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全身多发转移就真的没救了吗?2020年12月,27岁的武女士工作后腰痛加剧,一开始以为是久坐腰肌劳损,后去骨科检查发现椎体骨质破坏,怀疑肿瘤引起,随机全身检查发现左侧肾脏巨大肿瘤,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全身多发转移,辗转多家医院告知晚期治愈机会渺茫,心灰意冷的患者及家属抱着一丝希望来到复旦大学附属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门诊,叶教授看过后随即给患者加了专家号、办了尽早入院手续。入院后叶教授团队给武女士加做了全身PET-CT,结果如下:左肾上极肿瘤(98cm),,左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左肝内转移结节1.4cm,右肺门淋巴结转移1.0cm,左侧颧骨,T10,L2骨质转移。多学科综合诊疗,提升疗效,给晚期肾癌患者更多可能完善了其他常规检查后,叶定伟教授肾脏肿瘤多学科团队经过充分的评估和讨论,最终制定了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建议患者先行穿刺确认肾脏肿瘤的病理类型同时行基因检测,同时放疗科专家利用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和双磷酸盐治疗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并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依据病理和基因检测结果选择敏感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影像学手段严密随访靶向治疗疗效,适时手术治疗原发病灶。遇见奇迹: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再创佳绩叶教授团队随即给武女士安排了左肾穿刺活检,活检病理经多学科病理专家讨论:左肾肾细胞癌,考虑FH基因缺陷型肾细胞癌,FH(缺失,内对照+),辅助基因检测结果也证实了FH突变,是一例特殊类型的遗传性肾癌,HLRCC(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依据检测结果叶教授团队为武女士选用了最敏感的靶向治疗药物,再靶向药、SBRT放疗以及其他辅助药物治疗的联合抗肿瘤对症治疗下,奇迹出现了!经过5个月的治疗,原发肿瘤和静脉癌栓缩小了将近一半,肝转移灶也缩小了一半,千载难逢的手术机会来了,有时候治疗时间窗转瞬即逝,手术时机的把握也是考验外科医生经验和专业判断力重要标尺。治疗6个月后,叶教授团队在精准评估患者包括分肾功能在内的全身情况后,制定了开放左肾切除术+静脉癌栓取出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案,并通过术前精准影像学三维重建,明确了肾脏和肿瘤周围血管的走形、癌栓的定位以及重要脏器毗邻关系,要清除肿瘤的同时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脏器功能,做到了重大手术出血微量的行业高标准。术后病理再次证实了:HLRCC(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诊断,万幸的是腹膜后送检的10余枚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武女士术后1月第一次复查:术区没有渗出性改变,肝内可疑小结节,肺部和骨病灶均有缩小,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来讲,减瘤手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后续靶向治疗还得及时跟上,严密随访千万不能遗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医患沟通,多学科协作,晚期肾癌长期生存不是“传说”,而是真实,让我们共见奇迹!叶定伟教授肾肿瘤多学科团队简介作为全国最大的泌尿系统肿瘤诊治中心,叶定伟教授领衔团队长期深耕于肾脏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长期致力于让先进的手术方式和技术惠及广大肾脏肿瘤患者,让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实现“双高”。目前,在叶定伟教授带领下,泌尿外科肾脏肿瘤手术团队,包括正教授3名,副教授1名,下辖4个治疗组,每年完成各类肾脏手术近千例,早期肾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达到93%、疗效与欧美国际顶尖的癌症中心旗鼓相当。对于局部晚期和晚期肾癌,叶定伟教授的肾癌治疗团队充分整合泌尿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和影像科中泌尿肿瘤顶尖专家,利用线上线下MDT平台,采取以规范手术为主,综合放疗、介入治疗、生物靶向和免疫治疗、新药以及新技术临床实验等多种手段,使晚期肾癌的5年生存率已达28%,高于国际水平的10-20%。
什么是遗传性肾癌?很多人认为肿瘤是不会发生遗传的,这是个误区,其实几乎所有类型的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是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特点是以基因组变化为特征的遗传失调。人群中部分类型的肿瘤存在家庭或家族的聚集
为了不断改进手术治疗效果,保留患者的各种功能,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相关器械一直保持着飞速发展。以叶定伟教授为例,他经历了前列腺癌根治术由开放手术进阶为腹腔镜手术再进阶到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全过程,迄今已完成超
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大家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也与日俱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人们对于前列腺疾病也愈发重视。特别对于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的诊断及处理成为了健康方面的热门话
尿失禁,详细一点叫“控尿功能障碍”,通俗一点叫“膀胱内的尿不能控制而自行流出”,现实一点叫“医生,我走在路上好好的,突然就想小便,然后它就流出来了,我憋都憋不住,怎么办?”。尿失禁,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很多患者术前最担心出现的情况之一,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为了减轻症状花心思最多的地方,关于它的讨论时至2020年仍是学术领域、实际手术操作领域、术后生活质量领域最热的话题。 尿失禁真的这么可怕吗?也未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后病人数据来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患者的控尿功能均会逐步恢复,在术后3个月的时候多数患者不再需要穿尿布。恢复不佳的患者,往往具有高龄,巨大前列腺或盆底肌群薄弱等因素。需要有针对性的面对,从而明显提升疗效。 保留功能的手术与个体化锻炼结合,同时注重病人心理安慰: 江苏吴江陈先生已经78岁高龄了,享受着天伦之乐,在家上网冲浪看新闻,在外散步聊天下棋。唯一困扰他的问题就是排尿不太顺畅,夜里往往要起来3-4次,睡眠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家人的督促下,陈先生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很让人意外,问题出在了前列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前列腺增生明显,前列腺穿刺提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3+4。这可把陈先生急坏了,赶紧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然后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这次来就诊,陈先生可是带着疑问来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术后尿失禁的问题:1)我年纪这么大了,术后尿失禁情况会不会恢复的不好?2)我前列腺非常大,会不会增加手术难度?3)对于疾病控制的焦虑和对于术后功能的影响已经导致我失眠多日,怎么解决这块心病?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泌尿外科首席专家叶定伟和他的团队与陈先生做了充分的沟通交流和术前准备。叶定伟教授在手术前和陈先生说:“陈老伯,我们给你做了盆底功能的检测,发现你虽然年纪大,但是盆底功能比较健全,而且能够完成我们要求的一些动作。手术过程中呢,我们也会保护你盆底的那些关键结构。俗话说,高楼万丈平地起,有基础,再配合一些术后锻炼,控尿功能肯定能恢复!”打消了他的顾虑之后,叶教授给他做了微创手术:最新一代机器人辅助下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过程很顺利,肿瘤切缘阴性,控尿功能经过适当锻炼,在一个半月的时候就已经明显改善。陈先生回忆起来,对那天的谈话仍记忆犹新,他说:“手术技术我是完全相信医生的,有的时候心理那一关反而最难过,叶教授和他的团队帮助我下了决心,非常感谢!”。 功能的保护需要时间沉淀: 然而仅仅靠沟通和锻炼就能改善控尿功能吗?答案是否定的。术后3个月多数的患者达到控尿功能恢复和一个泌尿外科科室多年的手术技术的打磨和精益求精密不可分。 叶定伟教授介绍:“我早在90年代出国进修,那时国内还鲜有人会做标准的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将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技术带回国后,2002年开始开展这项技术。最初手术出血多,尿失禁比例高且严重。为啥在国外看美国专家手术出血少,尿失禁比例较少呢?后来悟出:欧美人骨盆解剖和中国人完全不一样,他们的骨盆就想脸盆一样,所以手术的时候医生可以操作的空间很宽敞,而中国人的骨盆像坐式抽水马桶,前列腺位于马桶的最深处,空间非常狭小。完全套用美国专家的术式并不适用于中国病人。需要摸索出适合国人骨盆解剖特点的术式和器械。” 近20年来时间沉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叶定伟教授的带领下,不断摸索总结出适合国人手术方式,既完整切除肿瘤,又保护控尿功能,解除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心病,总体疗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术式个体化很重要: 叶定伟教授说,前列腺癌根治术发展至今,手术技术有了明显提升。即使这样也要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个体化手术,不能千人一方。比如根据病人年龄和基础疾病情况、前列腺癌具体病情、术前盆腔功能和性功能评估情况以及手术当中实际发现的情况,在干净切除肿瘤前提下,个体化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术中保留血管神经、耻骨悬吊缝合,加固盆底结构,减少膀胱张力,最大化保留膀胱颈结构等多种方式保护控尿功能,术后个体化针对性进行尿控康复和用药。 最大化保留控尿功能的手术已是常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创办至今,手术宗旨始终是肿瘤控制与功能恢复并存。2019年全年前列腺恶性肿瘤手术数量超1000台,位列上海市第一名。叶定伟教授个人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量已超过4000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是这里的医生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
我国的肾癌流行病现状肾癌,又称肾细胞癌,占成人恶性肿瘤2~3%,在泌尿系统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但却是泌尿系统肿瘤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我国2015年新发病例66.8
前列腺癌,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诊断及治疗从最初的PSA检测,到前列腺穿刺,再到影像学的磁共振及骨扫描,历经手术的痛苦,经过漫长的术后恢复,才算告一段落。很多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完全治愈,有
什么是肾囊肿?随着经济社会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最基础的健康体检保障,常常有患者拿着体检报告来门诊找我们,体检结论页写着肾囊肿,必要时泌尿外科就诊,这个谈“肿”色变的年代,外加医学的专业壁垒,还有互联网信息的干扰,一看到囊肿就吓破了胆。其实啊,肾囊肿是成年人肾脏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形成的原因很多,感染或者血管变异等造成的肾小管憩室增多增大而形成的结构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患者的肾囊肿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肾囊肿有什么症状?绝大部分肾囊肿一般不会有临床症状,尤其是体积较小的囊肿,如果囊肿较大产生局部的血管或尿路压迫,出现腰酸腰疼的症状就需要就医处理了。有些遗传性多囊肾患者,可能会有肾功能不全甚至高血压、血尿等症状,更有甚者会发展为尿毒症,这种有家族史的患者应该尽早就医,密切随访。肾囊肿会癌变吗?其实绝大多数肾囊肿都是良性的,只是说绝大多数,并不代表全部,也不代表它一直就是良性,所以囊肿患者定期体检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出现囊肿迅速增大,囊内液体出现密度和成分变化,囊肿壁存在分隔,增厚,结节,钙化等性质变化,建议咨询专业的泌尿外科或者影像科医生,警惕是否发生恶性变化。肾囊肿有没有可靠的诊断系统?说到诊断系统,还真有这么一套沿用了近40年的优秀分级系统——肾囊肿的Bosniak分级。这个分级系统是1986年Bosniak首先提出的以CT表现为肾囊性肿物制定的分级标准,也是目前泌尿外科和影像科医生最广泛采用的肾囊性病变定性系统。它把囊肿分为I到IV级,其中特殊的地方在于某些介于Ⅱ级与Ⅲ级之间的病变,归为ⅡF级。Bosniak肾囊肿分级系统和处理原则:I级:良性的单纯性和多发性肾囊肿,通常圆形或椭圆形,薄壁规则,境界清,无分隔、钙化或实性成分,CT无强化表现。处理:一般良性,直径4cm以下建议随访,出现症状(如出血、感染、疼痛等),需要手术干预。4cm以上,可手术治疗。II级:良性囊性病变,囊内有薄分隔;囊壁或分隔存小的、线状钙化;3cm以下的高密度囊肿CT上无明显强化。处理:通常认为是良性的,不用处理。但是如果囊肿的体积较大≥3cm或者出现较厚的结节样钙化,可能囊肿会被归为IIF级囊肿,IIF级囊肿有相对较高的恶性倾向,建议严密随访。每半年随访CT或MRI增强,出现变化建议手术。III级:不能定性的囊性肿物,介于良恶性之间,有着厚而不规则的囊壁或者囊壁结节化;不规则、增厚或钙化的分隔;分隔可有强化。处理:恶性倾向,通常建议手术切除治疗。IV级:囊壁增厚;分隔毛糙,出现结节样的增厚;除了分隔和囊壁强化外,囊内有增强的软组织成分。处理:各种文献统计85%以上恶性,建议手术切除。复旦肿瘤肾癌团队首席专家叶定伟教授告诫肾囊肿患者注意定期复查监测囊肿变化老郭,55岁,右肾囊肿多年,单位1年1体检变化不大,平素好贪杯,周末喝酒后自觉头晕,当地医院体检发现以前的肾囊肿有一个出现了变化,囊内强化,有软组织成分变化。随听朋友说,复旦大学叶定伟教授肾癌团队每年为千名肾脏肿瘤患者进行手术解决病痛,帮助下门诊求助于叶定伟教授,叶教授告知囊肿内可能发生恶性病变可能,建议登记入院手术。老郭糖尿病高血压多年,考虑到今后这些慢性病对肾功能的恢复,入院后叶教授亲自为患者制定了微创保留肾脏的手术方案,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了老郭的肾功能。手术非常成功,老郭3天下地,5天出院,病理:I期I级的肾癌,叶教授告知后续观察随访即可,老郭全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万般感谢叶定伟教授医疗团队。
阴茎康复的概念是在1997年由Montorsi提出,通过对阴茎进行刺激及充血,有助于阴茎勃起功能恢复。欧洲泌尿外科指南(EAU)指南推荐前列腺癌术后早期进行阴茎康复。我中心每年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1000例以上,大部分患者在术后接受阴茎康复治疗,部分患者可成功进行性生活,以下为本中心通过阴茎康复成功恢复性生活3例患者,现予以分享。 通过药物及负压泵成功恢复患者性功能病例1 患者,男性,47岁,PSA升高至5.19ng/ml,前列腺穿刺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分,穿刺12针中1针阳性,鉴于患者年龄较轻,术后有性生活欲望,遂进行腹腔镜下保留性神经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前列腺腺泡腺癌,Gleason评分6分,前列腺癌细胞局限于前列腺内,瘤荷
常常有术后病人会在门诊抱怨,医生我做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现在PSA控制得很好,但是“下面不太行“,还有没有什么办法。由此可见,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后性功能丧失确实困扰着许多的病人,尤其是相对“年轻”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