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干预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综合征,肥胖,吸烟,大量饮酒,动脉狭窄,睡眠障碍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等,这些都是破坏脑动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这些因素,做好体检,有问题及时看医生,或者在好大夫网站咨询我,我愿意为您们做专业指导。
脑血管病是什么?顾名思义是脑血管出了问题导致脑功能出了问题,它包括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前者就是大家知道的中风,是急性脑血管事件,分为:缺血性(如脑梗)、出血性(如脑出血);后者就是脑血管慢性病变,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形成,如很多人都很关心的脑腔隙梗死(腔梗)。导致脑血管病变有如下机制:1) 血管壁增厚、管壁粥样硬化斑块,使管腔变窄变细。2) 血管内血小板集聚形成血栓,血液变稠了。3) 血液动力学变化:血液流动压力过高或过低导致不同的脑灌注,心脏泵血的功能下降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以及休克等都使脑得不到有效灌注,这样就导致了脑梗死发生。
脑中风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误区一:等会也许就好了。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往往没有受到患者或家属的重视,没有紧急送医而延误诊治。因此,识别脑卒中的早期症状非常有必要。误区二:每半年输一次液会预防脑卒中。目前没有科学研究证明输液能预防脑卒中,靠短期的静脉用药不能起到预防卒中的作用。及时、长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才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措施。误区三:阿司匹林吃吃停停。由于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有些病人不愿坚持服用,这样做是错误的。由于血小板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随着新生血小板的增多,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会逐步恢复,因此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误区四:他汀类药物在血脂达标后即可停用。他汀类药物不仅仅是调脂药物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他汀才能见效,中途停药会导致斑块继续增长、脱落或不稳定斑块破裂,再次引发卒中。因此,如果没有禁忌,他汀类药物应该长期坚持服用。误区五:青年人不会脑卒中。虽然脑卒中主要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但是现在脑卒中已经出现年轻化趋势。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熬夜、高脂肪饮食外,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寻找并治疗原发病乃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误区六:可能脑卒中了自服“急救药”。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安宫牛黄丸等不能治疗脑卒中,诊断不明前不能乱用药。一旦发现脑卒中症状应尽早到有卒中绿色通道医院诊治。了解脑卒中,关注脑卒中,走出脑卒中认识误区,远离脑卒中。
由于病因不同、病变部位不同,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症状也会有所差异。脑卒中通常会突然发生,但也可能会逐渐进展。脑卒中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一般会突然感到眩晕。一些病人也会表现出和以往不同的头痛症状,多为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口角歪斜、吐字不清、言语不利,一侧面部和(或)肢体麻木,肢体活动不灵便、乏力甚至瘫痪等。有些病人会出现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嗜睡,甚至会突然晕倒、跌倒或意识丧失等。少数病人表现为单侧肢体不自主地抖动。总之,脑卒中早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感觉、运动等方面的问题。脑卒中的急救时间短,因此一旦发现征兆,需要及时就医。在实际生活中,当疾病发生后很多人往往措手不及,很难妥善处理而延误了治疗。时间就是大脑,如果短时间内能发现症状并得到及时救治,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卒中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当发生脑卒中时,亲友如何抓住抢救时机呢?1、识别疾病:有个简易的识别方法——“120口诀”:1(1张脸)看是否嘴角歪斜;2(2只胳膊)查2只胳膊是否无力,能否平行举起或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听患者是否出现言语不清。2、尽早求救:记录下发病的时间,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去有卒中绿色通道的医院! 3、现场处理:发现情况先冷静下来,千万不要剧烈摇晃患者的身体尤其是头部,也不要随意挪动患者。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将患者身上的衣扣、领带和腰带等松开,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如果患者配戴活动性假牙需及时取出。不要随便用药,以免加重病情。4、积极配合医生诊治:至医院后,亲友应详尽介绍病情,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检查。确定病情后,医生将会向家属解释针对性治疗的意义及风险,也要求家属及患者抓紧时间做出决策,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的准备。
对一些人来说,睡眠就像眨眼或呼吸一样自然。对其他人来说,获得足够高质量的睡眠是一项重大挑战,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或进行医疗干预。睡眠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从短期压力源到严重的长期睡眠障碍。短期睡眠问题大多不需要医生的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或选择一些非处方药(OTC)可能就足够了。慢性睡眠障碍则可能需要医生的治疗。睡眠障碍治疗类型取决于几个因素:睡眠障碍的根本原因,睡眠障碍的类型以及睡眠障碍的持续时间。慢性睡眠问题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有些甚至需要手术。安眠药安眠药可能对有时差或压力等短期问题的人最有用。这些药物是为了帮助你入睡或保持睡眠。然而,如果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包括依赖性风险。普通的OTC安眠药可以通过低剂量的抗组胺药来调节睡眠-觉醒周期。这些药物包括:苯海拉明,琥珀酸多西拉敏。处方安眠药更容易引起依赖性问题。只在需要的时候遵医嘱使用。药物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之一。凡能快速诱导睡眠、延长总睡眠时间及深度睡眠过程的药物,均有助于治疗失眠。目前常用治疗失眠的药物有镇静催眠药(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非典型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目前极少用于催眠)和中药。迄今镇静催眠药已经历前后三代的发展:一、第一代镇静催眠药物包括巴比妥类、水合氯醛、三溴合剂和羟嗪(安泰乐)等;巴比妥类早在1864年已人工合成(巴比妥酸),但到1903年才发现它具有镇静作用,并认识到巴比妥酸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它们的治疗指数较低,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药物之间相互影响比较大、中等剂量即可抑制呼吸。其中羟嗪对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较合适;水合氯醛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少,广泛用于药物临床试验与不合作者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时的快速催眠;苯巴比妥可对苯二氮卓类与其他催眠药进行替代与递减治疗,也可用于儿童睡行症、睡惊症和梦魇等疾病,或者用于拮抗麻黄素、苯丙胺、氨茶碱等药物的中枢兴奋不良反应。二、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物主要是指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该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其中地西泮(安定)曾经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氯氮卓(利眠宁)是这类药中最先被合成者。后在瑞士拉罗切(LaRochey)药厂药理部动物实验室发现此类药物的精神活性;再后不久,第二个药物地西泮问世。该类药物中前期开发的有甲喹酮、甲丙氨醋、氯氮卓、地西泮、舒必利;后期开发的有三唑仑、咪达唑仑、氟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它们的特点是治疗指数高、对内脏毒性低和使用安全。到目前为止,仍是治疗失眠最常用的药物。苯二氮卓类药能迅速诱导患者入睡,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但也改变了通常的睡眠模式,使浅睡眠延长、快动眼睡眼持续时间缩短、首次快动眼睡眠出现时间延迟.做梦减少或消失。苯二氮卓类药物各有特点。如三唑仑:吸收快,起效快,无蓄积,无后遗作用,是较理想的催眠药物;但缺点是半衰期短,用药后易产生清晨失眠和白天焦虑,这可能被误认为是剂量不足而不断加量反而容易形成依赖,导致停药后的反跳性失眠和更严重焦虑。氟西泮:半衰期较长,很少发生清晨失眠与白天焦虑,但由于其主要代谢产物有活性,且活性代谢产物半衰期长达47~100小时,故易蓄积。三、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物主要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一般讲,所有的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都有抑制作用,会产生依赖性、戒断症状和宿醉现象。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发了新一代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唑吡坦是首先面市的该类药物。由法国Sythelabo公司研制开发,1988年在法国上市,商品名Stilnox。唑吡坦能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同时能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次晨无明显后遗作用。极少产生"宿睡"现象,也不影响次晨的精神活动和动作的机敏度。久服无成瘾性,停药后很少产生反跳性失眠,重复应用极少积聚,使用较为安全。因此上市后得到广泛认同,已成为治疗失眠症的标准药物,有逐步取代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趋势。我国于1995年开始进口唑吡坦,商品名为"思诺思"。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物口服吸收良好,半小时达血液浓度高峰,药物代谢排泄快,半衰期为3~6小时,经肾脏代谢。本类药物治疗指数高,安全性高。基本不改变正常的生理睡眠结构,不易产生耐受性、依赖性。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敏感性有关,主要为思睡、头昏、口苦、恶心和健忘等。主要代表药物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天然助眠剂一些睡眠不足的人可能想避开药物,使用替代疗法来帮助入睡。其中包括: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是一种有助于调节身体睡眠周期的激素。它可以作为膳食补充剂。缬草缬草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作为膳食补充剂出售。然而,其对失眠影响的研究还没有定论。薰衣草:这种舒缓的香味被用于各种促进睡眠的产品中。研究表明,它也会影响你的神经系统,从而促进更好、更具恢复性的睡眠。香紫苏油香紫苏油也可以增加放松促进睡眠。混合精油也有专为促进睡眠而设计的精油混合物。这些混合物通常含有薰衣草、云杉和洋甘菊等精油,所有这些都具有放松的特性。
在当今快节奏的世界里,睡个好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它已经在我们的优先事项列表中掉到了工作、家务、社交和娱乐之后。然而,睡眠不应该是一种奢侈品。它如食物和水,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身体对睡眠的需求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睡眠期间身体会发生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个过程本身如此重要。一个良好的睡眠不仅仅是防止眼袋哦。高质量的睡眠可以避免许多短期问题,如疲劳和注意力难以集中。它还可以预防严重的长期健康问题。良好睡眠的益处包括:1、减少炎症。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全身炎症,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长期炎症可能导致慢性健康问题,如炎症性肠病。2、提高了注意力。睡眠充足的人比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更有效率,表现、记忆力和注意力也更好。3、减少热量摄入。缺少睡眠和睡眠不足会扰乱负责调节食欲的化学物质而导致吃的过多引起过度肥胖。而充足的睡眠会帮助减低食欲。4、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睡眠不足会增加患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健康的睡眠可以降低此类风险。5、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低会增加患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90%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都伴有睡眠质量低下。我们也知道当身体睡眠不足时会发生什么。睡眠不足会对健康产生累积影响。睡眠不足的时间越长,健康问题就可能越严重。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各种问题:记忆力下降在睡眠中,大脑会清除白天形成的斑块和蛋白质。如果没有适当的睡眠,这些斑块和蛋白质可能会残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干扰处理和记忆新信息以及形成长期记忆。免疫力减弱如果睡眠不足,身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就无法抵御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感。降低性欲睡眠不足可导致睾酮水平降低而影响性欲。心血管疾病心脏病、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在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群中更常见。体重增加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让人渴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此外,如果睡眠不足,大脑中抑制食欲的化学物质效力减低,导致体重增加。把睡眠不足的身体想象成一辆爆胎的汽车。汽车正在行驶,但行驶速度较慢,动力也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开得越久,对其的损坏就越严重。除了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外,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平衡不良,增加事故风险。
严格控制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坚持定期的体育活动避免久坐;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重情绪管理、密切监测认知功能状态。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睡眠障碍、情绪低落、多思多虑、易哭易怒、记忆力减退、不愿与人交往等现象,不要自认为不要紧,应主动就医, 在神经内科医生帮助下进行评估及病因分析,及早干预,可以预防痴呆的发生。
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看个病例。邻居张大伯75岁,最近半年逐渐出现头晕,行走变慢不稳,兴趣减退,情绪低落,易怒易抱怨。自己不认为有病,以为这几个月因为新冠疫情没出去走动引起,在家人的劝说下,来神经内科看病。以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血糖近来控制不好。在我门诊经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量表评估,给他做了相关的血液化验及头部核磁共振检查(MRI),发现广泛脑小血管病变。抑郁量表评分为中重度抑郁,认知量表评分轻度异常,步态异常诊断帕金森综合征(血管性)。结合他本人情况制定了治疗方案,并进行脑血管病预防宣教。张大伯了解了自己病情后,心服口服,下决心严格控制饮食,多动,听从医师吩咐规则服药,按时复诊,病情得到改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发,脑小血管病(CSVD)日益增多。除了引起中风外,同时还更易导致慢性脑血管功能障碍,出现抑郁、认知减退,行动障碍。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大量的脑小血管病(CSVD)被识别和发现。近年来这一概念得到广泛重视,最近以“阿尔茨海默病(AD)循证预防”为题,制定了全球首个AD循证预防国际指南,引起国际医学界广泛关注。其中有多项均与脑血管病预防相关,提出AD可防可控。
治疗前 反复左侧肢体乏力,数分钟后可缓解,CT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CT灌注显示右侧前循环供血区灌注较左侧低。术后血管成型好,支架贴壁良好 治疗后 治疗后7天 病情平稳,血压正常,无头痛头晕。等待三个月后颈动脉彩超复查。
二零二零年伊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始料未及的速度由武汉迅速蔓延至全中国,甚至全球,在这种特殊形势下,国内多地的居民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居家隔离生活。而新冠病毒的阴影使很多认知障碍家属感到十分焦虑,一则因为认知障碍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疾病较多,一旦感染发展成为重症和危重症的几率较高,二则认知障碍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去到医院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不去医院又担心断药后病情变化处理不及时。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失智患者应该如何保护和管理呢?我们从特殊情况下认知障碍患者本身特点及特殊情况下如何在做好管理两方面为大家做一个分析,相信有了正确的认识,知己知彼,就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恐慌和焦虑,理性对待,平安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一、认知障碍者在特殊时期不利于管理和防护的方面认知障碍者大部分患者为高龄患者,很多患者除了认知功能减退,多种机体功能出现减退,同时可能存在更多的合并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肝肾功能的潜在损害,一旦出现病毒感染,发展成为重症及危重症的几率较高,所以做好积极的防护对患者和家人都至关重要但失智者者不利于防护的方面如下:理解和学习能力差,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掌握能力极差,比如如何戴口罩、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没有明晰的认识;记忆力差,尤其近记忆力差,嘱咐的事情很难记住;自我管控能力差,固执,很多患者存在刻板的行为,比如每天出去沿着固定的路线活动,在特殊情况下,很难听从家人的意见,家人的护理难度明显增大,如果患者一意孤行,容易有感染和走丢的风险,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对病人和家属都是很大的打击。正是基于上述的特点,在疫情仍未平稳的情况下,家人对患者的管理要格外小心。二、新冠病毒疫情下认知障碍患者的科学防护和健康管理引起认知减退最常见的原因是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常用的促智药物有两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包括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石杉碱甲)和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通常需要长时间服用,但偶尔断药一次问题也不会很大;抗抑郁药、镇静药物是在”不得不用“情况下服用的药物,在精神行为症状未控制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停用,要咨询医生;有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认知障碍患者,控制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至关重要。疫情期间虽然很多医院的非发热门诊减少,但仍然是开放的,大多数医院都接受家属代为配药,而且大多数医院都开设了网上咨询服务,如需要配药可带好既往的病历卡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前去配药,而且特殊时期,医院配给的药量可能会服用更长时间。除了药物坚持服用,其他生活方面的事项的注意也非常重要,比如患者的营养保证,以增加对病毒的免疫力;很多患者对冷暖的认识不足,家人要协助其注意加减衣服,避免受凉;规律的适当的甚至有趣的室内运动。最后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殊时期,对于每一个家属来讲,不妨化危机为契机。居家隔离的时间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是难得的与家人相处和陪伴的宝贵时光,统筹安排好时间,借此机会可以观察老人的症状的变化、存在的困难和尴尬,配老人聊聊天、说说话、玩玩简单的游戏,在耐心和爱的氛围中,老人的情绪会更平稳,进展速度会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