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黄永健 主任医师 常州三院 眼科
A comparison of master eye operation with slave eye operation on patients with exotropia Huang YongjianEYE&ENT Hospital of Changzhou city , Changzhou 213001 ,Jiangshu Province,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aster eye operation on patients with exotropia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exotropia was given master eye operation and then research the post- operation visual acuity 、surgical amount and stereopsis visionResult: Compared with slave eye operation, the surgical results were better in the master eye operation in the surgical amount (p<0.01), post- operation visual acuity(p<0.05), stereopsis vision(p<0.05).< p="">Conclusion:Master eye operation on patients with exotropia have better effect than slave eye operation.Key words : Exotropia, Master eye operation, surgical amount, stereopsis vision摘要 目的:观察主眼手术矫正共同性外斜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共同性外斜视的患者进行主眼手术,观察手术量、术后视力和立体视的恢复效果结果:通过和非主眼手术组的对比,行主眼手术者的手术量明显减小(p<0.01),术后视力、立体视均较非主眼手术组有明显提高(p<0.05)。< p="">结论:手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时,主眼手术较非主眼手术有更好的效果。关键词:共同性外斜视,主眼手术,手术量,立体视自1979年日本三井幸彦提出外斜视在主眼手术起,许多人做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在主眼手术可以减少手术量,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1〕。我们自2004年至今,观察120例外斜视病人,主眼手术者,手术量比非主眼手术的小,术后视力、立体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及分组:本组共120例,分为两组,主眼手术组60例,非主眼手术组60例,两组均含有10例矫正视力≤0.1。其中间歇性外斜视78 例,恒定性外斜视 42 例。斜视度数在15~50。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从4岁~ 25岁,7周岁以上者96例。主眼确定方法:魔术师镊子现象〔1-2〕用镊子夹持表面麻醉后的主眼内侧球结膜,使眼球被动内转,则从眼(对侧眼)外斜视眼向内转达正位,记此现象为主眼MF(+),如此主眼为右眼/左眼,就记做右眼/左眼MF(+)。反之,牵拉从眼(如为左眼)内侧球结膜迫使眼球内转时,主眼 (右眼)无内转,可记左眼 (一);对交替性外斜视间歇性交替性外斜视双眼均可充当主眼引发双侧MF"(+)。根据斜视度数选择手术方法:主眼组选择主眼外直肌后徙或主眼外直肌后徙加内直肌缩短;非眼组选择非主眼外直肌后徙或非主眼外直肌后徙加内直肌缩短。术前按常州市眼耳鼻咽喉医院对共同性斜视手术量的估计设计手术方案:外直肌后徙1mm矫正2-3、内直肌缩短1mm矫正4-5、同时外直肌后徙加内直肌缩短1mm矫正10设计手术量。7周岁以下采用全身麻醉,7周岁以上患者采用局部麻醉。观察指标:术中手术量,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位、双眼单视功能。结果一、视力主眼手术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主眼手术组10只非主眼中,裸眼视力提高>1行者8只眼,其中无明显屈光状态改变者;非主眼手术组:10只非主眼中,裸眼视力提高>1行者5只眼;无明显屈光状态改变者。术后非主眼视力提高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二、术后眼位主眼手术组:术后一周,手术欠矫者5无过矫者,双眼正位者55例。随访6—10个月,2例手术欠矫10,其余58眼位均为正位,无过矫者。非主眼手术组:术后一周,手术欠矫者9例,无过矫者,双眼正位者51例;随访6—10个月,手术欠矫者8例,另有2例术后一周正位者发展成为连续性内斜视,后经主眼二次手术治愈。三、术后立体视的比较主眼手术组:术后无同时视功能者10例,I级以上者28例,Ⅲ级者22例,其中22例为术前无同时视功能者,7周岁以上50例。非主眼手术组:术后无同时视功能者16例,I级以上者26例,Ⅲ级者18例,其中20例为术前无同时视功能者,7周岁以上者46例。术后I、Ⅲ级视功能恢复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p="">四、手术情况1.手术量与斜视度数:主眼手术组外直肌后徙1mm手术量平均可矫正3.18,外直肌后徙加内直肌缩短1mm手术量平均可矫正斜视度数9.0。非主眼手术组外直肌后徙1 mm手术量平均可矫正2.25,外直肌后徙加内直肌缩短1mm手术量平均可矫正7.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 p="">2.平均手术量:主眼手术组手术量范围5-13mm,每例平均手术量10.2mm;非主眼手术组手术量范围6-15mm,每例平均手术量13.3mm;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p="">讨论一般认为外斜视发生时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辐辏功能障碍或融合发育不全或建立的融合又丧失引起的。日本三井幸彦于1979前提出外斜视产生原因主要是在来自主眼的异常神经冲动引起,即主眼发出的持续性异常刺激,传到从眼外直肌并引起后者收缩所致〔1〕。有人报道外斜视是异常冲动与融合辐辏相比占优势造成的,而对主眼手术是解除了异常神经冲动的作用,使融合转为优势,外斜视得以改善〔3〕。而在做MF试验时并没有解除异常神经冲动,外斜视同样能消失。因此,我们认为三井幸彦提出采用主眼手术方法矫正斜视的治疗原则,这个理论类似于永久的MF。一、术后眼位比较本研究采用两种手术方法,分别对60例外斜视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双眼正位者主眼手术组56倒,非主眼手术48例,两组均无过矫者;两组患者术前平均斜视度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三井幸彦的理论在本研究实践中得到验证。以往治疗斜视手术设计对无法恢复双眼单视希望的单眼视者,一般只在非注视眼上手术,但斜度过大者,必要时也可手术双眼〔4〕。本研究两组,术前非主眼矫正视力<0.1者均为10例,主眼手术组术后随访个月6-10个月,眼位均为正位;非主眼手术组中,术后随访6-10个月,3例斜视欠矫正,另有2例发展成连续性内斜视。< p="">二、术后非主眼视力的比较文献报道非主眼视力低于1.0的外斜视患者,主眼手术后部分非主眼视力得到改善〔5〕。本研究中,主眼手术组非主眼裸眼视力提高>1行者8只眼;非主眼手术组非主眼裸眼视力提高>1行者3只眼,但两组均没有观察到屈光状态明显改变者。术非主眼视力提高者两组比后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非主眼手术组术后眼位和非主眼视力的改善程度,进一步说明了主眼手术治疗斜视的优势。< p="">三、术后立体视的比较斜视是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发育的疾病之一,斜视治疗的最高原则就是消除引起双眼视觉紊乱的障碍,设法保存和恢复双眼单视功能〔6〕。有研究发现视力和立体视的发育过程都存在着有发育可属性的关键期,到5-6岁时双眼视觉趋于稳定和完善〔7〕。不少人认为7岁以上特别是成年人斜视术后无法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本研究中,主眼手术组术后无同时视功能者10例,I级视功能以上者28例,Ⅲ级视功能者22例,其中22例为术前无同时视功能者,7周岁以上者50例;非主眼手术组术后无同时视功能者16例,I级视功能以上者26例,Ⅲ级者18侧,其中20例为术前无同时视功能者,7周岁以上者46例。I、Ⅲ级视功能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本组斜视患者有96例均为7周岁以上患者,根据术后立体视觉重建情况,两组立体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亦有研究表明人类视觉系统的可塑性可以延长到12岁甚至更长,但是其可塑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8〕。综合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观点:为促进儿童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和完善必须尽早矫正斜视,矫正的目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国外一些斜视学者如Parks和Knapp赞成早期手术,Pratt—Johnson,Barlon和Tillson分析了100例手术结果,4岁前手术比4岁后手术效果好。Hardesty也同意早期手术。而Jampolsky,Burian及yon Noorden等赞成延期手术,认为对视觉尚未成熟的儿童行手术,怕术后引起过矫,发生连续性内斜视,引起弱视和丧失立体视〔9〕。四、术中手术量的比较本研究结果表明,主眼手术组平均手术量明显低于非主眼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尽管术后两组患者眼位情况基本接近,但主眼手术组眼外肌1mm手术量可矫正的平均斜视度数明显大于非主眼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由此说明主眼手术与非主眼手术比较,不但疗效相同,而且前者的手术量和手术次数明显少于后者。综上所述,治疗共同性斜视患者,主眼手术方法疗效好、损伤轻,值得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Mitsui Y,et a1.Jpn J Ophthalmol 1979 23:2272.三井幸彦.斜视原因匕治疗Ⅺ.Magician s forceps phenomenon.临眼1980;34(1):68.3.田振兰,刘伟,张存福.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6;l8(1):61-62.4.杨景存.眼外肌病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354-355.5.张方华.外斜视的原因和治疗.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1;(3):144-148.6.赫雨时.斜视[M].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97-99,26-29.7.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0.8.刘双珍,谭佳.影响弱视儿童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的多因素分析.眼视光学杂志2008;10(4):281-284.9.邵庆,梁平.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75例临床分析.临床眼科杂志2005;13(5):449-450.
虹膜爪形人工晶体植入10年(1979-1989)回顾性研究 G. van der Veen 引言1978年,由Worst推出了Worst虹膜爪或Lobster爪形人工晶体。最初,这种晶体仅用于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而且是作为备用品用于那些后囊膜破裂的患者。因为其良好的临床效果,它逐渐被用于囊内白内障摘除(ICCE)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ECCE)中的人工晶体一期植入。虹膜爪形人工晶体是通过将晶体的“爪”反向两点包埋进虹膜组织而固定于虹膜表面上。固定点位于中周部的虹膜基质,经过包埋固定,晶体便动弹不得。虹膜爪形人工晶体植入正越来越普遍。到1990年为止,在荷兰已经进行了大约11,000例该种晶体植入手术。目前,虹膜爪形人工晶体占荷兰每年植入人工晶体总数的12%。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虹膜爪形人工晶体植入已达到约40,000例。在改良虹膜爪形人工晶体——Worst-Singh虹膜爪形晶体植入方面,印度Amristar的 Daljit Singh医生更是经验丰富。在这种改良的人工晶体中,两个固定点不是完全反向的,而是成一定夹角,这样就使虹膜组织包埋变得更加容易。该手术效果极好[10-13]。回顾性研究为了评价虹膜爪形人工晶体植入的短期和长期效果,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在开展此项手术的四家医院里,虹膜爪形人工晶体主要是用于白内障患者手术的一期人工晶体植入。该人工晶体回顾性研究时间为1979-1989年。所评估患者总数为2488例,每位医生所进行的手术例数见图1。病例随访时间由3月至9年7月不等,平均3年。手术医生手术例数时间I1362’79 - ’89II506’84 - ’89III480’83 - ’89IV140’87 - ’89图1在该报告中,将对手术患者的视力情况和并发症进行相应介绍。材料与方法为评价虹膜爪形人工晶体植入的并发症,将1979-1984和1985-1989年间的手术病例分别进行了统计。之所以将二者区分开来,是因为1985年之前的人工晶体爪质量较差,晶体抛光程度较低,因此晶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评估病例中,男性占41%,女性占59%。性别’79 – ’84’85 – ’89合 计男3247931027女32711341461合 计56119272488图21979-1984图3(SEC:II期人工晶体植入;ICCE:白内障囊内摘除;ECCE:白内障囊外摘除)1985-1989图4图3和图4所示为1979-1984和1985-1989两个阶段不同年龄组植入人工晶体情况。两张图均显示,ICCE几乎都是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进行。ECCE在第二个阶段比例明显增加。在第一阶段中,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在年轻患者中相对较多,这些患者主要是外伤性白内障和先天性白内障。植入晶体类型及总数如图5所示。人工晶体植入手术’79 – ’84’85 – ’89合 计ECCE并人工晶体植入28615631849ICCE并人工晶体植入79225304人工晶体二期植入196139335合 计56119272488图5多中心研究本研究中,共有四位荷兰手术医生参加,他们进行的手术主要是老年性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一期植入。其中,有一位医生进行的只是Worst-Singh人工晶体植入。晶体植入方法参见文献[1,2,9,14,15]。人工晶体类型’79 – ’84’85 – ’89合 计Worst虹膜爪形晶体53914802019Worst-Singh虹膜爪形晶体22447469图6结果早期(1979-1984)和晚期(1985-1989)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类型、人工晶体类型、患者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等资料如图1-6所示。标准虹膜爪形人工晶体光学区直径为5mm,有一位医生在1986年之前使用的一直是6mm光学区直径的晶体。因此在他的病例中,晶体直径并不一致。晶体的设计和抛光技术自1985年起有所改进,但自1987年后就没有了什么变化。视力为了比较不同手术方法后患者视力情况,并使结果与参考文献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采用了图7所示的病例剔除标准。总共有27%的患者被剔除研究之外(图8)。病例剔除标准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弱视糖尿病角膜病青光眼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眼底病变随访时间不足3月末次术前视力超过6个月以前视力者图7合 计剔除后ECCE18491408ICCE304214SEC335201图8早期病例和晚期病例视力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将它们合并起来进行分析。ECCE术后最佳视力1979-1989图9ECCE术后最佳视力平均为0.85,而术前视力为0.19。ICCE术后最佳视力1979-1989图10ICCE术后最佳视力平均为0.65,而术前视力为0.15。该组病例中患者术后视力较低,一部分原因是其年龄较大。SEC术后最佳视力1979-1989图11ICCE和ECCE后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后患者最佳视力平均为0.7,而术前视力为0.6。并发症该手术中,可以出现大量与人工晶体固定和定位有关的特殊并发症。对虹膜组织包埋过少,可以导致人工晶体自发或外伤后半脱位;术后眼内残留较大气泡,可以在手术后早期造成人工晶体倾斜。与晶体有关的并发症将分两部分讨论。第一部分是与人工晶体相关的并发症,第二部分是手术技术相关并发症。人工晶体相关并发症并发症(%)’79 –’84N=561’85 – ’89N=1927虹膜夹持人工晶体倾斜人工晶体半脱位人工晶体复位人工晶体取出人工晶体置换0.21.13.01.6-2.10.050.20.50.10.3-图12虹膜夹持有两例患者,虹膜组织移位到下方人工晶体光学区之前。晶体的位置可以矫正,并且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人工晶体倾斜人工晶体倾斜出现在一些晶体爪没有脱位的患者。主要是因为手术切开混浊的后囊膜时,导致玻璃体向前脱垂入前房。有一例患者是因为眼内气泡造成人工晶体倾斜。而另两位患者因为人工晶体与角膜相接触而需要进行晶体复位。人工晶体半脱位部分患者可以在手术后自发或外伤后发生晶体的一个爪脱位而导致人工晶体半脱位。在早期病例,主要是因为晶体爪的柔韧性,而后期病例,人工晶体半脱位主要是因为晶体爪夹持虹膜组织过少。所有脱位晶体均经手术恢复原位。人工晶体复位表中所列均是因为虹膜组织夹持过少而进行了预防性人工晶体复位的患者。人工晶体取出人工晶体取出发生于一些复杂病例中,包括玻璃体的脱出,或人工晶体居中不良,有时取出人工晶体是因为其与角膜内皮接触引起了角膜水肿。在人工晶体取出的6例患者中,4例使用的是6mm光学直径的人工晶体。自1986年起这种人工晶体就不再使用了。人工晶体置换 一些早期病例接受了人工晶体取出和虹膜爪形人工晶体重置手术。主要原因是晶体弹性爪夹持虹膜组织过少,导致晶体半脱位或反复半脱位。与手术技术有关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相似。括号中内容提示患者既往有相关病史。并发症(%)’79 – ’84N=561’85 – ’89N=1927虹膜睫状体炎急性青光眼虹膜炎/葡萄膜炎角膜水肿/营养不良角膜移植全眼球炎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0.20.41.4(0.2)3.9(0.5)0.70.42.13.40.40.80.9(0.3)0.8(0.3)0.20.050.93.5图13虹膜睫状体炎当将虹膜基质误夹入人工晶体爪内时,可出现这种并发症。该并发症主要见于其中一位医生的早期病例。急性青光眼 由于瞳孔阻滞,手术后可以发生急性青光眼。几乎所有的病例均为虹膜切口太小或虹膜色素层未切穿而导致切口闭合。通过手术可以使眼压降至正常。虹膜炎/葡萄膜炎术后有26例患者出现虹膜炎。4例患者与人工晶体明确相关:1例为Worst-Singh晶体居中不良的复杂病例(早期病例),2例为Worst虹膜爪形人工晶体植入病例(晚期病例),另1例为抛光欠佳的早期病例(1980),后者引起了出血性虹膜炎。穿透性角膜移植 由于角膜失代偿,对一些患者不得不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这些患者中大部分人在手术前就已经患有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全眼球炎在早期病例中,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全眼球炎。其中1例患者在手术后1月进行了眼球摘除。图13中另两个与手术技术有关的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水肿)报道如下。黄斑囊样水肿 N=83(3.2%)’79 – ’84’85 – ’89平均视力ECCE(1849)ICCE(304)SEC(335)10(3.5%)3(3.8%)7(3.6%)48(3.1%)12(5.5%)3(2.9%)0.60.60.8图14早期病例和晚期病例间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具有可比性。手术技术与黄斑囊样水肿发生之间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在晚期病例中,ICCE手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率较高。视网膜脱离 N=34(1.3%)例数(%)年龄(平均)间隔时间(月)视力(终)ECCE(1849)ICCE(304)SEC(335)25(1.4)4(1.3)5(1.5)63834228.318.917.90.2(N=12)0.3(N=3)?图15白内障手术和视网膜脱离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ECCE组较ICCE组为长。视网膜脱离常发生于后发性白内障进行YAG激光治疗后。该研究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情况也进行了相关统计。图16所列资料为需要进行治疗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百分比。该结果未超出参考文献所报道的范围(3-50%)。后发性白内障治疗 N=613(30.9%)YAG激光(%)切开(%)清除(%)合计(%)ECCE(1849)ICCE(335)23.514.33.95.71.91.829.321.8图16结论在虹膜爪形人工晶体植入的早期阶段(’79-’84),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很显然与人工晶体设计和抛光技术的不完善有关。晶体的爪质量较差,因此晶体脱位风险相对较大。此外,早期的虹膜爪形人工晶体抛光往往较差。自1985年始,人工晶体的设计和抛光技术有了改进,使晶体相关并发症风险降至最小。对虹膜爪形晶体植入手术结果的分析证实了一些鲜明的事实。虹膜爪形人工晶体相关并发症较少,并且大多可以通过正确的植入方法得以预防。该研究结果表明,虹膜爪形晶体植入可以使患者达到良好的视力重建效果,并且并发症情况与文献中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具有可比性。对并发症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研究中各医生间的晶体特异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完全不同。出现于虹膜夹形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虹膜组织或萎缩,在本研究中并没有出现[2]。虹膜造影结果显示,晶体爪没有影响虹膜的血液供应,包埋处虹膜血管没有荧光渗漏(1990年2月,Kappelhof在荷兰眼科学会年会上报道了9例患者研究结果),1989年,Strobel对23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对虹膜组织唯一可见的“损害”有时可以被观察到,表现为晶体爪包埋部位虹膜的轻微脱色素。Fechner[2]和Singh[12]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患者虹膜很少出现明显的色素增殖团块。虹膜爪形人工晶体的包埋是通过按压位于虹膜皱折上方的晶体完成的,无需移动虹膜包埋镊。提拉虹膜组织到晶体爪内很容易造成虹膜断离,本研究中后者的发生率为0.5%。被包埋虹膜组织应达到1mm,较小的虹膜桥往往会导致晶体自发或轻度眼外伤后半脱位。研究证实,进行虹膜切除是必要的。如果虹膜切除不恰当,很容易发生瞳孔阻滞。临床研究结果已经证实手术经验对其有一定影响:因瞳孔阻滞而造成急性青光眼发作的早期病例数是晚期病例的4倍。晶体的位置偏心可导致虹膜夹持:虹膜组织移动到人工晶体光学区之前。当晶体偏心时,可以造成虹膜桥和角膜之间的粘连。隆起的虹膜桥可以在手术中以及手术后保护角膜内皮,使之避免与人工晶体接触。前房的变浅仅是使虹膜桥与角膜组织间相互接触。虹膜爪形人工晶体可用于多种情况,如ICCE或ECCE后的一期或二期晶体植入、三联手术以及眼外伤等[2,9,12,14,15,16]。虹膜爪形人工晶体也很适用于儿童患者的二期晶体植入。由于眼球的发育,可以很容易进行人工晶体的置换。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较小型号的晶体。在对超过500例的儿童使用虹膜爪形人工晶体后,Singh发现只发生了很小的并发症[10,11,13]。虹膜爪形晶体的固定原理已经被负度数人工晶体采用,用于有晶体眼高度近视的治疗[3-8,17]。总结对虹膜爪形人工晶体植入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研究后发现,该手术仅可出现少量不大能预防的并发症,包括:*晶体半脱位,由眼外伤造成;*晶体倾斜,由纤维条索形成、虹膜和残留晶体囊间粘连或玻璃体脱入前房造成。对已经掌握人工晶体植入技术的医生来讲,虹膜爪形人工晶体植入是安全的。参考文献1. THE IRIS CLAW LENS OF WORST – J.J. Alpar, P.U. Fechner. In: Intraocular lenses, Thieme, New York 1986, page 328-3352. DIE IRISKLAUEN-LINSE – P.U. Fechner Klin. Monatsbl. Fur Augenheilkunde 1987, Vol. 191, page 26-293. KUNSTLINSE ZUR KORREKTUR DES PHAKEN KURZSICHTIGEN AUGES – P.U. Fechner. Die Kontaktlinse 1989, Vol. 1, page 22-234. A NEW CONCAVE INTROCULAR LENS FOR THE CORRECTION OF MYOPIA – P.U. Fechner, J.G.F. Worst. European J. for Impl. Refr. Surgery 1989, Vol. 1, page 41-435. THE CORRECTION OF MYOPIA BY LENS IMPLANTATION INTO PHAKIC EYES – P.U. Fechner, G.L. vd Heijde, J.G.F. Worst. Am. J. of Ophthalmology 1989, Vol. 107, page 659-6636. INTRAOKULARE LINSE ZUR MYOPIEKORREKTION DES PHAKEN AUGES - P.U. Fechner, G.L. vd Heijde, J.G.F. Worst. Klin. Monatsbl. Fur Augenheilkunde 1988, Vol. 193, page 29-337. SOME OPTICAL ASPECTS OF IMPLANTATION OF AN IOL IN A MYOPIC EYE - G.L. vd Heijde. European J. for Impl. Refr. Surgery 1989, Vol. 1, page 245-2488. OPTISCHE KONSEQUENZEN DER IMPLANTATION EINER NEGATIVEN INTRAOKULARLINSE BEI MYOPEN PATIENTEN - G.L. vd Heijde, P.U. Fechner, J.G.F. Worst. Klin. Monatsbl. Fur Augenheilkunde 1988, Vol. 193, page 99-1029. DE IRIS CLAW LENS: EEN LENS MET TOEKOMST – L.I. Los, J.G.F. Worst Dialoog 1990, Vol. 2, page 24-2810. WORST-SINGH IRIS CLAW LENS IN CHILDREN – D. Singh. Capri-IOL Congress 198611. FECHNER’S INTRAOCULAR LENS – D. Singh. In: J.J. Alpar, P.U. Fechner, Thieme, Stuttgart- New York, page 32912. CORRESPONDENCE ON THE IRIS CLAW LENS – D. Singh. European J. for Impl. Refr. Surgery 1989, Vol. 1, page 285-28613. CATARATTE TRAUMETICHE ED IMPIANTO DI LENTI INTROCULARI – J.G.F. Worst In: L. Buratto: Chirurgia extra capsulare della cataratta e impianto di lenti intraoculari da camera posteriore. Liberia Fogliazza Milano 1987, page 493-50214. IRIS FIXATED LENSES: 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 – J.G.F. Worst. In: P. Percival: A color atlas of lens implantation, Wolfe Publishing, London 199015. INDIVIDUELLE BEHANDLUNG DER IATROGENEN UND TRANMATISCHEN APHAKIE – J.G.F. Worst, P.U. Fechner. Erster Kongress der Deutschen Gesellschaft fur Intraokularlinsen-Implantation, Giessen, 6-7 Marz 198716. REFRACTIVE SURGERY FOR HIGH MYOPIA: THE WORST-FECHNER BICONCAVE IRIS CLAW LENS – J.G.F. Worst, G. vd Veen, L.I. Los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严重的,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视网膜脱离多见于40-70岁的人,近几年,年轻人患视网膜脱离呈上升趋势。视网膜是眼内一层半透明的膜,是感受外界光信息的重要组织,位于眼球内的底部。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原发性的就是指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发生在视网膜裂孔形成的基础上,发病的原因与年龄、遗传、高度近视、玻璃体液化等有关;继发性的网脱多由外伤、眼内组织局部严重发炎、肿瘤、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引起。 视网膜脱离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有: 1、近视眼:近视眼易于产生玻璃体变性及后脱离。近视眼周边视网膜的脆弱性,又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很容易导致视网膜脱离。 2、无晶体眼:白内障手术伴有玻璃体并发症的人特别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3、年龄:老年人玻璃体大多变性、液化,常伴有各种视网膜变性,因而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4、视网膜变性:有些视网膜变性,如格子样变性、霜样变性、铺路石样变性,特别容易形成视网膜裂孔。这是因为变性降低了视网膜的粘着力,抗牵引力降低。 5、外伤:在挫伤中,撞击运动的瞬间可使眼球暂时变形,容易产生视网膜锯齿缘离断。穿孔性外伤可直接造成视网膜脱离,而后期玻璃体增殖可导致牵引性网脱。 二、视网膜脱离有哪些症状及危害? 视网膜的脱离是有早期症状的,只有早期发现,才能早期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早期症状有: 1、飞蚊与闪光:出现最早。中老年人特别是高度近视眼患者,突然出现大量飞蚊、某一方位持续闪光时,应警惕视网膜脱离的可能。 2、中心视力下降:后极部的视网膜脱离,视力急剧下降。周边部早期脱离时,对中心视力无影响或影响甚小。同样在高危病人有视力下降时应详细检查眼底。 3、视物变形:当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波及后极或后极部发生浅脱离时,除中心视力下降外,尚有视物变形。 4、视野缺损:视网膜脱离时,部分敏感患者可发现视野缺损。 视网膜脱离是严重致盲的眼病,可导致眼球萎缩。 三、视网膜脱离的高危人群1.近视眼,特别是600度以上高度近视患者。 2.老年人,特别是玻璃体变性和液化的过程中。3.一眼发生过视网膜脱离,另一眼也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4.合并眼部其它疾病:眼部外伤、玻璃体出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5.内眼手术(如白内障摘除)史、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史的患者
新型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邓国华 周建强周栋 孙倬常州市眼耳鼻咽喉医院 213001目的:加深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患者临床特点的了解并探讨新型谱域OCT在临床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0月-2009年4月间在我院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入选标准临床病史和眼底检查呈典型的中浆表现,且病变累及黄斑中心,并经OCT确诊;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可信;同时患者不合并其他眼部疾患(包括高度近视>6D)和眼内和巩膜手术史。所有患者接受了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和OCT的检查;我们进一步测量了黄斑中心视网膜的各项定量指标;从OCT结果中读取视网膜中心平均厚度(CFT)、黄斑中心1-5毫米范围体积(V)、然后手工测量中心凹脱离的高度(DH)。并进一步采用SPSS16.0软件将患者的OCT检查指标和临床各项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此期间一共有44名患者的45只眼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了相关检查,其中女性10人10只眼,男性34人35只眼;平均年龄53.4;视力0.73(logmar)。通过分析谱域OCT清晰的图像,除传统的发现之外我们还发现脱离区域视网膜外层的IS/OS层反射减弱,这一减弱同时还会累及脱离区域周边未脱离的视网膜;同时在部分患者脱离区域视网膜外侧或视网膜下腔会有颗粒状沉作物。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患者的视力与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OCT各种定量指标与视力关联的分析发黄斑中心平均厚度(CFT)和黄斑中心厚度与视力的密切相关(p<0.05),而其他指标与视力的相关性不大。结论:目前临床中浆患者的年龄偏大,患者黄斑脱离部位的视网膜外层受损,这一损害会累及周边未脱离的视网膜, OCT的各项量化指标中黄斑中心凹厚度和中心平均厚度指标最能反应患者视力功能。我们对与中浆的认识仍有待提高,FD-OCT在这些研究中将会是有用的工具。关键词:中浆、OCT、视力、IS/OS层、视网膜脱离Clinical study of central serous choriodoretinopathy using new generation spectral-domain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Purpose: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of central serous choriodoretinopathy(CSE) and explore the usage of new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Methods: The patient who were diagnosed as CSC at our hospital from 2008.10-2009.4 were included, their clinical data and OCT results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criteria are typical fundus changes of CSC involving the central fovea and confirmed by OCT, without other ocular history like high myopia, intraocular surgical history. Their 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 OCT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fovea volume (V) is collected from the OCT readings, and the fovea thickness (FT), fovea detachment height(DH) and fovea height(FH) are measured manually from the scanning. The 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 is also checked and changed to logma chart. SPSS 16.0 further analyzes all these results. Results: During this period, 45 eyes from 44 patients diagnosed as CSC and with all the data available matched the including criteria. Among them, 10 are female (10 eyes), 34 male (35 eyes); average age 53.4, visual acuity 0.73(logmar). By analyzing the high resolution images from the FD-OCT, we found that the reflect from the IS/OS segment of the detached retina is reduced, and this reduction is also found in some patients at retinal surrounding the detachment but still attaching. Also granules are found at the outside of the detached retina. Further statistic study found that the visua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eight of the fovea detachment, but not other readings including V, FH, FT and the presence of granule.Conclusion: Presently the age of CSC is elder than expected, the outer layer of the detached retina is damaged in most patients, and in some eyes this damaged can involve the retina around. In all the OCT readins D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A. Our understanding the CSC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FD-OCT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the studying. Key words: 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 visual acuity, IS/ OS segment, retinal detachment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人,呈自限性的特发性眼底病变;主要的病变是局限在眼底后极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过去临床主要通过眼底观察和FFA进行诊断1。OCT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眼底无损害检察手段,出现后提高了我们对于黄斑疾病的认识2,3。新近出现的谱域OCT可获得高清图像可分辨视网膜各个层次4,因此为加深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患者临床特点的了解并探讨新型谱域OCT在临床的价值,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医院眼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间确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44人45只眼,其中其中女性10人10只眼,男性34人35只眼;平均年龄41.4;视力0.73(logmar)。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经最佳校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测量)、眼压、裂隙灯、间接眼底镜和SD OCT检查。合并有其它可能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包括青光眼、眼底病变、视神经病变、显著影响视力的白内障等的病例均被除外。在进行统计分析前,BCVA换算为最小可分辨视角的对数(logMAR视力)。采用的FD-OCT系统为Optovue公司的RTVue-100,软件版本为Version 4.0,在MM5模式下其扫描速度为26000A scan/秒,黄斑区的扫描区域为5.0×5.0mm,探测深度2.3mm,轴向分辨率5μm。系统自动对黄斑区1、3、5毫米范围内的视网膜容积(volumn, V)进行测量,并采用软件自带的测量功能模块对黄斑中心视网膜脱离的高度(色素上皮到神经上皮外侧的距离,detachment height DH),黄斑中心视网膜的厚度(fovea thickness, FT)和黄斑中心视网膜高度(色素上皮到神经上皮内表面的距离,fovea height FH)进行测量。统计学分析方法全部结果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当对logMAR、V、DH、FT和FH等变量间相关性进行比较时,采用Pearson Correlation相关法; P<0.05被认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所有眼的黄斑均发现了累及中心凹的视网膜脱离,中心凹处的视网膜脱离可呈高度隆起,也可仅有低度浅脱(图1,2);24例患眼伴有色素上皮脱离,色素上皮脱离下腔在OCT图像上可呈现低反射也可表现为中反射(图2)。同时在28例患眼脱离区域视网膜外侧或视网膜下腔会有颗粒状沉作物,这些沉着物在OCT图像上往往表现为高反射,部分患者中可较多形成一层帖在脱离区域视网膜的外侧(图2,3)。所有患眼脱离区域视网膜外层的IS/OS层反射减弱(图3,4),在25例患眼发现其IS/OS层这一变化在脱离网膜周围未脱离的网膜中也可见到(图5,6)。进一步统计了各项指标与患者logMAR视力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与视力无关(P>0.05),而视力与中心凹脱离的高度密切相关(P=0.008),logMAR与其他各项量化指标如中心凹视网膜厚度(P=0.954)、高度(P=0.062)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在视网膜各个区域容积与视力的相关性统计中,只有中心1毫米的容积(P=0.052)显示了有潜在的可能相关,3、5毫米区间的容积与视力无相关性(P>0.05)。图1:患者男性31岁,视力0.4;图中可见中心凹处神经上皮的脱离,中心凹脱离的高度测量为178um。图2:患者男性45岁,视力0.3;图中可见中心凹处神经上皮的脱离,并有色素上皮脱离,脱离的色素上皮下为中反射;脱离区域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外层IS/OS层反射减弱,在外侧可见颗粒状高反射物。图3:患者男性37岁,视力0.5;图中可见中心凹处神经上皮的脱离,脱离区域视网膜外层IS/OS所应有的高反射光带反射减弱;脱离区域视网膜外侧有颗粒状的高反射物质。图4:患者男性34岁,视力0.6;图中可见中心凹处神经上皮的脱离,中心凹脱离的高度测量为106um;在图左侧可见脱离视网膜外层的IS/OS反射减弱,而边缘未脱离视网膜的IS/OS反射基本正常。图5:患者男性42岁,视力0.2;图中可见中心凹处神经上皮的脱离,中心凹脱离的高度测量为287um;在图左侧可见脱离边缘部分未脱离视网膜外层的IS/OS反射减弱。图6:患者男性27岁,视力0.5;图中显示的是黄斑脱离区域上方未脱离区域的视网膜,可见图中央神经上皮外层IS/OS反射减弱,而两侧IS/OS反射正常。讨论:中浆是临床常见的眼底疾病,临床检查手段,往往只能发现黄斑区的视网膜脱离,早期的OCT研究也只发现了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的脱离1,5,6;近年随着OCT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快的扫描速度,同时获得更高分辨率、更精细的图像。这使得活体中对光感受器细胞形态改变的观察成为可能。过去对与中浆的OCT研究仅观察到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的脱离,没有对视网膜的细微结构进行有效的观察;而我们此次发现了中浆患者一些视网膜微结构的变化。本研究发现在我们所有的患者中,脱离区域视网膜外层IS/OS层反光都减弱了,脱离区域视觉感受器受损,证实了视觉感受器损伤是患者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与他人的研究结果相似7。光感受器细胞包括视锥和视杆细胞,其外节的膜盘是感光过程中发生光化学反应的部位8;因此外节的损害必定导致患者视力的下降。但我们进一步发现,在脱离周边未脱离的视网膜中也会发声类似的变化,部分未脱离视网膜的IS/OS层反射也减弱了;这一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同时由于这些改变在黄斑周边因此统计发现这一周边的损害与患者中心视力的关联。另外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的外节盘膜不断脱落,而内节则不断地合成更新膜盘;而脱离状态下这一生理过程被打乱。我们在部分患者脱离视网膜的外侧面和视网膜下腔也发现了颗粒状物质,这可能就是脱离的盘膜;正常情况下被色素上皮吞噬的盘膜因视网膜脱离破坏了原有的循环,造成了这些盘膜在视网膜外侧成颗粒状聚积。但统计未发现颗粒的存在与视力有关联,这可能是由于在大部分患者中我们都发现了外侧的颗粒。统计显示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的高度与患者校正视力相关,这可能视网膜与离开了原有的解剖位置有关,中心凹脱离越高视网膜离开营养的来源脉络膜越远,视功能损害就越明显。但统计也发现中心视网膜的厚度和中心视网膜高度(脱离高度加上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无关,这可能是由于在中浆患者中脱离区域的视网膜通常不会发生水肿,视网膜厚度不会有太大变化,因而厚度与视力无关;在另一方面由于视网膜总的高度中所包含了视网膜厚度所以统计中受到了过多干扰因而显示不相关。在视网膜容积的统计中发现只有中心凹1毫米的容积度数显示了与视力的潜在相关性(P=0.052),其他3、5毫米区域的度数与视力无相关性;这可能与中心视力的形成机制有关。3、5毫米的区域容积的测量包扩了更多的范围,而只有中心凹处的网膜与视力相关,因此出现了这样的统计结果。目前临床中浆患者的年龄偏大,患者黄斑脱离部位的视网膜外层受损,这一损害会累及周边未脱离的视网膜, OCT的各项量化指标中黄斑中心凹厚度和中心平均厚度指标最能反应患者视力功能,但是我们这次的研究成果还有待其他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参考文献1. 廖菊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李凤鸣 主编眼科全书 中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第1版,2267-22712. 王光璐, 马凯, 张风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84-186.3. 姜春晖 王文吉 王玲等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先天性视网膜劈裂黄斑病变的观察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54. Gupta V, Gupta P, Singh R,et al. Spectral-domain Cirrus high-defini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s better than time-domain Stratu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macular pathologic features in uveitis. Am J Ophthalmol. 2008,145:1018-10225. 李志, 曾键, 赵铁英 等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意义 眼科新进展 2002,22:05 6. 刘杏,凌运兰,李梅,等.中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131.7. Louis K. Chang, MD, PhD; Hideki Koizumi, MD; Richard F. Spaide, MD. Disruption of the Photoreceptor Inner Segment-Outer Segment Junction in Eyes With Macular Holes. Retina 2008, 28:969-975.8. 张承芬. 眼底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第1版, 39-40.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视疲劳的临床研究周建强 冯伟常州市眼耳鼻喉医院 213001 Clinical efect of Esculin and Digitalisglycosides Eye Drops on asthenopia after LASIKZhou Jianqiang Feng WeiEENT Hospital of Changzhou city , Changzhou 213001 ,Jiangshu Province, ChinaAbstractAim: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sculin and Digitalisglycosides Eye Drops for asthenopia after LASIK.Methods:100 eyes of 50 cases were given Esculin and Digitalisglycosides Eye Drops to treat asthenopia,compared with matched control subjects(100 eyes) of asthenopia and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Result:in one and two weeks after LASIK, Esculin and Digitalisglycosides Eye Drops were more effective compared with matched control subjects.Conclusion:Esculin and Digitalisglycosides Eye Drops are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reatment asthenopia after LASIKKeywords:Esculin and Digitalisglycosides Eye Drops;LASIK;asthenopia摘要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视疲劳的疗效。方法:运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病人50例100只眼,以视疲劳的自觉症状及眼调节幅度为观察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术后一周及两周时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组较对照组主观症状及眼调节幅度有明显改善。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视疲劳安全有效。关键词: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LASIK,视疲劳随着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广泛开展,在临床上,我们常发现部分患者术后出现间歇性视物模糊,视觉疲劳[1]等症状。据报道,此现象和术后调节需求的变化有关[2],也和患者自身单眼调节幅度有密切联系[3]。调节幅度越大,视近物就更加舒适;凋节幅度越小,视近不适的症状就越明显。目前lasik术后的治疗主要以激素及人工泪液点眼为主。它们并不能改变眼的调节能力。因此对术后视疲劳并没有明显的疗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所含的洋地黄和七叶亭苷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眼的调节能力。本研究主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早期运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后患者主观症状及眼调节幅度的变化,探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用于治疗LASIK术后视疲劳的可行性。现讲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行lasik术的患者共100例200只眼。随机分入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组50例100只眼,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18~38岁。对照组50例100只眼,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18~40岁。最佳矫正视力均>0.8.其中对照组术后第一天开始用氟美童及倍然点眼液点眼4/日,持续一周。一周后予玻璃酸钠点眼,持续一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液点眼,持续一周。1.2 研究方法①屈光度的测定:采用日本Topcon8100型电脑验光仪和主觉验光相结合确定屈光度。②屈光手术:用Nedik EC-5000完成标准Lasik手术 ③单眼调节幅度的测定:让患者单眼阅读眼前40 cm处比其最佳视力视标大1行的视标,逐渐增加一0.25 D负镜片直至视标第一次出现持续性的模糊,此时所加的负镜片为单眼的正相对调节幅度。加上一2.5 D的补偿屈光度(检查距离40 cm),即为单眼调节幅度。④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评分:施图伦组和对照组在术后一周,术后两周和1月进行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调查,计累积总分为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得分,具体评分办法见表1。 表1 视疲劳评分表症状出现频率经常 有时 偶尔 无近读困难眼胀 头痛眩光 3 2 1 0 3 2 1 0 3 2 1 0 3 2 1 01.3统计方法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t检验。2 结果2.1 单眼调节幅度变化比较术后一周治疗组单眼调节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术后两周治疗组单眼调节幅度仍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一月时两组的单眼调节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后调节幅度的比较(D)(x±s)组别 N 术后一周 术后两周 术后一月治疗组 50 8.53±0.46# 8.89±0.45# 9.17±0.31##对照组 50 7.85±0.42 8.40±0.39 9.12±0.26#与对照组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2.2 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术后一周时治疗组疲劳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周到术后一月两组间近距离工作疲劳状态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后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的比较(D)(x±s)组别 N 术后一周 术后两周 术后一月治疗组 50 3.32±1.49# 3.18±1.88## 2.84±1.96##对照组 50 4.84±2.43 3.34±1.49 2.82±1.69#与对照组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3 讨论调节是人眼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由睫状肌收缩改变晶状体屈光力而产生的使近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的能力。当睫状肌极度收缩时,晶状体变至最凸,眼的屈光力最大,所产生的调节也是最大的,此时的调节值称为调节幅度。Lasik术后由于患者屈光状态突然发生改变,调节需求随之变化,因此患者术后出现间歇性视物模糊,视觉疲劳等症状。本研究通过运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和常规治疗对比发现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有效地缓解Lasik术后产生的视疲劳。其原因主要考虑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主要成分是洋地黄和七叶亭苷,二者均为血管活性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黄斑变性。其治疗眼疲劳与其药物成分有关。洋地黄具有激活色素上皮酶的作用,使其吞噬感光细胞外节物质功能增强,增加代谢产物运出,增加营养物质的输送,从而利于感光细胞功能恢复,这可能是用药后视物模糊、重影首先缓解消失的原因;洋地黄还可以改善睫状体血流,增强睫状肌收缩力,增加了调节功能,使近点近移(视疲劳者近点远移),从而缓解调节性或肌性眼疲劳,这可能是该药治疗视疲劳的主要机制。七叶亭苷可减少毛细血管阻力、改善视网膜脉络膜的微循环,增加视网膜的血流量,利于眼疲劳的缓解。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缓解视疲劳有一定的作用,且长期使用未出现不良反应。使临床多了一种治疗视疲劳的途径,但由于观察病例有限,其相关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1]李凤鸣,主编.中华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13[2]Steven E W .mallagemenI of COllllnoiq complications[J].Cornea,1998,17(4):459—467.[3]马小力,刘汉强,马长荣,等.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J].眼视光学杂志,2002,4(3):141—14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我国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下者其发生率为35-39%;病程5—10年者为50—56.7%,10年以上增至为69—90%。如同时全身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血流变学有明显改变者,则发生率更高。病程20年Ⅱ型糖尿病者,口服降糖药,其发生率为60%,注射胰岛素者为84%。可见现有的降糖药并不能降低其的发生和发展。虽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能否随糖尿病的控制而好转或退行尚有争议,但有较高血糖水平的病人,即严重的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其视网膜病变更为严重,这一点已很少被怀疑。不少学者认为,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全身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对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进展和减轻病情肯定是有益的。 目前国际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诊断以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主要手段。对于轻中度非增殖性早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300mg/日和羟苯磺酸钙500~1000mg/日,可能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有益的,但必须密切随访,因为其发展成增殖性的危险性非常大。眼底激光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最有效方法。临床实验证明光凝治疗在2个方面对该病的发病过程有有益的作用:一是导致新生血管退化并阻止它们再生;二是减少黄斑水肿。前者是针对增殖性病变而言,后者是针对非增殖性病变而言。对于重度非增殖性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或视盘出现新生血管,应立即作全视网膜光凝,以防止新生血管出血,降低恶化的危险,减除失明的威胁,防止并发症,光凝后应作定期随诊和复查,若有新的病变出现,可考虑追加光凝治疗。 对合并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需要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以挽救视力。一般认为,广泛玻璃体出血3个月以上不能自发吸收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术。但临床实践证明,延期手术是很不利的,对新近严重玻璃体出血早期实施玻璃体切割术,其恢复好的视力的可能性比延期手术要大得多。原因可能是防止出血机化、粘连、牵引导致视网膜尤其是黄斑区的扭曲或脱离。如果在玻璃体出血之前已发现新生血管及纤维增殖比较广泛,更应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手术时机最好在出血后半个月到1个月。对于无玻璃体出血但已有严重的增殖性病变或涉及黄斑区的视网膜脱离,也可行玻璃体切割术,目的是解除牵扯,眼内电凝或光凝破坏新生血管,眼内注填充物将脱离的视网膜复位。 糖尿病患者一般知道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但往往忽视了眼睛变化,很少去眼科检查。一般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旦发生,即为伴随糖尿病的终身并发症。当患者发现视力有变化时,再去眼科检查,常常眼底已有了病变,往往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眼科专家呼吁:内科医生与眼科医生密切合作,对已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应及时并定期接受眼科检查,如发现病变,及时治疗。建议:未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6个月到1年检查一次眼底,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每1~3个月检查眼底一次,并作预防性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每半月到1月到眼科诊治1次。
时隔 15 年!ADA 更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南2017 年 2 月 21 日,美国糖尿病协会在 Diabetes Care 杂志上发布了最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南,内容涵盖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自然病程,包括危险因素和疾病各个阶段——从轻度非增值性病变、中度非增值性病变伴黄斑水肿、再重度非增殖性病变。 这份声明指出,自 2002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首次发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南至今,这一慢性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进展包括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估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病理变化;使用广角眼底照相检测临床无症状性微血管病变;以及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生长因子(VEGF)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现将这份声明中的推荐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大家收藏: 自然病程 1. 优化血糖控制,以降低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A 级证据)。 2. 优化血压和血脂控制,以降低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A 级证据)。 筛查 1. 成年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发病 5 年内,应寻求眼科医师或验光师进行全面、综合的眼科检查(B 级证据)。 2.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确诊时就应该寻求眼科医师或验光师进行全面、综合的眼科检查(B 级证据)。 3. 如果未发现视网膜病变证据,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每 2 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 但是,如果合并任意水平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 型/2 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立即进行散瞳视网膜检查,并在此后应至少每年重复一次散瞳视网膜检查。而且,对于那些视网膜病变正在进展或已威胁视力的患者,应该考虑增加检查频次(B 级证据)。 4. 对于计划妊娠或已经怀孕的 1 型/2 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告知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有出现发生发展的风险(B 级证据)。 5. 1 型/2 型糖尿病患者在计划妊娠期间或妊娠早期应该进行眼科检查,且这些患者在妊娠各期和产后 1 年内需要注意监测视网膜病变程度(B 级证据)。 6. 虽然视网膜照相可以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工具,但不等同代替全面眼科检查。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至少在发病初始和其后由眼科医师推荐的时间间隔进行全面眼科检查(E 级证据)。 治疗 1. 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严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及时转诊给富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管理知识和临床经验的眼科医师(A 级证据)。 2. 激光光凝术治疗有助于降低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部分严重非增殖性糖尿病病变患者的视力下降风险(A 级证据)。 3. 发生在视网膜中央凹、并威胁视力的中央视觉受累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治疗指征(A 级证据)。 4. 由于阿司匹林不会增加视网膜出血风险,因此,合并视网膜病变不是阿司匹林心血管保护治疗的禁忌证(A 级证据)。
微信号:爱眼界 每晚九点,关爱眼睛 眼睛是人体活动最频繁、最为敏感的器官,保护眼睛从小做起! 你看知道吗? 人的一生有8个视力关键期,你又错过了几个呢? 第一关键期:新生儿 关注: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 新生儿期是视力发育的敏感时期,尤其要当心先天性眼疾。 出生一个月后,做次眼底检查,确定玻璃体和视网膜没有先天性毛病。有眼病家族史的孩子、低体重儿、早产儿,更要重视眼睛检查。 如发现有上睑遮盖瞳孔1/2以上、晶体状浑浊,都是异常信号,要警惕。 第二关键期:2~3岁 关注: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弱视 两三岁到六岁,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弱视都不太容易被发现。但等到6岁以后有症状再治,疗效就差了。建议2~3岁时做一次散瞳验光,可准确筛查出是否存在这些隐疾。如果有,及时通过光学等矫正手段进行治疗。 第三关键期:学龄前 关注:眼睛屈光过度发育 坚持定期检查视力和验光。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检查发现没有远视,看东西也挺清楚,你是不是觉得他的眼睛很健康的?错了。“他的眼睛其实已过度发育。”视光部主任倪海龙解释,一般来说,3岁及以下的孩子有300度左右远视,五六岁的孩子有200度左右远视,10岁的孩子可能还有100度左右远视。 第四关键期:12岁前 关注:假性近视、视力矫正 倪海龙经常碰到一种情况:有的孩子视力原本不错,可假期过完,视力突然下降,父母急忙带孩子到眼镜店配眼镜。 这种做法,真有些草率。很有可能,这些孩子只是假性近视。想判断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常规的验光法不太管用,要去眼科做散瞳验光。 另外,12岁前第一次配近视眼镜,也要记得做散瞳验光。散瞳验光配合规范的主觉验光综合出的度数,往往比只用电脑或常规插片验光测出的近视度数低,也就是验光更准确,配戴更舒适。 此时也是矫正视力的好时候。8岁以上孩子近视后,可尝试角膜塑形镜。它在夜间佩戴,不是人人适合,需要全面评估近视程度、角膜形态、眼睑大小以及家长和孩子的性格依从性等,还需要经常复查,一年半左右还要重新定做更换,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个耐性和决心的考验。但对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帮助不小。 第五关键期:初高中生 关注:高度近视 学业压力大,可眼睛不能太“拼”。屈光手术中心主任杨亚波教授指出,近视控制得不好,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话,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黄斑变性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都可能找上门。 虽然近视1000度以下、散光600度以下,激光近视手术都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本身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已无法改变。 所以,一定得有这个意识:保持良好用眼习惯。还没近视的,很幸运,重视预防;已经近视的,弦绷紧,控制度数。 第六关键期:上大学后 关注:近视激光手术等到上大学或毕业工作了,视力已相对稳定,想摘镜可考虑做激光手术。激光近视手术很安全,但术前需严格筛查,并非人人能做。对手术者的要求有:1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不超过1200度,排除手术禁忌症。 第七关键期:40岁后 关注:黄斑变性、青光眼、老花 如果将眼睛形容成相机,那么40岁开始,就要关注底片的问题了。除了老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青光眼甚至失明都可能找上门来。 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眼底检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减少随之带来的眼睛并发症。 如果发现眼睛老花,及时配戴合适的老花镜。长时间硬撑不戴眼镜,会导致严重视疲劳并可能诱发眼部其他病变。 第八关键期:60岁后 关注:白内障 对付白内障,别依赖眼药水,最好的办法是手术。注意,别等晶体熟透了再做手术,否则会增加并发症风险。手术还可以把白内障、近视和老花问题一次性解决。 注意 小孩子的远视很宝贵 3岁开始定期做眼科检查 次的近视大会,很多专家都提到“远视储备”的问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都有300度左右的远视,慢慢眼球变大,眼轴变长了,远视才会消失。 其实,这种远视,医生称为生理性远视,非常珍贵。这个储备用完了,接下来眼轴继续长,就会慢慢朝近视发展。 有研究认为,亚裔近视多,除户外活动太少,也跟远视储备有关,非洲裔、欧美的孩子远视储备更宽裕。 所以,现在最新的理念,提倡给小朋友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而不是简单测个视力。 温医大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儿童眼病中心主任侯立杰解释说,3岁的孩子,应该有0.5的视力,4岁时0.6,9岁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基本是0.9;但是屈光度(远视)是不断变化的。 如果单纯看视力,就会觉得孩子视力很正常,但是如果看屈光,3岁时,人家有100度远视,你家孩子只有50度。 “这就是一个预警:你家孩子近视风险高,因为他的眼轴增长比其他孩子快,储备用得太快了,赶紧干预。”比如有意识地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
2016-10-09 爱眼界 点击上方蓝字"爱眼界"关注我们 微信号:爱眼界 每晚九点,关爱眼睛 眼睛是人体活动最频繁、最为敏感的器官 保护眼睛从小做起! 旧金山美国眼科学会(AAO)消息:美国每年营养补充剂都会有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科学家们分析了最为畅销的护眼维生素的构成,以研究其组成及自称的药效是否具有科学依据。研究发现,一些最为畅销的维生素与临床试验中证实的有效剂量不匹配。此外研究还发现,此类维生素补充剂的宣传材料缺乏科学依据。 美国老年人口中失明的主要眼疾便是黄斑变性,也就是眼睛可以清楚看清物体细节的视网膜部分出现问题。对于某些阶段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推荐的治疗包括维生素补充剂。2011年 AREDS研究有里程碑性发现,含有大剂量的抗氧化剂及锌的营养补充剂可以减缓中间期及晚期 AMD的恶化。 2011年的随访研究 AREDS2发现,即便用其他相关成分、叶黄素及玉米黄质来代替β-胡萝卜素,营养补充剂仍然效。AREDS2之所以替换β-胡萝卜素,是因为其可增加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AREDS及 AREDS2两则大型研究掀起护眼维生素大卖的风潮,含有两则研究营养剂成分的补充剂也大行其道。 为了检测此类产品是否与研究中的结果一致,研究人员比较了最畅销的品牌的营养补充剂与 AREDS和AREDS2证明确实有效的构成之间的异同。总部设在耶鲁 -纽黑文医院 -沃特伯里医院、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普罗维登斯 VA医疗中心和布朗大学沃伦阿尔珀特医学院的研究者们,最终确定了 2011年 6月至2012年 6月期间的 5家市场调查最畅销品牌的 11款产品。 他们发现,虽然所有的研究的产品都包含了 AREDS或 AREDS2配方中的成分,但是: ·只有四个产品中的剂量与 AREDS或 AREDS2的剂量等效 ·另外四个则剂量均低于 AREDS或 AREDS2 ·四种产品还有附加的其他维生素、矿物质和草药提取物等 AREDS或 AREDS2没有的成分 此外,尽管所有 11款产品的宣传材料中均声称营养补充剂可以“促进”,“保护”,“帮助”或“促进”视功能和眼睛的健康,但是均未指明目前只有证据证明营养剂对某些特殊阶段的 AMD有效。同样材料中也有没有声明: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常规使用营养补充剂可用于 AMD、白内障等眼病的一级预防。 Jennifer J. Yong 教授讲到,“有这么多的维生素声称有助于眼睛健康,这很容易误导病人购买那些可能不会带来预期的效果的补充剂。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眼科医生教育患者的重要性,患者们应当根据AREDS和AREDS2的指引服用证实有效的构成和剂量的营养剂。另外重要的一点,医生需要提醒患者,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补充营养剂可以有效地防止白内障、AMD等眼疾的发生”。 编者按:AAO 对11种最为畅销的护眼维生素补充剂分析结果表明,其中7种与已证实的行之有效的组成间存在差池,所有11种均存在一定误导性,我们要服用护眼维生素也要用的明白清楚。 欢迎转发,请勿擅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