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药治疗房颤药物副作用较多、手术复发率较高的现状下,中医采用整体思维,辨证论治的特色思想,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使用单味中药(如紫草、苦参)、中成药(如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柏子养心丸)、中药方剂(如炙甘草汤、归脾汤、生脉饮)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阵发性房颤以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西医的优势在于房颤急性期的即刻转复及射频消融术等。中医的优势在于减轻患者房颤发作时总体的症状,比如能够减少发作的频率,减低发作时的心室率,还能缩短发作的时间,明显改善心悸、胸闷、乏力、气短、焦虑、失眠等症状。目前研究也显示中医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具有多靶点、多层次的改善作用。此外中药还有双向调解的作用,尤其是快慢综合征的患者。房颤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神经调节问题,如交感神经兴奋,比如喝酒,抽烟,浓茶,咖啡喝得多了,都会发生房颤。另外一种就是心脏有本身的病,像高血压等,心房肌纤维化。研究表明中医等可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房肌的营养代谢,抑制心房重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左房扩大严重、心肌状况很差者,很多阵发性房颤,包括射频消融术后短期内复发的患者,都可以逐渐减轻,以至稳定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甚者稳定数年不再发生。对于持续性房颤也能减轻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谈谈如何利用神经可塑性理论帮助抑郁症、焦虑症和PTSD等常见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康复。1、什么是神经可塑性?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大脑可塑性的例子。在伦敦,出租车司机有一个非常严苛的考试,他们需要记住这个巨大的城市中那些复杂的街道、地点。研究人员在他们学习之前帮他们做了大脑的成像,在他们两年的学习之后又做了同样的大脑成像,研究人员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新的神经链接——他们的大脑被重塑了。大量证据证明,通过积极地刺激神经可塑性,可以切实地改变你大脑的结构以及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促进大脑功能发生积极的变化。2、神经可塑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神经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形成的基础。通过加强神经连接,大脑能够存储新信息并回忆旧信息,这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慢性、持续的压力应激往往导致脑内神经活动发生可塑性失调,出现神经元结构和功能适应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正常的神经放电、神经内分泌等功能活动,最终可能会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影像学研究显示抑郁患者脑内常伴有神经突触萎缩现象,且与病程及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而通过抗抑郁药物治疗重新诱导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调节可以有效逆转抑郁行为的发生。3、缓解抑郁和焦虑的神经可塑性练习3.1充足的休息睡眠和休息对大脑可塑性非常有帮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安眠药也是很有必要的。3.2经常锻炼 运动能促进内啡肽的释放,改善情绪,增强认知功能。体育锻炼还可以通过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功能连接和基底神经节(大脑中负责运动控制和学习的部分)来增强大脑的可塑性。3.3丰富生活环境能够集中注意力,接触新奇事物,从而刺激大脑产生积极的变化。尤其小的时候,如果童年和青春期有丰富的生活环境,可以为你成年后的大脑持续性提供奖励(这一点做家长的多看看)。①学习一门新语言,②学习演奏乐器,③旅行和探索新地方④创造艺术和其他创造性追求⑤阅读3.4社会联系:保持健康的社会联系对我们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和社交互动已被证明可以刺激神经可塑性,并防止精神疾病。通过培养我们的社会联系并与所爱的人一起参与活动,可以提高大脑的可塑性和情绪恢复能力。3.5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可以增强神经可塑性,通过增加神经递质的可用性或促进神经再生来改善情绪状态。中药郁金、黄芪、三七、川芎、蜈蚣等中药可以改善脑供血不足、调节脑神经的营养,增强神经可塑性。3.6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广受认可的治疗方法,其重点在于挑战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通过积极参加 CBT 练习,我们可以重新连接大脑,形成更健康的认知,从而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3.7正念冥想:正念冥想是指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当下,不带任何判断。正念冥想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意识到并接受当前的体验,而不是沉浸在过去的遗憾或未来的担忧中。结论神经可塑性练习为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通过改善睡眠、规律有氧运动、丰富生活、培养社交联系,中医中药,有条件可以积极参与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冥想等,我们可以促进大脑神经通路发生积极变化,在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释放出持久抗抑郁和焦虑的潜力。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压力的不断增大,临床上有大量的病人,包括很多年轻人和青少年,表现为反复出现各种身体不适感,如胸闷、头痛、胃痛、乏力、慢性疲劳等,反复就诊和检查身体并没有毛病,有的孩子家长们甚至认为他们是不是装的?是不是以生病逃避上学?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他们得的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被称为「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往往是由于心理问题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的,病因有遗传、精神压力过大、遭受虐待、生活应激事件等。由于「躯体化障碍」症状常常时好时坏,患者常因为自己的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他们的疑虑,且耗用了大量不必要的医疗资源;尽管这部分患者症状的发生、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密切相关,但患者否认心理因素的。躯体化障碍会有哪些症状?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①心血管系统:胸闷/胸痛,心动过速,心慌,心跳重;②呼吸系统:胸闷,胸憋,叹气(长出气),窒息感,呼吸困难,咽喉异物感(堵感、咽炎);③胃肠道:嗳气,打嗝,胃部烧灼感,腹胀,恶心,胃部饱感,肠动感,肠鸣,腹泻,体重减轻,便秘等;④神经系统:头疼,偏头疼,头麻,头晕,耳鸣,脑鸣,血压波动,甚至晕厥;⑤生殖泌尿系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痛经,停经,性冷淡,过早射精,阳痿;⑥肌肉系统:肌肉酸痛(颈、肩、背、腰痛),肢体抽动,手抖,活动不灵活,肌肉抽动,牙齿打颤,声音发抖;⑦感觉系统:发冷发热,皮肤刺痛,软弱无力感,手麻,脚麻;⑧植物神经系统:口干,面部颈部潮红,苍白,易出汗。
对于很多罹患COVID-19的人来说,最担心的可能就是心脏问题。很多人阳康之后经常胸闷气短,稍微一活动就心怦怦跳?安静时心率七八十,站起来,走两步就能达到一百多,这些症状非常常见,年轻人更常见,女性尤其多,查了很多检查也没什么实质性结果,但还是老怀疑自己心脏的问题,担心是不是心梗了,心跳突然这么快,是不是心肌炎了?会不会猝死?这种情况,不要紧张焦虑,绝大多数心脏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发生了紊乱,导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orthostatictachycardiasyndrome,POTS)。POTS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杀疯了,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损伤有关,如EBV,流感,甚至包括新冠疫苗,有报道,新冠可以让POTS的发病率翻倍。发病机制:具体来说,POTS就是坐或站起来后心率的异常增加。正常情况下,植物神经系统(VNS)会在你改变姿势时自动调节血管压力,保持血液上涌。但在POTS的情况下,VNS调节失效,导致脑部血压降低,触发去甲肾上腺分泌,心率出现异常升高。诊断标准:站立10分钟后,若心率每分钟增加30次以上(在12至19岁的人群为40次),或心率在120次/分以上,则可诊断为POTS。伴随其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胸痛、偏头痛、脑雾、肌肉无力和睡眠障碍、晕倒、焦虑感、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出汗等。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不要太恐慌,不要胡思乱想,目前的研究里新冠造成的神经损伤大多都是可逆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必要时配合药物控制症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会逐渐恢复。
新冠阳康后很多人心脏不舒服,研究证实绝大多数心脏都是没有问题的,心脏不舒服的症状是由支配心脏活动的自主神经功能发生了紊乱,会逐渐康复的。1. 先不要太恐慌,目前的研究里新冠造成的神经损伤大多都是可逆的。有很多人怀疑自己心脏的问题,越想越焦虑,会进一步加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恶性循环。不要瞎想,好好休息,放松心情,不要喝浓茶、咖啡等,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进一步刺激;2. 及时就医,除外心脏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遵从医嘱,定期复诊。不要胡思乱想,自我诊断,滥用补药;3. 心率偏快者,可以再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伊伐布雷定等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控制心率,同时有缓解焦虑的作用;4. 新冠后很多人出现睡眠障碍,进一步激活交感神经,加重病情,必要时可以服用劳拉西泮、艾司唑仑、佐匹克隆等药物,保证睡眠,有利于自主神经系统的逐渐恢复;5. 伴有抑郁、焦虑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用一些抗抑郁/焦虑药物,以免病情不断加重、迁延;6. 我们通过临证总结长新冠患者多表现为痰湿阻滞、肝胃不和、痰火扰心、心气不足等证候,采用疏肝、和胃、化痰、祛湿、清热、安神等方法,为大量长新冠患者解除了病痛,证实了中医药治疗长新冠的有效性和独特的优势。7. 运动调护,可循序渐进地开展一些适度的、相对温和的运动,如可以从散步、到逐渐地快走,然后慢跑,慢慢地恢复运动。也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运动,集体形调节、呼吸调节、心脏调节于一体。通过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改善乏力、失眠等症状。
世卫组织报告,相比疫情之前,全球焦虑症患者每年增加25%(接近一亿人),抑郁症患者增加六千万人,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隔离在家的居民,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反应。其中有超过10%的人,在疫情之后,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正念源自于佛法禅修,后来被一个叫卡巴金的人带到主流心理学和医学领域,它目前有40年的历史。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正念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善焦虑、抑郁、失眠、慢性疼痛和精神疲惫,也有利于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正念呼吸法”:它能够帮助我们将注意力从对外界的思索回到身体的呼吸本身,借助呼吸找回平静和疗愈自我的力量。具体方法如下: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坐在椅子上,稍微挺直背部,离开椅背,尝试不用依靠椅背来支撑身体,让腰、背、颈部维持一条自然的直线,身体挺拔但不僵硬。面部放松,肩膀放松,不要耸肩,手臂自然下垂,腹部放松,手放在大腿上,可以轻轻闭上眼睛,让身体慢慢地安静下来。如果选择睁眼的方式,让视线固定在前面1~2米的位置。感受和体会腹式呼吸,让空气从鼻腔中进入,通过喉咙、胸部,想象吸入的空气逐渐到达全身,感受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来的感觉;想象排出的气体从全身通过胸部、喉咙从鼻孔呼出,感受呼气时,腹部慢慢凹下去的感觉。体会几次呼吸,留意腹部的一起一伏,伴随着每一次吸气和每一次呼气的过程,全然地体会呼吸的感觉。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脑海中会有各种想法和念头,它们会让你走神,这很正常,不必责备自己,再温和地将自己的注带回到呼吸上。每次练习10~20分钟,每周练习3次以上。如果自己不知道如何下手,就在手机上下载冥想软件,如Now冥想、GEIST等,跟着手机练习更有针对性,目标更加明确。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无论采取那种方式训练,都需要我们反复多次的不断训练,不断自我调整。虽然短期的集中练习可能能够缓解症状和改善睡眠,但要保持效果还需我们长期的坚持练习。
一、什么是“双心”疾病心脏病合并心理疾患在临床中被称为“双心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40%~50%的心血管病病人伴有精神心理问题。一些心脏病病人,经过常规的检查和治疗之后,复查心电图,甚至冠脉造影均提示恢复良好,但病人始终有不适症状,用什么药都不管用,这种情况可能就是因为合并了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可以导致心绞痛发生,也可以使血压升高或血压不稳定,还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双心医学”强调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病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强调综合治疗,提倡心血管和心理的双心健康。二、崔向宁教授“双心”门诊的特色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双心疾病特点,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创制解郁通心方、解郁定眩方、解郁定悸方、解郁安神方、解郁和胃方、解郁健脾方等系列方剂,临床用于治疗心血管病伴有精神心理症状,或因情绪心理因素产生与心血管疾病一样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崔向宁教授门诊“双心诊疗模式”具有以下特色:1、在原有心血管疾病评估的基础上,采用专业量表,评估病人的情绪、心理状况,通过对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共同诊疗,以最快速度促进病人身心的康复。2、中医药对双心疾病的治疗,是将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调节,既疏肝解郁、调理气机、调和气血,同时调畅情志,养心安神。因此,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心血管疾病症状,还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达到双心同治,身心协调的目的。3、中医药治疗双心疾病标本兼治,采用舒肝理气、豁痰醒脑、疏通经络,养心安神,清热祛火,健脾益肾等方法从根本上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疗效稳定,病愈后不易复发。4、相对于具有抗抑郁、镇静作用的西药,中医药具有不良反应少,易于接受,依从性好等优势。能够减少西药用量和副作用,很多患者在服中药后逐渐减量西药,直到停服西药,逐渐摆脱西药困扰和依赖。三、什么样的患者适合就诊崔向宁教授“双心”门诊1、已经确诊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房颤、早搏、心力衰竭等)的患者伴有情绪低落、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多梦等,并常伴有头晕、心慌、多汗、呼吸急促、胃脘不适等症状者。2、心脏器质性疾病不是太重,如心电图存在偶发早搏或轻度ST段改变,却有严重的临床症状,如胸闷、心痛、心悸,且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者。因不了解病情的愈后情况,精神负担很重。3、未确诊心血管疾病,但是有类似心血管疾病症状的患者。比如:胸闷、心痛、心悸、心慌、气短、乏力容易憋醒或胸闷气促等类似心血管疾病症状,由此被诊断为心脏缺血、冠心病等,心里感觉很担心、恐惧,常伴有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等症状者。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也可以称为世界心理健康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
一、更年期失眠发病率高、危害大更年期(又称围绝经期)是女性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后1年,部分女性于45-55岁时经历该时期。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性激素分泌降低, 妇女会出现月经紊乱、潮热多汗、心悸不寐、焦虑抑郁等生理和心理症状[1]。据最新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的更年期女性人数约1.6亿人,居世界首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加大,我国更年期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调查表明我国更年期症状中失眠发生率高,约占更年期相关症状的53%[2],更年期失眠逐渐成为影响女性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长期失眠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失调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3-4],大规模的人群调查已发现失眠和逐渐增高的心梗,心衰的危险因素相关[5-7],加之更年期女性的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8],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积极探讨更年期失眠的治疗,对于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二、激素替代疗法副作用大国外对更年期睡眠障碍的机制研究倾向于与内分泌变化、血管舒缩功能症状、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等有关。目前一线治疗药物为激素,必要时再配合精神类药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肺栓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9]。在国内,人们对激素和精神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很大的顾虑,不容易接受该类药物治疗。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失眠优势多中医治疗更年期失眠多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在延缓卵巢功能衰退,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更年期相关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等具有独特优势。崔向宁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更年期失眠病因病机特点,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 “从心肝肾论治”,临床采用滋阴潜阳、阴阳双补、养血柔肝、疏肝解郁,养心安神、清热除烦等方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疗效显著。相对于雌激素及具有镇静作用的西药,中医药具有不良反应少,易于接受,依从性好等优势。能够减少西药用量和副作用,很多患者在服中药后逐渐减量西药,直到停服西药,逐渐摆脱西药困扰和依赖。参考文献:[1] 谢辛,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 张皞珺,禄颖.肾为围绝经期失眠之本(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032-1033.[3] 卢苏,卢冰,谈勇.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与心肾失济(J).四川中医,2006,24(1):31-32.[4] Mullington JM,Haack M, Toth M, et al. Cardiovascular, Inflammatory,and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Sleep Deprivation [J]. Prog Cardiovasc Dis,2009,51( 4) : 294 - 302.[5] Laugsand LE,Vatten LJ,Platou C,et al. Insomnia and the Risk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Population Study [J]. Circulation,2011,124( 19) : 2073 - 2081. [6] Janszky I,Ahnve S,Ljung R,et al. Daylight saving time shifts and incidenc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Swedish Register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About Swedish Heart Intensive Care Admissions ( RIKS-HIA) [J]. Sleep Med,2012,13( 3) : 237 – 242. [7] Tofield A. Insomnia linked to increased risk of heart failure[J].Eur Heart J,2013,34( 24) : 1771. [8] Fuente-Martin E, Garcia-Caceres C, Morselli E, et al.Estrogen, astrocytes and the neuroendocrine control of metabolism.Rev Endocr Metab Disord, 2013, 14:331-338.[9] Viviane Goto, Cristina Frange , Monica L. Andersen, José M.S. Júnior , Sergio Tufik ,Helena Hachul, Chiropractic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climacteric symptoms and insomnia: a review. Maturitas,2014,78(1):3-7.
来心血管科就诊的患者,血液检查同型半胱氨酸这项指标经常偏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了解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一、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简称血同,是蛋氨酸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其代谢依赖于维生素B6、B12和叶酸,尤其是叶酸。正常情况下,半胱氨酸在体内浓度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是由于日常的饮食不规律以及酗酒、吸烟等等,或者心脏的功能不全,比如外周血管的疾病均可引起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二、什么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需要注意?健康成人空腹血浆半胱氨酸平均水平在5-15umm/L,当Hcy水平为≥10umm/L,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已经偏高了。三、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危害为什么高同型半胱氨酸这么需要我们注意呢?这就必须要谈谈它的危害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即高血同型半胱氨酸,简称高血同,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会大幅增加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血同型半胱氨酸是一项重要的人体健康指标。 此外,临床经常见到这样一个群体:HCY≥10umm/L,伴有高HCY的高血压,这个群体被称为“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将成倍加大,产生1+1>2的效应。H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单纯存在高血压的患者高出约5倍,较正常人高出25-30倍。四、治疗尤其是叶酸治疗同型半胱氨酸高的危害这么大,所以一定要积极检测指标并治疗。让我们来看看怎么样才能预防并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大量研究证实: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可以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其中又以叶酸治疗为主。(1)饮食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补充含有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食物有利于治疗及预防高同型半胱氨酸。含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有肉、乳及动物肝脏;含维生素B6较多的食物有鸡肉、肝、马铃薯、葵花子、油梨、香蕉等;含叶酸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水果、蔬菜、麦麸等。(2)叶酸治疗Wald等临床研究发现:0.8mg/d可以达到降低Hcy最佳效应。[1]Durgo等表示:0.8mg/d叶酸在降低血清Hcy水平上有很好的疗效。[2]李建平等推荐:叶酸每天服用0.8mg,连续服用3年,并定期随访和检测Hcy水平。[3]Tian等发现口服叶酸(5mg/d)治疗3个月,血浆Hcy水平降至正常水平有效率为56.41%。[4]Kang等发现1mg/d叶酸可治疗低水平的叶酸,使用3周后可将高半胱氨酸降低至正常水平。[5]Kaye等主张每天补充0.5–5.0 mg叶酸都会使血浆Hcy水平降低约25%。[6]根据众多学者的结论,推荐:服用0.8-5mg/d的叶酸,并定期检测Hcy水平,根据Hcy水平调整叶酸用量。参考文献[1]Wald DS,Bishop L,Wald NJ,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and serum homocysteine levels[J].Arch Intern Med,2001,161(5):695-700.[2]Durga, J.; van Boxtel, M.P.; Schouten, E.G.; Kok, F.J.; Jolles, J.; Katan, M.B.; Verhoef, P. Effect of 3-year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in the FACIT trial: A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07, 369, 208–216.[3]李建平,卢新政,霍勇,李南方,宋雷,孙英贤,施仲伟,王滨燕,杨新春,谢良地,赵连友,雷寒,孙宁玲.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02):123-127.[4]Tian H, Tian D, Zhang C, Wang W, Wang L, Ge M, Hou Q, Zhang W. Efficacy of Folic Aci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 J Am Coll Nutr. 2017 Sep-Oct;36(7):528-532. doi: 10.1080/07315724.2017.1330162. Epub 2017 Aug 30. PMID: 28854002.[5]Kang SS, Rosenson RS. Analytic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Its Impact on Vascular Disease. Cardiovasc Drugs Ther. 2018 Apr;32(2):233-240. doi: 10.1007/s10557-018-6790-1. PMID: 29679304.[6]Kaye AD, Jeha GM, Pham AD, Fuller MC, Lerner ZI, Sibley GT, Cornett EM, Urits I, Viswanath O, Kevil CG.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Elevated Homocysteine Levels. Adv Ther. 2020 Oct;37(10):4149-4164. doi: 10.1007/s12325-020-01474-z. Epub 2020 Aug 26. PMID: 32845472; PMCID: PMC749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