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得了肺炎,家长需要每天陪孩子到医院补液,孩子遭罪,家长受累也不轻,严重时孩子还需要住院治疗,家长请假误工自然是少不了。有没有提高孩子免疫力的方法,以后再也不得肺炎?人的免疫力是从哪儿来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个人所共识的常识。我们生活在充满无数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的环境之中,尽管如此,我们并不是总得病。这都是由于抵抗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的免疫功能,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墙,在保护着我们的身体,避免外来敌人的伤害。如果免疫力下降或免疫力不成熟,防御的城墙不坚固有漏洞,敌人就会乘虚而入,我们就容易感染上各种各样的感染性疾病。因此,为了保持健康,不断提高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孩子的免疫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和孩子的生长发育一样,也是慢慢成长起来的。儿童的免疫力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的:1. 妈妈“免费赠送”的孩子在6个月之前很少生病,这是因为妈妈在怀孕后期把免疫球蛋白通过胎盘输给了宝宝。妈妈在生孩子之前,已经接触过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体内已经产生了相应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输给孩子后,就能保证在生后6个月之内很少生病。但如果孩子是早产,还没有到正常怀孕后期输给孩子免疫球蛋白的时间,就无法获得先天的保护,所以早产的孩子容易生病。6个月以后,妈妈给孩子的免疫球蛋白已经消耗用尽,孩子接触的病毒、细菌很少,免疫系统没有见过那么多病原体,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来保护,所以自然在这个时候“病”就开始多起来了。2. 生病获得的孩子生病时,体内的免疫系统接触到病毒、细菌病原体,对这些病毒、细菌有了记忆,下一次病毒、细菌再次入侵时,就会奋起反抗。孩子通过一次一次生病,逐渐完善了自己的免疫系统。任何一种病原体进入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都会产生应答,但需要调动免疫系统来产生反应。如果没有给免疫系统充分的时间做出反应,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干预,比如用抗生素强行把细菌杀死,免疫系统就不能对感染产生强有力的应答,也就是对这种病毒、细菌产生了不记忆,下次它来袭,孩子还是会生病。如果有了记忆并进行了应答,下次再遇到这种病毒、细菌,免疫系统就会进行抵抗。所以孩子一生病,就急着压下去,反而不利于免疫系统的成熟。3. 接种疫苗得来的免疫接种是一种最有效、最安全的提升孩子免疫力的方法,通过免疫接种,已经成功控制了多种严重危害孩子健康的疾病,让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接种疫苗类似于病毒、细菌感染病原体感染,会使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产生记忆,产生对抗这种病毒、细菌的能力,保护孩子不被感染。接种疫苗虽然不会增加孩子免疫细胞的总体数量,但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质量,让它们训练有素,正向促进免疫系统成熟,是孩子获得免疫力的重要方式。有没有让宝宝不得肺炎的方法,其实是没有的,没有专门避免得肺炎的方法,而主要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因为大部分的气管炎、肺炎都是先从感冒发展而来。现在要想不感冒绝非易事,事实上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的多:1.宝宝的免疫力还没有成熟到抵御大部分的感染,一般都要到6-7岁以后才能基本成熟;2.早产、过敏体质、出生缺陷的儿童人数众多;过敏体质的儿童尤其在3-6岁就是一个“坎”,幼儿园的交叉感染总会让他们中招;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着引爆诱发呼吸道感染;3.滥用抗生素的今天,病毒、细菌也在不断地进化,逃逸抗生素的杀灭,而且变得越来越强大,SARS、中东呼吸窘迫综合症、禽流感、超级细菌都能使我们毫无还手之力;4.大气污染,气候急剧变化;不良商贩把大量抗生素投向饲养动物,造成食用的动物及其土壤、水源都富含抗生素,我们每天都被迫摄入,抗生素耐药又多了一个重要来源。宝宝柔弱的免疫力城墙,无法独自在短时间应对如此复杂的问题。真的生起病来,原本有用的药物现在也很难奏效。要想提高免疫力,主要依靠规律的生活。让生物钟有节奏地运转,养成运动的习惯,让身体协调灵巧,做到均衡饮食,提倡母乳喂养,多喝水、保持呼吸道粘膜湿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治病从口入,不随意服用抗生素,让免疫系统得到锻炼。好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就可以避免反复生病。其实大部分经常感冒的孩子都属于生理性免疫低下,在6月-3岁这个年龄段只要不是反复肺炎、腹泻、中耳炎等,经常感冒也可能就是正常。对于生理性原因引起的反复呼吸道,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只要为自己的孩子安排适当的护理、锻炼,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呼吸道感染频率自然会逐渐降低,免疫系统功能将日臻完善。对于生理性免疫低下,比建议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当然,对于病理性的免疫低下,一定需要到医院检查免疫功能,进行相应治疗。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已经发生了反复呼吸道感染,一定需要到儿童呼吸专科进行规范的治疗,尤其是抗哮喘治疗,只要哮喘得到控制,呼吸道感染自然就会减少。
“我家宝宝又咳嗽了,会不会咳出肺炎啊?”接下来就是各种止咳药物蜂拥而上,什么止咳糖浆、什么止咳平喘颗粒、什么止咳神药,还有一些止咳秘方等等,总之妈妈们面对孩子咳嗽,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其实对小朋友“止咳”,很多做法都是“坑”,有的宝妈自己被“坑”了不说,还积极介绍“经验”让别的宝妈一起被“坑”。部分孩子已经得了肺炎,在门诊输液或甚至住院,妈妈们对此深信不疑,一定是咳嗽引起肺炎的。那么咳嗽到底会不会引起肺炎?事实上,问题还是相当的复杂。笼统地说,是“肺炎”引起的“咳嗽 ”,而不是“咳嗽”引起的“肺炎”。咳嗽,只是疾病的一个表现,至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咳嗽,是需要甄别的,不同原因造成的咳嗽治疗是完全不一样,并非只是简单止咳和消炎就能治愈的。咳嗽作为疾病的信号,也见于其他的疾病,急性期咳嗽多见于感冒、气管炎、肺炎、异物吸入、鼻窦炎,慢性期咳嗽多见于百日咳、哮喘、过敏、胃食管反流、发声性抽动症、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心力衰竭等。咳嗽是一种自身的防御机制,因咳嗽神经接受器(主要分布于喉、气管、支气管、耳膜、外耳道等地方)受到刺激,身体强行将气体和外来物排出;咳嗽可以帮助清除喉、气管及支气管內的痰液或具感染性的微生物,降低这些物质对身体的伤害。所以咳嗽功能受损时,可能会加重疾病严重程度。尤其是有痰咳嗽时,过渡使用止咳药,适得其反,气道内分泌物排出不畅,可使疾病进一步加重。孩子得了肺炎,气管、支气管、肺泡发生了炎症,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渗出增加,临床就会有痰液滞留气道,机体就是通过咳嗽这一反射,将滞留在气道的分泌物排出体外,以免影响正常的通气和气体交换。所以,先有炎症反应,后有咳嗽反射,从这个意义上是“肺炎”引起的“咳嗽”。对于新生儿,肺炎表现为不吃不喝,口吐白沫,不一定有咳嗽症状。小年龄婴儿,咳嗽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善,对感染造成的炎症反应有时不是很明显,哪怕得了肺炎,咳嗽有时也不会很严重,倒是气喘更多见。因为小婴儿气道直径相对较窄,有少量分泌物阻塞,就会对通气影响很大,气流在阻塞狭窄部位发生湍流,就会发出像“小猫叫”的哨音。1岁以上的儿童,得了肺炎,除了咳嗽,多有发热的症状,热型不定,会持续数天,年长儿还有胸痛不适。单一用“咳嗽”来衡量是否得了“肺炎”并不全面。正确看待“咳嗽”与“肺炎”之间的关系还是很重要的。只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会高度提示“肺炎”可能,需要到医院及时就医,及时治疗:发热情况:肺炎和感冒都可发热,感冒时发热时间短,感冒退烧药后咳嗽无明显改善,甚至有持续发烧、寒战或是降低后很快又再次发热,需要注意是否有肺炎了。咳嗽情况: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痰较少且容易咳出,不会引起呼吸困难。肺炎时则有剧烈、频繁的咳嗽,痰多且不易咳,甚至带有气喘、呼吸急促。肺炎的所谓呼吸急促,是指在小儿安静状态下,2月内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2-12月>50次/分;12月-5岁>40次/分;5岁以上>30次/分。观察是否有胸骨上吸气性凹陷征:这是观察肺炎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胸骨上吸气性凹限就是吸气时颈前下部,胸骨上的部位每吸气时就会有凹陷,临床上还有一个医学上的专业名词叫吸气性“三凹征”,就是再加上吸气时肋骨与肋骨之间、锁骨上窝出现凹陷(三凹征),这说明肺炎已经影响了肺部气体交换,标明孩子已经有呼吸困难,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听孩子的胸部声音:由于小儿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听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在孩子的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肺炎患儿在吸气末期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称之为水泡音,这是肺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此种声音。精神状况:患了感冒的孩子就算精神不太好,多数还能玩耍,退烧以后也会很快恢复;而患了肺炎的孩子则精神萎靡、烦躁、哭闹,或昏睡、抽痉等。本文系殷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肺炎是儿童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得了肺炎以后,很多孩子会出现发热的现象,所以很多家长都会联想到发热会引起肺炎,那么发热和肺炎之间真的是这样的关系吗?发热到底会不会引起肺炎?发热最常见是因为机体感染了病毒或者细菌,而病毒或者细菌中携带了能使人体体温升高的致热源,所以进入人体后,会导致人体的体温升高。而肺炎指的是肺泡、肺部间质由于细菌或者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甚至是寄生虫感染所致的肺部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也是发热,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胸痛、气喘。最常感染肺炎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该菌有致热源的成分,会引起人体体温升高。事实上,问题还是相当的复杂。笼统地说,是“肺炎”引起的“发热 ”,而不是“发热”引起的“肺炎”。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信号,至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发热,是需要甄别的,不同原因造成的发热治疗是完全不一样,并非只是简单退热和补液就能治愈的。发热作为炎症反应的信号,也见于其他的疾病,比如感冒、气管炎、扁桃体化脓、腹泻脱水、脑炎、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白血病等。但6月以下小婴儿,一方面体内存在着母亲在怀孕后期通过胎盘输给免疫球蛋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自身的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善,对感染造成的炎症反应不是很明显,哪怕得了肺炎也很少发热。对于大多数儿童,轻症的肺炎,也可以没有发热,而表现为其他的症状,比如咳嗽、咳痰、气喘等,单一用“发热”来衡量是否得了“肺炎”并不全面。人体的呼吸系统是24小时对外界开放的,因为需要不停地“呼”与“吸”,与外界进行交换气体,而吸入的气体并非是“纯净”的,自然界中充满了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只有自己的免疫系统足够强大以及呼吸系统自净功能非常完善,才能保护机体不受外界疾病的袭扰,保持健康状态。这恰恰是儿童的“暂时性短板”,所以儿童所患的疾病中,70%都是呼吸系统疾病,其中感冒、气管炎,甚至肺炎都是常见病,就看感染定位在呼吸系统的哪一个部位。感染定位在上呼吸道,就表现为感冒、鼻窦炎、扁挑体炎、疱疹性咽峡炎、喉炎、中耳炎;感染定位在下呼吸道,就表现为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发热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利的,发热是机体为了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特殊本领。每一种病原微生物都有一个最佳的生长繁殖温度,当温度高于最佳生长温度的时候就不能很好的繁殖和生长,人体就不会生病。比如,鼻病毒的最佳繁殖温度是32-34°,它主要的繁殖地就是鼻腔,所以鼻病毒感冒就比较轻微,主要是流涕、鼻堵、轻微咳嗽和低烧。支气管和肺的温度是37°,鼻病毒不能很好繁殖,只有和病细菌感染的时候,鼻病毒才能导致肺炎和气管炎。正确看待“发热”与“肺炎”之间的关系还是很重要的。出生后6个月,孩子的疾病会慢慢增多,发热的问题一定会困扰家长。很多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感受来评判孩子生病的严重度,成人体温超过38℃,就会有全身乏力,明显不适,所以孩子发热如果超过39℃,很多家长一定会认为是非常严重的疾病,而且很快会联想到得了肺炎。正是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轻度的感染,就会使体温控制阀门“失灵”,飙升到39℃,甚至40℃以上,所以不能只看发热的高低,更要看伴随的情况,比如精神状态、饮食情况。所以,哪怕体温超过39℃,但孩子还在满地跑着玩耍,应该是没有大的问题,简单退热后观察也是可以的。只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会高度提示“肺炎”可能,需要到医院及时就医,及时治疗:精神萎软、嗜睡、口吐白沫、拒食脱水烦躁哭闹、无法安抚面色灰白、口唇发绀、四肢发冷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高烧持续不退甚至抽搐严重咳嗽、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点头样呼吸、鼻翼扇动、呼吸肌凹陷胸痛、咳血严重气喘出现这些情况,一定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只要没有基础疾病(早产、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多发畸形等),及时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本文系殷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孩子患有哮喘,家长听说吹空调容易诱发急性发作,所以家里一直不敢开空调,这几天气温猛升,风扇对着吹不管用,孩子身上长满了痱子,真是不知道怎么过这个夏天了。很多哮喘患儿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在炎热的夏季,多数家庭都会启用空调机制冷,室内外温差加大。当人们大汗淋漓地从室外进入室内时,顿时觉得凉爽畅快。但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就犹如从夏季突然转入深秋季节,上呼吸道受到冷空气的突袭后,原本就处于高反应状态下的气管、支气管就会反射性地痉挛,引起咳嗽、气喘。同时,空调器内存积的病毒和灰尘也可能诱发哮喘,尤其是对尘螨过敏的孩子更容易发病。哮喘患儿受冷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这种咳嗽的特点是“咳三阵”,即清晨醒来咳一阵,晚上临睡前咳一阵,到了半夜醒来还要咳一阵。轻者一阵会咳5到10声,干咳无痰,有时会咳出少许白色泡沫黏痰,重者一阵要咳数分钟或半小时。也有些孩子的症状很像“百日咳”,咳得脸红耳赤,涕泪齐流。可在三伏天里不开空调,大人孩子都受不了,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很容易出现障碍,出现头昏、多汗、疲乏、恶心等中暑症状,尤其是适应力较差的儿童。其实只要空调使用得当,哮喘儿童也是可以安然度夏的。只是哮喘儿童,由于体质虚弱,病情易反复,使用空调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1. 勤清洗久未用的空调机,初次使用前一定要擦拭机壳内外灰尘,清洗过滤网。使用期间每周清洁1次,床上用品也要勤洗勤晒,防止螨虫滋生。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一吹空调就“喷嚏不断、咳嗽喘息”多是由于空调及过滤网久未清洗,滋生螨虫导致的过敏症状。2. 勤通风空调不宜长时间使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时可停用空调,开窗通风,适当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白天温度高时,如连续使用2~3小时,要注意开窗通风15~30分钟,保持空气清新。3. 汗停入出汗后切记不要马上进入空调房纳凉,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等汗停后才可入空调房。尤其孩子从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地回到家里,情绪仍很兴奋,不要立刻进入空调房间,更不要打开冰箱拿起冷饮就喝,应该让孩子先用干毛巾将身上的汗水擦干,喝一些温开水,待情绪稳定后再享受空调。4. 多喝水空调在降低温度的同时,也带走了水分,所以房间会比较干燥,注意多给孩子少量多次喝水,补充水分。5. 长衣裤在空调房最好着宽松舒适吸汗轻薄的长衣长裤,以棉织品为宜。6. 温度适宜隔房吹温度不宜设置太低,以28~29度为宜,空调出风口不要直接对着孩子吹,最好是隔着房间使用。另外孩子体温调节和适应力相对差些,注意不要频繁在空调房和非空调房之间来回出入。Tips对患哮喘病的孩子,家长应定期带去医院随访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哮喘儿童的气道表面黏膜遭到破坏,神经末梢外露,使得气道像一个灵敏的温度计,对外界空气温度异常敏感。采用规范的吸入治疗,可以修复受损的气道粘膜,明显降低气道的敏感性。在夏天也可采取冬病夏治的伏帖疗法,辅助控制哮喘,到达长期的稳定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哮喘儿童中,大约80%有过敏性鼻炎,而在过敏性鼻炎儿童中,40%有哮喘;过敏性鼻炎使哮喘发病危险增加3倍。如能在过敏性鼻炎发病早期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很多哮喘的发生。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关系密切,这是因为鼻粘膜和气道粘膜相连。鼻粘膜炎症如不及时控制,很容易发展到气道,使得气道粘膜受到损害,造成气道炎症,从而引起咳嗽、气喘等哮喘症状。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同一气道内的同一种持续性炎性疾病。空气由鼻部吸入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鼻子就是呼吸道的“门户”,如果这扇“门户”出了问题,过敏原、感染源就会乘虚而入,就如老百姓们说的喝下了“生水”一样不利健康,没有经鼻吸入的空气就象没有经过过滤的水一样,会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病菌等伤害人的呼吸系统。所以积极控制过敏性鼻炎,不但可以改善缓解鼻部的症状,对哮喘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在鼻炎的控制药物中有很多鼻喷药物,对于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儿童,一定要正确掌握这些药物的使用方法。立复汀(盐酸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10ml:5mg,100揿/瓶)盐酸左卡巴斯汀是一种强效、长效、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局部应用于鼻部,几乎立刻起效,消除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喷嚏、鼻痒、流涕),作用可维持数小时。适用于轻度间歇性鼻炎。【用法用量】立复汀鼻喷雾剂为微悬浮液,用前必须摇匀。成人和儿童:常规剂量每个鼻孔每次喷两下,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也可增加至每次每鼻孔喷两下,每日三-四次,连续用药直至症状消除。在用前必须清洗鼻道(如擤鼻涕等),喷药时将药物吸入,第一次喷药前使气雾泵源充满,直至能很好地喷出气雾,然后再开始使用。爱赛平(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10毫升:10mg,71喷/瓶)盐酸氮卓斯汀是第二代抗组胺药,是强效高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局部应用于鼻部,能快速缓解症状鼻部的喷嚏、流涕、鼻痒症状。适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用法用量】成人及5岁以上儿童:每鼻孔喷雾1次(0.14mg),每天2次。正确使用爱赛平可以帮助疗效的更好发挥,以及避免苦味:使用前先清洁鼻腔溢液 (因为原有的鼻腔分泌物等会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进而影响疗效);如是首次使用, 需要先按压喷头2-3 次直至水雾连续均匀地出现;喷头伸入鼻孔约1cm处(因人而异),不宜太深;头微向前倾(看向足趾) ,每个鼻孔喷1次,每日2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鼻喷时头不能后仰,喷完后不能吸鼻(这两项是产生一过性苦味的主要原因)内舒拿(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60揿/瓶)适用于预防和治疗成人和3至11岁儿童季节性或常年性鼻炎。对于曾有中至重度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症状的患儿,主张在花粉季节开始前2-4周用本品作预防性治疗。【用法用量】通常先手揿喷雾器6-7次作为启动,直至看到均匀的喷雾,然后鼻腔给药,常用推荐量为早晨每侧鼻孔1揿(每揿为50ug),一日1次(总量为100ug)。在中重度鼻炎使用中,初期立复汀与内舒拿可以联用,症状改善后可单独连续使用内舒拿。内舒拿使用方法如下(仅供参考):第1周至第8周,每天早上起床后喷一次,每个鼻孔喷一下。第9周至第10周,隔天早上起床后喷一次,每个鼻孔喷一下。第11周至第12周,每三天早上起床后喷一次,每个鼻孔喷一下。第13周至第14周,每四天早上起床后喷一次,每个鼻孔喷一下。第15周至第16周,每五天早上起床后喷一次,每个鼻孔喷一下。第17周至第18周,每六天早上起床后喷一次,每个鼻孔喷一下。第19周至第20周,每七天早上起床后喷一次,每个鼻孔喷一下。第20周,停药。雷诺考特(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4μg/喷;120喷/瓶)适应症为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常年性非过敏性鼻炎。适用于成人、6岁及6岁以上儿童 。【用法用量】推荐起始剂量为一日256μg(一日2~4喷),此剂量可于早晨一次喷入或早晚分二次喷入。例如:每次每个鼻孔内喷入1喷(64μg),两个鼻孔共2喷(128μg),早晚两次,即一日4喷(256μg);或早晨每个鼻孔内喷入128μg,两个鼻孔共256μg。在获得预期的临床效果后,减少用量至控制症状所需的最小剂量,以此作为维持剂量。一些患者在开始治疗后5-7小时即可缓解症状,而达到最大疗效通常需要连续数天的治疗(少数患者可能需要2周才能达到最大疗效)。因此,治疗季节性鼻炎,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在接触过敏原前开始使用。怎样正确地使用喷鼻剂擤出鼻涕,可以用生理性海水清洁鼻腔。轻轻地晃动瓶子使药液充分混匀,拔掉瓶盖。用右手拇指托在瓶底,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在喷头的两侧,夹住喷头。保持自然头位(不必抬头),用右手将鼻喷剂的喷头放进左侧鼻孔,喷头方向朝向自己左侧的眼睛,即朝向左侧鼻腔的外侧,保持瓶子基本竖直,不要过度倾斜。设计良好的鼻喷雾剂是弥散的雾状的,不用完全伸进到鼻腔里面,在前鼻孔即可,反而弥散的范围大,太近距离的接触影响扩散的范围。不要将喷头朝向鼻腔的内侧,以避免喷在鼻中隔上。避开鼻中隔是防止冲击的力量引起鼻出血,也防止喷雾直接冲击鼻咽部引起刺激。外侧方向是上中下鼻甲附着区黏膜丰富,吸收良好,刺激性最小。轻轻地用鼻吸气,同时用右手指揿压小瓶,喷出1喷药液。可以按医嘱再喷1次。按压同时轻轻地用鼻吸气,再用口呼气。将鼻喷剂换至左手,用左手将鼻喷剂的喷头放进右侧鼻孔,喷头方向朝向自己右侧的眼睛,即朝向右侧鼻腔的外侧。轻轻地用鼻吸气,同时用左手指揿压小瓶,喷出1喷药液。鼻喷剂使用后,瓶口可用纸巾擦干净,盖上瓶盖,垂直放置药瓶。鼻喷剂使用一周或更长时间后,喷头可能会堵塞,一般每隔1周左右清洁喷头一次。打开瓶盖,将喷头浸泡在温水中数分钟,有的鼻喷剂可以将喷头取下,直接放在温水中浸泡,然后用水冲洗,擦干,再将喷头装回到瓶子上。千万不要用针头捅戳喷头,以防损坏。举例多剂量清洁注意
雾化吸入是使用专门的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为细小的雾粒或微粒,这些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随着患者的吸气过程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并沉积,从而达到治疗作用。吸入药雾微粒的形态也影响药物在气道内的分布,如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时,呈不规则形状的药雾微粒更易进入下呼吸道 。直径1~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喷雾器工作原理由于伯努利原理,液体药物通过压缩空气的动力撞击到挡板,形成气雾。较大雾粒(主体粒子)再循环,而细小雾粒(卫星粒子)被吸入。当吸气时,进气活瓣会打开,加快雾化速度。当呼气时,进气活瓣关闭,出气活瓣打开,减少药物浪费。压缩雾化器——射流雾化技术以压缩泵或氧气驱动的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雾化吸入器具,其原理是高速运动的压缩气体通过狭小开口后突然减压,在局部产生负压将药液吸出并形成药雾微粒,其中大药雾微粒通过挡板回落至贮药池,小药雾微粒则随气流输出 。药雾微粒的大小与气流的压力和流速有关,增加气流速度可使雾化输出量增加,减小药雾微粒,缩短雾化时间,并使患儿的依从性更好。在应用射流雾化吸人器时药池的液量要充足,一般用量为3~4 ml,一般可在5~10 min内输出4 ml的药液。对处于喘息急性发作状态、呼吸困难的患儿,建议使用氧气作为驱动力。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氧气流量宜为6~8 L/min。压缩雾化器的治疗操作步骤 1. 操作前先洗手如果使用面罩吸入,请先洗脸不要涂面霜。注意: 压缩机放在平坦、清洁无尘的平面。2.将弯接管连接到喷雾器上将面罩连接到弯接管上 (儿童型机器)3. 将空气导管的一端和喷雾器底部连接,另一端和压缩机的出气孔连接。并将电源线插入压缩机的电源线插口,然后将插头插入电源插座。4. 向上打开喷雾器上盖5. 将药从喷雾器上面的加药孔滴入(注意:药液不要超过喷雾器的最大装药刻度)6. 打开压缩机开关,将面罩盖住儿童口鼻, 深慢地进行吸入,通过调节弯管角度,儿童保持坐位雾化吸入效果更佳7.雾化结束先将电源插头从插座上分离,将空气导管和喷雾器以压缩雾化机分离喷雾器的清洗和保存每次雾化后,要将喷雾器拆开,用水清洗(注意:空气导管不能用水清洗) 如空气导管里有凝结水,可以空开机器,用压缩空气将导管内水吹干。可以将喷雾器的各个部件放入洗碗机进行消毒或者用热水煮,干燥将喷雾器自然晾干。将喷雾器组装好,放在无尘处保存。(注意:长期不使用后再次使用或者第一次使用,请先消毒喷雾器)雾化吸入使用注意事项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坐位,此体位有利于吸入药物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于不能采取坐位者应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30℃,以有利于药物在终末细支气管的沉降。每次雾化用量为3~4 ml,若药物容量不足,可使用生理盐水稀释。治疗前先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等以免妨碍雾滴深入;吸入前不要抹油性面霜,若涂抹油性面膏会造成更多的面部药物吸附。对开启使用的雾化器因在生产过程中管腔内残留有异味易诱发喘息发作或不适,故应在使用前用空气吹3~5 分钟。面罩式喷头可使药物到达呼吸系统所有区域,适合年幼儿或病情较重的年长儿,使用面罩吸入者应及时洗脸,以除去附着在面部的药物;口含式喷头可使药物更多地沉积在呼吸道深部,适合于病情轻、中度的年长儿。手持喷雾器应保持与地面垂直,雾化时面罩必须紧贴口鼻部,避免漏气造成疗效下降;幼儿烦躁时易使面罩移位。治疗时进行平静潮气呼吸,或行间隙性深吸气,使雾滴吸入更深;年幼儿安静时吸入比哭吵时效果更好,幼儿哭闹时吸气短促,药物微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从而影响疗效;哭闹厉害的婴幼儿可暂停治疗, 待其安静后或安抚入睡后再进行雾化治疗。在进行吸入治疗的最初阶段,部分儿童会感觉很难把握正确的呼吸节律,很容易由于呼吸过快(换气过度)导致眩晕或恶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拿开喷雾器用鼻部轻松呼吸几次,待不适感觉消失后再继续治疗,此种方法也适用于在吸入过程中突然想要咳嗽的儿童。吸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以及岀雾情况,防止窒息,勿将气雾喷入眼睛。雾化吸入后及时用清水漱口或喝水, 减少咽部不适及药物在口腔中残留。喷雾器使用完后为防止药物结晶堵塞喷嘴,可加入少量清水雾化数十秒,然后再冲洗喷雾器。雾化治疗结束后,将除空气导管外的所有喷雾器配件一起用清水(或温水)冲洗干净,甩干残留的水,将各部件放在干净的布或纸巾上晾干,或用布擦干,喷雾器完全干燥后,组装喷雾器放入干净的盒内备用;喷雾器每周可使用洗洁精或医用消毒液浸泡进行一次常规消毒,部分产品的喷雾器可进行高温消毒。对一次未用完的雾化药物,建议在4℃冰箱保存;为避免影响药物效价,建议保存时间不超过24 小时。不同雾化装置雾化器配件更换时间亦不同,需按产品要求执行;家庭中检测雾化器质量的简易方法,可使用清水进行雾化,将喷雾器对准镜子雾化,观察雾化微粒的大小,若呈水滴状,则表明喷雾器阻塞或需要更换喷雾器。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治疗儿童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大量研究证实其可有效缓解哮喘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肺功能, 控制气道炎症, 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以及降低死亡率。布地奈德是一种用于哮喘治疗和预防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90%经肝脏首过失活,经代谢成活性强的代谢物,代谢物糖皮质激素活性比母体化合物高100倍。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应经过适合的雾化器给药。使用的剂量依赖雾化仪器的使用,剂量为预期的40%~60%左右。雾化时间和剂量依赖流速、雾化器空腔的体积和填充的体积。大多数雾化器适应的填充量3~4毫升。普米克令舒雾化混悬液(布地奈德)不能使支气管痉挛的快速缓解,在急性发作期应与β2激动剂(如博利康尼雾化液、万托林雾化液)或/和异丙托品雾化液联合使用。在临床缓解期和慢性持续期,可单独使用发挥抗炎活性,控制气道慢性炎症;但由于雾化器容量的要求,一般还需同时加入1-2毫升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急性发作期推荐剂量:每次1~2mg,一般每天2-3次。在严重哮喘发作时,在初始治疗的第1个小时内可以连续3次吸入,每20分钟1次。维持期剂量:维持剂量因个体差异,应使患儿无症状的最低剂量,初始治疗剂量每天0.5~1mg,分为1~2次。以后根据控制情况,逐渐减量。实例:亮亮,男,18月,11公斤从生后10月起感冒后诱发气喘4次,多在秋冬季发生;每次都是先有流鼻涕,第2或第3天出现咳嗽、气喘,医生听诊可在肺内听到哮鸣音。在哮喘再次发作的时候:普米克令舒1mg(1支, 2ml)博利康尼2.5mg(0.5支,1ml)爱全乐 250ug(1支, 2ml)|雾化吸入1天2-3次当哮喘缓解后,进入每日维持期治疗:普米克令舒0.5mg(1支,2ml)生理盐水 2ml|雾化吸入1天2次近日,普米克令舒推出小包装(0.5mg/支),单剂量无菌包装,更适合长期维持治疗的哮喘儿童,用药更精确,减少药物储存污染,减少药物浪费。
哮喘儿童如何预防尘螨过敏诱发过敏性哮喘的过敏原主要是气传性过敏原,如尘螨、真菌、来自温血动物的多种过敏原、蟑螂和花粉等。我们要认识一下室内最常见的过敏原——尘螨。什么是尘螨?尘螨是一种8条腿的生物,与蜘蛛同属一族,大小在0.1-0.3mm之间,如果不借助显微镜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分为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等很多种,适合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尘螨生长在何处?尘螨喜欢生活在阴暗、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它们适宜的生存条件为温度20-30℃、相对湿度60%-80%。相对湿度75%、温度25℃左右是尘螨生存的最佳条件,故夏末秋初,是尘螨引起哮喘的高发季节。在家庭中,床垫、枕头和被褥是尘螨生长最为集中的地方,这是因为这一区域提供了尘螨生长所需要的条件:(1)大量的食物来源——我们每天脱落的皮屑(2)适宜的湿度——我们在睡觉时会出汗并且在呼吸中会带有水气(3)适宜的温度——来自我们身体的热量另外,尘螨生长比较集中的地方还有地毯、具有软垫的沙发等填充式家具、填充式玩具以及其它堆积尘土的地方(如厚重的布窗帘及衣物等)。尘螨在动植物纤维(羊毛、羽毛、棉花)、面粉以及潮湿而又温暖的地面上都可生长繁殖。人们居住的房屋大多能满足螨生活所要求的温度和湿度,加之它的食物丰富(人脱落的皮屑和有机物微尘),因此,一般情况下,尘螨在所有家庭中都可以找到。屋尘螨与粉尘螨有何不同?屋尘螨做为尘螨的常见种类之一,顾名思义主要在家庭卧室内的地毯、沙发、被褥、坐垫、床垫和枕芯内滋生,以人体身上脱落下来的皮屑为食饵。粉尘螨又叫粉食皮螨,可在家禽饲料、仓库尘屑粮仓和纺织厂尘埃中发现,也可有可无栖息于房舍灰尘、地毯和充填式家具中。因为尘螨不同种类的过敏原之间存在抗原交叉性,往往患者在做点刺试验时一旦对其中一种反应阳性,对于另外一种和热带螨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什么是尘螨过敏原?尘螨浑身都可致敏,不仅尘螨的虫体可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尘螨的尸体碎片、排泄物、卵都是很强的过敏原。其中尘螨的排泄物颗粒、尘螨死亡后的分解物是引起人们过敏反应的主要物质。另外其分泌物以及它们身上蜕下的皮壳也是过敏原。这些物质随着铺床、叠被、扫地时飞扬于空中,被人们吸入到支气管中,其中被分解的微小颗粒还可深入到毛细支气管中,过敏体质者在过敏原的刺激下,会产生特异性的过敏抗体,随后出现过敏反应。家庭中怎么除螨?(1)寝具每周清洗一次床单、被套、枕头套,尽可能使用高温来洗涤(摄氏60度以上最佳)。经常让寝具通通风,能直接晒太阳最好。(2)枕头和被子如果现在用的是羽毛或羽绒制成的枕头和棉被,不妨考虑改用化学纤维材质的。不要使用像羽毛这类天然材质的寝具,因为羽毛本身就可能引起过敏。化学纤维材质的寝具还可以经常洗涤。(3)绒毛玩具最理想的做法是不要把绒毛玩具放在卧房里。如果真要放在卧房里,就要放在橱子里或有盖的塑料箱子里如果孩子非抱着绒毛玩具,那么至少应该每周以摄氏六十度以上的热水洗涤这些玩具一次。另一个替代办法则是每周一次,把玩具用塑料袋封起来,放到冰箱冷冻六小时以上(强冷也可以杀死尘螨),然后再把玩具拿出来,用吸尘器把死的尘螨和其排泄物清理干净。(4)床可能的话,床最好不要弹簧软底的,木板床底的比较好。避免睡分上下铺的床或是有床幔的,因为这类床铺容易使堆积的灰尘和尘螨落到睡在下面的人身上。(5)室内装潢及软性家具加软垫的床头板、软垫椅及其它软家具都提供尘螨最好的寄生环境,所以你不妨考虑把这些家具搬出卧室。如果要放在卧室里,一定要经常用吸尘器清洁。(6)窗帘窗帘最好选用简单容易洗涤的,最好每周洗涤一次,而不要选用厚重容易积灰的。对于哮喘家庭转动式百叶窗是个不错的替代选择(7)吸尘经常使用配有高效率过滤头的强力吸尘器来清扫,使用的范围包括地毯、床垫、窗帘以及任何软的家具,像加垫的床头板及摇椅等。(8)地毯如果孩子对尘螨过敏,最好就是家里任何地方都不要铺地毯。硬木地板和尼龙面地板较好,因为这些材质不仅不会有尘螨存活在里面,清理也很容易。(10)湿度和通风尽可能改善卧室的通风情况,让卧室内的湿度降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开窗户。每天至少开窗两次,每次通风半小时。理论上,负离子空气净化机和除湿机应该都可以降低尘螨的数量,在花钱买这些价格相对昂贵的设备前可先试试其它简单易行的方法。(11)防螨被套、枕套卧室中大多数的尘螨都躲在床垫和枕头里。要隔离它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把它们关在被套里,不让尘螨和它的排泄物外泄。有一种花费较大但舒服得多的方法就是使用防螨寝具。这些枕套、被套、床单都是由多微孔的材料制成,这种材质可以流通空气,但织法细密,所以尘螨和其排泄物都泄漏不出来。这些防螨被套、枕套可以当作孩子和尘螨间的绝缘体。(12)其他注意之处①将衣物放在衣柜内并及时关好柜门,不要长时间挂在室内堆积尘土;②图书应尽量放置在橱柜或书柜中,尤其是常年不翻动的图书;③在打扫卫生时对尘螨过敏的患者最好戴上口罩并用湿抹布擦拭尘土,养成“湿式作业”的习惯,从而减少尘土飘浮在空气中;④另外家中清扫要彻底,不要留墙角、床底、门后等死角;⑤家中使用空调的家庭,在使用空调的季节里,建议您每月对空调过滤网用流水清洗一次。参考文献:陈育智主编赵京副主编《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本文系殷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人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关注空气,每天出门前看看空气质量已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但居高不下的PM2.5数值还是成为了很多人的一块心病,特别是哮喘儿童的家长。但事实上,室内环境的影响对儿童哮喘的控制更相关。为了孩子的健康呼吸,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什么?目前,政府层面已采取多重行政措施,努力改善空气质量。但不得不说,治理城市空气污染就像孩子慢慢长大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这一阶段,比如英国用了20多年、德国用了30多年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作为一名理性的家长,当下,除了期待户外空气污染得到逐渐改善,还应学会为孩子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的过敏源和空气污染才是儿童哮喘的“真凶” 哮喘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域上有着显著差异。越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哮喘的发病率就越高。在发展中国家,哮喘患者的增加可能与生活方式及环境暴露的改变最有关联,这种发展进程常被称为“西方化”。能够引发哮喘发生的环境物质有很多,包括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物质。非特异性吸入物,包括二氧化硫、氯、氨、甲醛等,可刺激和腐蚀呼吸道黏膜,诱发哮喘的发生。但更多情况下,哮喘的发生和发展始于特异性物质即过敏原的暴露,主要有尘螨、真菌、动物毛屑、一些食物等,通过变态反应引起哮喘发作。约85 %~90 %的成人和儿童哮喘患者伴有过敏。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儿童经常来往于家与幼托机构和学校之间,他们可能要在室内度过更多比例的时间。因此,相对于室外污染,个人对于空气中物质的暴露,与室内的关系更为密切。近几年,随着我国居民装修住房的使用、家养宠物的增多,人们对油漆、动物毛屑的接触明显增多。而且家庭房屋比较密闭,普遍铺设地毯,配有取暖、降温、湿化设备,这些室内环境更有利于过敏原及其他有害物质浓度的升高。室内过敏原,其暴露的来源多属于吸入性的蛋白质或蛋白质相关物质,如尘螨、密毛的宠物(主要是猫和狗) 、真菌、昆虫(如蟑螂) 、啮鼠动物等。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建筑和装饰材料、室内燃料的燃烧和烹饪油烟等。理性的家长要学会自己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调查研究表明装饰装修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房屋经过装修会产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如甲醛、苯、氨气和氡气等。挥发性有机物摄入人体后会破坏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引起气道的高反应性, 增加发生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可能性, 另外居民在装饰装修材料中多使用一些以脲醛树脂为粘合剂的人造板材,如胶合板、颗粒板、大芯板、纤维板等, 粘合剂中含有甲醛, 装修后可成为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来源。儿童80%时间是在室内活动,由于吸入具有致敏作用的变应原后引起的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增加及支气管壁平滑肌痉挛而易引起儿童哮喘发作。室内装修使儿童患哮喘及过敏性疾病的危险性是未装修的3倍。因此建议严格控制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质量,进行家庭装修时,应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装饰装修材料,如含甲醛高的人造板;儿童房间的装饰设计不要为了片面追求效果而大量使用人造板及颜色漆,以防止造成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烹调、烹饪是人们室内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烹饪过程中各种燃料在灶具中燃烧产生NOx、SO2、CO、粉尘、醛类、苯并(a) 芘及未完全氧化的烃类等污染物,由于厨房排烟设备不完善,各种污染物聚集造成室内油烟污染,可引发或加重哮喘。因此在儿童哮喘的防治中,应尽量减少室内油烟污染, 使室内油烟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经常通风排气对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和减少儿童哮喘及变应性鼻炎具有重要意义。3岁以上的儿童屋尘螨的致敏率较高,可达到80%以上。纯毛地毯容易滋生螨虫等寄生虫,增加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而化纤地毯则会引起一些孩子的过敏反应。经常晾晒床被褥是哮喘、湿疹等疾病的保护性因素,可减轻症状和降低发生率,可能是因为保持床褥的干燥减少了尘螨和霉菌的孳生,减少了室内尘螨的浓度。如果同时采用每周热水清洗床上用品,加上防螨枕套或空气净化器的任何两种方法的组合,将会改善哮喘的控制情况,可使哮喘的急性发作风险下降65%。多种环境因素均会对哮喘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但一些控制环境因素手段的组合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控制哮喘。为了给孩子打造一个健康的呼吸环境,家长最好做到以下几点:做好居室清洁,经常通风换气,选择环保装饰材料,室内禁止吸烟,注意烹饪方式控制油烟,合理使用净化速度快、且能去除多种气体污染的空气净化设备。如果户外空气质量达标,最好开窗通风,这是改善室内环境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但如果遇到雾霾天,就不建议开窗,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局部空气质量,利于孩子呼吸道的保护。值得提醒的是,空气净化器最好放在房间中央,过滤空气的效率更高。临床研究:空气净化器为健康呼吸保驾护航为了验证空气净化器在实际室内场地中的净化效果,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使用空气净化器,以幼儿园教室作为验证场所,完成了一组现场测试研究。在两个同为52㎡的教室里,一个教室摆放空气净化器1台,另一个没有摆放。结果显示,摆放净化器的教室比未摆放净化器教室的PM10低32.9%,比室外低82.7%;摆放净化器的教室空气中PM2.5比未摆放净化器的教室低68.1%,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美国在7个城市对5-11岁哮喘患儿家庭使用空气净化器进行室内环境干预研究。历时2年,在研究期间,每2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肺活量或呼气峰流速等肺功能指标监测、哮喘症状评价(白天症状、夜间症状、运动后症状、用药情况等)、室内过敏水平检测(粉尘螨、蟑螂、啮齿类动物、猫狗毛、霉菌等)。研究结果发现:在城市住宅中,综合的室内环境干预可降低室内过敏原水平,进而改善哮喘患儿症状。另一项来自美国巴尔的摩公立学校的研究,对参与哮喘教育计划的6-12岁哮喘患儿家庭,进行多方面的室内环境处理,包括床上用品的标准化处理(枕头、枕套、床垫、床单、被罩等),不养猫狗,并通过各种方法灭绝室内蟑螂和啮齿类动物、消灭螨虫。历时1年,每3个月测量室内空气污染物和过敏原的水平,采集白天症状、夜间症状、因哮喘急诊入院次数、肺功能检测及过敏原皮肤试验检测等。研究结果发现:在城市住宅中,多方面的室内环境处理可降低室内空气颗粒物和室内过敏原的水平,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对改善哮喘患儿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空气净化过滤经常被推荐为呼吸道过敏患儿环境控制的一种方法,近年对空气净化器效果的研究很多,其中包括全屋式空气净化器和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对改善患儿总的过敏症状和睡眠障碍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实际的效果而言,全屋式空气净化器效果最好,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在使用的区域有效果,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几乎没有作用。
哮喘儿童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很多家长在孩子被诊断为哮喘后,常常会对哮喘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存在疑问。事实上,哮喘不发作时可以接种并且有必要接种。疫苗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小儿是预防接种的主要对象,凡列入计划免疫的疫苗都是应当接种的。预防接种有禁忌症,但大多属于相对禁忌症。有下列情况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1.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接种;2.体温超过37.5℃,有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3.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4.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或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5.患有严重疾病、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小儿不宜接种;6.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不宜接种,待病情缓解再接种;7.当孩子有腹泻时,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的患儿,须待恢复两周后,才可服用脊灰疫苗。支气管哮喘并不是接种疫苗的绝对禁忌症,孩子接种疫苗后不见得一定会诱发加重,只有在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尤其是应用全身型糖皮质激素时应暂缓接种。但并不等于哮喘儿童不能接种疫苗,哮喘的缓解期(长期维持吸入哮喘药物)且健康情况较好时应进行疫苗接种。另外,大量研究发现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频率增加及其临床症状加重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已得到国内外大多数临床医师的共识。2011年哮喘儿童的管理和预防指南(GINA)指出:流感疫苗可以安全的应用于鸡蛋过敏者,3岁以上的中/重度哮喘患儿应当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虽流感疫苗尚未列入我国计划免疫范围内,仍应倡导哮喘患儿免疫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 计划内疫苗接种时间表 计划外疫苗接种时间表
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在过去的20年间几乎每10年翻一番,2010年的全国流调结果,全国儿童哮喘的平均患病率为3.02%,上海为全国最高,累积患病率达到7.57%。但大量的哮喘患儿在门诊往往会误诊为气管炎、肺炎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儿童哮喘自测问卷”可以帮助您了解孩子是否患了哮喘。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就有可能得了“哮喘”,需要到儿童专科医院的呼吸科进行进一步诊治。问题1:您的孩子是否经常皮肤过敏(湿疹或奶癣)或鼻炎发作(没有感冒时有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现象),还会在喉部或气管发出“吼吼”声?您的孩子是否有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多在感冒、季节交替、秋冬季或进入新的环境(比如幼儿园)后发生?问题2:您的孩子是否有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多在感冒、季节交替、秋冬季或进入新的环境(比如幼儿园)后发生?问题3:您的孩子是否经常易患感冒、咳嗽,需要到医院雾化治疗才能缓解症状?问题4:您的孩子是否会在运动之后、冷空气刺激或空气污染时诱发不停的咳嗽?问题5:您的孩子是否有经常连续的咳嗽,超过1月,许多抗生素和止咳药治疗无效?儿童哮喘的临床表现多变,大部分以咳嗽、气喘、胸闷、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年长儿能和成人一样,在哮喘发作时能比较明确地感觉到胸闷、气喘和呼吸困难;但绝大多数的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多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要临床特征,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体质差,容易生病”,医生也常给出“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所以甄别出“哮喘”其实并不容易。“呼吸道感染”与“哮喘”,在大部分哮喘儿童中互为因果。“哮喘”儿童多属于过敏体质,气道的屏障功能有缺陷,对很多环境中刺激因素高度敏感,非常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感冒病毒就是一种很强的致敏原,所以“呼吸道感染”又导致了“哮喘”发作。只是单纯治疗“呼吸道感染”,而忽视“哮喘”的诊断和合理治疗,只会造成“呼吸道感染”和“哮喘”反复发生。大量研究表明,只有规范治疗哮喘,很多学龄前儿童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会随之控制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