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注新冠疫苗的 丁香医生 3月31日 收录于话题 #疫苗 3个 就在 3 月 29 日,卫健委发布了《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这意味着正式向大众开放了新冠疫苗的接种。 等了这么久的新冠疫苗,终于可以打到了! 昨天,我们发布了一篇关于这份指南的详细解读(点此查看)。评论区很多人蠢蠢欲动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疑惑: 对某些东西过敏可不可以打? 备孕、哺乳期可不可以打? 前段时间接种了 HPV 疫苗可不可以打? 吃了太多水果胃不舒服,能不能打? 数千个疑问,五花八门,有些很有共性,有些则非常个性…… 我们梳理了大家的疑问,咨询专家后给到答案:当有下面这些情况时,到底能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如果你和小伙伴也有同样的疑问,快一起来对照看看吧。 目录 一、过敏性疾病 二、正在发热 三、急性疾病 四、慢性疾病 五、慢性免疫功能受损的疾病 六、特殊神经系统疾病 七、女性的特殊情况 八、接种其他疫苗、吃药前后 九、其他情况 一、过敏性疾病 这些情况打不打 1 青霉素过敏 可以接种 2 头孢过敏 可以接种 3 鸡蛋过敏 可以接种 4 花生过敏 可以接种 5 海鲜过敏 可以接种 6 酒精过敏 可以接种 7 麦麸过敏 可以接种 8 芒果过敏 可以接种 9 花粉过敏 可以接种 10 尘螨过敏 可以接种 11 HPV 疫苗过敏 不能接种 12 流感疫苗过敏 不能接种 13 乙肝疫苗过敏 不能接种 14 肺炎球菌疫苗过敏 不能接种 总原则 当存在对任何疫苗过敏时,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极少数情况有人对可能出现在疫苗里的辅料成分过敏,比如氢氧化铝,那也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除了疫苗过敏和这种极少见的疫苗辅料成分过敏之外,其他的过敏,不管是药物过敏,还是食物过敏,都不影响新冠疫苗接种。 二、因疾病正在发热 这些情况打不打打 15 感冒正在发热 不能接种 (好了再说嘛) 16 尿道炎正发热 不能接种 (好了再说嘛) 17 伤口感染正发热 不能接种 (好了再说嘛) 总原则 不管是什么疾病,只要是引起了发热表现,比如感冒正在发热,比如泌尿系感染正在发热,都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如果没有发热,症状很轻微不影响生活,比如多数的感冒,都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三、急性疾病 这些情况打不打 18 轻微感冒戴口罩去上班 可以接种 19 切菜划破手指消毒包扎 可以接种 20 昨晚吃火锅今天有点儿拉肚子 可以接种 21 假装肚子痛不去上班 可以接种 22 重感冒卧床 不能接种 (好了再说嘛) 23 急性荨麻疹发作 奇痒难忍 不能接种 (好了再说嘛) 24 玩儿奥特曼游戏腿骨折了 不能接种 (好了再说嘛) 25 吃毒蘑菇看到小人儿住院了 不能接种 (好了再说嘛) 总原则 那些不常有发热的急性疾病,一般可以通过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是不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症状较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工作,不适合此时接种新冠疫苗。 图片 四、慢性疾病 这些情况打不打 26 甲亢甲减药物控制稳定 可以接种 27 糖尿病没有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可以接种 28 高血压没出现高血压脑病等严重情况 可以接种 29 慢性湿疹没有什么明显发作 可以接种 30 慢性荨麻疹当前症状不明显 可以接种 31 慢性鼻炎现在鼻部症状不严重 可以接种 32 慢乙肝现在处于携带期 不用吃抗病毒药治疗 可以接种 33 肺结核现在不是活动性的 可以接种 34 银屑病非脓疱型等急性类型 可以接种 35 慢阻肺非急性发作期 没有明显咳喘 可以接种 36 强直性脊柱炎没有急性疼痛表现 可以接种 37 甲亢甲减:吃药控制不佳,甲状腺素水平很不稳定 不能接种 38 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不能接种 39 高血压合并高血压脑病 不能接种 总原则 正在治疗,没能控制良好的慢性疾病。比如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接受化放疗期间,或者糖尿病患者出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期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脑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素很不稳定等,都不适合进行新冠疫苗接种。 稳定的慢性病,比如有肿瘤病史,现在不需要什么治疗,药物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都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但有肿瘤病史时建议优先考虑灭活新冠疫苗和亚单位新冠疫苗。 图片 五、慢性免疫功能受损的疾病 这些情况打不打 40 胃癌接受化疗期间 不建议接种 41 胃癌病情平稳,目前不需要化疗等治疗 优先考虑灭活或者亚单位新冠疫苗 42 肾移植后吃免疫抑制药物 优先考虑灭活或者亚单位新冠疫苗 43 HIV 感染 优先考虑灭活或者亚单位新冠疫苗 总原则 恶性肿瘤、HIV 感染、慢性肾脏病、器官移植后等可能出现免疫功能受损,这些人群不建议接种腺病毒疫苗,可以选择灭活或者亚单位疫苗。 图片 六、特殊神经系统疾病 这些情况打不打 44 近期有发作的癫痫 不建议接种 45 近期发作的吉兰-巴雷综合征 不建议接种 总原则 近期有发作的癫痫、近期出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等不能接种新冠疫苗。如果病情控制良好, 已多年不发作时,也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因为神经系统疾病相对比较复杂,请根据自己情况事先咨询当地疫苗接种部门。
多喝水 多饮水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胆汁的过度浓缩。这里所谓的多喝水,指的是多喝白水或者是淡茶,避免喝一些甜饮料。 三餐规律,饮食三低 三餐规律好理解,起居规律,按时吃饭,不吃油腻夜宵。晚上实在需要增加夜宵,宜选择吃较为清淡的食物。而饮食三低指的是低脂肪、低糖、低盐,这是对于已患胆结石病人的饮食要求。另外,多摄入点水果蔬菜,足够的膳食纤维可是有利于预防胆结石发生的。 加强运动,预防肥胖 对于体脂肪过高,肥胖或者腰围过大的胆结石患者,首要任务就是减肥。不过不要求快速减肥,快速减肥反而会不利胆结石的防控。 主食一半换全谷杂粮 主食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淀粉类食物。淀粉类食物对于肝脏和胆囊刺激都比较小,带来的负担也比较小。整体来说,胆囊疾病患者饮食适合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和较低的脂肪饮食。把主食的一半换成全谷杂粮,既能保证能量的供应,又能减缓血糖的波动。 蛋白质不是禁忌 得了胆结石患者可能会听说饮食要注意油脂和高蛋白的摄入。确实蛋白质和脂肪都会刺激缩胆囊素,但是身体如果没有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对于后期身体恢复也是不利的。所以建议选择像鱼、瘦肉、低脂奶类还有豆制品这类的优质蛋白质。蔬果对于胆结石患者是有好处的,不过水果建议一次不要吃太多,避免引起肠道产气,引起胆囊收缩。
胆囊结石(息肉)是世界范围常见病,患病率在10%左右,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然而胆囊切除后,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带来各种问题和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对胆囊功能的从新认识,内镜保胆取石(息肉)手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开始应用,从而带来胆囊结石复发和预防复发的问题,目前明确提出胆石症的三级预防概念,一级预防针对有成石倾向但尚未成石的高位人群,防止结石形成,即对于容易发生结石的人,从调节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方面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防止无症状的胆石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和并发症,阻止胆石患者从无症状向有症状的转变;三级预防着重胆石症非手术治疗后的复发,即对于一些已经通过药物溶石、冲击波碎石等治疗后结石消除的人,积极预防结石的复发,胆石症的预防研究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一、 胆石病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的目的是防止胆石形成,胆石的发生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阴损,前者较难改变,而后者则能够调整。胆固醇结石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热量和脂肪摄入高,胆石症发病率增加,摄入少则胆石发病减少,推荐下列预防措施。 1、 预防胆固醇过饱,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过多,胆汁排出多,肥胖患者应该减轻体重,消耗体内脂肪组织,其中胆固醇便排入胆汁并增加胆汁胆固醇量,因此避免肥胖有积极意义。 2、 增加摄入钙和纤维素 高钙和高纤维的食物可以降低血清脱氧胆酸,预防胆石形成。高钙和高纤维食物包括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 3、 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 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的减少不但可降低胆汁胆固醇含量,还可使胆汁成核活性降低。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对预防结石有促进作用。 4、 定时定量进餐和增加运动 推荐按时进餐,避免两餐间歇过长,减少胆汁酸肠-肝循环的阻断时间。建议三餐之后的临睡前增加一次小餐,缩短一夜的空腹时间,经常排空胆囊,不但促进胆汁酸循环,还减少胆汁在胆囊中停留的时间。这种饮食方式可能增加热卡的摄入,导致肥胖的危险。因此要增加体力活动,促进能量消耗。 5、 预防华支睾吸虫感染 在华支睾吸虫感染流行区(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胆囊结石和胆汁中均发现有大量的华支睾吸虫虫卵,说明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石形成有相关性。 二、二级预防 定期的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最好方法,胆石症的二级预防还要防止无症状的胆石症转化为有症状胆石症。文献报道无症状的胆囊结石24%--34%在10年内出现症状,而且无法预测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生。保胆取石手术是治疗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最积极有效的方法,该术式保证了胆囊的良好转归,减少了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减少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减少了胆囊癌的发生。在胆囊未发生严重的病理改变以前,积极地实施保胆手术,既去除了病因,保留胆囊,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胆囊的功能。 三、硬质胆道镜取石(息肉)保胆手术后复发的预防 术后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少食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类、蛋黄等并辅以熊去氧胆酸治疗或牛磺熊脱氧胆酸。术后随访发现胆泥出现患者,间断口服33%硫酸镁溶液,临床证实效果良好。定期复查、定期随访。
胆囊结石(息肉)是世界范围常见病,患病率在10%左右,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然而胆囊切除后,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带来各种问题和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对胆囊功能的从新认识,内镜保胆取石(息肉)手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开始应用,从而带来胆囊结石复发和预防复发的问题,目前明确提出胆石症的三级预防概念,一级预防针对有成石倾向但尚未成石的高位人群,防止结石形成,即对于容易发生结石的人,从调节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方面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防止无症状的胆石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和并发症,阻止胆石患者从无症状向有症状的转变;三级预防着重胆石症非手术治疗后的复发,即对于一些已经通过药物溶石、冲击波碎石等治疗后结石消除的人,积极预防结石的复发,胆石症的预防研究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优势有:(1)既取尽了结石,又保留了胆囊功能,同时避免了胆囊切除引发的严重并发症;术后结石即使复发,也可再行LC;(2)患者创伤小,切口美观,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疼痛轻,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生存质量较高。 (3)操作难度不大,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4)在纤维胆道镜下取石,可清晰看到胆囊管开口,避免结石残留,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5)胆囊管预置塑料夹可预防继发性胆总管结石;(6)术中发现不适合行保胆取石术的患者,可直接行LC。 在住院费用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既达到了微创治疗的目的,又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和胆道的完整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值得推广。
近年来,患上胆结石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患上胆结石之后,并没有出现疼痛等症状,对其不以为意。有些人在得了胆结石之后惴惴不安,恨不得马上接受手术治疗。还有一些患者一直在切除胆囊和保胆取石之间犹豫不决。那么,得了胆结石之后,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一般来说,胆结石患者腹部反复疼痛,且服药后难以好转,就基本说明该患者已经到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地步。但如果腹部没有疼痛等症状,患者还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吗?有些人认为,胆结石“不痛则不动”,这种观点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或者症状较轻口服利胆药物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的可以暂不考虑手术。但要经常复查,如果出现炎症加重、病情经常反复或者胆囊出现萎缩等癌变高危因素时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什么是保胆取石手术? 保胆取石手术是通过手术的手段将结石取出而不进行胆囊切除。在技术上大多数胆囊结石都可以手术取出,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这样去做,因为有一部分患者胆囊炎症重无法保留,或者胆囊功能差的患者胆囊结石有很高的复发率,这都是不能保胆的。保胆手术包括传统开腹的和现在常规微创腹腔镜辅助手术两种。 哪些情况可以考虑保胆取石? (1)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胆囊结石,即所谓结石处于“静息状态”。 (2)胆囊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收缩功能: 1) 胆囊功能是选择保胆还是切胆的重要依据。有功能的胆囊(功能好的胆囊)应该保护,无功能的胆囊(功能很差的胆囊)应该切除。 2) 但是胆囊收缩功能不能完全代替胆囊功能,因为胆囊收缩功能受胆囊管通畅情况、胆囊腔内结石的多少、胆囊炎症情况等等影响。 3) 在保胆取石术后,如果能有效治疗,胆囊收缩功能能有所好转。 4) 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情况下,对胆囊功能的判断应该综合分析,包括:胆囊壁情况、胆汁情况、胆囊管通畅情况 (3)胆囊不能过大或过小,胆囊长径在6-8cm之间,囊内不能有分隔。 (4)上腹部最好没有开腹手术史、穿孔等急性炎症史。 (5)超声下胆囊胆汁内透声良好、胆囊粘膜光滑、胆囊壁在3~4mm以内,结石为单个或多个(泥沙样结石除外),形态规整,结石可随体外的改变而移动。
胆囊有贮存胆汁的功能 胆囊有吸收水分、浓缩胆汁的功能 胆囊有在CCK作用下收缩排泄胆汁的功能。 胆囊有分泌粘液功能 胆囊有免役功能 胆囊对胆道流体压力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