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是体内铜蓄积引起的少见遗传性疾病。许多食物及饮用水均含铜,铜也是人体是必不可少的金属元素。然而,Wilson病儿童体内铜过多,导致肝脏和其他器官损伤。健康人肝脏通过胆汁排铜,排便时含铜的胆汁及其他废弃物通过肠道排泄至体外。Wilson病患者的肝脏不能通过胆汁排铜,导致铜蓄积损伤肝脏。一定时间后肝内蓄积的铜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导致大脑,眼睛,肾脏等脏器损伤。未经治疗,Wilson病可以导致肝功能衰竭、脑损伤、甚者死亡。全世界大约每30,000人中有一人患有Wilson病.Wilson病病因每个人体内都有许多基因,这些基因都是从父母遗传过来的。Wilson病是遗传性疾病,一般来说父母均携带致病基因突变,孩子同时遗传来自父母携带的突变后才出现Wilson病。如果父母均携带Wilson病ATP7B基因突变:孩子有25%的概率同时遗传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突变成为Wilson病患者孩子有50%的概率携带来自父亲或母亲一方的基因突变成为正常携带者,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发病孩子有25%的概率遗传父母亲正常基因,既不成为患者,也不成为携带者如果家庭成员中一人患有Wilson病,可通过DNA检测判断其他家庭成员是否患病、正常携带、或非携带的正常人。Wilson病症状及体征Wilson病通常在6岁至20岁之间出现症状,但发病年龄可以更晚。Wilson病体征之一是K-F环,即角膜周围的生锈样褐色环,一般眼科检查才能发现。许多症状和体征只能由医生来判断,比如:角膜K-F环肝脏和/或脾脏肿大,肝功能衰竭腹水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蛋白尿,尿糖阳性,尿中氨基酸及尿酸升高而有些症状显而易见,比如:黄疸(皮肤及巩膜黄染)呕血下肢浮肿,腹水反复出现皮肤出血(瘀点/瘀斑),反复鼻出血且不易止血乏力,容易疲劳食欲减少体重减轻,消瘦Wilson病症状的出现取决于疾病进展速度及出现损伤的器官(肝脏、血液、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及肌肉骨骼系统)。Wilson病症状可以是很轻、很重、或很隐蔽,症状可以持续存在的,也可以在数月或数年内反复出现。大约一半的Wilson病患者大脑和神经系统铜蓄积,首发表现为神经和精神异常,包括:发音和语言障碍胳膊或手震颤或发抖肌肉张力增高不自主流口水吞咽困难,平衡异常,写作困难头痛行为改变或行为异常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严重,急性发作的Wilson病,表现为急性黄疸、腹水、脑水肿、贫血及溶血。有时可能会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如治疗无效需要肝移植。Wilson病诊断可通过检测肝脏、小便及血液铜含量及血液中铜相关蛋白含量进行诊断。肝脏活检可发现肝脏铜含量增加小便检查提示尿铜升高血液检查提示铜蓝蛋白水平下降眼科检查提示Kayser-Fleischer环(K-F环)阳性Wilson病的治疗Wilson病是通过药物治疗的,而且应该是终身用药。对于有症状的患儿,治疗的首要目的是尽量去除体内过多的铜,用青霉胺及曲恩汀治疗可达到此目的。(对于仅有转氨酶升高的无症状患儿,锌制剂可减少铜吸收的同时缓慢排铜,减轻肝脏损伤并预防其他脏器损伤)。需要治疗数周才能确定治疗方案是否有效。青霉胺及曲恩汀等药物可能会出现以下副作用:关节疼痛神经系统或精神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药物过敏儿童肝病专科医生会通过定期随访、体格检查、24小时尿铜检测、肝功能检测、血常规检测及血铜检测等手段了解孩子对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Wilson病临床管理重点是减少人体吸收的铜,额外补充锌制剂可能帮助阻断铜吸收。患者需要同时口服维生素B6并且坚持低铜饮食,也就是避免蘑菇、坚果、巧克力、干果,动物肝脏及贝壳类海鲜。Wilson病晚期,如果排铜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肝移植手术治疗。Wilson病导致的晚期肝病肝移植有效效果良好。如果肝移植最适合孩子病情,专业团队在等待肝源或配型期间尽力诊治,预防并发症出现。Wilson病儿童长期预后Wilson病人群必须接受持续终身治疗,早期诊断并准确治疗后绝大多数儿童可享受正常寿命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幸的是,Wilson病少见且症状隐蔽,部分患儿无法得到早期诊断。为了避免永久性脑损伤,早期诊治Wilson病至关重要,尤其是眼睛出现K-F环之前。肝移植可以使Wilson病合并肝功能衰竭儿童继续生存,Wilson病儿童肝移植人数占所有儿童肝移植人数的2%左右。Wilson病肝功能衰竭后肝移植的存活率可以达到90%。移植后5年存活率约85%。肝移植后神经系统及精神异常恢复程度取决于肝移植前的脑损伤程度,脑损伤程度越轻,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越大。原文来源: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官网https://www.cincinnatichildrens.org/health/w/wilsons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肝病科 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医生 王建设教授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发病率:大约每77000名活着出生的孩子当中一个孩子患有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世界上欧洲、印度、北美、中国、日本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人群均有此病的报道。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临床表现: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导致营养吸收障碍、营养不良及生长受限。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与胰腺腺泡细胞减少有关,通常一岁或半岁之前出现。表现轻重不一,轻者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明显的营养吸收障碍、脂肪泻或生长停滞。很多患者随着长大,胰腺功能逐渐好转,50%的患者4岁之前可以逐渐停用口服补充的胰酶。胰腺病理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提示胰腺脂肪浸润或胰腺体积偏小。胃肠道疾病:有报道显示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检查胃镜或肠镜活检的孩子发现消化道粘膜炎症的比例50%,胃肠道病变可能会导致或加重营养或维生素吸收障碍。矮小症或营养不良:大约50%的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患儿体重及身高都不达标,符合矮小症或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然而正规营养干预并补充胰酶的患儿可以降低营养不良或矮小的风险。血液系统异常: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会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而且患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风险增加。几乎所有患儿(88%-100%)均有持续或间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异常反复感染的重要原因。一项25年的研究表明,21例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患者中7例出现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7例当中5例最终发展成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另外一项55例患者研究中20年及30年出现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比例分别为18.8%及36.1%。还有一项研究显示10年出现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比例为8.1%,提示风险每年增加1%。极少数患者出现其他恶性肿瘤,如乳腺癌、皮肤纤维肉瘤、胰腺癌及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肝肿大或肝功能异常:婴儿期及儿童早期多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或肝脏肿大。但随着孩子长大,多数孩子肝肿大及转氨酶升高5岁之前恢复正常。部分患儿发现持续性或间断性胆汁酸升高,但肝脏活检病变较轻微。少数患儿骨髓移植后也会出现肝脏的异常。骨骼异常:包括矮小病、骨龄落后、婴幼儿期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骨质疏松、肋骨及关节异常。关节异常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肢体不对称,需要手术干预。有报道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骨密度减少,3例发现脊柱压缩性骨折,6例发现导致影响骨骼健康的维生素K及维生素D缺乏。免疫系统异常:反复感染。神经系统及精神异常:约20%的患者有智力方面的异常,包括感知推理障碍、孤独症、广泛性发展障碍及注意力缺陷或多动症等。部分患者有脑部结构异常。其他方面的异常:皮肤异常(鱼鳞病或湿疹样)、口腔病(牙齿发育落后、龋齿及口腔溃疡或感染)、内分泌异常(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及生长激素缺乏)、免疫功能异常、先天性异常(先天性心脏病,胃肠道、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眼部及耳部先天性异常)有以下表现的患儿应怀疑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可以表现为脂肪泻、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及K1)缺乏、胰腺脂肪变性(胰腺核磁共振检查)、粪便弹力酶下降。骨髓功能障碍引起的血细胞减少:持续或间断出现的血细胞减少(大于三个月内至少出现两次)、粒细胞减少(