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曾是40岁后人的专利,但现在20~30岁的颈椎病患者到处都是,甚至还有得颈椎病的小学生!原因很简单:伏案久了,压力大了,自己又不懂的怎么调理,所以颈椎病提前光临了。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严重的可以压迫通向上肢的神经根或通向脑子的椎动脉而引起臂至指的酸麻痹痛或眩晕,甚至压迫神经的低级中枢──脊髓,而产生半身无力。 颈椎病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这是导致颈椎病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其他一些因素往往是在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对诱发颈椎病起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如果遭受外伤或寒冷的侵袭,就容易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外伤对于颈椎病的诱发是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尤其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当发生意外出现颈椎受损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诱发颈椎病。 (1)颈椎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姿势 颈椎病曾是40岁后人的专利,但现在20~30岁的颈椎病患者到处都是,甚至还有得颈椎病的小学生!原因很简单:伏案久了,压力大了,自己又不懂的怎么调理,所以颈椎病提前光临了。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严重的可以压迫通向上肢的神经根或通向脑子的椎动脉而引起臂至指的酸麻痹痛或眩晕,甚至压迫神经的低级中枢──脊髓,而产生半身无力。 颈椎病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这是导致颈椎病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其他一些因素往往是在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对诱发颈椎病起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如果遭受外伤或寒冷的侵袭,就容易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外伤对于颈椎病的诱发是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尤其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当发生意外出现颈椎受损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诱发颈椎病。 (1)颈椎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姿势 颈椎长时间处于不良的姿势,使颈椎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拉、挤压或扭转,这是诱发颈椎病的重要因素。 包括颈椎活动频繁、静力态姿势不卫生、长时间固定体位等,破坏了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状态,因此颈椎未老先衰,颈椎病过早地降临。这提示我们,工作中需要适时地调换姿势,例如坐坐站站、坐坐走走等,也叫“体位休息法”。 (2)寒冷潮湿的环境 寒冷潮湿的环境也是颈椎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更要注意颈椎的保暖。一个人的颈椎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再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引起纤维环损害。 颈椎病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颈椎病锻炼方法有多种,掌握不适度,不但不能起到巩固疗效的目的,还会导致病情复发,所以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要点: (1)慢,运动时动作尽量可能慢,防止头晕、头痛。 (2)松,运动时,颈部肌肉一定要放松,尽量不用力,使肌肉各关节得到舒展,促进气血流通,加快康复。 (3)静,排除杂念,专心练习,怡然自得,对身心健康起到良好调节。 (4)恒,锻炼要持之以恒,每天3次,每次应尽量力而行,练习后自我保健按摩。 (1)保暖:注意风寒侵袭,如出汗、饭后、浴后、睡后注意防范。 (2)饮食:多食豆类制品、山药等。 (3)枕:选透气性好,能随时调节枕头高低,以生理位为佳,一般高度以8cm~15cm为宜。
1、选择适合自己疾病的医院与医生;2、带好自己的所有检查资料与病历资料;3、向医生详细介绍自己的发病原因、起病症状、体征等;以及既往所得过的疾病等情况;不隐瞒任何病史;4、详细向医生了解自己用药情况,复诊情况。
伪装一:高血压 颈椎病容易被高血压掩盖,患者往往更关注高血压,但事实上,骨质刺激交感神经,导致颈椎病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而且,与单纯的高血压病人不同,有的颈椎病患者还常常伴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现象。 伪装二:心绞痛或胸膜炎 由于颈椎增生的部位压迫了第6、7颈椎的神经根,在这种情况下,病人会感觉一侧乳房或胸大肌有疼痛感,而这个疼痛位置与心脏过近,容易被误认为心绞痛或胸膜炎。 伪装三: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由于增生的骨质压迫椎动脉,患者会在行走中因突然扭头、身体失去支持而摔倒,容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病。 伪装四:食道癌 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后来逐渐发展为吞咽困难,并且时轻时重。患者可能会怀疑是食道癌。建议这种情况可以先以通过喉镜、胃镜排除,再行CT扫描诊断颈椎病。 伪装五: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由于脊髓的椎体侧束神经受到压迫、刺激,患者可以出现肢体和排便问题。如一侧肢体感到麻木,排便不畅等等。 伪装六:视力障碍 由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以造成患者的视力下降、间歇性视力模糊、一只眼或双眼胀痛、怕光、流泪、视野缩小等,有时还伴随着颈部疼痛。
Spine最新研究发布骨科医师防辐射指南2012-01-08 23:11 来源:丁香园 作者:宇宙的琴弦由于可以提供直观的术中复位,并使多种微创手术成为可能,C形臂X光机在骨科手术中的使用率逐年上升。由于脊柱手术常需要较大的X光功率才能获得清晰的影像,这将无可避免地引发一种担扰,脊柱外科医师是不是很危险?由于电离辐射的潜在危害已被证实,并且人体不同部分对于电离辐射的敏感程度不完全相同,所以韩国国立大学盆唐医院Kyoung Min Lee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希望通过测量制作一份针对骨科医生的“防辐射指南”。该研究即将在Spine杂志上发表。Lee等在一张手术床上放置了一个人体胸部模型,这种模型由“软组织”聚丙烯树脂和人骨制成。由于聚丙烯树脂与人体软组织具有相似的辐射吸收率,因此常被用于电离辐射测量。Lee等将C形臂聚焦在模形的剑突上,在50cm、100cm两个高度,用80kVp、4.68mA、17cm视野进行曝光摄片,并在模型胸骨的不同方位、不同距离测定散射辐射剂量*。此外,Lee等在这个胸部模型旁50cm处又放置了一个完整人体模型,以模拟一个身高171cm的外科医师,在眼、甲状腺、胸、性腺等处放置了热力发光放射量计,并通过4种不同的C臂机摆放形式测量表面辐射量。Lee等发现,除了人们熟悉的规律,即距离越近散射辐射越强以外,外科医生的胸部最容易受到散射辐射影响,性腺相对安全,而眼和甲状腺的暴露与C臂机的工作状态有关。如果在手术时,外科医师戴上甲状腺护罩,可将散射辐射暴露从15.63μGy/min降至1.73μGy/min。 在此之前,有学者认为患者身体发出的二次辐射也会对外科医生有影响,而Lee等认为,这种影响明显小于直接辐射,外科医生应在手术中尽量避免直接辐射,因为直接辐射的强度大约是散射辐射的20倍。在总结测量数据的基础上,Lee等给外科医生提了5条建议:1.在手术中使用C臂机时,距离患者越远越好;2.使用标准位(图1所示)对患者摄前后位片,必须横置C臂机摄片时,站在球管的对侧;3.尽量完善防护措施,诸如穿戴外套、甲状腺扩罩、护目镜等;4.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球管曝光瞬间不要目视患者;5.避免双手暴露。图1 Lee等将患者模型置于俯卧位,X线球管置于手术床下方(编者注:本文将标准体位定义为球管在下,向上投照。似与通常所说的标准投照不同)。测量散射辐射时,辐射量计位于图中B高度,Lee的测量包括球管、患者、辐射计位于同一直线,以及不同成角。如果将辐射计置于球管和患者之间,测得的即是直接辐射。图2 Lee的水平成角测量,在上图B高度8个方向测量散射辐射。图3A 在距离模拟患者的胸部模型旁50厘米、270度(与C臂机控制部分相对)位放置另一模型,模拟身高171厘米的外科医生。(实景如下图)图3B 模拟患者、骨科医生的模型以及C臂机的实景图,图中C臂机处于倒置位。*直接辐射、穿透辐射及散射辐射:如果被辐射物体直接暴露于X线中,没有任何阻挡物,则被辐射物体处于直接辐射中;如果X线穿过某物体,衰减后继续对另一物体造成辐射,即为穿透辐射;由于X射线也是电磁波,所以可以被物体吸收后再次发出,这时,被辐射物体同时又是二次辐射的发射源,因此会以二次辐射源为中心向四周辐散。一般来说,直接辐射的强度最大,穿透辐射次之,而散射辐射能量最小。如果被摄物体是具有一定体积的实体时,则朝向X射线源部分二次辐射强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