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疣是皮肤科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通常在感染后经过2-3个月的潜伏期才逐渐生长出皮肤表面,多见于手指、手背和足侧缘等处。皮肤和黏膜的损伤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 寻常疣的发病机制:HPV病毒经伤口进入暴露的基底细胞。可以分裂的基底层细胞是病毒DNA的贮存处,带有病毒DNA的上皮细胞可以不出现任何临床表现而呈潜伏状态。寻常疣发病时,病损处皮肤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和过度角化,伴有角化不全现象。 寻常疣的病程与机体免疫有重要关系,在免疫缺陷状态者,如肾移植、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红斑狼疮病人疣的发病率增高,其在相对健康人群长期存在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临床上,皮肤科医生根据具体症状表现,必要时结合组织病理检查以确诊,并需要将其与类似疾病相区分。同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由于其良好安全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多临床医生的青睐。其药理作用为:氨酮戊酸(ALA)的代谢是人体内亚铁血红素合成的生化途径的第一步。ALA自身不是光敏剂,而是光敏剂原卟啉IX(PpIX)的代谢前体。ALA的合成通常是由细胞内亚铁血红素水平通过ALA合成酶反馈抑制调控。外源性的ALA避开这种调节,导致PpIX的累积。皮肤应用盐酸氨酮戊酸后因ALA转化为PpIX并累积而产生光敏性。当暴露在一定波长和能量的光照下,累积的PpIX就会产生光动力效应,一种光和氧依赖性的细胞毒作用:PpIX吸收光后处于激发态,其随后与氧分子发生电子传递而产生高度活性的单线态氧和自由基,破坏病变细胞,从而达到清除病灶消灭隐患的效果。 相比于传统的外用腐蚀性作用的药物、液氮冷冻、二氧化碳激光等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具有治疗更彻底,能够清除隐性病灶和潜伏感染等独特优势。目前在临床上,皮肤科医生通常会采取光动力结合冷冻、激光等联合治疗寻常疣,既能快速清除疣体,又能降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