药物连续治疗,建议采用间歇治疗或按需治疗的服药方式。04、老年失眠患者首选非药物治疗手段老年失眠患者推荐使用non-BZDs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必需使用BZDs药物时需谨慎,若发生共济失调、意识模糊、反常运动、幻觉、呼吸抑制时需立即停药并妥善处理,同时注意跌倒等意外伤害。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短期应用或采用间歇疗法,不主张大剂量给药,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05、妊娠期妇女用药妊娠期妇女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安全性缺乏资料。哺乳期应用镇静催眠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需谨慎,避免药物通过乳汁而影响婴儿。推荐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治疗失眠。06、围绝经期和绝经期的失眠妇女应首先鉴别和处理此年龄组中影响睡眠的常见疾病,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依据症状和激素水平给予必要的激素替代治疗,此部分患者的失眠症状处理与普通成人相同。07、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BZDs由于其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慎用。Non-BZDs类药物受体选择性强、次晨残余作用发生率低,使用唑吡坦和佐匹克隆治疗稳定期的轻、中度COPD的失眠患者尚未发现有呼吸功能不良反应的报道,但扎来普隆对伴呼吸系统疾病失眠患者的疗效尚未确定。对高碳酸血症明显的COPD急性加重期、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失代偿期的患者禁用BZDs,必要时可在机械通气支持(有创或无创)的同时应用并密切监护。08、共病精神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中常存在失眠症状,应该由精神科执业医师按专科原则治疗和控制原发病,同时治疗失眠症状。09、抑郁障碍常与失眠共病不可孤立治疗失眠以免进入恶性循环的困境。需要注意抗抑郁药物和催眠药物的使用有可能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不安腿综合征。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失眠时,以抗焦虑药物为主,必要时在睡前加用镇静催眠药物。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失眠时,应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情况下可辅以镇静催眠药物治疗失眠。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a.治疗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药物性质、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长期用药时应定期评估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初期和长期治疗中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b.药物能引起嗜睡,在从事驾驶、仪器操作或其他要集中精神才能完成的操作时应谨慎使用,以免发生事故。c.不能过量使用,应避免与酒精或其他能引起嗜睡作用的药物合用。d.长期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不能突然停止使用,因为存在症状反弹和戒断综合征的风险。e.患者及家人要警惕患者出现行为异常、病情恶化或自杀倾向。一旦出现,应立即就诊。
【认识腕管综合征-CTS】CTS又称为鼠标手、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CTS主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与刺激,从而造成大鱼际肌无力和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疼痛、麻木及进行性的大鱼际肌萎缩。曾引起桡侧三个半手指的麻木、疼痛、乏力,可双侧对称发生。疾病发展1年后达高峰,病程较缓慢。任何能使腕管内容物增多、增大或使腕管容积缩小的因素均可导致本病。据统计,美国每年因CTS行外科手术的人数有40万左右,我国尚无明确统计。此病多见于女性,为男性的3~5倍。CTS早期,因为患者多发于年龄偏大者,多判断为颈椎病或者臂从神经疾病、上肢周围神经炎;临床表现多样的,尤其是女性患者,晚上睡觉时经常被麻木、疼痛不适症状弄的入睡困难或者痛醒等。腕管为腕掌侧一个骨性纤维管道,其桡侧为舟状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及钩状骨,背侧为头状骨、舟状骨、小多角骨及覆盖其上的韧带,掌侧为腕横韧带。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浅屈肌腱、指伸屈肌腱肌及正中神经通过。(9条肌腱,1条神经)由于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以桡侧3~4个手指麻木、疼痛,夜间或清晨较明显,有时夜间会被麻醒,疼痛有时放射到上肢,但很少有颈、肩部疼痛,有时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为主要表现而形成的综合征。多见于30~60岁女性,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5~6倍(女性多从事繁琐、细碎、需要手部频繁劳动的工作)。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急剧改变,愈来愈多的人每天长时间接触、使用电脑,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这种病症也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鼠标手。常见的病因:1)腕部外伤:包括骨折、脱位、扭伤等,改变了腕管的形状,减少了腕管原有的容积。2)腕管内各肌腱周围发生慢性炎症改变:类风湿性腱鞘滑膜炎,急性钙化性肌腱炎等。3)占位性病变:腱鞘囊肿、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多。4)慢性劳损。5)与内分泌有关:妊娠、绝经期妇女,低甲患者、糖尿病。肌电图目前在临床上被认为是最准确的诊断方式。肌电图表现: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末端潜伏期延长。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EMG:可有失神经电位,出现神经源损害的改变。治疗:1)局部固定法2)局部药物治疗3)手术治疗
11月20日卫材宣布,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治疗药物“注射用ROZEALAMIN®25毫克“(甲钴胺)已在日本上市。该产品于2024年9月24日在日本获得生产和销售许可,并于今日被列入日本国家医疗保险药品价格名录。JETALS (TheJapanEarly-StageTrialofUltrahigh-DoseMethylcobalaminforALS)是一项多中心、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III期临床试验,130名ALS患者参与,由德岛大学(TokushimaUniversity)生物医学研究生院神经学系RyujiKaji特聘教授(主要研究者)、YuishinIzumi教授(协调研究者)和千叶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神经学系SatoshiKuwabara教授(协调研究者)组成的研究小组发起进行的临床研究1。 ALS是一种难治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而导致肌肉严重萎缩和无力。由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肌瘫痪导致的呼吸衰竭,因此在不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情况下,患者会在发病后约2至5年内死亡2。日本的患者人数估计约为10,000人2。目前,还没有针对ALS的治疗方法,而且在日本和国外获得批准的药物数量有限,因此这种疾病的医疗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卫材将神经病学视为重点治疗领域之一。作为一家“hhc”公司(humanhealthcare,关心人类健康),卫材致力于通过提供Rozebalamin®作为ALS患者的新治疗选择,进一步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多样化需求,并为他们带来更多福祉。
人体初次接触带状疱疹病毒时主要特征是水痘,当你被感染后病毒会长期潜伏在你的神经节中,一旦你的身体免疫力出现下降,它就会发作,沿着你的身体神经分布形成带状的密集水疱,因此医学上称其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由先前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次激活所引发的感染性皮肤病,具有侵害神经和皮肤特点。01为什么会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疱疹消退后,为什么身上还会那么痛呢?这主要是因为你的神经已经被病毒侵犯发生炎症造成损伤了,因此会对你造成如神经痛,针刺,火辣辣的感觉。带状疱疹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疱疹消退后仍然会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疼痛,这种疼痛也被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抵抗力会逐渐下降,再加上一些其他疾病的影响,潜伏在神经节中的病毒就会出现兴风作浪。长期的熬夜,酗酒,抽烟,劳累或慢性疾病都会侵蚀身体的抵抗力,这类似是最容易得带状疱疹的。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为3%-5%,其中能够发生后遗神经痛的人约为9%-34%。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概率为65%,也就是说年纪越大的人患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概率也就越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既可能是间断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其疼痛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灼痛、胀痛、刺痛、麻木、瘙痒、刀割般、撕裂状、电击感、紧缩痛、痉挛痛等。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异常感觉,如紧束感、麻木、蚁行感或者瘙痒感,还可能出现客观感觉异常,如温度觉和振动觉异常,感觉迟钝或减退等。随着病程的延长,还可能伴有焦虑、抑郁、厌食、疲惫、睡眠障碍等情况。02带状疱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年龄(呈正相关)、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前驱期疼痛、疱疹期疼痛和皮损、特定部位的疱疹、手术、创伤、感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结核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障碍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其发生机制可能涉及外周敏化、中枢敏化、炎症反应、去传入、交感神经功能异常等,而神经可塑性则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产生的根本。03带状疱后遗神经痛的药物治疗止痛药物就像是你的“救星”,帮你缓解疼痛。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也是“好帮手”,止痛的同时还能让你心情变好哦。不过,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正确用药才能事半功倍呀!加巴喷丁:有助于减轻疼痛和异常感觉。普瑞巴林:对缓解神经痛有较好的效果。阿米替林:可改善疼痛和睡眠问题。 度洛西汀:能缓解疼痛和情绪困扰。 曲马多:提供有效的镇痛作用。吗啡:在严重疼痛时可能被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04得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日常需要注意什么饮食清淡 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蒜等,以免加重神经痛的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可以增强抵抗力。注意营养均衡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柚子、西红柿、茄子等。注意休息 如果患者长期熬夜,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患者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以免加重病情。注意卫生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护用品。注意锻炼身体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日常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皮肤护理、生活管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等。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营养神经类的药物,比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能够促进神经的恢复。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1、沙库巴曲缬沙坦如何发挥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心血管领域首个双活性物质的单一共晶体,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按摩尔比1:1组成,此药物属于沙库巴曲和缬沙坦的复方制剂,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复方制剂。沙库巴曲是一种前体药物,进入体内后代谢成活性脑啡肽酶抑制剂,发挥增强利钠肽系统的作用,包括利钠利尿、血管舒张、抑制 RAAS 和交感神经的多途径降压作用以及抑制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肾脏纤维化等靶器官保护作用。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可以抵消脑啡肽酶抑制剂引起的AngⅡ 升高,以便充分发挥利钠肽效应。沙库巴曲缬沙坦正是由沙库巴曲与缬沙坦这两种药物活性成分,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一种新型盐复合物共晶体,具有稳定性好不易降解的特点。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在抑制脑啡肽酶的同时阻断ATR,使两种活性成分发挥双重机制协同作用。2、适应症有哪些?目前该药的适应症有2种: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和原发性高血压。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最初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后来发现它对高血压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最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已将ARNI列为新的一类常用降压药物。3、治疗高血压是哪些人群降压的优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高血压的一线治疗药物。基于其作用机理,更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肾脏疾病、老年及难治性高血压。4、心衰领域,能替代ACEI/ARB吗?目前暂不推荐ARNI替代ACEI/ARB治疗心功能 Ⅰ 级和 Ⅳ 级患者。2022年AHA/ACC/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7]及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仅推荐ARNI在可耐受ACEI/ARB且NYHA心功能Ⅱ/Ⅲ 级的HFrEF患者中替代ACEI/ARB。5、高血压和心衰时,用法用量一样吗?不一样。01、治疗慢性心竭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如果患者没有服用ACEI(如依那普利)或ARB(如缬沙坦),或者只服用了小剂量的这些药物,建议从50mg,每天两次的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反应,每2至4周可以将剂量翻倍,直至达到每次200mg,每天两次的目标维持剂量。02、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次200mg,每天一次。但是,对于年龄较大、同时患有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慢性肾脏病(第3至第4期)的患者,建议从50mg至100mg,每天一次开始。如果患者每天服用200mg的一次性剂量无法有效控制血压,剂量可以增加到400mg,每天一次。在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该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非ACEI和非ARB类降压药物联合使用。6、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如何调整剂量?7、治疗高血压,该药能与哪些药物联用?哪些药物不能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联合治疗中可与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联用。不能与ACEI、ARB(相同成分的缬沙坦除外)、阿利吉仑联用。如果从ACEI转换成ARNI,必须在停止ACEI治疗至少36h(相当于大多数ACEI的2~3个消除半衰期)之后才能开始应用,以降低发生潜在的血管性水肿的风险,同时又不易导致心力衰竭恶化或血压明显波动。8、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应对?低血压:减少剂量或暂时停用。高钾血症:对存在高钾危险因素(如肾功能损害、糖尿病、低醛固酮血症或正在接受高钾饮食)的患者,则考虑减小沙库巴曲缬沙坦剂量或暂停用药。肾功能损害:大部分出现在用药初期,多数症状较轻微,继续服用或停药后可消失。当血肌酐水平增幅达39%~50%或>265μmol/L时,应减少沙库巴曲缬沙坦剂量或暂时停用。血管性水肿:一旦发生血管性水肿应立即停药,并根据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治疗。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即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apidEyeMovementSleepBehaviorDisorder),是一种特殊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在快速眼动(REM)睡眠期,患者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复杂运动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暴力的,如拳打脚踢、翻滚、跳跃等,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或同床者受伤。病因与发病机制RBD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脑干内控制REM睡眠的神经核团功能异常有关。在正常情况下,REM睡眠期时,大脑会抑制身体的运动功能,以防止梦境中的动作在现实中发生。但在RBD患者中,这种抑制机制失效,导致患者将梦境中的动作在现实中表现出来。临床表现RBD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梦境演绎:患者在REM睡眠期将梦境中的情节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这些动作可能与梦境内容相关,但也可能不相关。复杂运动行为:患者的动作复杂多样,可能包括拳打脚踢、翻滚、跳跃等,甚至可能下床行走或进行其他复杂活动。伤害风险:由于患者的动作可能具有暴力性,因此存在伤害自己或同床者的风险。梦境回忆:部分患者能够回忆起梦境内容,并意识到自己在睡眠中的行为。诊断RBD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睡眠监测结果。睡眠监测(如多导睡眠图)可以观察到患者在REM睡眠期出现的异常运动行为,从而支持RBD的诊断。治疗RBD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氯硝西泮、褪黑素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REM睡眠或减少梦境活动,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遵循医嘱用药。心理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心理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其症状。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对梦境和睡眠的认知,减少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环境调整:为了降低伤害风险,患者可以采取一些环境调整措施,如使用软垫、护栏等保护设施,避免在睡眠中受伤。预后与并发症RBD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疾病的发展而逐渐缓解或消失,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持续存在症状并影响生活质量。此外,RBD还可能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共存或相互转化,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和随访。
脑白质高信号1级,别慌!医生告诉你怎么办!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一个可能让很多人感到担忧的话题——脑白质高信号1级。这是一种在脑部影像检查中可能发现的情况,但别担心,接下来为大家详细解读并分享治疗方法。 前几天,一位中年男士来到门诊诊室,面带忧虑地诉说,自己最近做脑部MRI检查时发现了脑白质高信号1级。担心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的病,因此感到非常焦虑。 脑白质高信号1级怎么回事 脑白质高信号1级通常是指脑部MRI检查中,脑白质区域出现轻度的异常信号。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等。大多数情况下,脑白质高信号1级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也不能忽视。 脑白质高信号1级怎么治疗 针对这位男士的情况,为他制定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 1️⃣建议他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2️⃣为他开具了一些改善脑循环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如尼莫地平、银杏叶提取物等,以帮助缓解脑部的不适。 3️⃣还建议他调整生活习惯,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额外小妙招 对于脑白质高信号1级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外,我还推荐大家尝试一些脑部锻炼和放松方法。比如,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记忆训练和注意力练习,或者尝试冥想和深呼吸等放松技巧,以改善脑部的功能和缓解焦虑情绪。 脑白质高信号1级虽然听起来有些吓人,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通过综合治疗和调整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legssyndrome,RLS),又称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RL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导致失眠、抑郁和焦虑。RL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由各种明确病因导致,如妊娠、尿毒症、缺铁、贫血或帕金森病等。临床表现RLS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强烈活动肢体的冲动/欲望,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或加重,患者对肢体深处不适感描述各异,如蚁爬感、蠕动感、灼烧感、触电感、憋胀感、酸困感、牵拉感、紧箍感、撕裂感、甚至疼痛。这种不适感尤以小腿显著,也可累及大腿及身体其他部位,如上肢、头部、腹部,且通常呈对称性。患者需要不停地活动下肢或下床行走,一旦恢复休息状态会再次出现上述不适感。其临床症状具有特征性昼夜变化规律,腿部不适感多出现在傍晚或夜间,发作高峰为午夜与凌晨之间,白天症状相对轻微。常导致日间疲劳、困倦、抑郁及焦虑。诊断标准根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ICSD-3)诊断需满足以下三项:1.有迫切需要活动腿部的欲望,通常伴腿部不适感或认为是由于腿部不适感所致,同时符合以下症状:①症状在休息或不活动状态下出现或加重,如躺着或坐着;②运动可使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如行走或伸展腿部,至少活动时症状缓解;③症状全部或主要发生在傍晚或夜间。2.上述症状不能由其他疾病或行为问题解释(如腿抽筋、姿势不适、肌痛、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关节炎或习惯性踮脚)。3.上述症状导致患者忧虑、苦恼、睡眠紊乱,或心理、躯体、社会、职业、教育、行为及其他重要功能障碍。治疗避免使用可能诱发RLS的药物: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硝普钠、甲氧氯普胺及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抗组胺药:苯海拉明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目前多巴胺替代治疗属于RLS的一线治疗方式,合并血清铁减少的患者通过补充铁剂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对并发小纤维神经病变的继发性RLS患者可酌情加用针对神经痛的药物。当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75μg/L和(或)转铁蛋白饱和度<45%时,建议补充铁剂。推荐首选口服铁剂治疗3个月,并评估铁蛋白水平。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作为中-重度RLS的首选治疗,以小剂量(0.125mg)起始。普拉克索是迄今唯一在中国获批RLS适应证的药物,可改善主观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情绪障碍。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症状恶化、思睡、疲劳、头昏和失眠。除症状恶化外,其余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1个月内。α2δ钙通道配体:α2δ钙通道配体如加巴喷丁-恩那卡比、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均为多巴胺能疗法的替代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