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以下操作,您就可以在离开医院后仍然保持和我的联系。如果您有对病情仍然不明白的地方,或是任何关于本次就诊疾病相关的问题都可以随时通过这个方式联系上我。 第一步:进入“网上诊室”公众号,如下图。 (如果找不到,在微信上方放大镜图标搜索“网上诊室”即可) 第二步:点击页面下方“咨询医生”,如下图。 第三步:选择您想要得到的帮助,如下图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孩子。 他们明明不笨,看似一切正常,甚至智力超于常人,可一谈学习,脑子就卡壳! 读错字、阅读理解差、字迹潦草、把撇写成竖、上课易走神……成了众人眼中的“学习困难户”,被同学嘲笑,被老师误会,被家长不理解,被贴着“不聪明”、“不努力”、“不上进”的负面标签! 难道他们真的是一群不可救药的“笨小孩”吗?孩子在阅读上所表现出的种种“另类”行为,真的只怪孩子自己吗? 央视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2021年1月底,央视纪录频道播出3集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讲述了来自3个不同家庭的3个小朋友被阅读“折磨”的故事。在这3个家庭中,我们既看到了“老母亲”的无奈与焦虑,同时更看到了3个主角的成长痛苦! — ① — 纪录片第一集,主角校校在未接触到学习时,一直是家里的开心果,聪明可爱,活泼好动,深受周围人的喜爱。然而进入小学后,他成绩一直在班上垫底不说,甚至识字、算数和简单的阅读对他来说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 ② — 纪录片第二集的主角群晓经常是妈妈告诉他“一百遍”,他依旧是记不住,老师教的很简单的字,如“大”、“天”、“人”,他都学不会,而且阅读时经常串行…… — ③ — 纪录片第三集的主角若汐,尽管一直很努力的学习,但是书写依旧很困难,语文成绩从来都没有超过60分。甚至若汐还不被自己的老师所理解,被“劝退”过,一段时间产生了厌学情绪。这孩子学习很痛苦,做妈妈的更痛苦! 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中,3个孩子的遭遇,让人看了很揪心。要知道他们明明都很聪明,而且也不是不愿意学,但是就是因为“不会”阅读,导致他们学不会,学不进,学不好! 为什么会发生漏字跳行等阅读现象? 研究表明,大脑接收的信息之中90%是视觉信息,50%的大脑区域在视觉处理活动中处于活跃状态。 许多研究者和特殊教育者认为,某些神经功能缺陷会导致阅读时出现漏字跳行、读错字、阅读理解差等现象。 这是因为 学习和阅读过程中都需要眼睛来接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视觉信息,才能经视觉神经通路传输到大脑,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最终输出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决策。 如果孩子视觉大细胞发育受损,就可能会导致眼球注视稳定性受损、平滑追踪受损和扫视不准确等眼球运动缺损,那么孩子可能就无法在阅读时拥有良好的眼球追踪能力,会导致其学习阅读效率低下等,就会出现纪录片中的奇怪“笨小孩”现象! 这样的“笨小孩”只是少部分吗? 或许大多数的家长以为上文提到的“被误会的笨小孩”只是一小部分,并且可能依旧对身边类似的孩子,抱以负面态度。但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这样的孩子很多。 早在19世纪,国外就有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约有5%的学龄儿童被诊断为学习障碍,其中75%的孩子都存在“不会”阅读的情况。 这些孩子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同龄人低,教育机会、文化经历和感官发育等方面都正常,但就是对阅读和书写文字很困难。 而在中国,这样的孩子也不在少数。据相关统计,大约5%-8%的适龄儿童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换句话说,每10到20个适龄儿童中就可能有一个,人数可达上千万,这还是学界给出的保守估计。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样“另类”的经历,也给这群孩子的成长之路蒙上了阴影。 ?比如: 诺贝尔得奖者约翰·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小时候也曾是一名这样的“笨小孩”,他在很多访谈都提及过他曲折的成长经历: 因为“不会”阅读,他学习跟不上进度,直到12岁,才开始自学阅读和写作。就连他身为耶鲁大学教授的父亲都一度早早认定他“这个儿子”是个“没前途的学渣”,嫌弃到连学费都不想帮他付。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约翰·古迪纳夫在学业选择上只能尽量避开英语、历史等需要大量阅读的课程,转攻数学、物理等逻辑学科(这因此让他能在58岁发明了钴酸锂电池,97岁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就是后话了)。 如何发现这类“被误会的笨小孩”? 如果家长在孩子身上发现以下现象时,就要当心自家的孩子可能一直是被“误会的笨小孩”:↓↓↓ 阅读吃力、跳过或调换单词(汉字)、省略整行字、用手指读 分不清b和d、看字容易扭曲 阅读之后不理解内容 逃避书写,书写困难,字体潦草易出格,容易漏字写错字 抄写时间长,记不住,需要看一笔写一笔 注意力难集中、坐不住、多动 听课效率低 平衡感差 性格容易自卑、内向害羞或者急躁 ……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类似情况时,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个专业的筛查,同时还要给孩子做个眼球控制能力评估↓↓↓,早发现早治疗。 家长应该怎么帮助他们? 根据脑成像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具有可塑性,特别是处于儿童阶段,通过适当的大脑反馈就可以改变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方式。 国内外相关研究证实,科学的、针对性的视功能游戏 ,可以帮助加快视觉处理速度,优化大脑的视觉信息加工效率,从而加强功能视觉,帮助孩子塑造一个协调发展又高效舒适的视觉系统,进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等。 ★真实案例分享★ 来自广东的7岁的小朋友唐唐,之前存在阅读效率差、注意力不集中、有拼写困难、坐不住等问题。在经过视明星?功能游戏训练之后,眼球控制能力评估数据显示,唐唐当天就有明显改善的情况。 唐** 温馨提醒 每一个这样的“笨小孩”,成长的每一步都遭遇着挑战,煎熬并不只来自学习成绩,更多来自周围人的误解。因此家长除了要积极带孩子进行功能游戏训练之外,同时日常也要对孩子多点理解多点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