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惯指导: 少食多餐,戒烟限酒,情绪积极,适量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饮食指导: 1.控制总热量,维持正常的体重。(糖在总热量中的比例应控制在60%—70%。宜多吃些粗粮,以增加复杂的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的含量。蔗糖及葡萄糖等应适当控制,尤其是高脂血症和肥胖者更应注意。) 2.限制脂肪。(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以植物脂肪为主。适当的吃些瘦肉、家禽、鱼类) 3.适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应适量。每日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为宜,应选用牛奶、酸奶、鱼类和豆制品,对防治冠心病有利) 4.饮食宜清淡、低盐。(对合并高血压者尤为重要,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 5.多吃一些保护性食品。 6.供给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膳食中应注意多吃含镁、铬、锌、钙、硒元素的食品) 运动指导: 1.持续性的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血管耐力,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周3~4次,最好能够每天坚持。可从10~15分钟开始,逐步延长到每日30分钟以上,可以持续性或间歇性进行,每次最少10分钟。1.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适当的阻力运动以及灵活性和协调运动,同时进行一些低强度的体力活动。 2.运动强度:冠心病患者最佳运动心律控制区域计算法:晨脉×1.8=心率控制上限;晨脉×1.4=心率控制下限。 3.运动最佳时间:下午三点至晚九点的,长短控制在半小时到1小时。4.注意事项: 正式的有氧运动前后应分别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和整理活动,以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功能。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运动前不宜饱餐,运动要循序渐进,运动时应避免穿的太厚,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运动后不宜吸烟。 饮食注意第一个是少进食一些含脂肪比较高的食物。第二个就是少进食一些含盐比较多的食物,第三个是建议少进食一些生冷刺激、比较辛辣的食物。第四个,平时大家知道蛋白质是比较好的一个营养,但是如果有冠心病的患者,一次性或者平时进食蛋白质太多的话,也可以影响到心脏,也可以影响到机体的健康,所以也是建议适量地进食蛋白质,不要进食太多。
鼻内镜手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手术只是完成了一半,术后换药同样非常关键。本人完成的鼻内镜手术一直坚持亲自术后换药,以确保患者恢复顺利,因为术后会出现鼻腔粘连,术野囊泡形成甚至开放的窦口闭锁,开放鼻窦内积血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术者对手术情况最清楚,因此术者亲自换药能做到有的放矢,最大程度地保证手术效果。 (一)那么何时第一次来医院行鼻内镜下清理鼻腔呢? 一般的来讲鼻内镜术后第一次清理鼻腔的最佳时间是术后10-14天,太早了在清理鼻腔时易出血,从而导致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太晚了影响术腔粘膜上皮化,第一次清理鼻腔不仅是清理术腔的分泌物和凝血块,同时还可发现术后还未取完的鼻腔填塞物,故鼻内镜术后第一次清理鼻腔是非常关键的步骤,不得缺少。 (二)自行鼻腔冲洗至少一个月。复诊检查当天不需冲洗,以防出血。 (三)出院后如何随诊、多久随诊一次及随诊多长时间问题? 1.出院后1周左右到门诊五楼耳鼻喉科挂号复查第一次,依据情况我会告诉你下次复诊时间; 2.根据复查时术腔情况,出院后1个月改为每2~4周门诊复查一次; 3. 根据复查时术腔情况,出院后2个月改为每3~4周门诊复查一次; 4.一般常规随诊3个月以上。 (四)出院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喷鼻,如辅舒良、内舒拿、雷诺考特等药物,在喷鼻之前要用力摇一摇喷鼻剂使之喷出来的药物成气态,分布鼻腔均匀一点,至少用3个月;同时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及克拉霉素等,有助于防止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减轻术后术腔粘膜的水肿。鼻腔也可以应用油剂,如复方薄荷油等,可软化结痂,有利于其排出。 (五)鼻内镜手术后短期内大部分患者会出现鼻塞、多涕、涕中带血等症状,这是手术后正常现象,不要过分紧张,一般术后10-14天左右手术医生会给患者进行第一次术腔清理,清理后症状会明显缓解,但要完全恢复还需重视手术后的复诊和用药。 (六)术后一周注意软质饮食,一月内尽量清谈饮食,少吃麻辣刺激性食物,禁止吸烟和饮酒,一月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一) 术后体位、禁食及饮食问题 1、全麻手术术后禁食、禁饮水6小时,防呕吐引起窒息。 2、局麻术后、全麻清醒6小时后建议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牛奶、奶粉、汤面等)。 3、鼻腔纱条拔除后改普通饮食,但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如煎、炸、辛、辣的食物),术后2周内最好清谈饮食,一月后可恢复正常饮食。4、手术后2到3天抽除完鼻腔填塞纱条,鼻腔填塞纱条期间容易口干,宜少量多次喝温开水。 5、局麻木后及全麻清醒6小时后,进食前后用朵贝氏液漱口,注意口腔卫生。 6.、全麻1-2小时后可枕枕头,六小时后摇高床头,取半卧位。 7、手术当天尽量勿下床活动,术后第一天进食后缓慢坐起逐渐适应几分钟后站起进而下床活动。 8、术后尽量取半卧位休息,活动时,头颈部勿用力,勿长期低头,勿用力咳嗽打喷嚏。 (二) 术后勿用力吐痰,避免咳嗽、打喷嚏,如有咳嗽、打喷嚏先兆时请张口深呼吸或用舌头尖顶住上腭,同时勿自行拔除鼻腔填塞纱条,防鼻腔活动性出血。 (三) 术后冰敷额部6小时,有利于减轻头痛及减少出血等。 (四) 术后几天鼻腔可有少许渗血、痰中带少许血丝;鼻腔填塞纱条期间(24~48小时)可有轻度头痛、鼻部胀痛、溢泪。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有眼痛、视力下 降、眼球活动障碍等不适时应及时告诉医生护士。 (五) 术后有可能会有轻度发热,不超过38.5℃是属于手术后的吸收热,是正常现象,不用紧张,可多饮水。 (六)术后由于鼻腔填塞物压迫鼻腔周围神经会出现头痛、头昏、流眼泪、流鼻涕、耳闷或有牙疼等不适症状,多在鼻腔填塞物抽出后可自行慢慢缓解。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多发病常见病,虽然不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但是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日常社会交流,所以还是应该引起广大患者足够的重视。幸运的是近十几年来鼻科手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原来额镜照射下跟着感觉做手术演变为目前在鼻内镜明视下准确操作,从手术的精确程度和术后的恢复效果来看和以前相比较都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国内大型综合医院一名合格的经过严格培训的鼻内镜外科医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应该在90%以上,这确实是广大患者的福音。然而要取得最理想的疗效除了医生的精湛的手术技术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患者和手术医生的积极配合,需要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一) 一般慢性鼻窦炎应该术前经过系统的内科药物保守治疗不能缓解再选择手术,当然对于少数重度鼻窦炎而言可以直接选择手术治疗。术前应该进行抗炎(首选大环内脂类)治疗1周,有鼻息肉的患者应该口服激素类药物及使用鼻喷激素治疗。 (二) 入院后要进行常规术前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鼻窦CT必须完备,它是手术的导向标,最好有三种方位的CT片(即三维CT),有利于经验丰富的医生重构三维图像,对于关键部位的操作至关重要。 (三) 鼻内镜手术由于距离眼眶和前中颅底较近,有一定风险,术前患者应该对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所了解,但不必过于紧张,一位经验丰富的鼻内镜外科医生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低,即使不慎出现问题也应该在术中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而不至于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失明、脑脊液鼻漏、颈内动脉出血等。 (四) 术前晚上要有充足的睡眠,手术前要尽量做到心情平静,精神放松。术前晚上10点后应该禁食禁饮。 (五)手术前特别要注意避免出现感冒发热,女性患者月经前后都不宜住院手术治疗。 (六) 由于医院住院患者较多,故等待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也比较多,故术前待床日可能会较长,但术后一般第3-4天就可以出院了,总住院日月5-7天不等,请患者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来住院手术治疗。
有关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最常见的问题 儿童打鼾最常见的原因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常见症状有鼻塞、打鼾、注意力不集中、咳嗽、学习能力减退等症状,外表看起来有些会有典型的“腺样体面容”,如伴发细菌感染,则容易引发慢性鼻窦炎、中耳积液、口臭等,对小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而一谈到手术,家长们往往都会非常担心和害怕。关于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经常有家长咨询“手术创伤大不大?”“是不是微创手术?”“是等离子射频手术吗?”“小孩能否承受得了此手术吗?”“是用激光手术好还是用等离子手术好?”等等问题,针对父母的这些疑问,现在谈谈扁桃体和腺样体的手术治疗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理由所在。 1.腺样体一定要手术么? 只有在药物治疗被证明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一般药物治疗两周没有明显好转,或者连续治疗四周症状没有缓解一半以上,需要手术的可能性较大。 2.扁桃体一定要手术么? 扁桃体肥大,或者反复发作扁桃体炎,都需要手术。药物对于反复发作扁桃体炎和扁桃体肥大效果不好。若不手术反而会导致慢性鼻炎影响鼻腔通气。 3.腺样体手术能解决一切问题么? 手术最好的效果体现在解决经鼻呼吸困难方面,也就是解决鼻塞,特别是夜间鼻塞和打鼾以及呼吸暂停(憋气)。其次是流涕,咳嗽,再其次是耳部的症状,比如听力下降等。手术只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术后还要依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和后续治疗,如使用鼻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等。 4.扁桃体手术能解决什么问题? 和腺样体切除术一样,切除扁桃体可以解除上呼吸道的阻塞,使得打鼾明显缓解或消失。此外,如果是以前有反复发作扁桃体炎,手术后将不再发作。 5.腺样体和扁桃体,一定要同时都切除么?可以留下其中之一么? 一般来说,如果是四岁以上的孩子,手术的原因是打呼噜,那么最好三样(一个腺样体和两个扁桃体)都切掉,以免日后留下的扁桃体或者腺样体再次增生(代偿性增生)而需要二次手术。 6.以上三样都切掉,不会对免疫力造成影响么? 四岁以上的孩子,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不会对免疫力造成影响。这已经是经过研究得出的可靠结论了,不需要怀疑。并且经过临床大量研究病例证实。我们也做了许多2-4岁的小孩,术后随访也没有发觉对小孩有太大的影响。 7.据说扁桃体切除后会导致咽炎,有这么回事么? 传统的手术,多在局部麻醉下,患者痛苦不堪,不能配合,出血也难以控制,医生是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有时候不小心就会连同扁桃体下极的一个分泌粘液的腺体也一并切掉了,手术后就有可能发生咽部干燥,或者异物感。目前我们采用的方法可以避免上述缺点(全身麻醉,暴露及视野好,出血容易控制,不会误切粘液腺),切除腺样体是在70度鼻内镜下完成,整过手术过程需要20-30分钟,但术后恢复苏醒需要2个小时左右,一般小孩术后6小时就可吃流质饮食,术后一周可恢复正常饮食,请不必担心。 8. 手术有多危险? 对于腺样体手术和扁桃体手术本身来说,最大的危险是出血,发生率极低,小于1%。但是由于是全身麻醉,麻醉的风险远远超过手术本身,特别是对于三岁以下的患儿。其实小孩越小手术并发症反而越低,手术后恢复也越快,年龄越大术后反应也越重,恢复也越慢些。 9.听说全身麻醉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有这回事么? 没有。麻醉药物对孩子的影响只局限在麻醉期间和麻醉结束后的24小时之内,此后不再对身体有任何影响,更不会对智力有什么影响。 10. 手术有多痛苦? 单纯的腺样体手术痛苦不大,一般孩子在手术当天下午就可以自由活动,当晚可以吃半固体食物,第二天可以吃普通食物。大部分的孩子在手术第二天就看不出刚做过手术了。一般不需要术后镇痛。如果合并扁桃体切除术,痛苦会大一些。但是近来我们使用了术后镇痛技术,在手术结束的时候,麻醉师会为您的孩子接上镇痛泵,镇痛泵持续定量地通过静脉想孩子的身体里释放少量的止痛剂,可以做到手术后两天内基本没有疼痛感。手术当天晚上可以吃半固体食物,一般要吃一周左右。如果是等离子手术,一般建议吃两周。 11、 手术时间有多长? 单纯的腺样体手术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指开始切除到止血完成),如果合并扁桃体切除术,时间大约延长一倍左右(共30-40分钟)。但是由于还有手术前的准备,麻醉和手术后的麻醉复苏时间,孩子在手术室里的时间要远远超过这些(共约150分钟)。对于父母来说,感觉上可能会比一年还长。 12、 住院时间要多久? 一般需要3-7天不等,主要是术前的检查和等待,术后一般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 13、出院后还要休息多久? 一般都可以正常上学,没有特殊的建议需要在家休息的。对于同时施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如果学校中午无法提供半固体食物,可以考虑在家多休息几天,直到能够进食固体食物为止。 14、 手术以后要吃什么? 单纯的腺样体手术,当晚可以吃半固体食物,第二天可以吃普通食物。如果合并扁桃体切除术,手术当天晚上可以吃半固体食物,一般要吃一周左右,3周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饮食。如果是等离子手术,一般建议吃两周。要鼓励孩子尽早进食,以便多运动咽部肌肉,可以使疼痛早日消失,并减少日后咽部异物感的可能性。不需要,也不可以吃所谓大补的食物,会增加出血的可能性。 15、 可以吃冰激凌么? 可以。吃冰激淋可以减轻疼痛,也会降低出血的几率。但是并不是一定要吃的,千万别吃坏了肚子。 16、 有什么东西不可以吃么? 除了前面提到的大补的东西,固体食物,还有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其他都可以吃。 17、 有什么食物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么? 没有。普通的食物就可以。 18、做完手术后什么时候要复查? 出院后一周和两周各复查一次,如果没有特别需要,就不再需要复查。如果有需要,医生会交代再次复查的时间(一般是在手术后的两个月)。 19、若术前合并有慢性鼻-鼻窦炎或变应性鼻炎或分泌性中耳炎的小孩,术后还要坚持使用药物治疗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并要复诊才行。 20、激光能否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问题? 答:激光是无法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但激光能辅助扁桃体切除时做个小切口,腺样体是无法用激光切除的。
鼻出血(epistaxis)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轻者仅表现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由于病因复杂,鼻出血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多样。 为此,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临床具体情况,经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专家充分讨论,制订了《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以下简称”指南“),旨在使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逐步规范化,提高治疗效果。指南由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杨大章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秋航教授执笔编写,发表在近期的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中。 指南指出导致鼻出血的原因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表1)。成人鼻出血常与心血管疾病、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以及酗酒等因素有关;儿童鼻出血多见于鼻腔干燥、变态反应、鼻腔异物、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以及饮食偏食等。治疗原则包括生命体征的维护、选择恰当的止血方法以及针对出血原因进行治疗。同时应根据患者处于出血期或间歇期以及是否具备内镜诊疗的条件进行相应的处理。鼻出血的处理流程见图表。在出血期,经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出血点明确,应采取电凝止血;如果不具备内镜诊疗条件,建议采用指压止血法或鼻腔填塞止血,危重患者,应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安全的情况下,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若鼻出血处于间歇期,应行鼻内镜探查,明确出血部位,切忌盲目施行鼻腔填塞。
1.小耳畸形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小耳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耳缺陷,主要表现为耳朵小且失去正常结构,没有耳道或耳道狭窄,中耳畸形,虽然不会全聋,但有重度听力障碍。治疗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再造耳郭,另一个是重建耳道和听力,这两个治疗通常是分开完成,一般先要造耳朵后重建耳道和听力。耳郭再造最早的手术年龄在6周岁左右,要求身高1.2米以上。用自己的肋软骨和残耳后的皮肤,仍然是耳朵再造的主流技术。耳道听力手术也要6在周岁以后,对于双侧小耳孩子一定要早带骨道助听器,越早越好,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和智力的发育。单侧畸形的听力治疗不用太着急。 2.耳朵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正常耳朵里面是软骨支架外面是皮肤。再造的耳朵可选择自体肋软骨或者人工材料制作再造耳的支架。人工材料多采用聚乙烯塑料支架(Medpor耳支架),虽然这种人工支架组织相容性能比较好,但毕竟是异物,加之其硬度较大,术后支架外露等并发症较多。目前,整形外科医生多应用自体软骨雕刻成耳支架,是最可靠和永久的方法。所以我们建议,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采用自体肋软骨来进行外耳再造。制作好的支架通常用残耳和残耳后方的皮肤及深层的筋膜组织覆盖支。 3、小耳畸形患者听力受影响吗? 小耳畸形并伴外耳道闭锁的患者,中耳锤骨和砧骨常融合和发育不全,镫骨也常畸形,气导听力障碍明显,但骨导听力一般不受影响。对于单侧小耳畸形并伴外耳道闭锁者,因患者有一侧正常的耳朵能够代偿,所以听力不受太大的影响,可先行耳郭再造术,以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中耳手术。对于双侧小耳畸形并伴外耳道闭锁的患者,由于重度听力障碍,一定要治疗,治疗方案可以根据中耳畸形的情况选择耳道中耳手术或听觉植入手术。 4.用自体肋软骨造耳朵哪个年龄最适合? 先天性小耳畸形系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所造成,耳郭呈严重的发育不全,无正常的耳郭标志形态,耳区仅见挛缩、畸形的小软骨团块及异位的耳垂,我国的发病率为3/万左右,需要通过外耳廓再造来治疗,手术一般要2-3次。焦急的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更早有个常人的耳朵,但要再造外形逼真的耳朵,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业不带来大的影响,手术时机选择十分关键,是获得理想手术效果主要的因素之一。迄今病人自身肋软骨是目前再造耳郭最好的组织材料,为了得到足够长、宽和厚度的肋软骨,外耳郭再造最早要6周岁左右、身高1.2米以上就可以手术了,好处是上小学前能完成手术,建议在10周岁前完成手术。虽然我们已经解决了高龄病人的耳朵再造技术,但最好不要等年龄过大再来手术,因为大于这个年龄的肋软骨往往变黄变脆,增加了耳朵软骨支架的制作难度,个别也会影响手术效果。 5.耳郭再造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哪些? 耳郭再造常用的方法有: 1)自体肋软骨两次法(Nagata法、直埋法); 2)自体肋软骨耳后皮肤扩张半包法(半包法); 3) 自体肋软骨耳后皮肤扩张全包法(全包法)。 6. 自体肋软骨两次法(直埋法)耳郭再造是怎么做的? 这种是目前用的国家和医生最多的方法,手术2次完成。第一次是埋耳朵支架,取自己的肋软骨,并雕刻成耳形支架,然后埋入残耳后面的皮肤下,手术10天拆线,恢复4-6个月来做第二次手术,恢复期间可以上学或工作。第二次手术是立耳朵,把埋的耳朵支架从后面掀起后垫高,用头皮与头颅骨之间的筋膜覆盖耳支架后面,再移植让从其他部位取得皮肤,手术也是10天拆线。这种方法在残耳后方皮肤松薄的病人效果好,优点是手术次数少,治疗周期短,孩子不需要休学。 7. 自体肋软骨耳后皮肤扩张半包法(半包法)耳郭再造是如何做的? 就是雕刻的软骨耳形支架的前面(正面)用扩张的皮肤覆盖的方法,耳支架的后面(背面)用筋膜覆盖并植皮,手术要3次。第一次手术在残耳后皮肤下埋置一个50毫升水囊(即皮肤扩张器),住院时间约5天左右,手术后7天开始注入生理盐水,隔天注水一次,注满约70毫升左右约需1个月,注水完成后休养1个月再来医院行第二次手术。第二次手术取出扩张器,切取自体肋软骨根据健侧的耳朵大小雕刻耳支架进行耳郭再造,住院时间约7天左右,术后10天拆线。第二次术后6个月可对再造耳进行进一步修整,住院时间约5天左右,也可以门诊完成,术后10天拆线。这种方法对残耳后皮肤面积小、耳后皮肤紧、厚的病人效果比较好。 8. 自体肋软骨耳后皮肤扩张全包法(全包法)耳郭再造是如何做的? 就是雕刻的软骨耳形支架全部用扩张的皮肤覆盖的方法,手术一般要3次。第一次手术在残耳后乳突区皮肤下面埋置一个80ml水囊(即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住院时间约5天左右,手术后7天开始注入生理盐水,隔天注水一次,注水到120-160ml约需要2个多月,然后修养1个月再来医院做第二次手术。第二次手术取出扩张器,切取自体肋软骨根据健侧的耳朵大小雕刻耳支架,支架完全用扩张的皮肤包裹覆盖,住院时间约7天左右,手术后10天拆线。第二次手术后6个月可对再造耳进行进一步修整,住院时间5天左右,也可以在门诊完成。这种方法由于不要植皮、取皮,也不用掀筋膜,手术损伤最小,瘢痕很小,但不足的是皮肤扩张周期比较长,手术年龄一般要8周岁以后,且皮肤要松。 9. 哪种方法造耳朵好?我孩子应该用那种方法? 理想中的耳郭再造手术:首先是再造的耳朵外形和色泽尽可能接近正常耳;其次带来的手术瘢痕越少越好;再就是手术治疗周期越短越好、手术次数越少越好。自体肋软骨两次法(直埋法)手术次数最少、治疗周期最短,耳后皮肤松薄的病人效果好,但在皮肤厚紧的病人效果就下降了。 自体肋软骨耳后皮肤扩张全包法(全包法)是瘢痕最少的方法,但在年龄8周岁以上耳后皮肤比较松弛的病人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缺点是治疗周期长。 自体肋软骨耳后皮肤扩张半包法(半包法)有比较长的治疗周期,且手术后的瘢痕比较多,但对于残耳后方皮肤厚紧的病人采用这种方法造的耳郭效果最好。因此最终的手术方案是由病人自身的条件决定的,根据病人皮肤和肋软骨的情况首先选择再造耳效果好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瘢痕少、创伤小、治疗周期短的方法,当然医生必须对这些技术方法都有丰富的经验。 10.取肋软骨对身体会有影响吗? 由于自身肋软骨是病人自己的组织,不会发生排异,再造的人耳朵能够伴随终身,因此用自身肋软骨再造耳朵仍然是目前国内国外最成熟、最主流的技术。自身肋软骨总共有12对,1-7对连接于肋骨和胸骨之间,8-12肋仅仅一端与肋骨相连称之为浮肋。耳再造手术通常取第7、8肋及部分第6肋。肋软骨的切取后主要对切取部位的外形带来影响,对将来的正常运动功能不会带来影响,大部分病人外形的影响是轻微的,个别病人比较明显。 11.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住院后我们的医生会安排您的孩子做各项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照相等,没有手术禁忌就可以安排手术了。手术前需要给孩子剔头,男孩子通常 剔个光头,女孩子可以剔去患侧耳后大约5厘米的头发;对于一些体毛比较重的成年人,在二期手术前还需要剔除胸部手术区的体毛。 12. 外耳再造手术效果如何?手术有风险吗? 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但随着外耳再造技术的成熟,影响手术效果的并发症越来越少见。偶然发生的并发症也可通过及时正确的处理得到良好的恢复。刚刚完成手术的再造耳显臃肿,有些细微结构不是很明显,3~6个月后,局部肿胀渐渐消退,皮瓣的颜色慢慢恢复正常,耳郭的细微结构也更加清晰。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家长询问再造的耳朵是否和真的耳朵一模一样?再造的耳朵是用自身的肋软骨雕刻成的,也是有血有肉还有感觉的。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做出和真的耳朵几乎一样的耳朵来,但是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局限,再造的外耳和真的耳朵在质地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一个成功的再造耳朵不仅从侧面看很逼真,而且从前面看和从后面看也和健侧耳朵大小相同,高低对成,耳颅角一致。 13. 什么季节来做手术好? 如今季节对手术已经没有太大影响了,由于寒暑期来手术的孩子很多,我们建议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避开高峰期。 14. 耳再造手术恢复期有哪些注意的事项? 刚造出来的耳朵都是肿的,看上去耳朵的轮廓还不太清晰,耳朵也偏厚,皮肤颜色也偏深。通常要3-6个月的恢复过程,再造耳轮廓慢慢变得清晰、变薄。在这个阶段再造耳都会脱层痂,在痂没有脱干净之前可以在网上订瓶碘伏,每天喷一点在痂上面,等痂脱干净了不用再喷了。如果方便,建议手术后2-3个月来医院复诊,并清洗再造耳。脱痂过程中个别病人可能会有裹在痂里的线头残留,去医院拆掉就可以了,不用紧张,甚至个别病人缝在皮肤下面的线头会被人体排异出来,等线头有部分出来后尽快去医院拆掉就可以了。耳朵造完后的头2-3个月不要压,早期过度受压会导致再造耳变形,3个月以后压一般没有问题,但枕头最好用软一点。再造耳上面的痂基本脱干净后,要求每周用棉签对再造耳凹凸部位仔细轻柔清洗,保持局部的清洁卫生。由于再造的耳朵偏硬,避免暴力撞击,如果受伤一定要与手术医生联系,如果皮肤有破口了一定要在4-6小时内到医院清创缝合。
一、听力残疾的定义及分级 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据WHO预防聋和听力损失项目报告(1991年,日内瓦)以及项目进展第1次会议报告(1997年,日内瓦),对听力残疾的定义及听力损失的分级如下:①成人:较好耳0.5、1、2和4kHz四个频率永久性非助听听阈级平均值≥41dBHL;②儿童(15岁以下):较好耳0.5、1、2和4 kHz四个频率永久性非助听听阈级平均值≥31dBHL;此定义同时也明确表达一种理念,应优先考虑儿童听力损失的诊断、治疗和干预,其次才是成人。听力损失程度分级以较好耳0 5、1、2、4 kHz四个频率的平均听阈计算,轻度26-40dBHL,可听到和重复1米处的正常语声,有的人可能需用助听器,但多数人不需要;中度41-60dBHL,可听到和重复1米处提高了的语声,通常推荐用助听器;重度61-80dBHL, 当叫喊时可听到某些词,使用助听器对听力有较大帮助;极重度≥81dBHL,包括聋81dBHL以上,不能听到或听懂言语声,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对于听懂话语十分有帮助。 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规定的听力残疾分级标准与1997-WHO推荐的听力障碍标准相接轨。依据听力损失程度不同,从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四个方面,将听力残疾划分为四级: 听力残疾一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90dBHL以上,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二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只能听到鞭炮声,敲鼓声或雷声,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三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只能听到部分词语或简单句子,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社会活动参与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听力残疾四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能听到言语声,但辨音不清,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二、常见致聋原因及分类 耳聋的分类方法很多,依据病变的性质,可分为器质性耳聋和功能性耳聋,前者有听觉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后者没有。依据病变损害部位可分为传导性聋、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依据发病的时间又可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依据致病原因又可分为遗传性耳聋和获得性耳聋。 1.遗传性耳聋 据有关资料统计,遗传性聋患者占所有的耳聋病人的50%。但由于遗传方式比较复杂,有的表现为垂直传递,有的表现为水平传递;有的是连续发病,有的是隔代遗传;有的父母听力正常,但子女听力障碍,也有的父母耳聋,子女听力正常,因此遗传性聋的准确判断往往比较困难,有时会被其他症状所掩盖。此时家族史的追踪就显得十分重要。遗传因素所致的耳聋可以是听觉器官的结构异常如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等,也可以是功能异常,既有传导性聋,也有感觉神经性聋。有一些耳聋的孩子还存在身体其他系统异常,形成了有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白额发综合征,基本特点为白额发,双眼或一眼呈半透明的蓝色即虹膜异染,皮肤可见缺少色素的区域。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表现有特殊面容和智力发育障碍,眼距宽,眼裂小,两眼外侧上斜鼻梁低外耳小,头围较正常小等。 遗传性聋并不一定都表现为先天性聋,有一部分遗传性聋出生后听力是正常的,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表现出耳聋的特征。例如,家族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儿出生后听力并无障碍,到了10岁左右,才开始出现症状,且逐年加重。目前耳聋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这类耳聋的诊断。 2.获得性耳聋 获得性耳聋主要由于疾病,药毒等环境因素导致的耳聋。病毒感染性疾病:母亲怀孕期间,感染了某些病源微生物,如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杆菌、梅毒螺旋体等均可导致胎儿听觉器官的发育异常。其中侵袭力最强的是风疹病毒,有人统计,在妊娠的前三个月内,母体感染了风疹,新生儿出现耳聋的概率可达60%。 虽然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感染性聋的发病率已有大幅度下降。但是这种耳聋的程度一般都比较重,且难以治疗,仍应引起高度重视。常见的对听觉损害严重的传染病有:流脑、伤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肺炎、脊髓灰质炎等。 在妊娠期间,如果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严重的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以及有重大精神创伤、严重营养不良等也可能造成胎儿听力障碍。新生儿严重窒息供氧不足时,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听觉器官,所以产程长短、催产药物的使用、羊水中有无胎粪、生后有无脐带绕颈、皮肤有无青紫、多长时间会哭叫等出生时的细节应被充分注意到。胎儿出生时不顺利,被迫使用了引产器械,头颅外伤如胎头吸引器、产钳等,或手法引产过于粗暴,也可损伤听觉器官或听觉中枢,导致耳聋。 妊娠不足37周产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则称为低体重儿,大量的临床资料所证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更容易出现听力障碍,应引起充分注意。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10-14天后消退,称为生理性黄疸。如果黄疸出现过早或消退过晚成为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过高造成的。这种病理状态如不及时纠正,会出现神经系统的损伤,如累及听觉神经,则可导致感觉神经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由于听觉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为著。老年性耳聋早期与自己熟悉的人交谈还可以,与不熟悉的人交谈有困难。后期与所有人交谈均有困难,主要表现能听到声音,但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尤其在嘈杂环境中更为突出,接电话、看电视有明显困难。老年聋实际上是听觉系统的一种退行性变化,合理的助听器验配对老年性聋十分有帮助。 近年来,一些新的耳毒性药物相继问世,人们对它们的耳毒危害性估计不足,使得药物中毒性聋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临床上仍在使用的耳毒性药物有以下种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拖布霉素、洁霉素等。非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等。水杨酸盐如阿司匹林、非那西汀、保泰松等。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贡撒利等。抗肿瘤药及中药如乌头碱、重金属盐(贡、铅、砷等)。上述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必须使用时,一定要在用前仔细询问家族史,以排除家族特异性;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方法,使用中要严密注意不良反应并定期测查听力,一旦出现耳鸣、耳聋、面部蚁行感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由于噪声和暴震引起的耳聋为噪音性耳聋。突然出现的高强度爆炸声以及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均可造成内耳毛细胞的伤害,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所以治理工业噪声污染,随身听,MP3声音过大也可损伤听力应予以关注。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0-6岁听力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除不明原因外依次为、遗传、母孕期病毒感染、新生儿窒息、药物性耳聋、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60岁及以上组主要致残原因依次为老年性耳聋、中耳炎、全身性疾病、噪声和爆震及药物性耳聋等;农村与城市致残原因构成比较,农村高于城市的有原因不明性耳聋、中耳炎、遗传性耳聋、传染性疾病、母孕期病毒感染及新生儿窒息;而噪声和暴震、药物中毒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听力残疾城市均高于农村。笔者认为,针对遗传、母孕感染等导致新生儿出生听力缺陷的因素,及中耳炎,噪声污染,耳毒药物,老年等听力致残等主要因素制定预防策略非常重要。
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头痛为主要特征;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是有根本区别的,但是它们之间又有联系。 根据国际命名原则,我们可以给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下个定义。 急性鼻窦炎从时间上可以定义为,鼻窦炎症状,如头痛、鼻塞、脓鼻涕等持续存在,成人在8周以内,儿童则不超过12周。如果病毒性国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就是常说的感冒之后,感冒症状持续7-10天,通常就意味着可能引发鼻窦感染了。急性鼻窦感染之后,经过药物系统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并且不遗留明显的粘膜损伤。 慢性鼻窦炎的范围包括复发性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 成人慢性鼻窦炎临床及放射学标准是:症状和体征持续8周或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每年发作4次,每次至少持续10天;药物治疗4周后无急性感染,但CT异常持续存在。儿童相应的标准是:症状和体征持续12周或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每年发作6次,每次至少持续10天;药物治疗4周后无急性感染,但CT异常持续存在。 从上面可以看出,急性和慢性鼻窦炎是有区别的,急性鼻窦炎通常由感冒引起,慢性鼻窦炎则是反反复复的鼻窦炎发作之后,鼻窦的症状持续存在。一般来讲,急性鼻窦炎通过药物治疗就可以了,但是必须及时用药和持续用药,后者至少4-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