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容易在食道、胃,尤其是食道中下段及胃底,形成迂曲、扩张的血管,有的甚至呈团块状,血管壁很薄(见第10问),在食用较硬的食物或腹腔内压力突然增加等情况下,容易破裂而引起胃肠道大出血,所以肝硬化患者应尽量避免引起这些血管破裂的情况,减少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建议食用较软的食物,尽量嚼碎、嚼烂后下咽,不要食用油炸、干硬及坚果类的食物,食用鸡肉、鱼肉等含刺或骨头的食物时,应仔细挑干净,避免误食鱼刺或骨头,防止刺破迂曲、扩张的血管,引起胃肠道出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避免饮食过饱、提重物等,减少腹腔内压力突然增加的情况,防止迂曲、扩张的血管压力增加,引起破裂出血。肝硬化患者应常规行胃镜检查,评价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出血风险较大或曾经静脉曲张破裂导致胃肠道大出血的患者,应积极采取胃镜下治疗或介入治疗,防止出血。
肝硬化的并发症有很多,有的并发症属于危重急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有以下几个常见并发症需要警惕:如果出现呕血、解柏油样黑便,严重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要警惕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医院急诊就诊;如果出现肚子胀、腿肿等不适,甚至伴有发热、肚子压痛等不适,要警惕肝硬化腹水,甚至合并腹膜炎,应及时肝病科或消化内科就诊及住院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反应缓慢、神志淡漠、不认识熟悉的人、不知身处何地、不能正确对答,甚至昏睡不醒,要警惕肝昏迷(肝性脑病),应立即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各种导致肝脏损伤的病因持续存在,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同时,肝脏细胞外基质-纤维组织大量形成和堆积,类似于“瘢痕”形成,分割、破坏肝脏组成的基本单位-肝小叶结构,形成假小叶及再生结节,使肝脏的正常结构和血供遭到破坏,病因的持续存在导致肝纤维化进一步加重,最终发展至肝硬化。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通过检查(腹部B超、肝脏弹性测定、腹部CT或核磁等)发现患有肝硬化,无任何不适或肝硬化的并发症者,称之为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通过上述检查发现患有肝硬化,且有腹胀、腹水、呕血黑便(病史)或肝昏迷等不适或肝硬化并发症者,称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
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每逢冬末初春,沿海个别地方甲肝病例就会略有上升。“据说甲肝传染性很强,是真的吗?甲肝感染后有哪些表现?应该如何预防呢?”咱们现在来解析。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在1973年首次发现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HAV感染引起的急性肝脏传染病,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病变。甲肝,是1种1次性自限性感染,很少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或死亡。甲肝,经粪口途径传播,不安全的水或食物、卫生条件差、个人的不良卫生习惯等,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甲肝传播,还有1个重要的因素,生吃海鲜或河鲜。这种传播过程,曾经开创了举洪荒之力死磕传染病的先例。时间要倒回到1988年,上海市甲肝爆发,短时间内感染了20多万人,毛蚶被认为是造成疾病流行的祸首。当时征用了大批的学校和旅馆,几天内增加了11.8万张床位,对全部患者进行免费治疗。这场战役,花掉了10亿元,相当于全市每年卫生经费的5倍。不过,钱花得值,29万感染,只有31例死亡。那场风波过后,咱们有了正式的《传染病防治法》。甲肝病毒可以长时间存活于海水、淡水、废水、土壤中,呈全球性分布。当1个未受感染的个体,摄取了已经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就可能感染甲型肝炎;与感染的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也会造成感染。感染甲肝病毒1个月后,仍然具有感染性。儿童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大多数感染的成年人,则在暴露于病毒2周内出现症状。甲型肝炎病毒不会像乙肝、丙肝那样造成慢性肝病,通常在急性感染后自愈,个体感染后会获得持续免疫力,不会再有2次感染。甲肝的平均潜伏期为30天,症状呈急性,从轻微到严重,持续时间可达8周。甲肝的表现包括恶心、食欲减退、呕吐、腹部疼痛、腹泻、发烧、全身乏力、疲劳、关节疼痛、暗色尿、粪便呈苍白色等。约有75%的成年人,在急性感染期间出现发烧、乏力、黄疸等症状;2岁以前的幼儿中10%会有症状;儿童急性感染则多数没有临床症状。甲肝的确诊,需要进行血液检测,如果甲型肝炎病毒的IgM抗体呈阳性,就可确认为急性感染;还可以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也就是RT--PCR等方法,检测甲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RNA。影像学检查,比如CT扫描或超声等,通常不用于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应对甲肝的主要方法是休息、支持、对症处理,重点是减少痛苦并预防并发症,比如防止脱水等,通常需要补充营养和水分。大约85%的甲肝患者会在3个月内康复。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注重饮食卫生和安全饮水是预防的首要措施。甲型肝炎病毒,可以在指尖存活4小时,便后严格洗手,对预防HAV感染非常重要。甲肝病毒在摄氏85度以上的温度中才能灭活,因此,要避免生吃海鲜或河鲜,食物需要高温煮透煮熟再吃。1995年,HAV疫苗成功研制,已经成为儿童推荐免疫接种计划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于HAV的一级预防,按照流行率的高低来选择疫苗接种策略,中度流行地区,对所有12到24个月龄儿童注射HAV疫苗;低度流行地区,只对高危人群接种。二级预防,主要针对暴露后预防,HAV感染后尽快给予免疫球蛋白被动预防或HAV疫苗主动预防,能够有效预防发病或降低肝炎的严重性,重点人群是与确诊患者同居,而且没有接种过HAV疫苗者;与确诊患者有性接触者;与确诊患者共用注射器者;在基层保健中心工作,没有接种HAV疫苗的人员;甲肝流行地区的食品加工者或相关密切接触者。因此,没有甲肝免疫史或者没有感染过甲肝病毒的人,可以通过甲肝疫苗接种降低感染风险。
春天是万物生长、推陈出新的季节。春季养肝顺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使生命活动充满勃勃生机,利于阳气的生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把我们带进气象更新、万物复苏的春天。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也不例外。《黄帝内经》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按照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脏腑阴阳属性及气机升降与四时之气的阴阳消长相互通应。五脏中与春季对应的为肝,那么在万物生长的春天我们应该如何养肝呢?《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这告诉我们五脏之中的肝对应春季阳气生发之性。所以, 春季既是养肝保健的最好时机,也是肝病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节,应注意预防与保健。饮食清淡柔和 , 少食酸辛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北方地区,春季多风少雨,因此建议饮食清淡柔和,少食酸辛。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 , 以养脾气。”意思是说不宜过多食用酸味食品,可适当增加甘味食品的摄入,有助于脾气健运。另外,北方的天气较为干燥,春季应当少吃辛燥食品以免助热生火。推荐大家春季宜多食豆芽、韭菜、荠菜、香椿芽、山药等食物。南方地区春季潮湿多雨,饮食应兼顾健脾祛湿,推荐薏苡仁、春笋、芦笋、山药等。早睡早起,推荐睡子午觉子午觉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法,即每天子时(23 点 -1 点)和午时(11点 -13 点)按时入睡,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晚上 11 点以前入睡,睡眠质量最佳。因为子时是足少阳胆经当令的时候,中医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子时睡眠充足,肝胆疏泄才能如常,否则易出现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就会表现为胸胁满闷、无精打采、面色晦暗、眼周青黑等。午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的时段,午间短时小睡有助于养阳气,协助人体快速恢复精力体力。俗话说“春困秋乏”,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中午时分更是困倦,对于高强度工作的人群尤其如此,如果有条件,短时间的安静休息十分必要。着装宽松保暖俗话说 “春捂秋冻”,在春天天气不太稳定、冷热交替较频繁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保暖的衣服来帮助抵御寒邪、保护阳气。另外,春季穿衣也不能裹得太紧,裹得太紧会阻滞身体气血的运行,限制身体的舒展,不利于阳气的生发。春季运动要舒缓冬季天气寒冷,大家运动减少,筋脉收缩;春天天气渐暖,柳绿花红,景色宜人,适于开展户外运动。因此,要借春季肝气旺盛时,舒展筋脉以利四肢百骸。推荐大家多进行春游踏青、湖边散步、打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在《论语·侍座》中,孔子问各个弟子的理想,曾皙说他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对其他弟子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都未做点评,唯独赞叹曾皙的想法,可见在孔圣人眼中,能在春日怀着闲适的心情去沂水边沐浴春风、鼓乐咏歌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所以,大家也不妨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浮华,享受片刻的宁静,让身体闭藏了一个冬天的阳气,在自然环境中尽情复苏生发。调摄心神,调畅气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具有调节精神情志的功能。春季阳气初升,宜顺应春季升发之气,令精神也舒展放松,不要总是“紧绷绷”。而且,中医学认为肝是“刚脏”,易亢易逆,又被称为“将军之官”。所以,春季更应注意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以防暴怒伤肝。平时养生可饮菊花茶平肝明目,玫瑰花茶解郁活血,合欢花茶解郁安神。慢性肝病患者春季养生特别提示慢性肝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人群,因为肝脏本身就存在慢性损伤,肝病又往往容易在春季加重,所以慢性肝病患者在春季尤其要注意保养,下面几个要点提醒大家注意:1. 常规进行肝病方面的基本检查,了解自己的疾病是否有波动变化 ,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春季万物复苏,各种病原微生物也开始活跃,所以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慢性肝病患者在这个季节要注意防止各种感染,避免肝脏“雪上加霜”,诱使病情加重。3. 肝硬化患者饮食切忌过于酸辣,过酸或过辣的饮食容易刺激胃黏膜,使原本脆弱的食道胃底静脉进一步受损,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我们知道乙肝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而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乙肝的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在这一传播风险显著降低后,更多的乙肝妈妈开始关心生产之后能否母乳喂养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乙肝妈妈没有服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只要刚出生的孩子进行了乙型肝炎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双重免疫阻断,就可以母乳。当然母乳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出现乳头的破溃出血。第二种情况是,乙肝妈妈本身因病情需要,正在服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虽然这些抗病毒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很低,但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安全,仍然不清楚,因此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母乳。本文系谢艳迪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2016年12月16日召开的亚太肝病研究学会第六届乙肝专题会议上,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主任鲁凤民教授报告了他们与厦门大学等单位的合作研究成果,并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安全停药”和“准临床治愈”新观点。该研究已相继刊发在欧洲肝病学会会刊《肝脏学杂志》。目前我国有近8000万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近2000万为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人群超过200万。为了减少停药带来的疾病复发和反弹,各国和地区的慢乙肝防治指南多强调对慢性乙肝患者长期用药。实际上,有一部分患者(约20%)停药后并不会反弹。基于血清HBV RNA持续消失为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准临床治愈”概念,如果能经多中心的大队列验证,未来可用于鉴别这些可以安全停药的患者。在过去的两年时间中,鲁凤民实验室通过一系列研究,阐明了HBV除了具有DNA病毒的特性外,还有RNA病毒的特性,并相继对其来源、与慢乙肝停药后复发、乙肝病毒复制模板(cccDNA)的相关性开展了研究。研究人员首先证实了血清HBV RNA为包裹在病毒核衣壳内的前基因组RNA(pgRNA)。在HBV复制过程中,这些位于核衣壳内的pgRNA未经逆转录直接被病毒外包膜包裹,释放到肝细胞外产生HBV RNA病毒样颗粒。经过小样本研究证实,血清HBV RNA具有预测经核苷(酸)类似物(NUCs)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安全停药的潜在临床意义。研究人员在62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中,证实血清HBV RNA的水平与肝细胞内cccDNA具有相关性。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41例接受NUCs治疗至少两年的慢乙肝患者血清HBV RNA,结果显示,血清HBV RNA水平与肝细胞内cccDNA亦显著相关,即HBV RNA水平可反映cccDNA是否存在及其转录活性。目前临床上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消失作为评价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标准,但HBsAg既可由cccDNA也可由整合到宿主基因组的HBV基因片段表达产生。因此,鲁凤民教授认为,相对于HBsAg,血清HBV RNA的动态变化能更好地反映肝细胞内cccDNA的状态及活性。此外,相对于恩替卡韦、替诺夫韦酯等强效抗病毒药物作用下血清HBV DNA的快速消失,血清HBV RNA在监测患者是否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更具有优势。鲁凤民教授提出,血清HBV RNA的持续消失可反映肝细胞内cccDNA池的耗竭或者转录静默,这种状态可称为 “准临床治愈”。因此,基于血清HBV RNA的检测可能会使相当一部分接受NUCs治疗的CHB患者实现安全停药。针对“准临床治愈”的临床应用价值还需多中心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来验证。鲁凤民同时算了一笔经济账,仅单考虑部分患者安全停药后节约的社会购药成本,按药品谈判机制所确定下来的慢乙肝患者用药情况,只替诺福韦酯一项,每人每年可节省6000元。目前超过100万慢乙肝患者在接受NUCs治疗,可节约的成本=100万×20%(停药不反弹患者)×6000元/年=12亿元/年。也就是说,每年至少可为患者节省12亿元。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停药不反弹的患者由于终身服药所带来的心理负担等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未来在国家“十三五”专项支持下,鲁凤民课题组将对血清HBV RNA的临床意义进行系统研究,以验证该“准临床治愈”和基于此的安全停药的可行性,并推出我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线路图。为广大慢乙肝患者服务,使更多的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亲友聚会期间,在好心相劝他人勿贪杯的同时,人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有一部分人的饮酒行为不受意志控制,这其实是酒精依赖症,而且理论上每个人都可能得。在消化内科、肝病科或精神心理疾病科接诊的酒精依赖症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年龄区间30多岁到60多岁,职业有白领、公务员、私企老板、国企退休人员等,且大多数都是高学历者。近距离看,部分患者鼻尖发红,毛孔粗大,即有俗称的酒糟鼻。这是因为酒精依赖症患者常年喝酒后,面部皮肤毛孔扩张,会有一点潮红,但大部分人可能无明显特征。并不是酒精依赖主要出现在这部分人群中,而是他们所在圈子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能尽早识别出问题前来寻求帮助。不仅仅是大众对酒精依赖认识不足,在国内医疗界,这也是近年来才开始重视的研究领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曾收治过一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具有典型的酒精依赖症——50多岁男性,生活饮食起居规律。几年前听商家宣传和部分亲朋议论,葡萄酒含有大量抗氧化成分,就餐期间小酌一杯红酒,可以软化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于是,以往偶尔最多白酒三四两、黄酒一斤酒量的他,改成每晚两瓶红酒。几年下来,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认为酒后还助眠、放松心情,一箭数雕。直到一个月前,亲属生病住院,他在医院陪护,到了每天喝酒的时间了,他开始满头冒汗、手发抖,整个人浑身难受。医院里没酒,但他还是控制不住地要到处找酒喝。临近深夜,商店都关门了,他最后在一个24小时便利店买到了一小瓶劲酒,一饮而尽,之后全身感觉舒坦。在那一刻,他意识到,为防病而养成的每日两瓶红酒的“好习惯”,在几年锲而不舍地坚持下成瘾了。更让他警惕的是,自己有酒精依赖的遗传背景,他的父亲也很爱喝酒,酒后会出现情绪低落等问题,为此曾就医过。于是,他先在精神专科医院进行了酒精依赖住院戒断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减轻手抖、出汗、烦躁、全身不适等戒断症状;同时解决停止饮酒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睡眠问题、情绪问题等;出院之前还会跟进心理治疗,帮助病人识别高危情景,减少饮酒渴求,并通过动机增强访谈帮助病人减少复饮。之后,他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进行酒精性肝硬化的治疗。一些病人否认自己饮酒的相关问题而拒绝治疗,持续长期饮酒直至出现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记忆力障碍,甚至是神经系统的多方面损害才寻求医治而追悔莫及。长期饮酒所带来的“快感”延迟,医学上称之为犒赏系统迟钝。酒量的提高,就像两条抛物线,先是亦步亦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肝脏等器官机能的损耗,再往后,酒量就下去了,但人却成了酒痨。很多爱喝酒的人,并不觉得自己有病,或有酒瘾,只是无酒不成席,喜欢喝一点,但逢喝必醉,刚开始感觉是酒量一天天见长,本来半斤就会醉,后来能喝一斤了,以为很能耐,越喝越高兴,感觉再喝下去酒量还能增长,殊不知,这个“量”什么时候界限模糊了连自己都不知道,每喝必醉,每醉必“断片”,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是呈抛物线往下滑了。所以,当自己的酒量临界线出现模糊时,就该知道出问题了。为什么很多人听多了医学专家的建议仍没有触动?因为慢性疾病的发展过程往往隐匿且较漫长,尤其是年轻气盛时,大多不会在意10年或20年以后自己的身体状况。回到上面的病例,为什么以预防疾病为出发点的喝红酒,却最后演变成为酒精依赖,并出现酒精性肝硬化?因为他每日的酒精摄入量超过了安全标准。世卫组织推荐的低风险饮酒量(安全标准)是——第一,每天摄入不超过20克纯酒精(酒精度数×酒的摄入量×0.8=纯酒精量);第二,饮酒频率是每周不超过5天(每周至少2天不饮酒)。理论上酒精依赖可以覆盖所有人群。当然每个人的酒量不同,遗传背景也不同。如果超过了安全标准,那么出现酒精依赖的风险就会加大。一个人从少量饮酒逐渐加重,经历高风险饮酒、有害饮酒,最后到酒精依赖,这大约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大脑的犒赏机制是酒精依赖成因酒精对人的危害是全身性的,除了大家所知道的酒精性肝病外,它对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脏、骨骼及心理等都会有影响。其中,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尤其明显,到了后期明显影响大脑功能,损害智力、记忆,而且这些损害几乎是不可逆的。识别喝酒是爱好还是一种病态,有一个区别方法是自控力。喝到一定量时,问问自己,能不能随时放下酒杯?很多人喝到后面,放不下酒杯,一定要喝到醉;有些人说,我也不是天天喝啊,但他们往往一喝起来就三四天连续喝,喝到不省人事,然后睡上几天。这些都属病态,要引起重视。很多人现在可能不觉得自己喝酒有问题,当等到不知不觉中对酒精形成依赖,再想要戒酒,就相当困难了。因为,酒精依赖是一种脑部疾病。酒精依赖在我们大脑中形成了病灶,当病人看到酒或和以前喝酒有关的线索,比如酒瓶、酒吧环境、大家在一起喝酒的欢快氛围等,这些都会刺激这些病灶兴奋,引起大脑相应部位的反应——一个可以控制情绪反应的犒赏系统。当犒赏系统通路上的神经细胞释放出“制造幸福感觉”的多巴胺时,我们就能体验到快乐。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会很快被重新摄取,欣快感消失。但酒精会抑制多巴胺的重新摄取,增加多巴胺的释放,人会产生更强烈更持久的愉悦感,甚至陶醉感。而在酒精的不断作用下,犒赏系统会变得越来越迟钝,需要不断提高酒量,来刺激犒赏系统产生新的愉悦感,为此陷入恶性循环。这种犒赏系统的情绪反应机制很原始,并有巨大的潜力,为了达到这种欣快感、陶醉感,人可以放弃一切,酒精依赖就是通过这种潜力的刺激和不断激发而产生的。国外有学者设计了快速筛查酒精依赖可自问四个简单问题,分别是:1.有没有感到自己应该戒酒?2.当别人责备自己的饮酒问题,是否感到不高兴?3.是否对自己的饮酒问题感到内疚/自责?4.是否一睁开眼睛就要喝酒以避免不适?以上问题中有两个答案肯定者,即怀疑有酒精依赖的可能,建议找专科医生进一步确诊。
近年来,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患病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究其原因,都是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长期酗酒惹的祸。酒精肝是酒精性肝病的简称。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500万~2000万人酗酒,这些人中有10%~20%(150万~400万)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但此时肝脏内部组织已发生病理改变。 酒精性肝病分3类 酒精性肝病主要分为3类,即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这3种形式可单独或混合存在。 1.酒精性脂肪肝。在酒精性肝病中,酒精性脂肪肝出现最早。轻者无任何症状,只是在健康体检时发现;重者可出现肝肿大、肝区闷胀或疼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30%~50%患者临床表现与饮酒的严重性和持续性一致。检查可见转氨酶、血脂等异常,当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中有1~2项增高者有重要参考价值。肝脏CT或B超有助确诊。 2.酒精性肝炎。黄疸、肝肿大和压痛为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常见体征。有81%的患者出现肝肿大,77%的患者有黄疸,转氨酶中度增高。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患者有明显的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腹痛腹泻等症状。据统计,有77%的患者出现食欲不振,55%的有恶心呕吐,46%的有腹痛,43%的患者出现体重减轻。 3.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早期可无症状,以后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尿色加深、腹痛、乏力、倦怠、发烧、鼻子和牙龈出血等症状。患者常见面色灰暗、巩膜黄疸、下肢浮肿、腹水等体征,也可以出现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等肝硬化晚期体征。 酒,酒精肝的罪魁祸首 对于酒精肝来说,酒当然是毋庸置疑的罪魁祸首。进入体内的酒精90%在肝脏代谢,它能影响脂肪代谢的各个环节: 1.酒精对肝脏有直接损害作用。 2.大量饮酒使血液和肝细胞内游离脂肪酸增加。 3.酒精影响脂肪从肝中顺利运出而形成脂肪肝。 4.大剂量酒精会使肝内甘油三酯合成增加并堆积,又可使极低密度脂蛋白出现分泌障碍,最终产生脂肪肝。 5.长期饮酒可导致肝细胞摄取脂肪增多,促使脂肪肝形成。 6.酒精作为一种半抗原与抗体形成复合物,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细胞、组织的炎症、溶解和坏死。 如果饮酒量(纯酒精)<80克>80~160克/天,则其发生率增长5~25倍;若每天摄入300克纯酒精,8天后就可出现脂肪肝。 戒酒才是王道 那么,如何才能不患酒精肝?答案只有一个:戒酒。 研究发现,大多数酒精性脂肪肝在戒酒1个月左右,肝内脂肪就会减少,轻者数月后消失,重者1~2年消失。酒精性肝炎情况比酒精性脂肪肝较差,但如能及时禁酒和住院治疗,多数也可恢复,死亡率仅1.5%~8%。酒精性肝硬化的情况最差,据统计约有50%左右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在5年内死亡,有5%的病人可转化为肝癌。而据报道,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如不戒酒,或没有接受很好的治疗,10~15年后就有可能转为肝硬化。因此,专家们强调,对酒精性肝病应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患酒精性脂肪肝后应及时戒酒、及时治疗,以阻止其向坏的方向发展。 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宜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宜超过15克(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喝酒最忌空腹,在喝酒前半小时,应该吃些东西“垫垫”。 配合营养治疗 为了防治酒精肝,除了戒酒,还应配合营养治疗。营养治疗的原则如下: ○加强营养。酒精性脂肪肝,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出现肝严重损害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限制蛋白质饮食。 ○少吃油腻、油炸、腌制品食物。酒精肝患者胆汁排出量不足,影响脂肪类食物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所以消化能力较差,油腻、油炸、发酵的食物及腌制品如香肠、腊肉等最好少吃。 ○少量多餐,以减轻肝胆的负荷。 以下食疗方供参考: 姜汁菠菜菠菜250克,生姜25克,食盐2克,麻油3克,味精、醋、花椒油适量。凉拌,佐餐食用。该方能通肠胃、生津血、解酒毒。 八珍醒酒汤莲子、核桃仁、青梅各10克,白果、百合、白醋各5克,橘子瓣、山楂糕、白糖、冰糖各50克,红枣20克,精盐少许。加水煮成较稀的水果羹服用。该方有解酒功效,可酒后饮用。 橘味醒酒汤橘子和莲子罐头各半瓶,青梅25克,红枣50克,白糖300克,白醋30克,桂花和水淀粉少许,加1000毫升水煮熟,分次服完。有解酒功效。 白糖藕粉藕粉30~50克,白糖适量,加水煮成稠糊状服食。可生津止渴、清热除烦、醒酒。 白糖菱角粉菱角粉30~50克,白糖适量,加水煮成稠状服食。可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芹菜炒香菇芹菜400克,香菇50克,食盐、醋适量。此方有平肝清热、益气和血作用。 蘑菇烧豆腐嫩豆腐250克,鲜蘑菇100克。沙锅内放豆腐和鲜蘑菇片,加适量盐和清水,中火煮沸后,小火炖15分钟,加调味品即可服食。有补气益胃、调脂、抗病毒作用,可用于肝炎后脂肪肝的辅助治疗。 芹菜红枣煲汤芹菜200~400克,红枣50~100克,煲汤分次服用。也可单用芹菜250克,洗净捣汁去渣,加蜂蜜适量,炖后温服,每日1次。二方均有清热解毒、补血养肝作用。 酒精肝春季养生5注意 多饮水: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饮食平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 心情舒畅: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首先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适量运动: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的目的。 服饰宽松:宽松衣带,形体得以舒展,气血就不致淤积。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
患者:我是大三阳患者想要个宝宝 我是大三阳患者,肝功能正常,女性。病毒量7次方。2个月前在济南协和医院治疗过。然后到传染病医院咨询,当时病毒量小于1000,肝功能正常。但没有转阴。我们医院专家建议我马上停药,说肝功能正常不要乱治疗,我的情况属于病毒携带,在吃药的情况下小于1000没什么依据。说停药后就会反弹,如果导致肝功能异常就麻烦了,建议我不要治疗了,两个月以后查看肝功能,今天查了肝功能正常,病毒反弹了4.778乘以10的7次方,大夫我现在可以要宝宝吗, 这种情况需要治疗吗,我好担心现在病毒反弹传染性是不是很高啊。担心传染给宝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封波:1、乙肝病毒标志物(+),但无乏力等症状,肝功能正常,肝脏B超无异常,我们可统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按你所述,考虑你目前即为这种情况,原则是不需治疗,但应随访,尤其是孕期。2、产后24小时内给予婴儿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在90%以上,可以最大程度的预防婴儿的感染。供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