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断裂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固定,以便组织生长,防止再次断裂,而固定时间长,则将导致肢体活动僵硬挛缩,所以如何在固定与活动这个矛盾取得平衡,是肌腱断裂术后疗效的关键; 总原则先固定后运动,分期逐步功能锻炼:1、术后4周内: 最重要的是早期活动,早至术后麻醉恢复以后即刻。患者此时活动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心理恐惧(怕再断裂)、及忍受疼痛。 锻炼的目的有两个,1 防止粘连,2 促进愈合;锻炼越晚,有可能出现粘连,同时越疼痛,肌腱断裂可能性更大。问题(1): 缝合后肌腱能动吗、会断裂吗? 首先医生会用最佳的缝合方法(细而且结实的缝线)把肌腱连接起来,缝合的目的就是连接断端恢复肌腱的连续性。所以术后肌腱是可以承受一定的拉力的,但是力的传导是通过缝线的。但是缝线再结实,也只能承受一定的负荷,再大就会断掉;同时缝线也是个弹性体,反复牵拉也会出现疲劳,导致断裂。问题(2):如何正确锻炼? 正确的方式就是被动活动,断裂的肌腱不能承受太大张力:如屈肌腱断裂后,可以在石膏或支具固定范围内主动伸直、被动屈曲;而伸肌腱断裂是在石膏或支具固定范围内主动屈曲、被动伸直。损伤肌肉绝对不能主动收缩,即用力;反方向运动可以用力。有研究显示早期的牵张运动促进新生胶原纤维形成纵向排列,减少粘连,促进愈合。问题(3):每天活动多长时间和次数呢? 早期肌腱活动的目的就是防止粘连,所以每天只需要极限运动1次即可,完全屈曲、完全伸直;由于术后伤口的疼痛,所以这1次运动需要很长的时间过程,可以达到20分钟。运动之后就是在关节休息位的休息,为肌腱的愈合创造条件。因为肌腱的愈合是在无张力下愈合的,也就是说肌腱的愈合不能存在张力,要在休息位愈合。愈合的时间需要大致3周,纤维瘢痕愈合。问题(4):是不是每天练得越多时间越长越好呢? 锻炼的过程也是损伤,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肌腱局部的炎症越重,反而不利于肌腱的修复。所以每天保证一次极限运动即可。问题(5):缝线在肌腱愈合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早期肌腱没有愈合前,肌腱的连接、力的传导靠的是缝线;而肌腱愈合以后,缝线就不再起作用。二、术后4~5周 石膏或支具一般固定4周,之后可以去除固定,进行第2阶段的功能训练了;指导患者轻度主动活动患肢(指),练习时动作缓和,适当用力,每日3次,每次5min,。对肌肉和关节进行按摩,配合采用局部理疗,如超短波、频谱等疗法。相当于肌肉的牵张运动,有益于肌纤维的改建和塑形。一般锻炼前先热敷,锻炼后再冰敷,效果好一些。三、术后6~10周 后期逐渐增加阻抗的功能锻炼,功能活动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鼓励病人做日常生活动作,4~8周争取完全恢复。四、如果术后2个月 自行功能训练效果不佳,则建议到康复中心进行专项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一个很辛苦过程,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五、术后3个月 一般这个时间基本疤痕软化,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活动疗效,但也有部分患者因为损伤较重,多个肌腱同平面断裂,修复后容易产生粘连,如果术后3个月,活动功能不佳,而且经过功能训练效果不佳,则考虑行肌腱软组织松解了,尤其合并神经损伤病人,运动感觉欠佳的,尤其需要手术松解。
第一问:骨折住院后,患处肿痛却不马上手术?老祖宗有句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非常有道理的!软组织不修复好,是不能贸然开刀接骨的。如果在此期间手术,骨折与手术创伤叠加在一起,会加重局部软组织肿胀,不利于软组织生长修复,甚至可能造成伤口不能缝合、皮肤坏死、感染、骨外露或钢板外露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骨髓炎,那时候麻烦可就大了。通过医生给与的石膏或夹板外固定、牵引结合冷敷等手段,肿胀一般会在2、3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才能基本消退。同时筛查治疗一些潜在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所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推迟几天手术利大于弊,值得等待。合作才能共赢,总之,听医生安排是不会错的。第二问:外伤肿痛的患者的“炎症”,医生为什么不给消炎药?外伤性肿胀其实是无菌性炎症的一种(物理因子所致),但不是病人所说的“炎症”(感染性炎症)。是由于外伤造成局部组织、细胞受损,导致局部组织液回流或者吸收障碍,局部充血,血流加快,组织液生成超过回流或回收,再加上外伤性出血,最终出现局部肿胀,严重者可出现水泡。病人所说的“消炎药”一般指抗菌素,由于很多人错把抗菌素当成万能消炎药,使得我国成为抗菌素使用第一大国,超级细菌也应运而生。如果一个人经常使用抗菌素,很容易出现细菌耐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国2012年卫生部出台法规定不允许滥用抗菌素!!!第三问:受伤后涂抹了活络油、红花油等外用药,越抹越肿,为什么?并非药物的问题,而是使用时机及方法不对。损伤的急性期(48小时内),软组织损伤的小血管尚未闭合,仍有出血倾向,此时应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与渗出,以减轻水肿。活络油等外用药,具有活血化瘀作用,此时使用结合反复手法揉搓,会加重局部的出血与渗出,当然也就会越抹越肿啦。如果想使用外用药物,建议遵从医嘱,或者等急性期过后(24小时后)且在排除骨折的前题下使用,而且不必用很大的劲进行揉搓。第四问:骨折手术的患者,肢体仍然肿胀,是不是治疗效果不好?骨折或者手术后局部软组织损伤影响了静脉回流,因此导致肢体肿胀,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側支循环。不同的部位肿胀持续的时间不一,例如足踝部的骨折术后可能会肿胀半年左右。因此说手术后肿胀是创伤修复正常的阶段,不反映治疗效果。第五问:骨折手术的患者,是不是要等肿胀消退后才功能锻炼?骨折术后病人往往因为肿胀疼痛或者担心影响骨折稳定而抗拒功能锻炼,要求等肿胀消退或者疼痛消失后进行。这里强调一点:功能锻炼必须在术者或者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组织修复、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挛缩僵硬等有积极作用。术后中后期更应该积极进行主动训练,包括受创肢体的肌力训练和适当的关节活动,肌肉收缩和肢体活动能够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从而促进消肿。绝不能因为肿胀或者疼痛等原因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骨折并发症。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