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都错误的认为,正确的治疗应该是疾病每天在减退,身体每天都在变好。但实际上,久寒病的治疗过程中,会经历多次的疾病反复,在变好变坏间摇摆,最终曲线波动的走向胜利。很多患者因为不理解,最终因为疾病的反复和对医生不信任而最终放弃。下面是久寒病患者祛久寒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常见表现。久寒患者,好比身体里的寒冰,冰冻了身体的脏腑经络,使身体的机能减退,从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祛久寒的过程,就好比化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会经历体内的湿加重,比如出现水肿,血压升高,头晕,胃胀胃痛,甚至呕吐,腹泻,皮肤出疹子,舌苔也会变得白腻,舌体变大,出现齿痕。原来关节肢体冷痛的患者可能出现怕冷情况加剧。也有的患者会出现上火的症状,比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长痘等。也有的患者会经历以前身体经常发作的疾病再次发作。也有可能出现化验指标上的短期波动与异常。此等种种反应,都属于身体寒冰化湿以后的正常排病反应。每个人的症状不尽相同。但是,当出现不适症状的时候,如何能判断是排病反应而不是治疗的毒副作用呢?一般毒副作用持续的时间长,且会随着时间越来越严重。而排病反应,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大多数1-3天就会过去,过去以后身体会有明显的改善。拿腹泻来举例。如果是毒副作用的腹泻,经历腹泻后人体会虚弱不堪,这就是所谓的好汉不经三泡稀。但是,排病反应的腹泻,并不会使身体虚脱,反而会在腹泻后感觉身体轻松,肥胖的病人而且能减轻体重,这就和毒副反应所导致的腹泻明显不同。其它症状也是如此。排病反应,是人体寒冰化湿过程中的正常反应,就像夏天的暴雨天气,虽然猛烈却短暂,暴雨过后就会出现阳光和彩虹。这些情况,都是大量临床患者经验的积累。所以,对于久寒病,患者对于医生要有信心,对于自己要有决心,对于疾病要有耐心。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战胜疾病,迎来崭新的自己。
新冠后你的身体是否有出现各种异常?你的身边是否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过敏症状?其实这些都和久寒病密切相关。到底什么是久寒病呢?其实久寒病并不是某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人体长期遭受不良刺激后出现的一系列疾病群。这些不良刺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比如长期情绪不畅,长期熬夜,长期饮酒,长期食用寒凉食物,如冰棍、冷饮,长期处于寒湿环境,长期使用寒凉药物,包括打针输液以及不合理的服用清热解毒中药等等。这些不良刺激并非一天两天,一次两次。而是常年累月,久积而成为久寒病。久寒病的疾病表现千变万端,几乎人身上的各种慢性疾病,比如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各种免疫功能紊乱疾病,比如甲亢,甲减。各种复杂皮肤疾病,比如湿疹,皮癣。各种精神疾患,比如抑郁,躁狂。甚至各种结节、肿瘤的发生发展都和久寒的累积息息相关。我们知道以前的冰箱用久了,冰箱表面就会形成厚厚的结冰,这些结冰就会影响冰箱的工作效率。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断电把冰箱里的冰化一下,冰化以后就能恢复冰箱的正常运转。人体也是如此,长期的久寒积累,会阻滞我们机体的脏腑经络,使机体的机能减退,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想要治疗这些疾病,就需要一方面停止那些导致久寒的行为。另一方面,运用针灸,中药等方法帮助人体祛除身体里的久寒。久寒一旦得去,身体就像除了冰的冰箱一样,开始正常工作,而那些依附久寒而生的疾病,也就自然消失不见。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祛久寒的过程好比万里长征,并非一路坦途。这段艰难的旅途,既有病情好转的喜悦,也有疾病反复的质疑。最终,有的人成功走到了终点,也有的人中途迷茫放弃。不过,成功的人会成为榜样,失败的人,在经历各种失败后,最终还是会走回这条祛久寒的艰难道路上来的。如何能证明所言非虚,实践出真知,临床实践是最好的证明。
久寒病患者大致有3类人群,一种是一派寒像。患者表现为乏力,怕冷,怕风,手脚凉,腹胀,便溏,身体浮肿,关节疼痛,痛经等表现。这类病人大多面色㿠白,舌质暗,舌苔白,有齿痕,脉细无力。这种病人临床一般不会被误治,但是一般的健脾祛湿的方法,效果不会太有效。因为寒不化,湿去了还会来。治疗需要温阳驱寒除湿,而且治疗周期比较长。不能指望3-5副药就能短期改变。另一类病人,除了有一部分寒像以外。还有一部分热像,往往表现为寒热错杂,上热下寒。比如有的患者平时经常容易上火,长痘,嗓子疼,口腔溃疡,但是却又怕吃凉的,胃寒,脚凉等。或者有的病人特别怕热,经常出汗,经常上火,没有明显的寒像,可是面相、舌、脉的表现却和症状不符,呈现阴证的舌脉面相。这类病人最容易被当做阴虚,或者实火,而被误治。这种寒热错杂本质其实属于真寒假热,真寒为本,假热未标。单纯的滋阴或者去火,虽然短期有些许效果,但是会更加伤阳。使得上火的症状不断反复,久而久之反而病情越治越重。对于这类病人,可以短期内寒热药并用。也可以直接治本,运用温阳驱寒药以热制“热”。治疗初始,一部分患者可能会短期出现上火加重,或者其它不适症状加重。这个时候,患者可能不能理解,认为是治疗无效,就选择放弃治疗,或者转投其他医生治疗。但是,凡是能坚持治疗,很快不适的症状就会越来越轻,发作的频率也会越来越少。一般能坚持3个月的患者,基本就能取得比较大的改变,这个时候就会相信医生的治疗是对的。第3类病人,患者本身自觉没有特殊不适,但是舌脉却有阴证表现。这类病人,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反而容易忽视自己的身体情况,一旦出现症状以后可能就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了。这就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经常有那些平时看着好好的人,突然查出重疾,或者发生猝死的情况。所以中医的望闻问切,有时候比西医的检查能更早的发现身体的异常。总之,久寒病患者的表现千变万化,治疗过程中,因为温药驱寒化湿,早期可出现上火加重,或怕冷加重,或者湿气变多,出现诸如浮肿,腹胀,腹泻等情况。这些情况都属于病邪被人体排出的正常反应,只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过去,身体也会在排寒后逐渐恢复正常。千万不要因为短期内症状或者指标的波动而动摇放弃。只有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才能最终成功。
临床上有病人经常有疑虑,是药三分毒,长期喝中药会不会对身体不好。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的看待。首先,得看患者的疾病程度,若是疾病较浅,通过自我调节就能恢复,就不需要药物治疗,过度使用药物,可能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对人体造成损伤。若疾病较深,超出自我调节能力范围之外,就需要借助药物的力量,这时候使用药物,协助机体恢复阴阳的平衡,就不会出现对身体的损害。黄帝内经中有关于“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论述。大概意思是,妇女怀孕期间得了寒热之病,而使用寒热之药,为了攻毒攻邪,母体不会受到损伤,胎儿亦不会受到损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有的药物都有正面作用及负面作用,这主要在于使用上的正确把握,比如人参,如果正常人大量食用,也会出现上火等毒性副作用。这就是不合理使用药物造成的损伤。有些疾病,病程绵长,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一般使用合理,并不会出现人体的损伤,但需注意中病即止。避免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还有,中药的配伍亦很重要,好的配伍有减毒增效的作用,不合理的配伍,就会出现毒性反应。总之,如果能够辩证准确,处方合理,疗程适当,就能避免是药三分毒的情况。
首先,我认为手术一定不是治疗疾病的最好方法,随着医学的进步,理念的改变,手术已经由原来的大而广,逐渐转变为小而精。传统的手术方式在逐步向微创方向发展。就拿乳腺癌手术来说,由原来的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演变到现在的保乳手术。手术范围变小了,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却有明显的改善。这就得益于医学的进步,比如放化疗、靶向治疗等非手术疗法疗效的提高。再比如,原来的溃疡病所致胃穿孔,往往需要行胃大部切除术来治疗。现在,由于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使用,溃疡病胃穿孔的患者往往只需要通过药物疗法就能治愈,需要手术的患者已经很少。所以,我认为将来的某一天,随着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手术终将会被取代。但是,在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下,手术依然是许多疾病不可取代的治疗方法。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微创的方式,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回到胆囊结石这一常见疾病,如果选择手术,到底该选择保胆,还是切胆呢?首先,我们认为这是一道选择题,而非判断题。保胆有保胆的好处,切胆有切胆的必要。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对于那些胆囊已经没有正常功能,反复发作炎症、排石或者有明显癌变倾向的患者,我们建议行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普遍方法,其优势在于去除结石的同时,彻底消除了产生结石的土壤。而对于那些相对年轻,胆囊功能良好,单发结石或数量不是很多的多发结石,患者保胆意愿强烈的,可以采取保胆取石的方法,术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中药调理等手段来抑制结石的复发。当然,也有很多外科医生反对保胆取石。切胆派的主要观点在于1、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为了避免胆囊结石所导致胆囊癌的发生,应行胆囊切除术。2、保胆取石术后,存在较高的结石复发的可能,所以为了一劳永逸,应该行胆囊切除。我们认为,不分具体情况,只要有胆囊结石,就是手术切胆指征的观点,显然是不合理的。我国普通人群患胆囊癌的概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一,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概率会增高,但是和胆囊结石的大小,胆囊壁的炎症情况,以及是否合并有腺瘤样息肉等有关。并非每个胆囊结石患者都有很高的癌变率。其实结肠息肉也是结肠癌的高危因素,临床上,我们往往采取的是肠镜下息肉切除,而不是把所有有息肉患者的大肠切除。胆囊的功能绝不仅仅只是储存胆汁,它还参与浓缩胆汁,参与胆汁的肝肠循环等一系列生理功能。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癌发病率的上升,以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不良后果,亦不容忽视。至于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的理由。我们并不否认,确实有结石复发的可能。但是,通过严格掌握保胆手术指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术后采取中药调理等方式,大部分患者可以从中受益。比如肾结石患者也有很高的结石复发率,可是我们并不会轻易采取切除肾脏的方式来避免结石复发。同样道理,我们觉得保胆对于部分符合指征的患者,应该是利大于弊的选择。相较于早期的开腹保胆取石手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开取石手术的主要优势如下:1、借助胆道镜取净结石的同时,保留了胆囊功能,避免了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容易出现的对油腻性食物不耐受的问题。2、由于保留了胆囊,胆汁的储存、排泄和肝肠循环没有发生改变,避免了肠道内环境的改变及由此带来的后续问题。3、在腹腔镜下实施手术创伤很小,腹腔内的粘连轻,即使日后需要再次手术,也不会增加手术难度。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结石复发的问题,确确实实有一部分患者仍有可能会再长结石。但是,事难两全,作为医者,我们主张的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