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如何诊断胰岛素抵抗?1.空腹检测胰岛素水平,参考每个单位的正常值,如果空腹胰岛素大于正常上限,考虑是胰岛素抵抗。2.5分钟之内口服75克葡萄糖,测量服葡萄糖1小时、2小时的胰岛素水平。如果1小时的胰岛素水平大于空腹的10倍,就是峰值升高,考虑是胰岛素抵抗。如果1小时的胰岛素水平小于空腹的10倍,再看2个小时的水平,2个小时胰岛素水平不往下降叫做峰值后延,也是胰岛素抵抗。3.计算HOMA-IR值:FPGFINS/22.5>1.95
临床治疗过程中,具体的服药时间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特异性来个性化选择,即使是同类药品,服药时间也可能有差异,一定要全面掌握各种药物的合理用药规则!(1)高血压用药时间人体的血压呈昼夜节律性波动,早间6:00-9:00血压表现最高,需要选择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部分人群于下午会表现出另一血压高峰的情况,可以选择下午用药一次进行治疗;如果选择短效降压药物进行治疗,通常3次/d,患者用药时间为6:00、12:00以及17:00[1-2]。高血压患者临床给药时,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人体生物因素的节律变化,选择给药的最佳时机及恰当的药物剂量[3]:(2)降糖药用药时间糖尿病患者通常于早间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在患者进餐前15~30min,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口服降血糖药常规饭前和饭后半小时服用,如患者餐前血糖高,那么用药和用餐时间间隔应相对延长;若餐前血糖低(不至于低血糖),用药后则应尽快用餐[1-2]。总而言之,对于血糖偏高需使用降糖药的患者,应根据降血糖药物达到血药峰值时间不同以及作用方式不同,应选择不同给药时间方案[7]。(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激素分泌在早晨7~8时会出现高峰。所以,每日分次给糖皮质激素1次与每日早7~8时给药相比,后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前者[1-2]。 所以,临床用药时,采用早晨1次的用药方式,可获得最佳疗效。(4)平喘药物在选择平喘药物治疗过程中,通常在临睡前选择剂量较大的平喘药物进行治疗,如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通常选择于8:00用药治疗,用药剂量为5mg,20:00用药治疗,用药剂量为10mg,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哮喘的情况[1-2]。(5)抗血小板药物选择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与18:00用药治疗进行比较,表现出较长的半衰期以及较高的用药治疗效果;于早晨选择前列环素进行治疗,最终获得的效果优于晚间用药[1]。(6)抗消化性溃疡药物胃酸分泌量也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上午胃酸分泌无明显变化,中午~20时,胃酸分泌量缓慢增加;20~22时,胃酸分泌量呈直线上升,并在22时达到峰值[7]。针对患者选择抗酸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因为抗酸药为弱碱性物质,口服用药治疗后,能够有效降低胃内容物酸度,通常在用餐后的1~3h或者在临睡前用药治疗[1]。选择粘膜保护药物进行治疗,通常选择半空腹的状态用药,选择此种药物治疗时,禁止选择抗酸剂药物同时治疗[1-2]。但胃药与多数西药不同,应根据所选药物治疗目的的不同,来决定服用时间。服用胃药时不但要考虑药物的药理作用,还要掌握合理的用药时间,才能获得最佳疗效,服用胃药的时间一般分为:餐前、餐中、餐后和餐间4个服药时间[11]。(7)抗菌药物肠溶片均需空腹用药,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肠道崩解吸收。多数抗菌药物的吸收均受食物的影响,空腹服用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通过胃时不被食物稀释、达峰快、疗效好,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病毒药伐昔洛韦等。(8)铁剂和钙剂后半夜和清晨是人体的血钙水平最低的时间。所以,清晨和临睡前各服1次药物能保证最好的吸收和利用效果。研究也发现在晚上服用的效果优于白天[12]。(9)解热镇痛药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昼夜节律性。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00左右服用(餐后),能使血药浓度维持15~17个小时,而晚上7:00服药,则只能维持6~8个小时;吲哚美辛在早上7:00服用可得到较高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也较快[2]。
之前发表过多篇关于不知道怀孕的情况下吃药后分析药物影响的文章,今天又又又又来了,吃了奥美拉唑,对乙酰氨基酚,阿莫西林,替硝唑。今天只说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石”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主要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艾普拉唑。查资料,孕期到底可以吃奥美拉唑吗?放大图片看,孕期可以吃。
1400kal食谱举例 早餐(7:00):全麦面包(50克)、煮鸡蛋1个(50克)、白灼虾(50克)、生菜(200克)、无糖豆浆200克 午餐(11:30):糙米饭(大米+糙米75克)、牛肉豆腐炒小白菜(牛肉25克、豆腐50克、小白菜150克)、凉拌黄瓜(100克) 加餐(15:30):苹果(250克) 晚餐(17:30):瘦肉西红柿面(杂粮面粉50克、瘦猪肉25克、西红柿250克) 加餐(21:00):脱脂牛奶(250克) 全日用油20克,用盐6克
重视饮食管理:建议孕妇严格限制每日总能量摄入(1800kcal/d),;每日主食(米或者面)不低于200g;肥胖或超重者适当限制每日总热量及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选择低升血糖食物;糖妈妈一天吃5~8顿,每次吃六七成饱,两三个小时以后饿了就再吃一点,少食多餐,基本保证每天主食250克,其中细粮和粗粮的比例是4:1,即200克细粮,50克粗粮。
于康教授现在有很多朋友进入了久坐不动的时代,上班坐着敲电脑,下班坐着刷手机、看电视,甚至连购物都懒得亲自去,在手机上动动手就完成了。这样的后果是,因为不动造成的能量消耗每天减少了800千卡,相当于四两主食的能量。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最新报告显示,“坐沙发、看电视”类型的生活方式每年致死大约500万人。建议每个人都应尽可能动一动,动则有益。一些朋友可能会说没有时间或没有场地。其实,运动是一种素养,而不是纯粹的是一种形式,没有场地就不可以运动吗?不见得。比如步行,几乎可以算最简单、最方便,随时随地可以开展的运动形式了,而且还不受场地限制。如果不方便采取其他形式的运动方式,完全可以用步行完成一天的活动量。那么,每天走多少步对健康最好呢?新的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的推荐步数。此项研究中,美国学者共纳入了15项研究数据,涉及47471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5岁),平均随访时间长达7年,调查了成年人每日行走步数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中,研究人员根据每天的平均行走步数将参与者分成四组:1.低步数组:每天3500步;2.次低步数组:5800步;3.次高步数组:7800步;4.高步数组:10900步。分析结果显示,除了低步数组,其他三组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有所降低:次低组降低40%;次高组降低45%;最高组降低53%。研究还发现,随着每天步数的增加,死亡风险逐渐降低,但当每日步数达到一定数量时,死亡风险不会进一步降低。具体而言,对于18-60岁成年人而言,每天走路8000-10000步,死亡风险最低;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每天走路6000-8000步,死亡风险最低。该研究没有发现步行速度与降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明确的联系。也就是说,无论以任何速度走路,只要步数足量,都与较低的死亡风险有关。国家推荐没有特殊禁忌的一般人群每天走6000步,建议朋友们在身体健康允许的范围内,一定要达到这个数,在这个基础上,能走到10000步更好。如果存在膝盖或其他一些健康问题,如何运动可遵医嘱。如果平时比较忙,不容易抽出时间专门运动,大家不妨参考我的方法:能走路就不坐车,能爬楼就不坐电梯。暂时达不到也没有关系,要不断鼓励自己,并循序渐进逐渐加量。例如可以先从每天增加1000步做起,逐步达到目标,并持之以恒。我担心的是大家不去做,不去坚持。只要坚持做,三个月就会形成或是改变习惯,而这三个月所养成的习惯,可让你受益3年到30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个复杂疾病,目前对其研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均远未深入。其对性发育,妇科,产科,生殖,衰老,结缔组织病,生殖肿瘤,自身炎症纤维化免疫异常或出血凝血炎症免疫网络异常等,均有影响。其特征有:(1)孕激素抵抗机制,这是子宫内膜转化的重要机制,也是月经生理,以及妊娠胚胎种植,滋养细胞侵入,母胎循环构建最重要基础机制之一。(2)妊娠后子宫内膜蜕膜化缺陷,蜕膜化的特征是子宫内膜间质发生一系列遗传、代谢、形态、生化、血管和免疫方面的变化,对植入胚胎的反应,甚至在受孕之前,涉及到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这是一种发生在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中的基本生殖事件。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证据有力地表明,蜕膜化缺陷或蜕膜化受阻会导致母胎界面异常。蜕膜化缺陷与早期妊娠的反复植入失败、反复妊娠丢失、晚期妊娠的几个重要并发症等均有关联。此外,最近的证据表明,子宫内膜疾病,如慢性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会对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反应产生不利影响,可能有助于解释这些疾病为什么会导致生育率降低。(3)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巧克力囊肿以及潜隐性内异症导致前列腺素产生转化异常,雌激素效应通路的催产素合成和效应增加。这些机制是子宫张力高,宫缩,子宫痉挛的的最常见因素。(4)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相关的炎症纤维化和炎症免疫异常,会误诊为免疫问题而不当使用免疫药物,不当使用免疫药物时会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病理进展或肌瘤或腺肌瘤发展。这需要对炎症免疫纤维化机制的理解,才能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免疫与其他免疫问题的区别。(5)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等发生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导致黄体功能不足,炎症免疫异常,炎性介质前列腺素和组胺生成增加。(6)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发生局部纤溶亢进。(7)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炎症纤维化免疫损伤性腺和卵母细胞和精子,导致不孕、复发性流产。(8)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输卵管上皮损伤和盆腔免疫炎症微环境的严重异常,导致不孕、复发性流产。(9)内分泌交织炎症和凋亡抑制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炎症小体,MCP-1等系列病理生理机制,导致胚胎停育。(10)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强的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进一步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生理改变和黄体功能不足,盲目使用上述药物导致妊娠失败和卵巢功能减退,以及蜕膜化缺陷。(11)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炎症免疫,凝血机制和纤溶机制紊乱,盲目使用低分子肝素可导致宫内出血或绒毛膜下血肿,或出血反复导致流产。(12)应用免疫药物可导致的感染风险增加,并且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存在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亢进,盲目使用免疫药物可导致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而导致绒毛和胎膜感染或上行感染而导致妊娠失败。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妊娠失败机制包括子宫内膜分泌不足,孕激素抵抗,炎症免疫纤维化,内膜间质基质细胞炎症反应,分泌和蜕膜化缺陷,内膜易损修复生长缺陷,宫腔粘连易感性,以及组织愈合修复能力缺陷等,以及胶原在免疫炎症组织细胞修复重复生长与结缔组织病和内异症病理关联,病理效应场所等,可以帮助理解内异症相关的反复种植失败,或妊娠早期失败,种植与胎盘形成重铸与蜕膜螺旋动脉重塑及小血管炎症症等母胎循环构建失败相关妊娠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