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消息,NBA著名球星,芝加哥公牛队的当家球星——控球后德里克·卫罗斯又因右膝半月板撕裂而将进行手术,预计缺席本赛季剩下的所有比赛。早些时候,罗斯右膝感到疼痛,在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后,结果显示他半月板撕裂。目前,公牛队已经确定罗斯将接受手术修复撕裂的半月板。专家分析,罗斯很有可能缺席本赛季比赛。2008年罗斯以状元秀身份横空出世,依靠无与伦比的爆发力和速度俘获了无数球迷的心。但2012年公牛季后赛对阵76人的首场比赛,罗斯撕裂了左膝前十字韧带,并因此错过了公牛后一个赛季的所有比赛。上赛季罗斯只打了10场便接受了右膝手术。曾经的历史最年轻的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MVP)却饱受膝伤困扰,如今已今非昔比,经历几次膝关节手术之后,已经很难再恢复到当年的巅峰状态。在跑、跳、对抗类项目运动中,膝关节半月板为何常常发生损伤呢?半月板损伤会对人造成什么影响?如何预防半月板损伤,如何进行康复练习?为此,本报采访了中华医学会全国骨关节病委员会执行委员、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任朱裕昌。 朱主任介绍,半月板是2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分别附着于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的关节面。正常膝关节两侧的半月板形态稍有不同,外侧半月板较小且肥大,近似“O”字形,内测半月板较大,近似“C”形。常被分为三个部分:前脚,体部和后角,每个半月板周缘约5毫米高,其横断面呈三角形,外厚内薄,上面稍呈凹形,以便与股骨髁相吻合,下面平整与胫骨平台相接。半月板周围一圈约10%~30%的区域有血管供应,前角和后角血液供应相对更充分,因此这个区域受伤能够较好地愈合。中间的区域因为没有血管供应,受伤后较难修复。而在这两个区域交接处有部分血液供应,此处发生损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愈合。 关节半月板的生理功能朱主任解释,在人体膝关节功能上,半月板有以下功能——1.传递负荷:半月板可传导通过膝关节约70%的负荷,从而大大减少了关节面软骨之间的直接冲击。2. 吸收震荡:当膝关节承受压力时,半月板会向周围膨出,且周围环形排列的胶原纤维会相应的延长,从而吸收直接作用在关节面上的震荡。3. 稳定关节:由于半月板的存在,使得原本形状差异较大的股骨下关节面和胫骨平台之间能够较为完整的契合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了膝关节的稳定性。4. 限制关节过度屈伸:半月板可以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轻微的前后滑动,从而限制屈伸末端关节的过度活动。5. 润滑、营养关节:半月板表面的滑膜能够分泌滑液,润滑和滋养膝关节。可见,半月板对膝关节的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半月板一旦损伤,将严重影响人的行动。 哪些运动可损伤半月板在日常生活和常见运动中,可致半月板损伤的项目有多种——1. 屈膝位股骨内旋、胫骨外旋,伴随膝外翻,这时在猛烈蹬伸膝关节,半月板会在非正常位置受到挤压,如篮球运动员右腿发力向左侧变相过人时,如膝关节出现外翻,容易造成外侧半月板撕裂。2. 屈膝位股骨外旋、胫骨内旋,而足部固定,这时在猛烈蹬伸膝关节,半月板也会受到不正常的挤压,如下图罗斯右腿发力向后撤步,足部蹬地固定,大腿相对小腿外旋,这时容易造成内侧半月板撕裂。3.膝关节猛烈屈伸而超出正常范围时,半月板前、后角会受到过度挤压而出现损伤,如踢球时用力过猛而使膝关节猛烈超伸时,容易造成半月板前角撕裂。又如举重比赛中,试举过大的重量,下蹲时膝关节过度屈曲而超出正常运动范围,此时半月板后角受到过度挤压而易出现撕裂。 半月板损伤需及时诊治朱主任介绍,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半月板损伤的主要症状有:疼痛、关节积液、交锁、腿打软及膝关节会发出响声。X线及CT扫描不能显示半月板,因为核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是目前检查半月板最好的首选检查方法。半月板损伤表现表现在MRI上,主要分级如下:1、Ⅰ级损伤即早期退变(或变性),在病理上表现为灶性的或者早期的半月板粘液样变性,这是由于半月板内纤维软骨基质内的粘多糖产物增加所致。2、Ⅱ级损伤即严重变性,是Ⅰ级损伤的继续。3、Ⅲ级损伤即撕裂。此期损伤一般要靠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撕裂的表现复杂,正确判断半月板撕裂的部位、形态、类型对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朱主任强调,一旦半月板撕裂,及早进行手术对于愈后非常重要。目前,针对半月板损伤后的治疗主要有以下方法—— 保守治疗:对半月板边缘性损伤,采用保守治疗通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急性期采用P.R.I.C.E,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配合其它物理治疗手段。 关节镜手术:方法主要有半月板切除,半月板修复,半月板缝合术,半月板移植术。如撕裂小于3毫米通常能够完全修复,介于3毫米~6毫米之间修复效果不能保证,大于6毫米则通常无法进行修复。而半月板切除后近期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后期易出现骨性关节炎、关节退行性改变及负重不稳定等症状,远期满意率仅为42.5%~68%。故建议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尽量保留半月板。 术后康复练习不可缺少 第一阶段:术后1周~2周 目标:消炎消肿,保持关节活动度 方法:每隔2小时~4小时冰敷15分钟;使用消炎药;在不出现疼痛下主动伸膝、屈膝,屈膝的目在于消炎消肿,保持关节活动度。 注意,该阶段不可承受负重。 第二阶段:2周~4周 目标:全范围活动关节,保持肌肉力量,部分承受体重逐渐过渡至完全承受体重。 方法:被动和主动的逐渐全范围活动膝关节;等长收缩腿部肌肉逐渐过渡至对抗一定负荷的动态练习,如弹力带抗阻屈伸等;拄拐杖行走,逐渐过渡至不适用拐杖正常行走;在练习完后继续冰敷,避免出现肿胀。 第三阶段:4周~8周 目标:恢复腿部力量,关节全范围内抗阻练习。 方法:自重下蹲,逐渐增加幅度;抗阻下蹲;臀肌力量练习;臀肌力量练习;小腿肌力练习 第四阶段:8周~12周 目标:使两侧肌力恢复平衡,训练神经控制,恢复本体感觉 方法:单腿下蹲,逐渐增加动作幅度;单腿负重下蹲;使用不平衡介质下蹲;使用不平衡介质增加负荷 第五阶段:12周之后 目标:逐渐进行跑、跳等高冲击练习,恢复对抗性运动项目。(朱裕昌教授专家门诊:周一、三上午;特需门诊:周二上午)
膝关节分为三个间室,分别为内侧间室、外侧间室、髌股间室。膝退行性关节炎可以影响其中任何一个间室,1/3的膝关节炎病人早期病变仅局限一个间室。目前治疗单间室关节炎手术方法有单髁关节置换、胫骨高位截骨和全膝关节置换。胫骨高位截骨主要作为向全膝关节置换的过渡治疗术式,存在缓解症状不完全、疗效维持短的缺点,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使用较少。而单髁关节置换术及髌股关节置换术由于假体设计、病例选择、手术技术改进,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常州市中医院骨科张曦单髁置换术及髌股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技术成熟的新型关节外科微创手术方式,即用人工单髁膝关节或髌股关节替代病变的关节软骨、半月板而保留正常的关节韧带和其他组织一种局限性微创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机理是利用关节表面置换技术来弥补原有组织的丢失。在我国,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内侧间室关节炎为多见,主要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的损伤与剥脱、继发性滑膜炎、骨赘形成,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肢体的残疾,影响生活质量。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关节手术微创化成为发展趋势,因其切口小、手术范围小、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膝关节疼痛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总称膝关节炎。其中最多的是髌骨软化症、软骨磨损和脂肪垫炎等。这些疾病大多表现为膝关节肿胀,酸痛,严重时大腿无力等,尤其是上下楼梯时,膝关节面摩擦力大,膝关节肿痛也最明显。老年人膝关节炎尚无根治的方法,主要以控制疼痛和僵硬症状、改善自理能力为目标。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膝关节疼痛患者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然而,有的老年患者因为关节疼痛而极少运动,而缺乏活动又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的僵硬,加重病情发展。所以,在此提醒中老年骨关节炎患者要进行适当的运动。 锻炼方法—— 仰卧抬腿:仰卧床上,患腿向上抬15°左右,初做可以保持1-3分钟,联系一段时间后,可以增加空中滞空时间,每天2-3次,此方法主要是锻炼腿部肌力。增强大腿部的肌肉力量,延长股四头肌收缩持续时间,但又不能使关节软骨受到更大的损伤,使膝关节在正常状态下活动,是预防膝关节疼痛的最好办法。 高位马步:两膝稍弯曲(10-30度),以膝关节不痛为宜。静蹲不动,两手平举,目视前方,开始坚持几分钟,并逐渐增加时间。一般达到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每天两次。 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将双足平方在地上,然后逐渐将右(左)膝伸直,并保持直腿姿势5-10秒,再慢慢放下,双腿交替进行,重复10次,每日1次至2次。 俯卧屈膝:俯卧位,双手交叉压在头下,然后讲右(左)膝关节逐渐屈膝,尽量靠近臀部,并保持屈膝姿势5至10秒,再慢慢放下,双膝交替进行,重复10次,每日1次至2次。 仰卧屈膝:将一侧膝关节尽量贴近胸部,用双手将大腿固定5至10秒,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重复10次,每日1次至2次。 推擦大腿:坐在椅上,双膝屈曲,用两手的掌面分别附着在右(左)腿两旁,然后稍加用力,沿着大腿两侧向膝关节处推擦10次至20次,双腿交替进行,每日1次至2次。 按揉髌骨:坐在椅子上,双膝屈曲约90°,双足平方在地板上,将双手掌心分别放在膝关节髌骨上,五指微张开紧贴于髌骨四周,然后稍用力均匀和有节奏地按揉髌骨20次至40次。除上述锻炼外,膝关节疼痛应该怎么进行运动呢?一般来说,可选择冲击力较小的温和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游泳、原地活动下肢等,但在运动时,一定要科学、适度。(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学科带头人 主任 朱裕昌教授
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人工关节置换术如今已成为治疗关节严重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国内的许多患者对这项在国外颇受欢迎且已成为临床常见手术之一的技术仍存疑虑。对此,中华医学会全国骨关节病委员会执行委员、市十医院关节外科主任朱裕昌教授指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毋庸置疑,许多晚期关节炎患者因此而摆脱病痛折磨。”许多患者之所以不愿进行此项手术,是因为他们误以为此项手术会将关节全部切除,装上不锈钢关节,术后肢体如同机器人一般,生硬而不自然。朱主任介绍,手术只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如同装牙套一般,植入人工关节,使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治疗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等疾患,但以全人工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更为普遍。人工关节的设计及材质是生物力学专家、材料工程师及骨科医师不断努力的智慧结晶,依照人体关节的构造、形状和功能制作而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最常见的原因。当关节炎较严重时,关节面软骨会严重磨损破坏,甚至出现变形,往往会导致疼痛,功能受限及行走不便,此时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人工关节是更佳选择。”朱主任介绍:“其他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造成的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及创伤性骨关节炎等都适合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后,大多数患者的疼痛可以减轻,甚至完全解除,关节的功能及变形亦可明显改善。”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期限也是不少患者最担心的,害怕手术不久需再次“置换”。朱主任解释,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在术后前几天较辛苦。一般说来,术后三个月,患者的日常活动可渐恢复正常。患者偶而仍会觉得肢体轻微肿痛或酸麻,只要没有疼痛加剧或出现感染发炎现象,就不必太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感觉会渐入佳境。据国内外长期随访资料显示,一般情况下人工关节置换后10年假体的生存率可达95%以上,20年假体的生存率可达90%以上。理论上而言,愈年轻、活动力愈强或体重愈重的患者,人工关节较易磨损松动,所以除非特殊情况,医生会尽量等患者年龄大一些再施行关节置换。同时,也希望患者手术后维持理想体重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人工关节磨损。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最佳年龄应是60岁至80岁,随着现代人工关节质量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年龄已并非膝关节置换首要考虑的问题,而是根据病人健康状况和膝关节病变程度来决定。那么,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应注意哪些呢? “如果髋关节或膝关节已有相当时间的疼痛且已妨碍正常行走,甚至出现跛行。或者,行走距离逐渐缩短,关节活动受限,有时上下楼梯或从椅子上站起都有疼痛或疼痛加剧时,患者最好到骨科进行处诊治,并询问是否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朱主任提醒,“患者在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前,一定要详细告知医生病史及发病情况,是否有其它内科疾病或手术史,并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曾服用过激素,须说明用药时间及剂量。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治愈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慢性感染、皮肤病,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指数控制在8以下。(朱裕昌教授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三上午;特需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
古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病人面前,他待人诚恳,亲切和善;在手术台上,他聚精会神,一丝不苟;而在镜头前与后,他又认真解答,风趣幽默。天空高远而宁静,大地深厚而踏实,在午后的阳光中,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任朱裕昌教授用医者的大智大慧,开启此次采访。规模与临床并在“在十几、二十几年,几代人的努力下,我们关节外科年手术量达到700-800台左右,也形成了一定的医疗、科研、教学的规模,去年还拿到了同济大学关节外科的教学示范病区,往同济大学关节外科中心方向发展……现在,从关节置换的手术量来说,差不多可以达到上海市前三、前四的水平,就手术质量,从单纯的关节置换到现在接近30%-40%是翻修的手术,以最少代价获得最大手术效果……”时间积淀规模,质量决定数量,朱裕昌教授对十院关节外科的发展历程,在简洁的言语中,透露出几代医者的心血与奉献,更体现了阔步向前、再接再厉的决心与信念!理念与风险反比“微创理念,不止是关节外科,也是骨科,外科,整个手术科室,都在提倡的,原则上,我们尽量微创。但是微创有个误区,不是所谓的创伤小,可能切口还是较大,但对肌体伤害尽量最小,因此,微创的理念,是用最少的损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生活的意义是享受生命赋予的每一天,获得精彩与欢乐,即使遭遇痛苦,也要在最小的代价下,重新扬帆起航。这对于众多骨关节炎患者,在朱裕昌教授讲述的话语中,已经成为现实,微创理念,让手术的风险,在朱教授的精湛医术下,同疗效成最美的反比弧线! 医者与病友相系“我们现在,手术尽量做到微创,其次,很多严重的骨关节炎病人不愿手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手术后很痛苦,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甚至去国外学习经验,结合我们的特色,制定了一套手术治疗与康复体系,包括术前预防用药,术中麻醉和止痛、术后用药等,令病人得到一个相对痛苦少的康复过程;我们还提倡个性化手术,根据个人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针对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医学的发展,基本每3-5年就是一个飞跃,新的《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最经典、最主要的是,骨关节炎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分阶段、阶梯式治疗……”“关节外科的第一个方向,也是我向其他医生在看病或义诊时注意的,重在预防,在不严重或避免发展成严重前应做好预防;第二,我们的研究方向是研究再生医学,关节炎无非是关节软骨面磨损掉,能找到一种方法修复或者利用培养的方法,无需换掉关节……”美好的愿景来自高尚的心灵,能够时时想到为他人谋福利,为他人而努力,这不正是“大医精诚、杏林春暖”的真实体现?朱裕昌教授的医学遐想,绝不仅仅让病友怀抱希望,守护人类健康的名医大家,正在孜孜不倦地为之呕心沥血、奋斗不息!窗外的天空,仍旧阳光普照,宁静而高远,脚下的大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而安定的景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回想朱裕昌教授的恢弘构想,对未来的骨关节外科,一定会更加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缓解膝关节疼痛的几种方法生活中,不少中老年人为膝关节疼痛所困扰。其主要症状是: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开始活动时痛,活动后减轻;负重时疼痛加重;有的夜间痛,又称“休息痛”。究其原因,大多属于原发性骨性关节炎,除与关节本身的老化有关外,与膝部的活动过少,血液循环较差,过度劳累,受寒受潮以及体型肥胖等因素也有密切关系。笔者根据祖国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提出一些保健措施,供大家参考。膝关节锻炼方法膝关节面的软骨要承受正常压力和摩擦,否则软骨容易变性。同样,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如果得不到适当锻炼,肌肉也会发生萎缩,其收缩力、弹力和耐力将会下降,韧带的柔韧性也会减弱,这就直接影响到膝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承重和运动功能。膝关节锻炼,比较简单易行的有以下几种: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即“大腿绷劲” 采取坐位或仰卧位,首先将腿伸直,然后收回,以“抽动”方式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每次锻炼5分钟,每日2~3次。然后再将腿绷直抬起,坚持数秒钟后放下,一起一落,一次可由5分钟逐渐增到10分钟。左右两腿轮换进行。股四头肌负重锻炼即在直腿抬高锻炼的基础上,用一个0.5~1公斤重的沙袋捆在踝部进行负重直腿抬高锻炼,先左腿后右腿,每次锻炼3~5分钟。膝关节屈伸运动采取仰卧位,两腿膝关节同时进行一屈一伸的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韧性以及关节的灵活性,并可消除膝部无菌性炎症、避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每天坚持2~3次,每次3~5分钟。步行或慢跑步行或慢跑可增强下肢肌力和韧带的韧性以及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步行时每分钟30~40步,逐步提高到60~70步,一次行程2000~3000米、每天1~2次。若慢跑、速度不宜快,以边跑还可边与他人交谈为度,每次跑5~10分钟,每天1~2次。体操和打拳动作柔和,能活动关节、锻炼筋骨,适于不能长距离步行或慢跑的中老年人。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每次练10~20分钟。运动中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适当放低身体重心,增大膝关节运动幅度。自我按摩特别适用于老年体弱运动有困难者。取坐位,对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等进行揉捏拍打、捋顺点散、对髌骨进行研磨松动,以促进膝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松解筋腱粘连,达到“筋动骨活”的目的。保护膝关节在劳动和运动中要注意保持膝关节的平衡稳定,防止摔跌或扭伤。若膝关节损伤后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常造成膝关节长期疼痛。膝关节保暖不少人的膝关节疼痛是天热时减轻,天冷时容易加重。所以中老年人天冷时除多穿衣裤外,可戴上“护膝”。不要在风口长时间站立,避免膝部受凉。控制体重肥胖会使膝关节负荷过重,使膝关节疼痛加重。因此应设法减肥、保持正常体重。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如贝壳类、海产品、蛋类、动物骨骼、豆类、奶类,其中牛奶含钙量高,可多饮用,以预防膝关节骨质疏松。 朱裕昌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周三上午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八届COA国际学术大会(Chi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COA)于2013年11月7-1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COA国际学术大会经过不断的发展,在全国骨科界的精诚合作及支持下,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知名骨科品牌学术大会,也是中国骨科界年度最大的盛会。会议期间有来自76个国家的15000余名代表,137个国际学术组织的179位国际学术团体主席参加;国际教程日期间共有22个国际组织进行了授课,为国内外骨科同仁带来了丰富的国际继续教育课程。COA大会已经成为国内骨科医师每年进行知识更新和学术交流的最佳场所。本次大会期间,骨科基础研究、脊柱、创伤、关节、关节镜与运动医学、骨肿瘤、微创、骨质疏松、足踝外科、显微修复、护理、小儿骨科、康复、中西医结合骨科等各专业学组将继续以年会形式集中体现一年来在本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最新技术和临床进展。会议将设立专题讲座、大会报告及展板等多种交流形式。朱裕昌教授应大会主委王岩教授之邀,赴京参加COA,并做了《髌骨成形术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研究》的专题演讲,受到了与会同道的热烈欢迎。
梳理老人们的提问,可以发现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以及费用问题。在患者中一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骨关节炎治疗花费很多,医生动不动就让病人换关节,一刀下去十几万就没了。”对于公众这样的误解,我们以真诚的沟通来纠正大家的错误印象。虽然人工关节置换是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早中期患者来说,可以根据病程的进展实施分级治疗,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关节的功能,延缓终末期的来临。早期患者通过保护性使用关节,佩戴关节护具等方法,就能缓解关节肿痛等症状;中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关节软骨的药物,炎症急性发作时适量服用解热镇痛药,就能控制病程的进展;即便是晚期患者,也不都是关节一换了之,还可选择关节部分置换等手术,改变关节的受力情况,从而延缓软骨的磨损。在“为民务实清廉”精神的指引下,贯彻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双控双降”政策,以低廉、合理的医疗费用,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朱裕昌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周三上午
笔者有感于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诸多拖延治疗的病例,深感肩上担子之中,觉得很有必要走出诊室、走出医院、走进社区,向更多的老年人传播骨关节炎防治的知识,以自己的专业技术与拳拳之心践行群众路线,造福更多的老年患者。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对骨关节炎危害的认识都不足。在他们看来,活动后关节痛是衰老的必然结果,用热毛巾敷一敷、扎扎针灸、做做理疗、吃些止痛药就能解决问题。事实上,上述治疗措施只能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来改善关节疼痛的症状,却无法逆转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关节软骨的磨损与破坏。我们专家不厌其烦地解答着老人们的疑问,同时也不断提醒,帮助大家破除认识上的误区,唤起关节保健的意识。除了介绍治疗方法,还提醒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减少爬楼梯、登山,避免长时间站立、步行,少做让关节负重的锻炼等。此外,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佩戴关节护具等。朱裕昌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周三上午
骨关节炎吞噬老年人生活质量提起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字眼。这些与年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高度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近年来随着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公众传媒健康教育的跟进,老年人乃至全社会对代谢性疾病的关注持续提升。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骨关节炎的关注依然处于“冰河期”。笔者在公园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老人,询问有关骨关节炎防治的相关知识,他们的回答出奇地一致——“关节炎嘛就是风湿病呀,年轻时不注意保暖现在就吃苦头了呀,痛得厉害的时候贴贴膏药、吃吃止痛药就可以了……”对于老年人普遍的认识误区,市十医院骨科朱裕昌教授表达了极大的担忧:“在骨关节炎和风湿病之间画等号是错误的,前者是一种与年龄、体重、代谢等因素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破坏以及软骨下骨板的病变;而后者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两者的治疗原则有着根本性的差异。随着上海市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罹患骨关节炎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庞大。最新的统计显示,65岁以上的人群中,将近70%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这种病虽然不会直接危及老年人的生命,但对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却是毁灭性的。我在临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老人——关节疼痛、运动障碍持续多年,最后发展到关节僵硬、卧床不起,直到这时候才最终下定决心来看病。”朱裕昌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周三上午
《今夜说点事》是一栏新闻脱口秀的节目类型,是上海新娱乐频道的一大亮点。栏目开播以来,以解读社会热点,传递快乐元素为宗旨。从开播至今,积累了大批忠实观众。创作团队严格选材,深入发掘,叙事加评论,带来全新观点。幽默视频加以新鲜资讯,使栏目内容不断丰富。开播至今,《今夜说点事》以独到的视角,精妙的点评和爆笑的段子另类解读当下新闻热点以及国内外的奇闻趣事,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近日,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联合举办的重阳节骨关节炎主题义诊,在大宁灵石公园举行。来自市十、市六、长海、长征、九院、新华、中山、华山、瑞金、东方、同济、仁济等十余家沪上“三甲”医院的50余位知名关节外科专家,为慕名而来的数百位老年患者答疑解惑。 《今夜说点事》栏目组在得知义诊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针对该活动进行了报道,同时对活动策划人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朱裕昌教授进行了详细采访。节目观看地址:https://www.tudou.com/programs/view/9AavRx7LSoQ/
10月13日上午,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联合举办的重阳节骨关节炎主题义诊,在大宁灵石公园举行。来自市十、市六、长海、长征、九院、新华、中山、华山、瑞金、东方、同济、仁济等十余家沪上“三甲”医院的50余位知名关节外科专家,为慕名而来的数百位老年患者答疑解惑。在大宁灵石公园义诊主会场之外,专家们还深入闸北敬老院、大宁街道社区、共和新街道社区,在重阳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旨精神。市卫生计生委徐建光主任等领导莅临现场视察,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上海电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我院义诊予以了专题报道。骨关节炎吞噬老年人生活质量提起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字眼。这些与年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高度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近年来随着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公众传媒健康教育的跟进,老年人乃至全社会对代谢性疾病的关注持续提升。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骨关节炎的关注依然处于“冰河期”。记者在义诊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老人,询问有关骨关节炎防治的相关知识,他们的回答出奇地一致——“关节炎嘛就是风湿病呀,年轻时不注意保暖现在就吃苦头了呀,痛得厉害的时候贴贴膏药、吃吃止痛药就可以了……”对于老年人普遍的认识误区,市十医院骨科朱裕昌教授表达了极大的担忧:“在骨关节炎和风湿病之间画等号是错误的,前者是一种与年龄、体重、代谢等因素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破坏以及软骨下骨板的病变;而后者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两者的治疗原则有着根本性的差异。随着上海市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罹患骨关节炎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庞大。最新的统计显示,65岁以上的人群中,将近70%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这种病虽然不会直接危及老年人的生命,但对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却是毁灭性的。我在临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老人——关节疼痛、运动障碍持续多年,最后发展到关节僵硬、卧床不起,直到这时候才最终下定决心来看病。”真情义诊唤醒老年人保健意识参加此次义诊的50余位专家,有感于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诸多拖延治疗的病例,深感肩上担子之中,大家都觉得很有必要走出诊室、走出医院、走进社区,向更多的老年人传播骨关节炎防治的知识,以自己的专业技术与拳拳之心践行群众路线,造福更多的老年患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场绝大多数老年人对骨关节炎危害的认识都不足。在他们看来,活动后关节痛是衰老的必然结果,用热毛巾敷一敷、扎扎针灸、做做理疗、吃些止痛药就能解决问题。事实上,上述治疗措施只能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来改善关节疼痛的症状,却无法逆转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关节软骨的磨损与破坏。现场诸位专家不厌其烦地解答着老人们的疑问,同时也不断提醒,帮助大家破除认识上的误区,唤起关节保健的意识。除了介绍治疗方法,专家们还提醒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减少爬楼梯、登山,避免长时间站立、步行,少做让关节负重的锻炼等。此外,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佩戴关节护具等。分级施治收获最佳治疗性价比梳理老人们的提问,可以发现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以及费用问题。在患者中一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骨关节炎治疗花费很多,医生动不动就让病人换关节,一刀下去十几万就没了。”对于公众这样的误解,专家们以真诚的沟通纠正了大家的错误印象。虽然人工关节置换是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早中期患者来说,可以根据病程的进展实施分级治疗,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关节的功能,延缓终末期的来临。早期患者通过保护性使用关节,佩戴关节护具等方法,就能缓解关节肿痛等症状;中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关节软骨的药物,炎症急性发作时适量服用解热镇痛药,就能控制病程的进展;即便是晚期患者,也不都是关节一换了之,还可选择关节翻修等手术,改变关节的受力情况,从而延缓软骨的磨损。在“为民务实清廉”精神的指引下,贯彻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双控双降”政策,以低廉、合理的医疗费用,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更多详情请点阅:http://www.shdsyy.com.cn/web/index.php?classid=990&newsid=62665&t=show
近日,一名在我院骨科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给新民晚报写去了感谢信。病人陈先生,膝盖重度内翻畸形,关节腔内严重积水,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四处求医,但因85岁高龄、手术风险高被多家医院婉拒。2013年4月,陈先生慕名前往我院朱裕昌教授处就诊,朱裕昌教授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仔细检查后判断病人依旧有条件做膝关节置换手术。但是病人年龄大,手术风险高也是客观因素,经过以蔡郑东教授为首,朱裕昌教授为核心的骨科关节医疗团队的讨论,详细制定了病人的手术计划。次日,在朱裕昌教授亲自主刀下,手术顺利完成,3天后,病人已可以扶床行走。三月后,病人已经可以独立行走,膝关节原有疼痛感也消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膝关节逐渐退行性病变,一般认为与创伤炎症、代谢和遗传因素有关,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痛、僵硬,行走、站立、膝伸屈位和上下楼梯时疼痛,患者行动不便, 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日常的生活中,膝关节的保健十分重要,药物治疗只是暂时减轻局部疼痛。目前临床常采用服用或注射消炎止痛药的方法来缓解疼痛症状,这种方法起效快、止痛效果确切。而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包括药物在内的综合治疗才是获得满意效果的根本,这些措施包括减轻体重、减少膝关节应力、适度合理锻炼等。有许多人患上了退行性膝关节炎以后,就尽量少动,以此来减少关节的磨损。事实并非这样,阻止膝关节退变,需要避免的是爬山、爬楼这样的磨损膝关节的动作。而适当的下肢运动能够让营养成分进入关节软组织,维持了软骨的健康,因此适当的散步,骑自行车,并不会造成软骨的磨损,反而有益关节软骨的健康。按个体差异进行运动,膝关节运动应循序渐进,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打太极拳、步行和骑自行车等,锻炼应缓慢进行,在运动前后按摩膝关节,以缓解肌肉酸痛和预防意外。老年人退行性膝关节炎需要包括药物,锻炼,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综合治疗,合理的运动对于维持健康的心态和阻止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以面向国际,立足本土为宗旨,力争办成传播组织工程领域一流学术研究成果的受专业读者认可和喜欢的业界期刊。杂志发表关于干细胞培养与移植、组织构建、材料生物相容性、硬组织植入物、软组织移植物以及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转化医学和偱证医学研究,发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一流水平的学术、技术创新成果。杂志在王岩教授的带领下,汇集了曾炳芳教授、王满宜教授、唐佩福教授等诸多国内一流医学专家。杂志始终坚持追求高质量审稿,承诺短周期出版的特色,坚持在线投稿、审稿、修稿的全程在线快速运营,坚持出版文章纸媒体辅以更多延伸阅读内容网络发布,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感兴趣。近日,朱裕昌教授应王岩教授邀请,继续担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首席学科专家。
近日,朱裕昌教授代表上海关节学组受邀参加沪杭地区青年关节医师演讲比赛,并担任大会评委。沪杭关节会议为两地学组定期举办的上海地区与杭州地区年轻关节医生交流的传统性活动。会议中两地青年医生会针对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复杂手术进行病情探讨、手术经验心得交流、并获得直接向参会评委提问答疑的机会。朱裕昌教授在会议中针对两地青年医生的演讲做了精彩点评,并毫无保留的将自己从医数十年来的经验心得倾囊相授,获得了参会医生的高度欢迎。
滑膜是关节囊的内层组织,称为滑膜层。具有清除关节内异物、合成、分泌和重吸收滑液、参与关节内免疫等功能。膝关节受到损伤后,滑膜血管扩张、血浆、血细胞、红细胞、和巨细胞等外渗到关节液内,纤维蛋白沉积;滑膜细胞活跃、增生,并产生大量粘液。常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髌骨浮漂、活动受限。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纤维素沉着,发生纤维性、机化,会导致关节滑膜间粘连,严重者疼痛影响关节活动。治疗措施:1、受伤后紧急处理,包括制动、冰敷、加压、抬高等。2、适当休养,避免劳累或者剧烈运动。在积液未消退前,应尽量休养,严重者应适当制动。有的年轻人将关节受伤不当一回事,过早活动,就可能导致慢性滑膜炎。积液消退后,开始膝关节活动及行走,可以做股四头肌锻炼,但仍因避免剧烈运动及劳累,视病情因至少休养2周-3月不等。 3、如果关节内积液过多,可使关节腔内压力增加,加剧疼痛,长时间积液引起关节内粘连,导致功能障碍。关节积液量多时可采取关节穿刺抽液,同时行关节腔内注射药物,积液量少可自行吸收。4、在医生指导下行局部行理疗、热敷、使用消肿化瘀中草药等,不可自行盲目采用热敷,按摩,贴膏药等方法治疗,治疗过度,反而会引起滑膜炎症状加剧。
术后康复是影响膝关节置换手术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很多医生只重视手术操作本身,而忽视了术后康复训练;而很多患者往往也喜欢把手术效果的好坏寄托在医生身上,忽视了自身锻炼的重要性。这一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多数医生在术后康复问题上倾向于保守。这种保守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有一部分是缘于目前复杂的医患关系。因为保守,医生不建议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不鼓励患者早期下地行走,有部分医生会确实担心患者锻炼过早后会出问题。我认为除非觉得手术本身有问题,否则这些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骨水泥型的关节置换术后能够获得即时稳定性,马上下地行走也是没有问题的。我所做的人工关节手术,术后等到引流管,导尿管拔除后就必须试着下床站立行走,即使考虑到疼痛的因素最晚也不能超过术后第三天。而在病床上的那几天里,我也要求病人做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和肌肉收缩练习。病人出院时,膝关节必须完全伸直,屈曲必须超过90度。医生一旦趋于保守,自己的手术做得再漂亮术后的功能恢复也会大打折扣,事倍功半。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优秀的关节外科医生必须在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上都充满自信。2.很多病人在医生的影响下更趋保守。没有了医生的鼓励,病人往往在术后康复上小心翼翼,生怕过度的锻炼反过来影响手术效果。还有些病人把手术前的恐惧心理蔓延到手术后,以手术后疼痛及各种不适为借口不愿积极锻炼。又以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例,我在临床上见到不少病人喜欢依赖CPM(持续被动活动)机,也就是很愿意做被动锻炼,而不太愿意自己主动锻炼。关于CPM的作用,其实已有研究表明对关节术后康复是没有显著作用的。主动康复训练才是日后功能恢复的根本动力。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自然效果不会好。当然,造成病人不够积极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得到医护人员很好的术后康复宣教。多数病人都是听医生话的。如果医生过于保守,病人是很难积极起来的。3.在康复医学领域,我们的理念和设施普遍落后。在国外,康复医学远比在国内更得到重视和发展。我在香港大学医学院,美国ISK关节外科中心访问期间,对这一点印象深刻。在他们的骨科关节置换病房,配备有专门的物理治疗师对每一个人工关节术后病人在住院期间进行专业的康复指导。病人出院后,一般都被转往专门康复院继续进行各种正规的康复训练。我曾经仔细参观过这间全港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医学康复中心,深感国内在这一专业领域的落后。其实我们并非没有建立这样的康复中心的条件,而是长期以来我们缺乏术后康复的理念和对病人康复训练重要性的高度重视。目前,我们的人工关节病人术后只能得到非常有限和不正规的康复指导。病人出院后,其实更需要进一步的康复指导,然而我们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我自己比起其他医生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却也时时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我毕竟不是康复医学的专业人员,也难以倾注很多时间和精力。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一支专门的康复医学队伍。而在这成为现实之前,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一起积极参与到人工关节的术后康复中来。4.术后有规律门诊随访复查还不够完善。有的术后病人特别是我有好多外地来的膝关节置换病人一回到当地或甚至于农村就根本想不到来院复查,他们好多自认为手术结束了关节可行走了,也不疼。于是也就不来院复诊了,其实他们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康复指导及康复时间段。他们其实关节活动会更好,行走步态会更好。想想这种情形就可惜。5.我们的出院康复指导 ①出院后康复锻炼计划:出院时要向病人详细说明康复锻炼方法,病人坐于床边,主动屈曲小腿,然后伸直,每天多次练习,同时配合全身关节运动,如散步等,使膝关节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训练时切忌剧烈运动,避免跳跃、急转运动,防止关节扭伤甚至脱位。②饮食指导:饮食宜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适宜的脂肪易消化食物为主,保持大便通畅。③活起居指导: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改变别人行为及生活习惯,防止跌倒,发生骨折。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长途旅行。睡眠时可将双下肢抬高,促进血液、淋巴回流。④复查:嘱病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年门诊复查1次,做相应的康复指导。平时若出现身体或手术关节不适,要及时就医。朱裕昌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指仅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室进行表面置换,其主要目的是替代膝关节胫骨、股骨受破坏的软骨表面。膝关节的关节面大体上可分为内、外、前三部分。有些患者因为关节退变、外伤等原因,关节的病变主要限于一侧,单髁置换手术即是针对病变的一侧,去除病损的关节面,以人工生物材料代替,以恢复关节功能。骨关节病在中老年人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并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的膝关节病变患者越来越多。对晚期患者,如关节腔重度狭窄、关节软骨严重破坏,导致关节疼痛、不能活动,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的则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但实际上,膝关节骨关节病的软骨磨损早期主要集中在胫骨平台前内侧,由于以前治疗手段和技术的局限,只能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而今单髁关节置换新技术的出现,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单侧髁置换术则可很好地保存患肢功能活动,又可延缓、阻止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手术还保留了以后的全膝关节的表面置换的手术条件。如果患者另一侧髁病变继续发展,仍然可做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单髁关节置换术仅对胫股关节单侧病变间室进行表面置换,不干扰膝关节其他正常或近乎正常的部分,从而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收益,解决困扰病人的主要问题。单髁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功能好,还保留了膝关节前后叉韧带及本体感觉,术后病人的感觉好,活动更自如。
当运动员膝关节受伤时,我们会看到队医会紧急冰敷受伤部位,判断受伤情况,情况严重会停止活动,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普通老百姓也会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这种运动损伤。当损伤发生后,膝关节就会出现疼痛、肿胀、炎症反应等状况,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康复及避免损伤的加重尤为重要。在到医院诊治前,对于膝关节急性运动损伤初期的治疗原则主要有休息制动、冰敷、压迫和抬高。1:制动休息休息制动可以避免伤势的加重,减少由于继续运动所引起的疼痛、出血或肿胀。制动主要是立即停止运动,让患部处于不动的状态,必要时进行固定。如果损伤严重,因立即停止一切活动,用一切可用支具固定膝关节。如果受伤较轻,可固定两三日,可防止病发症的发生,防止进一步损伤,促进康复,如果受伤较重,需要固定更长时间。切忌过早的活动患部,不仅会出现出血等症状,还可能使其机能损伤进一步加重,使恢复时间托的更长。: T9 e7 d/ h) T: i2:冷敷 冷敷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是效果最为明显的。因为冷敷可以减少患部血流,减轻肿胀,减少炎症物质释放,减轻疼痛和痉挛,冷敷的材料包括了冰块,冷水等一切可利用的材料。7 C! |6 a@8 R1 R3:加压在几乎所有的急性损伤中动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可以结合冰敷,用绷带将冰包固定。加压包扎可使患部内出血及淤血现象减轻,还可以防止侵出的体液渗入到组织内部,并能促进其吸收。4:抬高抬高是把患部提高到比心脏高的位置。同冷敷、加压一样,抬高对减轻内出血,减轻肿胀也是非常有作用的。他不仅可以减轻通向损伤部位的血液及来自体液的压力以促进静脉的回流,患部的肿胀及淤血也会因此而得到相应的减轻。常见的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损伤,都适合这四部紧急处理。做完这些处理,如果有条件,应该立即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处理。如果暂时无条件就医,应制动并尽量将患肢抬高,疼痛肿胀明显话,可间断冰敷,加压包扎,如2-3天无好转应尽快前往医院进一步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