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龄是婴幼儿喂养的关键时间节点,妈妈们都懂的。出生到6月龄的半年里,母乳妈妈们奋力熬过每个漫长的夜晚。实在母乳不够,也就是配方奶和母乳之间的艰难抉择。然而,半岁之后的喂养重头戏马上就要转换成辅食添加。一、“6月龄内尽量纯母乳喂养”二、“第一口辅食添加强化铁米粉”近些年来大量同行对婴幼儿喂养知识的普及工作,帮助广大80,90后家长树立以上两行扎实的基本铁律。然而,两句话必然解答不了孩子半岁后添加辅食过程中的绝大多数问题。社交媒体上的育儿博主们,带货的网络红人们,以及家中爱养生的长辈们,到底谁说的有道理?海量育儿信息,眼花缭乱也必然掩藏着雷区,来,一起甄别排雷~误区一:辅食有营养呀,吃了辅食就不用老喝奶了吧6月龄后,单纯靠母乳或配方奶的确不再能满足孩子的生长发育需求,辅食刚好能弥补这部分不足。然而,辅食添加初期主要的热量和蛋白质来源仍旧有赖于母乳或配方奶。添加辅食早期,饮奶次数不减少,辅食添加于两顿奶之间,尽量保证800ml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随着辅食摄入量增加,辅食添加种类丰富后再逐步减少奶量。1岁以内婴幼儿应保证每日600-800ml奶量。断崖式减少孩子奶量,并不可取,也不存在6月龄后母乳就毫无营养价值之类的说法,应该说奶(母乳或配方奶)和辅食在6月龄后各自在婴幼儿的膳食模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发挥同等重要的功效,缺一不可。误区二:每天都给孩子做米粉米粥和烂面条,可他天生就不爱吃辅食啊第一例辅食添加强化铁米粉,有两个知识要点:一是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二是米粉的纯碳水化合物特性保证了它不容易引起孩子过敏。但是辅食添加一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不能固化,孩子在长大,怎么能一直只吃同一类型的食物呢?细致观察引入新的辅食后孩子是否有过敏情况,在确认无过敏风险的情况下,应当积极丰富制作辅食的食材。米粉米粥烂面条这些大碳水主食里完全可以加入蔬菜,水果,肉等等滋味更加丰富的食物,制作成符合孩子吞咽功能发育情况的泥、碎末甚至是大月龄的手指食物(注意!并不需要额外加糖和盐等调味料),促进宝宝味觉的发育,也让他对进食更加感兴趣。没有天生就不爱吃饭的宝宝,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全看父母如何巧妙的引导和培养,切忌单一!毕竟扪心自问,成年的你,也是一万个不愿意每天喝白粥吃清水面吧?误区三:红薯、南瓜、香蕉加到米糊里,宝宝吃的可香了,但是大便也好几天没着落了很多家长制作辅食时,倾向于选择一些蒸煮后质地柔软的粗粮、根茎类蔬菜,或是淀粉含量高软软糯糯的水果。在早期孩子只能吃泥糊状食物时,制作方便,同时口感偏甜,孩子吃起来香,喂辅食不用操心。然而,这些食物当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米粉不相上下,如果一顿辅食只有这些食物叠加在一起,没有加入膳食纤维丰富的绿叶类蔬菜,反倒会增加胃肠道排便的负担。宝宝虽然吃的香,拉臭臭的时候可要遭罪了。误区四:攒肚子,拉“羊粪蛋”了,肯定是上火积食了,一定是吃肉肉惹的祸养生用语“上火积食”一说出口,辅食里的肉总要背锅。辅食添加的不够均衡,大量摄入高淀粉食物,却丝毫不考虑加入绿叶类蔬菜的家长们,总是在宝宝的便秘如约而至之后。神秘的甩锅给各种肉泥,殊不知,一口肉不吃也不会对宝宝的排便有多大的帮助。解决婴幼儿便秘,必须保证每日多吃菜菜啊朋友们,绿油油带叶子的那种菜菜啊~切记切记!至于肉肉们,当然还是要每天适量的吃啊,6月龄后吃红肉制作的辅食才能保证充分的铁元素摄入。宝宝完全吃素食,不沾荤腥,爹妈们也许用不了多久又要迎来孩子缺铁性贫血的问题呢。误区五:给宝宝买贵的高级的平常不怎么能吃到的食材,一定更补更好更有营养昂贵的深海鱼,进口的热带水果,大人不舍得吃的高端食材,妈妈们总是毫不犹豫的给宝宝们下单。此处并不想唱衰价格昂贵的食物,毕竟以价格高低一锤子拍死所有食物的好坏并不合适。需要提醒家长在精选食材的时候,对那些因为稀有而价格昂贵的食物,要格外留意其过敏风险。海产品,风味浓郁的热带水果,过敏风险都远高于大多数日常食物。作为辅食少量添加后,应观察孩子是否对该类食物耐受。食材的价签的确能适度保证食品卫生和食物的风味,但是没有办法百分百降低对于婴幼儿的致敏风险。营养价值上能不能远超日常平民食材更是两说,“更补更好更有营养”的标语,有人营销,无人作保。以上五大雷区,养孩子的你肯定都听过,希望本文能缓解您育儿路上部分的焦虑和纠结。祝宝宝们好好吃饭,爸爸妈妈们开心工作生活!~
随着科学喂养知识的普及,绝大部分的父母都了解到母乳对于新生宝宝来说是最佳的天然食物选择,不管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都提倡有条件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选择尽量长时间的纯母乳喂养。目前我国的母乳喂养率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相去甚远。许多产妇在产后因为分娩方式,先天泌乳条件不足、膳食不合理等原因,面临泌乳量不够、母乳性黄疸或母乳来源的婴幼儿食物过敏症等问题,导致诸多坚定信念坚持纯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最终只能被迫选择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的方式。 当进行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时,必须选用不同月龄阶段不同配方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目前市售的配方奶粉厂牌众多,令人眼花缭乱,除了常规的阶段配方奶外,许多厂家还推出了诸如低过敏奶粉等不同类型的配方奶粉商品,还有很多人选择直接从海外代购国外原产地的配方奶粉,究竟这些配方奶粉的商品名背后都代表着什么含义呢?消费者又该如何挑选合适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呢? 首先,达到行业标准且适合替代母乳喂养婴幼儿的配方奶粉的分段,目前我国采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分段标准为国家标准、或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食品安全标准)来进行划分。 根据不同年龄小儿的生理特点和对营养素的要求,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进行全面的强化和调整,以满足不同发育阶段婴幼儿的需求。 目前我国现行的分段标准如下: 1段奶粉 适合6个月以内的宝宝食用,其营养配比更接近母乳。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配比,各种脂肪酸的配比,以及各微量营养素的配比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2段奶粉 适合6-12个月宝宝食用,不管是能量、蛋白质、脂肪、还是微量营养素于1段奶粉相比较,都有所改变,以能量,蛋白质,脂肪最为明显。因为宝宝在6月龄开始将添加辅食,营养素的来源不再仅仅依赖配方奶粉,有部分的营养素来自于食物中。6个月以上的宝贝生长发育加快,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加大,所以2段配方奶粉的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为了防止宝宝肥胖,2段配方奶粉的脂肪含量会有所减少。 3段奶粉 适合于1-3岁的宝宝食用,其中微量营养素与2段奶粉相比较,差别不大,但是能量、蛋白质、脂肪的配比有所改变。主要考虑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逐渐从以奶为主的营养需要过渡到以膳食食物为主要的营养素来源。 婴幼儿湿疹是新生儿生命早期食物不耐受的表现发生的症状表现,对于出现湿疹症状且妈妈避食高致敏风险食物后仍无改善的患儿来说,通常儿科医生会建议家长选用水解蛋白奶粉进行喂养。其实在医生口中建议转换的水解蛋白奶粉与许多奶粉厂商相继推出的抗过敏奶粉有相近之处。这一类奶粉对于易引起婴幼儿过敏的蛋白质先进行了预消化,将蛋白质水解成肽段或是氨基酸,帮助宝宝更好的吸收营养物质。 根据奶粉中蛋白质被消化的比例以及被水解的程度,这种低过敏风险的奶粉又分为几类: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 部分水解奶粉一般将配方奶中一定比例的蛋白进行了预处理,分解成更小分子的片段,同时有的抗过敏部分水解奶粉还采用了无乳糖配方,有效的规避了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腹泻症状。 深度水解配方奶粉的配方则是将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质完全水解成肽段,用此类奶粉进行婴幼儿喂养时能降低蛋白质过敏的风险,改善湿疹等过敏症状。 氨基酸配方奶粉,顾名思义将蛋白质进行了更彻底的预消化,将蛋白质全部处理成为了氨基酸,宝宝在食用该种配方奶时只需要吸收小分子的氨基酸即可获得同等效能的营养价值,减轻胃肠道负担也避免了高致敏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低过敏风险的奶粉因为蛋白质结构被打碎,蛋白质带来的奶香风味也随之消失,甚至略带苦涩的滋味,很多宝宝在转换成这类特殊配方奶粉喂养后,可能会因为口味不适应导致奶量降低,甚至出现厌食的情况,这就需要家长们在转奶和喂养时更加注意方法,避免因为转奶带来的食量下降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指标 在选购配方奶粉时,希望各位家长可以带着一双慧眼,忽略商家在外包装上标注的噱头,直接查看营养标签中的营养成分表以及标注的分阶段及适用月龄信息,根据成分表中的信息判断在纷繁营销信息中配方奶粉的“真实内在”,选择一款合适的配方奶粉,陪伴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