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重症抗N-甲基-D- 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免疫治疗作者:袁晶 彭斌 关鸿志 等,通信作者:关鸿志,Email:guanhz@263.net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目的 分析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中的重症病例3例。结果:全部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意识水平下降;不自主运动、言语障碍/缄默、记忆力下降、中枢性低通气、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在45%~65%。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及蛋白升高的比例分别为42.86%、60.00%、14.29%。31.43%患者头部核磁检查发现病灶,病灶分布于额叶、颞叶、岛叶、海马、扣带回、胼胝体、脑干、小脑部位。一线免疫治疗:全部患者接受1-7个疗程不等的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平均3个疗程;91.43%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54.29%接受高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5.71%接受血浆置换。二线免疫治疗5例(14.29%),包括利妥昔单抗4例与静脉CTX 1例。15例(42.86%)患者接受了长程免疫治疗。全部患者经免疫治疗病情好转并转出重症病房,患者中位ICU治疗周期为46天,中位住院日为72天。出院时2例mRS评分5分,其他1~4分,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17.57个月,85.71%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改良Rankin评分0-2分),1例(2.86%)于出院两年后死亡, 11例(31.43%)随访期间脑炎复发。结论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的激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良好,初始效果不明显者,可重复静脉丙种球蛋白和(或)甲强龙冲击治疗也仍有效。(全文将发表于2016年4月的《中华医学杂志》,欢迎查阅)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关鸿志等2015年4月的《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对复发性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研究结果,并总结了对复发型患者的诊治经验。根据我们对复发病例的研究,尽管复发者仅占抗NMDA受体脑炎病例的10~20%,但需要高度重视。目前可能导致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潜在的畸胎瘤没有被发现、免疫治疗不规范、长程免疫治疗不足、重症患者以及遗传易感因素等。
抗NMDA受体脑炎的复发率在10—20%左右,正在成为该病治疗的新挑战。复发可能与潜在的畸胎瘤没有被检出与切除、不规范的免疫治疗特别是长程免疫治疗应用不足等因素有关。北京协和医院关鸿志等总结了该院16例复发性抗NMDA受体脑炎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案。16例复发病例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平均21.2岁。首次发病的起病症状:精神症状10例,不自主运动2例,癫痫发作3例,近记忆力减退1例。主要症状数:2-8个,平均5.8个,入ICU救治7例(43.8%)。mRs评分平均4.56分。1例发现卵巢畸胎瘤并行切除,经免疫治疗后全部病例病情缓解复发期临床特点:16例共发生复发32次,其中多次复发者(2次及以上)8例,平均复发间隔5.0个月。32例次复发中,28例次病情较首次发病时轻,3例次病情严重程度同初次起病,1例次复发时病情较初次严重,2例次入住ICU。复发时症状数1-7个,其中以单一症状复发者11例次,多症状复发者(2个及2个以上症状)21例次;复发期平均症状数2.59个/例次,低于初次发病的平均症状数(P<0.05)< span="">。复发期mRs评分1-5分,平均2.69分(P<0.05)< span="">。2例复发时出现不同于首次发病时的新症状。复发期辅助检查结果: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率为100%,血清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率为53.1%(17/32)。复发期脑电图:异常12例,边缘状态2例。头MRI首次发病检查中8例异常,复发时原有病灶消失,7例见新病灶。头PET:5例于复发期行头PET,均有异常。四、复发期治疗:2例于复发期发现卵巢畸胎瘤并手术切除。16例给予一线免疫治疗,12例加用二线免疫治疗,包括硫唑嘌呤、骁悉、美罗华、环磷酰胺。全部病例经免疫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 抗NMDA受体脑炎具有一次复发和多次复发的可能性,即使切除畸胎瘤仍有可能复发。多数患者在复发时症状较轻。症状学、脑脊液抗体检测和神经影像学等为判断和评估复发的重要方法。为预防复发,选择长程免疫治疗方案是必要的,并需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发现并切除畸胎瘤是抗NMDA脑炎急性期治疗的关键,对预防复发也有重要意义。国外研究显示在20岁左右的女性抗NMDA脑炎患者,卵巢畸胎瘤的发生率在50%左右。然而国内某些医院的病例组研究发现畸胎瘤的比例较低,常在10%以下,畸胎瘤的检出率低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与预后。根据我们对北京协和医院女性抗NMDA脑炎患者的研究,我国卵巢畸胎瘤的发生率在20-30%,如果按年龄分层统计,在20岁左右的女性可能更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孙大为教授是卵巢畸胎瘤方面的专家,他应邀会诊,多次协助我院神经科对抗NMDA脑炎合并的卵巢畸胎瘤进行评估与手术切除,累计完成重症抗NMDA脑炎合并卵巢畸胎瘤的盆腔镜手术切除10余例,是国内该领域最具经验的妇科肿瘤专家。在北京协和医院自身免疫性脑炎研讨会和全国学术会议上多次介绍该病的妇科肿瘤治疗经验,并发表相关论著。
抗NMDAR脑炎的总体人群发病率难以确定,Davies G等报道该病占其ICU重症脑炎病例的20%。英国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该病在脑炎病例中的比例为4%。2012年美国一项主要的脑炎登记项目——加利福尼亚州脑炎项目(CEP)中,新诊断的抗NMDAR脑炎病例数已经超过了肠病毒脑炎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2013年Suh-Lailam 等报道的一项单中心无选择性病组的脑脊液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13],1389例中有123例9.0%的抗体阳性。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脑脊液学与脑炎登记项目的研究显示:在病因不明的脑炎中抗NMDAR脑炎的比例为16.2%2011年12月-2012年11月,登记于至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实验室的不明病因脑炎病例共284例,经抗NMDAR抗体检测,46例抗体阳性并确诊抗NMDAR脑炎,发病比例为16.2%;其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4岁~55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记忆减退、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运动障碍或肌张力障碍、意识水平下降和中枢性低通气等。脑脊液细胞可见轻度或者中度的淋巴细胞性炎症;脑电图异常31例。头MRI异常12例,为局部皮层的FLAIR相或者T2高或稍高信号。6例患者发现卵巢畸胎瘤,占女性患者的21%;全部患者对免疫治疗有效。抗NMDAR脑炎在我国并不罕见,该病可能是不明病因脑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对不明病因脑炎病例进行抗NMDAR抗体检测是必要的。
2014年10月30日,自身免疫性脑炎研讨会暨学习班在北京协和医院成功举办。作为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学论坛》系列活动之一,该研讨会由北京协和医生神经科与北京医师学会共同主办,这也是国内首个关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专题研讨会与学习班。研讨会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崔丽英主任主持。在开幕致辞中,崔丽英教授向来自全国各地50余所医院的300余名代表和学员表示欢迎,在回顾总结了我科近年来在自身免疫性脑炎方面的工作之后,崔丽英教授强调了深入研究与认识自身免疫性脑炎,实现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意义。在专题发言中,关鸿志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自身免疫性脑炎病例的临床特点与诊疗经验,并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彭斌介绍了重症抗NMAD受体脑炎的评估与治疗经验,任海涛介绍了神经科实验室在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方面的方法与经验,朱以诚介绍了我科基于互联网的脑炎与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信息平台建设,黄颜报告了与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的睡眠障碍,卢强、袁晶等分别报告了自身免疫性癫痫的诊疗进展、应用美罗华治疗抗NMAD受体脑炎的经验、抗NMAD受体脑炎的认知功能与PET研究。研讨会邀请了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方方教授报告了 89例儿童抗NMAD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孙大为教授总结了抗NMAD受体脑炎患者合并的卵巢畸胎瘤的处置经验。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自2011年开展抗NMAD受体抗体检测以来,逐步完善检测技术、扩展抗体检测谱系,目前实验室可检测的自免脑炎抗体谱系为国内最全面者。同时我科在国内首先报道了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抗Ma2抗体相关脑炎、抗CASPR2抗体脑炎等新型的自身免疫性脑炎。通过多科合作,成功救治了很多重症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病例,临床工作获得了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的表彰。2014年3月,我科邀请了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主要发现者Dalmau教授与Patrik教授等来我院参访与讲学。近3年中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学术期刊,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在2014年9月的全国神经病学年会上获得优秀论文奖两项。
()医院送检申请单患者姓名: 性别:□男; □ 女 年龄: 岁申请医院科室: 医生: 联系电话(手机):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肿瘤病史(包括近期发现肿瘤):体征(主要阳性体征): 脑脊液检查(如果没有本次结果,请填写最近一次):压 力: mmH2O 脑脊液常规: 白细胞数:脑脊液生化: 蛋白: 糖: 氯化物: 神经影像学:脑电图:临床诊断:治疗:检查项目(请勾选):□ 脑脊液细胞学 常规瑞-姬氏染色,肿瘤及炎性病变;标本量 CSF 1ml□ 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荧光法)NMDA-R、CASPR2、AMPA1-R、 AMPA2-R-Ab、LGI1、GABA2-R;血和CSF各2ml □ 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印迹法)Hu、Yo、Ri、MA2、CV2; 血和CSF各2ml □视神经脊髓炎抗体(荧光法)AQP-4、NMO-Ab; 血和CSF各2ml □ 抗神经节苷酯抗体(印迹法)GM1、GQ1b、GD1b IgG 及IgM;血和CSF各2ml 备注:血液用血清管 送检时间:周一至周五上班时间 神经内科实验室 电话 010-69156377 任老师;下载http://guanhz.haodf.com
抗Hu抗体的临床意义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神经病理实验室(对于北京协和医院的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可到关鸿志副教授门诊挂号咨询。请遵守门诊就诊程序,有序挂号和候诊,请尽量带齐病历资料)抗Hu抗体是一种抗神经元细胞核的自身抗体, Hu抗体检测对于诊断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val syndrome,PNS)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特别对于诊断小细胞肺癌合并副肿瘤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1]。目前国内神经科开展该抗体检测并应用于临床诊断者较少,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神经病理实验室在国内较早引进了应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验抗Hu抗体的实验方法,是目前北京地区和国内进行抗Hu抗体检测的主要实验室之一。以下介绍抗Hu抗体检验方法,并回顾抗Hu抗体阳性的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Hu抗体的临床意义。一、 资料和方法1. 抗体检测对象:对送检至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神经病理实验室的1500余例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静脉血和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检验项目开放,由临床医生确定抗体检测指征)。2. 抗体检测实验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欧蒙实验免疫制品公司(德国)的抗Hu抗体检验试剂盒3. 抗Hu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回顾和分析:对抗Hu抗体阳性的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主要临床表现类型,最终的确诊情况和相关肿瘤等。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Graus等[2]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确诊标准,具备以下二项中任何一项者可确诊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经典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亚急性小脑变性、边缘性脑炎、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Lambert-Eaton综合征),且抗Hu抗体阳性,不论是否发现恶性肿瘤。2)临床表现不符合经典的临床综合征,抗Hu抗体阳性,且发现恶性肿瘤。二、结果1.抗Hu抗体检测结果: 共有27例患者血清和(或)脑脊液抗Hu抗体为阳性,其中26例检测血清抗Hu抗体,阳性25例;12例检测脑脊液抗Hu抗体,阳性8例。2.主要临床表现和相关肿瘤:27名患者中男性15名,女性12名;年龄26~76岁。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感觉性神经病或感觉神经元神经病9例,感觉和运动性神经病5例,其中2例类似吉兰巴雷综合征;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征2例;亚急性小脑变性3例(其中2例合并周围神经病);脑干脑炎1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引起的脑病4例;Lambert-Eaton综合征1例,滑车神经麻痹1例,多发性肌炎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神经肌肉病1例,脑梗塞1例。肿瘤情况:其中20例(74.1%)患有肿瘤包括:肺癌17例,其中小细胞肺癌9例,肺低分化腺癌1例,其他7例肺癌病理类型不详;胃癌2例;不明性质腹部肿瘤1例。20例肿瘤患者中8例为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诊断肿瘤,12例为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后发现诊断肿瘤,其中1例为随诊1年后诊断肺癌。7例患者经全面检查在未发现恶性肿瘤,其中1例以吉兰-巴雷综合征入院,迅速进展,因呼吸衰竭和消化道出血死亡,未行尸检;4例 随访2个月~2年,未发生恶性肿瘤; 1例患者拒绝全面检查,于3个月后死于全身功能衰竭;1例失访。3.抗HU抗体的阳性预测值:根据Graus等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7例中22例可确诊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或者发现相关的肿瘤,确诊的22例中包括2例(例23和例25,见表1)未发现原发肿瘤者,符合Graus等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第1项,其他20例发现肿瘤。抗HU抗体的阳性预测值为81.5%(22/27)。表1 抗Hu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例数性别年龄临床综合征原发肿瘤1男76肌萎缩侧索硬化肺癌2男73亚急性小脑变性胃腺癌3男56感觉和运动性神经病小细胞肺癌4男54吉兰巴雷综合征不明,5男41感觉神经元病小细胞肺癌6男31吉兰巴雷综合征不明7女58滑车神经麻痹不明8女26多发性肌炎不明9男69脑梗塞肺癌10女68感觉神经元病胃腺癌11女30SLE合并神经肌肉病不明12女76感觉神经元病小细胞肺癌13男58Lambert-Eaton综合征肺癌14男69感觉和运动性神经病腹部肿瘤15男42感觉神经元病小细胞肺癌16女46感觉神经元病小细胞肺癌17男71感觉神经元病肺低分化腺癌18男54SIADH肺癌19女67SIADH小细胞肺癌20女73SIADH小细胞肺癌21男61SIADH小细胞肺癌22女45感觉神经元病肺癌23男42亚急性小脑变性, 感觉和运动性神经病不明24女42亚急性小脑变性小细胞肺癌25女63感觉神经元病,亚急性小脑变性,不明26男64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征肺癌27女61感觉神经元病,脑干脑炎肺癌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二、 讨论抗Hu抗体是一种多克隆IgG抗体,其靶抗原是神经元细胞核中一种分子量为38kD的蛋白,该蛋白属于RNA结合蛋白,在mRNA编码蛋白质中起重要作用 [1]。由于该蛋白在小脑蒲肯野细胞和后根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元中表达水平较高,致使这部位更容易受到抗Hu抗体作用。某些肿瘤细胞,特别是小细胞肺癌也有表达该蛋白,因此可以诱导机体的产生具有自身抗体性质的抗Hu抗体,并介导自身免疫性的神经系统损害。抗Hu抗体与某些PN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NS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均可受累,病变可以多系统或弥漫分布,也可以具有一定选择性,某些临床类型相对常见或者具有特征性,例如亚急性小脑变性、边缘性脑炎、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Lambert-Eaton综合征和皮肌炎等,这些临床类型被Graus等列为经典的PNS。关于Hu抗体阳性的PNS ,Sillevis Smitt P等[3]报道了73例,其临床类型包括感觉神经病(55 %)、小脑变性(22 %)、边缘性脑炎(15 %)和脑干脑炎(16 %),23%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胃肠动力障碍(14%);85%发现肿瘤,77%为肺癌。本组病例以感觉神经元病和小脑变性常见,也有Lambert-Eaton综合征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少见类型。本组尚包括4例SIADH,因严重低钠继发脑病,SIADH虽然属于副肿瘤综合征,但其继发的脑病并非免疫介导;另有1例急性脑梗死,临床表现不属于PNS,抗Hu抗体阳性为偶然发现,后虽诊断肺癌,但考虑抗Hu抗体与脑梗死无直接关系。抗Hu抗体检测对诊断PNS及其相关肿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5%~100%)和敏感性(80%以上)[5、6]。我们的研究显示:抗Hu抗体阳性预测值为81.5%,其诊断意义似乎不及以往的研究报道。原因可能有两方面:其一、我们对部分患者的随访时间不足,尚不能排除肿瘤的可能性;其二、 PNS属于少见病,但部分临床医生将Hu抗体作为筛查实验,扩大了检查指征和范围,可能造成假阳性例数相对增多,也就降低了阳性预测值。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研究是对日常临床检验的回顾分析,反映了临床实际受检人群的患病情况,因此对于国内神经科医生,我们的结果具有主要的参考意义。根据目前普遍采用的Graus诊断标准,如果临床表现为经典的临床综合征,只要抗Hu抗体阳性,即可以确诊PNS,而不依赖于是否找到肿瘤。如果尚未发现肿瘤,应进行全面的肿瘤筛查,特别应警惕肺癌的可能;如果全面检查仍未发现肿瘤,则有必要长期随访和定期复查。在抗Hu抗体阳性的副肿瘤综合征患者,85%的潜在肿瘤为小细胞肺癌。PNS可先于肿瘤数年出现,Molinuevo等报道[6]1例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患者抗Hu抗体阳性,随访3年后方发现小细胞肺癌。本组中有2例确诊为胃腺癌,腺癌细胞也表达Hu抗原,有报道[7] 抗Hu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合并PNS。考虑到抗Hu抗体对诊断小细胞肺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仍应警惕合并肺癌可能,例如Auf G等报道[7] 1例抗Hu抗体阳性的PNS患者,伴有干燥综合征和乳腺癌,随访3年后又发现小细胞肺癌。因此对于本组2例胃癌患者,是否将Hu抗体阳性归因于胃癌,尚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验证。抗Hu抗体阳性极少见于风湿免疫性疾病。Benyahia B等报道[9]173例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包括71例干燥综合征和102例SLE)中只有1例SLE患者抗Hu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6%,对该例随访5年未发现肿瘤,因此Benyahia B等审慎地认为抗Hu抗体阳性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实,Benyahia B等的报道恰恰可以说明抗Hu抗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因为根据其结果推算:在与SLE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鉴别中,Hu抗体阳性对PNS的特异性(真阴性率)为99.4%。本组病例中包括多发性肌炎和SLE各1例,虽然临床未发现恶性肿瘤,但有必要继续随访;同时也需要商榷的是:对于这2例风湿免疫病诊断比较明确的青年患者(分别为26岁和30岁),临床医生建议进行抗Hu抗体检查,是否属于扩大了检查的适用范围。如前所述,超指征检查、甚至滥用实验室检查可能会降低阳性预测值。总之,抗Hu抗体对PNS和相关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典的临床综合征结合Hu抗体阳性可以确诊PNS,而不一定依赖于是否发现肿瘤。对于抗Hu抗体阳性而全面检查未见肿瘤的患者,有必要密切随诊和复查。
2011年夏天,神经科加强医疗病室(NICU)收住了一位重症患者:这位22岁的女性患者在过去的1个月中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临床拟诊病毒性脑炎,但抗病毒治疗后病情仍持续恶化。这时一种罕见的“新疾病”——抗NMDA受体抗体脑炎进入了主管医生的鉴别诊断的视野。抗NMDA受体抗体是新发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于2007年被首次被报道[1]。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它可以被合成的氨基酸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激活,NMDA受体属于突触后膜的阳离子通道,分布于海马、前额皮质,与学习、记忆和精神行为密切相关。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症状包括流感样症状(发热、头疼、疲劳),伴随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如妄想、思绪混乱及幻觉等,部分病人都被以精神病人治疗对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出现意识不清、癫痫发作,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癫痫持续状态、低通气等。多数患者头部MRI改变不显著,但脑电图(EEG)常提示广泛不正常,脑脊液呈轻度淋巴细胞性炎症[2]。抗NMDA受体是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特异性的标记物之一,可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或重组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有抗NR1亚基细胞外位点的自身抗体抗NMDA受体脑炎的诊断基于特定的临床症状,头部的MRI,EEG与CSF具有明显的变化,以及血清及脑脊液中抗谷氨酸受体抗体的检测。还应与病毒性脑炎或其它自身免疫性脑炎(如边缘性脑炎)相鉴别,以往报道该病以青年女性伴畸胎瘤的的患者为多,但也有无畸胎瘤女性、男性以及儿童患者的病例报道。如果患者抗体阳性就应该进行全面的畸胎瘤检查。该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和妇科会诊,果然发现盆腔肿物并高度怀疑卵巢畸胎瘤。神经科病理实验室对患者的血和脑脊液进行了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结果阳性(见图)。经过手术切除畸胎瘤(病理确诊)和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痊愈出院。这是我院确诊的首例抗NMDA受体脑炎,多科合作的成功救治也获得了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的表彰。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神经病理实验室开展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联系电话69156377,联系人:任海涛,建议同时送检血和脑脊液。对于北京协和医院的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可到关鸿志副教授门诊挂号咨询。请遵守门诊就诊程序,有序挂号和候诊。外院患者有必要向您的主管医师征得同意。咨询时请尽量带齐病历资料。
腰穿是什么?为什么?答:就是腰椎穿刺,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项重要的常用的操作检查。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蛛网膜出血、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和颅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腰椎穿刺对脊髓病变和神经根神经病(如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也有帮助。腰穿安全吗?答: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腰穿是非常安全的检查。由于脑脊液每天的分泌生成量在500ml左右,如果一次腰穿采取的脑脊液10ml左右,可在30分钟内即可得到生成和补充。少数患者腰穿后出现一过性的头痛——腰穿后低颅压性头痛,一般持续1-2天,头痛以额、枕部为著,可伴有颈部和后背部痛,咳嗽或站立时症状加重,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和耳鸣。通常,腰穿后低颅压性头痛经过平卧休息、大量饮水等都可以很快缓解。腰穿会有什么后遗症?答:没有那些情况不能腰穿?答:后颅窝显著的占位性病变、如巨大肿瘤;穿刺部位有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出血倾向者以及血小板显著减低者不能进行腰椎穿刺。腰穿检查结果咨询:对于北京协和医院的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可到关鸿志副教授门诊挂号咨询。请遵守门诊就诊程序,有序挂号和候诊。外院患者和家属有必要向您的主管医师征得同意。咨询时请尽量带齐病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