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大夫上的朋友们大家好,为什么称我们是朋友,而不是患友?因为在我们内镜医生看来,萎缩性胃炎本事并不是疾病,大多数情况下,它只是胃黏膜衰老过程中的一种状态,通常和肠上皮化生伴随存在。很多人把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当作癌前病变,其实并不对,很多媒体营销号也借此制造大众焦虑。萎缩和肠化是癌前状态,而不是癌前疾病,它们是滋生癌前病变的土壤。通常来讲,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萎缩和肠化的最主要因素。越早感染Hp,越晚根除Hp,那么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的程度可能就越重,患肠型胃癌的风险可能就越高。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主张成年后尽早检测Hp,如有感染,尽早除菌。一个人如果自始至终没有感染过Hp,那么他这辈子患肠型胃癌的风险为0。即使有感染Hp,如果在年轻的时候还没有引起萎缩和肠化的时候就及时根除Hp,那么他这一生患肠型胃癌的风险也极低。因此,在我门诊做内镜时遇到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的人群,我通常就会让他们扫码进入好大夫平台进行随访。如果您是我经手做的胃镜,我通常会有比较大的自信告诉您何时应该复查胃镜。如果您并非是我做的胃镜检查,并且图像不清晰,或者做的不是高清/放大内镜,我会建议您到门诊来预约我来进行胃镜检查。感谢您加入好大夫,欢迎大家互相交流,也欢迎您介绍更多的萎缩性胃炎人群来我门诊进行胃镜精查(门诊时间为周二上午和周四下午)。今年初开始,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正式开通了无痛内镜,在提供舒适化医疗的同时,能更加保证内镜检查的质量。
过去一年,由于其他事情较多,只有每周四上午固定半天的门诊胃镜,加上其他时间零零散散做了一些,共计只做了657例门诊体检胃镜(除去外院查出已知肿瘤病人)。如果门诊病人是中老年人群,再加上有Hp感染因素或者有明确的萎缩性胃炎病史,我通常会用高清或放大胃镜来筛查。在这657例胃镜检查中,共检出17例胃癌,其中10例早期胃癌(下图是按时间顺序病例1-10),7例进展期胃癌。总体胃癌检出率2.6%,早癌检出率1.52%,胃癌早诊率58.8%。没有任何炫耀的成分,相比于高发区和很多前辈,这个数字不值一提。只是在年末稍作总结顺便发出一些感慨。我个人即使再有30年的职业生涯,如果维持这个普通内镜检查数量,这辈子也只能亲自筛查出不过300例早期胃癌。要知道,我国是胃癌大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居第三位,每年新发48万例胃癌,多么沉重的负担!相比于日韩50%-70%的早诊率,我们普遍只有10%——相去甚远。提高早诊率需要内镜医生共同的努力,提高意识,提高检查质量。虽然只有寥寥10例早癌,但不难看出,大多数胃早癌发生在Hp现症感染或者除菌后的背景,合并中重度萎缩,而且基本都是<2cm甚至几个mm的小病变。由于三甲医院的性质,门诊检查既不算群体性筛查,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机会性筛查。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医生主观因素,加强宣教,提高人群机会性筛查比例,是目前提高早诊率的根本。即便个人的力量杯水车薪,也应该全力以赴,为2024加油!
今天一位64岁的男性病人来做胃镜,在诊室外面就听到沙哑的声音。嗯,这个人发音出了问题。简单问了问病史,5年前因为声带恶性肿瘤在国内最好的耳鼻喉专科医院做了声带部分切除,术后每年复查喉镜都很好,最近稍有吞咽不适,专业敏感让我内心咯噔一下。果然,食管下段大面积进展期癌,食管上段也有了转移,手术肯定是不可能了。我问病人,这么多年,你的手术医生没有让你复查CT或者做个胃镜吗?他说没有,每年复查喉镜,说手术部位长得挺好的。是啊,手术部位是挺好的,胃镜下观察咽喉比喉镜清楚的多,我也能看到光滑的手术瘢痕。可那位大夫可能并不知道,30%的咽喉癌可能合并食管癌,并且不限于早期。今后,也许经过放化疗或者免疫靶向,这位病人也能有个不错的预后。但如果是在5年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