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饮食调理建议 饮食宜低盐,若有水肿时,则需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如鸡蛋、鸭蛋、皮蛋、面筋、梨、西瓜等。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加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红枣等。各种咸食和腌制品均应禁食。 一般说来,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必控制过严,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每天50~70克,但当心衰严重时,则宜减少蛋白质的供 给,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蛋白质的特殊动力学作用可能增加心脏额外的能量要求和增加机体的代谢率,故应给予不同程度的控制。已知肥胖不论对循环或呼吸 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当心力衰竭发生时,由于它可引起膈肌的抬高,肺容积的减少及心脏位置的变化,因而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因素。 过多摄入食盐易导致血容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荷。轻度心衰病人每日摄入食盐量约5克,中度心衰患者为2.5克,重度患者为1克,可选用硒加碘盐代替钠盐。 心衰患者宜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南瓜等。 肥胖者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宜按(40克~60克)/天。因脂肪产热能高,不利于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使胃饱胀不适;过多的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并可能包绕心脏、压迫心肌;或腹部脂肪过多使横膈上升,压迫心脏感到闷胀不适。 进食过饱,尤其是大量难以消化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腹部膨胀、膈肌升高,心脏及肺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导致病情加重。
定期查心电图、心向量图 心电图有进行性和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和估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有心脏病、心肌梗死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体检,查心电图。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变化包括三种类型: 1.坏死区的波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Q波。 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的导联,显示抬高的ST段。 3.缺血区的波形:面向损伤区外周的导联,显示T波倒置。 典型的心电图演变过程是:起病时(急性期)面向梗塞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和ST段明显抬高,后者弓背向上与T波连接呈单向曲线,R波减低或消失;背向梗塞区的导联则显示R波增高和ST段压低。 在发病后数日至2周左右(亚急性期),面向梗塞区的导联,ST段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显著倒置;背向梗塞区的导联则T波增高。发病后数周至数月(慢性期),T波可呈V形倒置,其两肢对称,波谷尖锐。异常Q波以后常永久存在而T波有可能在数月至数年内恢复。 据我国临床资料显示,位于下壁、前间隔和局限前壁的心肌梗塞最为常见。 心绞痛与心梗:疼痛相似其实大不同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而心肌梗塞的疼痛性质、部位与心绞痛相似,所以患者容易混淆这两个疾病。 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急性心肌梗塞的疼痛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 发作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有发热,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缓解;而心绞痛不伴有发热症状,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 检查:心绞痛很少会出现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的情况,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而急性心梗的心电图中,面向梗塞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白细胞计数、肌酸磷酸激酶、门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肌凝蛋白轻链等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改善生活方式PCI术后全面回归健康生活,首先就要改善生活方式。 首要任务是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是,BMI≥24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 其次,要合理饮食,控制总能量摄入,注意饮食平衡和多样化。 另外,术后3个月可开始一些运动,但事先一定要咨询医生。 降脂药需长期服用一看血脂正常了就停止服药,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因为任何一种降脂药都无法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而且导致血脂异常的因素会在体内长期存在,虽然化验单上显示血脂正常,但身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会消失。 一旦停药,血脂往往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而二次治疗会带来更大的困难。 当血脂降到期望水平,可适当减少用药剂量,不应立即完全停药。 抗栓药术后服1~2年PCI术后血管内膜内皮还没有完全恢复,有形成支架内血栓的危险,而血栓形成可能会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心脏性猝死等。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脏病复发和中风的风险。 因此,PCI术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栓药,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患者可能要连续用药1~2年,且不能自行停药。 术后合理控制血糖PCI术后除了要注重血脂控制,防止血栓的出现,还要控制好血糖和血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中指出,合并糖尿病的PCI患者,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相应的药物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首先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齐,空气新鲜,冬天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病情。氧疗可改善机体缺氧,促进组织代谢,维持生命活动,是心功能不全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给氧应从小流量开始,待病人适应后根据需要调节流量。心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心动能不全程度,采取适当体位配合治疗。一般病人应采取高枕位睡眠;较重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可以减少夜间气短、喘憋等呼吸困难症状。严重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竭者,应采取端坐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隔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活量增加,可缓解呼吸困难;对于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宜做重体力活动,如允许可限于日常生活活动。对于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增加卧床休息,避免激烈运动项目,较适于散步一类轻活动,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即止;对于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心功能改善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尽早活动,以防止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消化功能减退、静脉血栓形成等,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 草莓一、轻度心力衰竭病人,限制体力活动。较重心力衰竭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改善后,应适当下床活动,以免下肢血栓形成和肺部感染。 二、 减轻胃肠道负担,宜少量多餐,适当控制每日进食总量。宜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宜超过5克(1钱);忌食盐腌制食品及含盐炒货。心力衰竭时,由于胃肠道充血,消化机能低下,容易引起腹胀,如再进食过多,胃部饱满,易导致膈肌痉挛,影响心肺功能,因此,心力衰竭病人的饮食原则是以易消化、清淡的半流质或软食为主,并少食多餐。 三、 严禁烟、酒,不喝浓茶或咖啡。 四、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得随便改变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特别在服用利尿剂和地高辛时更应如此,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五、感冒、腹泻、发热或病情变化时要及早就诊。 六、要注意的是育龄妇女要做好避孕工作。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的异常、超重、糖尿病、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饮食,缺少体育锻炼,过量的饮酒。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还和感染有关,比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等等。冠心病的发作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以及饱食和大量的吸烟喝酒都有关系。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指的是对已经发生了冠心病的患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疾病的进展,改善预后,防止冠心病的复发。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可靠的持续的药物治疗。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应该从饮食,锻炼,用药,危险因素控制开始。再就是要防止冠心病的复发,规范的服用药物。在用药方面一般情况下都是提倡有效的药物,坚持服用,定期复诊。常用的的药物有阿司匹林,主要是能够抗血小板聚集,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再就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减少心脏重塑变形。β-受体阻断剂能够稳定心率,减低心肌耗氧量,同时能够稳定血压。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主要就是阿托伐他汀或者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稳定动脉斑块。再就是要注意控制好血糖、血压这些指标,要重视体育锻炼。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ACS(急性冠脉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共完成33.3万例PCI。但ACS患者做了手术并非就万事大吉了,术后康复和自我健康管理很重要。 做完PCI并不是一劳永逸、高枕无忧,还要高度警惕,防止“二进宫”,再发生心血管危险事件。“支架成功放入患者体内,没有出现并发症,介入手术就是成功的,但这远远不够,作为临床医生,我们还得尽力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霍勇教授解释。术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依然存在,有可能使血管再次堵塞,不能放松警惕。 目前广泛使用药物洗脱支架,术后近期和远期的预后都较好,但其抑制了血管内膜的增殖,可能会带来血栓的形成。因此,手术都不是“万能药”。“以前再狭窄一般是在术后6个月左右,而药物洗脱性支架将再狭窄推后了半年左右。因此,建议患者在术后9个月到1年时做一个冠状动脉造影排查。”霍勇教授强调。 术后康复四件事不能忘—— 首先改善生活方式 PCI术后全面回归健康生活,首选就要改善生活方式,而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是首要任务(BMI≥24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 其次,要进行合理饮食,控制总能量摄入,注意饮食平衡和多样化;另外,术后3个月可开始一些运动,但事先一定要咨询医生。 降脂药需长期服用 一看血脂正常了就停止服药,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任何一种降脂药都无法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而且,导致血脂异常的因素会在体内长期存在,虽然化验单上显示血脂正常,但身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会消失,一旦停药,血脂往往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而二次治疗会带来更大的困难。当血脂降到期望水平, 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不应立即完全停药。 抗栓药术后服1~2年 PCI术后血管内膜内皮还没有完全恢复,有形成支架内血栓的危险,而血栓形成可能会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心脏性猝死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脏病复发和中风的风险。因此,PCI术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栓药,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患者可能要连续用药1~2年,且不能自行停药。 术后合理控制血糖 PCI术后除了要注重血脂控制,防止血栓的出现,还要控制好血糖和血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中指出,合并糖尿病的PCI患者, 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相应的药物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在现实生活中心绞痛是常常发生的,很多人都提出疑问引起心绞痛的原因是什么,到底哪些是最主要的引起心绞痛的原因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文章中来了解下引起心绞痛的原因。 1、老年人贫血的发生率相当高,不少人是由于偏食造成营养不良而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心绞痛患者不能只强调低脂肪、低胆固醇等而片面、过分地控制荤食。在日常膳食中恰当地荤素搭配,不仅不会加重病情,反而对健康有益。这是常见的诱发心绞痛的原因。 2、少量饮酒尤其是葡萄酒,可以改善冠状脉的血液供应状态,但这个量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因为每个人的酒量不同。不仅如此,饮用一定量的白酒之后,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从而使心脏供血不足,心肌供氧不足,同样属于诱发心绞痛的原因。 3、劳累也一个诱发心绞痛的原因,患者常在剧烈劳动、运动、急走、爬山、上楼、骑车等活动中发作。其发作的原理常由于活动后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一般在休息片刻后即可缓解。 4、是自行购药服用也是主要的心绞痛的原因之一。这部分心绞痛患者不在少数。当第一次稍微症状发生时,有些人感到自己很可能是心脏有了点问题,但为了不耽误工作或其它理由,不去就诊而是自行买药服用。服药后,心绞痛的症状也可能改善或消失了,于是再发生隐痛就再买药服用。 5.年轻人的心绞痛大部分是因为冠心病所引起。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疾病。所以对于这部分年轻人需要改善生活方式,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有少部分的年轻人心绞痛的原因是因为冠状动脉痉挛所导致,这种情况就需要去除诱发冠脉痉挛的诱因...” 以上所强调的这些信息就是关于引起心绞痛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吧,其实总的来讲上文介绍的这些引起心绞痛的原因是可以避免的,若你对引起心绞痛的原因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咨询我们的专家,在这里我就先祝大家早日康复了。
1、冠心病用什么药物好 很多人认为患上冠心病吃药就可以的,其实吃西药是可以稍微的抑制,但是您不知道西药的副作用都是蛮大,而且用药也是不能随意,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冠心病日常该如何护理 2.1、冠心病患者的精神护理,在冠心病的护理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身体因素,更要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护理人员必须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喜恶嗜好等,让患者保持乐观、松弛的精神状态,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发怒。 2.2、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护理,饮食不当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健康的饮食可显着地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戒烟、少饮酒;不饮浓咖啡和浓茶,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 2.3、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护理,冠心病患者在急性期一定要卧床休息。恢复期进行适当运动。在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其运动的方法和运动量加以指导。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以不感过度疲劳为宜。 3、冠心病的危害都有哪些 3.1、冠心病的危害除了可以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以外,还可以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死亡。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可以互为因果而同时存在。猝死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形式。 3.2、冠状动脉树长期硬化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会发生缺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间的矛盾。冠心病患者的慢性供血量不足主要由于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供血量不足则主要由于血管的痉挛或斑块破裂,诱发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的突然狭窄加重或闭塞。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由于冠心病的危害所导致的。 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哪些 1、肥胖 肥胖会引发多种疾病,不仅会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病,还能是导致冠心病的病因。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要预防冠心病的病因就得先治疗肥胖症。 2、高血压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高血压与心脏病是一是相连的。 3、长期吸烟 吸烟不仅会引发肺肿瘤,吸烟还是重要而且危险的冠心病的病因,也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4、长期喝酒 长期喝酒基本上是导致各疾病发生的罪魁祸首,基本上患上冠心病的患患者都有长期喝酒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