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中医,行医数十载,大半辈子都在为乡亲们解除病痛。 有位老爷子,手指麻木已经有五六年之久了,起初一直不为所动,最近一段时间越发觉得这手指像木头一样厚重,又好似有万千蚂蚁游行其上,拿筷子筷子会掉落,拿杯子杯子会掉落。不得已在家人的陪同下敲开了老中医的门。 老中医把完脉,问,四肢麻木怎么治? 小药工一边抄方子,一边说,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是张仲景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思路。 老中医摇摇头,你只说对了一半,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寻常麻木可以,治疗起陈年老病必须要用到十味药,你且记下来,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川芎、桂枝、白芍、乌梢蛇、鸡血藤、甘草。 这就是中医界鼎鼎有名的血痹汤。 麻木,中医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金匮要略》里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当时叫“血痹”。金匮原文是这样说的,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医之道,不用古方,不能治病,拘守古方,亦不能治病。血痹汤等于是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基础上去掉生姜和大枣,加了党参、白术、当归、川芎、甘草、乌梢蛇和鸡血藤。 中医认为,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通常来讲,很难将麻和木完全区分开来,往往麻木并存,所以四肢麻木,其实就是气血不足,当一个人气虚血虚的时候,人体会自然地将气血优先供给到重要脏器,肢体末端在得不到气血濡养的前提下,出现麻木、发凉感觉就在所难免了。 为什么气血不足?因为脾胃虚弱,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啊。你看那旷野中的大树,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对人体而言,四肢就如同枝干,它汲取的营养都从脾土而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麻木反反复复,始终没有根除,因为大本营处的气血没有很好地长出来。 血痹汤: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乌梢蛇10克,鸡血藤15克,甘草6克。 一个熟悉兵法的人,只要一看到对方在各个战线的兵力部署,就会知道对方想要打哪里,重点是哪里了。中药的方子也一样,虽然看似药味繁多,但只要把思路捋顺了,就不难理解了。 第一梯队用的是当归和白芍,这两味药是补血的。 第二梯队用的是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这四味药是补气的,气行则血行,我们身体里的血属阴,天性好静,它之所以在上上下下地循环流动,全是依赖气的推动。 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气的同时还能健脾。 这两个梯队便帮你把气补足了,把血补足了,把气血生化之源也养起来了,气血足,百病除,气血不足的人呢,就像摇摇欲坠的茅草屋,那窗户的风都来欺负你,让你直打哆嗦。 第三梯队用的是鸡血藤、乌梢蛇和川芎,这三味药是通经络的,为什么酸麻疼痛要通经络,这就好比一个地方爆发了泥石流,想要把物资送达,必须得先恢复交通。也就是说除了补的思路要用上,还要想办法让它流通起来。 鸡血藤属于藤本植物,藤类药最善于向四周攀爬,攻城掠地,迅猛无比,所以它有通经络的作用,而且它疏通血脉之中还带补血。总之一句话,鸡血藤能通能补,很难找到比这个药还好的。 乌梢蛇,凡蛇虫类,上蹿下达,无所不能,普通的草木它只长在表皮,蛇虫呢,可以钻到土壤里去,钻到草丛里去,钻到石头缝里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这样的气势,什么样的阻滞破不开? 川芎,李时珍说它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也就是说它既走血分,又走气分。 三味药通力合作,把气血流通的道路打开来,让气血畅通无阻。 第四梯队用的是桂枝,桂枝是肉桂树枝头最上面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是植物枝条上最具有生命力的地方,就像人的四肢,向外舒展。桂枝相当于引药,把气血引到四肢来。 血痹汤是中医祛除麻木的“杀手锏”,当然,如果你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建议先试试黄芪桂枝五物汤,养其真,顺其性,身体自会慢慢协调起来。
前几天门诊的时候有一个女性患者来找我,她说她贫血得厉害,症状主要是头晕乏力、食欲不振,问我能不能中医调理,我看了他的血常规血红蛋白只有66g/L,然后出院小结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住院期间补充了些铁剂和叶酸,但症状没有明显的缓解。 血红蛋白66g/L其实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数字,输血吧,她这个算是慢性贫血,不算急性失血所以达不到标准,而且现在血也比较紧张,加上患者也不愿意输血,所以住院期间没有给她输血,但是这个指标又确实有点危险,加上患者还有头晕乏力这个症状,不去处理肯定是不行的,然后应用铁剂呢,一般要看三周后的结果,如果三周后有效果当然最好,依然没有效果的话就不考虑是缺铁性贫血,就得考虑其他原因了。医院的医生也确实这么交代她,叫她三周后复查血常规,如果无明显升高就考虑行骨髓穿刺等检查了。 三周后患者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0g/L,上升不明显,考虑铁剂效果不佳,患者打算去做个骨髓穿刺,患者又去找了个医生看,那个医生说暂时没有必要做这个骨髓穿刺,继续服用铁片。正好呢他父亲是我的老病人,就说要不要找我中医调理下,所以她就来找我了。 我结合她的情况,就给她以当归补血汤(其中黄芪用了50g,当归10g)为主方加减开了7付药,嘱她吃完后找我复诊。昨天吃完今天她一大早就来了,我给她开了急查血常规,半小时后结果出来显示血红蛋白已经长到94g/L了,效果显著。 其实我在临床上经常用这个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效果都还不错。当然这里黄芪用量一定要大,我当时其实只是想先用七付药试一试,如果效果不明显是打算黄芪用120g的,为什么呢?中医里讲“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贫血的情况下补血反而是次要的,补气才是第一位,方子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补气生血以达到治疗贫血的目的。 这个方子并不是我所创制的,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的一个方子。方子中就两味药:黄芪,当归。黄芪和当归的配比是5:1,配伍经典,药简力宏,广泛的用于治疗贫血、失血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