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是女性魅力的体现,大约49%的女生一生中会受到脱发的困扰,其中女性型脱发(FPHL,femalepattenhairloss)是女性脱发的最常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稳步上升。脱发与严重的心理困扰和生活质量下降有关。在一项调查中,因脱发40%的女性经历过婚姻问题,64%的有职业困难。女性型脱发也被称为女性雄激素性脱发,然而学界认为雄激素在女性雄激素性脱发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目前常用女性型脱发来指代以往女性的雄激素性脱发。女性型脱发的病因涉及遗传、体内激素及环境因素。例如在高加索人群中女性型脱发的发病率比东亚人女性中高,这提示遗传基因的不同参与了其发病。女性型脱发与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有着截然不同的临床表现,最突出的差别是女性型脱发往往不会出现发际线的后移,而多表现为头顶部毛发的变薄及稀疏。在毛发镜下观察会更为清晰的发现头顶部毛发的改变。总体来讲,钾离子通道激活剂米诺地尔能通过扩张血管促进毛囊生长,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外用药,多数患者在坚持使用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脱发。系统用药常见的有螺内酯、环丙孕酮及中药。非药物治疗包括:毛发移植、自体富血⼩板血浆注射、低能量激光治疗、纳米微针,这些方法可以与外用米诺地尔联合使用。皮肤的改变往往是机体内在的一种表现,在女性型脱发的患者中,合并代谢综合症的比例比未患有女性型脱发的患者显著增高,这些代谢综合症包括腹型肥胖、高血压,且在女性型脱发越严重的患者中,其合并代谢综合症的概率越高。因此对于女性脱发患者而言,不止脱发这么简单。
在中国,男性秃顶发病率在20%左右,5%的女性也会有秃顶的烦恼。困扰约1.7亿人群的脱发类型分为两类: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其中,生理性脱发多数能够自愈,包括产后脱发等;而病理性脱发则需要积极预防。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就是雄激素源性秃发,又被称为脂溢性脱发。这种脱发在男性群体中比较常见,特点是额部、顶部头发逐渐减少、头发变细或头发稀疏,发际后移,头发呈M形或“地中海”。有些女性也有患病风险,主要表现为头顶部头发逐渐稀疏,但一般不会形成秃顶,后文会详细地介绍。人体分泌过多的二氢睾酮(DHT,雄激素的一种)会让头顶的毛发变细变软,毛发的生长周期变短,毛囊微小化,造成头顶遮盖度不够,展示出“秃顶”的状态,“此时表现为毛发脱落增加,头皮覆盖度不够。部分患者体内二氢睾酮水平正常,但因其头顶二氢睾酮受体密度大,更敏感,也可以造成秃顶。因为女性头顶部毛囊中的5α-还原酶水平比男性少3倍以上,所以女性秃发相对少,即使是脱发也不会出现像男性那样的,“谢顶”,多为散在的脱发,表现为毛发的不同程度的稀疏。但同时女性脱发的机理更加复杂,因此我们也将该类型脱发定义为女性型脱发,以区分不同。雄秃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可分为两种: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生发类药物:米诺地尔;激素调整类药物:非那雄安、螺内酯、避孕药、中药等。非药物治疗包括:滚针、纳米微针导入、低能量激光、植发、RPR及中胚层疗法等。所有的治疗方法均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居家治疗。
头发在佛教语言中被称为“三千烦恼丝”,故而和尚为斩断杂念、去除烦恼剃发以明志。但对有脱发困扰的人们来说,留不住“三千烦恼丝”恐怕才是烦恼之源。每个人约有10万根头发。大部分处于生长期,少量处于休止期及退行期,在休止期的头发会时不时掉落。头发的正常状态是平均每天掉头发100根以内,这100根头发包括了从早上起床、洗头、梳头到晚上睡觉整个过程中所掉的头发。当然脱发数量也与季节相关,一般而言秋季最多,每天脱发量在150根以内。一般人们感觉头发明显没有以前多,或者洗澡的时候发现地上的头发比较多,就觉得自己脱发比较严重,但这只是凭感觉,不是很科学。科学的判断方法是进行“拉发实验”: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50根至60根头发,轻轻往上拉一下,拉掉的头发如果超过5根,说明头发可能有点问题。那么,导致脱发的病因是什么?恐怕才是人们急切想知道的。曾有公开报道中认为过度减肥、戒碳水、过度做发型、缺乏维生素、蛋白质等是造成脱发的原因,也有人认为遗传才是主要原因,但脱发不是遗传病,是和患者遗传的体质有关。中医认为其与七情所伤损及肝肾,致虚火上炎,气血失和使毛发失荣有关。对于有脱发之忧的人而言,及时到医院就诊是必要的。需要通过一些专业的检查手段,如拉发实验、毛发镜、血检等,明确脱发原因及类型,从而确定合适及正确的治疗手段。对于脱发疾病的治疗,患者应该避免以下3个误区,首先止脱并不是头发不脱落,而是头发的生长和脱落达到平衡。其次脱发不能根治,每个毛囊都有一定再生周期,不可能无限生长,随着年龄增长和病理因素毛囊会逐渐减少,所以头发根本无法恢复到起初的状态。还有生发的本质是解除对毛囊的抑制,脱发的治疗根本是恢复毛发正常的生长,减少抑制毛发生长的因素,让每个毛囊尽可能生长时间更长一些。
腋臭,有很多俗称,包括狐臭、臭汗症等,表现为腋下等褶皱部位容易出汗,并散发出难闻气味,尤其在夏天或者大量的运动后,会比较强烈,影响周围人的嗅觉,造成社交及生活的困扰。主要形成原因是由于分布在腋下的大汗腺产生的分泌物被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而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才有了臭味。最为重要的就是两个因素—大汗腺及皮肤表面的细菌。但是这两个东东,人人都有,但为啥只有少数人有狐臭?其实有腋臭的人不在“少数”,除了东亚人以外,歪果仁几乎人人都有狐臭!中国这部分人少的原因跟基因的突变有关,导致大汗腺分泌减少,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出走非洲之前可能都是有的,因而有腋臭的人是血统更加“纯净”的(所以也没什么悲伤的,毕竟“欲戴皇冠必先承其重”)。 尽管腋臭并不是器官及功能上的异常,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解决它更是一种心理上的释怀。腋臭的治疗主要也就是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大汗腺及细菌。那么有那些治疗方法呢? 一种就是针对皮肤表面细菌,包括剔除腋毛、酒精、硫酸铝铵及Deodorant—香体露等。这些相关的产品国外比较多,毕竟受众多。尽管可以减少细菌的繁殖,减轻狐臭的程度,但作用十分有限。毕竟人体表面做不到无菌,擦洗也不能随时随地进行。 另外就是针对大汗腺的。一方面可以通过止汗剂—铝盐抑制大汗腺分泌,主要的作用机理是铝剂遇到酸性的汗液,可以凝结成凝胶状物质堵住大汗腺,阻止其分泌。 另一方面通过手术及非手术的方式破坏或抑制大汗腺。非手术的方式主要包括肉毒素注射,肉毒素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抑制大汗腺的分泌。适用于尚处于发育期,不想遗留手术疤痕的患者、腋下出汗较多的轻度腋臭患者、多汗症的患者。但是该治疗具有时效性,一般可维持6-9月。患者可以选择在每年的4月份注射,这样可以在大汗腺分泌最为旺盛的时间里减少其分泌。 而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切除和小切口微创汗腺剪除术。传统手术方式为整块切除大汗腺分布区域,尽管效果好,但该手术方式创伤大,术后疤痕明显,现在开展的较少。适用于一些腋臭比较严重的患者。另一种小切口微创汗腺剪除术更加适合大部分的腋臭患者,该手术方式主要通过小切口切开,翻转皮肤后剪除肉眼可见的汗腺组织,再进行引流及缝合。术后需加压包扎1周。该手术方式可显著改善腋臭,术后愈合时间大约2周。 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非常重要。有了腋臭不用担心,也不用乱投医,听取专业皮肤科医生的建议即可。
皮肤科门诊有常见四大“疣”物:丝状疣,扁平疣,寻常疣,跖疣。而这四种疣,都与HPV-人乳头病毒有关。但是千万不要看到HPV就恐慌,实际上HPV有250多种类型,全身各部位都容易感染,大致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长时间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才容易患上宫颈癌,而引起皮肤感染的大部分是低危型,癌变的几率非常低,引起的病变可以治愈。那正确认识,生活中学会自查和预防十分重要。寻常疣好发于易受外伤的部位,如手指,肘部,膝盖和面部,可扩散至全身任何部位。又被称为“瘊子“”刺瘊“,疣体呈半球状角质性丘疹,颜色为棕色/灰褐色/皮色。可选择液氮冷冻及电灼激光治疗,多发性寻常疣可选择我院特色中药外治-狼毒方,可提高局部免疫力,减少复发。丝状疣头颈部最常见,好发于眼睑,腋下及颈部。疣体呈丝状或细长状,形似金针菇,一般不超过1cm。其不仅影响美观且有传染性,特别颈部的丝状疣由于反复收到衣领的摩擦或因佩戴饰品造成刮擦引起炎症疼痛,而刺激疣体生长,自查发现可及时去皮肤科就诊,选择电灼激光或外用药物治疗。生活中要保持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公用毛巾衣物等。跖疣好发于足跟,跖前等受压部位,初为细小发亮丘疹,逐渐长大表面成肉刺状,在其周围则形成角化性增生环,疣体嵌入皮内,挤压会引起疼痛,呈灰黄或污灰色。具有传染性,一个脚趾可能传染整个脚底,也可传染他人。常常与“鸡眼“混淆。可选择液氮冷冻或电灼激光治疗,多发性跖疣可选择我院特色中药外治-狼毒方。其生活中预防足底的破损很关键,去公共的水域,酒店等尽量带拖鞋。发现有不适时及早治疗,不要用手抠,防止自身种植。扁平疣好发于面部,手背,手臂及胸腹部,一般无自觉症状,呈大小不等的扁平丘疹,轻度隆起,表面光滑,圆形椭圆形多见。其亦有传染性,且好发部位影响美观,因此自查发现也建议及时就诊。可选择液氮冷冻、电灼激光治疗。除了不要忽视皮肤上的小“肉粒“-这些常见的皮肤“疣”物,对于高危型的HPV病毒的感染我们可以提通过一级预防-接种疫苗的方式保护自己。选择合适的疫苗至关重要,目前国内上市的HPV疫苗有三种类型:二价疫苗: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预防高危HPV16、18亚型。进口二价疫苗对高危HPV31、33、45亚型也具有交叉保护力,并且对所有CIN3+的保护效力达到了93.2%。四价疫苗: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预防高危HPV16、18亚型及低危HPV16、11亚型。九价疫苗: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预防高危HPV16、18、31、33、45、52、58亚型及低危6、11亚型。无论哪款疫苗,首先确认能获取到哪一种,再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经济条件进行选择。早比全更好。
谈起毛发,我们大概可将其分为两种:终毛及毳毛,终毛是一种长而粗硬的毛发,包括大部分的头发、腋毛及阴毛。毳毛则是短细而色浅的毛发,通常没有皮脂腺。终毛与毳毛在某种作用下会发生相互之间的转化。一方面青春期时,因为雄激素的增加,腋下、胡须及阴部等部位的毳毛会转换成终毛;另一方面在激素在内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我们的发际线及顶部头发也会向毳毛转换。头发顾名思义就是长在头部的毛发,约有10万根,一般可长到90-100cm,甚至150cm,但并不会一直生长下去,因为每个毛囊都有其相应的周期,处于生长期的头发才会不停的生长,成年人头发的生长速度大约为3mm/天,一般持续5年左右,其后会进入约3个月的退行期及休止期,然后再进入生长期,循环往复,毛囊的一生大约有15个周期,因此到达一定年龄之后,我们的头发必然会越来越稀疏。每个人毛囊的密度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便已经决定,黄种人头发每平方厘米约200个毛囊,有些毛发在生长过程中相互并轨,形成含有2-3个毛发的毛囊单位。因此对于本身毛囊密度较稀的人,形成茂密的头发并不现实。后天所有的努力都在维持以此为基础的毛发数量。头发存在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头脑,免受轻微的撞击、紫外线照射及维持温度的恒定。同时也有研究显示,头发存在的作用还可解毒,当人体受到一些重金属及精神压力影响时,常常伴有头发的脱落,可能与毛囊部氧化自由基堆积有关,而这些脱落的头发一般都会重新生长出来,而毛囊这种循环往复的周期可能也与其相关。说到毛发,必然要提及皮脂腺,其主要存在于终毛,功能是分泌皮脂,皮脂经毛囊开口挤出,并通过毛发排出,为毛发提供天然的保护作用,赋予头发光泽及防水性能。也是头皮油腻和柔顺最重要的因素。随着人们对于毛发的关注越来越高,适当且正确地了解毛发的生理特征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