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在早期常常没有特殊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逐渐影响到胃功能,症状才突现出来。即便如此,这些症状也非胃癌所特有,常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病相似,甚至服一般的胃病药就能得到缓解,但也有蛛丝马迹可寻。早期胃癌主要有以下几个信号: 一是胃部痛。初起时仅感上腹不适,或有腹胀感,有时心窝隐隐作痛,常被误认为胃炎或溃疡病,尤其是胃窦部癌,常可引起十二指肠功能改变,出现有规律的疼痛。 二是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常为胃癌首发症状,约占40%左右。 三是恶心呕吐。早期可能仅有饱胀及恶心感,这种症状主要是肿瘤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所致。 四是出血和黑便。早期胃癌有此症状者占20%,凡无胃病史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黑便时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五是上腹部有压痛感。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是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多见于青、中年妇女,出现功能亢进者不过1%。肿瘤绝大多数为单发,大小从直径数毫米到3~5cm。肿瘤中心有时可见囊性变、纤维化或钙化。借助以下特点可与结节性胶样甲状腺肿中的结节相区别:有完整的包膜,压迫周围组织,瘤内组织结构比较一致,其形态与周围甲状腺组织不同。病理组织学上可分为以下两种。 1.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adenoma)根据滤泡分化程度,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亚型:①胚胎性腺瘤(embryonal adenoma),瘤细胞小,排列成条索状或小片状,有少量不完整的滤泡状腺腔散在,有较多呈水肿的疏松纤维间质;②胎儿型腺瘤(fetal adenoma),由许多小滤泡构成,上皮细胞为小立方形,滤泡腔内多不含胶质,与胎儿甲状腺组织相似(图15-9)。间质较丰富,呈水肿或粘液变性,此型易发生囊性变或出血;③单纯型腺瘤(simple adenoma),由与正常甲状腺相似的滤泡构成,间质较少;④胶样腺瘤(colloid adenoma),滤泡较大,充满胶质,间质少;⑤嗜酸性细胞腺瘤(acidophilic cell adenoma,亦称Hürthle cell adenoma),瘤细胞大而多角形,核小,胞浆丰富,有嗜酸性颗粒,排列成索状或巢状,也可形成不完整的滤泡腔。本瘤较少见。 2.乳头状腺瘤(papillary adenoma)滤泡上皮细胞排列成单层,呈乳头状向腺腔内突出,滤泡常形成大囊腔,故亦称囊性乳头状瘤。间质少,肿瘤常并发出血、坏死及纤维化。 (二)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carcinoma of thyroid)在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别很大,虽然本病恶性程度不同,与其他器官癌相比,发展较缓慢。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原发灶很小,临床上常首先发现转移病灶。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adenocarcinoma)占甲状腺癌的40%~60%,青少年女性多见,生长较慢,肉眼发现时多为1~2cm的圆形肿块,无包膜,少数有不完整的包膜,以后逐渐向周围浸润。切面灰色或灰棕色,质地有的较软有的软硬。镜下,癌细胞围绕一纤维血管中心轴呈乳头状排列,乳头分支较多。癌细胞立方形或矮柱状,其特点是核染色质少,呈透明或毛玻璃样,无核仁。可伴有单纯型甲状腺滤泡,间质中常有砂粒体出现。本癌发现时约50%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灶后于转移灶发现,有的原发灶甚至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此癌恶性程度低,5年存活率达75%。 2.滤泡性腺癌(follicular adenocarcinoma)占甲状腺癌的10%~15%,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早期即可出现血行转移,原发灶切除后5年存活率为30%~40%。肉眼观,肿瘤灰白色,有的为结节状,有不完整包膜,貌似腺瘤;有的广泛浸润于甲状腺内,进而侵犯气管壁、颈部血管、肌肉及喉返神经。镜下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分化良好者,滤泡结构较规整,细胞异型性亦较低,不易与腺瘤区别,须注意包膜或血管是否有瘤细胞浸润来加以鉴别。分化不良者,滤泡少,滤泡形态不整,有的呈实性细胞巢,细胞异型性较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少数情况下本癌主要由嗜酸性细胞构成,故亦称嗜酸性细胞癌。 3.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约占甲状腺癌15%,恶性度高,生长快,早期即可向周围组织浸润并发生转移。患者多在50岁以上,无男女差别。肉眼观,切面灰白色,常有出血、坏死。根据组织形态可分为小细胞型、巨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小细胞型癌由小圆形细胞构成,呈弥漫分布,与恶性淋巴瘤颇相似,用免疫组化鉴别,如瘤细胞显示角蛋白(Keratin)或癌胚抗原(CEA),则可确定其来源于上皮组织。巨细胞型癌预后最差,镜下癌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常有巨核细胞及多核巨细胞。 4.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是从滤泡旁细胞(亦称C细胞)发生的癌,占甲状腺癌的5%,有的具有家族性,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散发病例年龄多在50岁以上。恶性程度不一,平均存活6.6年。90%肿瘤分泌降钙素,有的还同时分泌CEA、生长抑素、前列腺素及其他多种激素和物质,故血中该激素水平增高,表现为典型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肉眼观,散发病例开始多为单个肿块,而家族性病例常为多中心性。肿瘤呈黄褐色,较软,境界清晰故乍看似有包膜。镜下瘤细胞为圆形、多角形或梭形小细胞,排列成簇状、索状,偶见小滤泡形成。间质比较丰富,常有淀粉样物质和钙盐沉着。电镜下,瘤细胞胞浆内有直径100~250mm的神经内分泌颗粒。
我们都知道,减肥需要控制进食和增加运动。既不愿节食又懒得运动,那就只有靠减肥手术了。减肥手术的目的主要是限制胃容量,不过Cell Metabolism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减肥手术通过改变肠道菌起到减重的效果。由此看来,靶标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更简单也更安全的减肥途径。文献来源:Roux-en-Y Gastric Bypass and Vertical Banded Gastroplasty Induce Long-Term Changes on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Contributing to Fat Mass Regulation. Cell Metabolism研究人员发现,两种减肥手术(Roux-en-Y胃旁路术和胃绑带术)会导致类似的微生物组重塑,而且这种改变能够维持十年之久。将这样的肠道菌植入小鼠,可以有效减少其脂肪量,增强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这些发现有助于人们探索取代减肥手术的益生菌疗法。减肥手术是减轻体重的有效方式,但它的功效还不止于此。举例来说,减肥手术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消化系统,往往能改善甚至治愈患者的糖尿病。而这种效果似乎与肠道微生物组有关。瑞典哥德堡大学的Fredrik Bckhed和同事对14名接受了减肥手术(Roux-en-Y胃旁路术或胃绑带术)的女性进行了九年多的跟踪研究。这些女性在手术后体重显著减轻,不过她们仍然较胖,平均体重指数(BMI)差不多为32。研究人员测序了这些患者的肠道菌DNA,鉴定了她们的肠道菌组成。研究显示,减肥手术改变了患者肠道菌的种类和丰度。而且两种减肥手术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很类似,患者肠道中的共生菌种类大体一致。“这两种手术对肠道菌群产生了显著的长期影响,”Bckhed说。随后,研究人员收集了手术后患者的肠道菌和肥胖症患者的肠道菌(对照),分别将其移植到小鼠体内。研究显示,植入了肥胖症患者的肠道菌之后,本来没有发胖倾向的小鼠开始变胖。但手术后患者的肠道菌可以使小鼠更好的代谢脂肪,其体重增加显著少于对照组。“如今肥胖症和相关疾病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这项研究显得特别有意义,”Bckhed说。“减肥手术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非手术的减肥策略将很有帮助。我们可以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的益生菌疗法,” Bckhed指出。(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腹股沟疝患者在我科基本采用局部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常规疝修补相比,该手术不仅效果好、恢复快、复发率低,同时局麻手术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老年人常具有心肺等其他疾病,局麻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影响小,不会出现其他麻醉方法所致的并发症,因此局麻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患者术后当天可下地活动、进食,一般术后两~三天出院。 针对不同类型的疝患者,遵循“个体化”原则,严格挑选最优质、安全、舒适的修补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
1、无张力疝修补:几乎所有疝气患者均行无张力修补,与传统的缝合修补相比,具有复发率低,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多种优点。2、病员均由经过疝专业中心严格培训的权峰涛主刀实施手术。3、专业、个体化治疗:对各种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旁疝、脐疝、白线疝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及病情选择最适合病人、最优质、最安全的手术方式及修补材料,不仅复发率低、并发症少,还可获得最大的舒适度。4、局部麻醉:不同于其他医院在硬膜外或全麻下实施疝修补术,几乎所有的腹股沟疝均采用局部麻醉,包括双侧疝及复发疝等。局部麻醉有很多优点:术后即可进食,当天即可下床,安全性很强,对全身影响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病人住院期间生活可基本自理。5、手术时间短:已开展各类疝修补达上千例,经验丰富,技术熟练。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时间大约20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缩短了病人在手术室的时间。6、费用低:局部麻醉大大降低了费用,与硬膜外相比可节约经费上千元,与全麻相比可节约费用约2000元,因局麻手术病人术后恢复较快,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术后2-3天即可出院,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7、材料的选择:所有无张力疝修补术均采用进口材料,病员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不同价位的进口材料。
1.怎样初步判定自己得了疝气? 疝易发生的部位有腹股沟,肚脐,曾经手术部位的切口。一般来说,疝气是容易发现的。你会在腹壁皮肤看到一个隆起;当你提重物,咳嗽,用力排尿、排便或长时间站立时,会发现隆起增大或感觉疼痛。2.疝气是否会自行痊愈? 成人疝气是不会随时间推移痊愈,即自行消失的。小儿疝气一般来说,1岁后不会自愈的。3.疝气手术时间? 无论哪种类型的成人疝一经确诊,如无禁忌症,应立即手术。4.拖延实施疝手术有什么不良后果吗? 成人疝无法自行痊愈。1、如长期不治疗,疝形成时间过长,导致疝环口松弛扩大,造成更多的疝内容物(肠管、脏器)突出到体外,疝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病员的生活质量,也可出现疼痛或消化道症状等。2、疝有随时出现嵌顿的可能,进一步发展将导致疝内容物(肠管、脏器)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5.疝气药物治疗及注射治疗是否有效? 疝气通过药物治疗是不可能痊愈的。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有效的修补腹壁缺损。全世界公认疝气唯一有效而可靠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专家反复强调,注射治疗疝气很难达到修补效果,而且由于注射部位的不准确,极易引起肠粘连、肠漏、下肢血管堵塞等严重医疗事故。因此注射治疗疝气的治疗方式是不可取的。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常见疾病之一,形成肠粘连的因素很多,而因腹部手术引起者约占80%。粘连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传统的开腹手术虽能消除原粘连,由于再粘连发生率较高,外科医生及患者均惧怕手术治疗,因此,粘连性肠梗阻一直是临床治疗上的一个难题。对肠粘连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为禁食、输液、口服中药等,只要治疗得当,常常可以缓解,但稍不注意又会复发。手术可以切除粘连、彻底解除肠粘连,但开刀手术的创伤本身有发生再粘连之虞,因此在选择手术时病人和医生都比较慎重。有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呢?近年兴起的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给了肯定的答复近年来,利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该方法是通过放置腹腔镜进入腹腔,全面观察,找到粘连部位后再放置手术器械,实施手术。一般只需3~4个0.5~1cm的小孔就可完成粘连松解手术,既可达到开刀手术解除粘连彻底的目的,同时它减少发生再粘连,避免了开刀手术的不足。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时机选择:(1)腹部手术后长期无腹痛者,如突发腹痛、呕吐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一般应尽早行腹腔镜手术;(2)在手术后近期内出现的粘连性肠梗阻,如果在腹部扪及固定的胀气肠袢,腹部平片或透视下可见液气平面经短期治疗仍不能缓解者,应及时行腹腔镜手术;(3)腹部手术后,腹痛反复发作、且越来越频繁者,可尽早行腹腔镜探查术,明确病变所在。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以下优点:(1)能在远离原手术部位全面、系统地探查腹腔,观察粘连部位及范围,避免开腹手术在原疤痕处进腹易损伤粘连肠管、破坏局部的病变结构及关系的缺点;(2)手术创伤小,分离创面也小,腹壁没有大的手术疤痕,减少了再粘连的概率;(3)腹壁创口部位远离有创面的肠管和原粘连部位,避开了再粘连的高发区域;(4)该手术损伤小,恢复快,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同时胃肠功能恢复也快,这些均可有效防止再粘连。 因此,利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不仅具有手术解除原粘连彻底的优点,又有创伤小、创口远离原粘连处、可早期下床活动、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并可预防再粘连的发生,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疝是一种常见病,俗称“小肠疝气”,其主要成因是腹横筋膜的薄弱或缺损。当腹腔压力增大时,腹腔内脏器从薄弱或缺损处向外突出形成疝。疝的主要危害是容易造成小肠的嵌顿坏死,特别是野外工作或长途旅行时有危险。因此,修补薄弱、缺损的腹壁成为治疗的根本。疝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腹股沟疝、脐疝、白线疝。也有由于手术后形成的切口疝、造口旁疝。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即用自身肌腱组织修补缺损。其缺点主要是切口大、术后疼痛、张力大,术后长期的疼痛发生率高、自身肌腱组织薄弱者(如老年人),该手术最大的弊病是有“拆东墙补西墙”的嫌疑,所以术后复发率高;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展了疝的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方法使用高分子材料从处部对腹壁缺损进行修补。解决了术后长期疼痛的问题,但会有小部分患者会出明显异物感,极小部分患者会对补片发生排异反应或感染会导致伤口长期不愈,甚至还需二次手术将补片取出。我院新开展的腹腔镜疝修补术,作为一种新型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好在哪呢?首先,该方法一改前两种方式从外“堵漏”的方式,而采用从腹腔内在腹横筋膜前方对缺损进行“补”的方式,是最适合腹股沟疝解剖学的手术方式。与前两种手术方式相比,具有1、伤口美观,损伤小;2、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3、术后疼痛轻;4、在不增加切口的情况下,可用一种方法同时处理单、双侧的各种腹股沟疝(直、斜、股疝);5、并发症低,不会引起阴囊水肿,也极少引起尿潴留;6、不破坏腹股沟区的天然结构;7、符合无张力修补的原则,无长期术后疼痛。8、术后复发率低。特别适合复发疝和切口疝的治疗,是今后各种疝的最佳治疗手段。当然,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疝修补费用稍高。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普通外科常做的手术之一。遇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例,如有急性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消化道症状;右下腹压痛,有或无右下腹腹内包块;超声检查有肿胀阑尾,在阑尾部位有炎性包块或脓肿;其诊断多无困难,治疗效果也很好。但是,传统的阑尾切除手术既适用于急性阑尾炎病人,也包括了一些有间断右下腹痛的病人。大量阑尾切除之后,发现这种手术的结果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急性阑尾炎术后容易发生伤口感染,二是“阑尾炎”病人的诊断容易发生误、漏诊。虽然有了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可以减少诊断方面的失误,抗厌氧菌药物的使用可减少伤口的感染,但是,这两方面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由于腹腔镜的使用,可直视整个腹腔内所有脏器,不仅可以找到阑尾,还可以检查盆腔内其它器官有无异常,防止漏诊其他疾病,行阑尾切除术如探险囊取物,脓液清除方便彻底,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伤口感染率低,疼痛轻,切口隐蔽,美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便成为一种常作的和比较简单的腹腔镜外科手术。
近日,我院普外科利用腹腔镜成功为两名患者施行了“直肠癌低位保肛根治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据悉,此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市该领域的空白。 这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男性,49岁,一月前出现大便带血,经结肠镜检查后发现直肠内距肛门4cm左右有一大小约为3cm×2cm的肿物,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腺癌。另一名女性患者,58岁,大便带血半年。结肠镜提示距肛门5cm处一环形肿块,病理检查为腺癌。两患者了解到以往像这样的病人都需切除肛门后,本人及家属均有放弃手术的想法。 为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普外科主任杨维桢、副主任彭晓强组织科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多次分析讨论,通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12月20日,在西京消化病医院郑建勇教授的指导及多个兄弟科室的支持帮助下,普外科为两名患者实施了经腹腔镜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术后患者病情平稳且肛门功能正常。 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保肛根治术创伤小、手术显露清楚、出血少、恢复快,突破了以往低位直肠癌只能以创伤大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且保留肛门生理功能比较困难的局限,既能保证肿瘤切除干净,又保留了肛门正常的排便功能,同时使患者不必承受腹部做人工肛门带粪袋的痛苦,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此次“直肠癌低位保肛根治术”的成功开展,不但标志着我院在腹腔镜技术拓展方面又有了新突破,而且也将为宝鸡地区直肠癌患者的康复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