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没有“跑步膝”这个名词,或者说不够全面。目前很多人喜欢把跑步后膝盖发生疼痛都叫作跑步膝。其实跑步人群中比较多见的是膝关节外侧疼痛,通常是由于外侧一根肌腱叫髂胫束,由于跑步时反复摩擦股骨外侧髁造成该处滑囊发炎,引起疼痛,它有个专门的名词叫Runner’sKnee,翻译为跑者膝,也叫髂胫束摩擦综合症(ITB综合症)。髂胫束损伤是迫使你不得不停止运动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很想跟你说有些肌骨疾病可以带痛运动,但它不是。如果你忽视它的损伤,那么会逐步加重,直至你彻底不能运动。一、什么是髂胫束?髂胫束(Iliotibialband,ITband),是起自髂嵴并延大腿外侧下行,跨过膝关节外侧,最终止于胫骨近端的带状结构。虽然很多人认为髂胫束是个独立结构,可以相对于下肢自由地前向或后向滑动,但事实上,它只不过是包绕肌肉的一层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增厚的筋膜带。髂胫束连接数块髋部和膝部之间的主要肌肉,比如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其在跑步时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足跟落地时膝关节的稳定性。髂胫束综合征也叫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最常发生在膝部外侧的上方,不过疼痛也有可能发生在髂胫束的上部,甚至可能是股骨的近端。二、症状表现该病的初始症状表现为跑完一段距离后的酸胀,如果只是2-3公里,你会觉得没事,随后膝外侧出现疼痛,并由初始的僵硬感逐渐加重至烧灼样锐痛。当然,患者也会感觉到膝外侧上方的摩擦感。当患者下坡时疼痛明显加重,有时,长时间的久坐屈膝,患者也会感到疼痛。任何屈膝至20-30°的运动或动作都会进一步加重髂胫束疼痛,这是因为髂胫束紧张并压迫股骨外上髁所致。三、髂胫束综合症的危险因素虽然我们把鞋子不适,路面不平以及室内跑道的转角过硬等认为是髂胫束综合征的风险因素,但并没有任何科学证据。不过,大量研究表明髋外展肌和髋外旋肌乏力与髂胫束综合症密切相关。在健康跑者中,这些肌肉保证髋部的外展和外旋,从而防止髂胫束受到损伤。但是,如果这些肌肉肌力不足,那么在脚跟落地时,髋关节出现内收以及内旋,从而使得髂胫束以及潜在的敏感组织压迫股骨外上髁。不同于臀中肌和其它主要的髋部外展肌的激活,阔筋膜张肌的激活对髂胫束造成的应力最大。而我们锻炼臀肌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是让自己的臀部更翘更有型。过窄的步宽可造成交叉步态(crossovergait),该步态大大增加发生髂胫束综合症的风险。纠正交叉步态,你或许就能和髂胫束疼痛永远说再见了。四、如何治疗髂胫束疼痛?有治疗髂胫束疼痛的速成方法吗?很可惜,没有。最好的治疗髂胫束疼痛的方法是纠正跑步模式。髂胫束综合征是典型的生物力学机制问题,此话怎讲?虽然疼痛区域位于膝部外侧,真正的问题却在于下肢的更上方的髋部肌肉。虽然冰敷,拉伸和泡沫滚轴都有其各自的作用,但是生物力学机制问题最终需要生物力学机制来解决。因此,髋部肌肉力量训练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治疗的一部分。当前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髂胫束综合症最好治疗方法由MichaelFredericson于2000年发表在斯坦福大学学报上。作者的方法相当简单,仅包含两个拉伸练习以及两个力量练习。拉伸练习包括:对两侧附着于髂胫束的肌肉进行拉伸,每次15秒,每天拉伸3次。力量练习包括:对两侧附着于髂胫束的肌肉进行力量训练,先从每天一组,每组15次开始,经过一段时间,逐渐过渡到3组,共30次。整个方案持续6周。在进行Fredericson治疗期间,运动员尽量避免跑步,92%的运动员可以完全康复。以下为Fredericson方案:LyingropehipstretchStandinghipcrossoverstretchLyinghipabductionStandinghiphike虽然Fredericson方案的结果非常令人振奋,但是他的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该研究没有设对照组,所以不清楚其改善多少是来自练习本身。其次,该方案也缺少加强外旋肌肌力的练习。那么我们还应该怎么做?我建议加入以下练习以同时解决外旋肌肌力和外展肌肌力的问题,五、如何拉伸髂胫束?说到髂胫束拉伸,其实并非针对髂胫束自身,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髂胫束并不是可拉伸性组织。硬要打个比方的话,髂胫束的拉伸性就好比轮胎橡胶而不是弹力带。第二:针对髂胫束的拉伸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拉伸髂胫束,因为髂胫束在股骨上有多个附着点。相反,研究表明患者应该拉伸附着于髂胫束上的肌肉,例如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上述Fredericson法已经做了最好的髂胫束拉伸示范。泡沫滚轴治疗髂胫束紧张使用泡沫滚轴松解髂胫束周围软组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过应该尽量避免在疼痛区域进行滚动。记住,髂胫束的疼痛主要来自于股骨外上髁和髂胫束之间的高度敏感区,所以不要在此处进行泡沫滚轴以免加重疼痛。有些患者发现某款特定鞋子会加重髂胫束疼痛,但并无科学证据证明不同款式的鞋子或者定制鞋垫可以造成髂胫束问题。所有目前为止的证据都认为髂胫束疼痛的根源来自髋关节而非足部,所以首要的治疗方案是加强髋部外展肌和外旋肌的肌力。
生活中,很多人腰一疼就自己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了,或是去医院检查一拍片子有腰椎间盘突出就吓够呛,真是应了那句政绩不突出业绩不突出腰间盘突出,好像大家多多少少都在突出,仿佛腰椎间盘突出成了大家最常遇到的疾病,可是专家告诉你,没有那么多人随随便便突出,今天来一场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种种绯闻的“发布会”。 特大绯闻1: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 很多人到医院检查,拍片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就很怕,以为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腰椎间盘突出(以下简称腰突)并不等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 腰椎间盘突出 ? 病理学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 腰突只是一个临床上的影像学诊断,是影像学上(CT、MRI等)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客观影像,只能说明您的腰椎间盘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引起相对应的病态症状,就不能得出“有病”的结论。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了神经根并导致患者产生了相应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麻木、无力等,严重者可出现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由于椎间盘的不断退变,人到了一定年龄后腰椎间盘都会多少有点突出,尤其老年人,三个人到医院拍片子就有两个人显示腰椎间盘有突出,如果这种突出没有引起腰腿疼症状的话,就不必给自己扣上腰突症的帽子!简单说就是,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没有造成腰腿疼的表现,是不能算病症。 打比方就像抑郁和抑郁症,抑郁只是你一种情绪,是人喜怒哀乐的一种,虽然不是良好的状态但属于正常情况;而抑郁症就是一种病症,不仅抑郁心境低落,还伴随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如近事记忆力下降、乏力、食欲减退等等症状,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绯闻2:腰疼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腿疼就是骨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一定有腰疼,而腰疼更不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很多时候腰疼可能是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腰椎小关节突功能紊乱引起的,当然还可能是腰椎感染、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症等等疾病所致,而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要满足以下三个要素: ?影像学检查存在腰椎间盘突出; ?有受压神经根相应分布区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特定的神经根损害体征。 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与病情不一定平行,有时候需要多方面考虑。 而临床上,腰椎间盘突症患者可表现出多种症状,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当属腿痛。很多时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没有腰痛,倒是有臀和腿疼。这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造成腰椎管内的神经受压,而这些神经主要支配臀部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所以虽然病变在腰椎,而腿痛腿麻却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打个比方,突出的椎间盘就像一个导体,如果突出压到神经,就像给控制腿疼的开关通了电一样,打开了腿疼的开关。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最好发于下腰椎,而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参与构成支配下肢的坐骨神经,所以腰椎间盘突出会引起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打喷嚏和咳嗽等腹压骤然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也就是说,虽然它开关在腰上,但不控制腰的疼痛,所以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能没有腰疼,反而表现为腿疼或是腿麻。 绯闻3:症状缓解不疼了就是痊愈了,突出的椎间盘就复位了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疼痛可以得到明显缓解,就自认为痊愈了。其实椎间盘突出仍然存在,疼痛的缓解只是因为神经根压迫减轻和局部炎症水肿消退了。疼痛减轻不等于病症就轻,有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程度与病情并不一致。有时患者疼痛轻了,下肢力量却降低了,腿麻比以前更厉害了,甚至出现大小便困难,这都表明可能病情反而加重了。 绯闻4:突出的大就严重,小就不严重 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患者椎间盘突出非常大,却没有任何症状,反而有些患者很小的椎间盘突出却导致严重的疼痛。所以说并不是突出越大症状就一定越重,突出越小就症状越轻,主要是与它突出的位置,以及对神经根压迫程度等因素有关。 绯闻5:症状缓解就可以恢复剧烈运动了 在缓解期或已经缓解仅有轻微症状的病人,可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如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不恰当的剧烈运动可能会造成症状复发。因为症状缓解以后并不代表腰椎间盘突出就痊愈了,突出的腰椎间盘就复位了。所以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护腰,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肆无忌惮地进行剧烈活动。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在急性发作期,宜禁止体育运动。在病症缓解初期,可以做一些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体操,循序渐进的增加腰部活动度,一个原则就是减少腰椎间盘的负重,以免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绯闻6:按摩推拿可以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 腰椎间盘突出并不像骨头错位,而类似于夹心饼干里面的馅被挤出来一样。通过保守治疗症状消失,并不是彻底治愈了,如果症状消失后,你还是采取不正确的姿势活动、久坐,不注意保护腰椎,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很容易复发的。 实际上,腰椎间盘一旦突出就很难复位,只有少数膨隆型的椎间盘突出经卧床休息或牵引等保守治疗后可有部分回纳或复位,但并不是推拿的结果,推拿只能缓解疼痛症状。 绯闻7: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能睡软床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中,常常建议患者睡硬板床,可是这里提到的硬板床并不是硬木板子床,许多患者对此都有或多或少的误解。硬板床是相对‘硬’而不是绝对‘硬’,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光板床。这经常给患者带来了困扰,导致很多人越睡腰越疼。 腰椎有正常的生理曲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的床是一种软硬适度,能在各个角度维持腰椎生理曲度的床,硬板子不能配合人体脊椎的正常曲线,腰部得不到合适的支撑,这反倒会使脊柱变形不利于恢复。 虽然医学上的硬板床并没有准确的数据要求,但床垫的厚度一般在10cm以内确保躺下去的时候,床垫可以给腰部一定的支撑,起到维持或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曲度的作用,有利于减低腰椎间盘和椎间关节的压力,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绯闻8: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就一定要手术 很多人以为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就要做手术,其实决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初发患者采取常规保守治疗后,通常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如果疼痛程度比较轻,不影响睡眠,一般保守治疗就可以。比如静卧修养,腰背部的肌肉锻炼,服用药物,理疗、牵引等,就能使症状缓解或完全消失。 但部分症状严重患者,因突出的髓核造成神经严重压迫,疼痛程度在中度或重度以上,严重影响睡眠,经过正规保守治疗2~3个月以上症状没有好转,并且出现神经损害的表现时,就建议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否则受损的神经将出现不可恢复性功能障碍。 绯闻9:手术治疗就是把突出的椎间盘推回去 对于手术治疗的作用,并不是将腰椎间盘突出的部分“推回去”,由于腰椎间盘的纤维环自愈能力差,一旦破裂就难以恢复,故目前没有将突出的腰椎间盘复位的方案,而是以摘除突出椎间盘,解除神经压迫,消除患者症状为首要目标。 绯闻10: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不手术,手术就瘫了 很多人一听手术治疗就心存恐惧、盲目的拒绝手术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明显突出型、髓核脱出或游离型的患者,只有通过手术的方法才能缓解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时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否则可能会遗留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对于那些病情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有不能坚持保守治疗的患者来说,手术也是一个行之有效又快速解决的办法。 随着目前医疗水平和技术的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规范化,经过严格培训的脊柱外科医生均能顺利完成此类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本身并不可怕,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不可怕,但要是一直拖着,就会拖出很多的并发症来,这才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可怕的地方。找到权威、专业的骨科医院正确及早治疗很快就可以解除痛苦,避免产生更多更为严重的并发症。但不论选择哪种方式,日常保养和护理都是必不可少的。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听有人说:我最近感觉手指麻木,颈后酸痛,医生说我得了颈椎病。还有人说:我参加单位体检,说我颈椎退行性变,但我没感觉明显不舒服啊。一些人头晕、恶心、呕吐得厉害,都不敢下床走路了,而医院的医生按颈椎病治疗后症状消失了! 一、我们周围患颈椎病的人表现还真不一样,那颈椎病究竟有哪些表现呢? (1)颈部疼痛 颈部疼痛是所有颈椎病中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通常情况下,颈部疼痛多合并颈项僵硬、活动不利的症状。 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刺痛或酸胀痛,可在早晨起床时多见,或低头工作后明显加重。 疼痛的范围:自颈椎向下呈扇形分布,如上背部肩胛骨区域及肩臂部出现疼痛。 (2)肩、臂、手疼痛和麻木 颈椎病中有六至七成的患者会出现肩、臂、手部的疼痛和麻木症状。这些部位的疼痛可呈针刺样痛、酸胀痛、烧灼样痛。严重者会出现从颈背部向手臂、手指放射的放电样疼痛,甚至咳嗽、打喷嚏或深呼吸都会加重以上症状。 麻木感主要出现在肩部外侧的三角肌区、上臂外侧及手指等区域。颈椎病患者的手指麻木症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要么表现为桡侧麻木(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及半个无名指),要么表现为尺侧麻木(包括小指、半个无名指) (3)头痛、头晕 疼痛部位可出现在后枕部、头顶部、额部、头两侧的颞部,也可出现一侧偏头痛。疼痛性质可以是隐痛、钝痛、刺痛、跳痛或胀痛。 颈椎病造成的头晕多数是眩晕,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向一个方向旋转,从而身体站立不稳;眩晕发作的时间可以是数秒、数分钟甚至数小时;眩晕往往在变换体位、头部旋转时发生。 头痛与头晕常同时存在,但往往有主次之分。或以头痛为主伴有头晕,或以头晕为主伴有头痛。 所以,当自己出现上面的症状时,切不可乱用药、让非医务人员替自己乱按摩等,一定要先去医院就诊。 二、脖子痛不一定是颈椎病 有些人一旦出现脖子痛,便轻易给自己带上颈椎病的“帽子”,甚至随意采取一些治疗措施。脖子痛不一定是颈椎病!医学专家认为,只有持续出现以下症状时,才可以怀疑颈椎病,如:经常歪脖子,反复“落枕”,手指麻木,颈部、枕部疼痛,不能转颈等。最终确诊是否为颈椎病,还需要到医院结合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三、低头对颈椎做了什么 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可以引起颈部肌肉牵张力量增大,导致颈椎退行性变加速,已是众人皆知,但殊不知年轻人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的危害更加严重,轻则肌肉劳损,产生炎症反应,重则影响骨骼生长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1)造成颈椎劳损:玩手机时,脖子耷拉过度、身子不自然弯曲、颈部越来越前倾。这使得人体颈部胸锁乳头肌随之不断向前拉伸,长时间过后就会处于慢性充血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压迫椎动脉而造成慢性劳损。 (2)颈椎反弓:正常人都有颈椎生理弯曲,如果没有生理弯曲,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称为“反弓”。“颈椎反弓”是构成颈椎病最常见的病理基础。 (3)牵扯颈椎肌肉,加速颈椎退变:躺着沙发上拿着手机玩时,手臂的肌肉已经牵引到了颈部的肌肉,长时间保持这种动作时,对于颈椎肌肉产生牵扯,形成对颈椎韧带、筋肉的紧张,影响颈部的血液循环。 四、如何预防颈椎病 经常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颈疼痛,预防颈椎病、肩周炎。要想活动肩膀,多做以下这5个手臂动作,站着坐着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 想要远离颈椎病困扰,请每天坚持9分钟颈椎操。 这套颈椎操一共有九节,注意做动作时要慢慢来,不要用力过猛,不然会适得其反。 用左手掌来回摩擦颈部,口中默念8下后,开始捏后颈。然后换右手。有助于颈部放松。 头向左转90度,停留3秒,再向右转,停留3秒。做两个8拍。 把颈尽量向前伸,停留3秒,再向后仰,停留3秒。做两个8拍。 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 左手放在背后,右手手臂放在胸前,手掌立起向左平行推出。同时头部向右看。保持几秒钟。再换左右手。 左右,前后,360度旋转5次,再反方向旋转5次。 双手交叉紧贴颈后,用力顶头颈,头颈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双手上举过头,手指交叉,掌心向上。将头仰起看向手背。保持5秒。 眼球顺时针,逆时针转动。闭上眼睛,手掌搓热,附在眼皮上片刻。睁开眼睛看向远方,远方最好是有绿色的树木。 五、颈椎病自我诊断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症。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六、那如果真的有颈肩部酸痛,或是已经被医生诊断为“颈椎病”,该如何治疗呢?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是多元化的,每个患者的病情都各不相同,需要结合患者个人的情况,针对性的进行综合治疗。 (1)姿势疗法:颈椎病的发生多和姿势有关,一些患者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或保持低头、头前伸的姿势,使颈椎的力线不良,导致肌肉、筋膜的劳损,进而发生骨质增生。针对这类患者,需要积极纠正不良姿势,进行正确的姿势训练,使颈椎处于较好的力线上,这样颈椎周围肌肉的力量平衡,关节受力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肌肉过于紧张。 正确坐姿见如图1: (2)物理治疗:很多患者都比较熟悉理疗,知道颈椎病可以做牵引、电疗等。牵引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中频脉冲电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可以放松肌肉,这些治疗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3)手法治疗:康复治疗中的手法治疗,是以现代解剖学、生物力学、肌动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基础,处理患者的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纠正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与患者理解的“推拿治疗”有所不同。针对颈肩痛的患者,手法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疼痛,改善头颈部的活动等症状;同时还可以辅助患者进行一些相应的训练。 (4)运动治疗:颈椎病的患者还必须进行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包括一些姿势训练、稳定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等。下面介绍一些简单的运动方法,但是依据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还需要听取医生的治疗建议。 ①颈椎活动范围训练:坐位或站立位,放松颈部,分别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颈部,每个方向动作重复5次。可每30min重复一次。(如图2) ②等长收缩练习:坐位或站立位,放松颈部,通过手施加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阻力,颈部保持中立位不动,维持5秒后放松,重复3-5次。(如图3) ③颈部屈肌群训练:坐位或站立位,向后收下颌,感觉头后部的肌肉被拉伸,维持5秒,重复3-5次。如图4. 针对颈肩痛的患者,只有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并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七、日常保护颈椎的好习惯有哪些? 做好颈部保暖:避免空调长时间直吹颈部,防止颈部受寒,因为寒冷和潮湿容易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注意坐姿:由于工作体位、长时间低头等,颈部肌肉处于一种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的韧带和肌肉受到牵拉,椎体前缘相互磨损而增生,颈椎间盘出现老化、慢性劳损,因此要注意纠正不良姿势,工作达 1-2 小时需休息或换姿势。 选择合适的枕头:最佳的枕头应该能够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如果长时间使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则此处的韧带、关节囊会因为牵拉而损伤,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为颈椎病。 适度运动和适当牵引:可进行游泳、羽毛球等运动,适当牵引也是公认的治疗颈椎病的手段,双手十指交叉合拢,举到头顶至枕颈部,头后仰,双手逐渐用力向头顶方向持续牵引 5-10 秒,连续 3-4 次可以起到缓解椎间隙压力的作用。 不要盲目按摩:对于已经发生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颈椎间盘突出和退变的患者,随意的手法按摩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应到医院检查后接受正规治疗。 八、颈椎病患者睡觉不用枕头好吗? 据数据计算发现,人的一生中有1/3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只有睡好觉,才能保证其余2/3时间的工作生活质量。但是许多颈椎病患者却对睡眠存有许多误区与不解,其中就包括:睡觉到底该不该用枕头。下面就以上问题,我们看看专家的介绍。 专家分析道,不枕枕头,头的位置就比心脏低,会导致流入头部的血液偏多,影响头部血液循环,血管充盈,管壁受压,醒来后会感到头晕,眼皮浮肿,严重影响了睡眠的质量。而且头垫高睡觉,胸部也连带被略微抬高了,这样,下半身的血就可以顺流,能减轻心脏的负担。 同时,睡觉不枕枕头会造成颈椎受伤。颈椎位于人体脊柱最上端,包在颈内,由7块椎骨组成。所谓的生理弧度是由这7块椎骨形成的一个圆滑的、朝向前方的弧,枕头的作用就是维持这个正常的生理曲线。如果长时间不用枕头原本应该弯曲的颈椎就会变直,那就会驼背,对颈椎椎造成损伤,并且还会影响整个脊柱的健康。因此,颈椎病患者为了避免疾病的侵袭,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枕头使用。 九、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枕头是否合适呢? 若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等情况,或睡觉到一半手麻脚麻,可能是枕头过高;若眼睑和颜面浮肿,张口呼吸出现打鼾,可能是枕头过低或太软。 一般来说,最合适的枕头高度需满足:仰面躺下去的时候,头部不出现仰头或低头的姿势,头部与身体呈水平状态;侧躺下去眉心、鼻子和脊椎呈一条直线。 现代科学认为,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切忌“高枕无忧”。一般讲,枕头高以8~15cm为宜,或按公式计算:(肩宽-头宽)÷2。 挑选枕头时应确保仰卧和侧卧位时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不会使颈部扭曲。习惯仰卧的患者,枕头高度应以压缩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为宜;习惯侧卧的患者,枕头高度压缩后应与自己一侧肩宽高度一致。
当今时代,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种治疗严重骨关节炎及膝关节晚期疾病的成熟及有效的手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逐渐代替传统仅缓解症状的诊疗手段成为目前治疗各种疾病导致膝关节毁损病变的重要方式。但若仅仅把手术的成功寄托于手术技术上,而不进行术前术后康复训练,往往不能达到手术应有的疗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绝对是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全膝关节置换(TKA)主要用于严重的关节疼痛、不稳、畸形,正常生活活动严重障碍,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明显者。TKA皆在恢复膝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改善关节功能和缓解疼痛。 通过术后早期持续做被动运动练习、关节活动度的徒手练习、步行练习、物理因子治疗以及晚期的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方法,达到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和恢复步行能力的目的,使得手术的最终疗效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关节置换术可以使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但是术后的康复锻炼非常重要,需要患者主动地,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术后锻炼主要分两组——膝关节伸直锻炼和屈曲锻炼,术后均可根据各人体质状况,尽早开始做,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膝关节伸直锻炼 动作1:绷腿 动作2:踝泵练习 动作3:脚跟垫高 动作4:按压膝盖 动作要点:按压后保持膝关节伸直,按压力度以患者膝盖下塞不进按压者的手为宜。 二、膝关节屈曲锻炼 动作1:直腿抬高练习 动作要点:患肢抬起后保持几秒,抬起高度以患肢和床之间角度为45-60度为宜。 动作2:仰卧抱膝 动作3:俯卧屈膝 三、做完手术后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未发现明显异常后,患者可扶助步器逐步下地行走。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床上转移:应从手术侧离床,保持患侧髋关节保持外展位。 2.坐位:术后第一个月内坐位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不能坐过低的椅子、沙发,双脚不能交叉,不能跷二郎腿,屈髋不能超过90度(肚子与大腿之间的角度)。 3.入厕:身体先后倾,患腿往前伸直,缓慢坐到坐便器上,应注意屈髋不能超过90°(肚子与大腿之间的角度)。 4.取物:术后三个月不能弯腰捡东西。 5.乘车:身体先后倾,患腿往前伸直,缓慢坐到车座上,应注意屈髋不能超过90°(肚子与大腿之间的角度)。 6.淋浴:伤口愈合后,辅持可靠可进行淋浴,因站着淋浴有一定的危险,故可坐一个高凳子,喷头为可移动的手持喷头,并准备一个带长柄的沐浴海绵以便能触到下肢和足。 7.穿脱鞋袜:请别人帮忙或使用鞋拔子,选择不系带的松紧鞋、宽松裤。 特别注意: 为了防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术后3个月内,患肢内旋、内收超过中线;屈髋超过90°等动作均属禁忌。故在训练过程中应向患者反复强调在以下各种体位时应注意: 侧卧时双膝之间应放一个枕头。 坐在床上时身体不能前弯去拉棉被。 坐位时脚不能交叉。 低的椅子、马桶不能坐。 从椅子上站起时,不能向前弯腰站起。 站立时脚尖不能向内。 站立时身体不能过度前弯(甚至触地)。 避免手术侧卧位。 全髋置换术后禁忌: 术后正常现象 1.伤口周围可能会出现“麻木感”或者“过电样”窜痛,不影响日常起居和康复训练,这种现象3个月后可自动消失。 2.术后3个月内膝关节有肿胀和发热感觉,这种症状3个月后可自动消失。 3.术后走路发僵或者不自然,通过功能训练,两个月内可逐渐消失。 4.由于术后关节肿胀、肌肉僵硬、关节高度改变会感觉两只脚长短不一样,通过功能训练3个月后可自动消失。 注意:所有功能锻炼都应在疼痛可以忍受下进行,达到当前康复标准方可进入下一康复阶段,如果活动中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等不适感消失后可适当减低频率和强度继续训练,每次功能锻炼之后都应该在髋关节周围处冰敷10~15分钟。 术后第一阶段:急性期治疗(1~5天) 目标:减轻水肿和疼痛,预防下肢肌肉萎缩,独立的转移及安全的上下床、座椅、马桶,用助行器在平地上独立行走,了解并遵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注意事项。 1. 踝泵 仰卧位,脚跟垫高20cm,稍用力做踝背伸动作维持10秒,再缓慢做踝趾屈动作10秒。每个小时做20个。 2.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在仰卧位下,绷紧大腿前方肌肉,将膝盖往下压紧床面,保持10秒,缓慢放松,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3. 臀肌等长收缩 在仰卧位下,夹紧两侧臀部(两侧肌肉收缩时骨盆会略有抬高),保持5秒,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4. 下肢活动训练 在仰卧位下,脚跟沿床面往臀部方向滑动,到小腿屈曲至45°停住保持5秒,再缓慢将小腿沿床面伸直,10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天2次。 5. 髋关节外展活动训练 在仰卧位下双下肢沿床面缓慢水平往两侧打开,再缓慢收回。10个一组,每次做2~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3次。 6. 股四头肌训练 在坐位下(身体稍后倾,大腿与腹部之间的角度不超过90°),小腿做全范围的活动,并在伸直末端保持5秒,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绑一沙袋)。 7. 站立位抬脚 在站立位(前方有可支撑物保护),双下肢交替抬起大腿(不超过90°),在抬起末端保持3秒,再缓慢放下,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8. 站立位髋关节后伸训练 在站立位,髋关节外后伸展不超过15°,保持3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9. 站立位髋关节外展训练 在站立位,髋关节外展,保持3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10. 微蹲训练 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脚尖、膝盖朝向正前方,缓缓屈膝30°(脚尖不超过膝盖,腰背挺直),保持10秒,再缓慢站起,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注意事项: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超过中线,内旋超过中立位,一次性长时间坐位不超过1小时,避免将垫枕置于膝下以防止髋关节屈曲挛缩,仰卧位时应使用外展垫枕。 康复标准:能够在助行器辅助下实现对称性步态。 术后第二阶段(第2~10周) 目标:在辅助装置下使步态正常化,独立进行日常活动 1. 哈壳式运动 侧卧位,屈膝,患侧在上,缓缓将膝盖向上打开(像打开的贝壳一样),在终末端保持5秒,再缓慢放下,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2. 站立位髋关节外展训练 在站立位,缓慢将一侧大腿往外展开(臀部保持不动,收腹,身体不扭转),保持在终末端保持5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2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3. 站立位髋关节后伸训练 在站立位,髋关节外后伸展不超过15°,保持3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4. 桥式运动 仰卧位,双下肢屈膝90°,缓慢将臀部从床面抬离,终末端保持5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5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3次。 5. 微蹲训练 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脚尖、膝盖朝向正前方,缓缓屈膝30°(脚尖不超过膝盖,腰背挺直),保持10秒,再缓慢站起,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注意事项: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超过中线,内旋超过中立位,一次性长时间坐位不超过1小时,仰卧位时应使用外展垫枕,避免双腿交替性怕楼梯。 康复标准:无辅助下正常步态,可登上10cm的台阶。 术后第三阶段(第10~14周) 目标:交替性上下楼梯,能够独立完成下身穿戴,包括穿脱鞋袜,可进行特俗功能性活动(自行车、游泳),此时训练每周可进行1~2次。 1. 侧向台阶训练 在站立位下,患腿站在台阶上,屈髋20°,健侧脚缓缓从台阶下落,再缓慢抬起(抬头挺胸收腹),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2. 交替上下台阶练习 双脚交替上下台阶,(抬头挺胸收腹),12个一组,每次做2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3. 贴壁滚球微蹲训练 在站立位,靠墙微端(双脚与肩同宽),在后背与墙之间夹一球,缓慢下蹲,缓缓屈膝30°(脚尖不超过膝盖,腰背挺直),保持10秒,再缓慢站起,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4. 桥式运动 仰卧位,双下肢屈膝90°,缓慢将臀部从床面抬离,终末端保持5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5. 直腿抬高 在仰卧位下,健侧下肢屈膝90°,患侧下肢在伸膝状态下,将大腿抬离床面20~30公分,终末端保持5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6. 平衡/本体感觉训练 双腿和单腿动态活动(15~20分钟)。 7. 功率自行车(20~30分钟,可去健身房) 8. 双侧蹬腿/单侧等腿练习(15个一组,每次3~5组,可去健身房)。 注意事项:避免在疼痛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及治疗性训练。 辅具使用: 确定手杖高度的方法: (1)身体直立,以肘关节屈曲30°,腕关节背屈约30°的状态握住手杖; (2)使手杖头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的位置。 确定腋杖高度的方法: (1)取站立位,将腋杖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2指)的距离; (2)两侧拐杖分别置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 (3)肘关节屈曲约30°,手柄部位与大转子高度相同。 平地行走 健侧手扶手杖,站稳→手杖和患肢同时向前迈步→健腿跟上。 上楼梯 双手撑住腋杖→好腿先上台阶,站稳→双侧腋杖和患肢一起跟上,站稳。 下楼梯 双手撑住腋杖→双侧腋杖和患腿先下台阶,撑稳→健腿跟上。 1.密切观察伤口情况,若出现伤口红肿热现象,请及时就诊。 2.训练中,训练的强度应循序渐进,不要出现过度疲劳。 3.行走运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
症状识别 1、症状表现 立即观察患者是否有面色潮红、口唇、甲床青紫,不能呼吸以及用双手抓住颈部等气道梗阻窘迫表现; 2、询问病情 同时询问患者,以确定其是否被异物噎住,并判断患者能否发声;若不能发声,则为气道完全梗阻。 120急救 完成上述检查后,立即指定一名现场人员拨打急救电话120。在征得患者或其监护人同意后,请按照以下方法对患者进行施救。 救治方法 1、当患者为婴儿时 首先,施救者一只手固定住患儿头部,将其面部朝下,保持头低脚高,用另一只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骨连线中点处5次。然后,将患儿翻转成面部朝上,保持头低脚高,检查有无异物排出;如未发现异物,立即用中指和食指按压患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5次。反复交替操作上述两个步骤,直到异物排出。 2、当患者为一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时 若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站立时,首先让患者站立,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儿童身高较矮者,施救者可跪在其身后,然后施救者一条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条腿在后伸直,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使其上身前倾。最后施救者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患者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并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吐出。若患者意识不清或站立位不便于施救时,可让患者平躺,首先开放患者的呼吸道,然后施救者骑跨在患者大腿外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脐上两横指的部位,两手掌交叉重叠,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3、当患者为孕妇或肥胖者时 让患者站立,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患者胸部,一只手握拳,拳眼置于胸骨下半部分,另一只手包住拳头,然后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胸部后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4、当自己被异物堵塞气道,且四周无人时 患者可进行自救,一只手握拳,拳眼置于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双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自己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或稍稍弯下腰,靠在一固定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用物体边缘压迫自己的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至异物排出。 风险预防 1、进餐时确保注意力集中,禁止进餐时说话和大笑; 2、进餐时,不要着急,细嚼慢咽; 3、尤其是对于儿童,要看管并叮嘱他们不要随便将细小物品放入口中。 特别提示 1、不管异物是否取出,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不要给患者喂食任何东西,尤其是希望用水将异物顺下去的做法是错误的; 3、行海姆立克法,需征求患者或其监护人的同意。
症状识别 1、评估现场 确认现场及周边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2、判断意识 拍打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叫(例如,先生先生您怎么了),观察患者有无应答; 3、判断生命体征 听呼吸看胸廓,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和胸廓起伏;在喉结旁两横指或颈部正中旁三横指处,用食指和中指两指触摸颈动脉,观察有无搏动。以上操作要在10秒内完成。 如发现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且无呼吸无脉搏,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120急救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慌张,立即进行以下处理。大声呼喊旁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120,并设法取得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若旁边无人时,需先对患者行心肺复苏术,与此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电话可开免提,以避免影响心肺复苏术的操作。 救治方法 1、胸外按压 (1)放置患者于平整硬地面 将患者放置于平整硬地面上,呈仰卧位,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进行胸外按压时,有足够按压深度; (2)跪立在患者一侧,两膝分开 (3)开始胸外按压,找准正确按压点,保证按压力量、速度和深度 找准正确按压点 找准患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部位(胸骨中下段),右手(或左手)掌根紧贴患者胸部中点,双手交叉重叠,右手(或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 保证按压力量、速度和深度 利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速度至少保证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6厘米。按压过程中,掌根部不可离开胸壁,以免引起按压位置波动,而发生肋骨骨折。 2、开放气道 按压胸部后,开放气道及清理口鼻分泌物 仰头抬/举颏法开放气道 用一只手放置在患者前额,并向下压迫,另一只手放在颏部(下巴),并向上提起,头部后仰,使双侧鼻孔朝正上方即可; 清理口腔分泌物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看患者口腔是否有分泌物,并进行清理;如有活动假牙,需摘除。 3、人工呼吸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前,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在患者口部放置呼吸膜进行隔离,若无呼吸膜,可以用纱布、手帕、一次性口罩等透气性强的物品代替,但不能用卫生纸巾这类遇水即碎物品代替。用手捏住患者鼻翼两侧,用嘴完全包裹住患者嘴部,吹气两次。每次吹气时,需注意观察胸廓起伏,保证有效吹气,并松开紧捏患者鼻翼的手指;每次吹气,应持续1-2秒,不宜时间过长,也不可吹气量过大。 注:以上步骤按照30:2的比例,重复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赶到 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每5个循环检查一次患者呼吸、脉搏是否恢复,直到医护人员到场。当进行一定时间感到疲累时,及时换人持续进行,确保按压深度及力度。 4、AED使用 当取得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后,打开AED电源,按照AED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根据电极片上的标识,将一个贴在右胸上部,另一个贴在左侧乳头外缘(可根据AED上的图片指示贴); 离开患者并按下心电分析键,如提示室颤,按下电击按钮; 如果一次除颤后未恢复有效心率,立即进行5个循环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护人员赶到。 风险预防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 2、冬天外出要注意保暖,以免着凉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3、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平衡,减少冠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 特别提示 1、进行心肺复苏前,一定要保持冷静,判断清楚患者情况后,再行心肺复苏,不要盲目操作; 2、人工呼吸时,注意避免漏气。
腰椎是身体的「中流砥柱」它承载了上半身所有的体重,久坐、肥胖、缺乏运动等都给我们的腰椎造成巨大的负担。保护及治疗腰椎疾病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合理地使用腰部,减少腰部过劳、受伤的机会。 从图中可以看出,平躺时,腰椎负荷最小,约为25千克;侧躺时,腰椎负荷约为75千克;站立时,腰椎负荷为100千克;坐着时,上身直立腰椎负荷为140千克。不论坐着还是站立,前倾的姿势都会让腰椎负荷大大增加。也就是说,在这些常见姿势中,其他姿势对腰椎都有不同的超出体重之外的负担,其中平躺时对腰椎的负担是最小的,可以让腰椎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休息。日常生活及劳作中,腰作为人体躯干及上肢的主要承重者,非常容易受伤。腰不好,除了少数是因为先天因素,大多数是由于长期不注意动作姿态而造成的慢性损伤。当下护腰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护腰不妨先从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开始,正确护腰有妙招;1.保持正确的坐姿正确的坐姿包括稳定的后背支撑、臀部紧贴椅背、手肘托在扶手或桌面上,通俗的说就是让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挺直腰板,不要坐得太随意。2.床垫软硬度适中:合适的床垫应该符合脊椎正常的生理曲线;软的床垫:床面下陷,不能提供适当的脊柱支撑。较硬的床垫:肩和髋过度支撑,同样造成脊柱扭曲。适中的床垫:适应人体曲线,脊柱的扭曲度最小,也是最舒服的。当腰痛发作时,通过在膝盖下垫枕头或者仰卧时两腿之间夹枕头可以缓解腰痛。平躺时,可在腰下、膝下各垫一个小枕头(高度以自己感觉最为舒适为度),抬高下肢,既有利于血液回流,也会使腰部放松,一举两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时睡觉时最好睡在软硬适中的床上。如果单纯腰痛症状,可以采用仰卧位,对于椎间盘突出症较大的患者,需要侧卧位,椎间盘突出症对脊髓神经和腿部疼痛症状造成明显的压迫,侧卧位时,腰椎可以弯曲,臀部可以弯曲,减少对坐骨神经的牵引,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3.打喷嚏或者咳嗽时,腰部会突然收紧,此时极易使腰部受伤,所以就有打个喷嚏闪了腰的说法。咳嗽时双手叉腰、单手叉腰或者扶墙可使腰椎处于稳定状态,不容易损伤。4.站姿:站姿不良易使脊柱不正,是造成腰痛的隐伏根源。正确的站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巴内收,挺胸,腰背平直,收腿,双下肢直立,双足距离与两肩同宽。长时间站立可采用稍休息一下的方法,即一侧下肢向前跨小半步,重心前移,两下肢交替承重。5.行姿:行走时,腰椎应保持相对的中立位。正确的行走姿势应是头处于正位,双目平视,下领微收,挺胸收腹,臀部肌肉用力,产生一种类似收缩肛门的感觉,全身重量落在双足的拇指上。迈步时双腿有稍大一点的摆幅,一前一后自然摆动。步幅要适中,每一步的行走间距要保持基本一致。6.提重物的时候,最好让左右手负重均衡,重心靠近身体。7.搬重物的正确姿势,不是弯腰,而是屈膝下蹲。8.长时间站立劳作时(比如收银员、教师),一只脚最好踏在10~15厘米高的踏板上,每隔一会儿双脚交替,以减少腰椎的负荷。9.拖地:使用长柄工具,在拖地会出现弯腰的动作,我们可以选择用比较长的柄,两手拿住拖把,尽量用肘关节的动作来代偿弯腰需要的角度,在腰部左右的地方。整个腰部应该是一条直线,以髋关节为轴心身体适当前倾,把腰腹部收紧,进行前后的拖地动作,既可以锻炼到我们的腰腹部深层肌群,又可以避免一些严重的损伤出现。10.控制体重健康的体重可以减轻脊柱的压力,并且可以减少腰背部肌肉的脂肪浸润,控制体重同样有助于缓解腰背痛。11.总是跷二郎腿,骨盆会带动脊椎旋转,造成肌肉拉伸,导致脊椎左右两边的软组织被动失去平衡。久而久之,容易带来背部肌肉疲劳、酸痛。最好不要长时间跷二郎腿,实在忍不住要翘,那就记得常换腿,少翘会。12.腰背肌训练:腰部结构复杂,软组织也很多,日常活动中的大部分运动都需要腰部直接或间接参与。加强核心肌群的锻炼,能够增加肌肉强度和耐力,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协调性、耐久性,改善肌肉的供氧,缓解腰部软组织的粘连。当你腰腹和臀部肌群足够强健,在日常站立,坐立和睡眠时,均能保持脊柱处于良好的生理弯曲状态;在运动时,可以保护及控制脊柱稳健,不超过正常的屈伸范围,与四肢肌肉协调运作,减少腰伤发生。本锻炼操适用于腰椎损伤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病变、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强直性脊柱炎等的辅助治疗与康复期功能锻炼;健康人锻炼有很好的预防与保健作用。注意事项:1.锻炼的次数和强度要因人而异,应循序渐进,每天可逐渐增加锻炼量。锻炼时不宜突然用力过猛,以防因锻炼而伤及腰。这是一种静力性的训练,只需缓缓用力即可;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适、发僵等,应适当地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度,或停止锻炼,以免加重症状。2.锻炼体位多为仰卧位,每天锻炼2-3次,每次选1-2个方法,每个方法可做5-8遍。反复进行,每次锻炼时间以8-10分钟为宜。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下进行。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源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又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青壮年患者髋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一、定义—Ganz教授于1999年、2003年报道及正式提出FAI的概念。—以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而引发股骨近端与髋臼间发生撞击,导致髋关节盂唇和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化,从而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特别是屈曲加内旋受限,最终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二、FAI的髋关节解剖基础三、临床特点好发人群:爱好运动的青壮年髋关节疼痛:①腹股沟处疼痛或臀部深处痛;②髋关节屈曲内旋时更加明显。活动受限: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受限关节闪痛、关节绞锁、关节弹响—女性多见,与股骨头和髋臼的先天发育有关,后天的运动和外伤也可引起病变加重,患者多数描述为大腿根部、大胯、臀部等位置的疼痛,通常为深部痛疼和酸胀不适,特别是反复深蹲、久坐站起,以及长距离行走之后明显加重。有的患者无法自如行走,甚至穿鞋袜都出现困难,有的患者开车会受到影响。四、体征髋关节撞击试验是诊断FAI的重要体征。—前方撞击实验—后方撞击实验五、分型1、凸轮撞击型(cam-type):股骨头、颈间的凹陷不足。常见于股骨近端畸形。前部或前上部股骨头颈连接处骨质异常突出。常见于经常运动的男性,常由股骨头的非球形部分或者突出畸形的股骨颈在屈曲和内旋时挤压、碰撞并剪切髋臼软骨及髋臼唇,剪切力造成髋臼唇从表面向内部损伤及从髋臼上撕裂,髋臼软骨的损害通常发生在髋臼的前上部。2、钳夹撞击型是指髋关节髋臼侧异常解剖结构,髋臼侧局部或广泛的过度覆盖在髋部活动时异常突起的髋臼缘与股骨头颈处发生碰撞,导致髋关节周围组织,特别是软骨,髋臼唇的损伤。这一型常见于喜好运动的中年女性。3、混合型(凸轮钳夹型撞击型)此型是指上述两种异常解剖形态同时存在,研究结果显示凸轮型撞击和钳夹型撞击很少独立发生,临床上多为混合型。六、影像学检查常用参数X线平片(首选方法):骨盆正位片,尾骨尖端指向耻骨联合,且二者之间的距离是1~2cm。能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盂缘的骨性解剖异常。怀疑FAI患者应行骨盆前后和髋关节侧位片,如改良的Dunn位、蛙腿位或穿桌侧位片。CT:较X线更直观地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盂缘的骨性解剖异常。能显示更细微的骨性改变。MRI:可直接显示髋臼唇和关节软骨的损伤。MR髋关节造影能准确显示FAI伴随的髋臼唇撕裂。七、治疗对于FAI初期的患者,可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封闭治疗、限制关节活动、深部组织按摩等物理疗法。在专业的康复专业人员指导下的功能及力量训练促进恢复髋部肌力平衡状态,一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保守治疗无明显改善且严重影响生活,则需要手术治疗。FAI手术治疗旨在消除病因,恢复髋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包括开放手术和髋关节镜修复术。髋关节镜检查治疗开放手术髋关节手术脱位即手术方法将股骨头从髋臼中脱位出来,可以提供FAI360°的观察主要适用于髋臼覆盖及股骨侧凸轮样撞击征等不容易被髋关节镜诊断与评估的疾病3-5年的中短期随访结果显示临床效果满意髋臼周围截骨术该手术将通过截骨术重新定位髋臼方向而解决前撞击症状Siebenrock等报道,与术前相比,术后30个月的内旋、屈曲及外展角度分别提高了10°、7°及8°
科学运动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患者人群规模逐年扩大,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基础疾病。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在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一点已经为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认可并接受,但是许多患者并不清楚该如何科学的进行运动,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在此将糖尿病人的运动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分列如下:1、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必须要与控制饮食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单纯进行运动而不控制饮食的话则没有意义。2、哪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宜进行运动?糖尿病患者合并以下情况之一的,不建议进行运动:(1)酮症酸中毒;(2)空腹血糖>16.7mmol/L;(3)增殖性视网膜病变;(4)糖尿病肾病(血肌酐>1.768mmol/L);(5)严重心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缺血发作);(6)急性感染。3、运动时机选择:一般来说三餐后1-2小时为运动的最佳时机,此时进行运动即时降糖作用最强,同时因为餐后血糖水平较高,较少发生低血糖风险。尽量避免空腹、睡前进行运动。4、运动方式选择:运动强度不是越大越好,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即可起到有效的降糖效果,同时避免无氧运动引发的酮症酸中毒风险,建议以采取有氧运动为主,抗阻力训练相结合的运动方式,推荐运动方式: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5、运动持续时间和频次:推荐每天进行20-60分钟有氧运动,每周3到7次,可从每天10分钟有氧运动开始,循序渐进达到理想目标。如每次运动量较大,可间隔1天再进行运动,如每次运动量不大且身体条件允许,则以每天坚持运动效果最佳。6、运动时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脚、舒适的运动鞋,尽量在平整场地运动,避免足部损伤,如不慎出现损伤需及时就医;(2)运动时最好有亲友陪同结伴进行,随身携带血糖仪、血糖试纸、糖类食物和求助卡,以便及时自救和寻求别人帮助。综上,广大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治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