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高尿酸症、高血压病……这些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的病症其实在医学上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有一个共通的名称——代谢性疾病。代谢,顾名思义,是指身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各种新陈代谢活动。人们喜欢把身体比作一台精密复杂的机器,每个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像零件一样各司其职、高效运作,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焕发生命的光彩。血糖、体重、血脂、尿酸、血压等代谢指标的好坏,直接反映着身体的健康程度,就像评价机器运转的性能参数。当这些指标出现异常,也意味着特定疾病的到来。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代谢指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经常一个出现问题,其它也会跟着伴发、接踵而来。因此,更加整体的看待这些疾病之间的关系、设定综合控制目标就非常有必要了。以体重为例,肥胖的人,血糖、血脂、血压等出现异常的机会比正常体重的人更大;而当体重减轻后,相关指标又会随之得到改善。一般认为肥胖者减掉5%的体重就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益处,包括降低诸多疾病的发病风险。如果减掉10%体重,或维持理想体重,则能更好防治常见慢性病,是所谓“非药物疗法”中最关键的措施。代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的纠葛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高尿酸症、高血压病等,这些疾病起病及发展的根源并非来自细菌、病毒感染,而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在进步,物质在丰富,我们的生活这些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优越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很多生活习惯。吃得越来越多,动得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便被各种代谢性疾病盯上了。得了病就找医生看病,传统思维是这样的。不过,由于代谢性疾病大多是慢性病,病程较长,无法根治,病情容易出现迁延、反复,越进展到后期,对身体危害越大。单凭吃药打针,有时并不一定能把病情控制得很理想,甚至慢慢发现,药的种类和数量用得越来越多,效果却不如从前。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些疾病与生活行为习惯关系非常密切,受日常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因素影响很大。如果没有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便不能从根本上逆转或解除疾病风险,用药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生活方式原来能防治疾病,作用还大过用药,真有这么神奇吗?是的,这就是事实。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到,“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可见,医学权威早已明确了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的意义,将其视为最基础、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手段。健康生活方式如何养成提高认识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将改变落实在行动上。生活方式有两个方面最为重要——饮食和运动。简单点说是“管住嘴,迈开腿”,具体点就是要学会吃什么、吃多少、怎么运动等细节问题了。★ 饮食控制饮食,从营养专业上看,主要解决摄入能量过多和营养不均衡两大问题。吃得太多太好不一定是好事,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一样,对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膳食指南中的八条核心推荐,不妨用心记一记。1、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2、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4、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5、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6、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7、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8、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运动合理运动,想真正获得锻炼的效果,需要注意运动的种类以及自身能够适应的负荷。对于没有运动习惯或者体质较弱的人来说,即便是较低水平的身体活动也是有益健康的,不要为懒惰找借口。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身体一定会给你更好的感受反馈和健康回报。接受专业指导,收效事半功倍减肥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健康话题,肥胖、糖尿病……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都在节节攀升,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也在与日俱增。专业人做专业事,正规医疗机构通过开展减重门诊、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门诊,结合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运用科学的医学方案来解决这些健康问题,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专业、有效、安全,个性化的指导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实现减脂控糖、平衡代谢、减免用药、重塑健康的目标。健康,是普通人追求的美好愿景,也是医务人员奋斗的理想信念。医患携手对抗代谢性疾病,是一场持久战。希望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越来越深入人心,得到自觉践行,则保持健康、远离疾病的胜利终将到来。
女,12岁, 2010年9月发现脊柱侧弯,Cobb角为28°,半年前月经初潮,体重为51Kg,早晨身高为161.5cm,晚上身高为159.5cm,于2010年11月订制穿戴夜用型支具,仅需要晚上佩戴8小时,白天不用佩戴,一个月后穿戴支具照片复查,见侧弯畸形可矫正至0度,3年后去除支复查照片,测量为Cobb 角15°。 进展风险:60%
患者 男 30岁 突发右胸疼痛入院,予多种止痛药包括吗啡仍无法止痛,后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才把疼痛缓解。B超、X线均提示右胸腔积液。后来CT发现如图:卵黄囊瘤的基本知识:1、卵黄囊瘤是一种由胚外结构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2、卵黄囊瘤体积一般较大,结节分叶状,边界不清,切面灰黄色,呈实体状,局部可见囊腔形成,可有局部出血坏死。3、卵黄囊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平均年龄19岁,40岁以上极为罕见。4、卵黄囊瘤原发于纵隔者较为罕见,且多在前纵隔。5、卵黄囊瘤的治疗应首选手术,加辅助化疗,放疗效果差。6、由于肿瘤较多地向周围器官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多数难以完整切除,手术疗效较差,病人多在半年内死亡。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约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90%左右。近年来,通过严格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加强胎儿监测,孕妇的合并症明显减少,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孕期未得到及时诊治的糖尿病孕妇,其母儿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妊娠前患有糖尿病者,糖尿病病程较长,病情程度相对较重,如果孕前及孕期血糖控制不满意或孕期未进行严密监测,母儿并发症将明显增加。GDM孕妇血糖升高主要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此时胎儿组织、器官已分化形成,所以GDM孕妇胎儿畸形及自然流产发生率并不增加。但妊娠早期诊断为GDM的孕妇,尤其伴空腹血糖(FBG)升高,即患GDMA2者,其胎儿畸形及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与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者相近似。孕妇并发症1.自然流产:妊娠前及妊娠早期高血糖,将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若导致胚胎严重畸形,胚胎将停止发育,发生流产。2.先兆子痫:糖尿病病程长、伴微血管病变以及孕期血糖控制不佳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生率明显增加。糖尿病合并肾病时PIH发生率高达54%。糖尿病孕妇一旦合并PIH,围产儿预后较差,所以,孕期应积极预防PIH的发生。3.酮症酸中毒:妊娠早期并发酮症酸中毒,将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妊娠中、晚期并发酮症酸中毒,将加重胎儿缺氧的程度,严重者导致胎死宫内,同时也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酮症酸中毒主要见于Ⅰ型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以及未能及时诊断、治疗的GDM患者。与非孕期妇女相比,孕妇血糖轻度升高8.33一13.gmmol/L,即可引起严重酮症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4.胎儿宫内发育受限:主要见于糖尿病伴有微血管病变的孕妇。妊娠早期高血糖具有抑制胚胎发育的作用。另外,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者,胎盘血管也常伴发异常,导致胎儿宫内血流供应减少,影响胎儿发育。5.羊水过多:原因不太清楚,可能与胎儿血糖水平高,导致高渗透性利尿,胎儿排尿增加有关。胎儿畸形也是导致羊水过多的原因之一。6.巨大胎儿:发生率达25%一40%。常见于GDM和孕前糖尿病无血管病变者,肥胖的糖尿病孕妇巨大胎儿发生率明显增加。巨大胎儿发生率与妊娠中、晚期孕妇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巨大胎儿经阴道分娩肩难产机会增多并导致产伤。7.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的GDM者,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也增加。8.GDM孕妇产后5一16年,大约有17%一63%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再次妊娠时GDM的复发率高达52%一69%,而且多发生于妊娠24周以前。围产儿并发症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具有拮抗糖皮质激素促进孕期肺Ⅱ型细胞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及诱导释放的作用,使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和分泌减少,导致胎儿肺成熟延迟,新生儿RDS发生增多。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RDS发生除与胎儿肺发育成熟延迟有关,还与以下因素相关:提早终止妊娠、剖宫产分娩及新生儿窒息。近年来加强了对糖尿病的孕期处理,推迟终止妊娠的时机,新生儿RDS的发生已明显减少。Kjos等的研究表明,孕妇血糖控制理想、妊娠38周后分娩的新生儿RDS发生率与正常孕妇相近。2.新生儿低血糖:由于胎儿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离开母体高血糖环境后,新生儿若不及时补充糖,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达30%一50%,主要发生在出生后12小时内。由于产程中孕妇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密切相关,所以产程中孕妇血糖应维持在4.4一6.7mmol/L。产程中血糖升高者,应及时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3.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胎儿慢性缺氧可诱导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增加,刺激胎儿骨髓外造血,进而引起红细胞生成增多,导致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达30%。新生儿出生后,体内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胆红素产生增加,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伴窒息,将加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新生儿肥厚性心肌病:10%一20%的新生儿有心脏扩大,其原因不清楚,主要见于血糖控制不理想孕妇分娩的巨大儿。超声心动检查显示心脏扩大、75%室间隔肥厚、心肌肥厚。仅少部分新生儿表现有吸困难,严重者将会发生心力衰竭。多数新生儿的心脏扩大能够恢复正常。5.新生儿低钙低镁血症:糖尿病孕妇常伴低血镁,继而导致新生儿低血镁发生率升高。大约30%一50%糖尿病孕妇新生儿患有低钙血症,主要发生在出生后24一72小时,多数是无症状者,可能与新生儿低血镁,继而引起甲状旁腺激素产生减少有关。6.肾静脉栓塞:极少见,其发生原因不十分确切。如该病发生又不能得到及时诊治,新生儿死亡率极高。7.新生儿远期并发症:糖尿病母亲子代患肥胖症的机会增加。研究显示,巨大儿1岁时,体重正常,但儿童期又出现肥胖;成年后2型糖尿病发病增多。有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可推迟儿童糖尿病的发生。长期追踪结果表明,GDM对子代智力发育的影响报道不一致。8.新生儿崎形:孕前患有糖尿病的孕妇胎儿崎形发生率明显升高,为2%一10%。2002年Sheffield等报道胎儿崎形发生率为6.1%。胎儿常为多发畸形,常见畸形种类有心血管系统的畸形,如大血管错位、室间隔或房间隔缺损和单心室。中枢神经系统的畸形,如无脑儿、脑积水、脑脊膜膨出、脊柱裂和前脑无裂畸形。消化系统的畸形,如肛门及直肠闭锁.其他还有肾发育不全、多囊肾、肺发育不全及骨骼畸形如尾部退化(caudal regression)综合征。以上以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畸形最常见,对胎儿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孕前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到正常并维持妊娠早期血糖在正常范围者,胎儿畸形明显减少。9.围产儿死亡:近年来,重视了孕期血糖控制并加强孕期母儿监测,妊娠晚期不明原因的胎死宫内已极少发生,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孕期漏诊以及未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易并发胎儿窘迫,严重者出现胎死宫内。孕妇合并酮症酸中毒时,胎死宫内发生率高达50%。
1、间歇性跛行:当患者步行一定距离(数米-数百米)后,出现一侧和双侧腰酸、腿疼、下肢麻木、无力以致跛行,当蹲下或坐下休息数分钟后有可继续步行,但距离较正常人为短。因有间歇期,故名间歇性跛行。严重者不能下地行走。 2、腰部后伸受限及疼痛:当腰椎由中立位到后伸位时,椎管后方的小关节囊及黄韧带挤向椎管,椎管长度亦缩短2.2mm,椎间孔变窄,以致管腔内压力急剧增高,并由此出现各种症状。3、主述与客观检查的不符合:病程早期,由于椎管狭窄使椎管及神经根管容积降至正常低限,当患者处于各种增加椎管内压的被迫体位时,主述多。而就诊时因经短暂休息,故客观检查常为阴性。4、除上述三大症状外,临床还可以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1)腰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无力、易疲劳,但屈颈试验阴性。(2)下肢根性症状:多为双侧性,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尤以步行时为甚,但休息后缓解或消失。5、慢性病程反复发作。一经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接受专业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如有疑问,请与我联系。
患者,女性,47岁,因反复左手疼痛2年到疼痛专科门诊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五指麻痹疼痛,以五个手指末节明显,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遇冷热刺激时疼痛加剧,局部无红肿发热,疼痛影响睡眠,曾以“脉管炎”住院治疗十余天,胸片示“左胸膜炎”,住院期间疼痛可缓解,具体治疗不祥。出院后疼痛复发,多家医院就诊效果欠佳。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查:BP125/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82次/分,律齐,无杂音。脊柱四肢无红肿畸形,肌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辅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沉、风湿三项正常,梅毒血清试验(-),SSA(+),ANA(+)1:80,其余(-)诊断:红斑肢痛症? 治疗:安乃近、卡马西平、曲马多、阿米替林、羟氯喹、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间断治疗5个月,疼痛完全消失。一个月后因胸痛呼吸困难1周加重2天入院,最后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头痛的原因十分复杂,轻重程度相差甚大。一般的感冒会引起头痛,脑炎、脑膜炎、脑瘤也会引起头痛。脑瘤头痛以晨起为重,到后期多为持续性,常伴有呕吐,头痛加剧时,患者坐卧不安。在咳嗽、打喷嚏、排便时头痛加剧,而且很少有缓解不痛的时候。头痛一天比一天重,可有复视、偏瘫、偏身麻木或其他神经科症状。头痛的种类、原因及原发、继发等各种情况,其间的差异很大,分类约有十余类、几十种之多,几乎大多数头痛均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1 偏头痛偏头痛是常见病、多发病,特点是一侧性头痛,但也有双侧头痛。与脑血管机能紊乱有关,阵发性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及其它大脑功能障碍症状。偏头痛患者可能存在先天血管发育异常。也有认为下丘脑植物性神经中枢功能异常是偏头痛发病的重要病生基础,但不能忽视遗传、过敏、内分泌紊乱和精神紧张等触发作用。 多见于青年女性,年龄介于15~50岁,发作前一般都有情绪变化的先兆,发作初期为颅内血管和眼底血管收缩,出现视力障碍及眼前火光等症状,约数分钟后因颈外动脉系统血管扩张,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尽管头痛部位多数偏于一侧,但半数以上患者主诉疼痛放射到颈、肩部位,也可扩展为全头痛,头痛持续时间不一(数小时至数日),约有80%以上患者伴恶心呕吐、“眼前火花”、或还有胃肠道症状。 治疗 ①一般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心理治疗,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节制刺激性食物;②神经组滞,;③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都有一定的疗效。2 外伤后头痛 外伤后头痛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头部外伤一般都伴有脑震荡。急性外伤后头痛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或短暂记忆丧失,一般发生于清醒后的14天内,持续时间约1~2个月,呈跳痛样头痛,伴恶心、呕吐与胃肠系症状及眩晕等。慢性外伤后头痛无明显特点,局部压痛,伴抑郁症状、耳鸣或情绪变化。外伤后头痛与脑血管舒缩调节紊乱和脑脊液循环一定程度障碍有关,精神心理因素也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治疗 急性外伤性头痛的治疗以卧床休息和心理治疗为基础,施行镇痛与抗炎治疗,可给抗焦虑药和安定药。对于伴有植物性神经紊乱的患者可施行星状神经节组滞;根据头痛的部位选择三叉神经阻滞或枕神经阻滞等。慢性外伤性头痛以心理治疗为基础,结合对症治疗、物理疗法以及中医活血化淤药物。 3 枕神经痛 发生于枕大和枕小神经分布区,局部神经有炎性反应,枕后邻近发生肿瘤或颈椎病时也会诱发枕神经痛。主要为后头痛,一般为持续痛,并可能涉及颈部和耳后等邻近部位,局部出现痛觉过敏现象,也可表现为阵发性刺痛,受累区有触痛。 治疗 施行枕神经阻滞,并用镇静、安定等药物,以及一般对症治疗。 4 与血管病有关的头痛 约有30%的头痛患者与下列两种情况有关:①脑短暂缺血,尤其大脑后动脉缺血者容易发生;②颈动脉或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等狭窄和阻塞,出现供血不足或缺血时容易发生。与血管病的相应部位出现中等度持续性、波动性头痛。 治疗 使用镇静安定等药物,结合使用血管扩张药,有改善和减轻疼痛的效果;也可在相应部位施行神经阻滞,如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 5 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 主要病因有:①颅内血肿,凡清醒患者由于颅脑出血、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剧烈头痛,一般常伴有高血压病史或外伤史;②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部位与占位性病变的位置相关;③急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在患者清醒时其头痛程度与颅内压升高相一致。头痛时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脉率增加和出汗等;④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出现突然严重头痛,伴以身体失重;如果系动、静脉瘤破裂,一般在破裂后60min以内发作头痛,伴以呕吐、意识迟钝和颈强直等症状。 治疗 使用安定镇静止痛药,降低颅内压,可施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助于改善颈总动脉和椎动脉血流,疗效显著。6颈椎源性头痛颈源性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器质性头痛,多有颈椎活动费力、受限,颈部疼痛或颈椎旁压痛,头痛时间较长的患者,在头部的疼痛区多有压痛,头痛发作时,常常有眼部不适的症状。治疗 使用镇静安定等药物,血管扩张药,或第二颈椎横突处注射局部麻醉药,疼痛可迅速缓解。本文系邹冬玲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下背疼痛:多数患者最初有一个时期的下背疼痛,有的经过休息可逐渐减轻或消失。2、下肢放射性疼痛:一般先自腰骶部或臀部开始逐渐扩展大腿后侧,小腿后侧或外侧,有的发展到足背,大多为胀痛,有放射牵拉感,行走加重。咳嗽、喷嚏可加重其疼痛。少数病人为单纯腰痛或腿痛。3、主观麻木感:病期较久的多有主观麻木区,局限于小腿外侧、足背、足跟。4、负重、劳累或着凉容易复发。5、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时,可随着行走的距离增加而加重腰、腿的症状。出现腰部前倾跛行,蹲位缓解。6、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若突出较大,且较突然,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会阴部的麻木、刺痛,排便、排尿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