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发物?“中医方面” 从中医角度,发物的“发”,可以理解成“诱发、引发、助发”,发物一般来说,按照发物的性能分为六大类: 一为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鹅、鸡蛋、椿芽等; 三是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 四是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 五是发动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 六是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西医方面” 从西医角度,“发物”致病主要有三种原因: 一是激素诱发。如鸡肉、羊肉等,所含激素会刺激人体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 二是致敏引发。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豆腐乳有时也会引起哮喘病复发。 三是刺激促发。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肠胃刺激,造成炎症。 我能吃发物吗?其实,西医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发物。不过,考虑到乳腺癌是一种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所以还是建议吃富含纤维素及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食用含有激素类的食物,比如黄豆,豆腐、鸡肉,蜂蜜等。 一般来说,乳腺癌患者的饮食,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病人有良好的食欲,合理的饮食结构,荤素搭配,充足的优质蛋白(新鲜的鱼虾)、维生素、蔬菜和水果等,均可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细菌或肿瘤细胞的侵犯。此外,适当补充坚果类食物(富含脂肪),能够为机体补充的能量,同时,坚果内富含的油脂对肠道的润滑作用,还能够预防和缓解便秘的发生。 因此,“发物”并不是乳腺癌患者的禁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鱼肉果蔬,避免吸烟饮酒,控制体重稳定,才是保持健康的法宝。
说起化疗,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化疗是不少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化疗这把双刃剑,锋利的刀刃在杀死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同时,也会不小心误杀我们体内其他快速增殖的细胞,患者可能会面临脱发、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拉肚子等副反应。 骨髓抑制就是化疗最常见也是较为凶险的不良反应,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白细胞降低和血小板减少,或贫血。为了保证治疗的延续性,避免因白细胞降低导致治疗中断或造成严重感染,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化疗方案的强度和白细胞降低的程度选择使用“升白针”进行处理。 说起“升白针”,又是一个可以引起患者家属们高度“共鸣和讨论”的话题!在平日病房,患者们私下关于“升白针”的讨论,大致分为“不能打”、“多打点”两派... “不能打”派“多打点”派什么是升白针?升白针,简单来说,就是打了可以提升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的一种针剂。主要成分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它的作用就是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加快产生白细胞,以达到“升白”的目的。 升白针有几种?升白针主要有长效和短效两种。 短效升白针 短效升白针常用于解救白细胞降低,通常是在复查血常规时发现白细胞中度以上降低时使用。由于药效效持续时间较短,因此需要每天打针给药,一般打3天复查白细胞,如果正常或接近正常就不需要打了,如果结果依旧不理想就继续打直至白细胞达标。 长效升白针 长效升白针主要用于预防白细胞降低,一般在化疗结束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预防性注射一次。它相比短效升白针而言,维持药效时间更长(约两周),因此不用每日注射。长效升白针适合化疗周期大于2周的方案,单周化疗方案不推荐长效升白针。 考虑到长效升白针的价格要比短效升白针价格高,也有部分患者预防性选用短效升白针,连续每日注射 5~7天,以降低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长效还是短效预防升白,都不能100%保证白细胞不减少,因此化疗间期都建议常规每周查一次血常规,监测白细胞的数量。 首先,从化疗方案来说,每个患者的方案不同,使用的药物自然也不同。不同化疗药物对骨髓的造血能力的抑制作用不同。有些患者用的化疗药对骨髓抑制本身较弱,白细胞下降风险很低,通常大部分患者的白细胞在化疗后14-21天左右就可以逐渐自然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可以不做预防性升白,每周复查血常规即可。但部分患者的化疗方案所使用的药物杀白细胞能力很强,可能导致长时间和重度的骨髓抑制,因此需要“提前”用升白针来降低感染风险或避免治疗延迟。 其次,从患者角度来说,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不尽相同,比如一些年纪较大或合并有慢性心、肺、肝、肾等疾病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差,一旦发生感染对他们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因此为了让他们尽快度过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这段危险时期,需要及时给予升白针! 一言以蔽之,用不用升白针,什么时候用,用哪一种是医生操心的事!医患之间分好的“工”不要打破,专业的事应该要交给专业的人做!患者要做的就是乖乖遵医嘱,把心放肚子头好好配合,家属更理应做好支持工作! 升白针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应用升白针的患者,在白细胞的恢复期时常见出现骨痛和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骨痛是最明显、也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通常持续2-3天,一般停药后会逐渐缓解。疼痛部位通常多出现于背部脊椎、腰骶部,轻症可能表现为肌肉骨骼的酸胀或抽痛感,一般无需处理。如症状较重出现疼痛难忍,可以联系主管医生进行处理。 部分患者打完升白针后可能出现“嗜中性粒细胞性皮炎”并发症,表现为发热、皮疹等,建议遵医嘱使用药物缓解。 升白针容易导致白血病?那些被“不能打升白针,会导致白血病”吓得不轻,宁愿冒着高度会感染的风险也拒绝打升白针的患者请看过来。 的确,升白针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骨髓中的造血细胞并使其增殖,但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根据2010年发布的一项重要研究显示:使用升白针组发生的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较不用升白针组提高了0.4%,可以说是是微乎其微,而不用升白针组比升白针组更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增加了3.4%的死亡率。也就是说,该用升白针但不用虽然能降低了一点点白血病风险,但却大大提高了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当白细胞严重降低时,遵医嘱该打针就要打,不要一味拒绝,“丢了黄牛切撵蚊子”!这是非常无知和危险的!
2020年全球新发乳腺癌226万例,首次超过肺癌(221万例),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占到了新发癌症病例的11.7%。在新确诊的癌症患者中,每8名就有1名是乳腺癌患者。而中国是乳腺癌大国,2020年新发乳腺癌约42万例,并导致近12万人死亡。通过筛查,提高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乳腺癌预后、降低死亡风险的重要措施。 那么哪些人应进行乳腺癌筛查?高风险人群 符合下列1、2、3中任意条件的女性,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1.具有遗传家族史,即具备以下任意一项的女性:1)一级亲属(母亲、女儿以及姐妹)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2)二级亲属(姑、姨、祖母和外祖母)中,2人及以上50岁前患乳腺癌;3)二级亲属中,2人及以上50岁前患卵巢癌;4)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2.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1)月经初潮年龄≤12岁;2)绝经年龄≥55岁;3)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4)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5)45岁后乳腺X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性或致密性。 3.具备以下任意两项者:1)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短于4个月;2)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30岁;3)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疗法不少于半年;4)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不少于2次。 如何筛查一般风险人群:每1-2年应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如不具备乳腺超声检查条件,宜使用乳腺X线摄影检查。 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检查。 当拿到筛查结果时,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筛查结果需要不需要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