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5岁主诉:躯干丘疹20年现病史:患者自青春期开始,躯干部出现丘疹,渐增多,变大,表面粗糙,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用激素药物外用,未见明显好转,发病以来,无关节痛、无口腔溃疡、心慌、气促等不适,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无异常。就诊我院门诊。既往史:平素健康。家族史:其父亲有类似疾病史。皮肤科检查:躯干部及双侧腋下见弥漫性1-2cm大小角化性及棘状丘疹,表面粗糙。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在角质层内有一楔形的鸡眼样板,它是一个由角化不全细胞所组成的细胞柱,在鸡眼样板下方的颗粒层消失,棘层变薄,棘细胞层内有胞浆嗜酸性染、核深染的角化不良细胞。诊断:汗孔角化症(点状)治疗:1.外用0.05%~0.1%维A酸软膏。 2.口服维甲酸类药物:阿维A酯、阿维A或异维A酸简介: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临床上以边缘堤状隆起,中央处皮肤轻度萎缩为特征,往往无自觉症状,多见于男性。一般在幼年时发病,但也有到成年以后才发病。本病病程缓慢,皮损可长期存在,很难痊愈。本病除经典斑块型外,还有浅表播散型、单侧线状型、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型、显著角化过度型、炎症角化型、掌跖掌泛发性型及点状型汗孔角化病。本例患者为女性,临床分型又是少见的点状型汗孔角化病。
一、皮肤病理诊断的重要意义 皮肤病种类繁多,总共大约有2000多种皮肤病,是所有医学分科中病种最多的。任何疾病,要想获得到好的治疗效果,首选就是要诊断明确,皮肤病也不例外。许多人都认为皮肤病难治,实际上诊断不清导致不能针对性的治疗也是原因之一。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皮肤科胡晋华 皮肤病发于体表,因而对皮肤损害的观察是诊断皮肤疾病的主要手段。以往,这一观察主要是靠肉眼以及用某些辅助方法(如放大镜等)观察皮肤表面皮疹来完成,这也是皮肤科所特有诊断方法,而且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病理学的进步,用显微镜进一步观察表面皮肤下组织变化的皮肤病理检查也普遍应用于皮肤科临床,并成为皮肤病学诊断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现代皮肤科界有这样的说法,不懂皮肤病理的皮肤科医生只能算半个皮肤科医生,说明了皮肤病理对皮肤病正确诊断的重要意义。 二、哪些皮肤病需要做皮肤病理? 对大多数疾病而言,单纯的肉眼观察很难得到准确可靠的诊断。比如,扁平苔藓是皮肤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很高,但一些不典型的扁平苔藓肉眼很难和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痒疹、皮肤淀粉样变病等相区别,但该病在病理上却具有特征性,不存在诊断上的困难。又如,天疱疮和类天疱疮肉眼看均为水疱和大疱,但并不能完全确定究竟是那一种病,而这两种病在治疗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诊断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疾病的控制和预后。 理论上讲,所有的疾病要得出业内公认的诊断结果,都需要有病理诊断,只有具备了组织病理,诊断才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一般,以下情况做皮肤病理是必不可少的: 1.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以及在治疗后怀疑有复发倾向的肿瘤。 2.麻风及皮肤结核等肉芽肿性疾病 ,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麻风及皮肤结核,在诊断、分类、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方面均有相当的价值。 3.大疱性皮肤病及血管炎 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及分类。 4.某些具有病原体的皮肤病 如各种深部真菌病、皮肤黑热病、猪囊虫病等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找到病原体而明确诊断。 5.具有相对特异性组织改变的皮肤病 如结缔组织病,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皮肤淀粉样变、放射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协助临床诊断。 6.具有一定特异病变的某些皮肤病如银屑病、扁平苔藓等。 7.某些临床诊断不明的疾病 病因不清的皮肤病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时能提供诊断线索或能提供某些疾病的病因。 三、目前我院开展皮肤病理诊断的情况 我院自2007年7月开展皮肤病理诊断以来,为患者诊断各类皮肤病1500多例,许多疑难杂症明确了诊断,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2010年5月,一名来自福州永泰的到我市明溪做客,主人的邻居看见客人满脸暗红斑,象喝醉酒一样,个别部位出现破溃,就建议他到三明市皮肤病医院检查。该病人已在福州某皮肤病医院治疗大半年,诊断他是孢子丝菌病,治疗也时好时坏。到我院后,我接诊了病人,根据临床症状,怀疑他患的是麻风病,给予了组织涂片及皮肤病理检查,证明他患的是麻风病,经治疗半年后症状明显好转。 随着皮肤病理组织检查病例的增多,病理科医生的业务水平逐渐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得到提升。目前我市各县区皮肤科医生遇到皮肤病疑难杂症都推荐到我院检查治疗,通过专家会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等,大多数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加强了对基层医院皮肤科医生业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