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an在1924年例行尸检时发现交叉韧带囊肿并报道。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其病因尚未明确。目前有3种假说:间充质分化学说;滑膜疝入学说;胚胎发育学说;创伤学说。多数学者认可与外伤或微损伤密切相关。交叉韧带囊肿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关节内良性病变,发病率在0.6~1.4%,无特异性表现,最常见症状为关节疼痛,膝关节不同程度肿胀、疼痛、酸困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定位不准确。可能与韧带本体感觉神经分布为主,痛觉神经分布较少有关。囊肿位于前交叉韧带前方易产生伸直受限,位于后交叉韧带后方则易引起屈曲受限,位于前后交叉韧带之间则容易引起慢性刺激疼痛,或伴有伸屈功能受限。而疼痛多发生于过伸、过屈活动。临床症状与囊肿的大小及位置有关,囊肿越大越容易引起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活动可能会导致囊肿受到牵拉引或压迫,会刺激神经末梢对邻近滑膜和导致疼痛和感觉异常。MRI交叉韧带囊肿可分为3型(按照囊肿与交叉韧带的关系):I型:位于ACL前方;Ⅱ型:位于前后交叉韧带之间;11I型:位于PCL后方。关节镜下减压、清除囊液及囊壁组织是目前治疗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首选方法。
本病又称膝关节恐怖三联征,1950年,由国外学者O′Donoghue报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急性膝关节运动损伤,由外伤导致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及内侧半月板同时损伤。损伤机制为外翻内旋暴力引起。
半月板是位于股骨与胫骨之间的纤维软骨,内侧半月板成“C”形,前部窄,后部较宽大。边缘与内侧关节囊相连,活动度较小,外伤时容易损伤。外侧半月板成“O”形,中部较宽,前、后较窄,外侧半月板后端发出的纤维束紧紧与后交叉韧带相贴斜向前上附着于内髁髁间侧面,称为半月板股骨韧带。此韧带若走行于后交叉韧带后方则成为Wrisberg韧带,若走形于后交叉韧带前方则称为Humphery韧带。正常半月板MRl表现:内外侧半月板T1及T2均为低信号。外侧前后角基本等大,宽约10-11mm。内侧后角约为前角2倍,前角宽6-8mm,后角宽约10-11mm。冠状面宽度<14-15mm,前角高度<后角,但不超过2mm。内外侧半月板体部高度及宽度差≤2mm。半月板0度损伤:T1及T2均为低信号。半月板Ⅰ度损伤:早期变性,MRI上表现为半月板内点片状或类圆形高信号影,未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缘。关节镜下表现正常。半月板Ⅱ度损伤:严重变性,MRI上表现为水平或斜行条状高信号影,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缘可达到关节囊缘。关节镜下表现正常。半月板Ⅲ度损伤:撕裂,MRI上表现为半月板内的高信号影达到关节面缘。关节镜下表现为撕裂。半月板损伤MRI诊断:信号异常(3级信号必须确切,一个层面有3级信号不能作为诊断的决定因素,此时半月板损伤的可能性仅为50%。≥2个层面3级信号,特异性为90%)or形态异常。半月板表面无清晰的连续性中断,不能诊断为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的磁共振影像分为3级,一级与二级信号均为正常,临床上无需处理;三级信号为半月板损伤,多有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间隙压痛,打软腿,甚至关节交锁症状,需要关节镜手术治疗。
?1. 前抽屉试验( anterior drawer test,ADT):患者仰卧,屈膝约 90?,足平放于床上。检查者用臀部将患者的患侧足部固定,双手握住患侧小腿上端前拉,并与健侧对比。 2.Lachman 试验:患者仰卧,屈膝30?,检查者一手握患侧股骨下端,另一手握患侧胫骨上端向前拉小腿,并与健侧对比。 3.轴移试验(pivot shift test,PST):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患肢足踝。屈髋 45?、伸膝、下肢外展,一手握住足部使小腿内旋外翻位,使膝逐渐屈曲,呈现突然错动感,即为阳性。 4.杠杆试验(lever sign test,LST):患者仰卧位平躺在硬质的检查桌面或患肢下方垫一硬质平板,检查者将一手握拳置于患侧小腿近端下方硬质平板上,另一手对股四头肌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患者足跟从检查台上抬起为阴性,表明 ACL 完整;患者的足跟保持不动为阳性,表明 ACL断裂。
盘状半月板是指半月板的形态异常,盘状半月板的外形类似于盘子一样。1889年,Young首次提出和报道,亚洲人外侧盘状半月板较为多见,发病多为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一侧发现盘状半月板,对侧存在可能性为90-97%,内侧盘状半月板极为罕见。正常半月板为月亮形状盘状半月板为盘子状盘状半月板有圆形、方型、盘形、肾形等多种形状,根据外形大致可以分为三型:I型:圆盘状或方型,厚而大,内侧部分存在,有时厚达8毫米,盘的外缘和内侧厚度相差很少。整个股骨髁和胫骨平台被完全隔开。II型:边缘肥厚,内侧较薄,内侧游离缘有双凹陷的切迹,两凹陷之间有一个突出并朝向关节中心,III型:在外形上前后宽窄与正常半月板相似,只是中央部分较正常半月板明显增宽。盘状半月板患者多无不适症状,少数患者在伸屈膝关节时有弹响。多数患者在轻微外伤后出现膝关节外侧疼痛,打软腿,交锁等症状。盘状半月板MRI诊断标准:①层厚5mm的矢状面像:连续3层以上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蝴蝶结样改变;②冠状面:体部的中间层面即半月板体部最窄处的宽度大于14-15mm(或超过同侧胫骨平台关节面宽度的1/2)。盘状半月板损伤诊断明确后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是早期手术,在关节镜下将盘状半月板修整为近似正常半月板的形态。即可消除盘状半月板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也保存了半月板传导、缓冲载荷的功能,使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状态接近正常,防止晚期退行性变。关节镜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早日恢复日常活动。
对吻征(kissingsign) 深沟征(deepsulcus) Segond骨折 前抽屉征:在MRI矢状面中间层面上股骨外侧髁骨皮质后缘与胫骨平台后缘切线之间的距离,一般认为该距离增加到5mm以上时提示非常可能存在前交叉韧带的撕裂。外侧半月板外露征Blumensaat角:若为负值或该角度大于15°,提示前交叉韧带撕裂。ACL与胫骨平台夹角<45度,提示前交叉韧带撕裂。
信号异常 走行异常 韧带不连续(或未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